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

族譜family treegenealogy家族Extended family)記載本族脈絡相承的世系和相關重要事蹟的,又稱:家譜。所登記在家譜上的人名謂之譜名,即所謂「字輩」。家譜的記載習俗在中國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周邊的漢字文化圈,如:朝鮮半島日本琉球越南一代,許多家族亦受到中國風俗的影響,具有編纂家譜的習慣。家譜可以杜纂,很難被取信於正常的歷史見證。
唯一在中國歷史上,被保存最完整的家譜,也是全世界歷史最久的家譜,是:「孔子世家譜」,於 2005年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可為全世界歷史最悠遠的族譜。


文化〗【main

清代


top】【main

重大事件


top】【main

  • 根的組織
    1. 皮層(cortex)、
    2. 中柱(stele|中柱鞘,木質部,韌皮部)、
    3. 根毛(root hair|根系)、
    4. 根冠(root cap、calyptra)
  • 變態根
    1. 支柱根
    2. 氣生根 
      • 支柱根(如:榕樹通樑古榕印度橡樹等); 
      • 攀緣根(如:常春藤等);
      • 呼吸根(如:海桑水筆仔、紅樹和水松);
      • 寄生根(如:桑寄生、菟絲子等);
      • 光合根(如:某些蘭科植物的根因具葉綠素,可行光合作)。
    3. 板根
    4. 水生根
    5. 氣囊根
    6. 附生根
    7. 寄生根
    8. 呼吸根
    9. 儲藏根

(roots)通常生長於地表下,位於土壤中、水中,主要功能為吸收、輸導和固著支持,有些變態根如:支柱根板根氣生根水生根附生根寄生根貯藏根呼吸根氣囊根…等,具有合成、貯藏、呼吸等功能。真正的根最早在維管植物中產生,苔蘚植物和藻類也有類似的結構,稱為:假根,只起固著作用,不具備其他功能。根的生長分為初生生長primary growth)和次生生長secondary growth)。
種子植物的主根由種子中的胚根發育形成,主根垂直向下扎入土壤中,長到一定長度後,從主根的中柱鞘結構產生側根,側根上還可以進一步生出更多側根,在主根和側根以外的部分(如:莖、葉、胚軸或老根)所產生的根稱為不定根

 


地下莖〗【main

根的組織

的組織涵蓋:皮層cortex)、中柱(stele中柱鞘木質部韌皮部)、根毛(root hair根系)、根冠root capcalyptra)。參見:「根的橫截面


top】【main

皮層

皮層cortex)是植物·表皮內皮層之間的組織,由未分化之薄壁細胞組成的基本組織,外層有時會有不規則的加厚的厚角組織。皮層細胞一般含有葉綠體,有時具貯存澱粉的功能
根部吸收水份與無機鹽後,需經皮層將其運輸中柱。皮層內側的一層細胞稱為內皮層,其中含有凱氏帶(Casparian strip)可以阻止水份與無機鹽(Mineral)經質外體途徑運輸。地衣表層由菌絲組成的組織也稱「皮層」。


top】【main

中柱

中柱stele中柱鞘木質部韌皮部)的概念由法國·植物學家·菲利普·范蒂蓋姆(1839/04/19~1914/04/28)…等人,於 19世紀末提出,又稱:維管柱。維管柱是維管植物的的中軸部分(可見於橫截面。維管柱由一層或幾層中柱鞘維管組織組成


top】【main

根毛

根毛root hair)根系)是種子發芽後,由胚根發育形成的圓柱狀軸根,成長為植物體的主根;當植物發育到一定階段,中柱的中柱鞘活動產生側根。依根的形態,分類為軸根系(tap root system)和鬚根系(fibrous root system)。

