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區生態

新市區生態包含:

水域淡水河流域非淡水河流域
地域五條崙港坪營區移交
生物植物
人文:陳天送
交通
設施
步道:、
景點新景點

新市區亮點計畫 (2020/12/01)〗


臺灣的地質〗〖臺灣稀有的植物〗【main

水域

淡水區的水系淡水河流域非淡水河流域

流經新北市淡水新市區林仔溪俗稱公司田溪北投溪於外療匯合,因流經「公司田」而得名,為淡水母親河。
公司田溪擁有 8大支流發源自大屯山,溪長約 15公里,為淡水區內第一大溪流,流經港仔坪注入臺灣海峽。位於公司田溪出口對岸的八里,於 1964年發現的繩紋陶和石器,顯示 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在此活動的蹤跡,被命名為大坌坑文化
§ 「公司田溪」永續管理的檢討(新北新聞網)
https://youtu.be/wuE5X-0d4Gk (2019/10/16)
§ 大台北地區水圳、溝渠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0/viewer

林子溪、北投子溪、大屯溪、北勢溪、樹梅坑溪的溪水由淡水市區分別流入紅樹林濕地、港子平,最後注入臺灣海峽,河川內的營養、沙粒、污染等都會被濕地吸收,被其中的生物利用,這些溪流對淡水的水域生態有重要的影響。


top】【main

地域

§ 淡水區量點計畫
https://youtu.be/O1qSUUqHmQU (2020/12/01)

五條崙港坪營區移交(2020/02/23)、

公司田溪又稱為林仔溪,是淡水地區的母親河公司田溪一帶舊名「大庄」,沿途盡是淡水開發史的遺跡,是漢人在北臺灣最早的開墾地,濱海丘陵生物多樣性值得探索、認知與融入。
清代,1696年(康熙 35年)的《臺灣府志》中,就有臺灣八景的描述。那時選出來的八景分別是: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雞籠積雪、東溟曉日、西嶼落霞、斐亭聽濤、澄臺觀海…等。爰於 2016年基隆(寒冬可能下雪的七星山大屯山)再現雪景,證實古人所見風景。
1696年正處於小冰期中。1893年 1月東亞寒潮是最後一次臺灣平地下雪事件。


top】【main

五條崙

虎頭山為大屯山脈的分支,昔時火山熔岩自西而東伸展至淡水河岸,形成山水錯落的五座丘陵(台語俗稱:崙),猶如五條虎爪般,有五條崙、五爪脈之稱;這五座山崙之顛被稱為五虎崗

五條崙分別是烏啾埔、砲台埔、崎仔頂、大田寮、鼻頭崙。


top】【main

生物

藻類、植物、鳥類、兩棲、爬蟲、昆蟲、魚類、、

蕨類植物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雙子葉植物綱單子葉植物綱
藻類珍貴稀有植物

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 淡水魚類無脊椎類

臺灣特有動物〗〖臺灣保育物種〗〖珍貴稀有植物

淡水公司田溪一共有八條支流分別與主流匯合,流入台灣海峽。淡水公司田溪發源自大屯山系,溪長約 15公里,為淡水區內第一大溪流,流經港仔坪注入臺灣海峽

main

人文


top】【main

交通


top】【main

設施

  • 從事維修作業的淡海輕軌「機廠」
    https://youtu.be/0lP1Fzek8cw (2020/04/09)
  • 媲美淡水的富岡之美
    https://youtu.be/xV9KmvXdWaY2020/01/14
  • 淡水第二漁港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淡水漁人碼頭,聚集石滬、耙文蛤、舢舨船等,又稱為淡水第一漁港,座落在淡水河口,與荷蘭人興建的紅毛城遙遙相望
    ¶ 
    https://youtu.be/iXQ9dAb015g2021/04/15

top】【main

步道

  1. 虎頭山步道入口位於水源街二段 346巷口(忠愛街口),循虎頭山步道的指示牌,經過北投子淨水廠(雙圳頭)水源地古蹟遺址直往。

top】【main

景點

清代,1696年(康熙 35年)的《臺灣府志》中,就有臺灣八景的描述。那時選出來的八景分別是: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雞籠積雪、東溟曉日、西嶼落霞、斐亭聽濤、澄臺觀海…等。爰於 2016年基隆(寒冬可能下雪的七星山大屯山)再現雪景,證實古人所見風景。


top】【main

新景點

  • 淡水古蹟博物館
    https://www.tshs.ntpc.gov.tw/ 
     
  • 日本警官宿舍
    https://www.tshs.ntpc.gov.tw/xmdoc/cont?xsmsid=0J353527768858590464 2019年底開放的新景點:淡水日本警官宿舍
    https://youtu.be/T9y-7_wcQqY  2019/12/24
  • 淡水日商中野宅為日本來臺發展的商人中野於 1912年所興建的宅邸,座落於淡水舊時的日洋混合區,地點絕佳,觀音山映淡水河美景盡收眼底;鄰近老街交通便利。
    淡水日商中野宅
    和洋折衷建築有兩層樓,外觀西洋式,卻別具風格;精緻的石材坡坎、線腳裝飾用料考究,施工精良,尤其石牆角呈現穩定的弧線,完美呈現當時工匠的技藝。
    建築的內部保存有日式簷廊、書院、欄間與紙拉門等仿和式規格,屬於「和洋混合體」的屋舍代表建物之一。
    現為市定古蹟,在現今淡水地區,當時洋樓保存完整的已屬少數,此建築保存之完整更屬少見,具有淡水洋樓區發展歷史見證的價值。於 2000年(民國 89年),6 27日公告為市定古蹟
  1. 三芝小雞籠福成宮(埔頭媽)
  2. 八里開臺天后宮(創立於西元 1760年,是台灣第一座的媽祖廟)
  3. 下圭柔山大道公廟
  4. 淡水無極天元宮(1971年啟建,)
  5. 緣道觀音廟 
  6. 淡水坪頂集應廟
  7. 淡水漁人碼頭(原淡水第二漁港擴建)
  8. 程氏古厝
  9. 淡水沙崙里平安宮(為港子坪地區僅存的廟宇)
  10. 真理學堂大書院(臺灣第一座西學學院)
  11. 滬尾礮臺(劉銘傳題名北門鎖鑰即今日「滬尾礮臺」,另一為「保固東瀛」已不見蹤影,於1889年(光緒15年)大礮安裝完竣。
  12. 淡水忠烈祠
  13. 淡水海關碼頭
  14. 淡水古蹟博物館(於200571日成立)
  15. 一滴水紀念館
  16. 紅毛城(主堡)
    前清英國領事官邸
  17. 小白宮(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18. 得忌利士洋行
  19. 淡水藝術工坊(原日式警眷宿舍改建)
  20. 滬水一方 (漁人碼頭藝文空間:3樓)
  21. 多田榮吉故居
  22. 淡水金福宮(衙公石路王爺廟,主祀池府王爺)
  23. 淡水禮拜堂
  24. 滬尾偕醫館
  25. 淡水紅樓(原達觀樓始建於1895年,於1899年竣工)
  26. 淡水福佑宮
  27. 淡水米市福德宮
  28. 淡水清水巖祖師廟 
  29. 淡水興建宮(王爺廟)
  30. 東興街福德祠(位於中正路61號)
  31. 淡水龍山寺(落成於 1853年) 
  32. 鄧公里福德宮(幸福里仁愛街17號,始建於 1833年之前)
  33. 淡水觀宗寺(和尚間)
  34. 淡水晉德宮(將軍爺)
  35. 淡水魁星宮(位於中正東路25巷)
  36. 鄞山寺(含淡水汀州會館,建立於 1822年,供奉閩西定光古佛)
  37. 英商嘉士洋行倉庫
  38. 關渡媽祖石
  39. 淡江農場

