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科(學名:Moraceae)是植物界·氣孔植物·鏈型植物·有胚植物·維管束植物·被子植物·真雙子葉植物·薔薇類植物·豆類植物·薔薇目的一科,涵蓋 40個屬,超過 1’000個種,廣泛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只有少數種能生活在溫帶地區,中國有 16屬約 160餘種。
桑科植物特徵:
- 灌木、喬木(落葉、常綠)有時藤本,組織中具有乳狀液汁;
- 葉互生或對生,全緣或分裂,托葉早落;
- 花小,單性同株或異株,常密集成頭狀、穗狀或柔荑狀花序,或生於一中空的花序托內面,花被片通常 4枚,雄蕊和花被片同數,對生,子房上位或下位,一或兩室,每室有胚珠一個;
- 果實各式,或為各自分離的瘦果,如:大麻;或為由多數聚生心皮組成的複果,如:桑樹;或包藏於一肉質、囊狀的花托內的複果,如:無花果樹。
桂木族
桂木族 (Artocarpeae):
桂木屬為桑科的一個屬的喬木植物,又稱:波羅蜜屬。桂木屬擁有 64種,分佈於印度、馬來半島至中國。
※)傳聞:馬偕傳教士於 1890年到花蓮傳教,當時稱「南勢番」的阿美族村落住民贈予的麵包樹(八支律)樹苗,馬偕珍惜的將它帶回淡水栽在他家後院。
‡)阿美族語稱麵包樹為巴吉魯(Pacilo),也是阿美族的族樹。
麵包樹

(Artocarpus treculianus)
https://youtu.be/PFlTkDLoJxA (2023/02/21)
麵包樹(Artocarpus treculianus)為桑科·桂木屬(Artocarpus|波羅蜜屬 64種)常綠大型喬木,又稱:麵包果、羅蜜樹、馬檳榔、麵磅樹。
麵包樹的果實很像「菠蘿蜜」的果實,不過體積只有一個手掌大小。
臺灣常見的麵包樹,種源來自菲律賓,耐寒,果實有大量種子,果外皮有富含黏性的乳汁,必須透過烹煮方式料理,口感較差,東南亞地區稱該種為:窮人的麵包樹。
太平洋麵包樹

(Artocarpus camansi)
https://youtu.be/mNRjOZaEuws (2020/12/14)
§ 夏威夷的太平洋麵包樹
(Artocarpus altilis)
https://youtu.be/hEB-c0eQ2n4 (2017/10/01)
太平洋麵包樹(Artocarpus altilis)原產馬來群島至大洋洲·西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不結種子或少量種子,可以根莖扦插繁殖;不耐寒冷在臺灣無法越冬。太平洋麵包樹的果實堅硬,富含澱粉,可直接烘烤食用,口感有如馬鈴薯,被稱為:富人麵包樹。
波羅蜜

波羅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是桑科·桂木屬(Artocarpus|波羅蜜屬)的一種常綠·喬木,樹高可達 20公尺以上。,在廣州及其他粵語地區稱「大樹菠蘿」;在廣西稱「木波羅」;滇西地區稱「牛肚子」;《通典》(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編成,稱:婆那娑;宋代(960/02/04~1279/03/19)改稱:波羅蜜,沿用至今。波羅蜜原產於印度、東南亞,隋唐時傳入中國,目前已盛產於中國嶺南、福建、雲南和印度、中南半島、南洋群島、孟加拉國和巴西…等地。 波羅蜜木材在南洋各地常被用來製造樂器。波羅蜜樹液乳白色。波羅蜜的葉革質、全緣、互生,長橢圓形或倒卵形,幼株新葉片偶有淺裂。波羅蜜的頭狀花序,幹出或腋出。波羅蜜的聚合果卵狀橢圓形或長圓筒形,常著生於樹幹,未熟果呈綠色,成熟呈黃或黃褐色,果面佈滿小六角形龜甲狀突起。
§ 泰國市井切菠蘿蜜的技巧 https://youtu.be/ymtk6xdSb-8 (2022/12/02)
小波羅蜜

