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保健

足底筋膜炎症狀足底筋膜炎成因脛後肌與肌腱失能
小腳趾的故事膝蓋

『足底筋膜』是一層網狀的結締組織,自腳跟延伸至五根腳趾,除了支撐的功能外,也在運動時吸收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這些任務須仰賴肌肉、肌腱、韌帶共同完成。
倘若足底筋膜纖維化,血液不易進入,久了便會出現足底筋膜炎症狀。由於人體約 60%的重量落在腳跟,使得足底筋膜最容易受損,造成痛點多在腳跟!


main

足底筋膜炎症狀

  1. 腳跟前沿按壓後產生疼痛
  2. 腳著地,腳跟出現刺痛,走路後緩解
  3. 久站、行走過久出現腳跟疼痛
  4. 腳掌大拇指向後扳時,腳跟產生疼痛

top】【main

足底筋膜炎成因

  1. 肌肉、韌帶與肌腱退化
  2. 足部過度承重
  3. 運動過度
  4. 穿著不合腳的鞋子
  5. 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於不平坦路面
  6. 先天結構異常

足底筋膜炎(英語:Plantar fasciitis),又稱跑者足(英語:jogger’s heel),是一種發生在支撐足弓結締組織·著骨點病變(肌腱和韌帶附著於骨頭處)。患者會有腳跟或腳底疼痛,每天起床或是休息後開始走路的第一步,症狀最嚴重。若將腳掌及腳趾向脛骨方向背屈,也會引發疼痛。一般症狀都是緩慢漸進出現,且約三分之一的患者雙腳都有類似症狀


top】【main

脛後肌與肌腱失能

¶ 脛後肌與肌腱失能・王建順醫師撰文
https://sites.google.com/view/bonenews/foot-and-ankle/flatfoot


top】【main

小腳趾的故事

「漢人是瓣狀甲,匈奴是整片指甲,那麼突厥人呢?」
小腳趾具「瓣狀甲」,是李淵後裔,還是大槐樹下被刀劈出來的?
¶ 你(妳)的小腳趾具「瓣狀甲(複甲)」嗎?
https://read01.com/668mN7.html#.XYG7sfpqiR8.lineme
¶ 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的故事
https://read01.com/NyD0nnE.html#.XYG_WZys8r0.lineme


top】【main

膝蓋

日常生活頻繁地蹲在地板、上下樓梯、坐下又站起,或做需要頻繁旋轉關節部位的動作,都會造成膝蓋軟骨不斷遭受壓迫;而軟骨被磨損後就不易再生,因此建議民眾要非常注意膝蓋的保健。
¶ 膝蓋保健(4個運動步驟)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63561?pgtype=a 
¶「細胞薄片再生療法」讓膝蓋軟骨再生,不必再靠人工關節
https://youtu.be/I7jIY0ow93k (2019/01/14)


top】【main

新市區生態

新市區生態包含:

水域淡水河流域非淡水河流域
地域五條崙港坪營區移交
生物植物
人文:陳天送
交通
設施
步道:、
景點新景點

新市區亮點計畫 (2020/12/01)〗


臺灣的地質〗【main

水域

淡水區的水系淡水河流域非淡水河流域

流經新北市淡水新市區林仔溪俗稱公司田溪北投溪於外療匯合,因流經「公司田」而得名,為淡水母親河。
公司田溪擁有 8大支流發源自大屯山,溪長約 15公里,為淡水區內第一大溪流,流經港仔坪注入臺灣海峽。位於公司田溪出口對岸的八里,於 1964年發現的繩紋陶和石器,顯示 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在此活動的蹤跡,被命名為大坌坑文化
§ 「公司田溪」永續管理的檢討(新北新聞網)
https://youtu.be/wuE5X-0d4Gk (2019/10/16)
§ 大台北地區水圳、溝渠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0/viewer

林子溪、北投子溪、大屯溪、北勢溪、樹梅坑溪的溪水由淡水市區分別流入紅樹林濕地、港子平,最後注入臺灣海峽,河川內的營養、沙粒、污染等都會被濕地吸收,被其中的生物利用,這些溪流對淡水的水域生態有重要的影響。


top】【main

地域

§ 淡水區量點計畫
https://youtu.be/O1qSUUqHmQU (2020/12/01)

五條崙港坪營區移交(2020/02/23)、

公司田溪又稱為林仔溪,是淡水地區的母親河公司田溪一帶舊名「大庄」,沿途盡是淡水開發史的遺跡,是漢人在北臺灣最早的開墾地,濱海丘陵生物多樣性值得探索、認知與融入。
清代,1696年(康熙 35年)的《臺灣府志》中,就有臺灣八景的描述。那時選出來的八景分別是: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雞籠積雪、東溟曉日、西嶼落霞、斐亭聽濤、澄臺觀海…等。爰於 2016年基隆(寒冬可能下雪的七星山大屯山)再現雪景,證實古人所見風景。
1696年正處於小冰期中。1893年 1月東亞寒潮是最後一次臺灣平地下雪事件。


top】【main

五條崙

虎頭山為大屯山脈的分支,昔時火山熔岩自西而東伸展至淡水河岸,形成山水錯落的五座丘陵(台語俗稱:崙),猶如五條虎爪般,有五條崙、五爪脈之稱;這五座山崙之顛被稱為五虎崗

