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

探索宇宙、認知生命、融入自然、

太陽〗〖北極星〗〖恆星〗〖星系


古人云:宇指無限空間、宙指無限時間。
根據人們目前的理解,宇宙包含三種連續體:時空能量型態(包含電磁波訊息物質)以及相關的物理定律


月球〗〖地球〗【生態】【環境】【文化

探索

§ 探索自然:神聖的聖稜線
https://youtu.be/luRu6fIAZhQ (2018/01/08)

宇宙是所有時間空間與其包含的內容物所構成的統一體;它包含了行星恆星星系星系際空間次原子粒子以及所有的物質能量,『宇』指空間,『宙』指時間
根據歷史記載,人類曾經提出宇宙學天體演化學科學模型,解釋人們對於宇宙的觀察。最早的理論為地心說,由古希臘哲學家印度哲學家所提出。
最近,1990年代後期的觀察,發現宇宙的膨脹速率正在加快,顯示有可能存在一股未知的巨大能量促使宇宙加速膨脹,稱做暗能量。而宇宙的大多數質量則以一種未知的形式存在著,稱做暗物質
目前有各種假說正競相描述著宇宙的終極命運。物理學家與哲學家仍不確定在大爆炸前是否存在任何事物;許多人拒絕推測與懷疑大爆炸之前的狀態是否可偵測。目前也存在各種多重宇宙的說法,其中部分科學家認為可能存在著與現今宇宙相似的眾多宇宙,而現今的宇宙只是其中之一。
§ 旅行至宇宙邊緣
https://youtu.be/N6g3_7m-Uqo (2019/11/25)
§ 銀河系的中心是超級黑洞
https://youtu.be/wBIvg5BnlGw (2020/06/03)
§ 地質學家認為地球所有洲陸將會再次聚合起來 https://youtu.be/jXgChlwJSPI (2018/06/26)


top】【main

認知

§ 認知自然:如毛毛蟲的蛻變
https://youtu.be/XBAvQ5vr0yY (2019/05/02)

生命是一種特徵,物質存在的一種活躍形式。目前對於生命的定義在學術界還無共識,較流行的定義是一類維持體內平衡、具有生命周期和穩定的物質能量代謝現象、能對刺激反應、能進行自我複製或和繁殖進化的半開放物質系統。生命包含所有「生物的特性」,生命個體一定會經歷出生成長衰老死亡。生命種群則在一代代個體的更替中經過自然選擇發生進化以適應環境。生命起源是生命從非生物物質如簡單的有機化合物中產生的「自然過程」。生命可以在許多不同的條件下生存
新陳代謝和自我複製的能力,可以被視為判斷生命的根本條件,稱之為生命現象病毒在有寄主可寄生的時候,會表現出生命現象;但在沒有寄主可寄生的時候,則不會表現生命現象,所以病毒是介於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一種奇妙的「有機化合物」。


top】【main

融入

§ 融入自然:觸動生命力
https://youtu.be/dOxajY1obsU (2020/06/09

瑜伽士和開悟得道的人能夠知道宇宙的很多奧秘。薩古魯(Sadhguru)是印度的一位瑜伽大師,也是一位卓越的靈性導師,一位當代上師。他深深紮根於世俗與務實中,就如他深深紮根於內在體驗與智慧中一樣。薩古魯不知疲倦地致力於人類的身體、精神和靈性層面上的康樂。
§ 瑜伽士是怎麼知道宇宙奧秘的?
https://youtu.be/kZQeRfmqHIs (2020/10/11)


top】【main

天文單位

天文單位縮寫的標準符號為 AU,也寫成 au、a.u.或 ua)是天文學上的長度單位,曾以地球太陽的平均距離定義。2012年 8月,在中國北京舉行的國際天文學大會(IAU)第 28屆全體會議上,天文學家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把天文單位固定為 149’597’870’700公尺。
新的天文單位以公尺來定義,而公尺的定義來源於真空中的光速天文單位光由太陽到達地球需時約 8分鐘,即地球跟太陽的距離為 8「光分」,這個距離也稱為一個天文單位。一光年等於 63’240天文單位
§ 用天文單位做為測量距離
https://youtu.be/m9sQGQeA574 (2012/12/03)


top】【main

光年

光年(英語:light-year)是長度單位之一,指真空中一時間內傳播的距離,大約為9.46兆公里(9.46×1012公里5.88×1012英里)。光年一般用於天文學中,是用來量長度很長的距離,如太陽系跟另一恆星的距離。天文學還有 3個常用單位:秒差距天文單位光秒。一秒差距等於3.26光年;一天文單位=1Au)為 149,597,870,700公尺149,597,870.7公里,約 149.598京米);一光秒是光一秒所走的距離為 299,792,458公尺(299,792.458公里)。
太陽到達地球需時約 8分鐘,即地球跟太陽的距離為 8光分,這個距離也稱為一個天文單位光速不變原理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基礎公設之一,在狹義相對論之中,指的是無論在何種慣性參照系中觀察,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相對於該觀測者都是一個常數,不隨光源和觀測者所在參考系的相對運動而改變。
光秒是一個借用了光速恆定不變的概念,再加上的定義而成的大尺度距離單位,被定義為光在真空中一秒所行走的距離,是國際通用度量衡單位之一,常見於天文學電訊上。
§ 什麼是光年
https://youtu.be/bp02eWYVmLk (2020/09/29)


