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稱呼來自於南臺灣原住民·西拉雅族的台窩灣社(Tayouan / Tavoan),意為「交會之地」或「濱海之地」,該位置即現今臺南安平地區附近一帶。也可能源自於大武壠族的台窩灣社(Taiouwang),屬於大武壠頭社的附屬部落之一。唐宋時期來墾的閩南人依台灣閩南語譯寫為漢字:「大員(Tāi-uân)」,最後在清治時期定名為「臺灣(Tâi-uân)」沿用至今。
月份: 2023 年 11 月
小吃
小吃(英語:Snack、西班牙語:Merienda)意指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的食品,常作為早點、宵夜、宴席時的點綴或非正餐的食品,有些當地特殊風味點心,也常成為伴手禮。小吃意味著人類文化生活的精緻化。如:中式小吃、香港街頭小吃(街頭小食)、臺灣小吃…等。
點心
點心(dim-sum)的粵語發音:「dim sum」。點心常作為飲茶(廣東文化的一大特色)、早點、宵夜、宴席時的點綴或非正餐的食品。
零食
§ 零食(snack)可以是一種食物經過乾燥(如:果乾、)、醃製(如:醃製水果|蜜餞、涼果)、油炸(如:馬鈴薯片、薯條)、串烤(如:魷魚絲、)、烘炒(如:糖果)、堅果(、瓜子、葵花籽、花生)、烘培(如:餅乾)、其它(如:巧克力、口香糖、蒟蒻、)…等,又稱:零嘴。
米果
柿之種
下酒小吃
下酒小吃一般指喝酒時食用的小菜或小吃,古稱:酒餚(華語:jiǔyáo)、餚(保留在現代日語:しゅこう)、按酒(保留在現代韓語),又稱:佐酒小吃。下酒菜通常是指熟食之意,很少被當主食。下酒菜一般用來調節喝酒時的口感。東亞常見的下酒小吃有涼菜、肉食、肉乾、堅果、花生、臭豆腐、…等。西方常使用糕點、起司、火腿…等。
膳食
膳食(meals)為人們選定時間進食(吃進食物:用餐、吃飯)。用餐地點通常在家、飯館、食堂或任何的地方。準備膳食的工具稱作:廚具,常見的有鍋、爐、烤箱…等。
麵包
麵包(breads)是一種用五穀(一般是麥類)磨粉製作並加熱而製成的食品。
麵包是以黑麥、小麥…等糧食作物為基本原料,先磨成粉,再加水、鹽、酵母…等攪和製成麵團坯料,再以烘、烤、蒸或…煎等方式製成的食品。麵包有時候也含有其他成分,如:牛奶、雞蛋、糖、香料、水果、果仁…等。
前菜
前菜是主食前的一道食物,在上主菜(主食)之前食用,具打發時間與開胃的作用。不同地區的前菜也有不同的傳統。
• 餐前酒通常作為餐前飲用的酒精飲料,以刺激食慾,又稱:開胃酒(Aperitif),如:威末酒、香檳、菲諾雪利酒、阿曼提拉多雪利酒,或其他類型的雪利酒,或清淡的白葡萄酒…等。
開胃菜
開胃菜(英語:appetizers、starter、hors d’oeuvre、nibble、entrée|意大利語:antipasto|法語:amuse-bouche),又稱:開味小菜(relish),通常是主菜上菜前食用或連同主菜一起食用。種類為小點心、烘焙食品、或其他酸性菜餚的開味小菜,其目的是為了刺激味蕾,以達到增加食慾。西方餐點的開味小菜通常為蔬菜,如:生菜、醃黃瓜。東方餐點則種類較為繁雜,如:青木瓜沙拉(宋丹),還有醃製蔬菜,如:酸菜、泡菜,小吃(如:花生、魚乾…等)。開胃菜有時也稱:Apéritif,如:蘇打餅、奶酪、醬肉拼盤(Pâté)或橄欖…等。
餐前酒