五條崙分別是烏啾埔、砲台埔、崎仔頂、大田寮、鼻頭崙。


top】【main

生物

藻類、植物、鳥類、兩棲、爬蟲、昆蟲、魚類、、

蕨類植物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雙子葉植物綱單子葉植物綱
藻類珍貴稀有植物

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 淡水魚類無脊椎類

臺灣特有動物〗〖臺灣保育物種〗〖珍貴稀有植物

淡水公司田溪一共有八條支流分別與主流匯合,流入台灣海峽。淡水公司田溪發源自大屯山系,溪長約 15公里,為淡水區內第一大溪流,流經港仔坪注入臺灣海峽

main

人文


top】【main

交通


top】【main

設施

  • 從事維修作業的淡海輕軌「機廠」
    https://youtu.be/0lP1Fzek8cw (2020/04/09)
  • 媲美淡水的富岡之美
    https://youtu.be/xV9KmvXdWaY2020/01/14
  • 淡水第二漁港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淡水漁人碼頭,聚集石滬、耙文蛤、舢舨船等,又稱為淡水第一漁港,座落在淡水河口,與荷蘭人興建的紅毛城遙遙相望
    ¶ 
    https://youtu.be/iXQ9dAb015g2021/04/15

top】【main

步道

  1. 虎頭山步道入口位於水源街二段 346巷口(忠愛街口),循虎頭山步道的指示牌,經過北投子淨水廠(雙圳頭)水源地古蹟遺址直往。

top】【main

景點

清代,1696年(康熙 35年)的《臺灣府志》中,就有臺灣八景的描述。那時選出來的八景分別是: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雞籠積雪、東溟曉日、西嶼落霞、斐亭聽濤、澄臺觀海…等。爰於 2016年基隆(寒冬可能下雪的七星山大屯山)再現雪景,證實古人所見風景。


top】【main

新景點

  • 淡水古蹟博物館
    https://www.tshs.ntpc.gov.tw/ 
     
  • 日本警官宿舍
    https://www.tshs.ntpc.gov.tw/xmdoc/cont?xsmsid=0J353527768858590464 2019年底開放的新景點:淡水日本警官宿舍
    https://youtu.be/T9y-7_wcQqY  2019/12/24
  • 淡水日商中野宅為日本來臺發展的商人中野於 1912年所興建的宅邸,座落於淡水舊時的日洋混合區,地點絕佳,觀音山映淡水河美景盡收眼底;鄰近老街交通便利。
    淡水日商中野宅
    和洋折衷建築有兩層樓,外觀西洋式,卻別具風格;精緻的石材坡坎、線腳裝飾用料考究,施工精良,尤其石牆角呈現穩定的弧線,完美呈現當時工匠的技藝。
    建築的內部保存有日式簷廊、書院、欄間與紙拉門等仿和式規格,屬於「和洋混合體」的屋舍代表建物之一。
    現為市定古蹟,在現今淡水地區,當時洋樓保存完整的已屬少數,此建築保存之完整更屬少見,具有淡水洋樓區發展歷史見證的價值。於 2000年(民國 89年),6 27日公告為市定古蹟
  1. 三芝小雞籠福成宮(埔頭媽)
  2. 八里開臺天后宮(創立於西元 1760年,是台灣第一座的媽祖廟)
  3. 下圭柔山大道公廟
  4. 淡水無極天元宮(1971年啟建,)
  5. 緣道觀音廟 
  6. 淡水坪頂集應廟
  7. 淡水漁人碼頭(原淡水第二漁港擴建)
  8. 程氏古厝
  9. 淡水沙崙里平安宮(為港子坪地區僅存的廟宇)
  10. 真理學堂大書院(臺灣第一座西學學院)
  11. 滬尾礮臺(劉銘傳題名北門鎖鑰即今日「滬尾礮臺」,另一為「保固東瀛」已不見蹤影,於1889年(光緒15年)大礮安裝完竣。
  12. 淡水忠烈祠
  13. 淡水海關碼頭
  14. 淡水古蹟博物館(於200571日成立)
  15. 一滴水紀念館
  16. 紅毛城(主堡)
    前清英國領事官邸
  17. 小白宮(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18. 得忌利士洋行
  19. 淡水藝術工坊(原日式警眷宿舍改建)
  20. 滬水一方 (漁人碼頭藝文空間:3樓)
  21. 多田榮吉故居
  22. 淡水金福宮(衙公石路王爺廟,主祀池府王爺)
  23. 淡水禮拜堂
  24. 滬尾偕醫館
  25. 淡水紅樓(原達觀樓始建於1895年,於1899年竣工)
  26. 淡水福佑宮
  27. 淡水米市福德宮
  28. 淡水清水巖祖師廟 
  29. 淡水興建宮(王爺廟)
  30. 東興街福德祠(位於中正路61號)
  31. 淡水龍山寺(落成於 1853年) 
  32. 鄧公里福德宮(幸福里仁愛街17號,始建於 1833年之前)
  33. 淡水觀宗寺(和尚間)
  34. 淡水晉德宮(將軍爺)
  35. 淡水魁星宮(位於中正東路25巷)
  36. 鄞山寺(含淡水汀州會館,建立於 1822年,供奉閩西定光古佛)
  37. 英商嘉士洋行倉庫
  38. 關渡媽祖石
  39. 淡江農場

