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 (黃帝內經)、本經 (神農本草經)、黃帝四經 、黃曆地母經 、道之根源 (河圖洛書 )、古典水利 、山海經 、中醫學 、三墳五典 (三易 )、易經 (周易)、十三經 、
四書五經 :
四書 又稱為四子書:
論語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
孟子( Mencius )、
大學( The Great Learning )、
中庸(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
五經 :
詩經( The Book of Songs )、
尚書( Book of Documents )、
禮記( The Book of Rites )、
周易( The Book of Changes )、
春秋(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
〖中華傳統德育故事 〗【五育 】〖哲學 〗
中華文化 ,是中國 、大中華地區 的文明 體系,其最早的形式為發展於黃河流域 ·中原地區 的中原文化 ,後來經過長時間歷史演變,以及期間不斷與外族的接觸與文化融合,形成了今日所知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以漢文化 為主體,亦包括眾多少數民族文化。中國古籍 :中國 的典籍 有好幾次大規模的銷毀,令不少古籍失傳。第一次為秦朝 的焚書坑儒 ,以後梁 元帝蕭繹 ,明朝 朱元璋 也曾作過類似的行為。清朝 乾隆 時期,全國大修四庫全書 ,然而進獻的圖書中不利於清朝統治的文獻被禁毀。
〖中國歷史 〗〖先人智慧 〗【main 】
§ 中華文化之差異與疑惑 https://youtu.be/8zmnOeurbkg (2019/08/21) § 如何保存中華文化 https://youtu.be/uhOVkfamN4M (2019/12/08)
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東漢末年時期的大儒 鄭玄 (A.C. 127年~A.C. 200年)說,「三墳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書」。 三墳即三皇之書,五典謂五帝之書。至於《八索》與《九丘》是指「八卦」與「九疇(九州之志)」;也就是指《河圖、洛書 》的理數。 § 參考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gbl83ml.html (2017/10/11)
【top 】【main 】
三墳五典 (三易):三皇五帝之書
相傳黃帝內經 是 黃帝 與 岐伯 、雷公 、伯高、俞跗、少師 、鬼臾區、少俞⋯⋯等,多位大臣討論醫學的記述。 『三墳 』就是『三易 』包括《連山 》、《歸藏 》及《周易 》(易經 ),『三墳 』共通性都是由 八個經卦 兩兩重疊的六十四個別卦 組成。其中《連山 》、《歸藏 》失傳已久,現存『三易 』的內容以『易經 』為主。相關記載: ・尚書 序(秦代 B.C. 221年~B.C. 207年):「伏羲 、神農 、黃帝 之書,謂之《三墳 》,言大道也⋯⋯」・南懷瑾 (1918/03/18~2012/09/29)在『易經雜說』認為:「三墳就是三易:連山 、歸藏 、周易 ⋯⋯」 ・民間研究觀點 (2019/04/12): 《三墳》是指泥版圖書, 《五典》是指竹簡或木簡圖書, 《八索》是指結繩紀事, 《九丘》是一種實物地圖,有點像今天的沙盤模型,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方法。
【top 】【main 】
易經(周易)
通常中華古典文化所談論的上古三大奇書包括《黃帝內經 》、《易經 》、《山海經 》多源於對談言傳,成書較晚。 《神農本草經 》相傳源於百草用藥;《黃帝內經》工於醫學理論基礎;《三墳》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簡易、變易、不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 八卦 是《易經 》的基本概念,可代表一切自然現象的動靜狀態,每個卦由三個 爻 (ㄧㄠˊ)組成。「爻 」是最基本的符號,意指交錯,以奇畫「—」稱『陽爻』;偶畫「−−」稱『陰爻』。 § 易經的人生智慧:張其成 https://youtu.be/UglQdvv8vgA ( 2018/01/27 )
#曾仕强 ( 1935/10/20~ 2018/11/11) 教授談「易」: § 易乃自然生態與人倫道德之始 https://youtu.be/yh-VjluS7t4 § 易乃陰陽之變 https://youtu.be/EJbCwtevshI
【top 】【main 】
符號