(2022/10/14)
§ 切割菠蘿蜜果的技巧
https://youtu.be/8ReRdOnq_8c (2022/05/29)
小波羅蜜(Artocarpus integer|Jack Tree,馬來語:Chakka,葡萄牙語:Jaca)為桑科·桂木屬(Artocarpus|波羅蜜屬)的一個,又稱:榴槤蜜、香菠蘿蜜,尖不辣(星馬地區:馬來語:cempedak),分布於東南亞、新幾內亞…等地。於 17世紀時,葡萄牙人引進巴西,再移至牙買加種植。小波羅蜜的果實散發濃香,表面有極黏的物質,果肉形似同屬的菠蘿蜜,口感軟滑、口味更甜、核小。
§ 小波羅蜜檔案 https://youtu.be/0VCs2F7ZA-w
(2021/09/14)
明朝(1368/01/23~1644/04/25)通事(翻譯官)馬歡所著《瀛涯勝覽》即有記載:「其波羅蜜如冬瓜之様,外皮似川荔枝,皮內有雞子大塊黃肉,味如蜜甜;有子如腰子樣,炒吃味如栗子。」。
桑族
桑族 (Moreae)
構樹

https://youtu.be/BIqhgZoJs5g (2014/11/19)
§ 構樹雌株的球形的聚合果
https://youtu.be/N9FzBhX6PEk (2018/08/28)
構樹(學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英語:paper mulberry、tapa cloth tree)為薔薇目·桑族·桑科·構屬(Broussonetia)的落葉或半落葉中喬木,又稱:楮樹、榖樹(榖音構)、鈔票樹、奶樹、噹噹樹、紙木 ,在臺灣俗稱:鹿仔樹。原產於中國南部、日本、馬來亞、太平洋諸島,臺灣全島低海拔(1000公尺以下)平地、山區皆有分布。
構樹的老莖皮厚淺縱裂呈灰色或灰褐色、富纖維素,高可達 20公尺、徑 30~40公分;分枝多、有毛,無乳汁。構樹的單葉具柄細長有毛茸,柄長 3~7公分;構樹的葉、互生,新葉多呈卵形、卵狀長橢圓形或心狀卵形,鋸齒緣或深 3裂;葉長 10~20公分、寬 7~12公分,先端銳尖而略呈短尾狀,基部圓而略呈心形;葉正綠色粗糙,葉背綠白具絨毛;托葉闊披針形或披針形,先端銳尖,易脫落。構樹雌雄異株,公樹的花為柔荑花序,母樹的花為球狀的頭狀花序;花期:3~4月。構樹的雌株瘦果多數,集合成一球形的聚合果,綠色、肉質有光澤,直徑約 3~3.5公分,成熟時橘紅色,花被及苞片殘存;果期:5~7月。
構樹的莖皮可製宣紙、棉紙及鈔票用紙;葉可以養鹿;成熟果實可以生食或製果醬;全株可為藥用。
已知構屬植物: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藤蟠(Broussonetia kaempferi)、落葉花桑(Broussonetia kurzii)、楮(Broussonetia kazinoki、Broussonetia monoica|雜交種,亦稱:小構樹)…等。
§ The Paper Mulberry
https://youtu.be/AP4zzhvn5KQ (2010/06/24)
§ 利用構樹 皮製作火絨
https://youtu.be/YeemrUeIinY (2020/08/14)
§ 詩經‧小雅:「黃鳥黃鳥,無集于榖」,詞中之『榖|ㄍㄡˋ』,陸機(261~303年)疏:謂之「楮」,即今之構樹。
§ 當自然山坡、林地遭受破壞(人為開墾、大火焚毀的,土石流造成崩塌)之後,地衣、苔蘚、禾本科草本植物或喜好陽光的陽性樹種,先行生長,成為先驅性的植物群落,因此被稱做「先驅植物」。在低海拔森林中,常見的原生先驅樹種包括構樹、野桐、血桐、白匏子以及九芎、台灣榿木…等,生長的林相稱之為次生林。
§ 關於構樹:植物學家(章璿、鍾國芳)談太平洋人類學之旅。
桑橙族
桑橙族 (Maclureae)
- 桑橙屬(Maclura)、
琉桑族
琉桑族 (Dorstenieae):、
尚未建立
無花果族
桑科·無花果族(學名:Ficus),又稱:無花果屬,是桑科內的其中一屬也是無花果族(學名:Ficeae)的唯一屬,包含近 800種的樹木、灌木及藤本植物等。它們原為熱帶雨林的原生品種,但也有部份延伸至暖溫帶,常被統稱為榕樹,最廣為人知的品種就是無花果。無花果被當作水果而廣泛種植的溫帶物種,原產於中亞和地中海地區(從阿富汗 葡萄牙)。許多其他品種的果實也是可供食用,是野外求生應急的食物,也是野生動物的食物。榕屬植物在文化方面也扮演相當的角色。
§ 榕小蜂科(學名:Agaonidae)物種會在榕屬的隱頭果內渡過其幼體階段。授粉物種包括Agaoninae、Kradibiinae及 Tetrapusiinae,這三個亞科的成員,榕果小蜂與桑科·榕屬植物構成互利共生的關係。非授粉性的物種純屬寄生性,始新世與中新世的化石形式與現代形式幾乎相同,這表明榕小蜂科在地質時期的進化一直保持穩定。
愛玉子

