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域

科學分類

細菌學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細菌界,過去曾經和古菌一起被歸類在原核生物界,但已知古菌更接近真核生物,故原核生物界已被棄用。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細菌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 5×1030個。細菌是非常古老的生物,大約出現於 37億年前。真核生物細胞中的兩種細胞器粒線體葉綠體,通常被認為是來源於內共生細菌。微生物無處不在,只要是有生命的地方,都會有微生物的存在。它們存在於人類呼吸的空氣中,喝的水中,吃的食物中。細菌可以被氣流從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人體是大量細菌的棲息地;可以在皮膚表面、腸道口腔鼻子和其他身體部位找到。

細菌的個體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細菌長度只有 0.2µm微米),因此大多只能在顯微鏡下看到它們;而世界上最大的細菌可以用肉眼直接看見,長度約 0.2~0.6mm毫米),是一種叫納米比亞嗜硫珠菌的細菌。細菌一般是單細胞,細胞結構簡單,缺乏細胞核以及膜狀胞器,例如粒線體葉綠體。基於這些特徵,細菌屬於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中還有另一類生物稱為古細菌,是科學家依據演化關係而另闢的類別。古細菌與真細菌在生活環境、營養方式以及遺傳上有所不同。為了區別,本類生物(細菌)也被稱為:真細菌(Eubacteria)。

§ 可以用肉眼直接看見的細菌:納米比亞嗜硫珠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YDlAxRIkYI&t=85s (2012/12/03)


細菌分類表〗【main

細菌的結構

§ Bacteria structure and function
https://youtu.be/OBej7rFyN7U (2019/06/28)
§ bacteria size shape and arrangement
https://youtu.be/L6f3QiTTXNc (2019/07/12)

細菌是結構十分簡單的原核生物,沒有任何有膜的細胞器,例如:粒線體葉綠體,但是有細胞壁。根據細胞壁的組成成分,細菌分為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來源於丹麥細菌學家漢斯·克里斯蒂安·革蘭,他發明了革蘭氏染色鑑別法。
有些細菌細胞壁外有多糖形成的莢膜,形成了一層遮蓋物或包膜。莢膜可以幫助細菌在乾旱季節處於休眠狀態,並能儲存食物和處理廢物。
細菌結構:真細菌的細胞結構獨特,與古菌和真核生物細胞結構有很大不同。
§ 細菌的構造之一
https://youtu.be/rletF0k9McQ 2015/02/02
§ 細菌的構造之二
https://youtu.be/TENVB9v0FFU 2015/02/03
§ 細菌的形狀
https://youtu.be/XUA3Q4pJMhI 2015/02/02


top】【main

細菌的形狀

細菌幾乎都可以被歸入球菌桿菌螺旋菌或弧菌。細菌形態分類桿菌是棒狀;球菌是球形(例如鏈球菌葡萄球菌);螺旋菌是螺旋形;還有一類,弧菌,是逗號形。


top】【main

細菌之分門別類

細菌根據細胞壁的組成成分,細菌分為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來源於丹麥細菌學家漢斯·克里斯蒂安·革蘭,他發明了革蘭氏染色,用來鑑別細菌細胞壁生物化學性質的一種方法。有些細菌細胞壁外有多糖形成的莢膜,形成了一層遮蓋物或包膜。莢膜可以幫助細菌在乾旱季節處於休眠狀態,並能儲存食物和處理廢物。

  • 革蘭氏陽性菌(無外膜):
    革蘭氏陽性菌的細胞壁結構較爲簡單,強度較高,由數十層交疊的肽聚糖構成。肽聚糖中含有能增強細胞壁韌性的磷壁酸。在肽聚糖層與細胞膜之間,有一層週質空間。週質空間是胞外酶的聚集場所。部分細菌的週質空間中含有能夠破壞抗生素的酶(如青黴素酶)。
  • 革蘭氏陰性菌(有外膜):
    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結構較爲複雜,但強度較低。從外到內依次爲細菌外膜、肽聚糖層、週質空間。細菌外膜是一層特殊的脂質雙分子層。其靠內的脂質層爲磷脂,而靠外的脂質層則由含有類脂A(內毒素)的脂多醣鋪成。在外膜上,有一類孔道蛋白,允許物質非特異性地通過細菌外膜。革蘭氏陰性菌的肽聚糖層較薄,一般只含有寥寥數層肽聚糖。
  • 未分群:酸桿菌門 Acidobacteria)、綠彎菌門 Chloroflexi)、產金菌門 Chrysiogenetes)、藍藻門 Cyanobacteria)、脫鐵桿菌門 Deferribacteres)、網團菌門 Dictyoglomi)、熱脫硫桿菌門 Thermodesulfobacteria)、熱袍菌門 Thermotogae)、