top】【main

光陰

古人云:「光陰」今稱:時間。光陰是一種尺度,在物理定義純量,藉著時間,事件發生之先後序列(時間點/時刻)可以按過去現在未來的得以確定,時間也可以衡量事件持續的期間以及事件之間和間隔長短(時間段)。在閔考斯基時空中,時間是除了空間三個維度以外的第四維度。時間在國際單位製中的基本單位是,1967年起採用的定義為「銫-133原子基態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 9’192’631’770個周期的歷程長度」。時間是人為便於思考宇宙,而對物質運動劃分,也是一種人定的規則
§ 時辰:中國古代曆法時間單位

§ 宇宙最大的謎團:時間
https://youtu.be/6SkbNlWMG5w (2019/06/12)
§ 時間起點之旅
https://youtu.be/4QmEutgs8N8 2022/12/10


top】【main

§ 光是什麼
https://youtu.be/8q17oHkXcZM (2021/06/11)

通常指的是人類眼睛可以見的電磁波可見光),視知覺就是對於可見光的知覺。可見光只是電磁波譜上的某一段頻譜,一般是定義為波長介於 400700奈|納米nm)之間的電磁波,也就是波長比紫外線長,比紅外線短的電磁波。有些資料來源定義的可見光的波長範圍也有不同,較窄的有介於 420680nm,較寬的有介於 380800nm。有些非可見光也可以被稱為光,如紫外光紅外光X-
光既是一種高頻的電磁波,又是一種由稱為光子基本粒子組成的粒子流。因此光同時具有粒子性與波動性,或者說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格里馬爾迪Francesco Maria Grimaldi1618/04/021663/12/28)觀察到的衍射現象,艾薩克·牛頓Sir Isaac Newton1643/01/041727/03/31)甚至也稍作妥協,解釋為光粒子移動於以太所產生的局部波造成。月球上的格里馬爾迪環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光的特性
  • 直進性:光沿直線傳播,是直線運行,不需要任何介質;但在其它物體的重力場的影響下,光的傳播路徑會發生偏折。(參見:最顯著的就是黑洞的影響|重力透鏡)、
  • 反射:可以 3原則來說明(反射線|入射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線與入射線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 折射(與全內反射):光自不同密度的介質穿過時,發生的偏折現象為折射,不同介質出現不同的折射角,斯涅爾定律可以表達該介質的折射率;(註:當光線由密度較高的介質到密度較低的介質,且入射角大於臨界時,只有反射光線,沒有折射光線,這現象是為全內反射光纖就是應用這現象來運作)、
  • 干涉:在 1678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1629/04/141695/07/08)提出光是一種波動後,波動說很長時間內沒有被證明認可;直至 1801年,才由物理學家托馬斯·Thomas Young1773/06/131829/05/10)巧妙而簡單的解決了相關光源的:干涉現象
  • 衍射:又稱繞射(diffraction)光在通過闊度與其波長相當的孔或縫時所發生的現象,光不會持續原來的直線路徑,而是作扇形發散狀、
  • 光徑的可逆性:在干涉與衍射可忽略的情況中,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可交換性。就是在一條光徑的終點,發出反方向的光,此光可沿原路徑回到原來的起點。在介質分界面處應用光路的可逆性可導出關於反射率和折射率的斯托克斯1819/08/131903/02/01)關係、
  • 光電效應:一種光游離作用(光子將電子撞出原子,使之游離的過程),這種光電效應可應用於,以光束完成電流通路的電眼系統、
  • 傳播速度:在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為 299’792’458m/s(準確),是一個常數,以符號 C 代表,也是目前訊息傳播載體速度的上限。由於光子的靜止質量為 0,因此理論上並沒有任何物質的速度能超越光速、 

top】【main

光子

光子(英語:Photon)是一種基本粒子,是電磁輻射量子。在量子場論裏是負責傳遞電磁力力載子。這種作用力的效應在微觀層次或宏觀層次都可以很容易地觀察到,因為光子的靜止質量為零,它可以移動至很遠距離,這也意味著它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光速。如同其它微觀粒子,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能夠展現出波動性與粒子性。例如,它能在雙縫實驗裡展示出波動性,也能在光電效應實驗裏展示出粒子性。光子,這名稱是由物理化學吉爾伯特·路易斯(1875/10/25 or 23~1946/03/23)於  1926年在他的一個假設性理論中創建的,理論中,photon指的是一種新種類原子,是光的載子,像原子一般,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毀滅
§ 何謂矽光子? 
https://youtu.be/TH_-mozHZMA (2020/11/17)


top】【main

以太

以太(英語:Luminiferous aetheraether  ether)或譯為光乙太,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所設想的一種物質,為五元素之一。19世紀的物理學家,認為以太是一種曾被假想的電磁波的傳播介質
乙太的假設事實上代表了傳統的觀點:電磁波的傳播需要一個「絕對靜止」的參照系,當參照系改變,光速也改變。1823年,菲涅爾根據托馬斯·的光波為橫波的學說,和菲涅爾自己在 1818年所提出的:
『透明物質中乙太密度與及折射二次方成正比的假設,在一定的邊界條件下,推出關於反射光和折射光振幅的著名公式』吻合。
菲涅爾很準確的說明了大衛·布儒斯特數年前從實驗上所測得的結果。

