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地理geography)是地球表面的山川方域的地勢、外貌風貌狀況。最早的地理書籍有禹貢山海經等。「地理」一詞最早見於易經·繫辭:「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地理學geography)是研究與描述地球表面的現象、行政區劃的科學。


天然景觀〗【main

洲(大陸)

Screenshot

Continent),簡稱:洲,又稱:大陸,是地球上以大塊陸地為主體,包括附近島嶼地區。主流的地理學將現今的地球分為七大洲,按面積大小依次為亞洲(全稱亞細亞洲)、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美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全稱歐羅巴洲)和大洋洲


top】【main

次大陸

次大陸subcontinent)如:印度半島面積較大於阿拉伯半島,但由於印度半島的地形具封閉性,往往被歸類為「次大陸」而非半島。


top】【main

印度次大陸

Screenshot

印度次大陸Indian subcontinent)是南亞的一個地理區域,位於印度板塊Indian plate),從喜馬拉雅山脈Himalaya)向南延伸入印度洋,又稱:南亞次大陸(South Asian subcontinent)或印巴孟次大陸由於受喜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雖然大於通常意義上的半島peninsula),面積又小於亞洲大陸,所以稱為次大陸subcontinent)。


top】【main

半島

Screenshot

半島peninsula),是一種三面環海、洋,一面接陸地地形,如:阿拉伯半島arabian peninsula)、義大利半島義大利語Penisola appenninica亞平寧半島等。阿拉伯半島被國際普遍認為是世界最大的半島。


top】【main

海角

好望角(Kaap de Goede Hoop)和開普角(Kaappunt)

海角promontory|陸岬、海岬)是相當小面積地勢趨高的半島,如:富貴角鼻頭角三貂角等。而巨大的半島稱為大陸延伸,如:歐洲南美洲的南部、非洲的南部。


top】【main

彗星與流星


main

彗星

彗星comet希臘語Κομήτης)是由太陽輻射太陽風共同對彗核(nucleus)作用造成的。彗核是鬆散的冰、塵埃和小岩石構成的的太陽系小天體small solar system body,縮寫:SSSB),又稱:掃把星。當彗星朝向太陽接近時,會被加熱並且開始釋氣,展示出可見大氣層,也就是彗髮(coma),有時也會有彗尾。彗尾有 2類:塵埃尾(dust tail)與 離子尾(ion tail)。當地球穿越過彗星的軌道平面,我們從側面觀察彗星,可能會看見與塵埃尾指向相反的塵埃尾,稱為彗翎(反尾)。
彗星大小從 P/2007 R5的數百米至海爾博普彗星的數十公里不等;彗尾也可能延伸長達一個天文單位。彗星的軌道週期範圍很廣,可以從幾年到幾百萬年。


top】【main

流星

流星meteor)是宇宙塵粒和固體塊等,空間物質在接近星球astronomical object)時受到天體(celestial object)引力的攝動而被星球吸引,進入星球的大氣層;與大氣摩擦燃燒、同時激發空氣分子所產生的光跡。各個流星會因自身成份與激發之氣體燃燒程度而出現不同的顔色。宇宙中,經常都有成千上百顆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若流星體進入大氣摩擦,未完全燃燒盡而落在地面上,則成為隕石meteorite)或鐵隕石Iron meteorite)。
流星擁有:偶發流星(單個流星)、火流星bolide)和流星雨meteor shower)三種;數量格外龐大或表現不尋常的流星雨會被稱為流星突出(meteor outbursts)或流星暴(meteor storms


地球撞擊坑列表〗【top】【main

太陽系

太陽系是一個受太陽重力約束的行星系統planetary system),除了太陽以外,還有直接或間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astronomical object/ celestial object)。太陽系直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被分為三類:行星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如:小行星彗星)。太陽系間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是衛星,其中有兩顆比最小的行星水星還要大的衛星(木衛三土衛六)。

  1. 行星(英語:planet):水星拉丁語Mercurius)、金星拉丁語Venus)、地球中古英語Earth)、火星拉丁語Mars)、木星Jupiter)、土星(拉丁文:Saturn)、天王星(英語:Uranus)和海王星Neptunus)與其天然衛星
  2. 矮行星(英語:dwarf planet):穀神星Ceres)、冥王星拉丁語Pluto)、妊神星Haumea)、鳥神星(英語:Makemake)、鬩神星Eris
  3. 太陽系小天體small Solar System Body, SSSB):矮行星之外的所有小行星與所有的彗星

main

行星與矮行星

§ Solar system
https://youtu.be/libKVRa01L8 (2017/08/30)
§ 恆星
https://youtu.be/cD7d95_pbm8 (2019/05/17)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
https://youtu.be/JYAaUWYN4Q4(2023/06/09)


top】【main

太陽

§ 太陽帶著地球銀河系運轉
https://youtu.be/t6pGi0pk1y4 (2023/10/27)

