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語民歌

淡水暮色思想起月琴黃昏的故鄉

懷念歌曲
月夜愁、燒肉粽秋風夜雨港都夜雨黃昏的故鄉、望你早歸、補破網媽媽請你也保重、望春風、

河洛民謠(臺羅: Tâi-uân bîn-iâu)又稱:河洛民歌、臺語歌曲是流傳在台灣的眾多民歌謠,集結許多傳統文化與鄉土氣息的歌謠,是由台灣社會文化、生活內涵、與民族習俗所合成的歌謠。多數的民謠都是經由民間集體創作而成,並經由口語代代相傳,因此內容與台灣社會傳統有著相當大的關聯。由於多數歌謠主要使用臺灣河洛語臺灣語言)經由口傳,許多民謠都無從考據作者。
例如:望春風月夜愁望你早歸補破網燒肉粽秋風夜雨媽媽請你也保重港都夜雨黃昏的故鄉…等,雖然歌曲流行民間,考據皆有作者應屬於流行歌曲藝術歌曲


main

懷念歌曲

懷念歌曲

淡水暮色

淡水暮色」這首歌的故事:是一首描述淡水黃昏景色的臺語老歌,由葉俊麟(1921/09/22~1998/08/12)作詞,洪一峰(1927/10/30日~2010/02/24)譜曲、主唱。此曲之由來是 1957年,時任編劇的葉俊麟隨著外景隊來到淡水,黃昏時外景隊正準備收工,他沿著淡水河邊獨行,落日慢慢沉入海中,晚霞在水面映出五彩繽紛的顏色,居民不分男女老幼,皆擠在渡船口迎接歸來的漁船,忽而隱約有琴聲斷續傳來,他尋覓琴聲來處,抬頭瞧見位於不遠處斜坡上的閣樓裡,一名風塵女子躲在半掩的門扉後,遙望渡船口家家和樂的畫面,引發幽怨的心。女子神情觸動葉俊麟善感的心思,拿出筆寫下淡水暮色第一段歌詞…
§ 淡水暮色,演唱者:洪一峰
https://youtu.be/eFADqZbENG0 (2020/02/10)
§ 淡水暮色,演唱者:曾心梅
https://youtu.be/kebHlVAdl2A (2018/05/28)

§ 淡水暮色『林裕祥 鋼琴演奏』
https://youtu.be/Cq9vUSb9P4k (2019/11/27)
§ 淡水暮色『朱萬花&長榮交響樂團』
https://youtu.be/ewq0y7LEg0k (2008/12/25)
§ 淡水暮色『許恕藍 小提琴演奏』
https://youtu.be/iGrjyiZ2d9I (2016/07/05)
§ 淡水暮色『沈家文 二胡演奏』
https://youtu.be/1FYWj82Ca98 (2020/02/12)


top】【main

思想起

陳達1906/04/16~1981/04/11),小名「紅目達仔」,是一位出生於臺灣·屏東·恆春·大樹房·砂尾路的歌手。他以融合彈奏月琴及故事敘說並具個人特色的民謠演出著稱。陳達的歌聲蒼涼,歌詞相當有詩境,搭配月琴清唱,再加上其情感十分豐沛,被邀到台北接受採訪後大受歡迎,電視與和報章媒體紛紛報導,並錄製了專輯,其中最有名的歌曲,就是《思想起》。
§ 陳達「思想起
https://youtu.be/kqHUWtoflqU 
2015/08/25


top】【main

月琴

「月琴」發表於 1980年,是紀念恆春吟誦詩人陳達1906/04/16~1981/04/11)之作,由賴西安應天水樂集音樂工作室之請作詞,蘇來作曲。
這首曲子的典故讓我們思考:素人音樂家兼具的那種勇猛和創意,如何繼續傳承下去?
§
台北室內合唱團演唱:月琴
https://youtu.be/WSRL88uEHLY 
2017/01/19


top】【main

黃昏的故鄉

黃昏的故鄉〉與〈望你早歸〉、〈補破網〉、〈望春風〉以及〈媽媽請你也保重〉曾被並列為台獨及黨外運動勢力的五大精神歌曲。
§ 揚琴獨奏:黃昏的故鄉
https://youtu.be/rSUCdbJR47Y 2020/05/14


top】【main

中國的民歌

中國民歌涵蓋以演唱吟誦兩種形式。中國民歌是各民族人們隨口吟誦哼唱小曲,也是一種民間音樂,由勞動人民集體創作、可以的口頭傳唱、樂器獨奏也適於演唱歌曲,是民間文學的一種形式,民歌多為以吟誦為主的韻文。