top】【main

淡水八景

 於 2011年間舉辦「淡水新八景:全民大公投」活動所選出的新淡水八景

  • 埔頂攬勝紅毛城、砲台、忠烈祠埔頂區、一滴水紀念館和平公園。埔頂一帶是顧守淡水河口的美麗山崙,臺灣最早與世界接軌的門戶。從西荷時期,歷經明鄭、前清、日治,到當代,不僅是歷史風雲際會所在,也是全台最富異國色彩之地。從紅毛城牛津學堂小白宮,不斷述說著淡水埔頂傳奇。
  • 大屯飛翠水梘頭三空泉大屯溪、屯山花海。大屯山蘊藏著多處怡人景緻,水梘頭、三空泉、大屯溪等美景無一不令人嚮往。遠觀大屯山,翠玉般的鮮嫩色澤彷彿就要飛向天際,向天空散開,而藍天白雲又與花海交織繾綣,真可謂是一幅天造的奇麗漫妙圖畫。
  • 沙崙看海漁人碼頭沙崙海水浴場油車口旁。淡水沙崙是大台北最接近海之處,也是大台北視野最寬廣的出海口。站在漁人碼頭沙崙海水浴場,甚至是附近的油車口,看海、看夕陽。那蒼茫的雲、無際的海,與人如此的貼近!風起雲湧,海闊天空,彷彿可以御風駕海而行。
  • 水岸畫影金色水岸、夜景。淡水乃昔日的國際港埠,處處可見夾雜著異國情趣的歐風建築,山城街屋層次多變,河景燈火明滅多采。而淡水河畔,水面如鏡,水岸影象栩然躍動,隨著觀音山景四季更異,映畫著一幕幕人文與自然交會的景緻,令人流連忘返。
  • 紅樹傍橋紅樹林關渡大橋。紅樹林是生長在鹹淡水交會中的赤子,天真爛漫,隨著潮與浪搖曳在淡水河畔,其中孕育著彈塗魚、白鷺鷥、招潮蟹,處處顯生機。而綿延的紅樹林更簇擁著壯麗的關渡大橋,增添關渡橋駕馭臨風之感,美不勝收。
  • 河口霞天-淡水河夕照。淡水河波光粼粼,水面漸漸開展,到河口一帶注入大海,呈現海闊天空的勝景。每當黃昏時分,夕暉渲染天際,霓霞宛若彩筆,恣意綿延這天造的調色盤,所有的色彩都令觀者目眩神馳,留下「最美夕陽紅」的永恆印象。
  • 觀音水月觀音山、夜景。夜裡,無論漫步淡水河畔抑或從行駛中的捷運上,隔著河看觀音山,山景倒映在深色的河面,與白日有著迥然不同的神秘景致。夜裡的淡水河宛如一位優游自在的魔術師,星空明月在其魔法下,令觀音山的剪影幻化無窮,令人嚮往。
  • 滬街訪古淡水老街、寺廟。滬尾街,淡水老街舊巷,蜿蜒曲折、曲徑通幽,自古即為淡水居民生活重心,記錄著淡水點滴史蹟,各有其耐人尋味的故事。探訪重建街廓、古蹟寺廟、百年老店、洋行殘跡,猶如翻閱一本淡水歷史事件簿。老街百態,永存。

top】【main

音標

國際音標創建歷程適時融入國際音標國際音標

注音符號KK音標DJ音標韋氏音標

早在十七世紀初基督教教會的牧師是為了方便記憶臺灣的通行的語言以便傳教,於是採用他們熟悉的羅馬字母,以拼音方式書寫當時通行的台語「聖經、聖詩、聖歌」。
¶ KK音標(Kenyon and Knott)自然發音課程
https://youtu.be/ZjuZQN-u3zk (2016/04/16)


main

國際音標創建歷程

國際音標自創建以來,經歷過數次修訂。在 1890年代至 1940年代符號表的快速擴張之後,國際音標大致上維持不變,直至 1989年的基爾公約。於 1993年又進行了一次小修改,增加了四個中央元音的字母,並刪除了清內爆音的音標。最近一次字母表修訂於 2005年 5月,增加了唇齒閃音的音標。


top】【main

適時融入國際音標

若想讓現在台灣通行的語文走入國際化,讓世人很清楚的知道「華語/台語發音」,同時也讓現在通行於國際間的英語匯入,有利於學習與使用多種類的語文溝通;我想:「選用國際音標(IPA)標註(注音),是很恰當的選項。」
按照國際音標的設計,它只可以分辨出口語裡語音、音位、語調間的對立,以及詞語和音節的分隔。
若要表示諸如咬牙、咬舌和由唇顎裂患者所發出的聲音,則有另一套國際音標擴充系統(ext IPA)可以補充。

音標比較表

top】【main

注音符號

¶ 注音符號發音練習
https://youtu.be/XVT_it1eKJc (2017/10/04)

