⊥新聞動態 ⊥黃曆⊥曆法⊥民間信仰⊥節氣⊥
⊥漢語字典⊥語言翻譯器⊥
探索廣泛生態意涵育溫馨,
認知永續環境傳承求自由,
融入堅持文化營造方平等!
- 生態(Nature ecosystems):
生物圈、非生物因子、生物、 - 環境(Environment):
天然資源、人文學科、應用科學、 - 文化(Culture):
語言、文字、教育、風俗、思維、旅遊、國力、
〖top〗
藝術(拉丁語:Ars;法語、英語:Art;西班牙語、葡萄牙語:Arte;德語:Kunst)指憑藉技巧、意願、想像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也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感覺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的人類用以表達既有感知且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繪畫」、「雕塑」、「建築」、「文學」、「音樂」、「戲劇」、「舞蹈」、「電影」…等,都為藝術分類範疇。
所謂的「美術」一般指的是以「繪畫」、「雕塑」為核心的視覺藝術。關於藝術與美術的中英譯名也常常出現爭議,一般來說藝術是指英文的 Art,純美術以 Fine Art來代表。 一般說來,藝術是廣義和廣泛的概念,美術是狹義的也是藝術的表達形式之一。
藝術沒有公認的分類標準,以往根據表現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表演藝術(音樂、舞蹈、戲劇…等)、視覺藝術(繪畫、雕塑、建築…等)、語文藝術(文學、相聲、繞口令…等)、綜合藝術(電影、電視、歌劇、音樂劇、廣告、電視節目、即時通訊、網路社群…等)。
當代藝術(英語:Contemporary art)的作品是在「當今」出現的藝術作品,由「後現代藝術」發展而來也接續在「現代藝術」之後。白話英語「當代」(Contemporary)和「現代」(Modern)是近義字,因此導致許多非專業人士誤將「當代藝術」和「現代藝術」這兩個詞彙歸併在一起。也有人會將「當代藝術」指目前這個時代正在實踐中的藝術風格。
此外「當代藝術」也是指從 1960年代後期開始到 21世紀的藝術。為避免各種混淆,我想,就將「展現於 21世紀的藝術」稱為「近代藝術」。
西方近代藝術家、東方近代藝術家、
日本近代藝術家、蘇聯近代藝術家、
西洋畫家、華人藝術家、
藝術家是指進行藝術作品的創造活動,涵蓋:寫作、繪畫、攝影、表演、雕塑、音樂、書法及舞蹈…等領域,具備一定程度的美學素養的人物。通稱的藝術家,是指其創作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擁有比較高成就的人。
鳥物種的分類:
依據目前鳥綱·今鳥亞綱·今顎類(今鶚總目)·的分法有三類:古顎下綱、雞雁小綱與新鳥小綱,總共有 32目 94科 305屬。
鳥綱的物種是唯一有羽毛的脊椎動物。牠們的體溫是恆定的,大部分鳥類的體溫比人的體溫高。所有的鳥都有兩隻腳,嘴裏沒有齒;鳥類的特殊結構:羽毛、喙、蠟膜、孵卵斑、距、尾脂腺、嗉囊。
鳥綱·今鳥亞綱的鳥類共有 8‘600種,加上未被分類和不確定的將超過 9’000多種;在東亞地區的中國大陸有 1‘400種、特有種 70多個;臺灣有 21目 94科 305屬 788種,特有種 29個。
台灣鳥類列表,台灣在世界動物地理分區上屬於東洋區和舊北區的交會地帶,有 87科 674種鳥類曾被記錄,其中有 29種為台灣特有種,另有 55個特有亞種。台澎地區和金馬地區的鳥類生態有相當程度的差異,請另見金門鳥類列表和馬祖鳥類列表。
古顎下綱(學名:Palaeognathae)又名平胸小綱(Ratitae),是鳥綱的兩個演化支之一。古顎下綱有無翼鳥目、鶴鴕目、美洲鴕鳥目、鴕鳥目與䳍形目。古顎下綱的鳥的翼很短,所以都不能飛翔;胸骨不具龍骨突起;雄鳥有交接器。古顎下綱的鳥幾乎都是分布在南半球。
#)古顎下綱底下的隆鳥目與恐鳥目為兩個已經滅絕的目。
雞雁小綱(學名:Galloanserae)是指雁形目及雞形目兩目的鳥類。雞雁小綱的成員在生態、對環境的適應性、形態及動物行為學上的多樣性較高,但也有一些共通的特徵。雞雁小綱的成員很多都具有今鳥亞綱的祖徵。雞雁小綱非常多產,一般每次會生多於 5隻蛋。很多雞雁小綱都是一夫多妻制或一妻多夫制的。鴨亞科下的雄鴨甚至會聯群集體強姦雌鴨。
雞雁小綱經常出現混種,甚至一些難於混種的鳥類也可以與它們混種。例如:珠雞能成功與非近親的家禽及藍孔雀混種。雞雁小綱非常早熟。雛生幾小時的雁形目就懂得游泳及潛水,雛生塚雉完全長有羽毛及飛一段長距離。
新鳥小綱(學名:Neoaves,又稱:新鳥類)這個鳥類演化支包括現生鳥類絕大部分鳥種,除了古顎下綱(平胸鳥類,如鴯鶓、鴕鳥)和雞雁小綱(雁形目、雞形目之類),現存約 10’000種鳥種中,將近 95%屬新鳥小綱。
每年春季與夏季正逢鳥類的繁殖季節,若拾獲鳥類該怎麼辦呢?
