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統

更新日期:

口腔舌頭牙齒、)、食道
胰腺膽囊括約肌

小腸大腸肛門

消化系統(digestive system)是多細胞生物用以進食消化食物、獲取營養(維持體適能)、排遺的一組器官,其主要功能為攝食消化吸收同化排遺。其中有關排遺的部分,也可歸類到排遺系統的一部分。
§ 消化作用簡介
https://youtu.be/cnMSzP2c2JI (2015/12/10)
§ 消化腺
https://youtu.be/dE6rTnfnzIE (2018/06/06)
§ 消化液如何分解食物
https://youtu.be/LGVHylynxbA (2018/06/06)


main

§ 消化作用簡介
https://youtu.be/cnMSzP2c2JI (2015/12/10)

消化系統(digestive system)於人體主要是由消化道消化腺組成。一個正常男性成人的消化道大約長 6.5米,由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組成。消化道是一條連接口腔和肛門的管道,由許多負責處理食物的構造組成。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以消化食物。食物通過消化道需要的時間會隨許多因素而不同,吃飯後約需要 1個小時的時間,胃部才會有一半排空,要 2個小時胃部才會全部排空,讓食物進入小腸。小腸一半排空也需要 1~2個小時,食物到達結腸約需 12~50個小時,會因個別情形有很大的差異。
人類消化腺又分為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兩種。 小消化腺是散在於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內的小腺體。這類腺體數量甚多,如胃腺腸腺等: 大消化腺位於消化道外,它們主要通過導管將分泌物排入消化道內。大消化腺主要有:三對唾液腺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肝臟胰臟
•)上消化道由食道組成。口包含口腔黏膜唾液腺,舌頭和牙齒。在口後面是連接著一條由肌肉組成的中空管道,即食道。食道通過肌肉的收縮和放鬆,把食物向下推,穿過橫膈膜到達胃。
•)下消化道包括腸和肛門。腸是消化系統中,由肛門之間的消化管道,為大部份化學消化過程的所在地,將食物營養吸收。


top】【main

口腔

§ 口腔解剖圖
https://youtu.be/oLz1JPx3b1A (2014/10/31)

口腔(oral cavity)是指面頰和口腔底之間的空間,向上它與鼻腔相通;向後口腔與兩個頜弓後的咽腔相連,又稱:口、嘴巴、嘴或咀。
口腔的後面的開口是咽峽,前面的開口是。整個口腔的內壁由黏膜層組成。(對於沒有牙的人指其牙床)之間的口腔部分里有腮腺的出口。牙後的口腔內有唾液腺的出口,此外也在這裡。口腔中重要的器官有舌、牙和唾液腺。口腔周圍的咽、唇和臉頰也是非常重要的。
§ 味覺
https://youtu.be/WDUDHAiA_HQ (2018/03/13)
§ 味覺刺激物
https://youtu.be/AAOIEmNoxIo (2018/03/13)


top】【main

食道

食道(Esophagus)又稱食管是消化系統的一部分,上面連接,下面連通,緊貼脊柱的腹側,具有輸送食物的功能。成人食管長約 20~25公分。食道管腔平時閉合呈扁平狀,食物通過時候開啟;管壁主要由黏膜層、肌層和外膜組成,肌層非常發達,常由環行肌層(內)和縱走肌層(外)組成,由於這兩種肌層的收縮蠕動,逼迫食物移入胃內。食道最尾端與胃相接的地方有一個括約肌賁門)確保胃酸不會逆流至食道中。


top】【main

§ 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之預防與治療
https://jtp.taiwan-pharma.org.tw/107/090-095.html (2011/06/30)

(stomach)是人和脊椎動物·消化系統的一部分,是貯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胃上接食道,下接十二指腸。位置大約位於人體的左上腹,肋骨以下。胃主要將大塊食物研磨成小塊,將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較小的分子,以便進一步吸收。


top】【main

肝臟的血液通常 25%來自肝靜脈,75%來自肝門脈。肝硬化時,造成肝門脈高壓(Portal Hypertension),使血液回流至胃食道靜脈造成曲張。當肝門脈與肝靜脈間的壓力差(HVPG:Ha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高於 12mmHg(厘米汞柱)時,就容易有出血的風險。

肝臟(liver)功能以代謝為主,並扮演著除去毒素,儲存醣原(肝醣),分泌蛋白質合成等重要角色。肝臟也會製造膽汁
門脈高壓(Portal Hypertension)的主要直接原因是血管的阻力增加,可藉由病灶發生的位置分為肝前性、肝內性、肝後性…等,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肝硬化;其他較罕見的原因則稱為『非肝硬化性門脈高壓』(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造成血管阻力增加的原因則相當多樣,只是門脈高壓的產生,容易導致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經常是肝硬化出現的併發症之一。參考以下,不同時期對胃靜脈曲張與門脈高壓的見解。
§ Portal Hypertension 
https://youtu.be/Cox6Z5pqMBo (2015/02/10)
§ Portal Hypertension 
https://youtu.be/LkXQTDb8g2U (2019/02/12)
§ Portal Hypertension 
https://youtu.be/VxJqw3dCgAs (2020/06/30)


肝性〗【top】【main

§ 養身就要養脾
https://youtu.be/nong-2CMlPE (2016/01/13)

脾臟(spleen)是脊椎動物的一種外周淋巴器官,人體的脾臟位於腹腔左上方,與第 9~11肋相對,健康成人的脾臟約重 150~200克;活體時,脾爲暗紅色,質軟而脆,在受暴擊時容易破裂。脾臟面前上方與底相連,後下方與左和左腎上腺相連,正常情況下,脾無法被觸及,腫大的脾則容易被觸到。脾臟有濾血的功能,脾內的大量巨噬細胞可以清除衰老的血細胞(比如紅細胞)、抗原和異物。此外,侵入人體血內的抗原,可在脾內激發免疫反應。在出生後,脾的造血功能基本上是消失的,僅在部分條件(比如人體出現嚴重造血障礙時)刺激下才能夠恢復;脾還能夠儲藏血液,人脾可以儲存約 40毫升的血液。中醫所稱的「脾」是將難以觀察的胰腺歸爲脾臟的附屬器官。
§ 認識脾臟
https://youtu.be/CDtwjgKV2Gs (2017/11/07)
§ 為何脾腫大!
https://youtu.be/JsVv8BGvWlg (2019/03/13)


top】【main

膽囊

膽囊是儲存膽汁的所在,膽汁有助於乳化脂肪;膽囊的收縮讓膽汁釋放…
§ https://youtu.be/ji415-5T2dQ (2021/01/25)