注音符號,原名注音字母,簡稱注音,是標準漢語標音系統之一,以章太炎編創的「紐文」、「韻文」為藍本,1912年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制定、1918年正式發布,1930年改為現名。經過百年演變,現有 37個字母聲母 21個、介音 3個及韻母 13個)。中華民國自建國之初以來一直以注音符號為國語現代標準漢語)的主要拼讀工具,也是小學國語教育必修內容。


top】【main

KK音標

KK音標(英語:John Samuel Kenyon and Thomas Albert Knott),是一種美式英語發音的音素音標,它所使用的符號幾乎與國際音標(IPA)相符。KK音標最初使用在 1944年出版的《美式英語發音辭典》(A Pronouncing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 KK音標發音 單母音&雙母音
https://youtu.be/w4jjCaBoR5k (2016/03/22)
¶ KK音標15個有聲子音
https://youtu.be/X2M0TRIsATE (2020/07/13)
¶ 自然發音與KK音標 
https://youtu.be/qPP8ZGa1G6Q (2015/03/17)


top】【main

DJ音標

DJ音標(英語:Daniel Jones Phonetic Symbol),是一種標英式發音的IPA音標,發明者是英國語音學家丹尼爾·瓊斯。他根據 IPA編了一本英國英語的發音辭典 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第 1版至第 13版,最後一版的出版時間為 1967年)。他所編的英語發音字典代表了公認發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 RP),這在受過教育的英國人尤其是南部英格蘭人中通用。
¶ DJ音標發音練習
https://youtu.be/L-pG-O15yHU (2020/03/14)


top】【main

韋氏音標

韋氏音標韋氏詞典所使用的標音系統。韋氏詞典又稱韋伯字典(英語:Webster’s Dictionary),為在美國被譽為「美國學術和教育之父」的辭典編纂者、拼寫改革倡導者諾亞·韋伯斯特(英語:Noah Webster,1758年 10月 16日-1843年 5月 28日)編寫的一系列字典。在美國,韋伯斯特的名字等同於「字典」(通用商標),而他首版於1828年的現代《韋伯字典》尤為著名。現在韋伯字典多指美國梅里亞姆-韋伯斯特公司編寫的字典
¶ 韋氏音標發音練習
https://youtu.be/b73qd9xPg1s (2013/12/15)


top】【main

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幫助國際音標表模板

國際音標(英語: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縮寫:IPA),早期又稱萬國音標,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國際音標的使用者有語言學家言語治療學家人工語言創造者、外語教師、歌手辭書學家翻譯學家…等。國際音標中的字符主要可以分為兩類:字母變音符號。國際音標最近一次的更改在 2005年,共有 107個單獨字母、52個變音符號和 4個超音段成分符號。完整的符號表在條目下方給出,亦可參見國際音標表或國際語音學學會出版的資料。
¶ IPA音標發音練習
https://youtu.be/z_arcbARtaU (2017/07/23)
¶ 練習44個 IPA音標
https://youtu.be/8zldxgD__Hc (2019/10/20)


top】【main

鷺科

小白鷺大白鷺唐白鷺黃頭鷺黃小鷺黃頸黑鷺黑冠麻鷺蒼鷺紫鷺岩鷺夜鷺

鵜形目·鷺科的鳥類屬中、大型涉禽,主要活動於濕地及附近林地,牠們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模式種(指示物種)。涉禽至少有 210個物種,大多數物種都分布在濕地沿海鷺科的鳥類具有「三長」的特點,即長、頸長、腿長。
#)水鳥類演化支包括鵜形目鰹鳥目鸛形目南極鳥類潛鳥目
註)鸛形目鵜形目鰹鳥目旁系群鸛形目底下只有一個鸛科鸛科的鳥有白鸛白頭䴉鸛……等。
#)涉禽(wader),在北美也稱為水鳥(shorebirds,通常涉禽是指長腳的涉水鳥類,如);
#)北美水鳥為鴴形目Charadriiformes)包括…等,不包括那些海邊有蹼的海鳥


游禽】【main

鷺亞科

鷺亞科(Ardeinae)為鵜形目·鷺科的一個亞科:


top】【main

麻鳽亞科

麻鳽亞科(Botaurinae)為鵜形目·鷺科的一個亞科:


top】【main

虎鷺亞科

虎鷺亞科(Tigrisomatinae)為鵜形目·鷺科的一個亞科:

    • 舵嘴鷺屬(Cochlearius)、
    • 虎鷺屬Tigrisoma):橫紋虎鷺
    • 白冠虎鷺屬(Tigriornis)、
    • 林鳽屬Zonerodius):林鳽
    • 塚鷺屬(Taphophoyx);

top】【main

小白鷺

小白鷺Egretta garzetta)體長約 56公分,體態優美修長,全身羽色潔白,嘴、腳為藍黑色,腳趾為黃色;繁殖期時眼睛轉為紅色,枕部垂有兩條細長約 20公分的長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鬆蓑羽,繁殖期後消失;小白鷺於繁殖巢群中發出嘎嘎嘎叫聲。

§ 小白鷺與雛鳥
https://youtu.be/3XgNoh5Cguw (2011/03/07)


top】【main

大白鷺

大白鷺Ardea alba)體長 90公分,白鷺屬中最大,白色,繁殖期間背部有飾羽;黑腳,黑腿,腿上部份帶綠或紅;細長黃,繁殖期間全部或部份會變成黑色;大白鷺於繁殖巢群中發出呱呱叫聲。大白鷺為保育物種