麻雀、白頭翁與綠繡眼常在市區小綠地群聚,可稱得上『城市三寶』。
§ 城市三寶一起洗澡
https://youtu.be/mahihRqvja0 (2013/01/29)
藉由〔探索—認知—融入〕…
接觸環境意涵、探究環境傳承、共識環境營造。
環境是指相對並相關某項中心事物的周圍事物。 中心事物不同,與其相關的周圍事物就不同。
例如,以人或人類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質就是人類生存的環境。以『生物』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質』就是『生物界』的環境。
自然環境(natural environments)為在地球上或地球上的某些區域擁有的一切生命和非生命的事物以自然狀態所呈現的樣貌。這個環境涵蓋了所有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自然環境經常被解讀為生物的棲息地。自然環境有賴於太陽光照射與天體運行,與地球擁有的 4個領域: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對應於岩石,水,空氣和生命。也包括所有生物(植物、動物、微生物與非細胞生物)和在此自然環境所發生的自然現象;也有不受人類活動影響的自然資源和物理現象,如:氣流、氣溫和氣壓,以及能源,輻射,電荷和地磁場⋯等。
#)以火山、太陽、氣候、海洋及人類為題,採用最先進嘅拍攝器材及無人機,以嶄新的方式探索動物世界…..
¶ BBC Earth 年度大作「A Perfect Planet」
https://youtu.be/hEz1NqhSCV4 (2021/01/02)
【top】
生態環境(biophysical environment)是生物或種群與賴以生存所相關的非生物因子(也包含影響生物生存、繁衍以及進化的因果關係)所建構;生態環境既可能小到只能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也可能擴及全球(生物圈)。人類出現始於全新世紀年歸類為脊索動物門·靈長目的一屬,靈長目的始祖住在熱帶雨林的樹上;非棲息於海。人類在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後出現,演化上與山的關係較為密切。山是經歷過火山作用或大陸漂移(板塊碰撞)而產生的,山的海拔高度、氣溫變化影響生態系·演化形成多樣化的生物與種群。由於多數山的氣候及環境較不適宜人類居住,高山上的農業較平地少。由於大陸漂移(板塊碰撞),目前北半球陸地和海洋的比例較為平均,約為 2:3,但南半球絕大多數地方的陸地和海洋之間比例卻是 1:4.7。
#)如果人類突然全部消失!
