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類


蛾與蝶的分辨〗〖臺灣特有蛾類列表
飛蛾資訊分享站〗〖臺灣產蝶蛾圖鑑〗【main

大灰枯葉蛾(松大毛蟲)、
小白紋毒蛾(棉古毒蛾)、

橙帶藍尺蛾
長喙天蛾
皇蛾長尾大蠶蛾長尾水青蛾臺灣長尾水青蛾姬長尾水青蛾

蛾類Heterocera|不再採用的學名)是鱗翅目現生類群,排除蝴蝶所形成的並系群鱗翅目·昆蟲的總稱。蛾靜止時多數將翅膀攤開在身體兩側,且主要於夜間活動,翅膀上具有可以嚇阻敵人的似眼花紋。
蛾類的幼蟲長有咀嚼式口器,以植物的葉子為食物。成蟲無法咀嚼食物,而用類似吸管的長型口器吮吸樹汁、花蜜…等。

澳洲蠶蛾科蠶蛾科裳蛾科帶蛾科枯葉蛾科刺蛾科絨蛾科夜蛾科舟蛾科天蠶蛾科帶蛾科尺蛾亞科燈蛾亞科毒蛾亞科

◎ 蛾類的幼蟲在世界許多地方都被認為是農業上的害蟲。如:美國東北部的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會造成嚴重的森林損害,在當地屬於外來種。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幾乎都是十字花科蔬菜最嚴重的害蟲。蘋果蠹蛾(Cydia pomonella)在適當的溫度下會造成大規模的損害,特別在果園。
◎ 蛾類也有被當作經濟動物飼養,利用蠶絲紡織成精美的紡織品。如:家蠶(Bombyx mori)與一些天蠶蛾科的物種類可被飼養產絲,如:眉紋天蠶蛾(Samia cynthia)、姬透目天蠶蛾(柞蠶,Antheraea pernyi)、鉤翅大蠶蛾(琥珀蠶,Antheraea assamensis)和大透目天蠶蛾(日本天蠶,Antheraea yamamai)…等。

大灰枯葉蛾鱗翅目·枯葉蛾科屬下的一種,又名松大毛蟲,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也常會出現在沒有噴農藥的龍眼樹上,尤其是在每年的龍眼採收季節,若人到樹上採收龍眼時,突然間看到這麼大條的毛毛蟲,就停在龍眼樹的枝幹上,都會嚇一跳。大灰枯葉蛾,體長約 8公分、展翅約 9~14公分,翅面灰褐色,翅面有2條平行鑲白邊的灰白色寬型橫帶,兩帶間暗褐色,內具白色斑點,雄蛾體型較小,翅色較暗,中室的白斑與近臀角處的黑斑較大,終齡幼蟲灰褐色或灰白色,前胸背板有2枚紅褐色大斑,腹背各節有2排黑色三角斑排成縱列,體型龐大,寄主植物杜鵑、松、櫟等。
註)鱗翅目屬下的蛾類多數的物種·幼體長有螫毛。
§ 大灰枯葉蛾
http://twmoth.tesri.gov.tw/peo/FBMothInfo/742


蛾與蝶的分辨〗【main

大灰枯葉蛾

§ 大灰枯葉蛾的終齡幼蟲
https://youtu.be/khf6XgNmsqc (2018/08/21)

大灰枯葉蛾鱗翅目·枯葉蛾科屬下的一種,又名松大毛蟲,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也常會出現在沒有噴農藥的龍眼樹上,尤其是在每年的龍眼採收季節,若人到樹上採收龍眼時,突然間看到這麼大條的毛毛蟲,就停在龍眼樹的枝幹上,都會嚇一跳。大灰枯葉蛾,體長約 8公分、展翅約 9~14公分,翅面灰褐色,翅面有2條平行鑲白邊的灰白色寬型橫帶,兩帶間暗褐色,內具白色斑點,雄蛾體型較小,翅色較暗,中室的白斑與近臀角處的黑斑較大,終齡幼蟲灰褐色或灰白色,前胸背板有2枚紅褐色大斑,腹背各節有2排黑色三角斑排成縱列,體型龐大,寄主植物杜鵑、松、櫟等。
註)鱗翅目屬下的蛾類多數的物種·幼體長有螫毛。
§ 大灰枯葉蛾
http://twmoth.tesri.gov.tw/peo/FBMothInfo/742


top】【main

小白紋毒蛾

§ 小白紋毒蛾
https://youtu.be/BvaNiXULHCs (2021/05/31)
§ 棉古毒蛾雌蛾的一生
https://youtu.be/gEp3TJPUuj4 (2017/11/20)