細菌分類表〗【top】【main

細菌的功能

細菌的營養方式有自養異養,其中異養的腐生細菌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環能順利進行。

細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流行病〗【top】【main

噬菌體

§ Bacteriopage Lytic Cycle (噬菌體的溶菌週期,又稱:裂解週期)
https://youtu.be/3DP-MAhr0YY (2012/10/15)

噬菌體(英語:bacteriophage|phage)是一種感染細菌和古細菌的病毒,其特點為專以細菌為宿主。人們熟知的噬菌體是以大腸桿菌為寄主的 T2噬菌體。 
§ 噬菌體以溶解「標地細菌」為宿主,進行複製,又稱:裂解。
https://youtu.be/P95WX9kU-SQ 2020/02/29

  • 暴裂型噬菌體(lytic phage):感染細菌後,藉細菌製造其蛋白質與核酸,當複製完成後,就會直接將細菌裂解。
  • 潛溶性噬菌體(temperate phage):會將遺傳物質嵌入細菌體內,與細菌染色體保留著複製;用以選擇要走向 lytic cycle 或 lysogenic cycle。如:綠膿桿菌噬菌體。

top】【main

原噬菌體

原噬菌體(英語:prophage)為一種原病毒·基因,可被插入或是聚集在環狀病毒·DNA染色體中,或是以染色體外的質體形式存在。這是一種潛在的病毒型態,在細菌中病毒以此種形態存在,但不會瓦解細菌細胞
當細菌染色體中的原噬菌體被激活之後,病毒透過「Lytic Cycle」開始複製。在此裂解循環中,病毒霸佔了細胞的生殖位。細胞內會富含病毒,直到細胞裂解或是細胞會一次在胞吞作用時釋出新的病毒。從被感染至細胞裂解的中間過程,稱為:潛伏期。有裂解循環的病毒,稱作:virulent virus(劇毒病毒)。
※ 原噬菌體通常會轉譯出一種物質使自身保持潛伏狀態。


病毒〗〖疫苗〗【top】【main

消化道疾病與保健

克隆氏症黑腸症

消化系統(英語:digestive system)是多細胞生物用以進食消化食物、獲取營養(維持體適能)、排遺的一組器官,其主要功能為攝食消化吸收同化排遺。其中有關排遺的部分,也可歸類到排遺系統的一部分。如果遇到吃的酵素、益生菌會造成「拉|腹瀉」,可能(酵素、益生菌)有添加「瀉藥」的成分。


藥理研習〗〖人體main

克隆氏症

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又稱:克羅恩病、克隆氏症候群或局部性腸炎,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可能影響從口腔腸胃道肛門的任何部位。
症狀通常是:腹痛腹瀉(如果發炎嚴重可能會呈血性)、發燒和體重減輕。(涵蓋:肚痛發熱疲倦胃口不佳里急後重腹瀉減肥便秘關節疼痛口內炎,潰瘍牙齦病潰瘍性結腸炎
發炎性腸道疾病又稱:炎症性腸病(英語: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縮寫IBD),是一組特定的腸道慢性疾病的統稱,主要包括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

就歷史的發展情形來說,克隆氏症在已開發國家較為常見。但罹患克隆氏症的人口比例自 1970年以來,在開發中國家已經不斷竄升。發炎性腸道疾病在 2010年造成 35’000例死亡案例,而罹患克隆氏症的病患的預期壽命有輕微的減少。克隆氏症好發的年齡層位於 1020多歲,但依然會在各種年齡層中出現。許多病患的病情發現在迴腸末端以及小腸等,容易受感染的部位有發炎狀況,


top】【main

黑腸症

黑腸症(melanosis coli)為長期食用含有羥基蒽類衍生物(如:阿勒勃、臘腸果、番瀉葉、蘆薈素)是造成黑腸症的主要原因。當含有「羥基蒽類衍生物|蒽醌類化合物」的成分經過大腸的時候,會引發腸黏膜細胞調亡,而死掉的細胞會變成脂褐素,被巨噬細胞吞噬,沉積在大腸,形成黑腸症。
目前有研究觀察到一些大腸癌的病人,他們的腸子也有變黑的情況,至於是不是黑腸症轉換為癌症尚不清楚,但腸子變黑畢竟是屬於不正常現象,所以大家在選擇保健品的時候,盡量避開含有瀉藥成分的產品。