各地民歌陝西民歌江蘇民歌河南民歌安徽民歌湖南民歌東北民歌河北民歌四川民歌湖北民歌

小曲信天游茉莉花蘇州好風光無錫景采紅菱放風箏康定情歌龍船調掀起你的蓋頭來


main

西北民歌

 


top】【main

恭喜恭喜

陳歌辛(1914~1961|陳昌壽)以筆名「慶餘」創作「恭喜恭喜」賀年曲,47歲英年早逝的他被譽為歌仙。
「恭喜恭喜」創作於 1945年,是為了慶祝抗日戰爭勝利。後来此曲無意間卻成為賀年曲。
§ 恭喜恭喜賀年曲
https://youtu.be/5fBoIEHqb9Y (2015/02/19)
§ 台語版
https://youtu.be/dswEJLtyruU (2012/01/19)


top】【main

太湖船

張繼光教授在圖書館找到了一本附工尺譜的清代『百本張』所抄錄的曲本,其中有一曲《蕩湖船》,這是《太湖船》的前身,證實了《太湖船》是一首中國明清小曲,後來傳到日本叫做「清樂」,再從日本傳到台灣,因此才會有日語歌詞和台語歌詞。
近代日本音樂課本,在介紹中國民歌時,許多出版社也都把《太湖船》列入其中。
§ 國樂欣賞:太湖船
https://youtu.be/7VCcpUINEPg (2014/10/29)


top】【main

茉莉花

茉莉花》,是著名中國民歌,該曲歷史久遠,最早源於清朝·乾隆年間,初名為《鮮花調》,一直為民間小調。《茉莉花》在中國多個地區有多個版本流傳,各個版本的曲調、歌詞往往大同小異。現在流傳最廣的是南京·六合揚州天長泰州一帶的民歌。《茉莉花》在中國民歌中有很高的地位,更在海內外華人和西方音樂界中廣為流傳。
§ 紐西蘭管弦樂團的鋼琴家彈奏一首中國民歌:茉莉花
https://youtu.be/1PbEtTG8jW8 2018/12/07


top】【main

月亮代表我的心

月亮代表我的心》是一首華語流行音樂經典歌曲,孫儀1928/05/11~)作詞、翁清溪19362012)作曲。最先錄唱這首歌曲的是陳芬蘭1948~),收錄在她 1973 5月發行的專輯《夢鄉》。於 1977年經鄧麗君1953/01/291995/05/08)重新演繹後,此曲廣為流傳,並成為華人社會乃至全球傳唱度最高的中文歌曲之一。這首歌後來有日語、韓語、印尼語、越南語、英語、法語版及俄語等語言的填詞版本。
§ 紐西蘭管弦樂團的鋼琴家彈奏一首華語流行音樂經典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https://youtu.be/EysWSJeEyoM 2019/12/02


top】【main

民間音樂

民間音樂folk-rhyme)又稱地方歌謠,簡稱:民歌、民謠、民樂…等,可以解釋定義為「經過口傳過程發展起來的普羅大眾音樂」。

民歌就是一種民間音樂,人們隨口吟誦哼唱小曲,也是一種鄉村音樂可以的口頭傳唱、樂器獨奏也適於演唱歌曲臺灣音樂涵蓋:原住民系統客家系統河洛系統台灣民謠,也有 1970年代中期,在臺灣出現的一種音樂風格流行於校園的校園民歌。中國各地亦有勞動人民集體創作、口頭傳唱,流傳於民間富有韻文的吟誦,是民間文學的一種形式,稱為:中國民歌有些是中國傳統歌謠。中國民歌的形式非常豐富,不同地區各地民歌各有特色。

許常惠(1929/09/06~2001/01/01)先生曾在 1978年具體提出對「民歌」的嚴謹定義:

  • 民歌不是個人,是大眾一起創造的。
  • 民歌因不同的地方與時間,而其演唱方式與歌詞會有改變。
  • 它的傳授方式是口頭的。
  • 它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考驗。

表演藝術〗〖歌手〗【main

校園民歌

陶曉清馬兆駿

中華民國美利堅合眾國之間的雙邊關係自 1913年至 1979年,兩國一直有官方外交關係。當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隨後於 1978 12月,美國總統 吉米·卡特宣布自 1979 1月將與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斷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爰此激發了國內青年人面對自我文化覺醒,觸發臺灣青年學子不再高唱「西洋歌曲」,轉向「用自己的語言、創作自己的歌曲」的想法,同時喊出「唱自己的歌」的口號,被稱為「民歌運動」。
§ 灣聲樂團廣播金鐘獎陶曉清李哲藝老師有心將「臺灣的聲音」推向全世界,以管弦樂團·的演奏方式,將臺灣的音樂推向國際舞台
https://youtu.be/RIQ-WEdifK4
2019/05/20