餐前酒(英語:aperitif 發音:/əˈpɛritiːf/|法語:apéritif,)通常作為餐前飲用的酒精飲料,以刺激食慾,又稱:開胃酒。餐前酒通常選用威末酒、香檳、菲諾雪利酒、阿曼提拉多雪利酒,或其他類型的雪利酒,也有選用無氣泡、清淡的白葡萄酒。「apéritif」也可以指開胃菜,如:蘇打餅、奶酪、醬肉拼盤(Pâté)或橄欖…等。
下酒小吃
下酒小吃,一般指喝酒時食用的小菜或小吃,古稱:酒餚(華語:jiǔyáo)、餚(保留在現代日語:しゅこう)、按酒(保留在現代韓語),又稱:佐酒小吃。下酒菜通常是指熟食之意,很少被當主食。下酒菜一般用來調節喝酒時的口感。東亞常見的下酒小吃有涼菜、肉食、肉乾、堅果或花生…等。西方常使用糕點、起司、火腿…等。
主菜
肉排
肉排是將肉處理成片狀以油煎或燒烤方式烹調的料理,使用陸地動物的肉類,如:牛排、豬排、羊排、雞排…等,或使用水產魚類的肉製成的魚排,如:鱈魚之類。肉排可以加入沙拉醬調理。漢堡排是經過絞碎做成的肉排。
餐後
餐後由於飽食出現昏睡或是疲倦的正常情形,稱為:餐後嗜睡(英語:postprandial somnolence),又稱:食物昏迷(英語:food coma)或飯氣攻心。通常飲用的苦味的酒精飲料,用來幫助消化食物,或甜點酒(英語:Dessert wine)如:布丁酒(pudding wine)、甜酒(Sweet wine)配合餐後的甜點飲用。
• 苦味的餐後酒通常含有草藥成份,有利腸胃通氣,公認為有助於消化;
• 餐前酒飲用白色烈性葡萄酒(超過 14%的酒,如:雪莉酒),通常在用餐後飲用紅色加強葡萄酒(如:波特酒)。
餐後酒
餐後酒(英語:digestif /diːʒɛˈstiːf/)是餐後飲用的酒精飲料,用來幫助消化食物。若在餐後先喝咖啡再喝餐後酒,則稱之為 pousse-café。餐後飲用的蒸餾酒如:希臘茴香酒烏佐酒、龍舌蘭酒、威士忌以及斯堪地那維亞傳統風味烈酒阿夸維特。苦味的餐後酒通常含有草藥成份具腸胃通氣功用,被認為有助於消化。有些加強葡萄酒也作為餐後酒,如:雪利酒、威末酒、波特酒和馬德拉酒。
飲品
飲品(beverage)常被稱為飲料(drinks),最常見的類型,如:飲用水、牛乳、茶、咖啡、手搖飲…等。
甜點
西式糕點(dessert)通常稱:甜點。甜點是西餐正餐膳食的最後一道甜品,通常西方人在餐後食用的甜味食物。可以是水果拼盤、小蛋糕、餡餅、布丁或者冰淇淋…等。
中式糕點通常稱:糕點。糕點是麵粉或米粉、糖、鹽、油脂、蛋、乳品…等為主要原料,調配各種輔料,如:調味料、餡料初製成型,再經蒸、烤、炸、炒…等方式加工製成糖果糕點的一種。糕點品種多樣,如:蛋糕、酥餅、月餅…等。
蜘蛛目
§ 蜘蛛目(Araneae)是節肢動物門·螯肢亞門·真螯肢類·蛛形綱的一個目,截至 2023年 6月涵蓋:132個科、4’325個屬、51’164個種,大部分的蜘蛛無害於人類,為一種益蟲;僅少數種類的蜘蛛咬傷人可能會有致命的危險,如:黑寡婦蜘蛛、大蘭多蜘蛛和樺黃蜘蛛…等;以生活及捕食方式可以大致分成:結網性蜘蛛和遊獵性蜘蛛。蜘蛛目是蛛形綱中物種最多的一個目,分類為 3個亞目:
生活及捕食方式分類:
- 結網性蜘蛛:透過絲囊尖端的突起分泌粘液,這種粘液遇空氣即可凝成很細的絲,成為主要捕食手段。蜘蛛會先對獵物注入了一種特殊的液體消化酶使昆蟲昏迷、抽搐、直至死亡,並使獵物肌體發生液化,蜘蛛得以吮吸的方式進食。蜘蛛是卵生的,大部分雄性蜘蛛在與雌性蜘蛛交配後會被雌性蜘蛛吞噬,成為母蜘蛛的食物。
- 遊獵性蜘蛛:不會結網,而是四處遊走或者就地偽裝來捕食獵物,如:白額高腳蛛(俗稱:喇牙)以蟑螂為食物、蟹蛛以花瓣、花蕊顏色擬態的捕食·昆蟲還有蠅虎、跳蛛、狼蛛、穴居狼蛛、遊獵狼蛛、此外捕鳥蛛如:智利紅玫瑰蜘蛛、宏都拉斯捲毛蜘蛛、藍寶石華麗雨林…等。