top】【main

淡水八景

2011年間舉辦「淡水新八景:全民大公投」活動所選出的新淡水八景

  • 埔頂攬勝紅毛城、砲台、忠烈祠埔頂區、一滴水紀念館和平公園。埔頂一帶是顧守淡水河口的美麗山崙,臺灣最早與世界接軌的門戶。從西荷時期,歷經明鄭、前清、日治,到當代,不僅是歷史風雲際會所在,也是全台最富異國色彩之地。從紅毛城牛津學堂小白宮,不斷述說著淡水埔頂傳奇。
  • 大屯飛翠水梘頭三空泉大屯溪、屯山花海。大屯山蘊藏著多處怡人景緻,水梘頭、三空泉、大屯溪等美景無一不令人嚮往。遠觀大屯山,翠玉般的鮮嫩色澤彷彿就要飛向天際,向天空散開,而藍天白雲又與花海交織繾綣,真可謂是一幅天造的奇麗漫妙圖畫。
  • 沙崙看海漁人碼頭沙崙海水浴場油車口旁。淡水沙崙是大台北最接近海之處,也是大台北視野最寬廣的出海口。站在漁人碼頭沙崙海水浴場,甚至是附近的油車口,看海、看夕陽。那蒼茫的雲、無際的海,與人如此的貼近!風起雲湧,海闊天空,彷彿可以御風駕海而行。
  • 水岸畫影金色水岸、夜景。淡水乃昔日的國際港埠,處處可見夾雜著異國情趣的歐風建築,山城街屋層次多變,河景燈火明滅多采。而淡水河畔,水面如鏡,水岸影象栩然躍動,隨著觀音山景四季更異,映畫著一幕幕人文與自然交會的景緻,令人流連忘返。
  • 紅樹傍橋紅樹林關渡大橋。紅樹林是生長在鹹淡水交會中的赤子,天真爛漫,隨著潮與浪搖曳在淡水河畔,其中孕育著彈塗魚、白鷺鷥、招潮蟹,處處顯生機。而綿延的紅樹林更簇擁著壯麗的關渡大橋,增添關渡橋駕馭臨風之感,美不勝收。
  • 河口霞天-淡水河夕照。淡水河波光粼粼,水面漸漸開展,到河口一帶注入大海,呈現海闊天空的勝景。每當黃昏時分,夕暉渲染天際,霓霞宛若彩筆,恣意綿延這天造的調色盤,所有的色彩都令觀者目眩神馳,留下「最美夕陽紅」的永恆印象。
  • 觀音水月觀音山、夜景。夜裡,無論漫步淡水河畔抑或從行駛中的捷運上,隔著河看觀音山,山景倒映在深色的河面,與白日有著迥然不同的神秘景致。夜裡的淡水河宛如一位優游自在的魔術師,星空明月在其魔法下,令觀音山的剪影幻化無窮,令人嚮往。
  • 滬街訪古淡水老街、寺廟。滬尾街,淡水老街舊巷,蜿蜒曲折、曲徑通幽,自古即為淡水居民生活重心,記錄著淡水點滴史蹟,各有其耐人尋味的故事。探訪重建街廓、古蹟寺廟、百年老店、洋行殘跡,猶如翻閱一本淡水歷史事件簿。老街百態,永存。

top】【main

臺灣稀有的植物

依據農委會公布的臺灣保育類野生動物物種,計有瀕臨絕種保育類 41種、珍貴稀有保育類 123種以及其他應予保育類 48種;珍貴稀有植物則有 5
參考:TEIA(台灣環境資訊中心)TBIF(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中心)生物多樣性資料庫與知識平台


開放博物管〗【top】【main

鷺科

小白鷺大白鷺唐白鷺黃頭鷺黃小鷺黃頸黑鷺黑冠麻鷺蒼鷺紫鷺岩鷺夜鷺

鵜形目·鷺科的鳥類屬中、大型涉禽,主要活動於濕地及附近林地,牠們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模式種(指示物種)。涉禽至少有 210個物種,大多數物種都分布在濕地沿海鷺科的鳥類具有「三長」的特點,即長、頸長、腿長。
#)水鳥類演化支包括鵜形目鰹鳥目鸛形目南極鳥類潛鳥目
註)鸛形目鵜形目鰹鳥目旁系群鸛形目底下只有一個鸛科鸛科的鳥有白鸛白頭䴉鸛……等。
#)涉禽(wader),在北美也稱為水鳥(shorebirds,通常涉禽是指長腳的涉水鳥類,如);
#)北美水鳥為鴴形目Charadriiformes)包括…等,不包括那些海邊有蹼的海鳥


游禽】【main

鷺亞科

鷺亞科(Ardeinae)為鵜形目·鷺科的一個亞科:


top】【main

麻鳽亞科

麻鳽亞科(Botaurinae)為鵜形目·鷺科的一個亞科:


top】【main

虎鷺亞科

虎鷺亞科(Tigrisomatinae)為鵜形目·鷺科的一個亞科:

    • 舵嘴鷺屬(Cochlearius)、
    • 虎鷺屬Tigrisoma):橫紋虎鷺
    • 白冠虎鷺屬(Tigriornis)、
    • 林鳽屬Zonerodius):林鳽
    • 塚鷺屬(Taphophoyx);

top】【main

小白鷺

小白鷺Egretta garzetta)體長約 56公分,體態優美修長,全身羽色潔白,嘴、腳為藍黑色,腳趾為黃色;繁殖期時眼睛轉為紅色,枕部垂有兩條細長約 20公分的長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鬆蓑羽,繁殖期後消失;小白鷺於繁殖巢群中發出嘎嘎嘎叫聲。

§ 小白鷺與雛鳥
https://youtu.be/3XgNoh5Cguw (2011/03/07)


top】【main

大白鷺

大白鷺Ardea alba)體長 90公分,白鷺屬中最大,白色,繁殖期間背部有飾羽;黑腳,黑腿,腿上部份帶綠或紅;細長黃,繁殖期間全部或部份會變成黑色;大白鷺於繁殖巢群中發出呱呱叫聲。大白鷺為保育物種

§ 大白鷺與小白鷺
https://youtu.be/0K_PzVkBqJI (2015/02/24)


top】【main

唐白鷺

唐白鷺Egretta eulophotes)又稱:黃嘴白鷺,體長約 46~65公分,是一種罕見的鷺科白鷺屬鳥類,一般於俄羅斯、朝鮮、南韓和中國大陸繁殖,然後向南遷徙,途經日本、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主要在東米沙鄢一帶度冬。
唐白鷺為候鳥,屬於易危物種,喜愛棲息于海岸峭壁樹叢、潮間帶、鹽田以及內陸的樹林、河岸、稻田,以魚、蝦和蛙等為食,有結群營巢、修建舊巢和與池鷺、夜鷺、牛背鷺混群共域繁殖的習性。目前估計有 2,600~3,400隻。 

§ 大鵬灣的唐白鷺
https://youtu.be/D7V25ycuQBo (2019/05/22)
§ 唐白鷺捕魚
https://youtu.be/JuTGWyiEdPk (2017/06/07)
§ 唐白鷺生活特寫
https://youtu.be/ltopNgMpgmg (2019/09/17)


top】【main

黃頭鷺

§ 坪林·黃頭鷺(Cattle egret)與小白鷺(Little egret)
https://youtu.be/6kPw9_IVizY (2020/05/27)
§ 大安森林公園·黃頭鷺大戰小白鷺
https://youtu.be/VQfcRJbJcl8 (2016/08/12)

§ 黃頭鷺避寒必經之路 – 嘉義梅山太興村
https://youtu.be/TbqlI7HLMBs (2019/09/19)
§ 黃頭鷺遷徙奇觀
https://youtu.be/X81rLIbDvPM  (2019/09/09)

黃頭鷺Bubulcus ibis)是鷺科·牛背鷺屬僅有的一個種,又稱:牛背鷺。黃頭鷺體長約 51公分,體型比其他鷺種粗壯,頸較短而頭圓,嘴較短厚。黃頭鷺常在濕地中較乾的地方出現,往往棲於水牛的背上,和水牛是互利共生的關係(因為水牛吃草或犁田的時候,會驚動草叢裡的蟲子、蚯蚓⋯⋯等食物)。
臺灣本島所觀察到的黃頭鷺有夏候鳥、冬候鳥(遷徙的過境鳥)也有留鳥。夏候鳥於秋天時會本島遷徙,之後飛到菲律賓度冬,於春季循徑飛返;冬候鳥則是在日、韓⋯⋯等,高緯度國家繁殖的種群,牠們會於秋季飛來台灣來作客渡冬,於春季循徑飛返;留鳥則四季都棲息在臺灣。
§ 大安森林公園·黃頭鷺育雛
https://youtu.be/yvtmPFX3Rzs (2019/06/04)
§ 黃頭鷺遷徙生態紀錄
https://youtu.be/htPeTSUn_rA(2019/10/09)
§ 黃頭鷺追逐耕耘機奇景
https://youtu.be/RBIqNMWdEQA(2011/04/17)


top】【main

黑冠麻鷺

§ 白河的黑冠麻鷺
https://youtu.be/b6KWIfHEWfY (2018/09/01)