膽囊(gallbladder)是位於右方肋骨下肝臟後方的梨形囊袋構造,有濃縮和儲存膽汁之用。膽汁溶解脂肪及酒精,肝臟分泌膽汁,流入膽囊儲存,在需要時將膽汁送進消化道以協助消化脂肪。
膽囊管
與由肝臟下行的總肝管會合形成總膽管,總膽管的末端有 Oddi氏括約肌,總膽管經過胰臟,與十二指腸相接。
膽囊疾病膽結石膽結石阻塞胰管導致結石性胰臟炎膽囊炎罕見的黃色肉芽腫性膽囊炎、膽囊息肉、膽囊癌、膽道運動障礙、膽囊切除術後症候群等。


top】【main

胰腺

§ 胰臟的功能
https://youtu.be/fsvspYTRlLo (2013/12/18)
§ 肝臟與胰臟
https://youtu.be/gEiP7Hb1sMI (2014/10/31)

胰臟也稱胰腺(pancreas)為脊椎動物具有的外、內分泌功能的腺體;『外分泌』由腺泡、連通腸腔的導管組成,腺泡分泌多種消化,導管上皮細胞分泌碳酸氫鹽電漿和水,合稱胰液;胰液經導管進入十二指腸可消化脂肪蛋白質,是機體重要的消化液。『內分泌』由胰島所組成;胰島分泌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胰多肽生長抑素…等激素。胰島素、胰高血糖素對維持血糖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胰的內分泌部分叫做胰島(朗罕氏小島),是不規則的細胞群,散布在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間。有中醫學者認為「」其實對應的是現代醫學的胰臟,因為中醫理論常將「脾」與「」和人體的消化功能緊密地聯繫起來。
了解胰臟,避免胰腺癌發生…
§ 胰臟癌的篩檢
https://youtu.be/EockhBkMjrA
2021/11/23


top】【main

小腸

十二指腸拉丁語:Duodenum)是多數高等脊椎動物小腸的始段。哺乳動物爬行動物擁有十二指腸。魚的十二指腸不明顯,有時用前腸近側小腸稱呼。哺乳動物的小腸可能是吸收鐵的主要部位。十二指腸是小腸最短的部分,之後是空腸迴腸(迴腸下面與盲腸相接,迴腸與盲腸之間有回盲瓣)。人類的十二指腸長達 25~38厘米,從十二指腸球部起始,到十二指腸懸肌結束。可分為上部(球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2]它包繞頭,並固定於腹腔後壁。


top】【main

大腸

大腸(英語:large intestine;拉丁語Intestinum crassum)是脊椎動物消化系統的最後一部分。大腸的作用是從腸道內剩餘的可消化物質中吸取水分與電解質,將剩餘的無用部分形成糞便並作暫時儲存以及最終排出糞便。大腸包括盲腸結腸直腸以及肛管;大腸始於骨盆髂骨處,與小腸銜接之後,再橫貫腹腔後向下彎折延伸至直腸經肛管到達肛門。大腸的長度約為 1.5米,直徑約 6.5厘米,是整個腸道長度的五分之一。


top】【main

肛門

肛門(anus)是獸亞綱動物消化系統消化道的最末端,在直腸延伸至體外的開口處,是糞便排遺和消化系統廢氣(屁)的出口。由於其與排泄相關,有時也被歸類到排泄系統的一部分。
§ 排泄作用
https://youtu.be/kE1sACpmuOQ (2016/06/04)
§ 排泄作用
https://youtu.be/SqrxCc_V9o4 (2017/12/26)


top】【main

括約肌

括約肌(Sphincter)是人或一些動物身上的一種肌肉類型。這類型的肌肉分布在管腔壁,當收縮的時候管腔就會被關閉,當放鬆的時候管腔就會開放。人的肛門尿道膀胱還有部的賁門幽門都有括約肌。

top】【main

肢體

上肢:、
下肢髖部、足部、足部健康與保養
健身活動瑜伽與氣功

肢體,是指動物哺乳類動物人類擁有四條肢體,故又稱為四肢。另一方面,手臂也分別可稱為上肢下肢
¶ 四肢結構
https://youtu.be/419ASsSxmc4 (2015/09/02)

main

上肢

人體的上肢(Upper limb/Upper Extremity)是指手臂,肩膀以下至手腕的部位(手臂、手腕),包括:腋窩前臂手指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上肢為上臂骨、橈骨、尺骨、手腕骨、中指骨(手掌骨)以及指骨等所構成,以三角肌為起始點,與腋下連結線,是軀幹和上肢肢境界線。由上向末梢分為:上臂、前臂以及手等三部分。
*)一般人有左手和右手各一,每隻手有五隻手指,包括有三節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又名尾指),以及只有兩節的拇指


top】【main

下肢

骨盆是人體運動的核心
https://kknews.cc/zh-my/health/pq58n9e.html (2017/09/01)

