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住民

考古學的臺灣原住民臺灣南島語言原住民族群
平埔族群臺灣客家族群閩南民系
臺灣未識別民族

臺灣本島在 17世紀中葉以前,臺灣原住民族一直居於主體地位;隨著漢族不斷從中國本土·移入墾殖、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臺灣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治時期日治時期等多次政權遞轉。最近一次遞轉為 1945 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自 1949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 臺灣人類的源起
https://youtu.be/P9BmoqoByHQ 2019/11/04
§ 陳耀昌(1949~)談臺灣的「島嶼 DNA」
https://youtu.be/8vX7IStdaG8 (2016/10/23)

陳耀昌(1949~),臺灣著名的血液疾病專家,於 1983年完成台灣第一例的骨髓移植治療。
陳第(1541/04/10~1617/04/28),字季立,號一齋,福建·連江人,明朝·儒生、音韻學家、藏書家。陳第貢獻致力於音韻學探討,指出字音會隨著時地差異,糾正自宋朝·朱熹以來錯誤的叶音觀念。曾隨名將沈有容至台灣,著有《東番記》一書,被視為研究台灣原住民的重要文獻之一。 

臺灣的地質臺灣的歷史臺灣的文化民俗語言

main

考古學的臺灣原住民

於 2013年國立臺灣博物館將左鎮人樣本送檢,經放射性碳定年法檢驗後,推翻了「左鎮人是臺灣最早的人骨化石是距今 20’000~30’000年」的看法。
左鎮人是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現代人(智人種),其年代測定距今約 3000年。目前認為具有直立人特徵的澎湖原人(生存年代距今約 450’000~190’000年前的更新世中期)才是臺灣最古老的人類化石。
至於大坌坑文化台灣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中最早的一層,名稱來自大坌坑遺址。該文化的分布地區,包括東南沿海大陸和附近島嶼一帶。從各遺址或研究所得的推測年代不一,大致上距今約 7’000~5’000年。
:考古學者運用人骨鑑定新技術(放射性碳定年法)大翻案,突破重重迷霧,追尋可靠證據,再度定位了台灣最早的先民,他們不是「左鎮人」,那麼到底是誰?
§ https://youtu.be/THK5rgzaO8o (2017/01/08)


臺灣南島語言〗【top】【main

原住民族群

§ 臺灣原住民族簡介
https://youtu.be/AfLQ-567jG0 (2016/10/31)
§ 原住民分佈區域
https://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6726E5B80C8822F9

原住民各族特色
原住民歌曲原住民舞蹈原住民習俗

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原住民族委員會

「原住民」的英文應該翻譯為「indigene」或「aborigine」頗具爭議性。因為 aboriginal 是指原始居住的人,他們昔時未受外來文明影響或該部落完全不接受任何當時外來文明的東西;臺灣的原住民(約 520’000人,占人口數的 2%),都已漢化或西化,應以「indigenous」來稱之較正確。
註 ㄧ:aborigine 指原始居民或土著民族。
註 二:indigene 指原住民或土生土長的當地人。
§ 臺灣原住民:移動的史書
https://youtu.be/AteZVc7HR94 (2018/04/19)
§ 臺灣原住民:祖靈我族
https://youtu.be/AfLQ-567jG0 (2017)
§ 台灣之美
https://youtu.be/kloT23mAHrg (2018/01/24)
濃縮的 3分鐘精華短片,取材自齊柏林導演所拍攝的『看見台灣』
臺灣原住民(於 2014年之前)共 14族,於 2014/06/26,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 通過為台灣原住民族的第 15族、第 16族。(現在台灣原住民族已有 16族)
§ 16族禮讚
https://youtu.be/dB3N23ve0Ps (2016/03/07)
§ 原住民的歌舞簡介
https://youtu.be/D66OrLs-toQ (2013/11/04)
§ 原住民圖騰
https://youtu.be/gwDxa3p-woE (2014/07/01)


