繖形目(學名:Apiales)又名繖形花目,是被子植物門真雙子葉植物下的一個目,包含:五加科、繖形科、南茱萸科、裂果紅科、毛柴木科、海桐科、鞘柄木科…等,7個科。其中五加科、繖形科是兩個比較大的科;這兩個科的植物有很多著名的藥材,例如:五加科中有人參屬與五加屬,繖形科有當歸、柴胡與白芷以及可以食用的胡蘿蔔與芹菜…等。
繖形科
孜然芹、蒔蘿、茴香、阿魏、胡蘿蔔、野胡蘿蔔、毒芹、毒參、葛縷子、香芹、香菜、當歸、白芷、獨活、毒芹、明日葉、
繖形科是繖形目下的一科,約有 280屬,2’5002多種,分布在北溫帶、亞熱帶或熱帶的高山上。中國大約有 90屬、500多種,全國均有分布。 繖形科植物是一類具有繖形花序的植物。花小型,具有五片花瓣。這些排列成繖狀的花序,稱為繖形花序。繖形科的植物有:孜然、香芹、香菜、胡蘿蔔、蒔蘿、葛縷子、當歸、柴胡、白芷、獨活、毒芹、明日葉⋯等,植物,很多都是日常食用的蔬菜和調味料。
蒔蘿

https://youtu.be/Y89EbS6ihUY (2020/04/08)
¶ 蒔蘿食譜
https://icook.tw/search/%E8%92%94%E8%98%BF/ (愛料理)
蒔蘿(英語:dill)又或稱刁草,是繖形科·蒔蘿屬中唯一的一種植物,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生於西亞,後西傳至地中海沿岸及歐洲各地,現今地中海和東歐為主要的生產地。蒔蘿外形類似茴香,高度約 0.25~1.00公尺,黃色小花呈傘狀分布,葉為針狀分針。台語稱為「花樣仔」。
¶ 蒔蘿不是茴香
https://youtu.be/1n7zfgDCOW0 (2020/01/13)
¶ How and When to Harvest Dill
https://youtu.be/ieJlj7zffnE (2020/03/21)
¶ 種植蒔蘿(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https://www.kdais.gov.tw/ws.php?id=2893
茴香
茴香(英語:Fennel),也被稱為小茴香、甜茴香。為繖形科·茴香屬的開花植物種。原產於地中海沿岸與東南亞的原生種,已廣泛被種植,特別是在海岸附近乾燥的土壤,是一種耐寒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茴香的莖筆直狀、空心,呈粉綠色,高可達 2.5公尺。葉長可達 40公分長,葉尖呈現細長狀,約 0.5公釐寬。(它的葉子是相似的蒔蘿,但更纖細)花型為 5~15公分寬的繖形花序,每個繖形花序有 20〜50個微小的黃色花朵。茴香的果長 4~10公釐,寬 0.5公釐或更小,表面帶有淺溝紋道的粉綠色種子。
阿魏

https://youtu.be/k57WcHdQ4Fg (2020/11/10)
阿魏(龜茲語:aṅkwaṣ;英語:asafoetida)是繖形目·繖形科·阿魏屬(Ferula)某些植物根、莖,分泌的油膠樹脂,具有強烈的蔥蒜臭味,又稱:興渠、興瞿、薰渠…等,在古代一度誤傳為蕓薹或芫荽。具蔥蒜臭味的「阿魏」用來作香料,來源植物有:新疆阿魏、阜康阿魏…等;無蔥蒜臭味的「香阿魏」用來作藥材,來源植物有:多傘阿魏、準噶爾阿魏、裏海阿魏、欖綠阿魏、硬阿魏…等。
§ 使用阿魏粉烹調食物
https://youtu.be/yT6VhLN3Jnc (2021/06/02)
§ 使用阿魏粉調配藥物
https://youtu.be/vGrsEbNuUYI (2017/11/10)
孜然芹