人體的下肢(Lower limb)是指臀部髖部以下至腳掌的部位(大腿、小腿),包括:臀部髖部大腿小腿腳掌腳趾
*)小腿(英語:Leg,與相同),指之間的肢體部位。
¶ 下肢伸展運動
https://youtu.be/jJjpgNkSXcU (2014/12/12)


top】【main

髖部

骨盆是人體運動的核心,練瑜伽髖部的位置很重要!
¶ 髖關節放鬆
https://youtu.be/A-qsIblmcNY?t=269 (2020/03/18)
¶ 柔軟度練習
https://youtu.be/dpeJEf4dt6w (2017/12/02)
¶ 一字馬練習
https://youtu.be/4IC5zH-kZY8 (2017/11/27)
¶ 突破拉筋的侷限
https://youtu.be/TUDf3MubMNg (2020/07/25)


top】【main

軀幹

軀幹trunk)是動物身體的軸心。動物身體除部及肢體(包括)外,皆屬軀幹。人類(英語:humanitymankindhuman beings身體的軀幹涵蓋胸部腹部橫膈膜分界,擁有重要的身體器官。軀幹底部中央為會陰排泄肛門)。
軀幹頂部以鎖骨肩胛骨形成關節連接上臂肱骨,在雙手運用下,人類可以抓、舉、拍、打、使用工具等。
軀幹的上部由肋骨肩胛骨等,構成胸腔,為脆弱的肺部心臟提供保護。
軀幹的下部以腰椎支持,連同軀幹底部以髖骨骶骨構成的骨盆容納了心臟肝臟脾臟胰臟腎臟腸臟膀胱脊髓中樞神經系統)以及生殖器官等。 髖骨則以關節與大腿股骨相連,在雙腿支持下,人類可以立、步行躍或奔跑


main


top】【main

胸廓

§ 預防胸廓出口症候群
https://youtu.be/1THLn4cQBk4(2021/07/10)

胸廓 12胸椎thoracic vertebrae)、12肋骨rib)和肋軟骨以及1胸骨(包括胸骨柄、胸骨體和劍突三部分)構成,可以保護胸腔內的等重要器官,又稱:肋廓(rib cage),此胸廓圍成的空腔稱為胸腔chest cavity)。


top】【main

肋骨

肋骨rib)是胸廓thoracic cage)中的枝狀骨骼bone),具扁狀細長呈弓形的骨。肋骨在胸廓背部與相對應的胸椎thoracic vertebrae)相連,由後上方向前下方傾斜。人體 12對肋骨。
人體的肋骨第 1 3根肋骨斷裂前能承受約 180KG的重力,第 4根到第 9根相對脆弱些。


top】【main

頭部

依據人體區域解剖學,人體可劃分為軀幹四肢……等,四個區域。 包括等器官。這些器官都支撐著各種感官功能,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頭骨可分為頭蓋骨(除顎骨以外頭部所有的骨頭)和顎骨(或頜骨)。其中一個可以分辨哺乳動物非哺乳動物的特徵便是哺乳動物裡有三塊小骨頭(稱為聽小骨),也就是錘骨砧骨鐙骨。此外還有頭蓋骨,可分為頭頂骨及底部。依據人體解剖學,人的包括:臉頰人眼前額上顎下顎枕部頭皮


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main

頭骨

§ 頭骨的關節
https://youtu.be/mMj1OTpQWF0 (2020/08/25)

顱骨之功能為支撐臉部,並保護腦部。顱骨又稱頭骨,分為兩部分:顱骨下頜骨。一般所稱之「頭顱」通常僅指顱骨,並未包含下頜骨。頭骨包含:前額顴骨上頜骨下頜骨)、枕骨
#)前額是指頭部前端、臉部上面的部分,包含兩塊顱骨與一部分頭皮
#)(拉丁語:Tempora)位於 兩側、雙後方、顳骨上方;俗稱太陽穴
#)顴骨(zygomatic bone)為顱骨的一部份,位於下方,為面部之間最寬闊部份之骨骼
#)(英語:Jaw)又稱頜,是指在部入口處相對的鉸接式結構,最常見的用途是用來進食與咀嚼食物。顎為臉部下半部的概稱,大致是嘴部以下的位置,俗稱下巴
#)枕骨(occipital bone)是組成顱骨的 29塊骨骼之一;枕骨位通人字縫連接頂骨之後,一直延伸至顱底。枕骨下方中央為枕骨大孔,腦和脊髓在此連接。


top】【main

¶ 人類大腦潛能的極限 
https://youtu.be/mP-05UpLKC0(2020/06/20)

腦部除了大腦小腦間腦以外的區域,合稱為腦幹腦幹中腦(midbrain)、橋腦(pons)、延腦(medulla)三部分組成,上接間腦、下接脊髓。腦幹位於大腦下方,小腦前方。它負責調節複雜的反射活動,包括調節呼吸作用、心跳、血壓等,對維持機體生命有重要意義。


top】【main

腦室

腦室ventricles)是腦內部充滿腦脊液的一組腔隙結構,由四個相互連接的腦室組成腦室系統(ventricular system)。腦室系統透過腦幹上接間腦、下接脊髓。腦室內表面覆蓋有上皮狀的室管膜

  1. 第一腦室(左側腦室)(lateral ventricles)是位於端腦內部的充滿腦脊液的空腔,是腦室系統的一部分,與第二腦室都是容積最大的腦室。
  2. 第二腦室(右側腦室) (lateral ventricles)是位於端腦內部的充滿腦脊液的空腔,是腦室系統的一部分,與第一腦室都是容積最大的腦室; 
  3. 第三腦室(Third ventricle|背側視丘、下視丘、上視丘、後視丘、底視丘,屬於間腦的腦組織)、視丘(丘腦);
  4. 第四腦室(小腦延髓橋腦)。

top】【main

腦脊液

腦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的功能是滋養神經組織、調節顱內壓、保護腦免受震盪,其成分與血漿和淋巴液的性質相似,但含蛋白質很少,有較高濃度的 Na+K+Cl及少許脫落細胞淋巴細胞


top】【main

丘腦

丘腦thalamus)又稱:視丘,是位於第三腦室兩側屬於間腦的腦組織,也是間腦的最大組成部分。
視丘,又稱:背側視丘(dorsal thalamus),用以相對於下視丘、上視丘、後視丘、底視丘,此五者構成了間腦。除了嗅覺之外,其餘各種感覺訊息都經過視丘,再傳送到大腦皮質。因此,視丘有時被稱為「腦的中樞」。


top】【main

大腦

大腦拉丁語:Cerebrum),由左右兩個大腦半球組成。將兩個半球隔開的是稱為大腦縱隔的溝壑,兩個半球除胼胝體相連以外完全左右分開。半球表面布滿腦溝,溝與溝之間所夾細長的部分稱為腦回。大腦的神經細胞只要在 3分鐘內得不到氧氣,人就會失去知覺;而 5~6分鐘後仍缺氧,神經細胞便會陸續死去。
大腦包括:額葉頂葉顳葉枕葉大腦皮層


