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

水資源包括經人類控制並直接可供灌溉發電給水航運畜牧養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潮汐港灣和養殖水域…等。
水資源是發展國民經濟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資源。管制民眾使用水的措施架構便稱做水權(Water right)。


main

水循環

§ 地球水循环
https://youtu.be/qcVs8neZZ3c (2018/01/30)

水循環(water cycle)又稱:水文循環(hydrologic/hydrological cycle),是指地球不同的地方,透過吸收太陽光、熱的能量轉變現有的模式傳送到地球的另一些地方,如:地的水分被太陽蒸發成為空氣中的水蒸氣
地球的水存在模式,涵蓋:固態液態氣態,地球中的水多數存在於極圈、地面、地底、湖泊河流海洋大氣層之中。
水會透過一些物理作用,如:蒸發降水滲透、表面的流動和表底下流動…等,由一個地方移動至另一個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動至海洋。


top】【main

汲水與動力

是生命之源,自古以來『汲水』是安定人類生活不可缺乏的工作,除了方便飲用、烹煮、洗滌之外更是灌溉農作物不可或缺的工作。早在春秋時期,先民就很普遍使用吊桿汲水,稱之為『桔槔(英語:shadoof)』俗稱『吊桿』。桔槔是一種針對溪流與井口的原始汲水工具,也是歷代中國農村常用的汲水器具。
『轆轤』是從桔槔(吊桿)演變來的汲水工具,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先民就設計了結構很合理的轆轤。轆轤的製造和使用與農業的發展緊密結合,廣泛地使用在農業灌溉。
『龍骨水車』初期是利用腳踏或手搖取水,後期由於輪軸的發展和機械製造技術的進步,改以畜力、風力或水力作為動力。

桔槔(ㄐㄧㄝˊ ㄍㄠ)是利用槓桿原理,自低處取水
¶ 桔槔的故事
https://www.itsfun.com.tw/汲水吊桿/wiki-1349894-2863774

轆轤(ㄌㄨˋ ㄌㄨˊ)是利用橫軸繞繩,轉動自井裡取水
¶ 轆轤的故事
https://www.itsfun.com.tw/轆轤/wiki-4530256-0776036 

龍骨水車是先民初期利用腳踏或手搖取水,後期由於輪軸的發展和機械製造技術的進步,改以畜力、風力和水力作為動力
¶ 龍骨水車的故事
http://www.solar-i.com/watw-1.htm

阿基米德水車:將低水位的水,帶往高處。阿基米德(287BC~212BC)在亞歷山卓求學時期(234BC)發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機,今天的埃及仍在使用。現代化學工業也會使用它來處理黏稠的液體。
¶ 利用螺旋管轉動的原理: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
¶ 室內模擬實驗:
https://youtu.be/flN_Q8SbUr8

傳統(農用)水車:利用水流產生的動力將低水位的水帶往高處。
¶ 農用水車發展史
http://www.hmhsieh.idv.tw/hmhsieh/水車簡介.htm
¶ 台灣的傳統水車結構&實作
https://youtu.be/ok5SjKdDmM4

¶ 比利時老磨坊(動力)水車再利用(2018/12/11)
https://www.re.org.tw/news/more.aspx?cid=199&id=2245


top】【main

水錘脈衝幫浦原理

水錘楊水器能利用溪(河)流水的動力,將低水位的水,帶往高處。
時機:將水源輸往高處貯水槽
限制:需要來自溪、河的水流動力
優點:不用額外電力,而持續運作
缺點:水錘現象不只會產生惱人的噪音,它的衝擊力也會對管路造成傷害
¶ 水錘原理: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水錘作用

top】【main

水錘脈衝幫浦模擬實驗&應用實例

水錘脈衝幫浦(Hydraulic Ram Pump)之
¶ 實例一(室內模擬實驗)
https://youtu.be/MtF9IzmGan0  
¶ 實例二(水錘脈衝幫浦:ram pump) 
https://youtu.be/i31hGJ93OTg 
¶ 實例三(將溪流水送往屋頂貯水槽)
https://youtu.be/9LgS7G46Zfc 
¶ 如何改善水錘擾人噪音
http://www.goingnet.com.tw/news_file/20160202174821/OpenNews.php?file1=1050125.html 


top】【main

氣象

大氣層〗〖空氣

氣候降水氣溫驟冷熱浪熱穹

現象

氣象climate又稱天氣,表示大氣層在某個特定時間和空間的狀態。氣象可藉氣象學數據表達:氣溫濕度氣壓遮蓋率)、風向/風力)、降水/冰雹//降水量)、能見度日照時數等,也涵蓋觀察的現象,如:雷電海市蜃樓彩虹龍捲風極光等。絕大多數天氣發生在平流層之下的對流層