黑冠麻鷺Gorsachius melanolophus)又稱:黑冠鳽或黑冠虎斑鳽,臺灣話俗稱山暗光,亦有地瓜鳥和大笨鳥的別稱,是中型的鷺科·鳥類,主要分布於季風亞洲東南部南部,其中大部分地區的族群是稀有留鳥;近年在臺灣的族群亦成為常見的留鳥,有少數族群會在中國華南斯里蘭卡海洋東南亞之間遷徙。 


top】【main

蒼鷺

蒼鷺Ardea cinerea)為鷺科·蒼鷺屬的一種涉禽,也是鷺屬的模式種,又稱:灰鷺。蒼鷺體長 84~102 公分、身高約 100公分,是歐亞大陸與非洲大陸的濕地極為常見的水鳥。性格孤僻的 蒼鷺,嚴冬時節常可以看到牠獨立在寒風中的沼澤邊。台北淡水河沿岸、新竹港南、台南四草皆有觀察紀錄。

§ 宜蘭下埔的蒼鷺
https://youtu.be/7uCGcCk64ys(2018/03/03)
一隻性格孤僻的蒼鷺
§ https://youtu.be/k80rztjQ-a0 (2017/05/23)


top】【main

紫鷺

§ 紫鷺育雛
https://youtu.be/otMzktBjPAI(2013/08/28)

紫鷺Ardea purpurea)為鵜形目·鷺科鳥類,又名草鷺,俗稱花窖馬或長脖佬,體長約 83~97公分。紫鷺為旅鳥或冬候鳥,多生活於沼澤、湖泊、稻田、廢棄魚塘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法國。紫鷺普通亞種的模式產地在菲律賓馬尼拉
§ 宜蘭·下埔的紫鷺現身
https://youtu.be/t1eD4c1YpcI (2020/04/11)
§ 紫鷺育雛(一)
https://youtu.be/u9tWD_SlBBw(2019/04/09)
§ 紫鷺育雛(二)
https://youtu.be/DH_xGBMG6C4 (2019/04/10)
§ 紫鷺育雛(三)
https://youtu.be/UasUdZZWj10 (2019/04/10)


top】【main

岩鷺

§ 岩鷺飛行與覓食
https://youtu.be/UJpSvTFF9NU (2019/06/23)

岩鷺Egretta sacra)為鵜形目·鷺科·白鷺屬鳥類,又稱:黑鷺鷥,體長約 62公分,生活於岩壁海岸或小島上以及築巢於岩壁或樹上,模式產地在太平洋大溪地岩鷺指名亞種在台灣是不普遍的留鳥,沒有季節性的遷移行為,有白色型與暗色型。
§ 岩鷺覓食
https://youtu.be/4oa7lmieVfw (2019/12/29)
§ 岩鷺行為
https://youtu.be/wPxZFL8UY5g (2019/11/28)
§ 黃小鷺覓食
https://youtu.be/p8ZT_ykY8rs  (2013/12/03)


top】【main

夜鷺

§ 夜鷺~伺機釣魚
https://youtu.be/1GF7k1Iti1E (2012/07/24)
§ 夜鷺~亞成鳥
https://youtu.be/6kJS2BbWsvI (2019/03/15)

夜鷺Nycticorax nycticorax)是鵜形目·鷺科·夜鷺屬的一種,閩南語稱為「暗光鳥」,客家語稱為「夜鶴」,這個詞也常被代指徹夜未眠的人(同等夜貓子)。夜鷺亞成鳥,上體灰褐色,翅膀上有星星點點分布的白色斑點。夜鷺雄雌同形同色,成鳥體長約 40公分~65公分,頭部、枕部深藍灰色略帶金屬光澤,背羽和雙翅為暗灰色,腹羽白色略帶乳黃色;頭頂上有 2~3根細長的白色蓑羽;虹膜血紅色、喙黑色、足黃色。夜鷺為夏候鳥在 9月份遷移到長江以南渡冬,。夜鷺生活在 1500 公尺以下之河流、沼澤、池塘、河口附近,特別喜歡棲息在紅樹林、竹林及木麻黃防風林間。
夜鷺屬夜行性鳥類,日間常見其將頸部縮起,單足棲立於紅樹林或防風林中,有時會聚成大群。夜鷺飛行時翼展寬,振翅的頻度比其它鷺類高。
§ 夜鷺~叫聲
https://youtu.be/EcyPzbNcCec (2020/04/15)
§ 夜鷺失而復得,吃大魚
https://youtu.be/QEj1RGY6dTc (2015/03/13)


top】【main

黃小鷺

§ 黃小鷺(Chinese Little Bittern)啄大肚魚 
https://youtu.be/70oc2dozrlo (2020/01/22)

黃小鷺Ixobrychus sinensis)又稱:黃葦鷺、黃葦鳽,閩南語稱為『田缺仔』為鷺科的鳥類,體長約 30~40公分,在台灣是普遍的留鳥及冬候鳥。黃葦鷺性極隱密,常單獨行動於晨、昏及夜間或陰天。黃葦鷺經常伸直頸部、喙朝天,做出與環境(蘆葦叢)相似的擬態,非常不容易被發現。黃葦鷺營巢於水邊的葦叢或灌叢,活動於湖泊、水庫附近的蘆葦叢、沼澤草地及灘涂區。
黃葦鷺雄成鳥的頭羽黑色,額有灰色縱線;雌鳥與雄鳥類似,額褐色;幼鳥似雌鳥,但色澤更暗,背面及腹面都有黑褐色縱斑。
§ 嘉義·鰲鼓濕地的黃小鷺覓食後發出粗啞叫聲起飛……
https://youtu.be/j2PRvJjUBjg (2019/11/01)
§ 黃小鷺的幼鳥
https://youtu.be/oWG1uHg6Cog (2019/05/13)


top】【main

黃頸黑鷺

§ 蘆葦叢中的黃頸黑鷺(Black Bittern)
https://youtu.be/RjDeuJb17fE (2015/04/16)

黃頸黑鷺Ixobrychus flavicollis)為鷺科·葦鷺屬鳥類,又稱:黑葦鳽,俗名黑鳽、烏鷺、高砂黒鷺、黑長腳鷺鷥。可見於台灣中國東南部沿海地區。黃頸黑鷺一般生活於蘆葦叢、沼澤、灘涂、紅樹林及林間溪流。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


top】【main

雞形目

雞雁小綱底下有兩個目:雁形目(Anseriformes)、雞形目(Galliformes)。 人們通常把「雞形目」的鳥類體形較大種的統稱為「」,體形較小的一些種類稱為「」。
由於雞形目的鳥腿腳強健,擅長在地面奔跑,按生態習性,被稱為陸禽。這一目中的鳥有些體態雄健優美,色彩艷麗,其中不少是珍稀物種和經濟物種,與人類的生活關係密切。雞形目的鳥多為留鳥,都是陸棲鳥類,除南極洲外的各大洲都有分佈。
雞形目涵蓋:鳳冠雉科Cracidae)、塚雉科Megapodiidae)、吐綬雞科Meleagrididae)、珠雞科Numidiidae)、齒鶉科Odontophoridae)、雉科Phasianidae)、松雞科Tetraonidae等。

擬鶉科Mesitornithidae鶴形目)、麝雉科Opisthocomidae麝雉目)。


main

雉科

青鸞

雉科學名Phasianidae)為鳥綱·雞形目的一個,涵蓋:吐綬雞亞科鶉亞科、雉亞科等,3個亞科。


top】【main

青鸞

§ Great Argus Male Calling Female
https://youtu.be/pWM8zg5QDrE  (2013/05/20)

青鸞學名Argusianus argus)是鳥綱·雞形目·雉科·青鸞屬Argusianus),又稱:百眼雉雞,是一種分佈在東南亞婆羅洲蘇門答臘馬來半島密林的。在亞洲一些地區被認為就是鳳凰鸞鳥的現實化身。
青鸞的頭及頸的羽毛都是藍色的,上胸赤褐色,冠及頸背的羽毛是黑色,腳呈紅色。雄青鸞是雉科所有種中最大的,長達 2公尺,尾羽很長。雄青鸞最特別的地方是有很闊及很長的次級飛羽,飛羽上有大眼裝飾。雌青鸞體型較細小、羽色暗灰褐色、尾羽較短、眼狀裝飾亦較細小。雄雉幼雛 3歲時就會有成年的羽毛。
§ Great Argus Pheasant
https://youtu.be/2gAI4Je5EPc
2018/06/20
§ Tarian Burung kuau
(求偶)
https://youtu.be/x4YFUIgn970
2019/05/12
§ Great Argus
https://youtu.be/GfMIdKUrdWY
2010/05/17


top】【main

孔雀雉屬

孔雀雉屬Polyplectron|灰孔雀雉屬)為雉科的一個,約 9個物種,涵蓋:百眼雉雞灰孔雀雉銅尾孔雀雉 眼斑孔雀雉 山孔雀雉海南孔雀雉鳳冠孔雀雉巴拉旺孔雀婆羅洲孔雀雉(又稱:加里曼丹孔雀雉)。
§ 10種最美的孔雀雉
https://youtu.be/VvskprWeoi0 2020/03/29


top】【main

百眼雉雞

§ 百眼雉雞
https://youtu.be/A4aGJVx9Hhc (2018/06/27)