top】【main

原住民族各族特色

  1. 排灣族
    https://youtu.be/aI1dCMjVw2I (2014/09/15)
  2. 阿美族
  3. 毛利人與阿美族文化交流
    https://youtu.be/P30aIpAvdK0 (2019/08/03)
  4. 布農族
    https://youtu.be/sleObTNJkag (2012/08/19)
  5. 山中月影
    https://youtu.be/BMidIL1WqXQ (2016/01/16)
  6. 泰雅族
  7. 最後通電的部落
    https://youtu.be/GwGyhEXdGIw(2020/03/28)

top】【main

原住民歌曲


top】【main

原住民舞蹈


top】【main

原住民習俗

原住民習俗
原住民作物

§ 花蓮·卓溪鄉·布農山村:布農族的農耕與飲食文化
https://youtu.be/V4dV–tfKOY (2019/11/28)


top】【main

平埔族群

§ 臺灣的原住民
https://youtu.be/AteZVc7HR94 (2018/04/19)

凱達格蘭文化館

平埔族群(Taiwanese Plains Indigenous Peoples),之前稱之平埔族,是對台灣原住民族分類管理所使用的稱呼,對應的另一稱呼為高山族。平埔族群往昔在荷蘭西班牙統治時稱為「土著」;清領時期,則大多稱為化番、熟番。自中華民國政府時期起平埔族後代大多已喪失族群意識,且不獲官方認定為原住民族;後來臺灣族群研究興起,這些平埔族群的歷史才開始受到主流社會的關注。賽夏族邵族也曾一度被歸為平埔族群,可見「平埔族」、「熟番」、「化番」及「生番」等…分類,皆為外來政權依統治方便,未依原住民族自我認同所做的分類,造成當代的平埔正名平埔正名運動。於 2006年 7月 6日「台南縣西拉雅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正式運作,並召開首次委員會議,開啟平埔族正名運動,較具有成果的是西拉雅族,西拉雅族在台南市為市定原住民族。
自 1931年起,學者對於平埔族群的分類,有新的不同看法。主要依臺灣南島語言再細分成「北臺灣南島語族」、「中臺灣南島語族」、「南臺灣南島語族」以及「東臺灣南島語族」,涵蓋多個語群。
#)參考:南島語系語言分類系譜


top】【main

凱達格蘭文化館

平埔族群的平埔一詞代表「平原地區」之意。居住在平原地區的平埔族群(如左圖各族)大多已經漢化,而以「平埔族群」一詞稱呼。因此原住民族群分類的重點放在「高山族群」上;以前賽夏族邵族也曾一度被歸為平埔族群。
§ 平埔族第一次大遷徙
https://youtu.be/5FMzT1LrXv8 (2014/08/03)3’52”
§ 平埔先民
https://youtu.be/pZ-0csbx-lo (2016/03/21)48’00”

凱達格蘭人是平埔族群的一支,為臺北地區早期的平地原住民,也是 400多年前已經居住於台灣北部地區的原住民之一,北投曾是凱達格蘭人的族地。
凱達格蘭文化館成立於北投,自有其深遠的歷史涵義。凱達格蘭文化館位於捷運站新北投附近,主體為地下 2層、地上 10層的鋼筋混凝土建築,是全國第一座以原住民為主體的教育研習及文化藝術中心。
§ 拜訪凱達格蘭文化館
https://youtu.be/KcCr0YDevKw (2020/03/13)1’00”


top】【main

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位於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原為瑪家山地文化村,處於三地門、瑪家、霧台⋯⋯等, 3個原住民鄉對外交通之樞紐地帶,距屏東市僅 24公里,交通便利,附近均為排灣、魯凱族群聚之村落,深具原住民文化特有氣息。園區地處海拔 145公尺至 220公尺之間,地形崎嶇頗具自然景觀俊美與變化。目前歸屬於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管轄。
§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簡介
https://youtu.be/RMtksFTyjeQ (2016/02/15)


