鶺鴒科

黃鶺鴒灰鶺鴒白鶺鴒
樹鷚田鷚大花鷚);

雀形目·鶺鴒科鳥類又名,體形纖細、體長約 16~20公分,,全球共 5屬 62種,分佈在中國有 3屬 20種。台語對鶺鴒統稱:牛屎鳥仔。鶺鴒棲息於山區與平原的溪谷、湖泊及附近的草地,一般單獨或成對活動。
鶺鴒常出現於水邊的灘地、樹木、電線桿和屋頂等突出物上;鶺鴒也在地面奔走捕食蟲,偶爾也會飛捕。
鶺鴒尾巴經常不斷上下擺動,飛行路徑呈波浪狀並發出鳴聲。

注音:鶺(ㄐㄧˊ); 鴒(ㄌㄧㄥˊ);(ㄑㄧㄢ); 鷚(ㄌㄧㄡˋ )


臺灣鶺鴒科鳥類圖鑑〗【main

黃鶺鴒

§ 黃鶺鴒叫聲 
https://youtu.be/5mmJTbrE7T8(2012/03/19)

黃鶺鴒身體纖細,體長 17公分,體羽帶褐色或橄欖色,為普遍冬候鳥及過境鳥;在空中一上一下地非直線飛行,行走時尾巴會不斷上下擺動。黃鶺鴒繁殖期在 3~7月。


top】【main

灰鶺鴒

§ 屏東灰鶺鴒叫聲
https://youtu.be/tZpB_boCNd (2017/12/21)
§ 灰鶺鴒捕食
https://youtu.be/1qPCqBhWAkE (2020/01/24)
§ 灰鶺鴒美姿
https://youtu.be/43k8YCav_mg (2019/12/11)
§ 東港的東方灰鶺鴒
https://youtu.be/NpVyfNiNlsg (2019/10/30)

灰鶺鴒體長約 18公分,為台灣規律而普遍的冬候鳥,每年 8月起就出現抵台度冬的個體,直到翌年 5 月離開。灰鶺鴒的上背灰色,飛行時白色翼斑和黃色的腰顯現,且尾較長;體型較纖細;喙較細長,先端具缺刻。鶺鴒繁殖期在 3~7月,築巢於屋頂、洞穴、石縫等處,巢由草莖、細根、樹皮和枯葉構成,巢呈杯狀。


top】【main

白鶺鴒

自然系圖鑑:白鶺鴒
¶ 白鶺鴒叫聲 https://youtu.be/6PIBXGmxmSM (2014/11/16)

白鶺鴒體長 19公分,喜好生活於海拔 2‘100公尺以下的水域附近,也常在開闊的田野、道路、屋頂、溝渠、河床、河堤、池邊及校園操場活動,在台灣繁殖期為 3~6月。


top】【main

大花鷚

¶ 大花鷚理羽 https://youtu.be/D9H1bhkyec0 (2012/10/30)

大花鷚烏蘇里亞種)體長約 18公分,為不普遍的冬候鳥,冬天於沿岸地帶可見。雌、雄鳥羽色相同、喙暗赤褐色、腳黃褐色,後爪長而彎曲。大花鷚棲息時,很少鳴叫、常單獨出現。大花鷚以鳴唱展示飛行,飛行路線呈不明顯波浪狀。布萊氏鷚大花鷚相似,體長約 17公分,布萊氏鷚後爪較短且比較彎曲。
§ 沙崙農場的大花鷚(又稱:田鷚
https://youtu.be/kd4IV7gxHx8 (2019/12/24)


top】【main

樹鷚

§ 樹鷚介紹
https://youtu.be/5Krnpcaqtno (2020/03/26)
§ 樹鷚叫聲
https://youtu.be/RKo38W2I-_A (2014/12/07)