中突蛛亞目
中突蛛亞目(Mesothelae)是蜘蛛目下的一個亞目,又稱:中紡亞目或古疣亞目,涵蓋:已滅絕的 †Arthrolycosidae、†Arthromygalidae 和現存的節板蛛科(Liphistiidae)。
原蛛亞目
原蛛亞目 (Mygalomorphae|Orthognatha)是蜘蛛目下的一個亞目,又稱:猛蛛亞目。原蛛亞目物種的毒牙為平行狀,壽命可達 25年。現在最早的猛蛛下目生物為來自三疊紀的格氏玫瑰古狼蛛(Rosamygale grauvogeli)。
·†·)蛛鱟(Megarachne servinei)是廣翅鱟目(Eurypterida)的一種,曾被認為是最古老的猛蛛下目生物,被發現的化石其實可被追溯到石炭紀(3.5億年前)。
新蛛亞目
新蛛亞目(Araneomorphae|Labidognatha|95個科)是蜘蛛目下的一個亞目,涵蓋大部份蜘蛛目物種,壽命大多僅有 1年。相對毒牙平行的猛蛛亞目(Mygalomorphae|Orthognatha)而言屬於地位未定的後紡亞目(Opisthothelae),其區別只在於毒牙呈相對狀。
金蛛總科
金蛛總科(Araneoidea)是蜘蛛目·新蛛亞目的一個總科,又稱:圓蛛總科。
- 安蛛科 (Anapidae):
- 金蛛科 (Araneidae|圓蛛科):
泉字雲斑蛛、人面蜘蛛、 - 杯蛛科 (Cyatholipidae):
- 皿蛛科 (Linyphiidae):
- 密蛛科 (Mysmenidae):
- 絡新婦科 (Nephilidae|芥蛛科):有文獻視之為金蛛科或長腳蛛科(Tetragnathidae|肖峭科)的一個亞科;
- 類球腹蛛科 (Nesticidae):
- 派模蛛科 (Pimoidae):
- 癒螯蛛科 (Symphytognathidae):
- Synaphridae:
- 合蛛科 (Synotaxidae):
- 長腳蛛科 (Tetragnathidae|肖峭科):
- 姬蛛科 (Theridiidae):
- 球體蛛科 (Theridiosomatidae):
泉字雲斑蛛
泉字雲斑蛛(Cyrtophora moluccensis)為圓蛛科(Araneidae)·雲斑蛛屬(Cyrtophora|45種)的一種,又稱:摩鹿加雲斑蛛。
泉字雲斑蛛的雄蛛腳黑色、腹背具西瓜皮似的條紋,腹面有 2列縱斑,體長約 3.5~4.5公厘;雌蛛體長 9~14公厘,頭胸背板灰褐色具灰白色長毛,兩側顏色較深,腹部卵形,腹背肩側突起,腹背亮橘色或酒紅色…等多種,有 5~6條鑲黑邊的白色斑點呈縱向條紋排列。
泉字雲斑蛛編織變形的圓網,除了織出一片方格細密且中央較高的水平網外,周圍尚有許多支持絲與絆絲,這些絆絲除支持外,亦能牽絆獵物使其容易掉入平面網內,因為這種形狀的網有如帳棚,又稱:帳幕網。
泉字雲斑蛛喜數隻編網群聚,雄蛛大多守在帳幕網邊緣。泉字雲斑蛛的卵囊多數呈垂直堆疊狀。
狼蛛總科
狼蛛總科(Lycosoidae)是蜘蛛目·新蛛亞目的一個總科。狼蛛總科涵蓋 12個科,約 3’906種:
- 櫛蛛科 (Ctenidae):
- 狼蛛科 (Lycosidae):
- Neolanidae:
- 貓蛛科 (Oxyopidae):
- 跑蛛科 (Pisauridae):
- 褸網蛛科 (Psechridae):
- Senoculidae:
- Stiphidiidae:
- 行蛛科 (Trechaleidae):
- 佐蛛科 (Zoridae):
- Zorocratidae:
- 逸蛛科 (Zoropsidae):
鷲蛛總科
鷲蛛總科(Gnaphosoidea)是蜘蛛目·新蛛亞目的一個總科,又稱:平腹蛛總科。鷲蛛總科涵蓋 7個科:
- 沙蛛科 (Ammoxenidae):
- 琴蛛科 (Cithaeronidae):
- 加利蛛科 (Gallieniellidae):
- 鷲蛛科 (Gnaphosidae):
- 燈蛛科 (Lamponidae):
- 粗螯蛛科 (Prodidomidae):
- 轉蛛科 (Trochanteriidae):
花皮蛛總科
花皮蛛總科 (Scytodoidea)是蜘蛛目·新蛛亞目的一個總科。花皮蛛科(Scytodidae)為蜘蛛目的一個科,模式屬:花皮蛛屬(Scytodes)。物種:黃昏花皮蛛 (Scytodes thoracica)。
蛛形綱
蛛形綱(Arachnida)為是節肢動物門·螯肢亞門·真螯肢類的一個綱,又稱:蜘蛛綱,涵蓋:蜘蛛、蠍子、壁蝨、蟎…等,常被誤解為昆蟲。蛛形綱動物的特徵是擁有八隻腳,書肺,體內受精,半變態。蛛形綱動物大多在陸地生活,大部分為肉食性。有一些蜘蛛和蠍子有毒,主要用作自衛及捕獵用途,大部分的蛛形綱都是無毒的。
蛛形綱約 112’201物種,分類如下:
- 蟎形總目(Acariformes)
- 盲蛛目(6’519個已知物種,其中 35種已絕滅)
- 節腹目(73個已知物種,其中 15種已絕滅)
- 避日目(1’116個已知物種,其中 3種已絕滅)
- 寄蟎總目
- †古怖目(31個已絕滅物種)
- 鬚腳目(83個已知物種,其中 1種已絕滅)
- 蛛肺類
蟎形總目
蟎形總目(Acariformes)為蛛形綱的一個總目涵蓋 351個科,超過 32’000種已描述的物種,若包括未描述的物種,估計有 440’000~929’000種。
盲蛛目
盲蛛目(Opiliones|6’519個已知物種,其中 35種已絕滅)是蛛形綱跑足亞綱以下的一個目。於 2017年 4月時,已發現超過 6’650種,被分類成 43個科。科學家估計現存種類可能超過 10’000種。盲蛛的外型類似蜘蛛,盲蛛的頭胸部和腹部之間則沒有明顯的腹柄;盲蛛僅有一對眼;盲蛛並不吐絲也不具有毒液,如同擁有細長腿的幽靈蛛科、大蚊科。
盲蛛目涵蓋 5個亞目:柄眼亞目(Cyphophthalmi|盲蛛目)、開氣門亞目(Eupnoi)、閉氣門亞目(Dyspnoi)、強肢亞目(Laniatores)與最近命名的 Tetrophthalmi。
節腹目
節腹目(Ricinulei|73個已知物種,其中 15種已絕滅)是蛛形綱的一個小目,又稱:帶冠蜱蛛,不是真正的蜘蛛。帶冠蜱蛛像大多數蜘蛛一樣,是掠食性的,取食小型節肢動物。在較舊的資料,也稱:膝腳目(Podogona)。
避日目
避日目(Solifugae|1’116個已知物種,其中 3種已絕滅)是蛛形綱的一個目,涵蓋 12科,141屬,超過 1’000種,又稱:避日蛛或風蠍。
寄蟎總目
寄蟎總目(Parasitiformes|約 12’000個已紀錄品種)為蛛形綱的一個目,涵蓋所有蜱蟎類的生物,大多數都是寄生生物。
古怖目
†古怖目(Phalangiotarbida|31個已絕滅物種)
鬚腳目
鬚腳目(Palpigradi|83個已知物種,其中 1種已絕滅)為蛛形綱的一個目。截止2019年,共發現須腳目物種 2科 8屬 109種,涵蓋 2個化石種。
蛛肺類
蛛肺類(Arachnopulmonata|)
- 泛蠍類
- 泛四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