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與流星


main

彗星

彗星comet希臘語Κομήτης)是由太陽輻射太陽風共同對彗核(nucleus)作用造成的。彗核是鬆散的冰、塵埃和小岩石構成的的太陽系小天體small solar system body,縮寫:SSSB),又稱:掃把星。當彗星朝向太陽接近時,會被加熱並且開始釋氣,展示出可見大氣層,也就是彗髮(coma),有時也會有彗尾。彗尾有 2類:塵埃尾(dust tail)與 離子尾(ion tail)。當地球穿越過彗星的軌道平面,我們從側面觀察彗星,可能會看見與塵埃尾指向相反的塵埃尾,稱為彗翎(反尾)。
彗星大小從 P/2007 R5的數百米至海爾博普彗星的數十公里不等;彗尾也可能延伸長達一個天文單位。彗星的軌道週期範圍很廣,可以從幾年到幾百萬年。


top】【main

流星

流星meteor)是宇宙塵粒和固體塊等,空間物質在接近星球astronomical object)時受到天體(celestial object)引力的攝動而被星球吸引,進入星球的大氣層;與大氣摩擦燃燒、同時激發空氣分子所產生的光跡。各個流星會因自身成份與激發之氣體燃燒程度而出現不同的顔色。宇宙中,經常都有成千上百顆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若流星體進入大氣摩擦,未完全燃燒盡而落在地面上,則成為隕石meteorite)或鐵隕石Iron meteorite)。
流星擁有:偶發流星(單個流星)、火流星bolide)和流星雨meteor shower)三種;數量格外龐大或表現不尋常的流星雨會被稱為流星突出(meteor outbursts)或流星暴(meteor storms


地球撞擊坑列表〗【top】【main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