樹鷚體態短胖,體長約 15~17公分,為普遍冬候鳥,10月至翌年 5月出現在平地至中海拔開闊的草地及山坡。樹鷚上體為橄欖色,頭頂和頸部羽毛有黑色羽幹紋;黃白色喉部,胸、腹部具有深色縱紋;尾羽最外側一對大部分為白色,中央兩枚為暗褐色,其餘為暗褐而邊緣帶有橄欖色。樹鷚多見於雜木林、針葉林、闊葉林、灌木叢及其附近的草地,也見於田野。樹鷚行走及棲息時,尾部常規律的上下擺動,以小群在地面步行覓食;遇干擾則飛到附近樹上,在樹枝上走幾步觀望,再飛到不受干擾處繼續覓食昆蟲及草籽。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陝西南部。
§ 花蓮縣的樹鷚
https://youtu.be/95UKU_GDjCs (2014/12/28)


top】【main

田鷚

§ 草原上奔馳的田鷚
https://youtu.be/T59XZ8rVe24 (2011/01/26)

田鷚身體纖長,體長約 16~19公分。田鷚背部羽毛呈淡褐色,有深色斑紋。腹部的顏色較淡,胸部亦有斑紋。眼睛上有淡色的斑紋,顴骨及鬚斑紋則較深色。田鷚的尾巴很長,有白色的尾羽,經常上下搖擺。田鷚的喙較長及呈褐色,腳部亦很長,呈粉紅褐色。部分學者將田鷚再細分為兩類,澳洲的田鷚及紐西蘭的田鷚。
田鷚生活在開放的地方,如草原、農地、路邊、乾涸的河床、沙堆及林地。牠們吃陸地上細小的無脊椎動物,如甲蟲蜘蛛昆蟲幼蟲。牠們亦會吃種籽
§ 田鷚 (理氏鷚) 生活在空間開放的地方⋯⋯
https://youtu.be/rLlVuV3YClE (2019/01/28)

大花鷚Anthus richardi)又稱:田鷚。大花鷚體重約 32.17克,翼展約 92公釐,嘴峰長約 18公釐,喙寬度約 4公釐,喙厚度約 4.3公釐,跗蹠長約 29.2公釐,尾長約 71.6公釐。大花鷚是候鳥,其棲息在開放的草原環境中,食性為肉食性,主要食物來源是陸生無脊椎動物。

稻禾鷚(東方田鷚)、大花鷚(理氏鷚)、新西蘭鷚,在臺灣都稱之為:田鷚


top】【main

日本語民歌

民歌就是一種民間音樂,人們隨口吟誦哼唱小曲,也是一種鄉村音樂可以的口頭傳唱、樂器獨奏也適於演唱歌曲


main

日本流行音樂

日本流行音樂廣義上,涵蓋昭和初期受當時西方流行音樂影響而出現的歌謠曲,甚至是起源於明治時代的演歌;狹義上則指 1980年代末期誕生的「J-pop」概念(或稱JPOP)。


top】【main

日本傳統音樂

荒城之月谷茶前節

日本傳統音樂稱為和樂(日語:和楽わがく),又稱:邦樂邦楽ほうがく)、國樂(国楽こくがく)。依樂器種類有:日本雅樂日本琵琶、聲明、能樂、尺八樂、三味線音樂、民謠(各地流傳下來的歌謠,以勞動歌為居多)。


top】【main

荒城之月

荒城之月最早載於日本•明治時代•五年制音樂課本,是1901年應東京音樂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音樂系)編輯「新音樂教材」之需而誕生的作品。當時的著名詩人:土井晚翠 受到東京音樂學校的委託,為中學音樂教材創作歌詞。這篇「荒城之月」的題目勾起了土井晚翠的幽思,而創作了四段優美哀悽動人的詩文。


top】【main

吉他演奏者:朱勝正 【聆賞

¶ 歌詞創作:土井晚翠/瀧廉太郎 曲/平井康三郎 編曲・鳳鳴合唱團 2011年度音樂會
https://youtu.be/kMnah-V6cS4 (2011/10/28 於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top】【main

沖繩·谷茶前節

谷茶前節是一首描述沖繩縣恩納村谷茶海岸(Tancha-Bay)漁家生活的民謠。在 1980年代之前,經常可以看到漁村的婦女沿著巷弄,操著一口沖繩方言喊著:「魚~,來買新鮮的魚唷~」的賣魚光景。直到現代在魚市偶爾也還是可以聽到魚販們用相同的方言在賣魚。
沖繩縣民謠: Tancha ma no hama(谷茶前の浜 / たんちゃまーのはま)
https://youtu.be/L2yNcRh-V6I
2021/04/30
聽聽沖繩方言唱的「谷茶前節」 歌舞
https://youtu.be/4C2yqzMjC6s (2012)
體會寧靜自然的沖繩風光:谷茶海岸
https://youtu.be/olLXetLZeT4
2021/06/12