https://youtu.be/dynfWFFcDIo (2020/03/12)
孜然芹(學名:Cuminum cyminum)為真雙子葉植物·菊類植物·桔梗分支·繖形目·繖形科·孜然芹屬(Cuminum|2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稱:香旱芹、馬芹、羅馬香旱芹菜…等。孜然芹原產於中東至南亞一帶。孜然芹的莖灰色或深綠色、無毛,高 20~30公分、徑約 3~5公分,具 2~3分枝。孜然芹的葉羽狀或雙羽螺紋狀,長約 5~10公分。孜然芹的花小,白色或粉紅色呈繖形花序、含 5~7個小繖形花序;花期:。孜然芹的果長約 4~5公釐呈梭形或卵圓形,具 8個淺溝道。
§ 孜然芹植株
https://youtu.be/dynfWFFcDIo (2020/03/12)
孜然的獨特香味是來自一種罕見的化學物質:枯茗醛(Cuminaldehyde)。敘利亞考古的現場發現,孜然種籽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000年的古埃及文明:孜然被用作香料和木乃伊的防腐劑。孜然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也是料理食品常用的上等佐料,主要用於肉品調味,口感風味獨特;孜然富有油性,氣味芳香而濃烈可以提取香精油…等,也是配製咖哩的主要原料之一。
§ 孜然的益處
https://youtu.be/7dMmaZMKvBQ (2020/05/15)
- 孜然和茴香相似的地方較多,果實的作用也大致相同:既是調料也可以作為藥材;不同之處在於:茴香的莖葉可以當蔬菜吃。
- 孜然最常被混淆的香料是茴香籽(Fennel)與葛縷子(Caraway);歐洲許多地方,名稱的使用沒有明確的區分。
胡蘿蔔

https://youtu.be/mcW9bQd8YuY (2019/03/08)
胡蘿蔔(Daucus carota| Carrot)的莖直立、高 20~120公分、表面有白色粗硬毛。胡蘿蔔的肉質根尖錐形,橘紅色,長約 30~40公分,徑 3~5公分,是主要的食用部位。胡蘿蔔的根生葉具長柄,基部寬廣狀;葉片 2~3回羽狀分裂,最終裂片線形或披針形;莖生葉的葉柄較短。胡蘿蔔的複繖形花序頂生或側生,有粗硬毛、傘梗 15~30枚或更多;小傘形花序有花 15~25朵,花小,白色、黃色或淡紫紅色,每一總傘花序中心的花通常有一朵為深紫紅色,花期 5~7月。胡蘿蔔的雙懸果卵圓形,分果的主稜不顯著,次稜 4條,發展成窄翅,翅上密生釣刺,果期 7~8月。
野胡蘿蔔

https://youtu.be/QrnqeScEwUg (2017/07/01)
野胡蘿蔔(學名:Daucus carota|Wild Carrot)為菊類植物·桔梗分支·繖形目·繖形科·胡蘿蔔屬(Daucus)的二年生·草本植物。野胡蘿蔔又稱:鶴虱草、南鶴虱,原產於歐洲和西南亞。胡蘿蔔(D. c. subsp. sativa)就是本種最常見的人工栽培亞種。
野胡蘿蔔俗名:Queen Anne’s Lace,來自於花朵像是女人衣服上的花邊(蕾絲)。據說,英國安妮女王在位(1702~1714)期間命名的,而這花的中間多數有一個非常小的紅色(或棕色)花心,傳說那是安妮女王做針線時,刺傷了手指滴下的血。
§ 介紹「野胡蘿蔔」
https://youtu.be/hdVFT4EvJok (2012/07/04)
§ 據說在種蕃茄的附近種「野胡蘿蔔」,可以幫助蕃茄生長。而與青菜類同種,也可以提供較涼的氣溫,對菜葉類蔬菜有利。此外因為吸引蜂類,亦可以幫助植物授粉。
毒芹

https://youtu.be/rGJmxg5XRtc (2018/07/05)
毒芹(Cicuta virosa|Water Hemlock) 是繖形目·繖形科·毒參屬(Conium)的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又稱:毒水芹。毒芹的二或三回羽狀全裂的葉片,最終葉片為狹披針形或披針形,具有尖鋸齒。毒芹的根狀莖肥大垂直、有香氣,切口有淡黃色樹脂狀液體流出,遇到空氣則變暗,秋季時中空具橫隔。毒芹的複繖形花序、白色花。毒芹的雙懸果近球形、兩側壓扁,果期:4月。
§ 介紹毒芹
https://youtu.be/1Tq9s7KszPo (2012/12/16)
毒參