氣象具有五個要素:氣溫降水(包括風向風速)、濕度氣壓,其中最重要的是溫度和降水。天氣(氣象)通常是在描述每日五個要素。

  • 氣候(weather):氣溫、濕度、氣壓、雲(遮蓋率)、風(風向/風力)、降水(雨/冰雹/雪/降水量)、能見度、日照時數、 
  • 現象(phenomineon):霧、雷電、海市蜃樓、彩虹、龍捲風、極光、輻射冷卻效應、

氣象局 CWB簡介 ◎〖生態環境


main

氣候

降水氣溫驟冷熱浪熱穹

氣候weather)是指一段長時間內的平均大氣狀況,基本均以儀器測量的數值和基於數值的分類方式(如高溫、小雨、風級等)來描述。氣候涵蓋氣溫濕度氣壓遮蓋率)、風向/風力)、降水/冰雹//降水量)、能見度日照時數,還有其它氣象要素,在很長時期及特定區域內,運用統計數據的綜合描述。因此一個地方的氣候是受該地的緯度、地形、海拔水體、水流狀況以及冰雪覆蓋情況影響。


top】【main

氣溫驟冷

氣溫驟冷是由於「輻射冷卻」所引起,是指物件透過輻射散去熱能的過程。在氣象學上,地球表面所吸收的太陽熱能到了夜晚向天空發射出長波(紅外線)輻射;在天氣晴朗、微風及乾燥的夜晚,這個長波輻射,更加速地表的溫度冷卻,使得這樣的夜晚突然降低溫度,這就是所謂的「輻射冷卻效應」。
https://pweb.cwb.gov.tw/PopularScience/index.php/home/269


top】【main

熱浪

熱浪來襲的因應措施
https://pweb.cwb.gov.tw/PopularScience/index.php/prevention/110 (2016/10/20)
中暑時,掌握救命法則把握急救黃金時刻
https://youtu.be/WA5cjQ0OgTg (2020/05/21)

熱浪的定義:「連續5天的最高氣溫,皆高於當地之高溫氣候平均值的5度以上,稱之。」
這樣的極端高溫天氣事件較容易發生在大陸型氣候區,而在臺灣的氣象紀錄史中,其實還未發生過符合世界氣象組織所定義的「熱浪」事件。
當人體感到高溫不適時,各種中暑引發的熱傷害可分為三類:
1)熱痙攣、2)熱衰竭、3)熱中暑。依嚴重程度來分的話,熱中暑最為嚴重,熱衰竭次之,熱痙攣則為熱傷害之預警狀況。
¶ 熱浪襲向西伯利亞
https://youtu.be/UgIIi3ndyKY (2020/06/27)
¶ 熱浪襲向歐洲
https://youtu.be/SUOtliK1IqA (2019/07/08)


top】【main

熱穹

熱穹(Heat Dome)夏天的一種大氣現象。夏季在靜止、乾燥的條件下,來自地球大氣層的高氣壓將大量的暖空氣向下壓制而聚集起來。當暖空氣試圖上升時,它上面的高壓迫使它下降;隨著空氣被反覆壓縮,結果溫度變得更高,暖空氣更密集。高壓的作用就像一個圓頂,使它下面空間的溫度變得越來越高。