top】【main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位於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 282號,於 1994年 6月 9日開幕,為國內第一座以原住民為主題的私人博物館。除了積極從事台灣原住民族文物蒐藏保存之外,博物館藉由多樣化的教育活動促進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的推廣,館內的常設展及特展也忠實地呈現了台灣原住民族的豐富的物質文化。此外,為尊重原住民族對自身文化的詮釋權,館內每年舉辦一次「與部落結合」特展,採取與單一族群部落合作的方式,共同規劃特展內容,彰顯獨特族群的主體性,提供原住民族文化展演的場域,使博物館成為多元文化的發聲管道及論壇。〖閱讀更多關於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設施介紹
https://youtu.be/4pSSaKH8D2g (2018/01/13)
§ 關於 SOAS 的故事
https://youtu.be/m5Fjtx55F9s (2013/08/12)


top】【main

臺灣客家族群

臺灣客家族群渡臺時間相當早,德國史學家 Riess研究荷蘭史料時發現,荷蘭人與臺灣原住民溝通多由「客家人」居中翻譯;故此,尹章義教授(1944/05/04~)認為客家人與閩南人幾乎是同時抵達臺灣,甚至可能更早。臺灣客家人,是指父系為客家民系臺灣人,為臺灣第二大族群。早期臺灣客家人的母語為臺灣客家話歷經明鄭時期清治時期通行於臺灣的客家地區(集中於桃竹苗以及南臺灣·六堆地區及花東縱谷)。
客家民系
,俗稱「客家人」,在西方·人類學上簡稱「Hakka」(客家話:客家,白話字Hak-kâ),是漢族的一個分支,也是漢族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唯一不以地域命名之漢族民系。客家族群之稱源於清朝初年當時廣東四邑地區以地主自居的四邑族群,將有外地籍貫的本地居民冠予「客家」之稱,而有土籍、客籍的區別。


客家話〗【top】【main

客家話臺灣話臺灣語言的腔調

閩南民系

閩南民系,簡稱閩南人,客家稱之為「河老(Hô-ló)」或稱福佬Hok-ló)、學佬(Ha̍k-láu),是漢族閩民系的分支之一。主要分布於福建廣東浙江臺灣以及東南亞…等華裔聚居地,若加上世界華僑總和則人口超過 50’000’000人。
一般定義的閩南人指的是發源於中國福建南部地區以及臺灣地區使用閩台泉漳片者,約為今日的福建南部沿海廣東香港澳門臺灣東南亞歐美以及世界各地的閩南移民;閩南族群也涵蓋:海陸豐話浙南閩語龍巖話的使用者。東南亞國家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等地,閩南民系大多是當地優勢族群


臺灣話〗【top】【main

自然生態養殖

自然生態養殖的特點

利用自然的循環與物種間的相生相剋,在魚塭表面種植大量蔬菜(例如:空心菜⋯⋯等)吸收氮氣,增氧、除氨,淨化水質;魚池中則飼養不同特質的魚類。例如:草魚吃空心菜、藻泥,可減少過多的藻類與漫草;烏鰡清除池中蝦、蟹、螺、貝類;吳郭魚則專門清理魚的排泄物,避免造成水質酸化⋯⋯等。
如此藉由最自然的方式,來維持養殖池的生態平衡與穩定,也降低整體病蟲害的風險。

main

自然生態養殖的特點

自然生態養殖的特點:
#)利用物種間的相生相剋,營造自然的生態循環;
#)充分利用循環水資源,不超抽曲地下水、降低養殖排放水;
#)採取寬廣的粗放捨棄密集生長環境,避免投放動物生長激素;
#)優質平衡生態環境,減少養殖用藥(化學藥劑)。
¶ 家魚的自然生態養殖(台灣好漁)
http://www.asher.com.tw/aboutUs.php?aType=cultivation 
¶ 虱目魚的混合養殖的生態系統(漁權會)
http://firstfishery.com.tw/m/412-1737-145.php 
¶ 生態養殖就是自然放養
https://www.fishvilla.net/ecology/ (旅居漁村)


top】【main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行政區劃: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固原市中衛市 
§ 寧夏 4個 5A風景區
https://youtu.be/aeskGoaRRMI (2022/05/07)