https://youtu.be/OR26engYR6s (2021/06/17)
毒參(學名:Conium maculatum)是繖形目·繖形科·毒參屬(Conium)的植物,又稱:毒堇(Poison hemlock)與「野胡蘿蔔」的葉片相似度極高;毒堇是一種歐洲很常見的有毒香草。毒堇分布在歐洲、北非、北美洲、亞洲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於海拔 600~1’700公尺的地區,常生長在林緣或農田邊。毒堇的莖光滑、多數有斑點,毒堇的莖和葉柔碎了,具老鼠般的惡臭、毒性極強,揉過「毒堇」的莖之後要趕快洗手,以免中毒。
§ 認清毒參
https://youtu.be/DAnR6M7EjYA (2019/05/09)
§ 洋蓍草與毒堇
https://youtu.be/pX-H8OTwhNo (2015/05/11)
南茱萸科
南茱萸科是繖形目下的一科,只有 1屬:夷茱萸屬(Griselinia)有 7個種,都是灌木或喬木,分布在南美洲和紐西蘭。本科植物為常綠植物,葉背面顏色淺,花小,無花瓣;果實為小漿果。紐西蘭有 2品種,莖高約 4~20公尺的大灌木或喬木。南美洲有 5品種,莖高約 1~5公尺的小灌木。
裂果紅科
裂果紅科(裂果楓科)是繖形目下的一科,有 2屬 19種,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亞、馬來西亞東部和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本科植物為灌木;羽狀複葉;花排成傘狀花序;果實為圓柱形肉質蒴果,乾燥開裂,種子有翅。本科植物木質結構類似山茱萸科,但其它特徵與繖形科(傘形科)類似。
毛柴木科
毛柴木科(彭南特氏木科)是繖形目下的一科,單一屬,是原生於南半球的非洲和大洋州;適於培養成觀賞植物,曾經被列入茶茱萸科。
海桐科
海桐科(海桐花科)是繖形目下的一科,曾被列入薔薇目。海桐科有 11屬,約 200種,廣泛分布於東半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大部分品種原生於澳洲、中南半島和非洲;中國有 1屬,約 34種。海桐科植物有喬木、灌木也有藤本;單葉互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兩性(少有單性或雜性)輻射對稱,花萼、花瓣和雄蕊 5枚,花瓣具爪,有時合生;果實為漿果或蒴果。
海桐

https://youtu.be/VanZL_9yU7U (2017/06/26)
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為繖形目·海桐科·海桐屬(Pittosporum|約 160種)的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又稱:海桐花。海桐枝條平滑、多分枝,嫩枝被短柔毛,植株高可達 3公尺。海桐的單葉革質具光澤、簇生枝端、全緣稍外捲,側脈 7~8對、不明顯,具葉柄、柄長 0.5~1公分;葉正綠色,中肋略下凹;葉背灰綠。海桐的花序呈繖房或總狀花序、頂生、被絨毛;花瓣 5片,白色後變黃色,小花梗長 0.8~1.2公分,具芳香。海桐的蒴果,三稜狀球形、先端銳尖、徑約 1.5公分,熟果橙色、開裂露出鮮紅色種子,種子鮮紅色具稜角 8~15粒。
海桐性喜陽光充足高溫、乾燥的環境,耐鹽性佳、抗強風、耐旱、耐寒、也耐陰,能抗空氣污染、抗病蟲害、也耐修剪,適作綠籬。
§ 海桐綠籬
https://youtu.be/zUN-jj139JY (2013)
臺灣海桐

https://youtu.be/yp5JwxSsSO4 (2021/09/21)
臺灣海桐(Pittosporum undulatum)為繖形目·海桐科·海桐屬(Pittosporum|約 160種)的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又稱:七里香、臺灣七里香、臺灣海桐花、雞榆、十里香、五蕊海桐(Pittosporum pentandrum)、臺瓊海桐,原產於菲律賓、印度、臺灣高雄、恆春半島以及蘭嶼,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或近海森林中。臺灣海桐樹皮灰白色、皮孔顯著,幼枝條被褐色毛,高可達 3~5公尺。臺灣海桐的單葉全緣、互生、密集、螺旋狀排列,倒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 5~11公分、寬 1.5~3.5公分,葉正暗綠色、油亮、葉脈不明顯,葉背淡灰綠、油亮,葉片透光性佳、含有揮發性的油酯,搓揉後會發散出嗆鼻的味道。臺灣海桐的圓錐花序、頂生;雌雄異株;花白色、密集、芳香,花瓣狹長,5瓣分離,會散發出濃厚芳香,香氣遠播;花期:7~9月(4~6月)。臺灣海桐的蒴果球形、綠色,徑約 0.8公分、果端微凸,熟果橘紅色、蒴片裂開,內有扁球形紅色種子 5~6粒,種子具有黏性可以黏在鳥身上有利傳播;果期:10月~翌年 2月(7~11月)。
§ 臺灣海桐
https://youtu.be/UrU-F60nNT0 (2018/03/27)
鞘柄木科
鞘柄木科是繖形目下的一科,曾被列入山茱萸科。鞘柄木科,單一屬,有 3種,分布在喜馬拉雅山東部和中國西南部,中國有 2種。本科植物為小喬木;單葉互生,一般 5裂,葉柄長,無托葉。鞘柄木科的花單性 ,雌雄異株,花瓣 5,雌花不具花瓣,具大型的圓錐花序;果實為核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