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紀(Quaternary Period)為地球的地質年代繼新近紀之後最新的一個紀,始於 2’580’000年前,涵蓋:更新世和全新世兩個世。目前地球處於「第四紀冰河時期」,500’000年來出現了 5次冰期,每次冰期平均超過約 70’000年,而每次間冰期平均超過約 20’000年。
中國地理學家竺可楨(1890/03/07~1974/02/07)也指出,第四紀歐洲和北美洲北部經歷了 4個冰河期和 4個間冰期:第一冰河期距今 300’000年前至 270’000年前;第二冰河期距今 200’000年前至180’000年前;第三冰河期距今 130’000年前至 100’000年前;第四冰河期距今 65’000年前至 15’000年前。目前正處於 11’000年前末次冰期終結、全新世的間冰期。
作者: Jose
電子連接器
- Lightning(閃電)、Thunderbolt(雷靂)、DisplayPort(顯示器連接埠)、
- USB(通用序列匯流排)、
電子連接器(electrical connector,又稱:電路連接器、連接器),是連接電路的一種硬體連結裝置。此裝置(零件)可作為同電路系統中不同元件間連接的端點,或者為不同的電路系統、設備間提供電力與功能數據(如:資訊裝置)的連接。連接器廣泛地應用以便於各種電氣線路,連接或斷開電路的作用,因而形式必要的公母配對(常見固定端為母埠、移動端多為公頭)。這種連接可能為暫時插拔方便隨時使用,不過也可能是電氣設備的電力與功能數據傳輸之間永久的結點(連接的端點)。
§ Video Port Comparison
(HDMI/DisplayPort/DVI/VGA/Thunderbolt…)
https://youtu.be/iFO3EiQbNJ8 (2018/07/11)
【main】
Lightning

https://youtu.be/SpmxNtLCzSw (2012/10/10)
Lightning·連接器針腳為 8pin,正反面皆可插,尺寸與 Micro USB相近;是蘋果公司所製作的專有電腦匯流排及連接器規格,首次出現在 2012年所發表的 iPhone 5、iPod Touch及 iPod nano…等,新款手持式消費性電子產品;自 2023年 iPhone 15系列問世後,Lightning接頭被「取消」了。最早在 2017年 11月初蘋果公司的 iOS 11更新中,蘋果中國將 Lightning譯為「閃電」。
Thunderbolt

https://youtu.be/zJFKvWHChZU (2023/07/15)
Thunderbolt·連接器是由英特爾發表的連接器標準,目的在於當作電腦與其他裝置之間的通用匯流排,第一代與第二代介面是與 Mini DisplayPort整合,較新的第三代開始改為與 USB Type-C結合,並能提供電源,又稱:雷電技術。蘋果中國將 Thunderbolt譯為「雷靂」。
‡) CalDigit引領世界步入「Thunderbolt 4」時代
參考「TS4」擁有 18組連接埠的極致擴充 https://www.caldigit.com/tw/thunderbolt-station-4-tw/
DisplayPort

https://youtu.be/qGpe5AhV0Dk (2022/07/03)
DisplayPort(顯示器連接埠,簡稱:DP)是一個「個人電腦及晶片製造商聯盟」的「視訊電子標準協會(VESA)」開發的數位式視訊介面標準,為了取代傳統的 VGA、DVI和 FPD-Link(LVDS)介面。
DP標準化介面免認證、免授權金,主要用於連接視訊源與影像顯示裝置,並也支援音訊源(Audio signal)、USB(通用序列匯流排)和其它形式的資料傳輸。
DisplayPort的介面可與傳統介面(如:HDMI和DVI)向下相容(downward compatibility),透過主動或被動轉接器(如:MST Hub)連接。
櫻花樹