¶ 美加西岸大熱浪與極端「高溫穹頂」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5564789 2021/06/29
¶ Heat dome trapping in high temperatures
https://youtu.be/JJYKubVP23o 2013/07/18


top】【main

淡水區水系

淡水維基館是一個數位人文共筆平台,期望透過社群協作方式,一同探索淡水河流域(涵蓋: 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之週邊地區(涵蓋: 淡水艋舺大稻埕雞籠桃園臺北城宜蘭新竹等),四百年來的發展脈絡。包括:歷史文化、地景地貌、古蹟建築、城鄉聚落、風土民情、生活點滴等, 並協助淡水學、臺北學、地方學和臺灣史之教學研究。


新市區生態〗【main

淡水河流域

CSR: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 為都市的母親河(淡水河)做點事
https://csr.cw.com.tw/special/20 (2020/04/22)

淡水河淡水河流域發源於雪山山脈北端標高 3’529公尺的品田山,由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三條支流,涵蓋:新竹縣、宜蘭縣、桃園市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 6區域,共同匯集而成後於淡水區·油車口附近流入臺灣海峽;幹流(大漢溪與下游)長度 158.70公里,流域面積達 2’726平方公里,佔全臺灣面積的 7.6%,為臺灣第三大河川、北部第一大河川。
大漢溪為淡水河的主流,其最遠源流名為塔克金溪(泰崗溪),位於新竹縣尖石鄉境內,先向東北後轉西北流,與另一支流薩克亞金溪(白石溪)會合後,改稱馬里闊丸溪(玉峰溪);再往北轉東流至桃園市復興區境內,與另一支流三光溪會合後,開始稱為大漢溪;隨後往北流入石門水庫,經鳶山堰後納三峽河,成為板新水廠的供水來源,流到江子翠(港仔嘴)匯流新店溪,合稱淡水河


top】【main

樹梅坑溪

樹梅坑溪位於臺灣北部,為淡水河的支流,發源於坪頂里的水尾、吳仔厝一帶,往西南流至妙覺寺附近與來自竹圍·民生里、福德里山區的支流交會,再由臺北捷運·竹圍站北側注入淡水河,全長約 12公里。樹梅坑溪又稱「大坑溝」,因流經昔時種植許多樹梅的「樹梅坑」而得名。樹梅坑溪流域生態豐富,昔時為竹圍地區居民農耕灌溉的重要水源,溪口的紅樹林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的一部分。


top】【main

高厝溪

高厝溪發源於八勢里·新淡水球場,流經高厝坑,順著中正東路二段 105巷,過北淡路高厝橋與臺北捷運淡水線·紅樹林站北側約 400公尺處注入淡水河(淡水河紅樹林保護區)。


top】【main

八勢溪

八勢溪發源於八勢里·八勢一街底「詩畫城堡社區」後山,經內八勢子、外八勢子、北淡路(省道· 2)外北橋、臺北捷運淡水線·紅樹林站注入淡水河(淡水河紅樹林保護區)。


top】【main

竿蓁林溪

竿蓁林溪發源於坪頂里·坪頂路 72巷底,流經「棕櫚山莊」、外環道路、中正東路一段 127巷、北淡路(省道· 2竿蓁里·竿蓁林橋、臺北捷運淡水線鐵路橋注入淡水河(淡水河紅樹林保護區)。


top】【main

黃高溪

三空泉,別名三孔泉,當地人以臺語稱乎「三港泉」; 三空泉位於淡水樹興里坪頂里間,三面環山,擁有三處天然湧泉而得名。源於坪頂里·興福寮的三空泉溪與源於樹興里·糞箕湖的樹林口溪在三空泉匯聚成黃高溪,溪流清澈見底,流經內竿蓁林、向西匯入淡水河


top】【main

鼻頭溪

鼻頭溪發源於崩埤,流經淡金路(登輝大道)、竹圍內蛤子山北淡路(省道· 2)鼻頭橋(被誤寫為鶯歌橋)注入淡水河


top】【main

庄子內溪(舊稱淡水溪)