經卦:宋代 朱熹 在《周易本義 》中寫了一首《八卦取象歌》幫助人記住八卦的卦象: 乾三連(☰),坤六斷(☷); 震仰盂(☳),艮覆碗(☶); 離中虛(☲),坎中滿(☵); 兌上缺(☱),巽下斷(☴)。 背誦時可與「先天八卦圖」對應:由(乾)上而下,由(坤)左至右而上。【top 】【main 】
宋朝學者邵雍 (1012/01/21~1077/07/27)認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六十四卦 ,此為伏羲 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亦有學者認為八卦應該出自周文王 的乾坤 學說,他認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萬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餘六卦皆為其子女: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為少男;巽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是為文王八卦,又稱『後天八卦』。推斷邵雍之前沒有區分先天八卦、後天八卦的說法。【top 】【main 】
內經(黃帝內經)
『三墳之書 』之一的『黃帝內經 』包括『素問 』和『靈樞 』。靈樞是指 『上古天真論 』、『四氣調神大論 』、『陰陽應象大論 』;素問 和靈樞 這兩部分,共 18卷 162篇,為古中國醫學理論體系奠基之作,在 四庫全書 中被列入子部醫家類。黃帝內經 為『黃帝 』與醫官『岐伯 』平素問答的形式,於黃帝時期 (B.C. 2717年~B.C. 2599年)醞釀的哲學理念,為現存最早的 傳統中華醫學 著作,對於後世 中醫學 的理論與實務有深遠影響。黃帝內經也廣泛涉及天文、曆法、地理、音律……等。黃帝內經的哲學理念,激發中國哲學思想的發展。 『黃帝內經 』(簡稱:內經)約成書於戰國至秦漢時期,在東漢至隋唐時期仍繼續修訂和補充。『內經』包括『素問 』和『靈樞 』兩大部分,共 18卷 162篇。 〈素問〉以問答形式,記述傳統華夏醫學的理論, 〈靈樞〉則集中於實踐技術的指導,尤其是針灸 。
中醫典籍 可分為醫經、醫論、本草、醫方、醫案、醫話…等,比較有名的有黃帝內經 、難經 、傷寒雜病論 、金匱要略 、神農本草經 、備急千金要方 、本草綱目 、名醫類案 …等。 中醫學著作《千金要方 》提及:「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理當其處,不問孔穴, 即得便成痛處,即云阿是。灸刺借驗,故云阿是穴也。」 若為急性勞損,阿是穴也可能是禁針的穴道。如爬山後,承筋穴 會痛,屬阿是穴。扎針,可導致不良影響。
【top 】【main 】
本經(神農本草經 )
《神農本草經 》,簡稱《本經 》,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 專著,作者不詳,約成書於秦 漢 時期。書內記載的藥物凡 365種,分上品、中品和下品三品。原書早已佚失。南朝 陶弘景 為《神農本草經》做注,並補充《名醫別錄 》,編定《本草經集注 》共七卷,把藥物的品種數目增加至七百三十多種。清朝 孫星衍 將《神農本草經》考訂輯復,成為現在通行本。
【top 】【main 】
黃帝四經
中華古典文化《黃帝四經 》又稱《黃帝書》,為中國戰國時代 的哲理典籍,文體押韻,久已失佚,1973年在長沙 馬王堆 出土,共有4篇:〈十六經〉(舊名〈十大經〉,李學勤認為應命名為〈經〉)、〈經法〉、〈道原〉和〈稱〉,內容互異,並非成於一手。《黃帝四經》講述人君治國之道,記述了戰國時的一些格言和黃帝 傳說,哲理思想以道家 為主,融合了墨家 和法家 ,採納天人感應 之說,強調統治者要依循大自然之道,否則招致災禍,書中亦有道家以弱勝強的理論。《黃帝四經》今有多個英語、法語或日語的譯本,廣受學術界研究。
【top 】【main 】
黃曆地母經
《黃曆地母經 》的用意是根據干支紀年的排列順序,預測該年農作物的收成好壞,以及地方上可能發生的事。「黃帝地母經 」是《黃曆 》首頁的一個欄目,內容有「詩曰」、「地母經曰」及當值年的「三伏」日期。 關於二十四節氣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 實測日晷 ,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冬至 ),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夏至 )。在春秋兩季各有一日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 」和「秋分 」也通稱為四象 ,歷經商朝 、周朝 、迄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 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 》,正式將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top 】【main 】