賀蘭山寧夏沙坡頭同心清真大寺賀蘭山岩畫須彌山石窟銀川當代美術館

寧夏回族自治區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位於黃河上游河套的一部分,簡稱:寧。寧夏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是西北地區少數民族自治區;首府銀川也是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西夏(西元1038~1227年)疆域範圍在今寧夏,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陝西北部地區。
§ 西夏王陵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https://youtu.be/fy6i9b9ooUE (2018/08/22)

  • 寧夏五寶:紅寶-枸杞、黃寶-甘草、藍寶-賀蘭石、白寶-灘羊皮、黑寶-太西煤髮菜 2000年起已被禁止開採)。
  • 著名旅遊風景區有:沙湖(5A)、中衛沙坡頭5A)、中華回鄉文化園(4A)、鎮北堡西部影視城(5A)、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黃沙古渡、固原須彌山石窟、西吉火石寨旅遊區,隆德六盤山長征紀念亭、牛首山、賀蘭山滾鐘口風景區、賀蘭山蘇峪口保護區(4A)、賀蘭山岩畫(4A)、青銅峽一百零八塔等。

旅遊〗【main

賀蘭山

§ 賀蘭山之魂
https://youtu.be/hLJ4AR2JpiQ (2019/08/02)

賀蘭山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的交界,地處銀川平原阿拉善高原之間,又稱:阿拉善山


top】【main

寧夏沙坡頭

§ 寧夏平原騰格里沙漠的交界:寧夏沙坡頭黃河大轉彎
https://youtu.be/SBc_-MdSAOQ (2022/07/27)

寧夏沙坡頭中衛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位於中衛市西北部,面積 5’380平方公里。2009年末,總人口 403’300人。


top】【main

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位於寧夏南部山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年代最久、規模最大的清真寺對穆斯林影響極大。同心清真大寺的經堂教育很發達,歷史上曾是該地區宗教學術活動的中心,有不少知名的穆斯林學者曾在這裡求學講道。


top】【main

§ 同心清真大寺
https://youtu.be/AF3M58eX9KY (2016/11/09)

賀蘭山岩畫

§ 賀蘭山岩畫
https://youtu.be/utNgM0QxCwI (2014/06/15)

賀蘭山岩畫賀蘭山中的一系列岩畫的總稱,分佈範圍北起石嘴山市、南至中衛市,題材以人面像游牧生活為主,其中還有部分西夏文,最早於 1969年被發現,


top】【main

須彌山石窟

§ 須彌山石窟
https://youtu.be/Xe00fIhEU4U (2013/09/05)

須彌山石窟位於固原市·原州區西北的須彌山上,是一批開鑿於北朝唐代的石窟的總稱,也有部分石窟被開鑿於時期,石窟周圍曾建有佛教和道教寺廟。


top】【main

銀川當代美術館

§ 銀川當代美術館為當時不到 29歲的張迪在銀川建造,於 4年後(2015年)完工!
https://youtu.be/8nS-aM5xvyE (2015/08/11)

銀川當代美術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of Yinchuan)是一座非營利性公共美術館,座落於黃河西岸,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禾樂路 12號,此地在數百年前曾是黃河故道。於 2015年 8月 8日開館。是中國西北最大的單體當代美術館。


top】【main

古琴

古琴為彈撥樂器,擁有三千多年歷史是中國古樂精髓,於 1820年代為了與西方樂器(鋼琴)有所區別重新命名。古人造琴的式樣是依據個人的審美觀、攜帶性對琴身輪廓略微變異。基本分為三類:
1)聖人造琴,如仲尼式、神農式、伏羲式等;
2)文人造琴,如落霞式、蕉葉式、連珠式等;
3)帝王造琴,如襄王琴、潞王琴等。