含有害成分的瀉藥番瀉葉阿勒勃臘腸果蘆薈氧化鎂


top】【main

病理研習

病理學(英語: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發生發展規律,闡明疾病本質的一門醫學基礎學科,是醫學科學實踐的基礎。
病理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疾病發生的原因、發病機制,以及疾病過程中患病機體的形態結構、功能代謝改變與疾病轉歸,從而為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


病毒〗〖流行病〗〖疫苗〗〖藥理研習〗〖病理研習〗【main

流行病

流行病列表隔離檢疫突破性感染流行性感冒

流行病(英語:Epidemic disease),又稱:流行性疾病,指在一定時間內眾多人口所患的疾病 流行病多數為傳染病,也可能為非傳染病。流行病限於部分地區的小規模爆發,成為地方性流行病;若在多個大陸甚至全球爆發,從而導致大流行,可稱之為瘟疫
§ 流行病大致可分為 3種:寄生蟲引起的疫病、細菌真菌引起的疫病、病毒引起的疫病。


自然殺手細胞病毒〗〖疫苗〗〖群體免疫門檻main

流行病列表

歷史上的流行病例子包括有:中古時歐洲鼠疫(導致黑死病)、天花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爆發的西班牙流感、近年的愛滋病…等。

最新的流行病:豬流感非典型肺炎禽流感伊波拉出血熱新冠肺炎…等。

§ 世衛WHO)為何沒把新冠肺炎COVID-19)定義「大流行病」?
https://youtu.be/GZGFjG5fHHI 2020/02/26


流行病列表top】【main

隔離檢疫

 隔離檢疫風險管理的一種設施。當人類動物植物等,於某地區發現流行病,為避免流行病病原體由一個地方進入另一個地方,擴大傳染病·感染區域,所以必須進行隔離檢疫。隔離的概念於世紀初就已為人所知,也在世界各地實施。
§ 全民共識,彼此關懷、相互合作,才能有效防疫!
https://youtu.be/V82G4xmTWkw
2021/02/12


top】【main

突破性感染

突破性感染英語:breakthrough infection)或譯:穿透感染、突圍感染,即是疫苗失敗的感染,是接種疫苗後仍感染所應免疫疾病的現象。
接種疫苗後出現突破性感染的原因是疫苗沒能讓接種者與對應的病原體產生免疫如: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感SARS-CoV-2等病原體對應的疫苗均曾出現突破性感染的情況。通常,突破性感染患者的症狀要比普通感染患者的症狀要輕一些。
突破性感染發生的原因:疫苗儲存或施打不當、病毒突變、以及抗體遮斷(英語:Blocking antibody)。

※ 因此一種疫苗的效力很少能達到 100%。常見的季節性流感疫苗大約能為 58%的接種者提供免疫;接種麻疹疫苗的兒童約有 2%無法獲得免疫效果。如果群體免疫已經產生,將使得其他沒有免疫力的個體因此受到保護而不被傳染;換言之,群體免疫可以降低被「突破性感染」的流行病發生概率


top】【main

流行性感冒

1918年流感大流行英語:1918 flu pandemic),又稱:西班牙流感(英語:Spanish flu),是於 1918 1月至 1920 12月間爆發的異常致命的流感大流行,造成當時世界人口約 1/4 5億人感染,造成了全球大約 2’000萬至 5’000萬人死亡(各方估計值在 1’741萬至 1億人之間),是人類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流行病之一、僅次於黑死病13471352)。
§ 一些研究顯示「西班牙流感」病毒致死的原因是因為引起細胞素風暴,導致自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
§ 1918年流感大流行是由 H1N1新型流感引起的三次大流行中的第一次,第二次是 1977年俄國流感,第三次(也是最近一次)則是 2009H1N1新型流感疫情
§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07/281918/11/11)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top】【main