https://youtu.be/x3BXc_8ZGns (2019/08/05)
愛玉子(Ficus pumila var. awkeotsang)為桑科·榕屬的一種攀緣性藤本植物,又稱愛玉、玉枳、草子仔、天拋藤、薛荔(本草拾遺),涼粉子(通稱),木蓮(植物名實圖考),涼粉果(廣東、湖南),冰粉子(四川、貴州),鬼饅頭,木饅頭(江南)……等,原產地為台灣。愛玉子的年齡可達數十年;愛玉子的莖為藤本可藉氣生根攀附大樹或岩壁上昇,達十公尺。愛玉子的莖多分歧,莖皮灰黑具白斑點。愛玉子的葉具柄(柄長約 1公分、被毛),葉全緣、革質呈卵形或披針狀長橢圓形、先端尖銳、基部類心形,長約 6~12公分、寬約 3~5公分;葉正深綠色、近光滑;葉背灰白色、密生茶褐色絨毛。愛玉子的葉脈明顯,被毛,基部具托葉 2 枚。愛玉子的隱花果腋生,有柄,寬橢圓形或長倒卵形,先端突出,初為綠色,表皮散佈白色斑點,逐漸變為黃綠色至深紫色。隱花果花期:4~6月,成熟期:8~12月間。隱花果採集後,縱切剖開,翻轉使瘦果露出,曬乾,即為市面上所稱的愛玉子。(瘦果為雌花經授粉、授精形成,外表多含有膠質;不過『蟲癭花』之殘存子房與瘦果形態極為類似,但因未授精因此無膠質產生)。愛玉子為雌雄異株,雄果內的籽料(雄花)白色如芭樂籽、雌果則是黃褐色。愛玉子果實與同科同屬的薜荔相似,愛玉子之隱花果為闊橢圓或長倒卵形、末端尖,長約 6~8公分;薜荔的隱花果卵形,末端鈍尖或平。
§ 薜荔或愛玉子,是母是公?
https://youtu.be/2uHQjGoFYRA (2020/10/27)
§ 魯凱族人攀爬杏葉石櫟的故事
https://youtu.be/7PItwnAhyLc?t=980 (2015/03/10)
臺灣杉為松柏目·杉科的一種常綠喬木,樹形多數呈三角形,樹皮紅褐色或近似紅褐色,有龜甲狀深裂。臺灣杉的木材質軟、耐用會散發香味,主要用於寺廟建築和棺材。臺灣杉成長緩慢合法的供應非常稀少。
薜荔

https://youtu.be/12c8vdeYKaM (2019/09/25)
薜茘(Ficus pumila|ㄅ一ˋ ㄌ一ˋ)為桑科·榕屬的一種常綠攀緣性灌木,又稱木蓮、虎木蓮、壁牆虎『中國藥植志』、木瓜藤、石壁蓮『植物名匯』、木饅頭、鬼饅頭『綱目』、涼粉藤(江西)、饅頭郎、辟萼『質問』、木璧蓮『樹木分類學』、風不動(台灣)。薜茘全株含白色乳汁;莖粗壯,多分枝,幼枝被細毛、細而匍匐,節上生氣生根。薜茘的幼苗葉小,互生,幾無柄,卵形,長約 0.6~2.5公分,寬約 0.3~1公分,基部偏斜;成長後枝粗而硬,葉柄長約 0.5~1.5公分,托葉卵狀三角形,長 0.5~1公分,葉片全緣近革質而厚呈橢圓形或卵形,長約 5~10公分,寬約 2~5公分,基部圓形或近心臟形、先端鈍;葉正無毛而略帶光澤,葉背面密生柔毛,突起的網狀明顯。隱頭花序,單生,腋生,具短粗梗;雌雄異花托;雄花托長橢圓形,長約 3~5 公分,徑約 2~3公分,帶白斑點;雌花托稍大,倒卵形,表面紫綠色;小花極多數,著生於肉質花托的內壁上;種子細小,具絲狀小梗,棕褐色,表面富粘液質。花期 5~7月。果期 8~11月。薜荔與薜荔小蜂共同演化而有專一性,只透過薜荔小蜂來傳粉達到結果的目的,而薜荔也提供蟲癭花作為小蜂的育嬰室。薜荔果實含果膠質,可做「愛玉凍」食用,只是薜荔果膠含量比愛玉子少。繁殖以扦插法為主,夏、秋季為適期。
§ 薜荔綠牆
https://youtu.be/BWB3DQQz6y8 (2018/04/27)
§ 薜荔栽培
https://youtu.be/PU2176wVbfc (2018/05/31)
菩提樹

