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形目(Psittaciformes)是鳥綱的一個目,擁有 4科,約 101屬 410物種;為數最多的地區:大洋洲(澳洲)、南美洲和中美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據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的物種瀕臨絕種(如:南美洲的淺灰綠金剛鸚鵡、巴西的伯南布哥鵂鶹、美拉尼西亞的新喀吸蜜鸚鵡與印尼·爪哇島的爪哇麥雞);美國東部唯一的本土品種卡羅琳鸚哥,現已滅絕。
- 鸚形目物種又稱:鸚哥、鸚鵡(Parrot),特徵:鳥喙呈鉤曲狀、鳥趾呈對趾型(2、3向前,1、4向後)。
- 鸚鵡可以模仿人類語言(學舌),如:非洲灰鸚鵡(Psittacus erithacus)學舌約 2’000個詞語。
鳳頭鸚鵡總科
鳳頭鸚鵡總科 (Cacatuoidea)為鸚形目的一個總科,擁有鳳頭鸚鵡科(Cacatuidae)與 3個亞科 21個物種,外觀特徵為頭上有可收展的頭冠。
- 鳳頭鸚鵡科 (Cacatuidae):
- 大白鳳頭鸚鵡(Cacatua alba)、杜氏鳳頭鸚鵡(Cacatua ducorpsii)、葵花鳳頭鸚鵡(Cacatua galerita)、紅肛鳳頭鸚鵡(Cacatua haematuropygia)、米契兒氏鳳頭鸚鵡(Cacatua leadbeateri)、鮭色鳳頭鸚鵡(Cacatua moluccensis)、藍眼鳳頭鸚鵡(Cacatua ophthalmica)、西長喙鳳頭鸚鵡(Cacatua pastinator)、小白鳳頭鸚鵡(Cacatua sanguinea)、小葵花鳳頭鸚鵡(Cacatua sulphurea)、長喙鳳頭鸚鵡(Cacatua tenuirostris)、
- 粉紅鳳頭鸚鵡 (Eolophus roseicapilla)、
- 白鳳頭鸚鵡亞科 (Cacatuinae):
- 黑鳳頭鸚鵡亞科 (Calyptorhynchinae):
- 雞尾鸚鵡亞科 (Nymphicinae):
雞尾鸚鵡 (Nymphicus hollandicus)是澳洲特有的鳳頭鸚鵡,也是最常見的寵物鳥。
鸚鵡總科
鸚鵡總科(Psittacoidea)是鸚形目的一個總科,又稱:真鸚鵡 (True parrot),擁有 2科(8亞科) 91屬 382種。模式種:非洲鸚鵡屬(Psittacus)。
舊世界鸚鵡科
古巴紅鸚鵡、緋紅金剛鸚鵡、金剛鸚鵡、紫藍金剛鸚鵡、情侶鸚鵡、桃面愛情鳥、費沙氏情侶鸚鵡、黃領牡丹鸚鵡、
舊世界鸚鵡科(Psittaculidae)是鸚形目的一個科,擁有 53屬 192種,又稱:鸚鵡科。分佈於亞洲、非洲和澳大拉西亞,主要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森林中,以水果和種子為食;實行單配偶制,由雙親共同撫養雛鳥。
舊世界鸚鵡科的鳥,屬於攀禽類,體長變化較大,約 10~100公分。鸚鵡類的獨特形態結構,在有些分類時,可能會將「吸蜜鸚鵡」類(深藍吸蜜鸚鵡/虹彩吸蜜鸚鵡/綠領吸蜜鸚鵡)和「鳳頭鸚鵡」類獨立成科。
鸚鵡科有 6個屬:金剛鸚鵡屬( 14種)、琉璃金剛鸚鵡屬( 3種)、藍金剛鸚鵡屬( 1種)、Orthopsittaca( 1種)、Primolius( 3種)、Diopsittaca( 1種)。
新世界鸚鵡科
新世界鸚鵡科(Psittacidae)是鳥綱的一個目,擁有 37屬 179種,又稱:金剛鸚鵡科,主要分佈於非洲及美洲的熱帶或亞熱帶地區。被認為已經滅絕物種:古巴紅鸚鵡、灰綠金剛鸚鵡、卡羅萊納長尾鸚鵡及波多黎各亞馬遜鸚鵡。
鴞鸚鵡總科
鴞鸚鵡總科 (Strigopoidea)是鳥綱·鸚鵡目的一個總科,現存鴞鸚鵡科(Strigopidae)擁有:2屬 3種。
- 啄羊鸚鵡屬 (Nestor):白頂啄羊鸚鵡(Nestor meridionalis)、啄羊鸚鵡(Nestor notabilis)、諾福克啄羊鸚鵡(Nestor productus|1851年最後滅絕);