§ 大白鷺與小白鷺
https://youtu.be/0K_PzVkBqJI (2015/02/24)


top】【main

唐白鷺

唐白鷺Egretta eulophotes)又稱:黃嘴白鷺,體長約 46~65公分,是一種罕見的鷺科白鷺屬鳥類,一般於俄羅斯、朝鮮、南韓和中國大陸繁殖,然後向南遷徙,途經日本、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主要在東米沙鄢一帶度冬。
唐白鷺為候鳥,屬於易危物種,喜愛棲息于海岸峭壁樹叢、潮間帶、鹽田以及內陸的樹林、河岸、稻田,以魚、蝦和蛙等為食,有結群營巢、修建舊巢和與池鷺、夜鷺、牛背鷺混群共域繁殖的習性。目前估計有 2,600~3,400隻。 

§ 大鵬灣的唐白鷺
https://youtu.be/D7V25ycuQBo (2019/05/22)
§ 唐白鷺捕魚
https://youtu.be/JuTGWyiEdPk (2017/06/07)
§ 唐白鷺生活特寫
https://youtu.be/ltopNgMpgmg (2019/09/17)


top】【main

黃頭鷺

§ 坪林·黃頭鷺(Cattle egret)與小白鷺(Little egret)
https://youtu.be/6kPw9_IVizY (2020/05/27)
§ 大安森林公園·黃頭鷺大戰小白鷺
https://youtu.be/VQfcRJbJcl8 (2016/08/12)

§ 黃頭鷺避寒必經之路 – 嘉義梅山太興村
https://youtu.be/TbqlI7HLMBs (2019/09/19)
§ 黃頭鷺遷徙奇觀
https://youtu.be/X81rLIbDvPM  (2019/09/09)

黃頭鷺Bubulcus ibis)是鷺科·牛背鷺屬僅有的一個種,又稱:牛背鷺。黃頭鷺體長約 51公分,體型比其他鷺種粗壯,頸較短而頭圓,嘴較短厚。黃頭鷺常在濕地中較乾的地方出現,往往棲於水牛的背上,和水牛是互利共生的關係(因為水牛吃草或犁田的時候,會驚動草叢裡的蟲子、蚯蚓⋯⋯等食物)。
臺灣本島所觀察到的黃頭鷺有夏候鳥、冬候鳥(遷徙的過境鳥)也有留鳥。夏候鳥於秋天時會本島遷徙,之後飛到菲律賓度冬,於春季循徑飛返;冬候鳥則是在日、韓⋯⋯等,高緯度國家繁殖的種群,牠們會於秋季飛來台灣來作客渡冬,於春季循徑飛返;留鳥則四季都棲息在臺灣。
§ 大安森林公園·黃頭鷺育雛
https://youtu.be/yvtmPFX3Rzs (2019/06/04)
§ 黃頭鷺遷徙生態紀錄
https://youtu.be/htPeTSUn_rA(2019/10/09)
§ 黃頭鷺追逐耕耘機奇景
https://youtu.be/RBIqNMWdEQA(2011/04/17)


top】【main

黑冠麻鷺

§ 白河的黑冠麻鷺
https://youtu.be/b6KWIfHEWfY (2018/09/01)

黑冠麻鷺Gorsachius melanolophus)又稱:黑冠鳽或黑冠虎斑鳽,臺灣話俗稱山暗光,亦有地瓜鳥和大笨鳥的別稱,是中型的鷺科·鳥類,主要分布於季風亞洲東南部南部,其中大部分地區的族群是稀有留鳥;近年在臺灣的族群亦成為常見的留鳥,有少數族群會在中國華南斯里蘭卡海洋東南亞之間遷徙。 


top】【main

蒼鷺

蒼鷺Ardea cinerea)為鷺科·蒼鷺屬的一種涉禽,也是鷺屬的模式種,又稱:灰鷺。蒼鷺體長 84~102 公分、身高約 100公分,是歐亞大陸與非洲大陸的濕地極為常見的水鳥。性格孤僻的 蒼鷺,嚴冬時節常可以看到牠獨立在寒風中的沼澤邊。台北淡水河沿岸、新竹港南、台南四草皆有觀察紀錄。

§ 宜蘭下埔的蒼鷺
https://youtu.be/7uCGcCk64ys(2018/03/03)
一隻性格孤僻的蒼鷺
§ https://youtu.be/k80rztjQ-a0 (2017/05/23)


top】【main

紫鷺

§ 紫鷺育雛
https://youtu.be/otMzktBjPAI(2013/08/28)

紫鷺Ardea purpurea)為鵜形目·鷺科鳥類,又名草鷺,俗稱花窖馬或長脖佬,體長約 83~97公分。紫鷺為旅鳥或冬候鳥,多生活於沼澤、湖泊、稻田、廢棄魚塘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法國。紫鷺普通亞種的模式產地在菲律賓馬尼拉
§ 宜蘭·下埔的紫鷺現身
https://youtu.be/t1eD4c1YpcI (2020/04/11)
§ 紫鷺育雛(一)
https://youtu.be/u9tWD_SlBBw(2019/04/09)
§ 紫鷺育雛(二)
https://youtu.be/DH_xGBMG6C4 (2019/04/10)
§ 紫鷺育雛(三)
https://youtu.be/UasUdZZWj10 (2019/04/10)


top】【main

岩鷺

§ 岩鷺飛行與覓食
https://youtu.be/UJpSvTFF9NU (2019/06/23)