中醫學
南懷瑾 (1918 年3 月18 日-2012 年9 月29 日),譜名 常泰,又名常鏗,號 懷瑾,又號玉溪,生於中國 ·浙江 ·樂清縣 ,文化學者。曾旅居美國、香港等地。其論著的主要方向包括儒家 、道家 、佛教 …等領域。南懷瑾生平致力於弘揚中華文化不遺餘力,令人景仰。
滑伯仁 即滑壽 ,滑浩 的曾祖父。滑壽 為元代著名醫學 家,字伯仁,晚號攖寧生 ,襄城(今屬河南)人。從京口(江蘇· 鎮江市)名醫王居中學醫,對《素問 》《難經 》頗有研究。后隨東平高洞陽 學針法 ,精通針灸 。著《十四經發揮 》一書,對經絡 ·腧穴 的考訂和針灸學 術的發展有一定貢獻。(參考: 中醫養生 之十二正經與八脈 )
※《素問 》是現存最早的中醫 理論著作,約成書於戰國 時期;記載了黃帝與岐伯的對話,以黃帝問而岐伯答的形式記載,褚徵在《褚氏遺書 》說:「素問者,黃帝與歧伯、鬼臾區、伯高、少師、雷公 六臣平素問答之書,即《本紀 》所謂諮於岐伯而作《內經》是也。《素問》原為九卷,八十一篇。與《靈樞 》八十一篇合稱《黃帝內經 》,共十八卷。其中刺法論第七十二與本病論第七十三在新校正雲本篇亡在王冰之前,屬後人補遺之作。 ※《難經 》是中國古代醫學著作《黃帝八十一難經》的簡稱,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難經》書名的含義,有二種解釋:以難字作為問難,另以難字做為難易來解讀。難,讀音為「ㄋㄢˋ (nàn )」。《難經》是闡發《黃帝內經 》的疑難和要旨的第一部書。後世將黃帝內經 、難經 、傷寒雜病論 、神農本草經 並稱為中醫四大經典 。
【top 】【main 】
五育
中華古典文化注重「道德、禮教、醫術、武術…」 ,近代為提升民眾普遍素質以因應時代趨勢、展現平等機會自由競爭能力,二十世紀開始推展身心平衡發展的五育。
五育全稱五種教學(英文 :Five Ways of Life),在港 澳 台 一般指「德 、智 、體 、群 、美 」的五個學習目標。 五育融通的精義為師資培育應兼具通識 與特識 的知能,才能夠全面系體會及實踐教師職前培育課程之任教學科專門課程,及教育專業課程之根本。 而在中國大陸 一般指「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 ,其中「勞」指的是勞動技術教育 ,「五育並舉」是由鄧小平 提出的。
德育:教育的核心本質之一,也是德智體群美五育不可或缺的環節。當代德育目標是兼具培養好人、好公民以及好人才的多重目的。
智育:所要培養的也就是運用論證能力提出證據導向的論述說服別人,以批判思考能力理性分析所發生的現象;利用探究的精神,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體育:著重於以身體活動經驗為主的教育,其深層價值在於做為五育均衡發展的基石,在於彰顯尊重運動的權利,在於落實社會道德的精神、在於人格品性的形塑、人文素質的涵養以及社群服務的學習,透過遊戲、動作、以及運動的情境,讓學習者體現其德行、智能、群性、和美感上的學習與發展。
群育 :使人們能夠透過生活的體驗,建立健康、積極的人生價值觀,明白人際與自然關係及處事之道,進而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服務社會,達到立己立人的理想。
美育:有關於美感認知與情意養成的教育。換言之,它是一門有關於製作、感受與瞭解藝術及其有關事物的教與學,同時也是一門經由藝術發現世界與自我的學科。
勞育 (勞動技術教育):傳授基本的生產技術知識和生產技能,培養勞動觀點和勞動習慣的教育。
【top 】【main 】
中華傳統德育故事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本質之一,也是「德、智、體、群、美」五育不可或缺的環節。當代德育目標是兼具培養好人、好公民以及好人才的多重目的。
§ 中華傳統德育故事( 1~ 32) https://youtu.be/EPRj7l4ueto ( 2018/02/17)
陶侃留客 https://youtu.be/EPRj7l4ueto?t=68
孫敬懸樑 https://youtu.be/EPRj7l4ueto?t=1410
朱熹畫沙
章練全城
宋璟責說
魏昭拜師
鄧訓納胡
包拯審鵝
程侯盛德
玉卿耿介
班姬辭輦
劉濠焚宅
溫公誠樸
顧協仗徒
高允不妄
王恕羞贄
雲妾哺煒
士選讓產
虞孫誨忠
懷古赴獠
原平恭耕
曾晏守砦
張飛斷橋
遙欣救鴉
洪皓就鼎
希憲禮賢
薛包析產
蔡伸發廩
韓文救荒
董楊訓兒
和政敬讓
昌世迎駕
【top 】【m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