百眼雉雞Argusianus argus|Gran Argus),又稱:青鸞,是一種分佈在東南亞婆羅洲蘇門答臘馬來半島密林的。在亞洲一些地區被認為就是鳳凰鸞鳥的現實化身。


top】【main

灰孔雀雉

§ 灰孔雀雉
https://youtu.be/LQE5ysDVbUs (2021/08/17)
模式產地在緬甸索亞

灰孔雀雉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分佈於錫金不丹印度緬甸、泰國、越南以及中國大陸雲南海南…等地,多棲息於 1’500公尺的山林竹叢。


top】【main

銅尾孔雀雉

§ 銅尾孔雀雉
https://youtu.be/pDvBYOBrgis (2023/01/13)

銅尾孔雀雉Polyplectron chalcurum)的身形細小,體長只有 56公分,呈深褐色,腳深灰色,頭部細小,尾巴有 16條長窄的羽毛印尼的一種


top】【main

眼斑孔雀雉

§ 眼斑孔雀雉
https://youtu.be/4o5B9OTL8Tg (2023/01/23)

眼斑孔雀雉Polyplectron germaini 體長 60公分,呈深褐色有淡黃色斑點,冠短,面部呈紅色沒有羽毛瞳孔褐色,上身及半數尾巴羽毛有紫藍色的大眼斑點。雄鳥及雌鳥相似。雄鳥尾羽有 20條,雌鳥尾羽較細小有 18條。


top】【main

山孔雀雉

§ 山孔雀雉
https://youtu.be/72tw-fnnjYE (2016/08/18)

山孔雀雉Polyplectron inopinatum分佈於太平洋諸島嶼,涵蓋: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


top】【main

海南孔雀雉

§ 海南孔雀雉
 https://youtu.be/EWGdIGK_bas (2023/01/13)

海南孔雀雉Polyplectron katsumatae中國·海南島特有種,是一種瀕臨滅絕的鳥類。


top】【main

鳳冠孔雀雉

§ 鳳冠孔雀雉
https://youtu.be/3ppEJrqsiXw (2016/01/26)

§ 鳳冠孔雀雉Polyplectron malacense)又稱:馬來孔雀雉體長 53公分,體羽呈褐色具黑色斑點,冠長而呈深藍綠色。雄鳥尾羽有 22條。


top】【main

巴拉旺孔雀雉

§ 巴拉旺孔雀雉
https://youtu.be/RLvAOmRduBE (2022/12/24)

§ 巴拉旺孔雀雉Polyplectron napoleonis)是孔雀雉屬中最相似孔雀的雉。 巴拉旺孔雀雉是菲律賓特有種,分佈在巴拉望島的潮濕森林。雌鳥一般會生 2隻蛋。


top】【main

婆羅洲孔雀雉

§ 婆羅洲孔雀雉
https://youtu.be/8mGMdt4vGCU (2022/06/06)

婆羅洲孔雀雉Polyplectron schleiermacheri|加里曼丹孔雀雉) 長50厘米,呈赤褐色及有黑色斑點,冠及頸背的羽毛很長,下身黑色,紅色的面部沒有羽毛,瞳孔藍色。分佈在婆羅洲的低地森林


top】【main

臺灣竹雞

§ 台灣竹雞成群覓食
https://youtu.be/79Q7Etu5zig (2018/10/17)

台灣竹雞又名竹雞,體長約 25公分為雞形目·雉科的鳥類。竹雞是台灣特有種,雌雄同色不易分辨。台灣竹雞群居性,常三五成群出沒於林地間,以果實、種子、昆蟲和葉子為食,叫聲類似「雞狗乖~雞狗乖~」。夜晚棲息於樹上,飛行能力不佳。
竹雞指名亞種又名竹雞、灰胸竹雞、竹鷓鴣、山菌子、泥滑滑,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北達陝西南部、西至四川盆地西緣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
§ 台灣竹雞生態
https://youtu.be/VMsssTavaEI (2018/03/13)
§ 大屯自然公園的竹雞
https://youtu.be/8CPfjXltapg (2014/08/26)


臺灣特有動物〗【top】【main

肉雞

養雞知識(白肉雞)
§ 中華民國禽肉行銷發展協會委託製作
https://youtu.be/9DIEm7YliNo (2019/11/14)
§ 高科技養雞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BBcwo5u9qE(2017/1126)
§ 白肉雞 42天的生命(生活體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YkRxRpuJBc (2017/10/7)
§ 白肉雞生長快速的理由(中興大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Zirrjn2lgo (2013/11/30)


top】【main

環頸雉

§ 臺灣特有亞種
https://youtu.be/xJgy6taKqi4 (2013/03/10)

環頸雉又名雉雞,俗稱野雞、華蟲,為雞形目·雉科雉屬的鳥類。環頸雉臺灣特有亞種,雄鳥體長約 76~89公分(含尾長約 50公分),頭部深綠色,有小型冠羽和紅色眼斑肉垂,白色頸環有或退化。雌鳥體長約 53~63公分(含尾長約 20公分),羽色單調;稚鳥體色和雌鳥一樣,大約孵化後 10個禮拜,雄鳥才會在頭、胸、背部長出亮麗的羽毛。
臺灣環頸雉的種群數量在 1950年代以前甚為普遍,目前的數量可能相當稀少,這應該與棲地的縮小有很大的關係!因此號稱臺灣的「草原明珠」~臺灣特有亞種環頸雉已經被公告為保育類野生動物了。
§ 臺東的環頸雞
https://youtu.be/AOkjat1sHvI (2018/03/29)
§ 初春的環頸雞
https://youtu.be/vDCe5bh0Dyg (2016/03/20)


臺灣特有動物〗【top】【main

黑長尾雉(帝雉)

§ 認識帝雉 https://youtu.be/rKaxg6EoLng (2018/12/15)

帝雉雞形目·雉科·長尾雉屬的唯一種,又稱:臺灣帝雉、黑長尾雉(Mikado Pheasant),俗稱:羅漢腳雉、海雉、烏雉,分布於臺灣的中、高海拔山區,最高曾見棲息於海拔 3850公尺附近,為臺灣特有種的鳥。
§ 大雪山之王者:黑長尾雉
https://youtu.be/zZA8dLEMP3Y (2015/09/22)
§ 大雪山的帝雉(母鳥)
https://youtu.be/99f8dtW5q2c 2023/03/29


臺灣特有動物〗【top】【main

藍腹鷳

§ 藍腹鷴求偶
https://youtu.be/TXURRBqimqI (2019/03/14)

藍腹鷳Lophura swinhoii)又稱藍鷳臺灣藍鷳、華雞或斯文豪氏鷴(Swinhoe’s pheasant),俗稱臺灣山雞(客家話:山雞仔),雞形目·雉科臺灣特有種(不普遍留鳥),分布於本島低中海拔森林的一種大型雉類,雄鳥軀體幾乎皆為藍色,因而得名。藍腹鷳為深藍黑色並帶有藍色光澤。雌性為雄性的暗色版本,以褐色、土黃和黑色的條紋為主。
§ 一對藍腹鷴
https://youtu.be/jPZeVdLlAfQ (2019/10/29)
§ 破殼而出藍腹鷴
https://youtu.be/ppNqYZw0wFg (2015/02/05)
§ 淺山裡的藍腹鷴
https://youtu.be/jwBrNBhO7xU (2016/08/16)


臺灣特有動物〗【top】【main

白鷳

§ 白鷴((Lophura nycthemera
https://youtu.be/SGQu3NBZk_c (2017/02/27)

白鷳Silver Pheasant雞形目·雉科的一種鳥又名:白鷳雞、銀雞與黑鷳是近緣種。白鷳雞雌、雄體羽顏色迥異,雄鳥體長約 100~119公分,雌鳥約 58~67公分。主要分布在東亞與中南半島。
§ 白鷳
https://youtu.be/aFTj505_Ess (2018/10/17)
§ 白鷳生存環境
https://youtu.be/aDiro74uKP4 (2017/01/14)


top】【main

黑鷳

夏威夷島·北科納區·凱盧阿科納森林裡的黑鷴
§ https://youtu.be/07v-HWmy9DY (2014/08/29)