棉古毒蛾Tussock Moth)為鱗翅目·毒蛾亞科的一種,又稱:小白紋毒蛾,是古毒蛾屬下的一種,發現於亞洲熱帶地區及紐幾內亞。棉古毒蛾的雄蛾翼展可達 2~3公分,雌蛾沒有翅膀。小白紋毒蛾(棉古毒蛾)繁殖能力強,一年可繁殖 8~9代。
§ 小白紋毒蛾幼蟲對抗黃長腳蜂
https://youtu.be/VGkzLTa0QwY   (2016/06/13)
§ 小白紋毒蛾幼蟲的有機防治 
https://youtu.be/5flsGjP8wBE (2020/01/19)
§ 蘇力菌是什麼?
https://youtu.be/91iVa0y–YU (2016/05/29)

◎ 棉古毒蛾產卵於繭上,幼蟲以多種果樹、蔬菜、野牡丹、仙丹、向日葵、柑橘、山黃麻等數百種植物為寄主,普遍分佈於低中海拔山區。野外常見小白紋毒蛾的幼蟲,包括:山檨子屬芒果屬榴槤屬輕木屬木麻黃屬欖仁樹屬娑羅屬橡膠樹屬、蓖麻屬、天竺葵屬樟屬、金合歡屬、合歡屬木豆屬決明屬黃檀屬刺桐屬、金龜樹屬、紫檀屬田菁屬、木莢豆屬、紫薇屬桉屬紅膠木屬棗屬蘋果屬咖啡屬柑橘屬檀香屬龍眼屬荔枝屬韶子屬可可屬山茶屬扁擔桿屬以及柚木屬
§ http://gaga.biodiv.tw/new23/9407/006.htm (台灣昆蟲譜)


top】【main

橙帶藍尺蛾

§ 認識橙帶藍尺蛾的幼蟲
https://youtu.be/VQZlqlx3uek (2020/04/01)

橙帶藍尺蛾Milionia basalis)為尺蛾科·尺蛾亞科·藍尺蛾屬(Milionia)的一種晝行性飛蛾,又稱:黃帶枝尺蛾,常被視為蝴蝶。橙帶藍尺蛾翅展 5459公厘,體色與翅膀底色黑色,翅膀局部有藍色金屬光澤,前翅中央及後翅下緣有橙色帶狀斑紋,並可相連成一弧線,成蟲出現於 5 9月。橙帶藍尺蛾生活在平地與低海拔山區,常見於校園內,偶爾有「大發生」的現象。橙帶藍尺蛾喜產卵於羅漢松科(如:竹柏羅漢松等)樹木莖幹隙縫或葉背, 幼蟲以羅漢松樹葉為食草,有「羅漢松殺手」之稱。
§
橙帶藍尺蛾
https://youtu.be/h0uclSG7_XU
2021/05/08
§ 橙帶藍尺蛾產卵,產卵在羅漢松樹皮縫隙中、亦產卵於羅漢松樹葉背面上。
https://youtu.be/YkdtvNniC98 2014/08/07
§ 橙帶藍尺大發生於臺灣·臺東縣·鹿野鄉·野鹿快樂農場 
https://youtu.be/4ZZ1rAdwV24 2020/05/04


top】【main

長喙天蛾

§ 長喙天蛾成長過程
https://youtu.be/lOwVuf5rQuU (2020/08/08)

小豆長喙天蛾(學名:Macroglossum stellatarum)是天蛾科的一個物種,又稱:後黃長喙天蛾,獨特而強壯的小天蛾有灰褐色前翅,其上飾有黑色紋線,兩性相似。它的長喙和懸停行為,伴隨著聽得到的嗡嗡聲,使它在吸食花蜜時非常像蜂鳥
長喙天蛾Macroglossum corythus luteata與蜂鳥的相似性是趨同演化的一個例子。長喙天蛾又稱:蜂鳥鷹蛾,幼蟲綠色或褐色,尾上有藍色角;以豬殃殃刺果豬秧秧茜草科·臺灣特有種)為食。
長喙天蛾原生於南歐和北非,並跨越亞洲至日本。長喙天蛾在白天飛行,尤其是在明亮的日光下,不過也在黃昏、清晨甚至雨中行動,這在日行性的天蛾不常見。
長喙天蛾的視覺能力被深入研究,目前已經證明它們具有相當強的色彩學習能力。
§ 長喙天蛾屬學名Macroglossum)是鱗翅目·天蛾科的一屬,現時有超過 110個物種,臺灣有 18種。
§ 院子的長喙天蛾 
https://youtu.be/sE5gnJtfRo0 2021/10/26
§ 田中森林公園的蜂鳥鷹蛾
https://youtu.be/a7TCeRWVt3Y 2021/09/06
§ 蜂鳥鷹蛾
https://youtu.be/Ytc9kVmLYts (2019/10/06)

