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要素、歌曲、歌曲結構、歌曲要素、
〖 偉大音樂家的創作品或民歌的流行,基本是憑藉靈感產生的。〗
音樂(music)廣義而言,就是指任何以聲音組成的藝術。英文 music一詞源於古希臘語的 μουσική(mousike),意即繆斯(muse)女神的藝術。而中文的音樂二字,許慎(西元 30~124年)《說文解字》:「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認為音樂和聲音的區別,在於音樂需要透過人心加以想像和創造。
音樂是以『音樂要素』的不同組合,呈現每首音樂獨特的性格,讓人可能察覺是哪個民族、地區、時代與類型的音樂。
音樂要素
音樂要素必須具有:『音高』(旋律、和弦)、『節奏』(速度、節拍、銜接)與 『音色』。
歌曲
『歌曲』是以『歌曲架構』與『歌曲要素』組成。歌曲是最常見的聲樂形式,通常是詩歌般的歌詞配以簡單易記的旋律組成,有時也搭配著面部表情。
『音樂』是指任何以聲音組成的藝術。音樂主要有兩種形式:用人聲唱的聲樂和用樂器奏的器樂不論是聲樂或器樂都有許多種結合的方式,如獨唱、合唱、對唱,獨奏、協奏,交響樂…等。聲樂與器樂也可以混合,以樂器 伴奏 聲樂,或在器樂、交響樂中混入人聲…等。
歌曲結構
歌曲要素
- 前奏(intro )、主歌(verse )、副歌(chorus)
- 導歌(pre chorus )、橋樑(bridge ):主、副歌的連接段落
- 尾奏(outro):歌曲結尾
- 節奏(rhythm )
- 音調(pitch )
- 『音符』(note)為常用標記。
童謠
兒歌,又稱「童謠」,是一種以兒童為主要對象的歌曲,曲色旋律多半較為簡單,歌詞亦簡單琅琅上口,使兒童容易記憶(但未必各年齡層都能充分理解)。這類的歌曲可能是民謠(如:丟丟銅仔)、模擬兒童的思想和內心世界所做的曲子(如:妹妹背著洋娃娃),或是大人將現實社會與未來期許簡化放進歌曲(如:只要我長大),今代也有相當數量為動畫卡通的主題曲(如:櫻桃小丸子主題曲)。
歷史上民變的領導人,往往利用童謠散布政治立場,甚至讓民眾認為是一種預言。
- 童謠打動人心、簡明易懂,雋永流傳
經典童謠: 野餐
https://youtu.be/klzYLpH9dJo (2021/01/13)
歌詞:
今天天氣好清爽 陌上野花香
青山绿水繞身旁 小鳥聲聲唱
四方好友來相聚 語多話又長
野外共餐多舒暢 彼此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