探索宇宙、認知生命、融入自然、

太陽Solar)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 太陽的半徑大約是 695’000公里,約地球半徑的 109倍,質量大約是地球的 330’000倍,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 99.86%。太陽的質量大約四分之三由(~73%)組成;其餘的主要是(~25%),與少數量的等重元素。
太陽是一個近乎完美的熱電漿·理想球體,通過其核心的核融合反應加熱到白熾incandescence)。太陽主要以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的形式輻射能量,是地球生命最重要能量的來源。

銀河系中心Galactic Center)是銀河系環繞的中心區域。


地球上觀測恆星亮度列表main

近日點與遠日點

近日點遠日點

太陽被各個星體繞著公轉,各個星體公轉軌道大致是一個橢圓,近乎正圓;太陽並不位於橢圓的焦點,因此星體離太陽的距離,就有時會近一點,有時會遠一點。離太陽最近的時候,這一點位置叫做近日點(perihelion)。離太陽最遠的時候,這一點位置叫做遠日點(aphelion)。


top】【main

近日點

地球上近日點(perihelion)時間:一月初地球離太陽最近,為 147’100’000公里,這一點叫做近日點。在近日點地球公轉速度較快。此時,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top】【main

遠日點

地球上遠日點(aphelion)時間:七月初地球離太陽最遠,為 152’100’000公里,在遠日點地球公轉速度較慢。此時,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top】【main

源起

警告(warning):我也認同,人類應當深思熟慮且在良好條件下選擇靜止狀態(供需平衡),而不是等到靜止狀態處在更差條件下強加於不情願的人類頭上。
「我為了子孫後代的利益而真誠地希望,我們的子孫最好能早一些滿足於靜止狀態(不強求的天性),而不要最後被逼得不得不滿足於靜止狀態。」
許多人也承認經濟成長與良好生活情境,不一定得相提並論。
1930年,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因斯(1883/06/05~1946/04/21|John Maynard Keynes)在一篇名為「我們孫輩的經濟前景」(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的論文中主張,生產力在 100年內就會獲得足以確保所有人生活所需。這時(2030年),人們就該能停止賣力工作,開始多思考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人工生命中國神話main

大歷史

§
大歷史 原文作者:David Christian 譯者:拾已安王若馨 
https://readmoo.com/book/210096175000101 (2018/09/06 讀墨mooInk

大歷史Big History)是一個新興學術領域,探索從宇宙大爆炸到現代的歷史。大歷史這本書透過科學人文等多種跨學科方法來檢視源遠的時間框架,並在更大的星系背景之下探討人類存在的意義。大歷史整合宇宙地球生命·認知人類·融入探索,使用生活經驗、證據來研究因果關係。「大歷史」被講授於大學 和中學經常使用基於網路的互動式專題來介紹。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歷史學家·大衛·克里斯欽1946/06/30~|David Gilbert Christian)創造了「大的歷史」這個詞,也是由一個「學者的不尋常聯盟」所成就。早期的一個「大歷史」例子,是出現於約翰·甘迺迪1917/05/291963/11/22John Fitzgerald Kennedy)在萊斯大學的著名演講,他將 50’000年的人類歷史濃縮為半個世紀來講解。某一些歷史學家表示對「科學歷史」表示懷疑,認為「大歷史」之宣稱並不具獨創性。


top】【main

起源的故事


§ 起源的故事 原文作者:David Christian 譯者:蔡耀緯
https://readmoo.com/book/210110761000101 (2019/05/30 讀墨mooInk

起源的故事這本書將以壓縮時間軸的方式,跨越自然生態人文學科的藩籬,引導讀者走過 13’800’000’000年前始於地球形成之初的「冥古宙」。進而聚焦於大事件,如:原始太陽星雲的部份物質構成起始地球地質誕生人類出現、農業興起以至文明發展,每單一階段的一切事件、物種的關聯性,卻清晰的連貫「起源的故事」,為人類提供巨密無遺的知識骨架。

起源的故事(Origin Story)獲選比爾·蓋茲 2018年夏季書單,這本書或許告訴我們:「人類從何處而來?又該往何處去?」
比爾·蓋茲1955/10/28~|Bill Gates,全稱:William Henry Gates III )每年夏季、冬季都有閱讀書單推薦。(參考: gatesnote consolidated by bobofisho蔡神鑫名人推薦書單)。


top】【main

中國的靈魂


§ 中國的靈魂:後毛澤東時代的宗教復興
原文作者:張彥(Ian Johnson) 譯者:廖彥博、廖珮杏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90/article/7804 (2019/Feb|博客來·電子書) 