「鈞天雅奏」:一直是「仲尼式古琴」的稱呼。在臺灣,古老的廟宇戲台的匾額也是「鈞天雅奏」或「和聲鳴盛」;唯獨大陸的廖河戲台上的匾額撰寫的是「大雅元音」,卻也是雅俗共賞,又不失大氣磅礴。
¶ 古琴式樣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z5yv6g.html
¶ 廖河戲台的「大雅元音」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E5%BB%96%E6%B2%B3%E6%88%8F%E5%8F%B0


main

¶ 中國古典音樂
https://youtu.be/_OjKTS9GeQw (2020/01/04)

仲尼式古琴

琴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伯牙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臺被視為友誼的象徵。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現存琴曲 3360多首,琴譜 130多部,琴歌300首。
經常在古裝或古代情節的電影電視節目中,古琴是較常出現的配樂演奏樂器之一,例如《秦頌》(李祥霆演奏)、山水情》(龔一演奏)]以及《赤壁》(趙家珍演奏)均有古琴名家參與配樂。
¶ 欣賞「太古遺音」,以仲尼式古琴演奏「梅花三弄」
https://youtu.be/IM9owHmgdnY (2015/01/03)


top】【main

四大名琴

中國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說。春秋時期齊桓公的「號鐘」、春秋時期楚莊王的「繞樑」、西漢司馬相如的「綠綺」和東漢末年蔡邕的「焦尾。但這些琴並沒有流傳下來,現在存世的名琴多來自唐朝之後,如唐朝的「九霄環佩」、「大聖遺音」、「枯木龍吟」、「春雷」…等。

宋朝也是琴文化發展的最重要的時代之一,現存的兩宋古琴佳器較多。宋徽宗御製的「松石間意」在 2010年以 1.3664億元拍賣,成爲當時拍賣價格最高的古琴、世界最貴樂器之一


top】【main

揚琴

揚琴Dulcimer)是弦鳴樂器(擊弦樂器)的一種,具有 144條弦、音箱以木製成,呈扁平梯形,以雙手持「琴竹」擊弦發聲,兼具打擊樂器及弦樂器之特色,在國樂團裡被編制為「擊弦樂器」。揚琴又稱:洋琴、打琴、蝴蝶琴、蝙蝠琴、扇面琴等;現代音樂界幾乎統一稱作「揚琴」。
揚琴源於中亞地區的波斯,稱作:「桑圖爾」,之後流傳到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地,是一種經過變體的東亞民族樂器。中國揚琴被認為是明朝時經海路傳進中國,在國樂團裡還是編制為「彈撥樂器」。朝鮮揚琴則是在 18世紀由中國人傳入朝鮮半島。
§ 揚琴獨奏:林冲夜奔,演奏者:何鋇家
https://youtu.be/Bpe-1MV0JOs 2010/12/23
§ 揚琴獨奏:一剪梅,演奏者:羅正楎
https://youtu.be/it0TAy4tb2o 2020/06/29
§ 劉憲雯訪問李庭耀談揚琴 
https://youtu.be/cHHGFe36fUY  2012/12/17
§ 揚琴協奏曲《狂想曲》:王丹紅創作
https://youtu.be/b1Nsto7uQdU 2014/05/01
§ 揚琴作品:剪羊毛
https://youtu.be/ShDUopVlNJQ 2021/06/05
§ 2013世界揚琴會員大合奏
https://youtu.be/b_CZQ63QwBo 2014/04/17