  • 光介質電介質磁流體力學電漿作為連續介質、電磁波不需靠介質傳播…等。
  • 邁克生·莫雷實驗是運用實驗室裝置探討以太是否隨著地球運動。地球以每秒 30公里的速度太陽運動,就必然迎面受到每秒 30公里的「以太風」,從而必然對光的傳播產生影響。假設「以太風」速度為   0時,因此兩束光應同時到達,而且相位相同;若「以太風」速度不為 0,則裝置能夠印證地球與「以太」之間是否存在相對運動。所謂的「乙太系」是否就是一個「絕對靜止系」!?

§ 以太的存在,何以被推翻!
https://youtu.be/FEpAzwexLE8 (2019/08/19)
§ 賽先生科普:以太的誕生與破滅!
https://youtu.be/-eSRhwdiQYo (2021/05/29)


top】【main

量子

量子quantum)是參與基本相互作用的任何物理實體(物理性質不可見的最小量。量化假設為透過某物理性質可以被「量化」的基本概念,意味著物理性質的「量值」(magnitude),可以採用由一個量子的整數倍組成的離散值。
§ 淺顯易懂的講解「量子」
https://youtu.be/LS72MctJoJQ
2023/09/29


top】【main

潘洛斯三角

潘洛斯三角(英語:Penrose triangle)是不可能物體中的一種。最早是由瑞典藝術家:奧斯卡·路透斯沃德在 1934年製作。英國數學家羅傑·潘洛斯及其父親萊昂內爾·潘洛斯設計及推廣,並在 1958 2月份的《英國心理學月刊》(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中發表,稱之為「最純粹形式的不可能」。如:潘洛斯階梯不可能方塊等。
§ an optical illusion
https://youtu.be/CRsFrjMicCw (2023/11/09)

羅傑·潘洛斯Sir Roger Penrose1931/08/08~)提出了一個科學界的禁忌話題,他認爲靈魂存在。並且他還説在生命隕落後,意識會離開人體,重新回到宇宙之中,以量子形態存在。


top】【main

靈魂

靈魂soul)是一種超自然現象,寄居於人或其它物質(軀體)並對之起主宰作用;靈魂亦可脫離這些軀體而獨立存在;也被認為靈魂是永恆不滅。當一個人肉體死亡後,其靈魂是否依然存在,仍存爭議。亙古至今宗教信仰、人生哲學和古老神話故事(如:中國神話)三個主要範疇,依然影響人類對前生今世的因緣果報靈魂觀。
§ 宇宙將無限循環 https://youtu.be/N6btWT4GBTI 2023/04/01
§ 天天讀書會談「意識是靈魂嗎?」 https://youtu.be/JmWEtdQmoig 2022/11/20


top】【main

細胞生物

更新日期:


細胞生物常被通稱為生物 (拉丁語德語: Organismus, 英語:Organism)又稱:有機體,是指具有生命個體細胞生物涵蓋:單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在生物學生態學中, 地球上約有 8’700’000種物種(±1’300’000),其中 6’500’000種(約 74%)物種在陸地上,2’200’000種(約 26%)生活在水中。
!〕生物涵蓋:細胞生物非細胞生物


非生物因子〗〖非細胞生物病毒〗〖有害生物main

細胞生物分類


top】【main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是生命變化的程度,是指在一個區域、生物群系或行星範圍之內的基因變化、物種變化或生態系統變化。(2018/08/22)
生物多樣性在學術上的定義,是指所有生態系中活生物體的變異性,它涵蓋了所有從基因、個體、族群、物種、群集、生態系到地景等各種層次的生命型式(2011/08/26)。
生物多樣性本身具有生態與經濟、科學與教育、文化、倫理與美學等價值。生物多樣性工作是廿一世紀全球重大議題之一,亦是人類永續發展之基礎。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面:遺傳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多樣性

參考:
基隆生物多樣性
動物多樣性植物多樣性


top】【main

命名(學名)

學名英語:Scientific name|科學名稱)是生物學·術語,係根據國際上制定的有關生物命名的法規,主要以二名法對各特定物種動物植物真菌藻類細菌…等)在分類階元上,為每一種生物或者每個分類學上的生物群(例如:科群、屬群);賦予一個全世界通用的格式化文字,以拉丁文拉丁化文字表示,因此又稱:拉丁學名,通常使用「斜體字」。