岩鷺Egretta sacra)為鵜形目·鷺科·白鷺屬鳥類,又稱:黑鷺鷥,體長約 62公分,生活於岩壁海岸或小島上以及築巢於岩壁或樹上,模式產地在太平洋大溪地岩鷺指名亞種在台灣是不普遍的留鳥,沒有季節性的遷移行為,有白色型與暗色型。
§ 岩鷺覓食
https://youtu.be/4oa7lmieVfw (2019/12/29)
§ 岩鷺行為
https://youtu.be/wPxZFL8UY5g (2019/11/28)
§ 黃小鷺覓食
https://youtu.be/p8ZT_ykY8rs  (2013/12/03)


top】【main

夜鷺

§ 夜鷺~伺機釣魚
https://youtu.be/1GF7k1Iti1E (2012/07/24)
§ 夜鷺~亞成鳥
https://youtu.be/6kJS2BbWsvI (2019/03/15)

夜鷺Nycticorax nycticorax)是鵜形目·鷺科·夜鷺屬的一種,閩南語稱為「暗光鳥」,客家語稱為「夜鶴」,這個詞也常被代指徹夜未眠的人(同等夜貓子)。夜鷺亞成鳥,上體灰褐色,翅膀上有星星點點分布的白色斑點。夜鷺雄雌同形同色,成鳥體長約 40公分~65公分,頭部、枕部深藍灰色略帶金屬光澤,背羽和雙翅為暗灰色,腹羽白色略帶乳黃色;頭頂上有 2~3根細長的白色蓑羽;虹膜血紅色、喙黑色、足黃色。夜鷺為夏候鳥在 9月份遷移到長江以南渡冬,。夜鷺生活在 1500 公尺以下之河流、沼澤、池塘、河口附近,特別喜歡棲息在紅樹林、竹林及木麻黃防風林間。
夜鷺屬夜行性鳥類,日間常見其將頸部縮起,單足棲立於紅樹林或防風林中,有時會聚成大群。夜鷺飛行時翼展寬,振翅的頻度比其它鷺類高。
§ 夜鷺~叫聲
https://youtu.be/EcyPzbNcCec (2020/04/15)
§ 夜鷺失而復得,吃大魚
https://youtu.be/QEj1RGY6dTc (2015/03/13)


top】【main

黃小鷺

§ 黃小鷺(Chinese Little Bittern)啄大肚魚 
https://youtu.be/70oc2dozrlo (2020/01/22)

黃小鷺Ixobrychus sinensis)又稱:黃葦鷺、黃葦鳽,閩南語稱為『田缺仔』為鷺科的鳥類,體長約 30~40公分,在台灣是普遍的留鳥及冬候鳥。黃葦鷺性極隱密,常單獨行動於晨、昏及夜間或陰天。黃葦鷺經常伸直頸部、喙朝天,做出與環境(蘆葦叢)相似的擬態,非常不容易被發現。黃葦鷺營巢於水邊的葦叢或灌叢,活動於湖泊、水庫附近的蘆葦叢、沼澤草地及灘涂區。
黃葦鷺雄成鳥的頭羽黑色,額有灰色縱線;雌鳥與雄鳥類似,額褐色;幼鳥似雌鳥,但色澤更暗,背面及腹面都有黑褐色縱斑。
§ 嘉義·鰲鼓濕地的黃小鷺覓食後發出粗啞叫聲起飛……
https://youtu.be/j2PRvJjUBjg (2019/11/01)
§ 黃小鷺的幼鳥
https://youtu.be/oWG1uHg6Cog (2019/05/13)


top】【main

黃頸黑鷺

§ 蘆葦叢中的黃頸黑鷺(Black Bittern)
https://youtu.be/RjDeuJb17fE (2015/04/16)

黃頸黑鷺Ixobrychus flavicollis)為鷺科·葦鷺屬鳥類,又稱:黑葦鳽,俗名黑鳽、烏鷺、高砂黒鷺、黑長腳鷺鷥。可見於台灣中國東南部沿海地區。黃頸黑鷺一般生活於蘆葦叢、沼澤、灘涂、紅樹林及林間溪流。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


top】【main

雞形目

雞雁小綱底下有兩個目:雁形目(Anseriformes)、雞形目(Galliformes)。 人們通常把「雞形目」的鳥類體形較大種的統稱為「」,體形較小的一些種類稱為「」。
由於雞形目的鳥腿腳強健,擅長在地面奔跑,按生態習性,被稱為陸禽。這一目中的鳥有些體態雄健優美,色彩艷麗,其中不少是珍稀物種和經濟物種,與人類的生活關係密切。雞形目的鳥多為留鳥,都是陸棲鳥類,除南極洲外的各大洲都有分佈。
雞形目涵蓋:鳳冠雉科Cracidae)、塚雉科Megapodiidae)、吐綬雞科Meleagrididae)、珠雞科Numidiidae)、齒鶉科Odontophoridae)、雉科Phasianidae)、松雞科Tetraonidae等。

擬鶉科Mesitornithidae鶴形目)、麝雉科Opisthocomidae麝雉目)。


main

雉科

青鸞

雉科學名Phasianidae)為鳥綱·雞形目的一個,涵蓋:吐綬雞亞科鶉亞科、雉亞科等,3個亞科。


top】【main

青鸞

§ Great Argus Male Calling Female
https://youtu.be/pWM8zg5QDrE  (2013/05/20)

