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科

桔梗科Campanulaceae)是被子植物·真雙子葉植物·超菊類植物·菊類植物·桔梗分支·菊目(11科與 13亞科)的一個科,一般為多年生草本灌木,也有一些種是小喬木,擁有 84,約 2’380。桔梗科物種的折斷後都會流出無毒的白色乳汁。

桔梗科常見的屬:沙參屬 Adenophora 牧根草屬 Asyneuma風鈴木屬 Azorina風鈴草屬 Campanula、北美風鈴草屬 Campanulastrum黨參屬 Codonopsis藍鐘花屬 Cyananthus櫻蓮屬 Cyanea刺萼參屬 Edraianthus、金剛草籠屬 Hanabusaya異鐘花屬 Heterocodon馬醉草屬 Hippobroma同鐘花屬 Homocodon、裂葉沙參屬 Howellia覆石花屬 Hypsela、傷愈草屬 Jasione、燭風鈴屬 Kericodon同瓣草屬 Laurentia、挺枝蓮屬 Legenere薄鐘花屬 Leptocodon半邊蓮屬 Lobelia、臥蓋蓮屬 Lysipomia肉莢草屬 Peracarpa、角風鈴草屬 Phyteuma桔梗屬 Platycodon銅錘玉帶草屬 Pratia夕霧花屬 Trachelium、覆苞草屬 Treichelia、孔果蓮屬 Trematolobelia、大西洋半邊蓮屬 Trimeris、異檐花屬 Triodanis、纖枝蓮屬 Unigenes藍花參屬 Wahlenbergia、合絲風鈴屬 Zeugandra…等。


main

風風鈴草屬

風鈴草屬Campanula)約有 300個物種及幾個亞種,分佈在北半球溫帶,在地中海高加索擁有最高的多樣性。風鈴草屬的物種包括有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植物


top】【main

風鈴草

§ 如何種植風鈴草
https://youtu.be/4w7jyNIn8Qk (2019/07/13)

風鈴草Campanula medium)為菊目·桔梗科Campanulaceae·風鈴草屬Campanula|約 300 12生草本。風鈴草全株被毛、莖端分枝、株高約 50~100公分。風鈴草的根生葉具長柄,莖上葉幾無柄,葉低鋸齒緣、兩面被毛,長 3~7公分,寬 1.5~4.0公分呈卵形至廣披針形;葉基鈍形或廣楔形,葉端尖或不規則。風鈴草的花瓣鐘形,花冠頂端 5淺裂,有白色、淡紫色及桃紅色,開於枝端,通常 1~3朵下垂;花萼短盆形呈狹披針狀,5細疏裂;雄蕊 5 枚、花柱 3 裂、子房下位。風鈴草的蒴果壺形,熟時 3裂,內含大量細小種子。花期:5~7月。果期:8~10月。風鈴草屬一般為鱗翅目·幼蟲(如:烏夜蛾、斑歹夜蛾、散花波尺蛾及老鼠飛蛾、球果尺蛾等)的食物。
§
風鈴草(Canterbury Bells
https://youtu.be/57AdokFj7RE
2013/09/25
§ 蔓性風鈴草(Campanula poscharskyana
https://youtu.be/hUOZVTwzD8c 2021/05/19


top】【main

顯生宙

顯生宙(英語:Phanerozoic)是 541’000’000年前大量生物出現的時期,又稱:顯生元、顯生代。顯生宙即意為這個時期地球上顯著的有生物出現。而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難見到生物的時代統稱為隱生元前寒武紀
顯生宙的上一個宙是元古宙,而細分後可劃分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 梅加拉亞期開始於距今 4’200年(公元前 2’250年),4.2千年事件是一場全球範圍事件,它是個持續了 200年的乾旱事件。


冰河時期〗【main

古生代

古生代(Paleozoic)是顯生宙的第一個代,涵蓋: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寒武紀的第一個階段為紐芬蘭世·幸運期541’000’000529’000’000年前〉。幸運期(Fortunian)開始小殼動物群與第一批軟體動物軟舌螺動物出現;隨後,開始小殼動物群多樣化,第一批腕足動物古杯動物出現,正式由紐芬蘭世·幸運期進入第二世、第三世、芙蓉世。進入寒武紀·(紐芬蘭世)·第二期。古生代後期,爬行動物和類似哺乳動物的動物出現,迄今所知古生代因最大的一次生物絕滅宣吿完結。古生代各時期(紀)如下:

  1. 寒武紀(Cambrian)涵蓋:
  2. 奧陶紀(Ordovician)涵蓋:
  3. 志留紀(Silurian)涵蓋:
  4. 泥盆紀(Devonian)涵蓋:
  5. 石炭紀(Carboniferous)涵蓋:
  6. 二疊紀(Permian)涵蓋:

top】【main

中生代

中生代顯生宙的第二個代,涵蓋:三疊紀侏儸紀白堊紀

  1. 三疊紀(Triassic)始於 251’000’000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終於 201’000’000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三疊紀為四足形類·演化歷史上的分水嶺時期。於晚三疊世早期的卡尼期洪積事件後,鳥頸類主龍崛起,開啟了恐龍翼龍統治陸地的時代;
  2. 侏儸紀(Jurassic)長達 53’600’000年,處於溫暖而酷似溫室的氣候,促進了裸子植物真蕨植物的大量繁盛,於中後期形成覆蓋全球的廣闊森林,成就現在澳大利亞南極洲豐富的煤炭資源;
  3. 白堊紀(Cretaceous)長達近 80’000’000年,是中生代與新生代的分界。馬斯垂克期的末期發生了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非鳥恐龍蛇頸龍類滄龍類菊石…等生物絕種。

top】【main

新生代

新生代顯生宙的第三個代,涵蓋:古近紀新近紀第四紀。始於 66’000’000年前一直持續至今。隨著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的發生,中生代結束,新生代開始。  

  1. 古近紀(Paleogene|早第三紀)涵蓋: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在侏羅紀就已經出現的被子植物,到了古近紀時極度繁盛;
  2. 新近紀(Neogene)涵蓋:中新世上新世,最終由上新世·皮亞琴期進入第四紀·更新世
  3. 第四紀(Quaternary Period)涵蓋:更新世全新世。約 2’580’000年前開始延續至今。更新世末期,北半球有不少哺乳動物,如:劍齒虎猛獁象乳齒象雕齒獸…等;在北美洲有許多馬科物種、駱駝科物種、北美獵豹…等滅絕。

top】【main

全新世

全新世Holocene)從 11’700年前的新仙女木期Younger Dryas12’80011’500年前)末期開始,分為格陵蘭期11’6508’186年前)、諾斯格瑞比期8’1864’200年前)和梅加拉亞期4’2004’000年前持續了 200年的乾旱事件|4.2千年事件)三個時期。

全新世滅絕事件


〖顯生宙時代·古近紀〗【top】【main

人類

人類(英語:humanitymankindhuman beings)為哺乳綱·靈長目Primates·人科Hominidae17’000’000年)·人亞科Homininae12’500’000年)·人屬Homo2’800’000年)現存的一種晚期智人Homo sapiens sapiens),出現於公元前 10’000年至今,是新石器時代Neolithic)以後的人類。 人類起源與演化歷程記錄了及其祖先在發展與演化過程中的重要事件,還包括對可能是人類祖先的物種的簡要介紹,也描述從生命誕生直至演化為人類的可能歷程。

人類演化人科人屬智人人科涵蓋:猩猩亞科人亞科人亞科涵蓋人族人亞族

  1. 大猩猩屬Gorilla人亞科·大猩猩族 
  2. 黑猩猩屬人亞科·人族·黑猩猩亞族
  3. 人屬Homo人亞科·人族·人亞族

人體〗【main

新仙女木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全新世新仙女木期格陵蘭期8.2千年事件諾斯格瑞比期4.2千年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大約發生於 12’900年前,又稱:克洛維斯彗星假說。科學家們還在爭辯是否由於一顆或多顆彗星在地表上空爆炸,或是撞擊地表引發了當時的氣候變化導致新仙女木冰河期。此時期持續了約 1’200年,氣候才再度回暖。新仙女木事件也被視為全新世滅絕事件(又稱:第六次大滅絕、人類世滅絕)的一部分。