肌肉

骨骼肌:、
心肌:、
平滑肌:、

肌肉(拉丁語:Musculus)是一種能收縮的動物組織,屬於軟組織,由胚胎中胚層發育而來。肌肉細胞有收縮纖維,會在細胞間移動,並改變細胞的大小。肌肉分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三種,其功能皆為產生並導致運動。心肌和平滑肌的收縮不經過意識控制且為生存所必需,例如:心臟的收縮或是腸胃道的蠕動…等。
骨胳肌的自主收縮用來移動身體且能夠被精細地控制,例如:眼睛的運動或大腿·股四頭肌的總體運動。自主肌肉纖維分成快、慢兩種,慢肌纖維可以持續較長的時間,但力量較小;快肌纖維收縮地較快,力量也較大,但也較快感到疲勞。


top】【main

骨骼肌

骨骼肌Skeletal muscle)是一種肌組織。骨骼肌屬於橫紋肌的一種,又稱隨意肌或橫紋隨意肌(Striated voluntary muscle)。骨骼肌為多核構造,細胞呈細長的纖維狀,肌纖維有明暗相間的橫紋,每塊肌肉都是由肌纖維組成;比如臀大肌三角肌肌束較多;每條肌束的肌纖維長度不一;肌纖維長短互補,嵌合相接;縫匠肌、眼肌的肌纖維可與肌肉等長;肌纖維外包有薄層纖細的網狀纖維(肌內膜);數條條肌纖維組成的肌束被膠原、彈性纖維混合成的結締組織包裹(肌束膜);整個肌肉表面包有一層較厚的結締組織(肌外膜)。

人體大約有 640條骨骼肌。正確的肌肉數目不容易確定,因為不同來源的肌肉會可以匯集成不同的肌肉束。參考:人體肌肉列表頭部頸部軀幹上肢下肢

人體主要肌肉群有:胸大肌三角肌前鋸肌腹直肌外斜肌斜方肌背闊肌脊柱胸肌肋間肌


top】【main

心肌

心肌是由心肌細胞構成的一種肌肉組織。心肌細胞分布不單在心壁上,臨心大血管上也有心肌的分布。心肌也是橫紋肌。相較於同是橫紋肌的骨骼肌細胞,心肌細胞有其自身的特點。


top】【main

平滑肌

平滑肌並不是橫紋肌肌肉組織。在人體,平滑肌分布在動脈靜脈·血管管壁、膀胱子宮男性女性生殖道消化道呼吸道眼睛睫狀肌虹膜。平滑肌與骨骼肌心肌在結構、功能、耦合機制、收縮狀態…等均相異。

平滑肌受自主神經支配,為不隨意肌。平滑肌同時也受內分泌系統的間接控制。平滑肌的伸縮源自神經激素的刺激。儘管體內各器官所含的平滑肌在功能、特性區別很大,卻可分為單位(single-unit)平滑肌、多單位(multi-unit)平滑肌兩大類。還有一些平滑肌兼有兩方面的特點,很難歸入哪一類,如小動脈和小靜脈平滑肌一般認為屬於多單位平滑肌,但又有自律性;膀胱平滑肌沒有自律性,但在遇到牽拉時可作為一個整體起反應,故也列入單位平滑肌。


top】【main

藥理研習

藥動學藥效學研發臨床試驗基本藥物

藥理學(英語:Pharmacology),是研究藥品有機體(含病原體)相互作用及作用規律的學科,涵蓋:研究針對藥品對生物的作用及作用機制,即藥品效應動力學(PD)與藥品在生物的影響下所發生的變化及其規律,即藥物代謝動力學(PK)。藥理學屬醫學系基礎學科之一,是依據 1983年美國及加拿大各醫學院共同釐定,以教學、研究並重多向發展。研究方面橫跨藥理、神經科學、毒理、新藥開發、分子生物、基因體學、免疫學、臨床藥學與藥劑學等有關學門;教學方面則涵蓋醫學系、牙醫學系、護理學系、物理治療學系、生命科學系與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等學科。為瞭解臨床上藥物使用之主要原理,每類藥物作用、機轉之藥效,可能產生之副作用以及如何降低與避免副作用之產生達到提昇醫療服務水準的學科。