青鸞學名Argusianus argus)是鳥綱·雞形目·雉科·青鸞屬Argusianus),又稱:百眼雉雞,是一種分佈在東南亞婆羅洲蘇門答臘馬來半島密林的。在亞洲一些地區被認為就是鳳凰鸞鳥的現實化身。
青鸞的頭及頸的羽毛都是藍色的,上胸赤褐色,冠及頸背的羽毛是黑色,腳呈紅色。雄青鸞是雉科所有種中最大的,長達 2公尺,尾羽很長。雄青鸞最特別的地方是有很闊及很長的次級飛羽,飛羽上有大眼裝飾。雌青鸞體型較細小、羽色暗灰褐色、尾羽較短、眼狀裝飾亦較細小。雄雉幼雛 3歲時就會有成年的羽毛。
§ Great Argus Pheasant
https://youtu.be/2gAI4Je5EPc
2018/06/20
§ Tarian Burung kuau
(求偶)
https://youtu.be/x4YFUIgn970
2019/05/12
§ Great Argus
https://youtu.be/GfMIdKUrdWY
2010/05/17


top】【main

孔雀雉屬

孔雀雉屬Polyplectron|灰孔雀雉屬)為雉科的一個,約 9個物種,涵蓋:百眼雉雞灰孔雀雉銅尾孔雀雉 眼斑孔雀雉 山孔雀雉海南孔雀雉鳳冠孔雀雉巴拉旺孔雀婆羅洲孔雀雉(又稱:加里曼丹孔雀雉)。
§ 10種最美的孔雀雉
https://youtu.be/VvskprWeoi0 2020/03/29


top】【main

百眼雉雞

§ 百眼雉雞
https://youtu.be/A4aGJVx9Hhc (2018/06/27)

百眼雉雞Argusianus argus|Gran Argus),又稱:青鸞,是一種分佈在東南亞婆羅洲蘇門答臘馬來半島密林的。在亞洲一些地區被認為就是鳳凰鸞鳥的現實化身。


top】【main

灰孔雀雉

§ 灰孔雀雉
https://youtu.be/LQE5ysDVbUs (2021/08/17)
模式產地在緬甸索亞

灰孔雀雉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分佈於錫金不丹印度緬甸、泰國、越南以及中國大陸雲南海南…等地,多棲息於 1’500公尺的山林竹叢。


top】【main

銅尾孔雀雉

§ 銅尾孔雀雉
https://youtu.be/pDvBYOBrgis (2023/01/13)

銅尾孔雀雉Polyplectron chalcurum)的身形細小,體長只有 56公分,呈深褐色,腳深灰色,頭部細小,尾巴有 16條長窄的羽毛印尼的一種


top】【main

眼斑孔雀雉

§ 眼斑孔雀雉
https://youtu.be/4o5B9OTL8Tg (2023/01/23)

眼斑孔雀雉Polyplectron germaini 體長 60公分,呈深褐色有淡黃色斑點,冠短,面部呈紅色沒有羽毛瞳孔褐色,上身及半數尾巴羽毛有紫藍色的大眼斑點。雄鳥及雌鳥相似。雄鳥尾羽有 20條,雌鳥尾羽較細小有 18條。


top】【main

山孔雀雉

§ 山孔雀雉
https://youtu.be/72tw-fnnjYE (2016/08/18)

山孔雀雉Polyplectron inopinatum分佈於太平洋諸島嶼,涵蓋: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


top】【main

海南孔雀雉

§ 海南孔雀雉
 https://youtu.be/EWGdIGK_bas (2023/01/13)

海南孔雀雉Polyplectron katsumatae中國·海南島特有種,是一種瀕臨滅絕的鳥類。


top】【main

鳳冠孔雀雉

§ 鳳冠孔雀雉
https://youtu.be/3ppEJrqsiXw (2016/01/26)

§ 鳳冠孔雀雉Polyplectron malacense)又稱:馬來孔雀雉體長 53公分,體羽呈褐色具黑色斑點,冠長而呈深藍綠色。雄鳥尾羽有 22條。


top】【main

巴拉旺孔雀雉

§ 巴拉旺孔雀雉
https://youtu.be/RLvAOmRduBE (2022/12/24)

§ 巴拉旺孔雀雉Polyplectron napoleonis)是孔雀雉屬中最相似孔雀的雉。 巴拉旺孔雀雉是菲律賓特有種,分佈在巴拉望島的潮濕森林。雌鳥一般會生 2隻蛋。


top】【main

婆羅洲孔雀雉

§ 婆羅洲孔雀雉
https://youtu.be/8mGMdt4vGCU (2022/06/06)

婆羅洲孔雀雉Polyplectron schleiermacheri|加里曼丹孔雀雉) 長50厘米,呈赤褐色及有黑色斑點,冠及頸背的羽毛很長,下身黑色,紅色的面部沒有羽毛,瞳孔藍色。分佈在婆羅洲的低地森林


top】【main

臺灣竹雞

§ 台灣竹雞成群覓食
https://youtu.be/79Q7Etu5zig (2018/10/17)