top】【main

新石器革命

新石器革命英語Neolithic Revolution)泛指發生在公元前 10’000年左右的全新世()早期,世界不同地區的智人社會開始同時出現的生存方式改變的現象,也是人類演化中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的轉折點,又稱:農業革命(Agricultural Revolution)。
新石器革命的基本內容是始於遠古的和採摘在食物供應中的重要性開始被新興起的農業畜牧耕種)所取代,野生動植物馴化栽培成為作物人類族群從游居狩獵採集者社會定居農業社會的轉型。這一系列轉型導致了以大型聚居地為核心的文明開始成型,書寫·文化勞動力·分工科學技術(如:冶金醫藥簡單機械)得以加速發展。新石器革命代表著人類和自然界的關係從物競天擇般的被動適應環境轉變為主動探討、研發和改造的環境。這促使人類成為地球上的頂級物種,具有重要的意義。


top】【main

軟壁菌門

軟壁菌門Tenericutes)為細菌域Bacteria細菌界)的一個門,舊稱:無壁菌門Mycoplasmatota|如:革蘭氏陰性菌外膜)。
軟壁菌門的細菌通常對人體無害。

柔膜菌綱Mollicutes)為軟壁菌門Tenericutes)的一個綱,擁有 6個目,已紀錄的 4個目:

軟壁菌門的物種,無細胞壁(英語:cell wall)結構 ,擁有柔膜菌綱Mollicutes),本綱的模式目為支原體目(Mycoplasmatales)。
軟壁菌門的典型物種為:支原體Mycoplasma-)、螺原體Spiroplasma-)、脲原體Ureaplasma-),以及植原體Phytoplasma-)。


細菌分類表〗【main

無膽甾原體目

無膽甾原體目Acholeplasmatales)為軟壁菌門·柔膜菌綱的一個目,擁有無膽甾原體科Acholeplasmataceae)。模式屬為:無膽甾原體屬(Acholeplasma)。


top】【main

厭氧原體目

厭氧原體目Anaeroplasmatales)為軟壁菌門·柔膜菌綱的一個目,厭氧原體科擁有 2屬:厭氧原體屬Anaeroplasma)與無甾醇原體屬Asteroleplasma)。


top】【main

蟲原體目

蟲原體目Entomoplasmatales)為軟壁菌門·柔膜菌綱的一個目,擁有:蟲原體科Entomoplasmataceae)與螺原體科Spiroplasmataceae )。模式屬為模式屬為蟲原體屬Entomoplasma)。

  1. 蟲原體科
  2. 螺原體科

top】【main

支原體目

支原體目Mycoplasmatales)為軟壁菌門·柔膜菌綱的一個目,擁有:支原體科Mycoplasmataceae)一個科。支原體科擁有 5個屬,已紀錄 3屬:

  • 附紅血球體屬Eperythrozoon|又稱:血蟲體屬)。
    模式種為球狀附紅血球體(
    Eperythrozoon coccoides
  • 支原體屬Mycoplasma|又稱:黴漿菌屬,簡稱:支原體 / 黴漿菌);
  • 脲原體屬Ureaplasma|簡稱:脲原體)等,
    模式種為解脲脲原體(
    Ureaplasma urealyticum)。

top】【main

支原體

支原體軟壁菌門·柔膜菌綱·支原體目·支原體科Mycoplasmataceae)·黴漿菌屬Mycoplasma|支原體屬)物種的通稱,又稱:支原體(黴漿菌)。支原體缺乏細胞壁而不能被革蘭氏方法染色,但也和其餘的革蘭氏陽性菌一樣缺乏第二層細胞膜。

黴漿菌(支原體)是介於獨立生活和細胞內寄生之間的最小的原核生物,近似典型細菌的一類無細胞壁結構體。許多常見的抗生素,如:盤尼西林或 Βeta-內醯胺類抗生素對黴漿菌是無效的。大多數黴漿菌存在於人類與動物的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中,可導致疾病。黴漿菌需要固醇才能維持細胞膜的穩定。黴漿菌所需的固醇來自外部環境,通常是動物宿主細胞。如:肺炎黴漿菌Mycoplasma pneumoniae等,物種繁多


top】【main

非細胞生物

非細胞生物(英語:Non-cellular life)是沒有完整細胞結構存在的生命;可以是指病毒。非細胞實體不需攝食排泄,也不會生長,只有在遇到寄主時才有繁殖能力。非細胞生物可以是合胞體生物,擁有多個細胞核,核彼此之間沒有細胞膜,只由蛋白質、脂肪組成的外殼包圍著。


main

生物病毒的分類

生物病毒並不像一般生物能藉由交配產生後代,因此在種別的定義上與一般生物有所不同。生物病毒的結構:螺旋形正二十面體形包膜型複合型…等,涵蓋:病毒以及類病毒普利昂蛋白衛星病毒…等亞病毒因子