櫻花樹是薔薇科·李屬·櫻亞屬(Prunus subgen. Cerasus)植物,統稱:櫻花。櫻花起源於喜馬拉雅地區,約有 400種;野生品種(如:大葉早櫻、)主要廣泛分布在北半球。觀賞櫻花於 1992年左右被歸入櫻亞屬,涵蓋約 100個物種(栽培品種,如:染井吉野櫻),有異於與李屬的中國李、桃、梅、灰葉稠李…等。在日本,大島櫻和日本山櫻能成為大樹、開出適合賞櫻的大花。在日本雜交育種的野生種涵蓋:大島櫻、江戶彼岸櫻、山櫻花(常與大島櫻雜交)、日本山櫻、大山櫻、霞櫻、丁字櫻、豆櫻和寒緋櫻…等。以往日本氣象廳每年以「櫻前線」預測櫻花開花日期;如今已移轉至日本氣象協會發佈。常被誤以為櫻花和櫻桃是不同的物種,果實適於食用的櫻花品種通稱櫻桃樹,如:中國櫻桃、麥李(日文:庭櫻)、郁李(日文:庭梅)、灰葉稠李(日文:上溝櫻)、橉木(日文:犬櫻)…等。
櫻亞屬物種
櫻亞屬物種:
- 丁字櫻 P. apetala:日本
- 歐洲甜櫻桃 P. avium:歐洲、中東
- 鐘花櫻桃 P. campanulata:臺灣、中國大陸
- 灰毛櫻桃 P. canescens:中國大陸
- 高盆櫻桃 P. cerasoides:中國大陸、印度支那半島、喜馬拉雅山
- 歐洲酸櫻桃 P. cerasus:歐亞大陸
- 秩父櫻 P. × chichibuensis:日本
- 曉櫻 P. × compta:日本
- 華中櫻桃 P. conradinae(異名:光葉櫻桃 P. glabra):中國大陸
- 襄陽山櫻桃 P. cyclamina:中國大陸
- 達威克櫻桃 P. × dawyckensis:英國達威克
- 草原櫻桃 P. fruticosa:歐亞大陸
- 山豆櫻(身延櫻) P. × furuseana:日本
- 尼泊爾櫻桃 P. himalaica:尼泊爾
- 藪櫻 P. × hisauchiana:日本
- 鐘花豆櫻 P. ×incam:日本
- 豆櫻(富士櫻) P. incisa:日本
- 枝垂櫻 P. itosakura:日本
- 江戶彼岸櫻 P. itosakura f. ascendens:日本
- 日本山櫻 P. jamasakura:日本
- 賈氏櫻 P. × juddii:美國波士頓
- 寒櫻 P. × kanzakura:日本
- 高嶺大山櫻 P. × kubotana:日本
- 日本晚櫻 (里櫻)P. × lannesiana:日本
- 霞櫻 P. leveilleana:日本
- 斑葉櫻 P. maackii[19]:中國大陸、朝鮮半島、俄羅斯遠東地區
- 圓葉櫻桃 P. mahaleb:歐亞大陸、摩洛哥
- 太平山櫻花 P. matuurai:臺灣
- 黑櫻桃(深山櫻) P. maximowiczii:中國大陸、朝鮮半島、日本、俄羅斯遠東地區
- 丁字豆櫻 P. × mitsuminensis:日本
- 八岳櫻 P. × miyasakana:日本
- 高嶺櫻 P. nipponica:日本
- 濟州櫻 P. × nudiflora:韓國濟州島和全羅南道海南郡大芚山
- 大峰櫻 P. × oneyamensis:日本
- 小葉櫻 P. × parvifolia:日本
- 中國櫻桃 P. pseudocerasus(異名:崖櫻桃 P. scopulorum):中國大陸
- 紅毛櫻桃 P. rufa:喜馬拉雅山脈
- 尾葉櫻桃 P. rufoides:中國大陸
- 勝手櫻(望月櫻) P. × sacra:日本
- 大山櫻 P. sargentii:日本
- 細齒櫻桃 P. serrula:中國大陸
- 山櫻花 P. serrulata:中國大陸、朝鮮半島、臺灣、日本
- 石鎚櫻(四國豆櫻) P. shikokuensis:日本
- 高砂櫻(武者櫻) P. × sieboldii:日本
- 大島櫻 P. speciosa:日本
- 大葉早櫻(小彼岸櫻) P. × subhirtella:日本
- 勝道櫻 P. × syodoi:日本
- 霧社山櫻花 P. taiwaniana:臺灣
- 山白櫻 P. takasagomontana:臺灣
- 鬱陵櫻 P. takesimensis:韓國鬱陵島
- 阿里山櫻花 P. transarisanensis:臺灣
- 日光櫻 P. × tschonoskii:日本
- 東京櫻花(染井吉野櫻) P. × yedoensis:日本
- 雲南櫻桃 P. yunnanensis(異名:西南櫻桃 P. duclouxii):中國大陸
- 富士霞櫻 P. × yuyamae:日本
櫻桃
櫻桃(cherry)為李屬(學名:Prunus)的幾種喬木或灌木,果實可食,統稱為櫻桃。櫻桃(食用櫻桃)較為常見的品種:
- 李屬的物種,如:歐洲甜櫻桃(甜紅櫻桃、金櫻桃和黑櫻桃)、歐洲酸櫻桃(酸櫻桃)、中國櫻桃、毛櫻桃;