探討大腦〗【top】【main

額葉

額葉是人類大腦最大的一部分(有些動物腦的額葉,幾乎不存在)。額葉和語言的形成、語言表達(布若卡氏區)、自主意識以及隨意肌的控制有關。


top】【main

頂葉

頂葉為處理各類感覺訊息(包括痛覺、觸覺等)的中樞,同時也和語言記憶等功能有關。


top】【main

顳葉

顳葉的背側是外側溝。顳葉是初級和次級聽覺皮層的所在地,為處理聽覺訊息的中樞。顳葉內側的海馬體在形成長期記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顳葉底部的皮層參與視覺中的物體和人臉識別,屬於視覺系統的「腹側流」(即內容通路)。顳葉神經元的不正常放電可能導致癲癇


top】【main

枕葉

枕葉大腦皮層的一部分結構,為平躺時頭部靠枕頭的位置,屬於前腦的一部分。枕葉分離在左右大腦半球的腦縫兩側,枕部前端邊緣是一些側枕葉腦回,同樣被一些側枕葉腦溝分開。枕葉的一項顯著功能是包含了初級視覺皮質。枕葉病變亦可導致幻視。其餘有色彩失認,運動失認和失寫症


top】【main

大腦皮層

大腦皮質層是包裹在大腦外側的連通皮狀結構。主要功能:額葉:高級認知功能,比如學習語言決策抽象思維、情緒等,自主運動的控制。頂葉:軀體感覺(參見體感皮層),空間信息處理,視覺信息和體感信息的整合。顳葉聽覺(參見聽覺皮層),嗅覺,高級視覺功能(例如物體識別),分辨左右,長期記憶枕葉視覺處理(參見視覺皮層)。邊緣系統獎勵學習情感處理。腦部神經管分化為 6部分:前腦(端腦、間腦);後腦(腦橋、延髓、小腦);腦幹(中腦、腦橋、延髓)。


top】【main

小腦

小腦是指大腦後下方的腦,在感覺感知、協調性,和運動控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也和注意功能、語言功能…等,相關的認知功能,亦能調控恐懼和歡樂…等,情緒反應,其中最為人們確知的是與運動相關的功能。


top】【main

間腦

間腦位於端腦中腦之間,大部份被大腦兩側半球所遮蓋,間腦呈楔形,下部與中腦相連。間腦主要包括視丘下視丘(可細分為背側視丘、上視丘、後視丘、下視丘和底視丘)、腦垂腺後部和松果體端腦包括兩側大腦半球,是的最高級部位。中腦在腦幹的最前方,和視覺、聽覺、運動控制、睡眠、甦醒、警覺、及溫度調控有關。


top】【main

腦幹

部除了大腦小腦間腦以外的區域,合稱腦幹。
腦幹中腦(midbrain)、橋腦(pons)、延腦(medulla)三部分組成,上接間腦、下接脊髓。腦幹位於大腦下方,小腦前方。它負責調節複雜的反射活動,包括調節呼吸作用、心跳、血壓等,對維持機體生命有重要意義。
#)中腦位於腦幹最上方,為第 3、第 4對腦神經之起源,負責聽覺、視覺的反射中樞。
#)橋腦位於中腦延腦中間,為第 5~8對腦神經之神經核所在,內含呼吸調節區,長吸區。
#)延腦中央神經系統的一部分,是腦幹最下方的結構,位於小腦正前方。長約一吋半,寬約半吋。上接橋腦(pons) ,下接脊髓(spinal cord)。


top】【main

1)玻璃體 、2)鋸齒緣 、 3)睫狀肌 、4)睫狀韌帶、 5)施萊姆氏管 、6)瞳孔 、7)前房 、8)角膜 、9)虹膜 、10)水晶體  、11)晶狀體核 、12)睫狀突 、13)結膜 、14)下斜肌 、15)下直肌 、16)內直肌 、17)視網膜血管 、18)視乳頭 、19)硬腦膜鞘 、20)視網膜中央動脈 、21)視網膜中央靜脈 、22)視神經 、23)渦靜脈  、24)球筋膜  、25)黃斑部 、26)中心凹  27)、鞏膜  、28)脈絡膜  、29)上直肌  、30)視網膜

瞬膜顏色斯特魯普效應

人眼人體器官之一,位於頭部,左右成對,其它哺乳動物眼睛相同。人眼為感覺器官之一,能對起反應,傳送訊號至大腦,產生視覺。眼睛後端的視網膜擁有杆細胞錐細胞,能夠分辨出外界事物的顏色、外形,並產生景深;據估計,人眼可分辨約 10’000’000不同的顏色。人的眼睛不是完全的球體,是一個融合的兩件式單位。在前方的單位較小,擁有較大的弧度,稱為角膜,典型半徑約 8mm(0.3英吋)。緊接在後方的單位較大,擁有較小的弧度,稱為鞏膜(俗稱眼白),典型半徑約 12mm(0. 45英吋)。角膜體積約佔 1/6,鞏膜則構成其餘 5/6。
◎ 人眼的視角大約是向外 95°、向內 60°、向上 60°、向下 75°。視神經的非感光點或是盲點位於顳部 12~15°、水平向下 1.5°處,大約是 7.5°高和 5.5°寬。
§ 眼的外部構造
https://youtu.be/luoZhndN_I0(2015)
§ 認識眼睛的結構與功能
https://youtu.be/xLWVj5uOJPM (2020/07/07)
§ 人眼可見的光譜


top】【main

顏色

§ 人類眼睛如何接受可見光
https://youtu.be/wcjzp79F3DI (2020/07/30)