揚琴有「德西馬」(Dulcimer)、「欽巴龍」(Cimbalom)、「哈克布列特」(Hackbrett)及「薩泰里」(Epigonion等多種變體。


top】【main

琵琶

琵琶Pipa)是東亞傳統彈撥樂器的一種,已經有 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出現在秦朝(前 221年~前 207年)。「琵琶」這個名稱來自所謂「推手為批,引手為把」(最基本的彈撥技巧)所以名為「批把」(琵琶)。在唐朝618/06/18907/05/12)以前,琵琶也是漢語裡對所有短頸魯特琴(又稱:琉特琴)、烏德琴等,彈撥樂器的總稱。中國琵琶傳到東亞其它地區,發展成日本琵琶朝鮮琵琶越南琵琶琉球琵琶
§ 琵琶獨奏:十面埋伏,演奏者:劉德海
https://youtu.be/jGq2KK9Xihw 2020/04/11
§ 十大琵琶名曲鑑賞
https://youtu.be/Mmvo3OZ6xjU 2021/10/07


top】【main

古箏

古箏Koto)又稱箏、秦箏,中國撥弦樂器,有 2’500年以上的歷史。古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二十五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
§ 古箏演奏:十面埋伏,街頭演奏
https://youtu.be/7L2NvNDhybU 2020/02/01
§ 古箏音樂會:十面埋伏,演出者: 鄒勵娟、莫偉樑、錢璟、姚欣
https://youtu.be/0r322wLNM50 2015/12/08


top】【main

道之根源

胡適(1891/12/17~1962/02/24)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中稱:「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通常探討哲學的實質是在於問題本身過程的審查;在實質上探討過程中,必須去回答的探討命題方能謂之「哲學」。

道家春秋·戰國時期以老子列子莊子為代表,是九流十家之一,也是中國·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道家主張「順其自然」以「道」為本,自然無為,認為要用到「人為」法律時,大道已經廢棄了,屆時社會上已喪失道德仁義,因此不主張要用「法律」治人;法家則主張要用法律去懲治人,認為人類本性頑劣,要用權威與法條以治天下。道家思想與法家思想多有牴觸,但到了法家的韓非子時,卻利用道家《道德經》的章句,闡發法家思想。


main

關於河圖洛書

河圖洛書」可能是在文字發明以前、巫覡(··)自稱受自天神的圖畫,從最初寶玉或奇石上的紋路或圖象,聖人(伏羲氏、大禹等人)能從中理解天意,後來才演變為有文字註解、在簡牘或帛上的的圖書,但在具體形式與意義,後世則眾說紛紜。其中有好古,也有疑古的說法。有人認為可能是「易經」的根源、中華文化的重要資產;也有人認為「神話出現在信史之前、文獻不足採信」而加以排斥。
目前考証,在宋朝之前,太極與河圖洛書的記述只有文字,一直到「道家一代宗師:陳摶」才提出了太極、河圖、洛書的圖案。
陳摶(公元 871~989年)首創「龍圖易」融合了漢朝至唐朝的九宮學說以及五行生成數的理論,提出圖像,名之為龍圖。之後北宋的劉牧又將陳摶的龍圖區分為「河圖」「洛書」兩種圖式:將九宮圖稱為「河圖」,五行生成圖稱為「洛書」。
南宋時蔡元定(公元 1135年~1198年)則將它改變過來,反將九宮圖稱之為「洛書」(九宮數),而五行生成圖稱之為「河圖」(生成數)。
··)巫覡是指能運用超自然力的人,現通稱巫。說文解字:「能齋肅事神明者,在男曰覡,在女曰巫」,男性稱為覡,或稱巫師。女性稱為巫,或稱女巫。
§ 龍馬負圖(河圖洛書 曾仕強1935/10/202018/11/11https://youtu.be/Vdc6MyjQU34 2021/12/26


top】【main

• 天書秘境(上) https://youtu.be/X93T7GPMsaY (2018/05/05)
• 天書秘境(下) https://youtu.be/1CXQPhrMSHo (2018/05/05)

top】【main

語文藝術

語文藝術可以指文學相聲繞口令…等,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現實的藝術,包括韻文散文劇本小說…等,涵蓋口頭或唱歌的文本(口頭文學)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通常將文學的體裁分為小說散文詩歌劇本,並稱之為四大文學體裁


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