top】【main

生態


生態〗〖環境〗〖文化

探索〖人類〗〖地球〗〖月亮〗〖宇宙


藉由〔探索認知融入〕…
接觸生態意涵、敬畏生態傳承、共識生態營造。


生態區(ecotope|生物圈)涵蓋:陸地水域…等非生物因子,有著獨特生態因子生物·物種形成天然群落的組合。
生態區的生物·物種涵蓋植物動物非細胞生物…等組成多樣性,使得某一生態區與其它生態區有顯著不同的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無法用生物地理學的框架,規劃一個適合所有分類群的生態環境(patch|斑塊);生態環境的邊界是由生態過渡帶動物棲地鑲嵌而成,很少有生硬的邊緣;大多數生態環境所屬生物群系生物圈)可以是多樣動物的棲地。任何生物群系擁有細胞生物與介於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非細胞生物生命形式(如:病毒亞病毒因子),構成生態系統

§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是指臺灣境內以自然保育為目的所劃設之保護區,現今均由中華民國政府立法設置,可區分為「國家公園」、「國家自然公園」、「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自然保護區」…等 6類型。


人類〗〖天然景觀〗〖物種保育〗〖世界遺產portal

生態區涵蓋陸地水域,有著獨特的天然群落物種的組合

生態因子

  1. 地理、歷史、文化
  2. 非生物因子
  3. 生物

top】【portal

畫眉科

山頭紅嘈雜藪鳥(藪鳥科)

大彎嘴鶥台灣斑胸鉤嘴鶥)、鏽臉鉤嘴鶥
小彎嘴畫眉台灣棕頸鉤嘴鶥)

藪(ㄙㄡˇ)、鶥(ㄇㄟˊ)

雀形目·畫眉科鳥類為中小型鳴禽。喙細直而側扁,先端有不同程度的下彎,上喙尖多具缺刻;鼻孔被羽或鬚毛覆蓋;翅短圓;尾長,呈橢圓或楔形;多在灌木叢基部或地面活動,不善長距離飛翔。腿長,腳趾強健;善於鳴囀效鳴


main

山頭紅

§ 紅頭穗鶥
https://youtu.be/Liu-r8-XaYM (2019/07/23)

山紅頭又名紅頭穗鶥雀形目·畫眉科 的一種鳥類,體長約 11公分,為普通留鳥,屬於台灣特有亞種;全身羽色大致呈褐色,頭頂呈鮮明的紅褐色,背面暗褐色,喙暗褐色,雌、雄羽色相近。平均體重約為11.1克。棲息地包括溫帶森林、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低地林和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山地林,分布於香港不丹寮國中國大陸越南印度緬甸台灣尼泊爾山紅頭的保護狀況被評為無危山紅頭的模式產地在印度大吉嶺
§ 山紅頭 (紅頭穗鶥)
https://youtu.be/vvO7oy2hHLA (2020/05/22)


top】【main

鏽臉鉤嘴鶥

§ 鏽臉鉤嘴鶥
https://youtu.be/JYA_wJWZGGQ (2020/03/27)

鏽臉鉤嘴鶥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體長約 2226公分,又名銹臉鉤嘴鶥,是畫眉科·鉤嘴鶥屬鳥類。該物種的保護狀況被評為無危。鏽臉鉤嘴鶥的胸部具濃密的黑色點斑或縱紋,棲息地包括溫帶森林和溫帶疏灌叢,常見于山地或丘陵耕地近旁的灌叢、樹叢以及草叢間。鏽臉鉤嘴鶥已知有 6個亞種,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喜馬拉雅山脈地區。鏽臉鉤嘴鶥,又名銹臉鉤嘴鶥,是畫眉科鳥類。該物種的保護狀況被評為無危。
§ 鏽臉鉤嘴鶥叫聲
https://youtu.be/RsCLzOO6tgc (2020/06/26)
§ 鏽臉鉤嘴鶥不一樣的叫聲
https://youtu.be/JYA_wJWZGGQ (2020/03/27)
§ 鏽臉鉤嘴鶥棲息
https://youtu.be/NnPcuuoBgBI (2017/02/27)


top】【main

大彎嘴鶥

§ 大彎嘴叫聲
https://youtu.be/o4-IgVwN2TY (2016/05/06)
§ 大彎嘴叫聲
https://youtu.be/Rdxq1r6kBSI (2016/04/23)