黑鷳Kalij Pheasant),古亦作鸕雉,雄鳥全長 57~59公分,大小似白鷳。黑鷴是一種中型類,為雞形目·雉科·鷴屬底下的一個種,雄鳥全身青黑色,主要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側至中南半島東部一帶,為東洋界特有鳥種。
§ 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鷴
https://www.wikiwand.com/zh-sg/黑鹇


top】【main

鷹形目

熊鷹灰面鷲赤腹鷹大冠鷲、、蜂鷹
松雀鷹北雀鷹鳳頭蒼鷹
黑鳶黑翅鳶黑肩鳶白尾鳶
白頭海鵰白腹海鵰白尾海鵰
東方澤鵟澤鵟(西方澤鵟)
菲律賓鷹鵰菲律賓食猿鵰 金鵰魚鷹

鷹形目鳥綱之下的一個目,有包括許多日間猛禽如各種禿鷲,約 225種物種;近年來的分類法已將形目隼形目分開。
鷹形目分類有鷹科鶚科蛇鷲科
§ 50種印度鷹科鳥類
https://youtu.be/8cqdYyfYe4Y (2020/11/29)


main

鷹科的分類

1Hawk)最喜好在夜晚將近,天色開始變暗時狩獵。鷹為肉食性,嘴彎曲銳利,方便撕開及進食肉塊,腳爪具有鉤爪,性情兇猛,食物包括小型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其他類以及類。

2Eagle)或稱雕或鷲,是對大型鷹科鳥類的泛稱。包括真鵰屬Aquila)、鷹鵰屬Spizaetus)、林鵰屬Ictinaetus)、海鵰屬Haliaeetus)、蛇鵰屬Spilornis)等屬的鳥類。

鵰由於其兇猛,飛行起來非常壯觀,所以自古以來就被許多部落和國家作為勇猛、權力、自由和獨立的象徵。中國古代的形象也是採用了鵰的腳爪。

菲律賓食猿鵰是目前世界已知的體形最大的鵰,是菲律賓的國鳥。

3蛇鷲學名Sagittarius serpentarius),又名鷺鷹或秘書鳥,非洲特有種是一種大型及陸生的猛禽也是留鳥。蛇鷲一般棲息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草原及大草原。蛇鷲是鷹形目蛇鷲科的唯一物種

4)禿鷲Vulture),新大陸禿鷲,又稱新世界禿鷹或新域鷲,是屬於美洲鷲科(或新域鷲科)的鳥類。的體羽主要黑褐色,飛羽和尾部黑色更深,領部羽毛淡褐接近白色。禿鷲頭部絨羽與頸後羽毛稀少或者沒有羽毛。禿鷲的胃酸有很強的腐蝕性,即使進食被細菌感染的屍體也不易生病。通常,一隻成年的禿鷲能在一分鐘內吞下至少兩磅的肉。


top】【main

熊鷹

§ 空中的森林霸主:熊鷹
https://youtu.be/Rr6iS395Vz0 (2014/07/17)
https://youtu.be/FZOgmGlYQjQ (2019/01/31)

熊鷹學名Nisaetus nipalensis)為鷹科·亞洲熊鷹屬Nisaetus角鷹屬)的一種猛禽,又稱:鷹雕或赫氏角鷹,排灣語稱:qadris。熊鷹生活於山中的常綠森林。熊鷹的模式產地尼泊爾
熊鷹是魯凱、排灣族聖鳥;羽毛是魯凱、排灣族貴族重要頭飾,也是權力象徵。熊鷹是國家級瀕臨絕種保育類一級野生動物。
§ King of Mountain
https://youtu.be/dZvGldwG27Q 2021/01/05
§ Mountain hawk-eagle
https://youtu.be/XgTwqF4S55E 2021/09/16
§ クマタカ
https://youtu.be/AV_P5o4sKrw
2022/05/06
§ クマタカ:雌成鳥
https://youtu.be/6RAwVwVuqhc 2012/03/07


top】【main

松雀鷹

§ 松雀鷹生活紀錄 (一)
https://youtu.be/IdiRdeXYEJM (2019/07/17)
§ 松雀鷹生活紀錄 (二)
https://youtu.be/SND3mthFbIA (2019/07/19)
§ 松雀鷹生活紀錄 (三)
https://youtu.be/MR3qpNsBRMk (2019/07/27)
§ 松雀鷹生活紀錄(四)
https://youtu.be/THFR8GtXczA (2019/07/28)

松雀鷹體長 25~36公分,體型比鳳頭蒼鷹瘦小,松雀鷹公鳥(紅色眼睛)、母鳥(黃色眼睛)。松雀鷹生活於樹木茂密地區以及築巢於樹冠,行蹤隱密極少出現在都會區。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尼西亞·爪哇
臺灣松雀鷹又稱「鷹仔虎」性格卻相當兇悍,常主動攻擊其他猛禽。
§ 臺灣松雀鷹~佳偶棲枝頭
https://youtu.be/RBkDTajOmIQ (2013/08/08)
§ 松雀鷹獵食大卷尾
https://youtu.be/Gi5dzmiZ2RA (2014/07/14)


top】【main

赤腹鷹

§ 赤腹鷹棲於枝頭
https://youtu.be/CTl_cWGQtGg (2017/04/27)
§ 赤腹鷹的叫聲
https://youtu.be/8WUJc-OcpP8 (2017/09/18)
§ 赤腹鷹記錄
https://youtu.be/awxUR691mZ0(2017/05/12)

赤腹鷹鷹形目·鷹科的小型過境鷹類,體長約 30公分,雌、雄鳥體色大致相同,鼻孔上方有明顯的鮮黃色,雄鳥眼睛紅色、雌鳥黃色;赤腹鷹頭上至背為藍灰色,腹白,胸、胸側、脅呈淡紅褐色,飛行時翼下羽毛為白色,成鳥飛羽外緣黑色的翼尖與腹部其他淡色部位對比鮮明,很容易與其他雀鷹屬猛禽辨識。赤腹鷹出現於闊葉林。主要食物為鼠類、小鳥、昆蟲。
§ 每年9月是猛禽「赤腹鷹」南遷過境台灣的高峰期,調查人員估計明天(2019/09/26)就會破歷年最大量紀錄…. https://udn.com/news/story/7327/4068372 (2019/09/25)
§ 赤腹鷹秋季過境
https://youtu.be/JqN_jV-73xs (2018/09/08)


top】【main

北雀鷹

§ 北雀鷹示愛
https://youtu.be/2sZBV0e0vcE (2018/05/02)

北雀鷹又名「雀鷹」,雄鳥體長約 30~40公分,上體為較深的灰色,下體的斑紋也較深較細;雌鳥體長約 45公分,上體大部分為灰褐色,下體白色而綴有棕褐色橫斑;雄鳥較小。 北雀鷹一般棲息於山林和開闊的林地,北雀鷹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北雀鷹的模式產地在瑞典
§ 雀鷹抓斑鳩進食
https://youtu.be/lSDvL_RpZ7A (2019/07/10)
§ 臺灣國家公園保育成果
https://np.cpami.gov.tw/保育與研究/保育成果/生態櫥窗/7207-2015-06-09-06-26-50.html
§ 松雀鷹北雀鷹的差異
http://nc.biodiv.tw/bbs/showthread.php?t=10718


top】【main

鳳頭蒼鷹

§ 鳳頭蒼鷹叫聲
https://youtu.be/PdTvrPsqJ2s (2019/10/21)
§ 內湖公園的鳳頭鷹
https://youtu.be/jXLouEz-Hl8 (2019/10/30)
§ 大安森林公園的鳳頭鷹
https://youtu.be/zhxh9QRb8YQ (2018/10/17)

鳳頭蒼鷹又名鳳頭鷹粉鳥鷹,體長約 40~48公分,雌鳥體型明顯大於雄鳥。分布東北亞的華南地區台灣,南亞的印度斯里蘭卡及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尼鳳頭蒼鷹喜築巢於樹冠,常停棲在視野開闊的隱密樹枝,靜靜等候獵物,也會空中追捕鳥類和昆蟲。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鳳頭蒼鷹具有小型冠羽及黑色喉央線,胸有縱斑,腹有橫斑,尾褐色並帶有暗色橫紋,尾下覆羽為白色。飛行時雙翼鼓動甚速,較少盤旋飛翔。


top】【main

蜂鷹

§ 東方蜂鷹
https://youtu.be/AjRLIEzOA0g (2015/03/09)