https://youtu.be/HuZZpMTUipY (2021/06/11)
菩提樹(學名:Ficus religiosa)為桑科·榕屬(Ficus|無花果屬)半常青熱帶大型喬木,又稱:畢缽羅樹(peepal tree)、菩提榕,原產於印度,也是印度的國樹;分不於中國西南部、以及中南半島。菩提樹別名:神聖之樹、思維樹、天竺菩提樹、印度菩提樹、佛樹、覺樹、道樹、道場樹。佛教三大聖樹:菩提樹、無憂樹、娑羅雙樹。
菩提樹莖高可達 30公尺、徑可達 3公尺;樹幹筆直、樹皮灰色、樹冠波狀圓形。菩提樹具有懸垂氣根,在傷口處會分泌出乳汁。菩提樹的葉革質、互生、心形、葉正濃綠色、平滑有光澤,葉脈網狀、明顯延伸至細長的葉端,葉長 10~17公分,葉寬 8~12公分,葉端尖長 2~5公分;葉柄纖細,長 6~10公分;托葉掉落後會在枝條上留下環狀的痕跡;菩提樹的新葉紅色。菩提樹的隱頭花序腋生、扁球形無梗、雙生、綠色、徑約 0.8~1.0公分;雄花、雌花和不育花(癭花)均生長在同一榕果的內壁,花期:7~8月。菩提樹的隱花果、扁球形、紅色、徑約 1.2~1.6 公分,熟果紫色具暗紫色斑點,基部有革質之苞片 3片,會自然掉落。
§ 菩提樹簡介
https://youtu.be/jQmsCFOrbic (2019/09/13)
§ 菩提樹結滿「無花果」
https://youtu.be/bNZwXpfmbCc (2021/04/06)
§ 神聖的聖樹:菩提樹
https://youtu.be/Ub1J7atfRPs (2017/03/28)
§ 老菩提樹
https://youtu.be/lApXeFodJJk (2016/07/05)
雀榕

https://youtu.be/9YjE0bP7s0Q (2019/05/06)
雀榕(Ficus subpisocarpa / Ficus superba var. japonica)為桑科·無花果族·榕屬的一種會落葉的常綠喬木,又稱:鳥榕、鳥屎榕、筆管榕、赤榕。雀榕為臺灣原生植物,主要分佈於平地至低海拔林麓。雀榕能夠生長在貧瘠、酸性,甚至受污染的土壤或岩石縫隙間,由於氣根發達,也可以種植在大型石頭上。雀榕的株高可達 20~25公尺,多氣生根,觸地後可形成樹幹狀的支柱根;樹皮灰褐色莖、枝、葉柄具乳汁。
雀榕的單葉、互生、紙質平滑無毛,全緣略帶波浪狀,側脈 7~9對;呈橢圓至倒披針形,長 10~17公分,寬 4~6公分。雀榕的葉正色濃綠、葉背淺綠,新葉嫩紅,苞片白至淡紅色;老葉落葉前由綠轉紅,每年落葉約 2~4次;會短暫呈光禿狀態。
雀榕雌雄同株,總狀花序花色綠白,秋季結果。雀榕的隱花果腋生或幹生,初果綠色具白色斑點,熟果褐紅到紫紅色,有斑點。雌花、雄花及蟲癭花常混生於同一花序。蟲癭花與雌花相似,有柄呈球形或卵形。
§ 雀榕(筆管榕)觀賞短片
https://youtu.be/o4ZeP44iuTQ (2017/09/13)
§ 豐原中坑產業道路旁的雀榕
https://youtu.be/qO8Elc555DU (2021/03/11)
巴拿馬橡膠樹族
巴拿馬橡膠樹族 (Castilleae):
- 見血封喉屬(Antiaris)、
苞桂木族
苞桂木族 (Parartocarpeae):、
尚未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