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遇
良質付出 不計代價 謀平安
拿捏分寸 有容有序 聚情誼
縱使境遇 有波有折 孕智慧
人之相知 學教嘉勉 念恩情
荷西箴言(jose-motto)是本人於日常生活點滴·頓悟的記錄成為「座右銘」,醞釀出「我的人生哲學」。
箴言主要是提醒人們過智慧而正確的生活;箴言是明喻也客以是引喻,可以一事比擬其它類似的事,用以顯出「智慧的話」的本質,使人易於明白;箴言有時是道德教訓,提倡機會主義 ,掌握機會讓人們正當得到物質上的成就,也不要忽略敬虔、公義和節制的生活;精簡的警句,重複地自我勉勵,運用時機將「正、誤」例舉,闡明利害關係是非所在,讓己作出明智的抉擇,過智慧的生活。
#)箴言是舊約聖經·詩歌智慧書的第三卷,意思是智慧的話,教導人如何行事為人。
【main】
觀念
萬物擁有各自的「律動」
停止律動就是「靜止」
律動產生有機,是「生命」
靜止構成寂寥,是「永恒」
遵循「自然的律動」才有「生機」
修養
教養來至環境,歷程是「教訓」
修養源於內心,歷程是「真心」
教訓是被動成習、不由自主的表現
真心是自然顯露,不費思量的態度
§ 梁曉聲對「修養」的解釋:
https://youtu.be/zd6jm9ymW5M(2021/02/08)
#)梁曉聲(1949/09/22~),原名梁紹生(男),祖籍山東·榮成,生於黑龍江·哈爾濱,中國當代作家。其作品多寫知青題材,描寫北大荒的知青歲月,對中國當代文壇產生了很大影響。梁曉聲被認為是中國「平民代言人」,經常描寫平民生活,批判既得利益者。
#)朱柏廬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訓全篇 525字)作者:朱用純(1627/05/29~1698/05/16)
#)劉詩詩(1987/03/10~)本名劉詩施,回族,中國大陸女演員,於 2004年,首次接觸演藝圈,她以芭蕾舞演員的身份參演了著名演員邵兵的MV作品《落花之夜》。同年 10月,她在面試現場看熱鬧時被意外選中,接拍了自己的第一部電視劇《月影風荷》,由此開始了自己的演藝之路。
#)裴多菲·山多爾(1823/01/01~1849/07/31)被認為是匈牙利民族文學的奠基人,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同時他還是匈牙利著名的愛國歌曲《民族之歌》(Nemzeti dal)的作者。「民族之歌」歌曲的詩句:「我們不再繼續作奴隸!」是詩歌的靈魂!
#)許衡(1209/05/08~1281/03/23)字仲平,又稱魯齋先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元代·理學家、教育家。許衡五進五出,但從未被重用過。許衡的主要業績是奠定元代國子學基礎和闡揚程朱學說(程頤的「易傳」、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小學」)。
#)笛安(1983/08/02~),原名李笛安,生於山西省·太原市,中國當代作家。處女作《姐姐的叢林》在 2003年第 6期《收穫》雜誌上發表。此後,陸續發表長篇小說,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是最具潛力新人獎。
現世
萬物皆帶著「缺點」入世,「我」有幸「為人」;
善用現世,體悟「自我缺點」,擇佳而行;
現世「修行」必減低「來世缺點的能量」;
讓「來世」更臻完美,若有佳德則驅向永恒為「佛」。
慎行
冒險登頂尋生路
崖頂無物可果腹
回顧來路超辛苦
手爪不靈摔崖谷
有人道是自殺行
賭上唯一回時路
人類屬哺乳綱·靈長目·人科·智人(學名:Homo sapiens)演進的一種;海象(Walrus)屬食肉目·海象科是一種鰭足類動物。海象吃魚類、軟體動物、植物甚至其它海獸(如獨角鯨、海豹…等)。海象生活於北冰洋海域,在自然界的天敵很少,目前的記錄僅見於人類捕殺。可是沒有人類的捕獵,海象為何登上百米崖頂?之後,為何選擇走「回頭路」!畢竟,海象之足「無趾、無爪」!什麼力量讓牠們選擇「走回頭路」!