命名方法

  • 單名法:以上的分類階元的學名使用單名法(nomen),由一個拉丁文單詞表示,首字母大寫,屬名須用斜體,其他階元慣用正體。
  • 二名法:一級的學名使用二名法(binomen),又稱雙名法,由屬名和種加詞(種小名)兩部分構成一個種名。完整引用時須在種名後加命名人姓氏和命名時間,一般情況下可省略。
  • 三名法:亞種變種變型等種以下的階元使用三名法(trinomen):由屬名、種加詞、種下階元加詞三部分組成,均用斜體或專名號。

!〕植物的學名以拉丁文表示,每個物種常用「屬名」與「種小名」組成,稱為「二名法」。 


top】【main

生命

生命是一種特徵,是物質存在的一種活躍形式。生命沒有公認定義,依不同的科學家觀點有所差異。生命個體擁有「生物的特性」,一定會經歷出生成長衰老死亡。以人類為例,一般以呼吸心臟跳動停止和腦部完全停止活動(非暫時性的停止)為判定死亡的標準。生命的終結是指生命體之死亡階段或狀態。
蔣中正(1887/10/31~1975/04/05)曾說:「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錢穆1895/07/301990/08/30)認為,人生可分為四階層:職業、閒暇、理想、道德。

!〕後印象派(公元 18741886)畫家:保羅·高更1848/06/071903/05/08)著名作品之一: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
§ 欣賞保羅高更的畫作
https://youtu.be/ZNnVPTpgtzs 2018/11/25


top】【main

壽命

壽命是生物的基本參數之一。有的生物只能生存一天,有的生物例如一些植物能生存幾千年。燈塔水母是已知的其中一種目前沒有壽命限制的生物。細胞衰老在決定生物體、細菌病毒甚至是朊毒體的壽命時很重要。隨著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變短一些,直到最後造成了細胞生命活動有意義的 DNA序列的缺失,使得細胞無法繼續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而進行一種由自身控制的程序性死亡,稱作細胞凋亡


top】【main

演化

演化會引起生物各個層次的多樣性!現今的生物體有可能是在無機物中自然發生的。在生物學上,基於共同起源的理論,提出地球上所有的物種生物個體和分子都起源於一個共同的祖先或祖先的基因庫,可以在所有生物體之間共同的特徵找到共同的祖先的證據。
!〕地球上所有生命共同起源,約 3’500’000’000~3’800’000’000年前出現,稱之為最後共同祖先


top】【main

分類階元

亞門亞綱亞目亞科亞屬亞種

分類階元依次採用 (Kingdom)、(動物 Phylum/ 植物 Division)、(Class)、(Order)、(Family)、(Genus)、(Species),7 個從高到低基本且必要的分類階元,有時「界」之上的「」也是一個必要階元。三種常用的分類法:
1)被子植物APG III分類法(2009年10月正式在林奈學會植物學報發表;於 2016年被 APG IV 取代)、
2)阿瑟·約翰·克朗奎斯特(Arthur John Cronquist,1919/03/19~1992/03/22)、
3)亞美因·塔赫塔江(俄語:Армен Леонович Тахтаджян,1910/06/10~2009/11/13)。


top】【main

亞門

亞門英文動物的亞門為「subphylum」,植物真菌的亞門為「subdivision)是生物分類法中的一個次要分類階元,一般位於之間,但有時亞門和綱之間還會增設下門總綱等次要階元。


top】【main

亞綱

亞綱(Subclass)是生物分類法中的一級,它一般是位於之間。有時亞綱下也分次亞綱(又稱下綱),或在目之上有時也有超目的分級,亞綱的拉丁文名稱較無固定的字尾,僅在植物常會以「-dae」為字尾。


top】【main

亞目

亞目(suborder)是生物分類法中的一級,一般是界於之間,但有時亞目和科之間會再分下目(又譯作次目)。亞目的拉丁文名稱較無固定的字尾。


top】【main

亞科

亞科拉丁語subfamilia)是生物分類法的一個次級的輔助分類單元,在之間。有時亞科和屬之間也分。根據現時的命名標準:植物亞科的拉丁文分類名稱的字尾會使用「-oideae」;而動物亞科會使用「-inae」。參考:家族蛋白質家族基因家族等。


top】【main

亞屬

亞屬拉丁語subgenera;英語:subgenus)是生物分類法中的一級,位於之間。在分類學中,「亞屬」可單獨使用或與種名同時使用。但亞屬的使用並非必要。


top】【main

亞種

亞種subspecies),生物學術語,是以下的一個分類階元。其定義不甚明確,一般認為是同一物種內相似種群的集群,是同一物種生活在不同地理區域的種群,受所在環境的選擇壓力,在基因和形態上發生變化而形成的。
亞種彼此之間一定有隔離,通常是地理隔離,但還未發展到產生生殖隔離的程度。亞種的劃分確立並無統一標準,受學者主觀意志影響頗大。只要種群隔離到一定時間,必然產生差異,但要隔離多少年,差異多大,才能劃為一個亞種,不同學者的觀點可能有很大不同。


top】【main

細胞

細胞(英語:Cell)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它是除了病毒之外所有具有完整生命力的生物的最小單位,也經常被稱為生命的積木(病毒僅由 DNA/RNA組成,並由蛋白質和脂肪包裹其外),細胞基因作為遺傳進化的基本單元,是推動新物種的合成和創建的具有生命個體引擎)。細胞可分為兩大類:原核細胞真核細胞