庄子內溪(昔稱淡水溪)發源於虎頭山經金龍橋、曹公橋、庄子內與發源於埔尾,流經樟腦寮的支流,還有源於黃帝神宮·鬼子坑(淡江大學北側凹地)經大田寮在庄子內的忠愛街會合,經水廠邊、博愛街,過北淡路省道· 2淡水橋、鼻頭街尾(港仔溝)注入淡水河。


top】【main

米粉寮溪

米粉寮溪發源於瀾尾埔,流經莊厝米粉寮赤牛稠坑新興國小真理大學淡水高爾夫球場間的山谷、家畜衛生試驗所、嘉新招待所、松濤橋(古蹟紅毛城西側約 500公尺),再注入淡水河


top】【main

非淡水河流域

淡水區淡水河外,境內尚有源自大屯火山群之諸溪流,其中樹梅坑溪高厝溪八勢溪竿蓁林溪黃高溪鼻頭溪淡水溪米粉寮溪…等,溪流向南注入淡水河;而林子溪(公司田溪)圭柔山溪興化店溪洲子溪灰磘溪大屯溪…等,溪流向西直接注入臺灣海峽

臺灣共有 92條水系屬於縣市管河川新北市市管河川19水系)淡水區有 4水系(非屬於淡水河水系)為:


top】【main

大屯溪

大屯溪出海口

屯山社區子弟陳天送(~2004)早年於國外經商,於 1998年成立新北市河川生態保育協會,致力於封溪護魚的保育工作,守護著大屯溪。希望後代子孫都能享有自然豐富的資源。
§
護溪先驅陳天送先生 
https://youtu.be/kdn9QHyRP_M?t=78
2014/12/27

大屯山三大溪流

淡水區大屯溪公司田溪林子溪)以及三芝區·八連溪並列為大屯山三大溪流,現為河川生態工法示範區,是全國第一條用生態工法整治的河川。

  • 大屯溪發源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大屯山系的小觀音山火山口谷底及百六戛(巴拉卡)山,穿越火山西北口,流向淡水區、三芝區,全長約 14.5公里,流域面積 15.68平方公里,每年平均降雨量約為 3’900毫米。上游河段為常綠闊葉林,屬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中游河岸有灌溉溝渠、水泥堤防梯田與農田,下游沿岸有聚落、道路、農田水利工程,出海口處為礫石海灘。
  • 北投溪於外寮與俗稱林仔溪公司田溪併入,於沙崙與赤牛寮交界處匯入台灣海峽。整個流域涵蓋『公司田』而得名,為淡水母親河。
  • 八連溪位於台灣北部之縣市管河川,幹流長度 11公里,流域面積 15平方公里,分布於新北市三芝區。主流發源於三芝區圓山里竹子山北側,先向西北流經內柑宅、土地公埔、埔尾、崎頭、茂興店,最終注入台灣海峽。

top】【main

後洲溪

後洲溪幹流長度 5.50公里,發源於淡水區蕃薯里三角埔。


top】【main

興仁溪

興仁溪出海口

興仁溪幹流長度 6.00公里,發源於三芝區興華里北新莊。


top】【main

林子溪(淡水公司田溪)

北投溪發源於北投子山腳第二湧泉口,流經田心仔、瀾尾埔、外寮、豬哥崎,於無尾崙仔匯入公司田溪,經大莊埔於港子坪南側注入台灣海峽。

新北市淡水新市區南區的北投溪於外寮與俗稱林仔溪公司田溪併入,於沙崙與赤牛寮交界處匯入台灣海峽。整個流域涵蓋『公司田』而得名,為淡水母親河
林子溪擁有 8大支流發源自大屯山,溪長約 13.5公里,為淡水區內第一大溪流,流經港仔坪注入臺灣海峽。位於公司田溪出口對岸的八里,於 1964年發現的繩紋陶和石器,顯示 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在此活動的蹤跡,被命名為大坌坑文化
¶ 公司田溪岸步道 議員會勘通盤檢討
https://youtu.be/wuE5X-0d4Gk (2019/10/16)
¶ 新市鎮公司田溪流域
https://youtu.be/N9iokpW90ms (2015/08/15)
¶ 田溪流域的步道
https://youtu.be/br3LvSyQi3Q (2015/11/22)
¶ 大台北地區水圳、溝渠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0/viewer