§ 海象抉擇的啟思
https://youtu.be/0y65-LOLm6E (2019/08/04)
天性
「易」
單純唯至理、恆一持永續、體悟勝言傳、
融於生態圈、繁瑣鑑智慧、純樸顯真心。
天下共同生命體
有爭有奪因飢餓
萬物生存秉天性
天性顯露猙獰惡
填好肚皮性本善
生靈永續剋而生
創作
多接觸材料:方知呈現的可能
多玩弄工具:方知呈現的方式
多探討生活:方知心靈的觸動
有了如此多姿多彩,才能創作
尚未創作之前都是掙扎、練習
我,一直在接觸、玩弄、探討
雖是多姿多采,卻搞不出創作
只不過是 3種「壓克力顏料」,卻拉扯出一朵玫瑰:唯一的愛
◎ 請欣賞他如何玩弄「一條棉線」!
https://youtu.be/GSPQ-dojNk0 (2020/10/26)
吾鄉
蘇軾(1037/01/08~1101/08/24,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鐵冠道人)因烏臺詩案,友人王鞏(1048~1118,字:定國)遭受牽連,被貶至賓州。王定國的侍婢宇文柔奴(別名:寓娘)相隨王定國在賓州生活了三年多。北歸會飲,寓娘只回應東坡:此安心處是吾鄉!令蘇東坡為之震撼,竟然寓娘有如此豁達的感觸。
- 林語堂博士(1895/10/10~1976/03/26,乳名:和樂)推崇蘇軾,視之為官場典範,並且以流利的英文著作:The Gay Genius(蘇東坡傳),介紹給二十世紀的西方諸國…
- 致遠書香:
寧曦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定期更新關於中華傳統文化和人生成長、勵志的節目。
感恩
委婉
委婉(euphemism)又稱:婉轉,是當事人為了避重就輕或是帶偏風向所用的言語技巧。是指描述事件時,用抽象扭曲的用詞,拐彎抹角的字眼,使對方產生與事實不符的錯覺。即使當事人不用刻意編造謊言,也能達到誘使對方受騙上當的意圖。這類的例子有三十六計、巴納姆效應。
在英語中,也有以較中性或客氣的字詞代替負面字詞,稱為:euphemism;負面字詞:粗直語(dysphemism)、惡作劇(cacophemism)
在現代,只用曲折的言詞烘托或暗示本意、或是用言語的技巧誘使他人中計也被視為委婉的一種表達方式。
典故:張籍(約 767~約 830),是一位唐朝詩人,也是韓愈(768~824/12/25)門下的大弟子;為了拒絕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819年)的拉攏而做了一首:借用女子的口吻,委婉的表達了自己的志向;也廣為流傳樂府詩:節婦吟。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曲名:恨不相逢未嫁時
出版日期: 1943年 3月
詞:金成
曲:姚敏
歌手:李香蘭(1920/02/12~2014/09/07)
§ 恨不相逢未嫁時(首發行)
https://youtu.be/gIN2nTKo5ok (2011/11/29)
§ 恨不相逢未嫁時(附歌詞)
https://youtu.be/Ye4cZEuaEnY (2019/02/14)
得悟
得悟:意指旅程所獲得的量。得悟即是旅者既有的知識難免主觀,旅程的歷經情境有所領悟因而獲得正確的認知而產生了「量」。
量
現量(梵語:pratyakṣa-pramāṇa),也譯為:現證量、證量,古印度哲學術語,被佛教「因明學」沿用。現量是量的一種,意指經由各種感官體驗或經歷進而覺悟、體悟所印證的知識。
「因明正理門論」認為僅有現量與比量才能稱為「量」。有人則加入聖言量,成為三量。即下列三種:
- 「現量」(pratyaksa):以眼耳鼻舌身等五種感官所獲得的知識。
- 「比量 」(anumana)以邏輯推理所獲得的知識。
- 「聖言量」(sabda)以教典或聖者所言的知識,又稱:正教量、至教量、聲量、聖教量。
§ 荷西:聖言量即是教典或聖者將自身擁有的「量」,以方便傳授他人所採用的文字、圖畫、言行。受者得以藉助聖言量催化受者既有的現量、比量,改變受者所處在的境界。
§ Right Knowledge,也能以五明禪述之
https://youtu.be/JE-PiYfUWJA (2019/02/12)
伴侶