顏色或色彩(英語:Color)是和我們的生活經驗對的顏色類別描述的視覺感知特徵;顏色的名稱有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紫色…等。顏色的感知來自可見光譜中的電磁輻射對人眼視錐細胞的刺激。人類對顏色的感覺不僅僅由光的物理性質所決定,還包含心理等許多因素,人類對顏色的感覺往往受到周圍顏色的影響。電磁波波長和強度可以有很大的區別,在人可以感受的波長範圍內(約 312.30奈米至 745.40奈米),被稱為可見光,有時也被簡稱為。大多數光源的光譜不是單色的,它們的光是由不同強度和波長的光混合組成的。 
§ 人類眼睛解像度
https://youtu.be/BQRucaG1MFQ?t=406 (2016/04/05)
§ 中國傳統色《故宮裡的色彩美學,背後的故事》
https://youtu.be/amfPtsSxmsY (2020/11/17)


top】【main

瞬膜

瞬膜nictitating membrane)為兩棲綱·無尾目、多數爬行綱鳥綱上下眼瞼內側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皮褶,其由內向外覆蓋角膜,有濕潤及保護眼球表面的作用而同時保持相當視力,俗稱第三眼瞼(third eyes)。
某些爬行類、鳥類和鯊魚有完整的瞬膜。儘管多數哺乳類的瞬膜變成痕跡器官只殘存一小部分於內眥,少數哺乳動物,如貓、駱駝、北極熊、海豹和土豚,具有完整的瞬膜。人的退化瞬膜也殘存在內角,為不能活動的半月皺襞。


top】【main

複視

複視Diplopia)又稱:重影。由於簡單的眼睛屈光不正常,導致腦神經系統受干擾造成重影。
當以一隻眼睛(單眼)視物時,重影依然存在,這就是「單眼複視(Monocular Diplopia)」;相反地,重影會隨著遮蓋其中一隻眼睛而消失,則稱為「雙眼複視(Binocular Diplopia)」。


top】【main

斯特魯普效應

斯特魯普效應(英語:Stroop Effect)是由美國的實驗心理學約翰·萊德利·斯特魯普1897 /03/211973/09/01),於 1935年在《實驗心理學期刊》率先以英語提出的效應,又稱:史楚普效應、司楚卜效應、Stroop效應。
史楚普效應展示了人們對事物的認知過程所呈現的一種自主化歷程。當有一個新的刺激出現時,如果它的特徵和原先的刺激相似或符合一致,人們的認知(反應時間)便會加速;反之,若新的刺激與原先的刺激特徵不盡相同,人們的認知則會受到干擾,促使人們認知所需的反應時間變長。


top】【main

人耳的解剖構造 示意圖
1.外耳 2.耳廓 3.耳道 4.鼓膜耳膜) 5.中耳 6.聽小骨 7.錘骨 8.砧骨 9.鐙骨 10.鼓室 11.顳骨 12.耳咽管 13.內耳 14.半規管 15.內耳 16.前庭 17.卵圓囊 18.圓窗 19.耳蝸 20.前庭神經 21.耳蝸神經 22.內耳道內部 23.前庭耳蝸神經

耳石脫落症


top】【main

耳石脫落症

§ 北榮高齡醫學中心 主治醫師黃安君談「暈眩症」病因與治療
https://youtu.be/2zqUkeJsuvw (2015/12/07)

什麼是「耳石脫落症」?
突然間「天旋地轉」若是在起床時或準備睡覺時容易感到暈眩、噁心想吐,尤其是當頭部位置突然改變時,會產生短暫天旋地轉的感覺;此時將頭部位置稍微移動一下,天旋地轉的感覺會隨之改變或減輕,極有可能是「耳石脫落症」。正確的名稱是「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是所有眩暈症當中最常見的一種,比較常發生在女性身上。
§ 耳石
otolith)為內的碳酸鈣結晶(霰石)組織,是內耳·前庭系統的組成部分,位於耳前庭橢圓囊球狀囊


top】【main


top】【main

呼吸道

呼吸道最前部由軟骨圍成的空腔,為呼吸系統的起始部。以鼻中隔分為左右兩半,前端經鼻孔與外界相通,後端經鼻後孔咽腔相連。


top】【main

舌頭

(tongue)是口腔底的肌肉,幫助咀嚼吞咽構音感受味覺。舌能辨別酸、甜、苦、鹹、鮮味,舌表面的大部分黏膜上皮中含味蕾人類的舌頭從口咽到尖端的平均長度為 10公分。
§  范琪斐1965/10/15~)談舌(上唇)繫帶(frenum)手術,是否過度醫療行為!
https://youtu.be/x3BLVCvXSKk 2024/02/22


top】【main

(lip)是一個觸覺器官,主要功能為幫助進食以及準確閉合發音而表達詞語


top】【main

牙齒

(teeth)用於咀嚼食物組織肉食性動物尤其倚賴牙齒進行獵食或搏鬥、禦敵。人類的牙齒可分為 4類:

  • 門齒(切牙)用於切斷食物;
  • 犬齒(尖牙)用於刺穿並撕裂食物;
  • 前臼齒用於輔助磨碎食物;
  • 臼齒(磨牙)用於磨碎食物。

top】【main

扁桃體

§ 吞嚥食物時「會厭」的動作  
https://youtu.be/v2T_5lV8Y8c?t=172 (2018/12/15

扁桃體tonsils,又稱:(扁桃腺),是兩棲類以上動物,鼻後孔的頂壁或咽與口腔、鼻腔交界處黏膜下淋巴上皮組織所集成的團塊的通稱,因人類張口最容易察覺的「腭扁桃腺」外形像扁桃一樣而得名。扁桃腺是腺體組織的一種,也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主要的作用是幫助身體對抗感染(主要是病毒感染,少數是因細菌感染)。扁桃腺只活躍於 310歲左右;對成人而言,扁桃腺免疫功能的地位降低,成人切除扁桃腺通常不會增加感染機會。
§ 扁桃腺結石是什麼?
https://youtu.be/8-bdlYBfP48 (2022/06/17)


top】【main

人臉位於頭部的正面,而且只有一個。臉的範圍約為前額下頷接近頸部,包括:頭皮前額睫毛人中臉頰顴骨下頷皮膚與部分頭髮…等。
人臉稱為五官;五官具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聲門音…等感知功能。
#)臉頰拉丁語:buccae)是指眼睛下部,鼻子周圍到左右耳的表面部分;臉頰搭配五官也具有外觀展現、表情表達、提供辨識…等用途。