https://youtu.be/Kibpn9UTGzA (2018/01/06)
【top】
暗空保育區(英語:dark-sky preserve,DSP)常見於公園或觀測臺附近,是一個免於人造光污染影響的區域。
設立暗空保育區的目的通常是為了觀星。國際暗天協會設有國際認證制度,以鼓勵世界各國推動暗空保育。暗空保育強調「暗天不暗地」。因為錯誤的照明不但影響行車安全、睡眠品質、傷眼耗能,而且還會帶來危險。為個人切身相關的眼力保護與攸關於消費正確的照明系統,減免光害事關重大。
IDA(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國際暗天協會)建議 3000K以下(弱暖色系)的照明,對環境與健康危害最小,我們希望破除越亮就是越好的慣性思維,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減光並兼顧安全與節能。
【top】
自然景觀(natural landscape)是指一地區在人類活動之前,就已存在的原始景觀。所謂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是擁有不同的層面的意義。如今所提及的自然景觀已經融入或多或少的人類活動史蹟,由於自然環境演變而具有未來考證的意涵;人類具有大幅改變環境的行為能力,有義務妥善保存,不得加諸任何人為傷害。 地景(landscape)結構模式的圖徵(feature)係由嵌塊體 (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質(matrix) 所組成。土地嵌塊體(patch)是地景和區域生態學的主要圖徵。
鑲嵌塊體是存在於自然界的結構性整合的元素(integrated elements)。地景和區域性的異質性有兩種形態,一為漸近(gradient)、一為鑲嵌體(mosaics)。地景依照嵌塊體顆粒的大小(由嵌塊體直徑量測)決定,可以分類為粗和細的嵌塊體。單純的粗嵌塊體或全部是細嵌塊體都不好;只有粗嵌塊體地景具有細嵌塊體成分的組成,才能產生優質嵌塊效果,也才能發揮提供人類或多類「生育地」物種(multi-habitat species)的無數資源與有利的生存條件。因此土地嵌塊體的空間因子組成,如:廊道、障礙物和高異質性區域,成為地景對環境衝擊的抗性具有極大貢獻。
#) 參考:森林地景與功能、臺灣河川復育網·河川景觀、
¶ 國家教育研究院·學術名詞資訊網
http://terms.naer.edu.tw/
【top】
藉由〔探索—認知—融入〕…
接觸生態意涵、敬畏生態傳承、共識生態營造。
生態區(ecotope|生物圈)涵蓋:陸地、水域…等非生物因子,有著獨特的天然群落和物種的組合。生態區的物種擁有植物、動物組成的生物多樣性,使得某一生態區與其他生態區有顯著不同的生態系統(生態環境)。生態區無法用生物地理學的框架,規劃一個適合所有分類群的生態區(patch|斑塊);生態區的邊界是由生態過渡帶和動物棲地鑲嵌而成,很少有生硬的邊緣;大多數生態區所屬生物群系可以是多樣動物的棲地。任何生物群系(生物圈)擁有生物與介於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生命形式(如:病毒、亞病毒因子),構成生態系統。
§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是指臺灣境內以自然保育為目的所劃設之保護區,現今均由中華民國政府立法設置,可區分為「國家公園」、「國家自然公園」、「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自然保護區」…等 6類型。
旅遊就是旅行、遊覽的活動。旅遊泛指為旅客提供休閒設施與服務的產業,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活動,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法律⋯⋯等各個社會領域。短期旅遊也是一種休閒娛樂活動,也是具有短暫接觸異地活動的體驗。一般而言,旅遊具有觀光、遊歷兩個不同的層次的體驗。
§ 給面小站、
§ 世界最大的國家
https://youtu.be/vSsd-MIY794 (2021/01/31)
藉由〔探索—認知—融入〕……
接觸文化意涵、掙扎文化傳承、共識文化營造。
接觸廣泛意涵育溫馨,掙扎永續傳承求自由,共識堅持營造方平等!
文化(英語:culture/日語:ぶんか 「Bunka」) 所言即是近代文化,近代文化來自傳承,實際上主要包括器物(物質文化)、制度(制度文化)和觀念(精神文化)三個方面,具體包括語言、文字、習俗、思想、國力⋯⋯等,客觀地說文化就是社會價值系統的總和。
文化和文明(英語:civilization) 有時候在用法上混淆不清。於是有學者提出區別,文明偏在外,凡是政治、法律、經濟、教育等生活上的表現,以及工藝與科學的成果,可以認為是文明的表現;至於文化偏在內,偏重於精神方面,包含了宗教、哲學、藝術…等的思想與習俗。