非細胞生物病毒top】【main

生物

修改日期:

生物Organism)指任何以「單一實體」運作的有機生命系統,或在自然界中具有生命能表現生命現象(代謝、生長、發育、感應、運動、生殖)的個體,又稱:生物體(living organism)、有機體、機體。在生物學biology)和生態學(德語:Ökologie)中,地球上約有 8’700’000物種±1’300’000),其中 6’500’000物種在陸地上,2’200’000物種則生活在水中。


〖關於多識植物百科·搜尋植物〗〖非生物因子
分類階元〗【main

生物的領域

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徵在生物會進行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繁殖適應。生物分為三個域:細菌古菌、以及真核生物,還有似乎無新陳代謝遺傳的病毒與內共生細菌…等。其中最具挑戰自然生態循環的是人類,人類是動物的一種。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其他動物(肉、卵和奶)一直是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動物的則被用來取暖。某些動物被馴化為家禽家畜寵物。除此之外,牠們也是人類文化(如神話宗教)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一般討論用語,所稱的動物是不包含人類。


top】【main

生物種群分類

  1. 被子植物APG III分類法(2009年10月正式在林奈學會植物學報發表;於 2016年被 APG IV 取代);
  2. 阿瑟·約翰·克朗奎斯特(Arthur John Cronquist,1919/03/19~1992/03/22);
  3. 亞美因·塔赫塔江(俄語:Армен Леонович Тахтаджян,1910/06/10~2009/11/13)。

top】【main

生物圈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態系ecosystem)的統合體。生物圈是某個特定區域交互作用的所有生物細胞生物非細胞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岩石圈水圈大氣圈)構成的環境
生物圈是地球的一個外層圈,其範圍泛指海平面上、下垂直各 10公里,涵蓋現有存在生命與生命發生過程攸關的空氣陸地。一般認為地球上的生物圈是從 3’500’000’000年前生命起源演化而來的。
生物圈也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體和賴以生存的環境所形成的一個封閉且能自我調控的生態系統(生態區)。

°°生物系統層級關係:
生物圈 > 生態系統 > 群落 > 種群 > 個體


分類階元〗【main

生態區

生態區的構成除了非生物因子提供的環境之外,必須擁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種形成的生態環境


top】【main

一次性餐盤

樹葉的發想:
§ 沒人要的香蕉葉
https://youtu.be/q0TowHWbpWE (2017/07/03)
§ 香蕉樹葉製成環保餐具
https://youtu.be/SMHeWy4QoYo (2016/12/20)
臺灣沿海地區,黃槿生長甚為普遍。黃槿抗風耐鹽,沿海村落大多栽植。如果使用黃槿的葉片壓製成一次性的餐盤、便當盒,或許有異曲同工之妙。既然『黃槿』兼具防風、防曬、護土的功能,如果廣植黃錦於海濱,對環境生態有負面影響嗎?
#)黃槿的葉片具葉柄,柄長 3~10 公分;黃槿的單葉厚紙質、互生,葉片長 8~15公分、寬 9~20公分,圓心形,葉基深心形,葉尖突銳。
§ 低耗能製程的熱壓機『點葉成金』
https://youtu.be/qGz4sER7P6Y (2019/11/28)
§ 印度研發的樹葉餐盤
https://youtu.be/vmSO3DgfaCc (2017/09/20)


top】【main

消化系統

更新日期:

口腔舌頭牙齒、)、食道
胰腺膽囊括約肌

小腸大腸肛門

消化系統(digestive system)是多細胞生物用以進食消化食物、獲取營養(維持體適能)、排遺的一組器官,其主要功能為攝食消化吸收同化排遺。其中有關排遺的部分,也可歸類到排遺系統的一部分。
§ 消化作用簡介
https://youtu.be/cnMSzP2c2JI (2015/12/10)
§ 消化腺
https://youtu.be/dE6rTnfnzIE (2018/06/06)
§ 消化液如何分解食物
https://youtu.be/LGVHylynxbA (2018/06/06)


main

§ 消化作用簡介
https://youtu.be/cnMSzP2c2JI (2015/12/10)

消化系統(digestive system)於人體主要是由消化道消化腺組成。一個正常男性成人的消化道大約長 6.5米,由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組成。消化道是一條連接口腔和肛門的管道,由許多負責處理食物的構造組成。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以消化食物。食物通過消化道需要的時間會隨許多因素而不同,吃飯後約需要 1個小時的時間,胃部才會有一半排空,要 2個小時胃部才會全部排空,讓食物進入小腸。小腸一半排空也需要 1~2個小時,食物到達結腸約需 12~50個小時,會因個別情形有很大的差異。
人類消化腺又分為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兩種。 小消化腺是散在於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內的小腺體。這類腺體數量甚多,如胃腺腸腺等: 大消化腺位於消化道外,它們主要通過導管將分泌物排入消化道內。大消化腺主要有:三對唾液腺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肝臟胰臟
•)上消化道由食道組成。口包含口腔黏膜唾液腺,舌頭和牙齒。在口後面是連接著一條由肌肉組成的中空管道,即食道。食道通過肌肉的收縮和放鬆,把食物向下推,穿過橫膈膜到達胃。
•)下消化道包括腸和肛門。腸是消化系統中,由肛門之間的消化管道,為大部份化學消化過程的所在地,將食物營養吸收。


top】【main

口腔

§ 口腔解剖圖
https://youtu.be/oLz1JPx3b1A (2014/10/31)