臨床試驗〗〖藥理研習〗〖病理研習〗〖病毒
main

藥動學

藥物效應動力學(英語:Pharmacodynamics / 縮寫:PD),簡稱藥效學,是藥理學的基礎分支,主要研究藥物作用(action)與藥理效應(effects),為藥物對機體的作用及作用機制(mechanism of action)、治療效果不良反應


top】【main

藥效學

藥物代謝動力學(英語:Pharmacokinetics / 縮寫:PK),簡稱:藥代動力學或藥動學,是藥理學的一個分支,研究藥物在機體的影響下所發生的變化及其規律,其中的藥物包括藥劑激素營養素毒素。藥代動力學研究藥物的體內過程,涵蓋: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並運用數學原理和方法闡釋藥物在機體內的動態規律。

藥代動力學闡釋在使用某種藥物後,身體如何吸收和擴散藥物,以及藥物在身體內發生的化學變化(如:透過代謝細胞色素P450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等),以及藥物的效果和排泄方式。藥代動力學屬性常常受給藥方式和劑量影響,這些原因也會影響吸收率。藥代動力學常與藥效學一起研究,後者研究藥物在體內的效果。

藥代動力學的研究常採用 ADME方案,常在「吸收」過程中,將「釋放」獨立開來。涵蓋「釋放」的「吸收」過程稱為 LADME

  • 釋放Liberation): 藥物製劑的釋放。
  • 吸收Absorption):藥物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
  • 分布Distribution):藥物在體內組織和液體中的分布或散布。
  • 代謝Metabolization / 或稱生物轉化、失活) :器官對外來物質的識別並且將母體化合物不可逆地轉化為子代化合物。
  • 排泄Excretion) – 物質從體內排出的方式。在某些罕見情況下,藥物會在身體組織內不可逆地累積。

top】【main

臨床試驗

臨床試驗(英語:Clinical trial)是一種根據研究方案利用已「上市藥物」或安慰劑做為對照組的方式,對藥物或其他醫學治療在受試者身上進行比較測試的過程。
在臨床試驗中,研究者要先決定所要測試的療法,例如:藥物、裝置,再決定用哪種療法做為比較,涵蓋須要找哪一類型的測試對象(如:病人、志願者…等)。治療用藥物的話要證明它能有效延長病人的生命、減輕特定症狀或降低不良事件之發生以改善病人生活品質。
世界上大部份國家將臨床試驗分為 4~5期,並對每期臨床試驗的基本準則和技術要求擬定規則,如下:

  • 零期臨床試驗:尚未完成初步定義。
  • 一期臨床試驗:又稱臨床藥理和毒理作用試驗期。針對已通過臨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的新藥於人體上驗證藥物的安全性。根據預先設計的計量,從初始安全劑量開始,逐漸增量,觀察人體對該種新藥的耐受程度,確定人體可接受而又不會導致毒副反應發生的劑量大小。
    再繼續進行多次給藥試驗,進一步確定是否適合於「二期臨床試驗」所需的劑量和程序。同時,還必須進行人體的單劑量和多劑量的藥動學研究,為二期臨床試驗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一期臨床試驗」通常由健康的志願者參與;在抗癌藥物開發研究同時也允許少數患者參與初步實驗。一般而言,一期臨床試驗總試驗批量為 10~80位病人。
  • 二期臨床試驗:又稱臨床治療效果的初步探索試驗。於較小總體的選定適應症的患者群,針對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臨床研究,重點在觀察新藥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進行新藥的藥動學生物利用度研究,以確定患者與健康人的藥動學差異。二期臨床試驗的主要目的是為三期臨床試驗做準備,以確定初步的臨床適應症和治療方案。二期臨床試驗,總試驗批量為 100~200位病人。對照組的病人愈多愈能發現「非常見」的副作用。
  • 三期臨床試驗:又稱治療的全面評價臨床試驗。即是在對已通過「二期臨床試驗」確定療效的新藥,與現有已知「活性的藥物」或「無藥理活性」的安慰劑進行對照試驗。三期臨床試驗決定此藥物是否能夠批准上市銷售。三期臨床試驗,總試驗批量為  300~500位病人,至少測試 100批次,避免統計學上之誤差;至於對照組的數量則無具體規定。
  • 四期臨床試驗:又稱藥物推出後的臨床監察期。當新藥推出後,通過大量調查藥物對病人的臨床效果及情況,監視與追蹤新藥效能、妥當用藥以及降低/避免副作用的發生機會和程度。若療效不如之前各種臨床試驗、副作用嚴重或副作用發生率高,管制部門則會將那新藥召回和下市。只要有很多人使用此藥物,四期臨床試驗必須持續進行。