【蜂鳥鷹蛾】別稱:長喙天蛾。被稱為昆蟲界的「四不像」https://youtu.be/n8eOI9Sz7cA 2015/07/28


top】【main

頭足綱

鸚鵡螺(Nautilus)、
章魚(Octopus)、
墨魚、烏賊(Cuttlefish)、
魷魚(squid)、

頭足綱Cephalopoda)是軟體動物門的一個綱。化石種超過 100’000種,現在活存約 786種,主要是各類烏賊章魚。頭足綱分布在所有海域的各種深度,有些能夠適應不同鹽度的海水;目前沒有發現適應淡水的種類。
頭足綱可分為 4個亞綱,已滅絕的菊石亞綱Ammonoidea,曾分類為四鰓亞綱)和箭石亞綱Belemnoidea)。現在活存  2個亞綱:

十腕總目Decapodiformes)涵蓋:旋烏賊目墨魚目墨魚)、耳烏賊目大西洋耳烏賊)、管魷目章魷大王烏賊開眼亞目魷魚 29 300多個屬)等;
八腕總目Octopodiformes)涵蓋已滅絕的口噬目Trachyteuthis)、活化石又稱吸血鬼烏賊的幽靈蛸目Vampyromorphida)與章魚目Octopoda)的章魚船蛸水母蛸等。


main

鸚鵡螺(Nautilus)

¶ 鸚鵡螺(Nautilus)
https://youtu.be/EeOW19mXFSI (2013/11/26)
¶ The beautiful survivor:Nautilus 
https://youtu.be/3bbiCD0cRms (2016/10/09)

鸚鵡螺科學名Nautilidae)簡稱鸚鵡螺,為軟體動物門·頭足綱·鸚鵡螺目下的一科。鸚鵡螺是一類擁有的大量觸手、壽命很長、使用小孔成像眼的深海軟體動物,也是現存唯一具有完整貝殼頭足類。鸚鵡螺體形最小的屬種,一般只有 16公分;最大可為 26.8公分。通常成年鸚鵡螺都不超過 20公分。
¶ The Chambered Nautilus
https://youtu.be/kK3b6M39Dts 2014/05/29


top】【main

章魚(Octopus)

¶ 章魚(Octopus)
https://youtu.be/ydrc489USbM (2017/02/05)

章魚,古稱蛸,為為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八腕總目的物種,是一種非常靈巧而且高智商的頭足綱,其身體由頭部和八個觸腕拼接而成,既是可食用的經濟物種、也是智商測試中的常客,也是無脊椎動物中少數能反捕食鯊魚企鵝海豹海蛇海豚…等掠食性脊椎動物
章魚是頭所有頭足綱軟體動物、以及無脊椎動物中內智商最高的一目,雖然為海洋動物,但是章魚在陸地上卻還能保持相當的靈活運動能力。
我的章魚老師
克雷格·福斯特:唯有順自然,不干擾章魚,才會發現「章魚真實生活」的一面!
https://youtu.be/PRzyTlYPV80 2020/12/19


top】【main

墨魚、烏賊(Cuttlefish)

¶ 墨魚成雙
https://youtu.be/sx-L60n23X8(2021/06/23)

墨魚目Decapodiformes)為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十腕總目的物種,又稱烏賊目,簡稱「墨魚」或者「墨斗魚」,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鞘亞綱·十腕總目的動物的動物含有獨特的內殼,稱為「墨魚骨」或「海螵蛸」,可作為中藥藥材。
烏賊 
https://youtu.be/NjIAB8OxXag 2019/01/20
墨魚(Cuttlefish
https://youtu.be/IpvSZ7mvIlU 2016/02/22


top】【main

魷魚(squid)

¶ 魷魚下蛋
https://youtu.be/x9_8pvPKq2Y (2019/03/20)

魷魚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十腕總目的物種,身體細長、呈長錐形,有 10隻觸腕、其中 2隻明顯較長,肉鰭只集中在頭部;另一個明顯特徵是在所有的觸手的吸盤上都帶有倒鉤刺。
小型魷魚的倒鉤刺可以被人類食用;但是大型魷魚的卻是整個無脊椎動物門中最具有攻擊性的觸手。
魷魚(squid
https://youtu.be/g0HUp9HENfE
2019/03/10