張彥出生於加拿大傳統基督教家庭,對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持開放和包容態度,更有一種記者特有的好奇心及質疑與批判的維度,所以讀張彥的《中國的靈魂》書絕非為某一宗教代言的傳教式著作。比起宗教教義和禮儀來,張彥更關注不同宗教的信仰者的日常生活,他們如何在中國新極權體制下實踐其宗教信仰,他們的抗爭、規避與妥協,他們的堅韌、困惑與圓融,用小說家哈金的話來說:「《中國的靈魂》是一本豐富、翔實、及時的作品,它探討了中國人生活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面。張彥的文筆舉重若輕,對人物與事件都有深刻的觀察與豐富的個人體悟。每一篇章都是張彥對中國長達二十多年的關注以及嚴謹研究的結晶。本書也有著強烈的個人色彩,字裡行間吐露著他豐沛的情感。這是一本非凡的傑作。」在這個意義上,這本書比任何一本宗教研究著作更動人心弦並發人深省。


top】【main

女媧的指紋

§ 女媧造人源自於蘇美爾人傳說!
https://youtu.be/1Xr4LrgmtEA (2021/11/19)

)參閱:全新世梅加拉亞期(4’200~4’000年前持續了 200年的乾旱事件|4.2千年事件)!

女媧的指紋一書從考古學神話傳說兩個角度,結合北京猿人山頂洞人晚期智人的考古學證據;論自人類誕生至青銅器時代之前,中國境內各類史前遺址,以及三皇五帝女媧伏羲的傳說,綜合介紹了中國的史前文化。
馬兆鋒筆名:青楊,歷史學碩士,歷史研究專家,資深編輯,期刊主編,書刊職業策劃人。二十世紀七○年代生於齊魯大地,受家庭環境影響,痴迷文學與歷史,對歷史和考古有著深入的研究。數年來,共出版《復活的帝國》、《絕版帝國》、《夢回大唐》等數十本各類圖書,總計數百萬字。


top】【main

上古神話演義

請閱讀: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上古神話演義
§ 參考:中國神話
https://youtu.be/FfEOikcSmAo (2019/06/26)

「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象,又出於人力所能以上,則自造眾說以解釋之」,今謂之「神話」。「演義」是歷史小說體裁的一種,遵照歷史事件和人物進行鋪展描述的書寫體,加以適當虛構,故事主線順應歷史發展方向,同時反映了歷史時期的社會情境。能給予讀者一定的教育和啟迪。
「上古神話演義」描述民族的起源,總是沾染著濃濃的神話色彩,於是有盤古開天闢地、女媧摶土為人等諸多傳說,顯示出遠古先民豐富的想像力及純樸的生活態度。描述了鯀禹治水的艱辛、夸父逐日的壯舉,更有共工怒觸不周山黃帝大戰蚩尤等,上古著名戰役,以及唐堯虞舜夏禹的興亡歷程。除此之外,書中還有鳳凰神龜麒麟等,吉祥獸的記載;而關於四方風俗、山川地理的描繪也十分精彩。「上古神話演義」的內容兼具秦(前 221~前 207)·古籍山海經》的包羅萬象與(1636~1911)·李汝珍的《鏡花緣》的探秘尋蹤,不但讓讀者從中得窺上古神話的完整面貌,也能藉此在「國文史地」方面得到許多啟發與印證。
鍾毓龍18801970年)浙江杭州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舉人舉人,字:郁雲,晚號:庸翁,前杭州政協副主席,善長於杭州人文歷史掌故,著有《說杭州》遺稿。
)國文史地:通常是指義務教育所傳授的國語英文歷史地理等普通學科。


top】【main

第四紀

第四紀Quaternary Period)為地球的地質年代新近紀之後最新的一個,始於 2’580’000年前,涵蓋:更新世全新世兩個。目前地球處於第四紀冰河時期」,500’000年來出現了 5冰期,每次冰期平均超過約 70’000年,而每次間冰期平均超過約 20’000年。
中國地理學家竺可楨1890/03/071974/02/07)也指出,第四紀歐洲和北美洲北部經歷了 4個冰河期和 4個間冰期:第一冰河期距今 300’000年前至 270’000年前;第二冰河期距今 200’000年前至180’000年前;第三冰河期距今 130’000年前至 100’000年前;第四冰河期距今 65’000年前至 15’000年前。目前正處於 11’000年前末次冰期終結、全新世的間冰期。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