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保健

吐納 vs. 呼吸
痰與涕
細菌的化學語言
避免細菌群聚
關於「口罩」

做好個人衛生、環境衛生、生活禮儀、吐納調息,培養相互尊重理念,有利於健康環境的永續發展


main

吐納 vs. 呼吸

練氣功時,為何人體排氣通常不稱作「呼」呢?因為「呼」是指排氣路徑的出口是「鼻」,若肺部排除的氣所攜帶的細菌(bacteria)滯留鼻腔,很容易再度納入體內!所以「呼」或「吐」的學問很大!

  • 「吐」是將體內廢氣經由「口」排出,不經過鼻腔,因此再度吸入的空氣,不含有排氣時滯留於鼻腔的『細菌』,有效降低體內廢氣再度自鼻腔吸入的風險。「吐」的功夫,對已感染不良細菌的人,更為有利。
    ※ 於 JBP(荷西吐納法)稱之為 releases
  • 「納」是指空氣由「鼻」通過呼吸道進入肺臟,有別於「吸」;
    ※ 於 JBP(荷西吐納法)稱之為 absorbs
  • 「吸」是讓空氣由口腔通過呼吸道進入肺臟,由於口沒有「鼻毛」,無法有效地阻止異物進入呼吸道;為減低害菌入侵的風險,應該以「納」的方式讓氣體經由呼吸道進入肺臟。
    ※ 若想要充分用口、鼻「深呼吸」,最好在空氣品質佳的地方進行。
  • 「呼吸|英語:breathing」是移動空氣進出肺部的過程,用以促進體內環境的氣體交換,主要在於吸入氧氣及呼出二氧化碳。在正常情況下,呼吸的深度和速度是由幾種穩態機制自動地、不自覺地控制的,這些機制使動脈血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分壓保持不變。在各種生理情況下,保持動脈血中二氧化碳分壓不變。當游泳有氧運動體適能演講訓練及發聲訓練中都會練習呼吸的控制,一開始是「有意識的控制」,之後要慢慢的轉換為潛意識下的行為。平常說話、哼唱即使是由腦幹的特定部位的「無意識的呼吸」所控制,實際也和有意識的控制呼吸有關。

關於傳統氣功「吐納」,老師父強調,吐氣最好緩慢,可以將排出廢氣的細菌有效地打散;每次「吐氣」時間能超過「納氣、駐氣」時間 2~3倍的長度最好。


top】【main

痰與涕

「痰」與「涕」是呼吸道的產物,可能群聚很多同類型的細菌(bacteria),鼻涕與痰是細菌群聚的呼吸道排出物,往往具有高度傳播與感染風險。
人們有「痰」與「涕」應該吐在「衛生紙」包好,不可隨意亂丟。我想「痰」與「涕」也如同「口沫」一般,具有相似程度的傷害力!
『若有人隨地吐痰最好遠離…』


top】【main】

細菌的化學語言(chemical language)

近幾世紀科學家已經發現許多生物都能利用釋放化學物質,傳遞訊息、進行溝通、產生能力引發特定的行為。
科學家稱這些帶有特定訊息的化合物為「化學語言」。
¶ 什麼是化學語言?
http://web2.nmns.edu.tw/Exhibits/91/insect/language.htm
¶ 如何區分細菌、病毒!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0952/4363545 (2020/02/23)
近年來(Feb/2009),科學家發現細菌(病毒)也能藉著化學語言,形成『細菌群聚』,產生迫害生物體(宿主細胞生物)的能力。
¶ 細菌也擁有「化學語言」的能力! https://www.ted.com/talks/bonnie_bassler_how_bacteria_talk?rid=sVxCmTtJ80WC&utm_source=recommendation#t-14286

讀後感:細菌不易「單獨」生存,祂們必須依賴「群聚」才能生存。
可是,各類細菌(bacteria)雜處總類千萬種,祂們如何群聚呢?或許自我複製是增量現象之一,不過複製完成後,祂們依然會各奔東西。
科學家發現,細菌會透過「化學語言」行使「同種相聚」、計算「相聚總數」的化學語言;當「群聚總數」達到預定數量就有能力進行破壞祂們所在環境的組織。所以,只要不讓細菌群聚,細菌到生存時限就會滅亡。
當前有下述方法阻止細菌群聚:
*)稀釋(針對人體而言,多喝水)是有效方式之一。
*)負壓(診療間普遍採用)是將空氣強勢抽除,造成細菌分散,達成滅菌效果。


top】【main

避免細菌群聚

【A】個人衛生提醒事項有利於 避免細菌群聚 的風險
*)多喝水(醫師建議依個人體重 30c.c.~45C.C./kg/day)
*)吐納替代呼吸(依吐納要領,隨時行之)
*)飛沫(談話、歌唱炁息)傳染(帶病原者,應戴口罩;一般人應遵守打噴嚏掩口鼻、勤洗手的保健常識)
*)妥善處理涕與痰(擤鼻涕或吐痰應妥善處理)
*)流通室內空氣(抽風排氣)
*)體液感染(高風險)

【B】公眾衛生提醒事項有利於 避免細菌群聚 的風險
*)保持大眾經常觸摸設施介面的清潔,例如:手觸按鈕、把手、扶手、檯面⋯⋯等
*)運用器材維持安心『炁息互通距離』之考量,例如:勤洗手、戴口罩、言談聲輕、麥克風遮罩⋯⋯等

【B】公眾互動禮貌有利於 避免細菌群聚 的風險
*)為握手、擁抱,應隨時保持肢體、衣著清潔,例如:排隊、乘坐不推擠,避免剃牙、挖鼻孔清鼻屎之後沒洗手、衣物不常換洗⋯⋯等

top】【main

關於「口罩」

人體細菌(bacteria)擁有成千上萬種,設想『細菌』是構成細胞的原始單位,我相信群聚相當數量的「有緣」細菌會擁有能力「轉換」成新的「個體」(molecule)。倘若祂是人體該有的「個體」當然可以稱作「細胞」;若是「轉換」成「非屬於人體」的個體,祂是有可能會傷害「宿主」。
這類「非屬於人體」的個體,當然不可以稱作「細胞」!這些滯留體內的「個體」,通常會被免疫系統吞噬而排除或破壞為『膿』;如果祂們倖存開始傷害宿主,我想,這個現象應該稱作「生病」。
倘若這類「個體」向體外排出而傷及他人,被稱為「病毒」;至於滯留體內、還未連結血管,暫時不「發病」稱作「原癌」,開始連上血管稱作「初期癌」。

基於細菌都有「辨識同種」與「同種相聚」的能力,而且必須聚集一定數量的「有緣」細菌才能擁有能力轉換(transformation)成「病毒」或「原癌」,所以沒有「口沫」病原帶菌者,不須戴口罩。這個論述是相當值得支持的。


top】【ma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