top】【main

雙殼綱

蛤蜊、文蛤、西施舌、蚶形無齒蚌、
青蚌、石蚌、背角無齒蚌、珍珠貝、

雙殼綱學名Bivalvia),又名斧足綱(Pelecypoda)或瓣鰓綱(Lamellibranchiata),是軟體動物門的一個綱,生於海洋及淡水地區因為有兩片貝殼而得名,現存約 9’200種,最大體長可達 135公分。雙殼綱動物的頭部已經退化,足部呈斧狀,體軀兩側各有 1對瓣狀的;殼側生,依賴「相關肌肉」的收縮完成關閉動作。雙殼綱動物利用纖毛抖動於腮部揚起漩渦,讓水與混雜的顆粒進入鰓部入口,通過一條黏膜道以及觸鬚吸取營養顆粒。許多種雙殼類軟體動物是重要的養殖捕撈對象,如珍珠貝等。雙殼綱的物種約 324個有效的科, 214個科物種只有化石樣本,110個科物種延續至現在。
雙殼綱涵蓋:心蛤目Carditoida)、異韌帶目Anomalodesmata)、海螂目Myoida滿月蛤目Lucinoida)、簾蛤目Veneroida)、蚌目Unionoida)、灣錦蛤目Nuculida)、魁蛤目Arcoida)、牡蠣目Ostreoida)、海扇蛤目Pectinoida等。


main

¶ 解說雙殼綱物種
https://youtu.be/YmtxJ04BNNM (2017/01/08)
¶ 解說雙殼綱物種
https://youtu.be/CoYgTkDS1Zc (2019/10/23)

雙殼綱的科


top】【main

掘足綱

牙貝

掘足綱Scaphopoda)是軟體動物門的一個綱,約有 350種,都是穴居海泥沙中的小型軟體動物,深至 7’000公尺仍可見其蹤跡。掘足綱物種的外殼兩端開口、管狀、呈細彎刀型似象牙。體長達 14公分。掘足綱物種的觸手從下端開口伸出,不斷開挖沉積物,將身體大部分埋藏於沉積物中。掘足綱物種通過觸手將藍藻、碎石等物質送到口部。上端開口保持其與外界接觸。掘足綱物種無眼、具重力感覺器,觸手有感覺細胞;目前生物學家仍不能肯定,它們是否具有心臟心包膜
¶ Scaphopoda Movement
https://youtu.be/9djK36b2_VA 2021/04/12


main

牙貝

¶ Scaphopoda Antalis entalis
https://youtu.be/9PpbAqnEGMs (2017/05/01)

掘足綱物種較常見為蕊象牙貝屬(Episiphon)物種


top】【main

多板綱

石鱉

多板綱(學名:Polyplacophora),又名石鱉綱(Loricata),是軟體動物門的一個綱,約有 900多個物種。多板綱大部分的物種生活在潮間帶潮下帶淺水區的岩石上,少部分物種生活在較深海域。多板綱物種的特徵:內圈一般都有 8片緊鄰排列之硬殼,外圈則是肌肉組織。多板綱包括各種石鱉Chiton),常可在退潮後的潮間帶岩石上見到。可以食用。
認知多板綱動物
https://youtu.be/JU56ZWwd7yQ 2020/10/17
¶ The Gumboot Chiton
https://youtu.be/SzVVRyeoRvU 2017/04/30

◎ 常見的石鱉目:鱗側石鱉目Lepidopleurida)、石鱉目Chitonida)、毛膚石鱉亞目Acanthochitonida)…等。


main

石鱉

¶ The Chiton
https://youtu.be/XmtVvITSUUw (2019/03/09)

常見的石鱉科物種:錦石鱉屬Onithochiton Gray海膽石鱉屬 Acanthopleura Guilding駝石鱉屬Liolophura等。


top】【main

無板綱

尾腔亞綱、溝腹亞綱、

無板綱Aplacophora)是軟體動物門的一個綱,曾被認為是多系群,近年再次被確認為單系群,僅約 300種。無板綱是一類身體呈蠕蟲狀的軟體動物。無板綱物種曾被認為與海參同類,依分子數據及化石的分析,無板綱極可能是從多板綱演化而來,只是這些「板」都退化了。無板綱涵蓋:溝腹亞綱(Solenogastres / 新月貝目)涵蓋:溝腹亞綱(Solenogastres)、尾腔亞綱Caudofoveata)。尾腔綱物種體形細小約 130毫米,生活於深海軟泥沙挖掘出的洞穴,進食時會垂直躺在沉積物中只露出口器,吞吃有孔蟲foramanifera)為食或在附近通過的有機碎屑。在有性生殖過程中,雌性產卵受精和育卵,直至幼蟲時就可自由游動。 
¶ Why Aplacophora? 
https://youtu.be/T1MON5wgHnU 2021/03/15


top】【main

尾腔亞綱

¶ 間隙性無板類
https://youtu.be/KJCO5zC7o40 (2013/02/07)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