病毒種群分類

生物病毒分類表是依據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簡稱 ICTV)在 1966年建立的病毒分類的通用系統和統一的命名法則。


top】【main

病毒

生物病毒的分類病毒的感染疫苗免疫

病毒(英語:virus)由核酸分子(DNA RNA)與由蛋白質形成的衣殼所構成的類生物結構(bio-like structure)是一種非細胞生物無法自行表現出生命現象。病毒只能寄生宿主細胞生物細胞內進行寄生性自我複製物self-replicator),是一種介於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非細胞生物所表現的生命形式,沒有寄主的時候,不會表現生命現象。部分病毒在到達宿主的可寄生細胞表面時能夠形成脂質包膜環繞在外,會表現出生命現象。在沒有遇見可寄生細胞的時候,不會表現生命現象,所以病毒是介於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一種奇妙的有機體

  • 病毒的起源目前尚不清楚,不同的病毒可能起源於不同的機制:部分病毒可能起源於質粒(環狀 DNA,可以在細胞內複製並在細胞間轉移),而其他一些則可能起源於細菌。
  • 有些科學家認為蛋白質也可以充當遺傳物質,但是僅由蛋白質構成的朊病毒(普里昂)不是病毒,而是僅由蛋白質構成的致病因子。
  • 質粒(英語:Plasmid)是指在細胞的染色體或核區 DNA之外,能夠自主複製的 DNA分子(字源:plasm為生殖質,-id表示粒)。

非細胞型態的類生物或許可稱作「質粒」與一般生物相似,都有「辨識同種」與「同種相聚」的能力;當質粒聚集達一定數量,成為「質粒群」進而擁有能力,開始轉譯(transformation)。擁有能力的「質粒群」會脫掉衣殼,將 RNA基因組核糖核酸)釋放到寄主細胞的細胞質轉錄後修飾成為「病毒」。由於冠狀病毒的 RNA基因組有 5’端帽甲基化和 3′端多聚腺苷酸化的尾。 這使它可以附著在人類的核糖體上進行轉譯


流行病〗【main

病毒的感染

病毒僅能在生物體的活細胞內複製繁衍的亞顯微病原體。病毒是由一個核酸分子(DNARNA)與蛋白質構成的非細胞形態,為類生物,無法自行表現出生命現象。病毒是介於生命體及非生命體之間的有機物種,它既不是生物亦不是非生物。由於病毒不能獨立進行繁殖新陳代謝,通常不被認為是生物。病毒新陳代謝的過程需要寄主的「活細胞」參與,雖然病毒有和其他生物特有的分子,可是病毒卻無法在寄主細胞外生存。

  • 物種的病毒感染,少數病毒(如:mimivirus)甚至也會受到其他特定病毒的感染;但特定的病毒感染物種的範圍是有限的,例如:植物病毒不會感染動物,而噬菌體只能感染細菌。
    病毒引起的人類疾病種類繁多,已經確定的如,感冒流感水痘等,一般疾病;以及天花愛滋病SARS禽流感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等,嚴重疾病。此外還有一些疾病可能是以病毒為致病因子,諸如此類導致疾病的能力稱為病毒性virulence)。
  • 病毒也是導致癌症發生的原因之一。RNA干擾是對抗病毒的一種重要的先天性防禦機制,不同於獲得性免疫系統先天性免疫系統是人體抵禦病毒的第一道防線。由於病毒是使用宿主細胞來進行複製並且寄居其內,因此很難用不破壞細胞的方法來消滅病毒。目前最積極的對付病毒疾病的方法是疫苗接種,使用預防病毒感染的措施或抗病毒藥物來降低病毒的活性以達到病毒疾病發作的目的。
  • 腫瘤細胞中的端粒結構通常沒有縮短,這也是腫瘤細胞能夠進行無限制分裂的原因之一。

top】【main

冠狀病毒

人類冠狀病毒 NL63(Human coronavirus NL63、HCoV-NL63)是甲型冠狀病毒屬的一種病毒,於 2004年由荷蘭研究人員發表,與同屬的人類冠狀病毒 229E以及乙型冠狀病毒屬人類冠狀病毒 OC43人類冠狀病毒 HKU1同為能造成普通感冒的四種冠狀病毒


top】【main

新型冠狀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英語:Novel coronavirus,縮寫為nCoV),可以指: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top】【main

更新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