- 鴞鸚鵡屬 (Strigops):鴞鸚鵡(Strigops habroptila)唯一物種。
古巴紅鸚鵡
古巴紅鸚鵡(學名:Ara tricolor)為鸚鵡科·金剛鸚鵡屬的ㄧ種鳥,又名『古巴紅金剛鸚鵡』或『三色金剛鸚鵡』(英文:Ara tricolor)是原住在古巴·青年島的鸚鵡(已滅絕),體長約 45~50公分,係較為細小的金剛鸚鵡,也是加勒比海島嶼上最近滅絕的一種。成年的雄鳥及雌鳥在外表上沒有分別。
¶ 30隻各種金剛鸚鵡 https://youtu.be/gaQnoWbv5TY (2019/04/01)
緋紅金剛鸚鵡
緋紅金剛鸚鵡(學名:Ara macao),為鸚鵡科·金剛鸚鵡屬的ㄧ種鳥,又名五彩金剛鸚鵡體長約 85公分,體重約 1000公克,壽命約 50年。分布範圍包括墨西哥南部地區到巴拿馬及南美洲南部的熱帶森林到玻利維亞東部,是金剛鸚鵡中分布範圍最廣的一種。緋紅金剛鸚鵡已列入華盛頓公約一級瀕危絕種名單。
緋紅金剛鸚鵡從額到枕部、頸、背部和尾巴的羽毛都是緋紅色。只有翅膀上覆蓋著黃色羽毛,以及深藍色的初、次級飛羽。喙的上部為肉色,下部鉛灰色,趾鉛藍色。緋紅金剛鸚鵡與綠翅金剛鸚鵡非常相似,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綠翅金剛鸚鵡翅膀上紅色與藍色交界處是綠色,而緋紅則為黃色。
¶ 哥斯大黎加的緋紅金剛鸚鵡
https://youtu.be/DgBR1IaSjfY (2014/11/14)
金剛鸚鵡
金剛鸚鵡又名?鷎(英文:macaw)為鸚鵡科·金剛鸚鵡屬,是大型彩色的美洲鸚鵡,是鸚鵡科中體型及翼展最大的鸚鵡,體重卻比體型較小、不能飛行的鴞鸚鵡輕。金剛鸚鵡原生地是墨西哥、與中、南美洲的雨林。金剛鸚鵡經常群體行動,一群可高達 30隻。金剛鸚鵡的壽命約 70~90歲。
¶ 中正湖畔金鋼鸚鵡放飛
https://youtu.be/c2SSepE7WeE (2018/01/07)
紫藍金剛鸚鵡
鸚鵡科·琉璃金剛鸚鵡屬的金剛鸚鵡共有 3個物種:
1)淺藍綠金剛鸚鵡(可能已經滅絕)。
2)紫藍金剛鸚鵡(分布在南美洲/巴西)體長約 100公分,為金剛鸚鵡屬體型最大的種,也是世界最長的鸚鵡;體重卻不及紐西蘭的鴞鸚鵡;紫藍金剛鸚鵡獨擁有如風信子般的紫藍色,是自然學家注目的品種。
3)李爾氏金剛鸚鵡(分布在巴西)為,體長約 70~75公分,翼展約 35公分,曾被誤認為體型較大的「紫藍金剛鸚鵡」;李爾氏金剛鸚鵡羽色比體型相似的淺藍綠金剛鸚鵡羽色更藍。
註:正面臨滅絕命運的紫藍金剛鸚鵡
https://youtu.be/bTxAYKskFKI (2017/07/29)
情侶鸚鵡
情侶鸚鵡,又稱為愛情鸚鵡、愛情鳥(牡丹鸚鵡屬 Agapornis,希臘語中「Agape」是愛的意思,而「Ornis」則是雀鳥的意思)。情侶鸚鵡是一種非常喜歡群居及深情親切的鸚鵡,情侶鸚鵡因其深情的天性而得名。人們強烈地認為,情侶鸚鵡必須是成對地飼養。只要足夠的關心及照顧,情侶鸚鵡可以與人建立良好友伴關係。
情侶鸚鵡會與伴侶形影不離,相依相偎,而且多是會廝守終生;德國人稱情侶鸚鵡為「die Unzertrennlichen」;而法國人則牠們為「les inséparables」(即英文中的「Inseparables」,意思是「不可分離」)。
費沙氏情侶鸚鵡
費氏牡丹鸚鵡(又譯:費希氏情侶鸚鵡、費沙氏情侶鸚鸚)體長約 14~15公分,是非洲東岸坦尚尼亞及維多利亞湖附近草原的一種本土特有鸚鵡。而在盧安達、蒲隆地、肯亞所見到的費氏牡丹鸚鵡,只是從籠中逃脫或被放生的寵物鳥所形成的群落,並非當地原生。牠們於 1’800年代後期被發現,並於 1’926年於美國首次人工繁殖成功。費氏牡丹鸚鵡得名自德國探險家 Gustav Fischer。
¶ 費沙氏情侶鸚鵡:野生鳥無法當寵物鳥,唯有經過人工養育者才能生存
https://youtu.be/5a2ym0VlKos (2018/04/06)
¶ 在聊天的費沙氏情侶鸚鵡!
https://youtu.be/mBVFEcuFF94 (2016/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