- 李亞屬·矮生櫻組物種,如:毛櫻桃、天山櫻桃、郁李、麥李、歐李…等;
- 稠李亞屬的物種,如:冬青葉櫻桃、晚花稠李、卡塔利娜櫻桃…等;
- 有些種類的櫻桃可做製作香辛料,如:圓葉櫻桃的種子,又稱:麻哈勒布櫻桃、馬哈利櫻桃。
也被稱為櫻桃的不同科、屬物種:
河津櫻

https://youtu.be/t4FqcMF7-n4 (2024/01/21)
河津櫻(Prunus lannesiana cv. Kawazu-zakura)為薔薇科·的落葉喬木,是大島櫻和寒緋櫻的自然雜交種,原生種產於日本。
八重櫻
八重櫻(日語:やえざくら)花瓣非常多又細,狀如菊花,又稱:菊櫻,是重瓣櫻花的總稱涵蓋:關山櫻、普賢象、八重紅枝垂…等。進行嫁接和扦插,培育出許多栽培品種,如:大島櫻、山櫻花、大葉早櫻…等。
山櫻

§ 三峽·熊空·大熊櫻花林(空拍)
https://youtu.be/2YXMGRTFjVU (2020/01/19)
§ 三峽·熊空·大熊櫻花林
https://youtu.be/Ys46QjZwCcs (2020/01/25)
山櫻(C. serrulata var. serrulata. / Taiwan Cherry)是薔薇科·桃亞科·櫻亞屬·李屬(學名:Prunus,又稱:櫻桃屬、桃屬、梅屬、櫻屬、杏屬)的一種。山櫻為落葉喬木莖高可達 20公尺,樹皮茶褐色或灰黑褐色。山櫻的小枝灰白色或淡褐色,無毛;冬芽卵圓形,無毛。山櫻的葉互生、卵狀橢圓形或倒卵橢圓形,長 5~9公分,寬 2.5~5公分,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有漸尖單鋸齒及重鋸齒,齒尖有小腺體,葉正深綠色,無毛,葉背淡綠色,無毛,有側脈 6~8對;葉柄長 1~1.5公分,無毛,先端有 1~3圓形腺體;托葉線形,長 0.5~0.8公分,邊有腺齒,早落。山櫻的花 2~3朵叢生或繖形花序狀;花瓣粉紅或暗紅色,倒卵形,先端下凹;雄蕊多數;花柱無毛;花梗長 1.5~2.5公分,無毛或被極稀疏柔毛;花期 1~2月。山櫻的核果卵形,長 0.7~0.8公分,徑 0.4~0.5公分,成熟時暗紅色,可食用;種子單一。
§ 平等里賞山櫻
https://youtu.be/H9HPZ-qWlPU (2021/02/01)
§ 羅斯福島的超大櫻花雨
https://youtu.be/oJoDkoc_c_Y (2017/05/12)
染井吉野櫻

https://youtu.be/dx9pfolHRRA (2021/02/25)
染井吉野櫻(學名:Cerasus × yedoensis ‘Somei-yoshino’)為薔薇目·薔薇科·桃亞科·櫻亞屬的一種,又稱:東京櫻花、日本櫻花,是一種櫻花的園藝品種。染井吉野櫻是一種廣受歡迎的觀賞植物,在全世界的溫帶地區都被廣為栽種。染井吉野櫻在 1902年被引進到北美洲及歐洲,在華盛頓特區等地都有著廣泛的種植。
神話
意識、
神話(Fairy Tale|mythus)是指關於人類和世界變遷的神聖故事,相近的概念為傳說(如:福音書)、民間故事、寓言(如:伊索寓言、百喻經)、童話故事…等。神話來源於原始社會時期,人們藉著想像與推理對自然現象作出解釋,藉由故事的形式來表達民族的意識形態,因此經常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
意識
意識是個體對其內部和外部存在的感知或認識。數千年以來許多哲學家、神學家、語言學家和科學家對意識這一概念進行了無數的分析、界定、詮釋和辯論,但意識的本質仍然令人費解、無止爭議;意識是「人類生活中最熟悉、也是最神秘的一面」。
笛卡爾(法語:René Descartes|1596/03/31~1650/02/11)為最早探討意識的哲學家。笛卡爾提出,意識存在於一個非物質領域,他稱之為心靈實體,而物質則存在於他所稱的廣延實體中。他主張這兩類實體可在大腦中相互作用,可能是在一個叫做松果體的小型結構中實現的。笛卡爾為此作出的回答被稱為笛卡爾式二元論。
星系
星系(英語:galaxy)常被認為在它們的中心有超大質量黑洞,星系或星系團都不是指行星系(英語:planetary system)、星團(英語:cluster)或星雲(英語:nebula)與星際雲(英語:interstellar cloud)。星系是由恆星、恆星遺骸、星際氣體、塵埃和暗物質…等組成,並受到超大質量黑洞的引力綁定的系統,根據觀察視覺上的型態,分類為橢圓星系、螺旋星系或不規則星系,超大質量黑洞。在晴朗、暗淡的天空和穩定的天氣情況下肉眼可以看到的 7個星系:仙女座星系、銀河系(銀河星系)、三角座星系、大麥哲倫星系、小麥哲倫星系、半人馬座A、波德星系、南風車星系
