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珊藤目、檀香目、石竹目、
超菊類植物是開花植物的一個大型演化支(單系群),包含超過 122,000個物種;根據APG IV分類法系統的定義,進化支分為 20個目。 這些目過來又有大約 146個科。該名稱基於名稱「菊類植物 (Asteridae)」,後者通常被理解為一個亞綱。超菊類植物:紅珊藤目、檀香目、石竹目、菊類植物(桔梗類植物、唇形類植物、杜鵑花目、山茱萸目)。
菊類植物:桔梗類植物、唇形類植物、杜鵑花目、山茱萸目、
【main】
紅珊藤目
紅珊藤目(學名:Berberidopsidales)又名智利藤目,只有 2科 3屬 4種。紅珊藤目是 2001年以來才被提出的分類,包含鱗枝樹科與紅珊藤科。
檀香目
檀香目為廣泛分布的開花植物,主要分布於亞熱帶與熱帶。檀香目物種的種子大多無種皮,在開花植物中顯得十分特殊。檀香目的植物大多為半寄生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糖,深入其他植物的莖或根來獲得水和礦物質;部分芽的葉綠素為宿主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且寄生於宿主的維管束以獲得養分。槲寄生為知名的檀香目寄生植物。
疏花蛇菰
疏花蛇菰(學名:Balanophora laxiflora)是檀香目·蛇菰科·蛇菰屬的植物,又名穗花蛇菰(新擬)、台灣蛇菰、玉山蛇菰、蛇菰、小蛇菰、地荔枝(廣西)、鹿仙草(雲南思茅)。
台灣蛇菰原僅列 4種(穗花、粗穗、筆頭及海桐生蛇菰),近來(2014/02/07)分類學家又證實台灣另有屋久島蛇菰。
屋久島蛇菰外型與穗花蛇菰相近,若不作細部解剖,很難確認。分類學上,屋久島蛇菰為孤雌繁殖,與穗花蛇菰的雌雄異株不同。在雌花結構上亦略有差異:屋久島蛇菰~子房紅色,穗花蛇菰~子房黃色。
穗花蛇菰

https://youtu.be/BfGvJstutaE (2020/10/10)
穗花蛇菰草本寄生性,高 8~18公分;根莖紅色/棕紅色,分枝或不分枝,分枝時呈倒卵形,不分枝時呈不規則球形;穗花蛇菰的葉片退化成鱗片狀,不含葉綠素,鱗苞片(葉片)帶肉質,通常螺旋狀著生;花雌雄異株(序)頂端平坦或稍凸起,很少凹陷,基部纖細,雄花散生雌花(序)密生。花期:3~8月(或 8~12月)。
¶ 穂花蛇菰的生長環境
https://youtu.be/wKDS15ftYEQ (2018/12/09)
¶ 認識 穗花蛇菰
https://blog.xuite.net/e2202778/穗花蛇菰
¶ 穗花蛇菰:杉林溪自然生態教育中心、臺灣國家公園、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臺灣生命大百科、
石竹目
石竹目大部分種類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也有灌木、藤本、小喬木及肉質植物。石竹目植物的花大多為兩性,輻射對稱,包含大多數的食蟲植物,有 12科,約 1萬種,世界性分布。草本種類包括觀賞花卉、雜草及蔬菜。
菊類植物
菊分支(菊類植物)和薔薇分支一起組成真雙子葉植物分支中的主要部分。菊類植物包括山茱萸目、杜鵑花目、唇形分支( I 類真菊分支)、桔梗分支( II 類真菊分支)。
桔梗分支
冬青目、南鼠刺目、菊目、
桔梗類植物:冬青目、南鼠刺目、菊目、絨球花目、繖形目、盔被花目、川續斷目、
絨球花目、繖形目、盔被花目、
川續斷目、
唇形分支
茶茱萸目、水螅花目、絲纓花目、
唇形類植物:茶茱萸目、水螅花目、絲纓花目、龍膽目、茄目、紫草目、黃漆姑目、唇形目、
龍膽目、茄目、紫草目、黃漆姑目、
唇形目、
杜鵑花目
杜鵑花目植物有喬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有綠色自養植物,也有寄生植物和食肉植物。本目植物的花一般為五裂。
杜鵑花目的植物,一般都有共生的菌根,最常見的是杜鵑花類菌根(Ericoid mycorrhizas)、水晶蘭類菌根(Monotropoid mycorrhizas)和漿果莓類菌根(Arbutoid mycorrhizas);其中有些屬的植物,可以富集鋁。
杜鵑花目的植物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包括有近 8‘000種,其中杜鵑花科就大約有 2’000~4‘000種。杜鵑花目有 26科,最有經濟價值的植物是茶,可以食用的水果(獼猴桃、柿、越橘、酸果蔓和巴西堅果⋯⋯等),也有觀賞花品種(杜鵑花、山茶花、櫻草、鳳仙花⋯⋯等)。
山茱萸目
八角楓、山茱萸、
山茱萸目有多種觀賞花卉,也有許多藥用植物品種,本目包括山茱萸科(包含藍果樹科)、南非茱萸科、假石南科、繡球花科、水穗草科、刺蓮花科⋯⋯等。山茱萸目的種類除少數例外均為木本。花器的基數通常為 4;萼片有或沒有,若有則明顯;子房下位,由多心皮連合而成,室數和胚珠數與心皮相同。果肉質,成熟後不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