校園民歌發展出來的流行音樂風格。起初在各類型的學生活動中產生,風格各異、背景不同。在藝文界的參與以及電器業者和大眾傳播媒體的推廣下,以「校園民歌」的名稱被社會大眾熟悉並引發後續的創作風潮。
校園民歌為臺灣流行音樂產業在 1980~1990年代起飛,奠定了基礎,造就不少華語流行音樂的要角。
§ 精選校園民歌100首(5:33’17”
https://youtu.be/sDrKUOgvYWY 2020/03/16


top】【main

陶曉清

陶曉清1946/01/27~)為臺灣資深廣播人,作家 亮軒(本名馬國光)之妻,音樂人 馬世芳之母。陶曉清走過人生起伏,引領 1970年代臺灣民歌運動,被譽為「臺灣民歌之母」。
§ 哈遠儀1979/05/29~)訪談陶曉清
https://youtu.be/2hxG0gzpkjg 2018/08/14


top】【main

馬兆駿

馬兆駿1959/05/062007/02/23)於台灣民歌時期(1977年)出道,也是許多知名歌手的製作人,曾經劉文正黃鶯鶯等知名歌手製作專輯。馬兆駿創作上千首歌曲,如:《我要的不多》、《散場電影》、《那年我們十九歲》、《微風往事》、《木棉道》、《寬容》、《會有那麼一天》、《心雨》、《告別夕陽》、《好好把握》(《暖流》)、《愛像什麼》、《風中的早晨》、《奶粉與便當等,首首膾炙人口、深入人心。
§ 馬兆駿於服兵役時期(1979年)的創作:「風中的早晨」
https://youtu.be/yYMlNtjK-kk 2015/07/04


top】【main

淡水區

淡水區名稱淡水區歷史新市區生態

淡水區舊稱「滬尾」,位於中華民國·新北市西北沿海以及淡水河的出海口北側,北鄰三芝區,南鄰臺北市·北投區,西濱臺灣海峽,西南與八里區相隔淡水河為界。而在歷史上,此處也曾經是西班牙登陸臺灣在臺灣北部建立海上貿易中繼基地的起點。


臺灣山川景觀〗【main

淡水區名稱

清代16451912)末期至日治(1895~1945)初期的一段時間,「淡水」之名漸與「滬尾」並用,都是指稱今日的淡水區一帶。
明治  42年(1909),目前的「淡水區」隸屬臺北廳·滬尾支廳·淡水區、當時有滬尾公學校、滬尾尋常高等小學校、滬尾區、滬尾街,以及以「淡水」為名的淡水稅關、淡水郵便局。於明治 45年 1月 22日(1912),臺北廳廳長井村大吉呈報總督府,希望解決此種名稱混亂的局面,改而統一使用「淡水」之名。

  • 於 1590年代西班牙人在「馬尼拉手稿」記載了淡水河流域一帶的平埔族情形,並以拼音拼寫了「Tamchuy」,並附上漢字「淡水」,隨後西班牙統治時期,就成立了淡水省區
  • 滬尾之名可能為凱達格蘭語轉譯而來,語源為「Hobe」,是河口的意思。《臺海使槎錄》中稱「虎尾」;《重修福建臺灣府志》中稱「扈尾」;淡水福佑宮「望高樓碑誌」中稱「戶尾」。可證明不同的「Hōo-bué/bé」名稱皆為「Hobe」轉譯之結果。
  • 有一說石滬是早期海邊捕魚的設施,漲潮時,海水將魚群帶進石滬內,退潮時海水從石縫中流出,魚群便留在石滬內供漁夫捕捉,早期台灣北海岸有 20~30個石滬群,淡水在石滬群最尾端,故稱「滬尾」
  • 有一說則是指由閩南語「雨尾」諧音演化,因為臺灣北部地區下雨,通常在觀音山、淡水河一帶雨即停止,故名「雨尾」。 

top】【main

淡水區歷史

臺灣的歷史中國歷史

淡水地區於雍正、乾隆年間陸續開放作為與中國通商貿易之港口,漢人聚落逐漸成形,咸豐八年(1858)清朝政府簽訂天津條約之後,開放淡水港為國際通商口岸,西方國家的商船開始頻繁進出。外國人的活動區域主要集中於臨近清朝官衙及海關碼頭的「烽火街」地區,形成了獨立的政經及宗教生活區。