臺灣斑胸鉤嘴鶥』通稱『大彎嘴』為畫眉科·鉤嘴鶥屬,體長約 24公分,又名大彎嘴鶥、彎嘴畫眉、鏽臉鉤嘴鶥。『大彎嘴』與『華南斑胸鈎嘴鶥』極為相似,前胸具黑色點斑連成的縱紋,虹膜淡黃白色,喙粉褐色,腳角質褐色。
大彎嘴鶥曾一度被稱為『鏽臉鉤嘴鶥台灣亞種』目前多數觀點認為『鏽臉鉤嘴鶥台灣亞種』就是『臺灣斑胸鉤嘴鶥』是台灣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台灣本島,多見於山地闊葉林中,常躲藏於濃密的灌木叢間發出連續十數次「瓦—呼、瓦—呼」宏亮而圓潤的叫聲;雌雄的鳴叫聲音不同,每年 3~6月繁殖期,常可聽呼應鳴聲彷彿對唱。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山地。
§ 大彎嘴(鏽臉鉤嘴鶥台灣亞種
https://teia.tw/zh-hant/natural-valley/species/14565
§ 大彎嘴
https://youtu.be/2WKsaWyxiJA (2019/09/19)


top】【main

§ 大彎嘴〔臺灣紋胸鉤嘴鶥〕
https://youtu.be/bJAJkjkWIZw (2019/03/17)
§ 不丹的斑胸鉤嘴鶥
https://youtu.be/GN1Ff51p90s (2014/08/19)

小彎嘴鶥

§ 小彎嘴畫眉叫聲
https://youtu.be/VsuWoIXE6Fo (2018/11/18)
§ 愛玩水的小彎嘴畫眉
https://youtu.be/ZbtdkjL7HxA(2019/10/11)

棕頸鉤嘴鶥畫眉科·鉤嘴鶥屬,體長約 20公分,又名小彎嘴畫眉、小彎嘴鶥。該物種的保護狀況被評為無危。棕頸鉤嘴鶥的平均體重約為31.6克。棲息地包括溫帶森林、溫帶疏灌叢和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山地林。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棕頸鉤嘴鶥已知有 7個亞種,棕頸鉤嘴鶥台灣亞種是台灣的特有物種,現已獨立為台灣棕頸鉤嘴鶥台灣小彎嘴)。分布於台灣本島,多棲息於分布於溫帶森林間。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台灣小彎嘴有明顯的長眉線又名竹腳花眉、小彎嘴、小彎嘴鶥或小彎嘴畫眉。
§ 趣味小彎嘴鶥
https://youtu.be/5055BM1GUWc (2016/05/12)
§ 小彎嘴鶥育雛
https://youtu.be/ofdBDhhusSc (2016/07/12)
§ 小彎嘴鶥離巢
https://youtu.be/t4LUC1B4yHQ (2009/11/23)


top】【main

卷尾科

大卷尾小卷尾灰卷尾

雀形目·卷尾科的鳥是一類中等體型的雀類,體羽多灰色或黑色,有些種類的外側尾羽向外向上彎曲,因而得名。卷尾原文意為「叉尾」。

top】【main

大卷尾

大卷尾又名黑卷尾,俗名吃杯茶鐵煉甲籬雞鐵燕子黑黎雞。在台灣俗稱烏鶖烏秋,體長約 29公分。大卷尾以昆蟲為主食,蜻蜓、煌蟲、金龜、虻、蠅等均為其食物。繁殖期於5~8月,營巢於林緣的高樹或電線桿上,以芒草穗,禾草纖維等築成堅實的碗形巢。 烏秋地域性很強,會為了保護鳥巢或雛鳥可能攻擊經過附近的人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
¶ 自然系圖鑑
http://naturesys.com/bird/species/bird-048-00001/

¶ 大卷尾叫聲
https://youtu.be/gUPkVo8bLdE (2011/10/23)
¶ 烏秋與農民 https://youtu.be/ubSFGcYtk44(2012/01/09)