top】【main

基本藥物

基本藥物(英語:Essential medicines)為「能夠滿足人們的優先醫療衛生需求」的藥物。基本藥物必須是「能滿足人們優先醫療衛生需求」的藥物。。基本藥物的價格應設定在一般人可承受的水準。這個概念在 1978年《阿拉木圖宣言》關於「基本醫療衛生」的十點之中被提出,截至 2019年,這個定義並未被改變。
自 1977年 WHO開始公布基本藥物標準清單,於 2019年針對成年患者的提出的清單,已涵蓋 400多種藥物(請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


top】【main

研發


top】【main

瀉藥

番瀉葉阿勒勃臘腸果蘆薈氧化鎂

瀉藥指促進糞便排出的藥物,一般用來治療便秘。另外灌腸作為一種機械治療便秘的方法,有時也歸入瀉藥類。

  • 體積性瀉藥,如:車前子殼(psyllium husk)、麩皮蘋果…等富含纖維的植物成分,或是合成類的聚氧乙烯。能吸收水分,使糞便鬆軟,體積增加而易於排出。作用於大小腸,一般 12~72小時內起作用
  • 軟化劑,如:多庫酯(Docusate) 。作用於大小腸,一般 12~72小時內起作用
  • 潤滑劑,如:液體石蠟(口服或肛門給藥)、甘油開塞露的主要成分之一)和中醫的口服麻仁丸。作用於結腸。一般 6~8小時內起作用
  • 吸水劑:
    • 鹽類瀉藥,如:硫酸鎂硫酸鈉…等。通過滲透作用吸收腸道內的水分,令水分得以保留,從而增加腸內壓力以軟化糞便。也可以引起膽囊收縮素的釋放,而刺激脂肪和蛋白質的消化。鹽類瀉藥會引起人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不平衡,作用於大小腸。一般 0.5~3小時內起作用。
    • 高滲性瀉藥,如:乳果糖,在結腸內的通過滲透作用使水和電解質保留於腸腔內,通過細菌發酵作用降低 PH,並刺激結腸蠕動。作用於結腸,一般 0.5~3小時內起作用。
  • 刺激性瀉藥,如:蓖麻子油(Castor oil)、番瀉苷(Senna)、蘆薈比沙可啶…等。通過腸黏膜和神經從刺激腸蠕動,屬於猛藥,建議儘量少用。作用於結腸,一般幾個小時內生效。

【請注意】

  1. 雖然衛福部已經開始準備禁用阿勃勒,但在 2021/01/01以前製造出來的產品,依然是屬於【合法】添加,並且可以繼續販售至產品的有效日期結束為止。因此在購買前還是要記得仔細看看營養標示喔。
  2. 番瀉苷則於 2018/07之前,所製造的產品是可以添加,而且若保存期限以三年而言,在 2021/07以前,依然可以買到含有「番瀉」成分的產品,並不違法。
  3. 以最新的法規規定,「番瀉」加到茶包是合法的,所以之後廠商的減重策略可能轉移到茶包上。
  4. 排便習慣變成 3天一次,有可能是大腸癌警訊?

top】【main

番瀉葉

番瀉葉可分為「狹葉番瀉葉|異名Cassia angustifolia」及「尖葉番瀉葉|異名Cassia acutifolia」兩種。

  • 狹葉番瀉葉的成分:番瀉、蘆薈大黃素、蜂花醇、水楊酸、棕櫚酸。
  • 尖葉番瀉葉的成分:番瀉、蘆薈大黃素、大黃酸、異鼠李素。

兩種番瀉葉皆含有「番瀉」或者稱「番瀉苷」,同樣會刺激腸道蠕動,導致腹瀉。


台灣法規:

  • 2018年以前,番瀉苷可以添加到任何以茶包、膳食調理包或經萃取後作為飲料、錠狀、膠囊狀、粉末狀、顆粒狀等食品之原料,每日使用量不得超過 12毫克,超過則以藥品管理。
  • 2018年以後,僅限用於茶包,供沖泡飲用,番瀉苷的每日使用量不得達 12毫克,若經查獲番瀉產品不符合前述規定者,得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47條及第 48條規定處新臺幣 3萬元以上 300萬元以下。