台灣竹雞又名竹雞,體長約 25公分為雞形目·雉科的鳥類。竹雞是台灣特有種,雌雄同色不易分辨。台灣竹雞群居性,常三五成群出沒於林地間,以果實、種子、昆蟲和葉子為食,叫聲類似「雞狗乖~雞狗乖~」。夜晚棲息於樹上,飛行能力不佳。
竹雞指名亞種又名竹雞、灰胸竹雞、竹鷓鴣、山菌子、泥滑滑,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北達陝西南部、西至四川盆地西緣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
§ 台灣竹雞生態
https://youtu.be/VMsssTavaEI (2018/03/13)
§ 大屯自然公園的竹雞
https://youtu.be/8CPfjXltapg (2014/08/26)


臺灣特有動物〗【top】【main

肉雞

養雞知識(白肉雞)
§ 中華民國禽肉行銷發展協會委託製作
https://youtu.be/9DIEm7YliNo (2019/11/14)
§ 高科技養雞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BBcwo5u9qE(2017/1126)
§ 白肉雞 42天的生命(生活體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YkRxRpuJBc (2017/10/7)
§ 白肉雞生長快速的理由(中興大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Zirrjn2lgo (2013/11/30)


top】【main

環頸雉

§ 臺灣特有亞種
https://youtu.be/xJgy6taKqi4 (2013/03/10)

環頸雉又名雉雞,俗稱野雞、華蟲,為雞形目·雉科雉屬的鳥類。環頸雉臺灣特有亞種,雄鳥體長約 76~89公分(含尾長約 50公分),頭部深綠色,有小型冠羽和紅色眼斑肉垂,白色頸環有或退化。雌鳥體長約 53~63公分(含尾長約 20公分),羽色單調;稚鳥體色和雌鳥一樣,大約孵化後 10個禮拜,雄鳥才會在頭、胸、背部長出亮麗的羽毛。
臺灣環頸雉的種群數量在 1950年代以前甚為普遍,目前的數量可能相當稀少,這應該與棲地的縮小有很大的關係!因此號稱臺灣的「草原明珠」~臺灣特有亞種環頸雉已經被公告為保育類野生動物了。
§ 臺東的環頸雞
https://youtu.be/AOkjat1sHvI (2018/03/29)
§ 初春的環頸雞
https://youtu.be/vDCe5bh0Dyg (2016/03/20)


臺灣特有動物〗【top】【main

黑長尾雉(帝雉)

§ 認識帝雉 https://youtu.be/rKaxg6EoLng (2018/12/15)

帝雉雞形目·雉科·長尾雉屬的唯一種,又稱:臺灣帝雉、黑長尾雉(Mikado Pheasant),俗稱:羅漢腳雉、海雉、烏雉,分布於臺灣的中、高海拔山區,最高曾見棲息於海拔 3850公尺附近,為臺灣特有種的鳥。
§ 大雪山之王者:黑長尾雉
https://youtu.be/zZA8dLEMP3Y (2015/09/22)
§ 大雪山的帝雉(母鳥)
https://youtu.be/99f8dtW5q2c 2023/03/29


臺灣特有動物〗【top】【main

藍腹鷳

§ 藍腹鷴求偶
https://youtu.be/TXURRBqimqI (2019/03/14)

藍腹鷳Lophura swinhoii)又稱藍鷳臺灣藍鷳、華雞或斯文豪氏鷴(Swinhoe’s pheasant),俗稱臺灣山雞(客家話:山雞仔),雞形目·雉科臺灣特有種(不普遍留鳥),分布於本島低中海拔森林的一種大型雉類,雄鳥軀體幾乎皆為藍色,因而得名。藍腹鷳為深藍黑色並帶有藍色光澤。雌性為雄性的暗色版本,以褐色、土黃和黑色的條紋為主。
§ 一對藍腹鷴
https://youtu.be/jPZeVdLlAfQ (2019/10/29)
§ 破殼而出藍腹鷴
https://youtu.be/ppNqYZw0wFg (2015/02/05)
§ 淺山裡的藍腹鷴
https://youtu.be/jwBrNBhO7xU (2016/08/16)


臺灣特有動物〗【top】【main

白鷳

§ 白鷴((Lophura nycthemera
https://youtu.be/SGQu3NBZk_c (2017/02/27)

白鷳Silver Pheasant雞形目·雉科的一種鳥又名:白鷳雞、銀雞與黑鷳是近緣種。白鷳雞雌、雄體羽顏色迥異,雄鳥體長約 100~119公分,雌鳥約 58~67公分。主要分布在東亞與中南半島。
§ 白鷳
https://youtu.be/aFTj505_Ess (2018/10/17)
§ 白鷳生存環境
https://youtu.be/aDiro74uKP4 (2017/01/14)


top】【main

黑鷳

夏威夷島·北科納區·凱盧阿科納森林裡的黑鷴
§ https://youtu.be/07v-HWmy9DY (2014/08/29)

黑鷳Kalij Pheasant),古亦作鸕雉,雄鳥全長 57~59公分,大小似白鷳。黑鷴是一種中型類,為雞形目·雉科·鷴屬底下的一個種,雄鳥全身青黑色,主要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側至中南半島東部一帶,為東洋界特有鳥種。
§ 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鷴
https://www.wikiwand.com/zh-sg/黑鹇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