國際單位制、 世界遺產、中華古典文化、古代禮節、臺灣的文化、
【top】
物質文化是指文化的物質形態,任何「人造物」都可以算入其中。研究物質文化意味著研究人與人造物之間的關係,例如:物體的研發、製造、保存…等。 諸如藝術史、考古學、人類學、現代科技…等科目都會涉及到物質文化。 對物質文化的研究緣起於人類學,最初關注的是「非西方的物質文化」,由此來闡釋社會型態的演進與衰退。
青塘山房的主人·王健,是土生土長的景德鎮人,從 1998年開始做瓷器。景德鎮製瓷源於宋代(西元 960/02/04~1279/03/19),沿綿 1000多年從沒有間斷;每個時代製瓷都締造出了屬於那個時代的生活方式。
【 文化累積需「有心、用心、恒心」,否則就像曇花般的短暫】
◎ 製瓷的傳承:連結
https://youtu.be/tF7ZMnH1Z5A (2016/05/30)
非物質文化為一切非實體所能見物質文化,如:語言、文字、習俗、思想…等,影響「文化」傳承,造成生態演變。
文化的精神不是一、二個特例,而是普遍具有的精神!文化就是這麼一回事。
【精準度高求平等】【注重隱私方自由】【連結性強育溫馨】
◎ 日本航空呈現出:三大文化傳統
https://youtu.be/q80BDbXgu7Q (2018/06/19)
【top】
原始的文字是人類用來紀錄特定事物、簡化圖像而成的書寫符號。文字在發展早期都是圖畫形式的,有些是以形表意,有些是以形表音,其中有表意文字(象形文字,即以形表意的文字),與語音無甚關係,中國文字便是從此漸次演變而成。有些中文字可以從表面、部首、字旁看到一些聯繫旁通的字義,這些特色是拼音文字所沒有的。
【top】
國力是指提供給一個國家在追求國家目標時的所有資源的總和。國家的能力有賴於國家的地理位置、氣候、地形地貌和大小等地理學方面的重要因素與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有重要的關係。而外交政策和地理位置的關係產生地緣政治的規則。除了地理、資源、人口之外,社會層面的屬性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文明乃日常生活的點滴,涵蓋:表達能力、使用工具、溝通技巧…等,可以透過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生態教育…等,達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top】
總理遺囑是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1866/11/12日~1925/03/12)的遺囑。1925年初孫中山住院,孫中山之子孫科與文膽(汪精衛、戴傳賢…等,中國國民黨要員)恐怕總理未留遺囑即辭世,遂商議替總理代擬遺囑。遺囑由汪精衛於 1925年 2月 24日寫下。
遺囑起草者有諸說,傳有汪精衛、戴傳賢、吳敬恆…等,至今仍眾說紛紜。據說孫中山(孫文)很滿意遺囑內容,一字未改。隨後,又由宋子文向孫請示,另外留下一份家事遺囑,把底稿也讀給孫文聽,孫文又點頭表示贊成;汪精衛取筆來,請孫文親自簽名。於 1925年 3月 11日,孫文病勢極其危險,中午孫文在遺囑上簽名,由其妻宋慶齡幫助。當時。宋子文、孔祥熙、何香凝、鄒魯…等也在遺囑署字證明;翌日總理逝世。
【top】
陸地(lands)是指地球表面未被淹沒在液態·水(水圈)之下的區域。陸地約占地球表面的 29%,面積約 148’210’000平方公里。陸地和大海、汪洋或其他水體的不同之處正是地表最基本的差異。
人類歷史上大多數的活動都是在陸地發生,陸地可以供人類進行農業、狩獵,和其他活動,往往也是早期人們聚集的地區。
•)有些地區的陸地和水體之間有濕地或沼澤,因此陸地和水體間不一定有明確的分界。陸地和海洋分界處一般稱為海岸帶或是海灘。
§ 地球上所有陸地已被各國瓜分?
https://youtu.be/z9gsdZvXgJ4 (2018/08/29)
§ 陸域生態系
https://youtu.be/qvjiJQU7J9w (2014/06/08)
洲(Continent),簡稱:洲,又稱:大陸,是地球上以大塊陸地為主體,包括附近島嶼的地區。主流的地理學將現今的地球分為七大洲,按面積大小依次為亞洲(全稱亞細亞洲)、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美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全稱歐羅巴洲)和大洋洲。
次大陸(subcontinent)如:印度半島面積較大於阿拉伯半島,但由於印度半島的地形具封閉性,往往被歸類為「次大陸」而非半島。
半島(peninsula),是一種三面環海、洋,一面接陸地的地形,如:阿拉伯半島(arabian peninsula)、義大利半島(義大利語:Penisola appenninica|亞平寧半島)…等。阿拉伯半島被國際普遍認為是世界最大的半島。