  • 軸根系存在於雙子葉植物中,特點是主根明顯而發達,並且豎直向地下成長,側根呈葡萄狀分布於主根周圍。
  • 鬚根系存在於蕨類和單子葉植物中,主根生長到一定階段後即停止生長而不發達甚至萎縮,形成主根不明顯。莖基部產生大量「無主從分別」的不定根,這些鬚狀細根不斷成長,以致呈鬚狀分布。

top】【main

根冠

根冠root capcalyptra)是植物尖端的數層細胞。根冠的功能包括保護植物根尖的生長點、分泌黏質以利根部在土壤中的穿透伸展,並可能參與與土壤微生物的訊息傳遞,另外根冠中的平衡細胞與植物感知重力而形成的向地性有關。
某些寄生植物不具有根冠。許多水生植物(如:浮萍)也不具有根冠,而是形成一個囊狀構造的根囊(root pocket)懸浮於水中。由於不需穿透土壤,根囊也不具根冠的保護功能。


top】【main

變態根

變態根為植物從莖幹上長出的「不定根」。不定根由莖向下伸入土中、水中,或漂浮於水面,以加強支持植物體、吸收養份或儲存養份的根。

  • 支柱根為植物從莖幹上長出向地面生長,以加強植物體的支撐能力,如:榕樹玉蜀黍、某些紅樹露兜樹浮萍…等。
  • 氣生根為某類植物的莖長出的不定根,暴露於空氣中的根。氣生根除了吸收空氣中的水份之外,還能攀緣在其他的物體上如:榕樹玉米蝴蝶蘭(林頭樹)…等。
  • 板根成因主要是由於熱帶雨林雨水沖蝕地表而土壤淺薄,林木常為了加強支撐高大沉重的樹幹與樹冠以避免傾倒,主幹基部的根會向地面上方隆起生長,進而漸次向四周延伸形成板狀突起,此板狀地表根稱為板根。如銀葉樹高山榕印度榕等。板根也是植物老齡時根系已達地下水位,由於需要固著龐大的植物體而向地表四周延伸呈支架狀突起。如:杜英鳳凰木木棉木麻黃…等。
  • 水生根為漂浮型水生植物不具根冠,無法固定植株,但可吸收水中養份的根,如:浮萍。通常水培植物因適應水中環境而長出根毛退化的根系,也稱「水生根」。
  • 氣囊根為漂浮植物的根,可發展出氣囊狀結構,幫助植株浮於水面。如:白花水龍
  • 附生根為某些植物的主根柔弱,必須從莖節上長出不定根攀附在其他的物體,以維持生命的根,如:胡椒常春藤…等。
  • 寄生根能伸入寄主植物組織中,用以吸收營養物質的特化根狀器官,這類的根屬於寄生根。如:槲寄生菟絲子
  • 呼吸根為生長在沼澤或者近海地帶的植物,由於不能從土壤獲得充足的氧氣,支根暴露出泥沼表面,以協助植物體進行呼吸,如:某些落羽松海茄苳…等紅樹林植物。
  • 儲藏根有塊根、球根、肉質軸根,外形肥大,儲存豐富的養料和水份,能在乾季或冬季提供植物體利用。由主根膨大而成,如:蘿蔔胡蘿蔔;從側面根或不定根膨大而成,如:木薯番薯…等。

top】【main

氣生根的種類

氣生根Aerial root)是由植物地面上的莖或枝生出的不定根,曝露於空氣中而非生長在土壤或水中等介質中生長的根,又稱:氣根。
氣根一般無根冠與根毛;具有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支撐植物體向上生長、攀附在物體上、甚至吸取寄主營養、伸出水面通氣等功能。在熱帶雨林中十分普遍。
氣根的分類

  • 支柱根(如:榕樹通樑古榕印度橡樹等); 
  • 攀緣根(如:常春藤等);
  • 呼吸根(如:海桑水筆仔、紅樹和水松);
  • 寄生根(如:桑寄生、菟絲子等);
  • 光合根(如:某些蘭科植物的根因具葉綠素,可行光合作)。

top】【main

圖像顯示器

圖像·顯示器(英語:Image Display Device)是一種輸出裝置,用於顯示影像(圖像及色彩)。常見的顯示器(陰極射線管CRT顯示器電漿顯示液晶顯示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等)運用於:電視電腦資料採集與監視系統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等的螢幕(Screen Display)。
隨著數位採集技術和訊號處理理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影像以數位形式(數碼)儲存,數位影像處理技術已取代傳統「圖像顯示器的概念」而有更多的發展。
平板顯示器Flat panel display涵蓋多種科技,使顯示器(video display)比傳統電視機(traditional television)更加輕薄,厚度通常小於 4英吋(10公分)。