top】【main

頸部

喉部會厭谿聲帶血管

(neck),又稱脖子,是身體的一部份,通常指在生物中,身體連接軀幹之間的那一部份。人體的頸部藏有頸椎(頸部的骨骼),以及許多重要的血管頸動脈頸靜脈)、氣管(呼吸器官)、喉部(發聲器官)、食道(消化器官),以及一些肌肉皮膚神經淋巴結結締組織……等。

main

喉部

咽喉(Throat)是解剖學中(學名:Pharynx)和(Larynx)的總稱,是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的一部分。
《喉嚨肌力檢查方法》將食指輕輕抵在喉結上,一邊確認喉結的活動一邊吞嚥唾液。30秒內能吞嚥3次以上唾液的人代表喉嚨肌力正常,2次以下就代表吞嚥能力變弱,需要留心。 
《鍛鍊喉嚨肌力》開口訓練:將嘴巴大大張開,維持10秒鐘。反覆進行5次。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效果更佳。
¶ 解決容易嗆到和誤嚥性肺炎
https://www.edh.tw/article/12974 (2020/06/17)
¶ 口腔運動 
https://youtu.be/64sTjgTS8CM (2014/05/05)


top】【main

會厭谿

會厭(epiglottis、會厭軟骨)是覆蓋了一層黏膜組織的軟骨,和舌根部相連,位於舌頭及舌骨稍微偏上的後方。人們通常容易將會厭或者扁桃體這兩個詞誤認為是小舌。喉嚨肌力退化會讓食物容易跑進氣管!氣管的上方有所謂的會厭軟骨正常狀態下,吞嚥食物時會厭軟骨的蓋子會緊閉,讓食物避開氣管,順著食道被嚥下。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會厭軟骨的肌力衰退,蓋子的關閉變得遲緩或微弱,就會讓食物容易進入氣管。
¶ 「容易嗆到」和「誤嚥性肺炎」的關聯性 
https://www.edh.tw/article/12974 (2020/06/17)
¶ 吞嚥食物時「會厭」的動作  
https://youtu.be/v2T_5lV8Y8c?t=172 (2018/12/15)

鍛鍊喉肌力:將嘴巴大大張開、舌根下壓,維持10秒鐘。反覆進行5次。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效果更佳。 
¶ 若有吃東西、吞嚥上的困難,應當尋求醫師與語言治療師的幫忙,做進一步諮詢與檢查
https://youtu.be/ACFX7q8VQRU (2015/01/08)

會厭谷(英語:epiglottic vallecula,又稱:會厭谿、會厭窩,會厭溝)位於舌頭的根部之後,介於喉嚨褶皺之間凹陷的地方(凹谷);會厭谿(會厭谷)就是介於舌根後部與會厭軟骨之間的地帶。這凹陷地帶是作為「吐痰阱」(spit traps)之用;唾液可以暫時保留在這凹谷之內,以防止吞嚥反射動作的發生。

¶ 鍛鍊喉嚨 
https://youtu.be/wq1d7nLsaDU (2018/06/25)
¶ 喉嚨體操 
https://youtu.be/S_mBX0N-B2c?t=86 (2018/10/23)
¶ 健口瑜珈 
https://youtu.be/uRQ3lwEk0go (2012/02/22)


top】【main

聲帶

聲帶(vocal folds)或稱聲腔、嗓子,是位於部的左右對稱的兩瓣膜狀肌肉結構,主要功能是藉著氣管的氣流通過聲門的「兩瓣膜狀肌肉結構」使之振動而發聲。聲帶肌肉受迷走神經的控制,調整聲帶的張力,以改變振動頻率。在呼吸時,聲帶張開,允許部與外界的空氣交換;在憋氣時,聲帶關閉。聲帶通常顯現白色,是因為血管分布較為稀少。
通常說話,唱歌……等,發聲動作時,聲帶藉著通過空氣的相互作用產生振動。聲帶振動產生的聲波是語音濁音的聲源。
¶ 聲音嘶啞的原因
https://youtu.be/SwfrCKt1WaE (2017/10/29)
¶ 喉炎預防與治療
https://youtu.be/M-9t4RrhKJE (2014/10/22)

聲帶:發聲的肌肉
https://youtu.be/_UO_zjA4AKk (2019/11/05)

top】【main

蜻蛉目

水蠆豆娘與蜻蜓的區別

蜻蛉目學名Odonata)的昆蟲主要包括蜻蜓豆娘,又稱:丁蛵、虰蛵。這些昆蟲有著碩大的複眼、兩對強而有力的透明翅膀, 與及修長的腹部。蜻蛉目為肉食性昆蟲。頭部靈活,複眼發達、單眼3個;觸角短,腹部修長,全身 4~7節。蜻蛉目的昆蟲翅膀 4翼、細長,為不完全變態;稚蟲(水蠆)水棲,無期。
蜻蛉目的昆蟲包含「豆娘」和「蜻蜓」二大類;細長的身體、二對透明的翅膀、一對大複眼是牠們的共同特徵。蜻蛉目的昆蟲種類繁多,目前全世界已知約有 5’900種以上。

  • 豆娘(damselfly):身體較為纖細,頭部似啞鈴狀,兩側為明顯的複眼,停棲時多數種類會將上下翅疊合在一起。稚蟲(水蠆)尾部有 3個葉片狀的尾絲即是尾鰓
  • 蜻蜓(dragonfly):身體較為扁平粗壯,兩側的複眼距離較近,甚至連接;停棲時其翅膀平展至兩側。成語「蜻蜓點水」就是描述牠的產卵動作,在水裡孵化成稚蟲(水蠆),稚蟲沒有尾鰓,以直腸腮呼吸。

台灣蜻蛉列表蜻蛉目圖鑑〗 【main

水蠆

§ 水蠆(蠆、虿:ㄔㄞˋ)的成長紀錄
https://youtu.be/3GV56XEYgX8 (2017/05/09)