口腔(oral cavity)是指面頰和口腔底之間的空間,向上它與鼻腔相通;向後口腔與兩個頜弓後的咽腔相連,又稱:口、嘴巴、嘴或咀。
口腔的後面的開口是咽峽,前面的開口是。整個口腔的內壁由黏膜層組成。(對於沒有牙的人指其牙床)之間的口腔部分里有腮腺的出口。牙後的口腔內有唾液腺的出口,此外也在這裡。口腔中重要的器官有舌、牙和唾液腺。口腔周圍的咽、唇和臉頰也是非常重要的。
§ 味覺
https://youtu.be/WDUDHAiA_HQ (2018/03/13)
§ 味覺刺激物
https://youtu.be/AAOIEmNoxIo (2018/03/13)


top】【main

食道

食道(Esophagus)又稱食管是消化系統的一部分,上面連接,下面連通,緊貼脊柱的腹側,具有輸送食物的功能。成人食管長約 20~25公分。食道管腔平時閉合呈扁平狀,食物通過時候開啟;管壁主要由黏膜層、肌層和外膜組成,肌層非常發達,常由環行肌層(內)和縱走肌層(外)組成,由於這兩種肌層的收縮蠕動,逼迫食物移入胃內。食道最尾端與胃相接的地方有一個括約肌賁門)確保胃酸不會逆流至食道中。


top】【main

§ 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之預防與治療
https://jtp.taiwan-pharma.org.tw/107/090-095.html (2011/06/30)

(stomach)是人和脊椎動物·消化系統的一部分,是貯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胃上接食道,下接十二指腸。位置大約位於人體的左上腹,肋骨以下。胃主要將大塊食物研磨成小塊,將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較小的分子,以便進一步吸收。


top】【main

肝臟的血液通常 25%來自肝靜脈,75%來自肝門脈。肝硬化時,造成肝門脈高壓(Portal Hypertension),使血液回流至胃食道靜脈造成曲張。當肝門脈與肝靜脈間的壓力差(HVPG:Ha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高於 12mmHg(厘米汞柱)時,就容易有出血的風險。

肝臟(liver)功能以代謝為主,並扮演著除去毒素,儲存醣原(肝醣),分泌蛋白質合成等重要角色。肝臟也會製造膽汁
門脈高壓(Portal Hypertension)的主要直接原因是血管的阻力增加,可藉由病灶發生的位置分為肝前性、肝內性、肝後性…等,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肝硬化;其他較罕見的原因則稱為『非肝硬化性門脈高壓』(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造成血管阻力增加的原因則相當多樣,只是門脈高壓的產生,容易導致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經常是肝硬化出現的併發症之一。參考以下,不同時期對胃靜脈曲張與門脈高壓的見解。
§ Portal Hypertension 
https://youtu.be/Cox6Z5pqMBo (2015/02/10)
§ Portal Hypertension 
https://youtu.be/LkXQTDb8g2U (2019/02/12)
§ Portal Hypertension 
https://youtu.be/VxJqw3dCgAs (2020/06/30)


肝性〗【top】【main

§ 養身就要養脾
https://youtu.be/nong-2CMlPE (2016/01/13)

脾臟(spleen)是脊椎動物的一種外周淋巴器官,人體的脾臟位於腹腔左上方,與第 9~11肋相對,健康成人的脾臟約重 150~200克;活體時,脾爲暗紅色,質軟而脆,在受暴擊時容易破裂。脾臟面前上方與底相連,後下方與左和左腎上腺相連,正常情況下,脾無法被觸及,腫大的脾則容易被觸到。脾臟有濾血的功能,脾內的大量巨噬細胞可以清除衰老的血細胞(比如紅細胞)、抗原和異物。此外,侵入人體血內的抗原,可在脾內激發免疫反應。在出生後,脾的造血功能基本上是消失的,僅在部分條件(比如人體出現嚴重造血障礙時)刺激下才能夠恢復;脾還能夠儲藏血液,人脾可以儲存約 40毫升的血液。中醫所稱的「脾」是將難以觀察的胰腺歸爲脾臟的附屬器官。
§ 認識脾臟
https://youtu.be/CDtwjgKV2Gs (2017/11/07)
§ 為何脾腫大!
https://youtu.be/JsVv8BGvWlg (2019/03/13)


top】【main

膽囊

膽囊是儲存膽汁的所在,膽汁有助於乳化脂肪;膽囊的收縮讓膽汁釋放…
§ https://youtu.be/ji415-5T2dQ (2021/01/25)