發源地:大屯山西峰、面天坪、面天山步道⋯⋯等。

發源地:巴拉卡涵蓋 6處泉源。

發源地:楓樹湖

林子溪(公司田溪)出海口

公司田溪於港子平(圖右上)南側注入台灣海峽。
¶ 公司田溪的水源 https://youtu.be/Xzu_VjU3-mc (2019/09/14)

top】【main

新生活運動

斷捨離

新生活運動簡稱「新運」,是 1934年~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推出公民教育運動,橫跨八年抗戰,提倡紀律、品德、秩序、整潔等,一再教導人民禮義廉恥,不要隨地吐痰、隨地丟垃圾,養成整潔習慣等。最後因中華民國政府於 1949年內戰失利「暫停辦理」。新生活運動是儒家思想基督教思想所造成之一種混合物。

main

斷捨離

斷捨離(日語:断捨離、だんしゃり),為沖道瑜伽創始人沖正弘倡導的瑜伽理念,於1976年提出,該理念在其弟子山下英子的努力普及到世界各地。即「斷絕不需要的物品;捨去多餘的物品;脫離對物品的執著」,由日本人山下英子提出,被選為2010年度日本的流行語
斷(判斷):判斷要不要拿進(+)物品(斷絕不需要的物品)
捨(選擇):選擇要不要留下(−)物品(捨去多餘的物品)
離(決定):透過反覆的『斷』與『捨』,達到『離』的境界(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 參考資料
A rich life with less stuff | The Minimalists (TED 2014/04/19)


top】【main

魚類

魚鱗魚鰭

魚類Fishes)為動物界·脊索動物亞門·非羊膜動物的ㄧ類物種,涵蓋:圓口綱軟骨魚綱硬骨魚高綱等,詳見:魚類分類表。魚類也涵蓋許多已經絕種的物種。根據已故加拿大學者約瑟夫·納爾遜於 1994年統計,全球當時已知魚類約有 28‘000種,占已命名脊椎動物一半以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魚種約在 32’100種。臺灣魚類有 3’276;臺灣經濟性魚種有 499
魚類絕大部份屬於變溫動物,其體溫會隨外在環境溫度而變化;極少數魚類如:大白鯊鮪魚月魚等,可以將體溫維持在較高溫度。魚類共通的特徵是有水生動物,缺乏四及肢末端的,且皮膚表層含有細毛。
在科學的分類法中,例如:人類恐龍等,在系統發生學上的確是屬於硬骨魚的一部分,嚴格上把陸地脊椎動物稱:「魚」,並無科學上的瑕疵。


魚類分類表〗、〖臺灣魚類名錄〗〖世界魚類資料庫
main

魚鱗

魚鱗fish scales)是魚類大多數有頜下門物種的身上皮膚長出來的小硬片,為一種具保護性質的鱗片scales)。


top】【main

魚鰭

Screenshot
Screenshot

魚鰭fin)是魚類附肢,是大部份魚類在運動時用來產生推力器官,位於不同部位的魚鰭具有不同的作用。魚鰭可以產生六自由度Six degrees of freedom)的活動。

  1. 背鰭(dorsal fin)位於魚類背部,一條魚最多可擁有 3個背鰭,背鰭在魚類翻滾時,具保護作用,並協助急速轉向和急停;
  2. 脂鰭(adipose fin)位於背鰭與尾鰭間,只有脂肪而沒有鰭條支持,不具幫助游泳功能,只見於一些比較古老的魚類,如:鮭形目Salmoniformes|如:大西洋鮭)、鯰形目Siluriformes|如:黑鮰)、脂鯉目Characiformes|如:本氏魮脂鯉等魚類;
  3. 尾鰭(caudal fin)位於魚類尾柄處用來產生推進力;
  4. 臀鰭(anal fin)位於魚體肛門前端的腹部,在遊動時具穩定身體的作用;
  5. 腹鰭(ventral fin)成對位於胸鰭之後、魚體前側下端,和四足類的後肢hind limb)是同源的。腹鰭的作用是幫助魚類上升、下降、急速轉彎和迅速停止;
  6. 胸鰭(pectoral fin)成對位於魚體兩側,通常就在鰓蓋之後,和四足類tetrapod)的前肢fore limb)是同源
  7. 小鰭(accessory fin|附鰭)位於尾鰭之前的尾柄隆起骨(由一些盾板組成)與背鰭或臀鰭之後,是很小的鰭(如:金槍魚秋刀魚)。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