所以以前喝過的「減肥茶」,裡面就可能加了不到 12毫克的番瀉苷!


top】【main

阿勒勃|臘腸果

阿勒勃、臘腸果以及萃取物裡面,都含有「番瀉苷」這種刺激腸道蠕動的成分。這些成分看似幫助你瘦身、減肥、清宿便,但你只是把身上的水分給排掉,而體重減輕是因為水分流失,不是你身上的脂肪。
長期使用下來,除了會刺激腸道蠕動腹瀉,造成腸道耐受性增加,需要一直增加劑量外,也容易產生依賴性。假設你今天停止使用這些成分的產品,很有可能產生便秘的問題,而本身就有便秘問題的人,反而更加嚴重。


台灣法規

  • 2020/7/29衛福部公告宣佈,「阿勒勃果實不得作為食品原料使用」。
  • 2021/01/01以前,阿勒勃、臘腸樹的果實,是可以添加在任何食品中,包括保健食品,也找不到上限使用量的規範,代表台灣廠商可以無上限使用!
  • 2021/01/01以後,衛福部公告:禁止阿勒勃作為食品原料使用。

原因是阿勒勃果實含有「羥基蒽類衍生物|蒽醌類化合物」(其中可能與黑腸症有關),長期食用含羥基蒽類衍生物之食品或膳食補充品,具有安全上之疑慮。
正式施行後,經查獲食品所使用的原料不符合規定者,得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48條規定,處新臺幣 3萬元以上 300萬元以下罰鍰。


top】【main

蘆薈

蘆薈的外皮裡面的一種成分:蘆薈素,會被我們腸道微生物利用,產生對我們人體有害的物質,稱為蘆薈大黃素含有大量的蒽醌類化合物。蘆薈大黃素造成嚴重腹瀉,甚至可能引起細胞基因突變致癌。蘆薈大黃素也會造成骨盆充血、子宮收縮,可能導致孕婦流產,也會透過乳汁影響嬰幼兒,造成刺激。國際癌症研究中心 IARC,將蘆薈全葉之萃取物歸類為 Group 2B,表示可能對人類致癌之物質。

  • 美國加州 65號議案的指南中,口服未脫色的蘆薈葉片萃取物已被美國加州環境健康風險評估辦事處連同金印草皆標示為「已知能造成癌症或生殖毒性的化學品」

台灣法規

蘆薈如果要添加到食品裡面,需要先完全去皮或食品加工,並檢驗蘆薈素含量。若蘆薈原料或其萃取物中蘆薈素含量超過 0.3%,則需進行安全性評估後才可加到食品中使用!
2014年底有一則新聞,某知名女藝人代言的保健食品,標榜瘦身減肥,內含蘆薈素卻被驗出高達國際公認行業標準 1000倍以上,由於服用過量會腹瀉,嚴重時導致脫水、肝腎還有衰竭的風險,產品遭衛福部下架。
所以,營養標示出現「蘆薈素」、「蘆薈萃取物」,都需要特別注意!


top】【main

氧化鎂

氧化鎂是醫生會開給有便秘問題的病人服用,幫助他們排便。在市面上看到,有酵素產品裡面添加氧化鎂,而「鎂」的含量竟然高達 500mg,一般氧化鎂的「鎂」含量約佔  60%,用數學回推的方式計算出氧化鎂添加量為 833.33mg (藥品級氧化鎂約 250 330mg),比藥品級的氧化鎂足足多出 2.5倍的劑量。
廠商就是利用這點,在保健品加入高劑量的氧化鎂,讓一般的消費者能馬上體驗順暢無堵的排便快感。


台灣法規:

高劑量的氧化鎂具有輕瀉作用,依照現在法規的規定,添加氧化鎂的目的是作為補充飲食上「鎂」的不足,成年人每天的「鎂」食用量不超過 600mg;嬰兒則是不超過 105mg為準。
如果在成分表上發現有使用氧化鎂,且營養標示「鎂」的含量高於 150mg的話,吃了這產品可能會導致你拉肚子,因為這相當於一顆藥品級氧化鎂(250mg)的劑量。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當「阿勃勒」、「臘腸果」、「番瀉葉」、「蘆薈素」這 4個關鍵字,消費者已經非常熟悉,有警惕了,那廠商就添加你還不熟悉的「氧化鎂」,讓人產生「減肥」的幻覺。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