蜂鷹亦稱鳳頭蜂鷹或雕頭鷹,為鷹科鳥類。東方蜂鷹在臺灣原是候鳥,不過在1970至1990年中有發現留鳥,當時正是臺灣養蜂業的高峰期。蜂鷹通常築巢於大而多葉的樹上。


top】【main

灰面鷲

灰面鵟鷹生態影片(2013/12/21)
1) https://youtu.be/BdnqH4Hxe30
2) https://youtu.be/YmpDdBYiQOM

灰面鷲·鷹科(英語:grey-faced buzzard)又名灰面鵟鷹,體長約 49公分。灰面鷲於每年 10月上旬自北亞遷徙至南亞過冬,隔年 3月下旬路經台灣山區北返棲息地;其中重要驛站為臺灣八卦臺地恆春半島。因 10月10日為中華民國國慶日,有「國慶鳥」之稱,也被臺灣彰化縣選為縣鳥。
§ 國慶鳥來了!
https://youtu.be/5SSMqUmZn4Q (2020/10/08)
§ 春季返回棲地
https://youtu.be/50gsavFT26Y (2020/04/02)
§ 介紹國慶鳥~灰面鷲
https://youtu.be/WNWhAzB7w6c (2013/05/03)


top】【main

大冠鷲

§ 大冠鷲英姿
https://youtu.be/MvZ8ccYUGJ8 (2016/08/26)

大冠鷲鷹形目·鷹科的中型猛禽,又稱:蛇鵰、蛇鷹、冠蛇鵰,體長約 55~75公分。臺灣的大冠鷲是台灣特有亞種,體型比日本的大冠鷲大。大冠鷲的虹膜、臘膜、眼先及腳都黃色,很好辦認。飛行時,寬而長的翅膀及尾羽都有白橫帶,辨識容易。成鳥背面和後頸為黑褐色、尾羽和翼下後緣黑色有一條白色橫帶。
大冠鷲主要以爬蟲類為食,多在森林裏獵捕,也捕食蜥蜴、小型鼠類
§ 大冠鷲叫聲
https://youtu.be/C8o_vNrBKkM  (2016/03/01)
§ 大冠鷲紀錄(台南新化)
https://youtu.be/3tMhsT1no_A  (2018/01/02)
§ Crested serpent eagle Spilornis cheela https://youtu.be/MWZbabhR1FA 2021/08/03
§ 大冠鷲的冠羽很大
https://youtu.be/4glc99geCSM  2020/09/25


top】【main

黑鳶

§ 黑鳶攻擊白尾海鵰
https://youtu.be/79JZT7yYSBE (2018/01/17)

黑鳶,體長約 47~60公分,又叫做麻鷹、老鷹、老雕、黑耳鷹、老鳶、雞屎鷹。黑鳶是台灣·基隆市的市鳥。
§ 人鳥之間(生存危機)
https://youtu.be/Qpqtg0r99UE (2019/01/29)
§ 人鳥之間(農業升級)
https://youtu.be/lK4GRuxNZvk (2018/12/13)


top】【main

黑翅鳶

§ 黑翅鳶棲息樹梢
https://youtu.be/BVVSS9oPQbU (2012/08/19)

黑翅鳶鷹形目·鷹科的一種鳥類。主要分布於撒哈拉以南非洲熱帶季風亞洲地區的田野和半沙漠,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
§ 黑翅鳶叫聲
https://youtu.be/qBUJu-zPysk (2014/12/26)
§ 黑翅鳶捕獵麻雀
https://youtu.be/dzhJa2PNhPM (2015/07/25)
§ 黑翅鳶成長紀錄
https://youtu.be/8S3q2v5aw5Q (2016/04/16)


top】【main

黑肩鳶

§ 黑肩鳶定點慢動作
https://youtu.be/ndF5uSBq6WQ (2017/02/25)

黑肩鳶體長約 35~38公分,翼展約 80~95公分,分布於整個澳大利亞。像黑翅鳶屬的所有成員一般,主要捕獵齧齒目動物,靠進食老鼠維生,對鼠數量的影響極為重要。澳洲的「黑肩鳶」與北美洲的「白尾鳶」是非洲黑翅鳶的亞種,已被定為三個不同物種。


top】【main

白尾鳶

§ 白尾鳶英姿
https://youtu.be/89JgAV3MXbs (2014/12/04)

白尾鳶鷹形目·鷹科·黑翅鳶屬白尾鳶的腹部羽毛為白色,肩部和翅尖則爲黑色,體長 35~43公分,翼展 88~102公分。白尾鳶黑翅鳶很像,曾一度在生物學分類上被當作黑翅鳶。北美洲的「白尾鳶」與澳洲的「黑肩鳶」是非洲黑翅鳶的亞種,已被定為三個不同物種。
§ 白尾鳶進食
https://youtu.be/jFJ1l33Nd5I(2019/11/11)


top】【main

白頭海鵰

§ 白頭鷲捕魚
https://youtu.be/hecXupPpE9o (2009/03/12)

白頭鷲(Bald eagle)鷹形目·鷹科·海雕屬的一種鳥,又名白頭海鵰是大型鳥類,體長達 71~96公分,翼展 168~244公分,體重 3~6.3公斤,雌性體型比雄性大 25%左右。成年的白頭鷲的身軀呈棕色,尾部和頭部均呈白色,其虹膜呈鮮黃色,腳呈爪狀,嘴部呈鉤狀。白頭鷲是美國的國鳥,也是代表美國最主要的標誌之一。
§ 白頭鷲叫聲
https://youtu.be/wr5AQff-SXQ (2015/06/04)
§ 海鳥捕魚空戰
https://youtu.be/zKzeMovBwL0 (2020/03/03)


top】【main

白腹海鵰

§ 白腹海鵰獵食
https://youtu.be/C9QtgldNC10 (2012/10/26)

白腹海鵰Haliaeetus leucogaster鷹形目·鷹科·海雕屬的一種大型猛禽。白腹海鵰極為獨特,成鳥有白色的頭部、胸部及尾部;在飛行時,牠們黑色的翅膀跟白色的腹部形成強烈的對比。像所有海鵰屬的成員般,牠們的尾部很短,且呈楔子狀。白腹海鵰居住在印度亞洲南部及澳大利亞海岸,是全澳大利亞現時僅次於楔尾鷹(Wedge-tailed Eagle,學名:Aquila audax)的第二大猛禽,配偶是終身的。白腹海鵰的叫聲像一般,是一種表示親密的叫聲,較常出現於繁殖季節。
§ 白腹海鵰的叫聲
https://youtu.be/72YUi8KHRjg (2011/08/07)


top】【main

白尾海鵰

§ 白尾海鵬飛行速度
https://youtu.be/8L6fXoUGZNA (2019/12/07)

白尾海鵰Haliaeetus albicilla鷹形目·鷹科·海雕屬Haliaeetus)的一種鳥,是一種大型的鳥類,體長達 76~100公分翼展長 200~250公分體重 3.5~7.5公斤之間,雌性的比性的大很多。白尾海鵰的翅膀張開時非常闊,頭部很大,嘴部很厚,很輕易就能把肉切開。成年的白尾海鵰體羽棕色,頭部和頸部顏色較淺、尾羽白色、喙與腳呈黃色。幼鳥的喙與腳呈深黃色;半成鳥的尾部開始呈現帶黑色條紋的白色。有些白尾海鵰會跟金鵰金鷹)爭奪野兔
§ 飛翔吧!白尾海鵰
https://youtu.be/3IHs9xZ-lqo (2020/06/26)

白尾海鵰繁殖於歐亞大陸的高緯度地 區,偶爾才會蒞臨台灣這亞熱帶島嶼,是稀有的冬候鳥。依據過去紀錄造訪台灣的白尾海鵰以「亞成鳥」居多。有趣的是在宜蘭太平山·翠峰湖自 2002年始至今,都有一隻白尾海鵬「成鳥」的紀錄!如果都是同一隻白尾海鵰,牠已在這兒出現了 14年之久,著實耐人尋味…
§ 白尾海鵰紀錄
https://youtu.be/gJgKPI5MYAY (2020/01/01)
https://youtu.be/7cgS7i9Yr8E (2019/12/26)
https://youtu.be/qqvVeQTdKPg (2017/07/24)


top】【main

澤鵟(西方澤鵟)

§ 恆春的西方澤鵟 https://youtu.be/O_0Szir6clA (2019/11/17)
§ 西方澤鵟現身恆春龍鑾潭
https://youtu.be/2nq7u7n_8MY (2019/11/10)