海角(promontory|陸岬、海岬)是相當小面積地勢趨高的半島,如:富貴角、鼻頭角、三貂角…等。而巨大的半島稱為大陸延伸,如:歐洲、南美洲的南部、非洲的南部。
§ BBC記者直擊中國南海造島
https://youtu.be/fsm-i3eyovk (2015/12/15)
§ 再訪西沙群島
https://youtu.be/pe5t78aK03A (2021/08/24)
島嶼(island)是指於海洋中或湖泊中被水體圍繞的陸地區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面積更大的陸地則不被視為島嶼,而叫做「大陸」,現在地球上共有四個大陸:亞歐非大陸、美洲大陸、南極大陸以及澳大利亞大陸,其中澳大利亞大陸被視為大洋洲的主要部分。另外格陵蘭島由於面積龐大,常被稱為格陵蘭次大陸。 如果一個國家的整個國土都坐落在一個或數個島之上,則此國家可以被稱為島嶼國家,簡稱「島國」。
廣泛的定義來命名「島」,涵義包括自然地理所謂之列島、群島、島嶼、島礁、岩礁、淺灘、暗礁和暗灘,並在有主權爭議的環礁構築人工島,在島上建設界碑、燈塔、港口、機場、氣象觀測站等設施,達到「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條件,以維護其有效控制的正當性。按地質成因,島可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火山島、大陸島、珊瑚島、沖積島。
•)東沙島俗名月牙島是南海上東沙群島的主島,面積 1.8平方公里,孕育了 729種魚類、399種珊瑚,是臺灣非常珍貴的國家自然遺產。
§ 東沙擁有世界級珊瑚生態
https://youtu.be/G8n3oKY0Mhk (2017/12/12)
§ 探索東沙環礁:
https://youtu.be/53JAv7HwtAc (2020/08/16)
島礁(islet),是指一些非常小的島嶼。島礁一詞並沒有公認的明確定義,但一般是指一個小島上幾乎沒有植被,也無法支持人類在其上面定居。它們可以由岩石、沙子或珊瑚礁組成,可以是永久性的或退潮時才露出的,可以存在於海洋、河流或其他任何水域中。
杉科(Taxodiaceae)擁有 10屬的針葉·樹種,其中 9屬已併入柏科(Cupressaceae);僅金松屬(Sciadopitys)獨立於金松科(Sciadopityaceae)之下,唯一物種:日本金松(Sciadopitys verticillata)。
【main】
金松科(Sciadopityaceae)為松柏門(Pinophyta|又稱:毬果植物門)·松柏綱(Pinopsida)·松柏目的一科。金松科僅擁有唯一屬、唯一物種:日本金松(Sciadopitys verticillata)。
金松屬(Sciadopitys)是金松科唯一屬,僅擁有唯一物種:日本金松(Sciadopitys verticillata)。
日本金松(Sciadopitys verticillata)是金松屬(Sciadopitys)的一種常綠喬木,原生在日本當地的特有種,目前已被引種到世界各地,是一種比較珍貴的觀賞植物。
日本金松莖高 15~27公尺。日本金松的針葉 15~40片輪生,線形細長葉端凹陷,兩針葉癒合,形成葉正、葉背中央淺溝。日本金松的針葉長約 7~12公分。
日本金松雌雄同株雌花橢圓狀、花蕾(flower bud)分叉,單生枝端;雄花頭狀,簇集枝端,花期:3~4月。日本金松的毬果卵狀具鱗片多枚,長 6~11公分;種子 6~9枚,果期:翌年 10月、成熟期:18個月。
§ 日本金松(Japanese Umbrella Pine)
https://youtu.be/R_csE5imZTw (2023/09/03)
§ 日本金松(高野槙の原木について)
https://youtu.be/N49HJjETQJQ (2021/10/13)
和平鳥科(Irenidae)為雀形目·鳴禽亞目·可能不屬於雀下目的科(雀小目)的一個科,擁有唯一屬:和平鳥屬(Irena)僅有 2物種,分佈在南亞和菲律賓的熱帶森林,以當地林冠層的水果(如:無花果)為食。雄性和平鳥體羽具鮮艷藍色,雌性體羽暗綠色。
【main】
和平鳥(Irena puella|Fairy-bluebird)為雀形目·鳴禽亞目·和平鳥科·和平鳥屬(Irena)物種。
和平鳥體長 24~28公分、虹膜紅寶石色,嘴、脚黑色。雄鳥體羽黑色、背部輝藍色具光澤。雌鳥體羽銅藍色,飛羽黑褐色。
§ 和平鳥鳴叫聲
https://youtu.be/djljWP4h6rY(2022/01/04)
§ Asian Fairy Bluebird:Irena puella
https://youtu.be/3seWz4yqFbk (2012/01/22)
巴拉望和平鳥(Irena tweeddalii、Irena cyanogaster|Palawan Fairy-bluebird)為雀形目·鳴禽亞目·和平鳥科·和平鳥屬(Irena)物種,又稱:菲律賓和平鳥,是近危物種,僅見於菲律賓的巴拉望島與其附近小島。
巴拉望和平鳥的雄鳥體羽具深邃的黑色與耀眼的藍色,虹膜紅寶石色;雌鳥體羽深青綠色,翼尖暗沉。
§ 10 Native Birds in the Philippines