電子連接器
全像顯示裝置(Holography Display〗【main

映像管顯示器

映像管顯示器(Cathode ray tube DisplayCRT顯示器,縮寫:CRT display), 是利用陰極電子槍發射電子,在陽極高壓的作用下聚焦形成電子束向螢光屏投射,令螢光粉發光。同時電子束在偏轉磁場的作用下,作上下左右的移動來達到掃描螢光屏,完成影像重顯的目的。


top】【main

電漿顯示器

電漿顯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等離子顯示器),基本工作原理,跟CRT日光燈有些相似,是透過紫外光刺激燐光質發光,屬於自體發光,因此它的發光亮度、顏色鮮豔度與螢幕反應速度,都跟 CRT相近,因此 PDP的亮度能夠超過 700nits以上。一般 LCD後期產品能達到約 500nits的亮度。電漿顯示屏於 1964年由美國·伊利諾大學兩位教授 Donald L. Bitzer H. Gene Slottow與研究生 Robert Willson發明,當時應用於 PLATO電腦系統。直至 2006 1 13日,台朔光電舉行董事會,通過解散,並退出電漿電視市場。2012 2月,日立宣布退出電漿面板製造。2013 11月,松下公司宣布停產電漿面板及電視機。2014 7 1日,三星電子宣布將於 2014 11 30日之後停產電漿電視機。2014 8月,LG電子宣布退出電漿電視業務。2014 11月,長虹停止電漿面板業務。至此,全球電漿面板走向落幕。


top】【main

液晶顯示器

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縮寫:LCD)在電場的作用下,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發生變化,使外光源透光率改變(調製),完成電一光變換,再利用RGB三基色訊號的不同激勵,通過紅、綠、藍三基色濾光膜,完成影像重顯的目的


top】【main

數位光處理

數位光處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縮寫:DLP)是使用一個晶片表面上的固定光鏡,並通過液晶陣列來控制光線反射的強弱,來投射最終構成的畫面,與矽基液晶技術最為接近。


top】【main

LED背光液晶顯示電視

LED背光液晶顯示電視LED-backlit LCD television,縮寫:LED TV)是使用發光二極體LED)作為背光源的液晶顯示電視,通稱:LED顯示器(LED Monitor)。發光二極體背光技術可分為直下式direct back-lit)、側照式edge LED back-lit)兩種。直下式所使用的發光二極體有白光發光二極體與紅、綠、藍三色發光二極體兩種。早期「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的背光光源是採用冷陰極螢光燈


top】【main

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

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縮寫:TFT-LCD),TFT-LCD面板可視為兩片玻璃基板中間夾著一層液晶,上層的玻璃基板是彩色濾光片、而下層的玻璃則鑲嵌電晶體。當電流通過電晶體產生電場變化,造成液晶分子偏轉,藉以改變光線的偏極性,再利用偏光片決定畫素的明暗狀態。TFT-LCD TV使用薄膜電晶體技術改善影象品質,是採用主動式矩陣 LCD,應用於電視平面顯示器投影機上。


top】【main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縮寫:OLEDOLED具有自發光性、廣視角、高對比、低耗電、高反應速率、全彩化及製程簡單等優點,但相對的在大面板價格、技術選擇性 、壽命、解析度色彩還原方面,依然無法與 TFT-LCD匹敵。依驅動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被動式(Passive MatrixPMOLED)與主動式(Active MatrixAMOLED)兩種。