膽囊(gallbladder)是位於右方肋骨下肝臟後方的梨形囊袋構造,有濃縮和儲存膽汁之用。膽汁溶解脂肪及酒精,肝臟分泌膽汁,流入膽囊儲存,在需要時將膽汁送進消化道以協助消化脂肪。
膽囊管
與由肝臟下行的總肝管會合形成總膽管,總膽管的末端有 Oddi氏括約肌,總膽管經過胰臟,與十二指腸相接。
膽囊疾病膽結石膽結石阻塞胰管導致結石性胰臟炎膽囊炎罕見的黃色肉芽腫性膽囊炎、膽囊息肉、膽囊癌、膽道運動障礙、膽囊切除術後症候群等。


top】【main

胰腺

§ 胰臟的功能
https://youtu.be/fsvspYTRlLo (2013/12/18)
§ 肝臟與胰臟
https://youtu.be/gEiP7Hb1sMI (2014/10/31)

胰臟也稱胰腺(pancreas)為脊椎動物具有的外、內分泌功能的腺體;『外分泌』由腺泡、連通腸腔的導管組成,腺泡分泌多種消化,導管上皮細胞分泌碳酸氫鹽電漿和水,合稱胰液;胰液經導管進入十二指腸可消化脂肪蛋白質,是機體重要的消化液。『內分泌』由胰島所組成;胰島分泌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胰多肽生長抑素…等激素。胰島素、胰高血糖素對維持血糖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胰的內分泌部分叫做胰島(朗罕氏小島),是不規則的細胞群,散布在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間。有中醫學者認為「」其實對應的是現代醫學的胰臟,因為中醫理論常將「脾」與「」和人體的消化功能緊密地聯繫起來。
了解胰臟,避免胰腺癌發生…
§ 胰臟癌的篩檢
https://youtu.be/EockhBkMjrA
2021/11/23


top】【main

小腸

十二指腸拉丁語:Duodenum)是多數高等脊椎動物小腸的始段。哺乳動物爬行動物擁有十二指腸。魚的十二指腸不明顯,有時用前腸近側小腸稱呼。哺乳動物的小腸可能是吸收鐵的主要部位。十二指腸是小腸最短的部分,之後是空腸迴腸(迴腸下面與盲腸相接,迴腸與盲腸之間有回盲瓣)。人類的十二指腸長達 25~38厘米,從十二指腸球部起始,到十二指腸懸肌結束。可分為上部(球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2]它包繞頭,並固定於腹腔後壁。


top】【main

大腸

大腸(英語:large intestine;拉丁語Intestinum crassum)是脊椎動物消化系統的最後一部分。大腸的作用是從腸道內剩餘的可消化物質中吸取水分與電解質,將剩餘的無用部分形成糞便並作暫時儲存以及最終排出糞便。大腸包括盲腸結腸直腸以及肛管;大腸始於骨盆髂骨處,與小腸銜接之後,再橫貫腹腔後向下彎折延伸至直腸經肛管到達肛門。大腸的長度約為 1.5米,直徑約 6.5厘米,是整個腸道長度的五分之一。


top】【main

肛門

肛門(anus)是獸亞綱動物消化系統消化道的最末端,在直腸延伸至體外的開口處,是糞便排遺和消化系統廢氣(屁)的出口。由於其與排泄相關,有時也被歸類到排泄系統的一部分。
§ 排泄作用
https://youtu.be/kE1sACpmuOQ (2016/06/04)
§ 排泄作用
https://youtu.be/SqrxCc_V9o4 (2017/12/26)


top】【main

括約肌

括約肌(Sphincter)是人或一些動物身上的一種肌肉類型。這類型的肌肉分布在管腔壁,當收縮的時候管腔就會被關閉,當放鬆的時候管腔就會開放。人的肛門尿道膀胱還有部的賁門幽門都有括約肌。

top】【main

經絡

§ 中醫基礎理論 
https://youtu.be/XukGZqB-RQw2019/05/08
§ 中醫養生所論述的十二正經與八脈

經絡meridian)在中醫學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簡稱:TCM)認為是人體中聯絡臟腑、溝通肢體(軀幹四肢)與運行氣血的通路;氣行脈外、血行脈內。經絡主幹者為經脈十二經脈),分支者為絡脈奇經八脈)。
十四經穴分佈於十四經脈,為歸屬於十二經脈腧穴再加上任脈督脈的腧穴,。
人的活力基礎源於大氣之氧六大營養素,匯集於精髓而蓄勢,有賴「氣血」輸送於「臟腑」藏於「精髓」以維護生機。倘若氣血衰退、精虧髓亡則大勢已去。經絡與臟腑的功能相聯繫以利精髓的產生,記載詳見於《內經》和《難經》。

中華古典文化 ››中醫學 ››經絡循行圖


十二正經與八脈十二經絡養息十二時辰養身法
暖身與收功〗〖人體〗【main

十二經脈

十二經脈是手三陰經(心包)、手三陽經(大腸三焦小腸)、足三陽經(膀胱)、足三陰經()的總稱。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又稱:正經。


top】【main

正經的循環順序

 正經有十二條,又稱「十二經脈」涵蓋:手三陰經(心包)、手三陽經(大腸三焦小腸)、足三陽經(膀胱)、足三陰經()。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氣血運行的主要血氣(血行脈中、氣行脈外)猶如江河之水。