https://youtu.be/lSidv3jV0r0(2023/06/20)
§ 相似物種:亞洲輝椋鳥
https://youtu.be/nqokX45vYjk (2020/10/08)
§ 相似物種:大藍耳輝椋鳥(Greater Blue-eared Starling)
https://youtu.be/3eSvIzxBVj0 (2025/03/22)
梅花雀屬(Estrilda)為雀形目·鳴禽亞目·雀下目·雀總科·梅花雀科的一個屬,擁有 15物種。
【main】
橫斑梅花雀(Estrilda astrild)為梅花雀科·梅花雀屬(Estrilda)的一個種,原生於撒哈拉以南非洲,有 15個 亞種。橫斑梅花雀是一種小型鳥類,體長約 10~13公分,翼展約 12公分,體重約 17~21克。
旋木雀超科(Certhioidea)
旋木雀科(學名:Certhiidae)為雀形目·旋木雀超科(Certhioidea)的一科,擁有 2屬。
鳾科(Sittidae)唯一屬:鳾屬(Sitta),又稱:五子雀。鳾科物種身體小、頭頸短,尾巴也很短,常在樹幹、樹枝、岩石上…等地方覓食。鳾科物種喜歡在洞裡築巢,也會儲存食物以便過冬天。
鳾科物種是唯一能頭向下尾朝上往下爬樹的鳥類;啄木鳥卻只能頭朝上往上爬。
·†·)紅翅旋壁雀(Trichodroma muraria)已被單獨列爲旋壁雀科(Tichodromadidae)物種。
鷦鷯科(Troglodytidae|蒙鳩)為雀形目·旋木雀超科(Certhioidea)的一科,擁有 20屬。
【top】【main】
鷦鷯屬(Troglodytes)擁有 14種。
大海(sea)是由大量鹹水組成的水體,海水四周鄰接陸地;與大洋相比,沒有獨立的潮汐以及海流,如:地中海、黑海、裡海…等。1870年代英國的挑戰者號遠征開始從事現代海洋學研究。
地中海(Mediterranean)位於歐洲南面、非洲北面以及亞洲西面的陸間海(mediterranean sea);風浪較小,加之沿岸海岸線曲折、島嶼眾多,擁有許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為溝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促進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發展。地中海處在歐亞板塊和非洲板塊交界處,是世界最強地震帶之一。
地中海地區有維蘇威火山、埃特納火山造山運動下逐漸形成今天的地貌。
地中海東西長約 4’000公里,南北最寬處大約為 1’800公里,面積 2’516’000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的平均深度是 1’500公尺,最深處為 5’267公尺。著名的航海家,如: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國家。
黑海(the Black sea)是歐亞大陸的一個陸間海(mediterranean sea),被歐洲、高加索和安那托利亞半島所包圍。黑海通過土耳其海峽之後進入另一個陸間海:馬摩拉海,通過達達尼爾海峽後與地中海的愛琴海區域相聯。流入黑海的主要河流為多瑙河(德文:Donau)和第聶伯河(拉丁語:Danapris)。
黑海沿海國家有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俄羅斯和喬治亞。沿海重要城市有伊斯坦堡、布爾加斯、瓦爾納、康斯坦察、圖爾恰、敖德薩、塞瓦斯托波爾、巴統…等。
裡海(Caspian sea|裏海|拉丁語:Vercanium mare)是世界上最大的封閉內陸水體,或謂之最大的湖泊,也是條件完整的海。裡海是一個內流盆地,位於歐洲和亞洲之間,處高加索以東、中亞廣闊乾草原以西、東歐·俄羅斯南部肥沃平原以南、西亞多山伊朗高原以北。
愛琴海(Aegean sea)是歐洲與亞洲之間的一個細長陸緣海(marginal sea),位於巴爾幹半島與安納托利亞之間,長約 670公里、寬約 390公里、面積約 215’000平方公里。
愛琴海北側經達達尼爾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黑海相連,南側接地中海。愛琴海諸島很多,最大島嶼克里特島(Crete)、羅得島(Rodos)皆位於南部海域。
紅海(Red Sea)是印度洋的陸間海,實際是東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位於非洲東北部與阿拉伯半島之間,呈狹長型,長約 2’250公里,最寬 355公里,均深 490公尺,最深 3’040公尺,面積 438’000平方公里。紅海西北面通過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連,南面通過曼德海峽與亞丁灣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