澤鵟Circus aeruginosus)是為鷹形目·鷹科·鷂屬Circus)的鳥類,身長 48~62公分,翼展約 130公分,體型比鵟要瘦,翅膀比較窄。澤鵟常見於沼澤中的蘆葦叢,模式產地在瑞典,夏季在中歐和南歐或中亞出現。在中歐澤鵟是鷂屬中體形最大的鳥。
據屏東鳥會提供資料,西方澤鵟體長 43~54公分,翼展 115~145公分。雄鳥頭部淡褐色,有明顯顏盤,胸腹部有稀疏褐色縱斑,腹部褐色較胸部明顯,背部及翼覆羽形成褐色三角形區域,翼前緣有淡黃色斑塊。
§ 西方澤鵟(首次)現身恆春龍鑾潭(2019/11/09)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972471
§ 西方澤鵟
https://youtu.be/ap4DT6HgAnc (2020/03/11)


top】【main

東方澤鵟

§ 東方澤鵟
https://youtu.be/a-AzsHJpIko (2019/11/19)
§ 東方澤鵟(雌鳥)
https://youtu.be/ePjNCgsebWc (2014/01/23)

東方澤鵟Circus spilonotus)為鷹形目·鷹科·鷂屬Circus)的鳥類,多棲息於沼澤中的蘆葦叢,又稱:白腹鷂。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亞洲,有兩個亞種。體長約 48~58 公分,翼展 113~137公分。東方澤鵟通常不會鳴叫,但在棲地常發出像貓叫的叫聲。


top】【main

魚鷹

§ 魚鷹棲息
https://youtu.be/OZ4b41Oevkw (2020/07/20)

魚鷹學名Pandion haliaetus)為鷹形目·鶚科的鳥,體長約 60公分,翼展達 180公分。上身呈棕色,頭部及下身主要呈灰色。魚鷹是該科僅有的兩個物種之一(另一個物種為可能和魚鷹為同一種的東部魚鷹)。魚鷹主要出現在水庫、湖泊、溪流、河川、魚塘、海邊等水域環境,主要以魚類為食。常在天氣晴朗之日,盤旋於水面上空,定點後俯衝而下,再將捕獲的魚帶至岩石、電桿、樹上等地方享用。
§ 魚鷹捕魚
https://youtu.be/si6VhGZl1No (2012/06/11)
§ 縮時拍攝魚鷹捕魚
https://youtu.be/nMw-PspfdkQ (2016/06/22)
§ 介紹「鶚:魚鷹」,鷹形目鶚科鶚屬唯一的一個種!
https://youtu.be/iaunnJ9rRSo (2016/10/16)


top】【main

金鵰

§ 金鵰與滑雪客
https://youtu.be/hjT4wMkjfwM (2020/03/06)

金鵰學名Aquila chrysaetos鷹形目·鷹科·真鵰屬的一種鳥,又名金鷹,是北半球上一種廣為人知的猛禽。金鵰以其突出的外觀和敏捷有力的飛行以著名。金鵰體長達 1公尺,翼展超過 2公尺,其腿爪上全部都有羽毛覆蓋著。金鵰體羽深棕色,小斑上有更淺的金棕色羽毛。金鵰的幼鷹通常在尾部有白色,並且在翅膀上經常具有白色標記。金鵰利用敏捷和速度加上強大的腳和大量尖銳的爪子來搶奪各種獵物(主要是兔子旱獺和其他地松鼠)。
§ 金鵰掠食
https://youtu.be/gJPUWjA1KgM (2019/09/24)


top】【main

菲律賓食猿鵰

§ 菲律賓食猿鵰
https://youtu.be/zydwA3DSWdg (2017/06/24)

食猿鵰學名Pithecophaga jefferyi),也稱作食猴鵰(Monkey-eating Eagle)、菲律賓鷹或菲律賓鵰(Philippine Eagle),是菲律賓國鳥,目前僅存不到 500對,主要集中到棉蘭老島的雨林中。是世界上體型最大、數量最稀少的鵰類之一,屬於大型鵰類,被人們讚為世界上「最高貴的飛翔者」,有「鵰中之虎」的美譽。食猿鵰體態強健,相貌兇狠,體長 1公尺,重達 9公斤,兩翅展開可長達 3公尺。食猿鵰築巢在高於四周的樹木粗枝的分叉處,捕殺森林中的猴子犀鳥鼯鼠靈貓等。


top】【main

菲律賓鷹鵰

§ 稀有的「鷹中之虎」:菲律賓鷹鵰
https://youtu.be/u76pI0961RY (2019/03/11)

菲律賓鹰鵰學名Spizaetus philippensis)是一種猛禽。牠們一般棲息於亞熱帶熱帶潮濕低地森林,由於棲息地的日益減少,目前處於瀕危狀態。
§ 菲律賓鹰鵰/白頭海鵰(白頭鷲)/金鵰
https://youtu.be/b6O4TMbShvg (2020/01/26)


top】【main

軟體動物門

軟體動物門Mollusca)是動物界的一個,就物種多樣性而言,物種數量估計超過 100’000種,是動物界的第二大,僅次於節肢動物門。軟體動物的身體主要可分為 3個部分:頭、足、內臟團;有些物種具有從外套膜形成的

軟體動物屬於無脊椎動物,能適應許多不同環境,分佈廣泛,從寒帶溫帶熱帶陸地平原高山水體鹹水淡水海洋河川湖泊的多種棲息地中都有大量成員,如:蛞蝓蝸牛河蚌海螺貝類石鱉海蛞蝓烏賊章魚透抽小卷軟絲仔等物種。
軟體動物種類在海洋生物當中,比重佔 23%,更在所有動物排第一位。


top】【main

楝科

楝科的著名品種
樹蘭臺灣樹蘭苦楝香椿大葉桃花心木

常見楝科的屬

楝科Meliaceae)為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超薔薇類植物·薔薇類植物·錦葵類植物·無患子目·植物的一。大部分是常綠植物,也有部分是落葉的。楝科約 50屬,超過 600個物種;中國國內有 18個屬,62種;藥用有 10 23種,有的品種可以提煉植物油,用於製造肥皂或殺蟲劑;桃花心木是名貴的木材香椿的嫩芽可以用做蔬菜


main

楝科的著名品種


top】【main

樹蘭

§ Aglaia odorata(Chinese perfume plant)
https://youtu.be/1EC6v6ZIqp4 (2014/12/19)

樹蘭Aglaia odorata)為無患子目·楝科·樹蘭屬Aglaia|米仔蘭屬)的常綠灌木、小喬木,又稱:米蘭、米仔蘭、珠蘭、樹仔蘭、魚仔蘭等。樹蘭原產中國·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省,東南亞、臺灣也有分布,生長於低海拔叢林中,是一種常見的芬芳類觀賞植物。樹蘭的莖皮紅褐色,莖高約 26公尺、小枝多,樹冠密茂。樹蘭的葉互生,為一回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對生,葉柄、葉面及花序皆被灰白色痂鱗;小葉革質、倒卵形 3~5枚。樹蘭的圓錐花序生於近枝頂、葉腋或頂生,花徑約 0.25~0.35公分,具濃郁香味,初為綠色後轉為淡黃色,花期:6~7月。樹蘭的漿果卵形、橘黃、長 1~1.2公分,內含卵形種子 1粒,熟時呈紅色,果期:7~9月。
§ 樹蘭簡介
https://youtu.be/vFUcJYksWwM 2018/06/19
§ 觀賞樹蘭(3~11月)
https://youtu.be/Px9F2np7m18 (2014)
§ 跟著花香闖迷宮(2019年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療癒系列
https://youtu.be/y7DMe9XzA80 (2019/06/29)


top】【main

臺灣樹蘭

臺灣樹蘭Aglaia formosanaHayata)為為無患子目·楝科·樹蘭屬Aglaia|米仔蘭屬)的喬木,少數為灌木,又稱:紅柴台灣米仔蘭,為臺灣原生種,莖高可達 15公尺,徑 20~40公分,莖皮紅褐色,小枝斜上昇,有銀白色星狀鱗屑。台灣樹蘭的花多數,雌雄異株或雜生花,綠色至淡黃色,開放時莖 0.2~0.3公分;果實為漿果,徑 1~1.5公分,未熟果青綠色,成熟時鮮紅色。種子 1~2枚,龜甲狀,近似半球形,黑色,背部有不規則白網紋,底部近白色。
§ 紅柴
https://youtu.be/mHPsTXb9L3U 2018/03/27
§ 紅柴種子標本
https://youtu.be/AGHxX2dd3fc 2019/03/29
§ 紅柴簡介
https://youtu.be/jqQ8-y6ugc4 2015/05/05


top】【main

苦楝

§ 苦楝的故事
https://youtu.be/e_NwZ-ibH-Y (2021/03/14)