正經的循環順序,如下順序所示,周而復始,如環無端。

  1. 手太陰(肺經
  2. 手陽明(大腸經 
  3. 足陽明(胃經
  4. 足太陰(脾經
  5. 手少陰(心經 
  6. 手太陽(小腸經
  7. 足太陽(膀胱經
  8. 足少陰(腎經
  9. 手厥陰(心包經
  10. 手少陽(三焦經 
  11. 足少陽(膽經
  12. 足厥陰(肝經

top】【main

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是統率、聯絡、調節十二經脈的功能,猶如湖泊,將江河之水的十二經脈之氣,灌溉、蓄積加以調節,使人體氣血佈輸灌流組織,使機能更加旺盛、有效率,又稱:「八脈

八脈包括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


top】【main

任脈

任脈起於小腹內,下出會陰,向上行於陰部,經腹,向上經關元…等穴,到咽喉,上行環繞口唇,經面部,進入目眶下,計二十四穴,為「手、足三陰脈之海」。
•)任脈起於小腹會陰曲骨 中極 關元 石門 氣海 陰交 神闕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闕 鳩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宮 華蓋 璇璣 天突 廉泉 承漿 進入目眶下。

任脈計二十四穴:

  1. 會陰截石位,男子,當肛門與陰囊之間,女子,當肛門與陰唇聯合之間;
  2. 曲骨仰臥,在腹部正中線上,臍下 5寸,當恥骨聯合上緣凹陷處;
  3. 中極臍下 4寸,當腹正中線上取;
  4. 關元仰臥,臍下 3寸,當腹正中線上;
  5. 石門仰臥,臍下 2寸,當腹正中線上;
  6. 氣海仰臥,臍下 1.5寸,當腹正中線上;
  7. 陰交仰臥,臍下 1寸,當腹正中線上;
  8. 神闕仰臥,在臍窩正中;
  9. 水分仰臥,臍中點上 1寸,腹正中線上;
  10. 下脘仰臥,臍中點上 2寸,腹正中線上;
  11. 建里仰臥,臍中點上 3寸,腹正中線上;
  12. 中脘仰臥,臍中點上 4寸,腹正中線上;
  13. 上脘仰臥,臍中點上 5寸,腹正中線上;
  14. 巨闕仰臥,臍中點上 6寸,腹正中線上;
  15. 鳩尾仰臥,臍中點上 7寸,腹正中線上;
  16. 中庭在胸骨正中線上,平第五肋間隙,當胸骨體和劍突連接處;
  17. 膻中仰臥,在胸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隙(兩乳頭之間);
  18. 玉堂仰臥,在胸正中線上,平第三肋間隙;
  19. 紫宮仰臥,在胸正中線上,平第二肋間隙;
  20. 華蓋仰臥,在胸正中線上,平第一肋間隙;
  21. 璇璣仰臥,在胸骨正中線上,當胸骨柄中點;
  22. 天突在胸骨上窩正中,平齊鎖骨上緣(陰維、任脈之會);
  23. 廉泉微仰頭,在結喉上方,當舌骨的下緣凹陷處(陰維、任脈之會);
  24. 承漿在頦唇溝正中凹陷處(足陽明、任脈之會)。

top】【main

督脈

督脈起於長強穴,止於齦交穴,共 28腧穴

督脈計二十八穴:

  1. 長強伏臥,在尾骨端與肛門之間(督脈、足太陽、少陰之會);
  2. 腰俞仰臥或側臥,在骶管裂口處、當臀縱紋頭上;
  3. 腰陽關在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4. 命門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5. 懸樞在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6. 脊中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7. 中樞在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8. 筋縮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9. 至陽在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約與肩胛骨下角相平;
  10. 靈台在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11. 神道在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12. 身柱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13. 陶道在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14. 大椎在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手足三陽、督脈之會);
  15. 啞門在後髮際正中,入髮際 0.5寸凹陷中(督脈、陽維之會);
  16. 風府頭微前傾,後髮際正中直上 1寸,兩側斜方肌之間的凹陷中(督脈、足太陽、陽維之會);
  17. 腦戶在風府穴直上強間 1.5寸,約當枕骨粗隆上緣;
  18. 強間在腦戶上 1.5寸,當風府與百會之中點;
  19. 後頂在強間穴直上 1.5寸;
  20. 百會在後髮際正中直上 7寸,當兩耳尖直上,頭正中線上;
  21. 前頂在百會前 1.5寸,當頭正中線上;
  22. 囟會在前髮際上 2,當頭正中線上;
  23. 上星在前髮際正中直上 1寸;
  24. 神庭在髮際正中直上 0.5寸取;
  25. 素髎在鼻尖正中;
  26. 水溝在人中溝正中線,上 1/3折點處(督脈、手足陽明之會);
  27. 兌端在上唇端,人中溝下端與口唇連接處;
  28. 齦交在上唇內,上唇繫帶連接處(任脈、督脈、足陽明之會)。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