西遊記角色隱喻的「伴侶」:唐三藏與徒弟孫悟空、豬八戒和沙悟淨。荷西想:孫悟空、豬八戒和沙悟淨可以稱得上,唐三藏(玄奘)得悟好伴侶。
§ 荷西:得到成佛曾為人謂之僧,吾心所得謂之悟。唐僧玄奘求佛道,旅程艱辛變數多,難得伴侶皆具心,石猴有心依然空,屢遭屢變屢應對,經歷之悟更近量。
西遊記緣起於唐朝(618/06/18~907/05/12)僧人玄奘(602/04/06~664/03/07)於西元 629年違反朝廷當時禁止百姓擅自西行的規定,從涼州偷渡出關,隻身赴印度學習佛教教義;經過 16年,於西元 644年回國,並向唐太宗(598/01/28~649/07/10)寫信報告了情況;唐太宗下詔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玄奘的弟子辯機(619~?)執筆紀錄,寫出「大唐西域記」。
較風行的版本是根據宋、元以來關於唐僧取經的故事和有關作品,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楊景賢雜劇「西遊記」…等,加以擴充、組織和再創作而寫成。「西遊記」成書於 16世紀中葉,一般認為作者是明朝(1368/01/23~1644/04/25)的吳承恩(1506~1582),書中講述唐三藏與徒弟孫悟空、豬八戒和沙悟淨…等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
溫馨
溫馨(heartwarming/considerate/softly fragrant)是溫暖、馨香、客氣、體貼。語出自唐·韓愈(768~824/12/25)芍藥歌:
丈人庭中開好花,更無凡木爭春華。翠莖紅蕊天力與,此恩不屬黃鐘家。
溫馨熟美鮮香起,似笑無言習君子。霜刀翦汝天女勞,何事低頭學桃李。
嬌癡婢子無靈性,競挽春衫來此并。欲將雙頰一睎紅,綠窗磨遍青銅鏡。
一尊春酒甘若飴,丈人此樂無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誰,楚狂小子韓退之。
- 不胡亂追問,是種善良,也是人生的一大智慧,更是醞釀溫馨的根本
§ https://youtu.be/VD5yGMwWI0Y (2021/07/07)
自由
平等
黃庭堅
平等及物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北宋·詩人、書法家,江西詩派祖師。黃庭堅擅行書、草書,尤善草書,書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黃庭堅篤信佛教,亦慕道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曾習藝於蘇軾,並稱蘇門四學士;蘇門四學士又和陳師道、李廌合稱蘇門六君子。
傅柯
平等待人
米歇爾·傅柯(法語:Michel Foucault|1926/10/15~1984/06/25)的第一本著作 「古典時期瘋狂史」於 1961年出版。此書作者(author)一開始即引用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06/ 19~1662/8/19)的一句話:「人類必然會瘋癲到這種地步,即使不瘋癲也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瘋癲」,表達對社會規範(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的不滿。
此書表達了時代普遍意識型態傾向,描述社會觀念如何影響道德標準與人類社會行為,既揭發一般社會機構透過健康照護(medicalized society)制度將人分為「正常」與「非正常」,亦抨擊醫療化(Medicalization)制度的闕失。
·¡·)「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是米歇爾·傅柯的另一本著作,於 1975年在巴黎出版,1977年翻譯成英文,1992年翻譯成中文。這是一部對當時西方 刑罰體系:規訓與懲罰,所發生的巨變、其背後所有的社會及理論架構之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