水蠆(nymph)指蜻蛉目·昆蟲稚蟲。體色一般是暗褐色或暗綠色,以小型水生昆蟲及其幼蟲為食,體型大的也可以捕食小蝌蚪。水蠆的生存時期依種類而不同,短者 2~3個月,長則 7~8年才長至成熟,成為成蟲
§ 水蠆:蜻蜓小时候的故事
https://youtu.be/hBDCoigdpbI (2020/03/30)


top】【main

均翅亞目

均翅亞目Zygoptera)涵蓋:
珈蟌科在台灣已知4屬 5種;
幽蟌科在台灣已知 2屬 2種;
細蟌科在台灣已知 7屬 18種;
琵蟌科在台灣已知3屬 5種;
樸蟌科在台灣已知 1屬 1種;
鼓蟌科在台灣已知 4屬 4種;
蹣蟌科/洵鏓科;
絲蟌科在台灣已知 3屬 4種。


top】【main

珈蟌科

珈蟌科Calopterygidae)是蜻蛉目·均翅亞目的一個。常見的物種:大基色蟌闊翅豆娘美國珈蟌、白痣珈蟌、細胸珈蟌、綠翅珈蟌、中華珈蟌…等。


top】【main

幽蟌科

幽蟌科Euphaeidae)為蜻蛉目·均翅亞目的一個。常見的物種:短尾幽蟌短腹幽蟌透頂溪蟌等。


top】【main

細蟌科

豆娘青紋細蟌

細蟌科(學名:Coenagrionidae)是蜻蛉目·均翅亞目下的一個,涵蓋:6大亞科,超過 1’100個物種,是均翅亞目下最大的一科,常見的有黃蟌屬(學名:Ceriagrion)…等。
細蟌科昆蟲又稱:窄翅豆娘、池塘豆娘,分布在全球各地;豆娘是最小的均翅亞目物種。常見的細蟌科昆蟲:心斑綠蟌天藍細蟌大紅細蟌青紋細蟌長葉異痣蟌等。


top】【main

豆娘


§ 分辨豆娘與蜻蜓
https://youtu.be/s4NwzELfKd4 (2022/03/07)

豆娘damselfly)是一種顏色鮮艷的食肉昆蟲,身體細長,複眼發達生於兩側,咀嚼式口器觸角剛毛狀,前後形狀相似,翅脈中室四方形,翅翼生有翅柄,前後翅大小、形狀相似。
豆娘的稚蟲水蠆生長於水中,身體側扁長形,尾端有葉片狀的尾腮,具有呼吸與運動的功能,常隱匿於水草或石塊縫隙。由於豆娘的體態優美、顏色鮮艷,且其翅膀顏色多變。
§ 昆蟲愛好者喜愛觀賞「豆娘」
https://youtu.be/ha1IluCrK1I
2022/05/02

  • 眼睛的距離:豆娘的兩眼有相當大距離的分開;蜻蜓的複眼大部份是彼此相連或只有小距離的分開。
  • 翅膀的形狀:豆娘屬均翅亞目,其前後翅形狀大小近似;蜻蜓屬差翅亞目,其前後翅形狀大小差異甚大。
  • 腹部的形狀:豆娘的腹部形狀較為細瘦,呈圓棍棒狀;蜻蜓的腹部形狀較粗呈扁平狀。
  • 停棲方式:豆娘在停棲時,會將翅膀合起來直立於背上;蜻蜓在停棲時,會將翅膀平展在身體的兩側。
  • 整體外貌:豆娘體態纖細、瘦小;蜻蜓體態較粗大。

top】【main

青紋細蟌

§ 青紋細蟌(雌蟲)
https://youtu.be/o4ejD6u65qI (2018/09/04)
§ 青紋細蟌(雌蟲)
https://youtu.be/ar3MZKv4NKM (2018/08/09)
§ 青紋細蟌(雄蟲)
https://youtu.be/jth3EklGEdQ (2019/02/05)
§ 青紋細蟌(雄蟲)
https://youtu.be/SINMJgM83H4 (2018/08/27)

青紋細蟌學名Ischnura senegalensis),為細蟌科Coenagrionidae·異痣蟌屬(Ischnura)的一種,又稱:褐斑異痣蟌、藍胸細蟌,是原生於非洲豆娘,廣泛分佈在中東亞洲東部及南部。後來被引入了部份歐洲地區,涵蓋英國芬蘭
§ 細窺青紋細蟌(雄蟲)
https://youtu.be/5RaURSizhno 2016/08/13
§ 青紋細蟌進食
https://youtu.be/NpKtI2ZJb3o 2021/09/02
§ 一對青紋細蟌
https://youtu.be/8kNFifjt3cA 2018/10/29
§ 細蟌的幼蟲
https://youtu.be/T_61B2yjEyo 2018/11/04


top】【main

差翅下目

差翅下目(Anisoptera)昆蟲的通稱:蜻蜓(英語:Dragonfly)是一類屬於蜻蛉目的昆蟲,部分種類全年出現,有細長翅膀與腹部。


top】【main

晏蜓科

晏蜓科Aeshnidae)是差翅亞目下的一個


top】【main

澳蜓科

澳蜓科Austropetaliidae)是差翅亞目下的一個,僅分佈於澳大利亞智利


top】【main

古蜓科

古蜓科Petaluridae)是差翅亞目下的一個。古蜓科的蜻蜓生活的年代最早可追溯到 1.5億年前的侏羅紀。現代的古蜓科只有 11個存活種,生活在澳大利亞 Petalura ingentissima是現存最大的蜻蜓,體長超過 10公分,翼展超過16公分。


top】【main

春蜓科

春蜓科Gomphidae)是差翅亞目下的一個,涵蓋:90屬 900種。春蜓科的幼蟲生活在溪流中,成年體體長約 4~7公分,複眼之間的距離很大。


top】【main

勾蜓科

無霸勾蜓

§ 無霸勾蜓的生態環境
https://youtu.be/eoa_XHxwYps (2020/07/10)