苦楝Melia azedarach英文名稱:Beadtree、 Bead Tree、Cape Lilac、Chinaberry、China-berry、China Berry、Chinaberry-tree、China-berry Tree、Melia、Persian Lilac、Pride-of-India, Melia、white cedar),又稱:苦苓、楝、楝樹、楝子 、森樹、翠樹、旃檀、楝棗樹、紫花樹、紫花木、花心樹、雙白皮、金鈴子及洋花森…等,(排灣語: Bagasu、Vangas ),(閩南語:khóo-līng-á (苦楝仔),(阿美語:Vangas ),(卑南語:Gamut),(泰雅語:Baaaran)
苦楝為雙子葉植物·超薔薇類植物·薔薇類植物·錦葵類植物·無患子目·楝科·楝屬Melia)落葉喬木,樹形成傘形,高可達 15~20公尺;樹皮灰褐色或暗褐色、具縱裂,幼枝披星狀柔毛,隨後脫落;多分枝,老枝紫色、粗壯,枝條廣闊有時前端下垂。苦楝的互生,2~3回奇數羽狀複葉;小葉紙質、對生或互生,幼時披星狀毛,葉正深綠色,葉背淺綠色,頂生小葉通常略大。苦楝的花為圓錐花序狀的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紫色或暗紫色,具縱細脈;花期:4~6月。苦楝的核果卵形、球形至橢圓形,頂端偶有花柱殘痕,基部有果梗痕,綠色具光澤,成熟時灰黃、淡黃色、橙黃色或黃褐色,氣特異,味酸、苦;內果皮木質;果肉淡黃色,較鬆軟遇水浸潤顯黏性;4~5室,每室內有種子 1顆。
苦楝的花可蒸製芳香油,台灣卑南族祭師會手持花朵劃過鼻頭,替喪家除穢時祈求新一年好運。台灣阿美族人以花開作為春天到來的指標,結果之時就是開始使用魚藤毒魚之時。
苦楝的模式標本採自於喜馬拉雅山區,是星天牛的寄主植物,星天牛喜愛咬食苦楝的樹皮、嫩枝及葉片,並會將卵產於樹皮之內,待幼蟲孵化之後會侵蝕樹幹。
§ 苦楝的紫白色小花具淡淡的清香
https://youtu.be/ClvpqCmnAVQ(2021/03/18)
§ 彌漫淡雅清香 2公里的綠色隧道
https://youtu.be/7Riv1KxZa24 (2021/03/23)


top】【main

香椿

§ 種植香椿樹 
https://youtu.be/R9KL2gD-PlY (2021/05/14)

香椿Toona sinensis)為無患子目·楝科·香椿屬Toona)的一種中型落葉性喬木,又稱:香椿芽、香樁、香樁頭、大紅椿樹等,原產於中國,是早春上市的樹生蔬菜,被稱為「樹上蔬菜」。香椿生長甚為迅速、樹幹直立、側枝少,高可達 20公尺,樹皮略白,髓心大,全株具特殊味道。香椿的根有二層皮又稱:「椿白皮」。香椿的偶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 79對、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近圓,疏細鋸齒緣或近全緣,長 918公分,葉柄紅色。香椿的複聚繖花序,呈圓錐狀排列,白色,基部黃色,初時有毛;花期:6~8月。香椿的蒴果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長約 2.5公分,熟時中軸迸裂為 5裂片,有如一朵乾燥花;種子具翅,種翅生於種子上方會隨風傳播;果期:9~11月。
香椿的葉揉之有香味,民俗語說:「雨前椿芽嫩如絲,雨後椿芽生木質。」這是說香椿最好採摘於穀雨節氣前;民諺:「三月八,吃椿芽。」每年農曆三月三,正是香椿芽上市的大好季節。
§ 香椿葉亞硝酸鹽含量較高,可達 157160 mg/kg,用沸水焯一遍後,亞硝酸鹽降低為 7 mg/kg,已相當安全。沸水焯過的香椿、豆腐食鹽香油拌勻,口感清爽香醇。
§ 香椿簡介 
https://youtu.be/8DjyzHdr9Mw 2019/03/14
§ 香椿優質「樹上蔬菜」,錯食臭椿卻很危險
https://youtu.be/R-1MuxYkJt4 2021/06/06 


刺蔥芸香科)〗〖茱萸top】【main

香椿與臭椿的區別

§ 香椿臭椿的區別
https://youtu.be/Xui9SZRmjys2022/02/15

香椿與臭椿都可以入藥,而且外形非常的相似,所以很容易搞錯。香椿的複葉一般是偶數,臭椿的複葉一般是奇數;香椿的小葉具有香味,臭椿的小葉具有臭味;香椿的根可以剝皮、樹皮粗糙褐白,臭椿的樹皮褐黃比較光滑;香椿結蒴果,臭椿結翅果。
§ 香椿臭椿的區別
https://youtu.be/zGFRnqxZmTE 2019/03/31


top】【main

桃花心木屬

小葉桃花心木大葉桃花心木墨西哥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屬Swietenia)是楝科的一屬,約 7種,分佈於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和西非等地。已紀錄物種:墨西哥桃花心木Swietenia humilis)、大葉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小葉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agoni)。


top】【main

小葉桃花心木

§ 小葉桃花心木生長環境
https://youtu.be/MdOJ-y5RBAw (2023/09/16)

小葉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agoni楝科·桃花心木屬Swietenia)的大型的落葉喬木又稱:西印度群島桃花心木,原產於美國科羅拉多州巴哈馬群島古巴牙買加伊斯帕尼奧拉島小葉桃花心木莖 3035公尺;樹皮淡紅色呈鱗片狀剝落。小葉桃花心木的偶數羽狀複葉,長 1225公分,小葉 48對、革質、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小葉長 38公分、寬 23公分。小葉桃花心木的花呈圓錐花序具柄、長於葉腋,花白色細小、5,花期:35月。小葉桃花心木的蒴果卵形具木質的外殼,長5-10厘米及闊3-6厘米,翌年熟果自基部 5瓣開裂,內含大量有翅的種子,果期:9~10月。小葉桃花心木是真正硬木、紅色紋路美麗,常被製成高檔家具、眼鏡、樂器、遊艇裝飾、高檔汽車裝潢(如:儀表板、扶手、手把)等。由於被過度砍伐,變得稀少,已成保護物種,被限制貿易與出口。
§ 認識小葉桃花心木
https://youtu.be/ZmjYImV9AOA 2023/02/28


top】【main

大葉桃花心木

§ 大葉桃花心木的種子
https://youtu.be/w3s6WHiVV7E (2023/03/30)

大葉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楝科·桃花心木屬Swietenia)的大型喬木原產於拉丁美洲,廣泛分佈於墨西哥至巴西東部的大西洋沿岸。大葉桃花心木樹冠傘型,莖 3046公尺,初春落葉,新葉紅色轉綠色大葉桃花心木偶數羽狀複葉,小葉 48對、革質、卵形(葉基鈍圓、葉端漸尖),小葉長 1020公分、寬 3.55公分,小葉柄長 0.2~0.6 公分。大葉桃花心木有限花序無限花序混合的聚傘圓錐(Thyrse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期:34月。大葉桃花心木初秋結蒴果卵形,翌年初春熟果褐色自基部 5瓣開裂,內含大量有翅的種子 4570枚,種子具長翅呈深褐色。大葉桃花心木雖然較快成長成材,材質堅硬不易彎曲變形耐磨損,同樣也帶有美麗紅色紋理,適於製作傢俱及壁板,是一種很好的木材。
§ 桃花心木大道
https://youtu.be/jifdqEtdQSs 2022/03/18


top】【main

墨西哥桃花心木

§ 墨西哥桃花心木的生態環境
https://youtu.be/GSWyAkqpHlU (2020/07/22)

墨西哥桃花心木Swietenia humilis)是楝科·桃花心木屬Swietenia)的一種瀕危大型喬木,分佈於貝里斯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生長於海拔 1’200公尺的落葉林、稀樹草原、粗糙的灌木叢、岩石山丘,又稱:洪都拉斯桃花心木或、墨西哥桃花心木。 墨西哥桃花心木莖高達 6公尺,約為小葉桃花心木的五分之一或大葉桃花心木的六分之一。墨西哥桃花心木的樹皮和種子具有劇毒的生物鹼可驅蟲,也是藥理活性化合物的來源之一,值得持續藥理學研究。墨西哥桃花心木種子胚芽的特性類似於鱷梨或葵花籽,具極高食用油質成份。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