  • 1858年(清咸豐 8年),天津條約簽訂後,淡水正式開港。
  • 1861年(清咸豐 11年),7月英國副領事史溫侯Robert Swinhoe)抵臺勘查,以淡水港更具便利性,與清廷議定以滬尾為通商碼頭[1]
  • 1862年(清咸豐 12年),淡水開港後選為海關稅務司辨公所在,同年 7 28日由區天民以滬尾守備署開徵關稅,並奏准由滬尾關稅每月撥用一萬兩,予臺灣道·丁曰健充當軍餉,平戴潮春民變
  • 1863年(清咸豐 13年),因外國船隻課稅糾紛與溝通問題日多,及中國人收賄弊端,由前福州海關稅務司斯美里登提議,改由外籍人士擔任稅務司管理,第一任乃英國人何威爾(John W. Howell)。
  • 1872年(清同治 11年),3 9馬偕博士登陸於淡水。
  • 1927年(日昭和 2年),由臺灣日日新報舉辦票選,選定為臺灣八景之一。
  • 1941年(日昭和 16年),淡水港成為有名無實的國際港。
  • 1945 10 8日,中國「臺灣前進指揮所」憲兵第 4團,搭戎克船自淡水海關碼頭上岸,乃中國軍隊踏進淡水之開端。
    註:清代(16451912淡水廳的行政中心建立在半線竹塹,而不是淡水河口。

top】【main

無伴奏合唱

阿卡貝拉集錦

無伴奏合唱義大利語a cappella|中文音譯:阿卡貝拉)義大利語原意為「按 教堂風格」,一般指無伴奏的合唱或者重唱,以及為此創作的樂曲。事實上並非要「合唱」,常見於 15 16世紀的教堂音樂。近世紀有組團利用這種形式來重新編排流行音樂。
阿卡貝拉(a cappella)在音樂史、古樂中,原為歐洲·教堂音樂的一種樣式,與伴奏並無關係。然而十九世紀時,文藝復興時期的複音音樂再興,加之人們經常誤以為樂曲中的聲樂部分不需要樂器同時演奏,而逐漸演變為專指「無伴奏的人聲音樂」。


main

阿卡貝拉集錦


top】【main

性格指標

感受認知決斷氣質

MBTI 性格特質分析〗〖DISC 性格特質分析

性格·指標的基本理論是根據瑞士心理分析家卡爾·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07/261961/06/06)於 1921年所出版的書籍《心理類型》定義大衛·凱爾西David West Keirsey1921/08/312013/07/30)創立的柯爾塞氣質分類法所討論各種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性格維度對應於心理學原型 4類職業,理當具有某種程度的「指標」。
基於個人感受能量(capability of sensing and feeling)有所偏好,若可以透過感官影響情緒的一組感知程序「感受」進而「認知」藉助「決斷」形於「氣質」。依此「個人感受能量」探討的指數顯示於「性格指標」,可作為性向職業之間可能連結的參考。感受能量涵蓋:獲取信息、理解信息、篩選信息、組織信息,有異於感覺


main

感受

感受(英語:Capability of Sensing and Feeling)指感官偵測到外境的能量變化後,於個體內產生的生化·反應;當大腦透過這些神經訊號接收處理後,就獲得感知而產生感受。「感受」是生物的基本能力,為辨別有無生命活動的重要憑據,也是影響情緒的主要因素之一。


top】【main

認知

認知(英語:cognition) 在心理學中是指通過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像等心理活動來獲取知識的過程,即思維進行信息處理的心理功能。認知過程可以是自然的或人造的、有意識或無意識;認知使用現有知識並產生新知識。語言學麻醉學神經科學心理學人類學生物學哲學系統學邏輯學計算機科學在分析認知時,其分析的角度是不同的。這些方法在認知科學這一逐漸發展的自治學科領域中得到了綜合。


top】【main

決斷

決斷(英語:judgment)是描述領導人在面對困難處境時,針對人、策略與危機等三大範疇所做出的決策過程。通常在每個範疇中,領導人的決斷流程都經歷三個階段:準備決斷執行,在這三個過程中需要仰賴來自自我、人脈、組織以及利害關係人的知識。
決斷與決策不同,關於決策大多數的學術討論都止於領導者做出決定的那一刻,而決斷的含意比決策要廣,它不只需要針對正確的問題提出正確的解決方案,也必須交出好結果。領導人的所作所為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做出好決斷。


top】【main

氣質

氣質(英語:Temperament)中國哲學術語,最早源自於宋朝理學家,用來指稱人類先天的不同稟賦。這是宋明理學很重要的探討課題,張載認為,因為人類的天生稟賦()不同,使得人類在出生時有不同的個性,但是這些不同的個性都可能因為後天的修養與閱讀而所有改變(變化氣質)。理學家認為,人類的天性,有氣質之性,與天理之性兩種。
我想:氣質(英語:Prevasive)緣於人格(英語:Personality)與性格(英語:Character)的涵養表現


top】【main

MBTI 性格特質分析

MBTI 性格特質測試
https://youtu.be/XWd7ubxp5Vg 
2020/09/08


top】【main

DISC 性格特質分析

DISC 人性人格特質分析
https://youtu.be/_EIjaMssAPo
2020/07/31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