- 銀河系是包括地球在內的太陽系所在的星系。銀河系以外的星系被合稱為河外星系。
- 「星系」這個概念出現之前,還有些透過望遠鏡,由肉眼可以觀測到而被命名,所以星系稱呼是沒有依據命名法規範,如:哈勃超深空,史隆數位巡天,3C星表,CFHQS,NGC天體表…等。
視星等
視星等(英語:apparent magnitude,符號:m)最早是由古希臘天文學家喜帕恰斯(Hipparkhos,約 190~120BC)制定的。喜帕恰斯把自己編制的星表中的 1022顆恆星按照亮度劃分為 6個等級(1等星至 6等星)。1850年英國天文學家普森(Norman Robert Pogson,1829/03/23~1891/06/23)發現 1等星要比 6等星亮 100倍,而開始將星等量化,重新定義星等。普森定義每級之間亮度相差 2.512倍亮度單位(1勒克司)。因此 1到 6的星等並不能恰當描述當時發現的所有天體的亮度(若定義 1等星亮度為 -13.98),天文學家因此引入「負星等」概念一直沿用至今。如:牛郎星為 0.77,織女星為 0.03,除了太陽之外最亮的恆星天狼星為 −1.45,太陽為 −26.7,滿月為 −12.8,金星最亮時為 −4.89。
視星等是人們從地球上觀察星體亮度的度量,實際上只相當於光學中的照度;因為不同恆星與地球的距離不同,所以視星等並不能表示恆星本身的發光強度。依觀察星體亮度而言,現在地面上最大的望遠鏡可看到 24等星,而哈勃望遠鏡(英語:Hubble Space Telescope,縮寫:HST)則可以看到 30等星。
本星系群
本星系群(英語:Local Group)是地球所處之銀河系的一群星系。這組星系群涵蓋超過 50個星系,直徑大約 10’000’000光年,其質心位於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之間。本星系群屬於範圍更大的室女座超星系團。
本星系群成員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都各自擁有一個自己的衛星星系系統。
- 銀河系的衛星星系系統包括人馬座矮橢球星系(人馬座)、大麥哲倫星系、小麥哲倫星系、大犬座矮星系、小熊座矮星系、天龍座矮星系、船底座矮星系、六分儀座矮星系、玉夫座矮星系、天爐座矮星系、獅子座I、獅子座II以及杜鵑座矮星系。
- 仙女座星系的衛星星系系統包括M32、M110、NGC 147、NGC 185、仙女座I、仙女座II、仙女座III以及仙女座IV。
- 三角座星系(Triangulum Galaxy)是本星系群中第三大的星系,很難定義是否為仙女座星系的伴星系;不過 LGS-3有可能是三角座星系的衛星星系。
衛星星系
衛星星系是受到引力影響而環繞另一個大星系的星系,又稱:伴星系。星系是由數量龐大的天體(如:恆星、行星、和星雲)組成的,雖然彼此之間沒有互相直接的聯結,但是各自有質量中心,顯示所有質量的平均位置。如果兩個星系幾乎是一樣的大,則會被稱為雙星系系統。
【top】【main】
7個星系
自古以來人類在晴朗、暗淡的天空和穩定的天氣情況下肉眼可以看到的 7個星系:
仙女座星系、銀河系(銀河星系)、三角座星系、大麥哲倫星系、小麥哲倫星系、半人馬座A、波德星系、南風車星系。
仙女座星系
仙女座星系(Andromeda Galaxy)是一個螺旋星系,直徑達 220’000光年,中國古代稱:奎宿增廿一,是銀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群中體量最大的星系。仙女座星系又稱:梅西耶 31、星表編號為 M31和 NGC 224,距離地球約 2’500’000光年,是地球所在的銀河系的伴星系,也是麥哲倫雲除外的最近星系。仙女座星系位於仙女座方向,是視星等(英語:apparent magnitude,符號:m,人類肉眼可見的 3、4等星)最遠的深空天體。
銀河星系