無霸勾蜓蜻蛉目·勾蜓科之下的一種,又名鬼蜻蜓、馬大頭(日本語:オニヤンマ),是一種原産於日本蜻蜓。體長約 9.5~10.0公分,也發現於亞洲其他地區。
§ 無霸勾蜓產卵
https://youtu.be/Ex1z-v2L7EM (2020/08/05)


top】【main

弓蜓科

弓蜓科Corduliidae)是差翅亞目下的一個,又稱:偽蜻科。弓蜓科的蜻蜓體色為黑色或深褐色,部份呈現綠色或黃色的金屬光澤。大部份弓蜓科的蜻蜓都有綠色的複眼,幼蟲半水生通常是黑色。遍佈全球。只有美國的「Somatochlora hineana」被列入瀕危物種。


top】【main

蜻蜓科

猩紅蜻蜓紫紅蜻蜓無霸勾蜓鼎脈蜻蜓善變蜻蜓

蜻蜓科Libellulidae)是差翅亞目最大的一科,分布在全世界,總計超過 1’000種。蜻蜓科擁有:錐腹蜻屬異蜻屬豹紋蜻屬安蜻屬黑斑蜻屬疏脈蜻屬黃翅蜻屬岩蜻屬巨蜻屬林蜻屬紅蜻屬多紋蜻屬藍小蜻屬楔翅蜻屬沼蜻屬印蜻屬秘蜻屬白顏蜻屬蜻屬寬腹蜻屬漭蜻屬紅小蜻屬斑小蜻屬脈蜻屬爪蜻屬灰蜻屬曲緣蜻屬黃蜻屬長足蜻屬白尾蜻屬赤蜻屬斜痣蜻屬等,超過 200個屬。


top】【main

豆娘與蜻蜓的區別

  • 眼睛的距離:豆娘的兩眼有相當大距離的分開;蜻蜓的複眼大部份是彼此相連或只有小距離的分開。
  • 翅膀的形狀:豆娘屬均翅亞目,其前後翅形狀大小近似;蜻蜓屬差翅亞目,其前後翅形狀大小差異甚大。
  • 腹部的形狀:豆娘的腹部形狀較為細瘦,呈圓棍棒狀;蜻蜓的腹部形狀較粗呈扁平狀。
  • 停棲方式:豆娘在停棲時,會將翅膀合起來直立於背上;蜻蜓在停棲時,會將翅膀平展在身體的兩側。
  • 整體外貌:豆娘體態纖細、瘦小;蜻蜓體態較粗大。

§ 豆娘與蜻蜓的區別
https://youtu.be/s4NwzELfKd4 2022/03/07


top】【main

紫紅蜻蜓

§ 紫紅蜻蜓的樣貌
https://youtu.be/L9dCYhA8MTY (2018/07/29)

紫紅蜻蜓又名曉褐蜻,是蜻蛉目·蜻蜓科·褐蜻屬(Trithemis)之下一種中等體型的蜻蜓,雄性和雌性的外觀有很大差異。紫紅蜻蜓雄蟲體長約 3.4~3.9公分。翅膀透明,翅脈紫紅色,翅基具暗橙色斑;紫紅蜻蜓雌蟲體色黃褐色至橙黃色,腹背及側緣各有一條醒目的黑色縱帶。紫紅蜻蜓通常分布在低地和丘陵區域,雜草叢生的池塘、沼澤、渠道、流速緩慢的溪流和河流附近,在水中產卵。紫紅蜻蜓分布廣泛,全年都可發現。
§ 紫紅蜻蜓如何調節體溫
https://youtu.be/49j0stWyK8M (2019/06/16)


top】【main

鼎脈蜻蜓

§ 鼎脈蜻蜓進食
https://youtu.be/YVIEVRBXKe8 (2010/03/23)

鼎脈蜻蜓體長 4.8~5.4公分,雄蟲複眼黑褐色,合胸黑色,側視無斑紋,翅膀透明, 翅痣黑色,後翅基黑色;雌蟲合胸側面有2條黃褐色寬型斜帶,腹背及側面1-8節有3條黑褐色的縱紋。
§ 鼎脈蜻蜓產卵
https://youtu.be/_Twf7XxN32I (2010/07/19)


top】【main

猩紅蜻蜓

§ 猩紅蜻蜓說:風好大呦!
https://youtu.be/qb-zuNCKzpg  (2019/06/07)

猩紅蜻蜓Crocothemis servilia)為蜻蜓科·紅蜻屬Crocothemis)的一種蜻蜓,全身幾乎為鮮紅色,體長 3844公釐,雌蟲生活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在臺灣猩紅蜻蜓分布於海拔 1’300公尺以下的區域,成蟲於 311月出現;常見於池塘、沼澤、水田等水域活動,雌蟲以點水方式產卵。
猩紅蜻蜓的雌蟲體色黃褐色,複眼上褐下灰藍色,胸部及腹部黃褐色, 腹背具一條特別明顯的黑色縱紋;後翅基具褐斑,翅痣黃褐色,老熟個體體色變為灰褐色 。
猩紅蜻蜓的稚蟲
近似雌蟲,但可從腹末節的攫握器或尾毛分辨。
猩紅蜻蜓的雄蟲通體鮮紅色,複眼紅色,胸部及腹部鮮豔紅色,腹背面具一條不明顯的黑色縱文,翅膀透明,後翅的翅基具褐色斑塊,翅痣黃褐色;中午時會高舉尾部減少陽光曝曬。
§ 猩紅蜻蜓俗稱:Scarlet Skimmer/Ruddy marsh skimmer
https://youtu.be/pZNb8k4nZ5w  2020/09/06


top】【main

善變蜻蜓

§ 介紹在印尼拍攝到的善變蜻蜓
https://youtu.be/4Z384MCT1Xo  (2020/11/14)

善變蜻蜓Neurothemis ramburii)為蜻蛉目·蜻蜓科·脈蜻屬Neurothemis17種)的一種,體長約 3.44.2公分。善變蜻蜓雄蟲腹部紅褐色,背面有黑色條紋,腹部末端黑色。合胸及翅膀皆為紅褐色,翅脈及翅痣紅色,翅端透明無色。善變蜻蜓雌蟲外觀與雄蟲類似呈黃褐色,腹部黑斑較粗且明顯。族群分佈平地~1500公尺的溪流、湖泊及水田的水域環境。
臺灣常見的臺灣脈蜻Neurothemis taiwanensis)是脈蜻屬 17種善變蜻蜓的一種,也是臺灣特有種,分佈於海拔 1500公尺以下地區,稚蟲(水蠆)棲息於溪流、沼澤或水塘之中。
§ 善變蜻蜓

https://youtu.be/4t-Frcph6ac  
2023/10/06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