卷尾科鳥類: http://naturesys.com/bird/family/Dicruridae (自然系圖鑑)

top】【main

小卷尾

小卷尾又名古銅色卷尾,俗名姬烏秋,古銅色卷尾的模式產地在孟加拉達卡。小卷尾的台灣亞種又名山烏秋,體長約 25公分,分布於台灣海拔 1000公尺以下的闊葉林區。山烏秋的模式產地在台灣山區。

¶ 小卷尾叫聲
https://youtu.be/oieT-HrOIyA(2016/06/19)
¶ 小卷尾育雛
https://youtu.be/jVZGu8RU3ms (2019/04/24)


top】【main

灰卷尾


top】【main

齧齒目

松鼠形亞目:樹松鼠歐亞紅松鼠灰松鼠
鼠形亞目:、
豪豬亞目:、
河狸亞目:、
鱗尾松鼠亞目:、

齧齒目Rodentia)是哺乳類哺乳動物)中的一。嚙齒目動物的特徵為上頜和下頜各 2顆會持續生長的尖銳門牙,可以用來啃咬樹幹、咬碎食物和咬擊掠食者。哺乳動物中 40%的物種都屬於嚙齒目,大多數的嚙齒目動物以種子或植物為食,但也有少數以昆蟲或甚至魚類為食。齧齒目涵蓋 5個亞目:松鼠形亞目Sciuromorpha)、鼠形亞目Myomorpha)、豪豬亞目Hystricomorpha)、河狸亞目Castorimorpha)、鱗尾松鼠亞目Anomaluromorpha)。

嚙齒目動物必須透過啃咬、磨短這 2對門牙。水豚為現存最大的嚙齒動物,一般常見的嚙齒目動物有老鼠松鼠花栗鼠囊鼠豪豬河狸倉鼠沙鼠豚鼠八齒鼠毛絲鼠草原犬鼠美洲旱獺等。


top】【main

樹松鼠

樹松鼠在為齧齒目·松鼠族(Sciurini),是一類生活於北美洲歐洲、溫帶亞洲南美洲松鼠,是飛鼠近親。樹松鼠有 5屬:倭松鼠屬 溪松鼠屬Rheithrosciurus)的溪松鼠松鼠屬山松鼠屬美洲紅松鼠屬
§ 棕櫚松鼠之愛
https://youtu.be/Q5F9ggrlaKw 2021/08/22
§ 棕櫚松鼠在欖仁樹覓食
https://youtu.be/BJJ9tY5rRfA  2010/02/04


top】【main

歐亞紅松鼠

§ 紅松鼠之愛(慢動作)
https://youtu.be/kWlevck3Y-g (2021/06/04)

英國由於入侵物種灰松鼠有更強的適應性及覓食能力,造成歐亞紅松鼠數目卻不斷下降。


top】【main

歐亞紅松鼠Sciurus vulgaris)為齧齒目·松鼠族(Sciurini)的一種,標準頭體長約 19~23公分,尾巴長 15~20公分,體重約 250~340公克,雄性與雌性體重相當,並無兩性異形的情況,但雌性體型略大。歐亞紅松鼠為一種棲息樹上的雜食性·囓齒動物,在歐亞大陸等地均十分常見。
§ 紅松鼠簡介
https://youtu.be/MDfum-qouYI (2021/08/20)


top】【main

灰松鼠

§ 似乎呆萌卻凶殘的灰松鼠
https://youtu.be/m7YkAx1BgoE  2018/10/02

灰松鼠是一種「多產且適應性很強」的松鼠,自從美國西部人工繁殖之後,引入到英國,造成成為入侵物種,對當地原生的歐亞紅松鼠構成極大威脅。
§ 頑皮灰松鼠 https://youtu.be/j0wTzDdCMJw
2017/04/09

灰松鼠Sciurus carolinensis齧齒目·松鼠族(Sciurini),原生於美國東部及中西部以及加拿大東部省份的樹松鼠。灰松鼠的皮毛主要為灰色,也有略帶紅色。其腹部為白色,尾巴很大且多毛;也常看到白色或黑色的灰松鼠。灰松鼠的頭和身體長度約 2330公分,尾巴長度約 1925公分,成年灰松鼠體重約 400600克。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