銀河星系(Milky Way Galaxy)是一個包含太陽系的棒旋星系。直徑介於 100’000~180’000光年,古稱:銀河、天河、星河、天漢、銀漢…等。銀河星系大約擁有 100’000’000’000~400’000’000’000顆恆星,和超過這個數量的行星。太陽系位於距離銀河中心的獵戶臂的螺旋臂的內側邊緣,約 27’000光年(8.3kpc)的半徑處;獵戶臂是氣體和塵埃的螺旋形聚集地之一。在太陽的位置,公轉週期大約是 240’000’000年。從地球仰望,如同自盤狀結構的內部環視,因此銀河系呈現在天球上如同環繞一圈的帶狀。
麥哲倫雲
麥哲倫雲(Magellanic Clouds)涵蓋:大麥哲倫雲與小麥哲倫雲,兩者皆為不規則的矮星系。麥哲倫雲環繞著銀河星系,屬於本星系群的伴星系。。大麥哲倫雲和他的鄰居與親戚小麥哲倫雲,在南半球是很顯眼的一對天體,肉眼看似銀河被分離的兩個片段,在天空中大約相隔了21度,實際的距離則大約是75,000光年。直到1994年發現人馬座矮橢球星系之前,她們是最靠近我們的星系。
大麥哲倫星系
大麥哲倫星系(Large Magellanic Cloud,縮寫:LMC)的形態類似不規則星系,似乎有一些螺旋結構的痕跡。是銀河系的一個衛星星系,又稱,大麥哲倫雲,直徑大約是銀河系的 1/20,恆星數量約為 10’000’000’000(銀河星系的 1/10),雖然比大多數星系為大,但在討論銀河系的時候也會被當做矮星系。有些推測認為大麥哲倫星系以前是棒旋星系,受到銀河系的重力擾動才成為不規則星系,因此在中央仍保有短棒的結構。大麥哲倫星系距離約為 160’000光年(~50’000秒差距)。大麥哲倫星系是本星系群(英語:Local Group)中第四大的星系,僅次仙女座星系(M31)、銀河系與三角座星系(M33)。
三角座星系
三角座星系(Triangulum Galaxy)是本星系群中第三大的星系,很難定義是否為仙女座星系的伴星系;不過 LGS-3有可能是三角座星系的衛星星系。本星系群的其他成員的質量都遠遠小於這幾個大的子群。三角座星系是位於三角座,距離地球 3’000’000光年的一個螺旋星系,被編入梅西耶 33,NGC 598,M 33。三角座星系是長久以來以肉眼可見的最遙遠天體。這個本星系群中最小的螺旋星系,因為與仙女座星系的有速度上交互作用與在夜空中互相靠近而被認為是仙女座星系的一個伴星系。
半人馬座 A
半人馬座 A(Centaurus A|α Centauri),是位於半人馬座內距離大約 12’000’000光年遠的一個透鏡星系,縮寫:NGC 5128。NGC 5128為英國 Parramatta天文臺的蘇格蘭天文學家 James Dunlop(1793/10/31~1848/09/22)於 1826年 8月 4日發現。NGC 5128星系只能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低緯度地區看見,是全天第五亮的星系,是業餘天文學家觀星的理想目標。
NGC 5128是最靠近地球的電波源之一,被專業天文學家廣泛研究的活躍星系核。NGC 5128是個特殊的大質量橢圓星系,也是離地球最近的電波星系(radio galaxy)。天文學家認為:NGC 5128的核心是個超大質量黑洞擁有高達 100’000’000倍太陽質量,擁有強烈的電波輻射及鮮明的噴流特徵。
波德星系
波德星系( Bode’s Galaxy)是一個有明亮中心的大橢圓光球,星等 +6.8;是一個經典的 Sb型螺旋星系,代號:M81,縮寫:NGC 3031。NGC 3031體積龐大 離地球較近,並且擁有一顆活動星系核擁有相當於約 70’000’000個太陽質量的超級黑洞)。使用小型望遠鏡觀察,M81與大熊座的 M82(雪茄星系)與相距 0.5度。
南風車星系
南風車星系(Southern Pinwheel Galaxy)位於長蛇座,靠近半人馬座邊界的一個棒旋星系,距離太陽系大約 15’000’000光年,代號:M83或梅西耶 83,縮寫:NGC 5236。NGC 5236是法國·天文學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Nicolas-Louis de Lacaille|1713/03/15~1762/03/21)於 1752年 2月 23日在非洲的好望角發現。
活躍星系核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是星系中心的一個緊密區域,縮寫:AGN。AGN至少一部分、可能全部的電磁波譜上遠比普通光度高,它的特徵表明過高的光度不是由恆星產生的。
如此高的非恆星輻射在無線電、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X光、γ射線波段觀測到。一個有著活躍星系核的星系被稱作「活躍星系」。從活躍星系核發出的輻射被認為是因為宿主星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物質吸積產生的。
橢圓星系
橢圓星系(Elliptical galaxy)是哈伯·星系分類類型的一種。橢圓星系的傳統形象是最初的爆發之後,恆星形成過程已經結束的星系,只留下衰老中的恆星仍在閃爍著光輝,但偶爾仍會有少量的恆星形成。通常,橢圓星系看起來是黃色或紅色,與在旋臂上有高熱的年輕恆星,發出淡藍色調的螺旋星系對比有很大的差異,
橢圓星系具有的物理特徵:
- 恆星的運動是以不規則的運動為主,不同於漩渦星系的以自轉運動為主,只有少許的不規則運動;
- 年輕的恆星很少、只有少許的星際物質、疏散星團的數量也不多;
- 恆星多是年老的,屬於第二星族的恆星;
- 較大的橢圓星系,都有以老年恆星為主的球狀星團。
螺旋星系
螺旋星系(Spiral galaxy)是哈伯·星系分類中的一種類型,在 1936年最初的描述是星雲的領域,並且列在哈伯序列,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多數的螺旋星系包含恆星的平坦、旋轉盤面,氣體和塵埃,和中央聚集高濃度恆星;中央聚集區域稱為核球的核心。核心通常被許多恆星構成的黯淡暈包圍著,其中許多恆星聚集在球狀星團內。 螺旋星系包含五種截然不同的元件:
- 平坦、由恆星(多數是新創造的)和星際介質組成的轉動盤面;
- 像橢圓星系,在中央由年老的恆星組成的核球;
- 由恆星組成,近似球形的暈,其中許多恆星在球狀星團內;
- 在核球內非常中心位置的超大質量黑洞;
- 近似球形的暗物質暈。
棒旋星系
棒旋星系(Barred spiral galaxy),指的是中間具有由恆星聚集組成短棒形狀的螺旋星系。大約三分之二的螺旋星系是棒旋星系。短棒通常會影響在棒旋星系裏的恆星與星際氣體的運動,它也會影響旋臂。棒旋星系的旋臂則看似由短棒的末端湧現。而在普通的螺旋星系,恆星都是由核心直接湧出的。
棒旋星系是基於螺旋臂的開合程度分類:
- SBa:具有緊密綁定的螺旋臂;
- SBc:則是另一個極端,其螺旋臂綁定較為鬆散;
- SBb:位於SBa、SBc兩者之間;
- SBm:描述了稍微不規則的帶狀螺旋星系;
- SB0:帶狀透鏡狀星系。
不規則星系
不規則星系是一種沒有明顯規則形狀的星系,外觀既不像螺旋也不像橢圓。它們在外觀上是混亂的,既沒有核凸起,也沒有任何螺旋臂結構的痕跡。不規則星系佔所有星系的四分之一左右。一些不規則星系可能曾經是螺旋星系或橢圓星系,而由於不均勻的外部引力而變形。
不規則星系的大小不夠大,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如與大型星系和星系際空間中的雲氣碰撞;特別是麥哲倫類型,是被較大的鄰居引力扭曲的小螺旋星系。
- 第一型不規則星系(Irr I):具有一些結構,但不足以將其明確地放入哈伯序列中。
- 具有一些螺旋結構的子型,稱為麥哲倫型星系(Sm)。
- 沒有螺旋結構的子型,稱為 Im星系。
- 第二型不規則星系(Irr II):它似乎沒有任何結構可以將其放入哈伯序列中。
- 矮不規則星系(dIrr):是外觀不規則的矮星系。現在認為這種類型的星系對於理解星系的整體演化很重要,因為它們往往具有較低的金屬量和相對高的氣體含量,並且被認為類似於最早充斥於宇宙中的星系。在哈伯深領域探測中發現的暗藍星系(faint blue galaxies)可能是該局部區域的代表星系,因此是最早期的星系。
天文學
- 觀測天文學、
- 無線電天文學、
- 紅外天文學、
- 可見光天文學、
- 紫外線天文學、
- X射線天文學:
X射線天文衛星、宇宙中輻射 X射線的天體、 - 伽馬射線天文學、
- ALMA(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計畫)、
天文學(astronomy)是一門研究天體(astronomical object)和天文現象的自然科學。它使用數學、物理和化學來解釋它們的起源和演化。天文學的研究對象包括:行星、衛星、恆星、星雲、星系和彗星…等,以及超新星爆炸、伽馬射線暴、類星體、耀變體、脈衝星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天文現象。觀測天文學的發展里程:無線電天文學、紅外天文學、可見光天文學、紫外線天文學、X射線天文學、伽馬射線天文學…等。還有不以電磁輻射觀測的領域,如:微中子天文學、重力波天文學、星系天文學、物理宇宙學、業餘天文學(如:天文攝影)…等,持續探索一些至關重要的天文學未解之謎。
觀測天文學
觀測天文學(Observational astronomy)是天文學的一個分支,常用於取得數據以與天文物理學的理論比對,或以測量所得的物理量解釋模型的涵義。在實務上,透過古老的望遠鏡(如:北京古觀象台與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等)或其他天文儀器的使用來觀測目標。由於觀測距離的遙遠,不可能直接驗證宇宙的特性。不過已有為數眾多的恆星可以透過肉眼、望遠鏡、光學望遠鏡。藉著觀測波段,如:無線電、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X光、γ射線…等,觀測到的資訊所繪製成的各種圖表,與紀錄足以顯示一般的趨向。變星就是很貼切的具體例證,能藉由變星的特性,測量出遙遠天體的距離。這一種類的距離指標,足以測量鄰近的距離,包括附近的星系,進而對其它現象進行測量。
無線電天文學
紅外天文學
可見光天文學
無線電天文學、紅外天文學、可見光天文學、紫外線天文學、X射線天文學、伽馬射線天文學…
紫外線天文學
X射線天文學
X射線天文學(xray-astronomy)是以天體的 X射線輻射為主要研究手段的天文學分支。X射線天文學中常以電子伏特(eV)表示光子的能量,觀測對象為 0.1keV~100keV的X射線。
- 軟X射線:0.1keV~10keV的X射線;
- 硬X射線:10keV~100keV的X射線。
由於 X射線屬於電磁波譜的高能端,因此 X射線天文學與伽瑪射線天文學同稱為高能天體物理學。
X射線天文衛星
X射線天文衛星是觀測天體的X射線輻射為主要目的的人造衛星,是X射線天文學的主要研究設備。如:
- 1999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發射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英語:Chandra X-ray Observatory,縮寫:CXO)。CXO是美國大型軌道天文台計劃的第三顆衛星。
-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NSSC)和歐洲太空總署(ESA)、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MPE)合作研製的X射線天文衛星·愛因斯坦探針衛星(英語:Einstein Probe,簡稱:EP)搭乘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於 2024年 1月 9日 15時 03分成功發射入軌。
伽馬射線天文學
ALMA
ALMA(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Array|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陣列),全稱: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英語: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縮寫:ALMA)。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位於智利北部阿塔卡瑪沙漠,是由電波望遠鏡構成的天文干涉儀。
- ALMA 望遠鏡探索宇宙源起
https://youtu.be/S2IEICs71P8 (2014/09/19) - 地表最強的望遠鏡 ALMA今年十歲了!
https://youtu.be/teQP8XxCvAI (2023/03/23) - ALMA望遠鏡
https://youtu.be/2xiTMvs-jkw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