top】【main

電致發光顯示器

電致發光顯示器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縮寫:ELD)為利用電致發光現象的一種顯示技術。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簡稱:EL)為電流通過電場下物質時發光的現象,在消費品生產中被稱為冷光。適於電致發光的物料:摻雜了銅和銀的硫化鋅、藍色鑽石(含)、砷化鎵等。最早於 1907年,Captain Henry Joseph Round 在研究碳化矽SiC)時發現了電致發光。直到 1960年代,才開始在商業上使用電致發光顯示器(ELD)。


top】【main

場發射顯示器

場發射顯示器Field-emission display縮寫FED)為使用大面積場電子發射源來提供撞擊彩色螢光粉的電子以製造彩色圖像的平面顯示技術,需要真空才能操作。場發射顯示器結合了陰極射線管的優點,包括高對比度以及非常快的響應速度,還有 LCD跟其他平面顯示技術的包裝優勢。其所需的能量也較低,大約是 LCD系統所需能量的一半。


top】【main

表面傳導電子發射顯示器

表面傳導電子發射顯示器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縮寫:SED平面顯示器技術的一種,主要差異在電子發射系統的細節,也是場發射顯示器 (FED) 的種類之一。此種技術就是利用表面傳導電子發射器,來顯示畫面上的每一個單一畫素


top】【main

食肉植物

食肉植物carnivorous plants)是能夠誘捕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也能夠分泌消化液將其消化以吸收為養分的植物,又稱:捕蟲植物食蟲植物insectivorous plants)。典型的代表物種,如:豬籠草捕蠅草等。有些食肉植物carnivorous plants)器官較大者,甚至可捕食小型類、蜥蜴


top】【main

stem)通常位於地面以上,向下與根相連,向上著生枝、葉、花、果,具有支撐、輸導的功能。具有節與節間,節是芽葉著生的位置,依據生長位置稱為頂芽和側芽,也可依據將發育成的器官稱為:枝芽、花芽或混合芽。呈直立式支撐著整株植物,大多數都是植物的主幹,如:華山松歐洲黑松臺灣雲杉臺灣鐵杉正榕印度橡膠樹等,直立莖,如:蒲葵大王椰子等。

類似莖和葉的結構早在苔蘚植物中出現,不具有維管組織屬於非維管植物,因此不能被稱為真正的莖或葉。只有葉狀結構的,稱為「葉狀體」,具有莖狀和葉狀結構的,稱為「擬莖葉體」。

現存最早擁有莖的植物是真蕨綱·松葉蕨科·瓶爾小草亞綱·松葉蕨目·松葉蕨屬的「松葉蕨」,它們沒有真正的。真正具有莖和葉最早產生於石松植物,如:石松卷柏台灣水韭等。也有些植物的莖已經特化不再為主幹與著生枝葉和運輸養分的功能,稱為變態莖。變態莖屬於維管束植物營養器官的一種,具備有支撐以及輸送或儲藏養分的功能,也有些能行光合作用

  • 喬木tree or arbor)為具有明顯主幹的木本植物,主幹離地表相當高度後才開始分支,主要莖幹稱為樹幹外表包覆樹皮,不同物種的樹冠具有各自特殊的形態。樹的高度 9公尺以下稱為「小喬木」、9 18公尺稱為「中喬木」、18公尺以上稱為「大喬木」。
  • 灌木shrub or bush)為不具有明顯主幹低矮的木本植物,自低矮處就叢生或橫生枝幹。如:金雀花刺柏木槿杜鵑花等。
  • 藤蔓植物
  1. 匍匐莖Stolon|走莖):地上莖無法直立,利用攀爬生長於地上的莖。如:甘藷草莓西瓜等。
  2. 纏繞莖Twining stem):地上莖不能直立,必須纏繞於支持物上升,如:豌豆、牽牛花、蔦蘿、馬兜鈴等。海金沙(葉柄纏繞)是一種蕨屬物種等。
  3. 攀緣莖Creeping stem):枝芽所演化的莖生氣根必須攀附在其他的物體上纏繞生長的一種爬藤植物。如葡萄黃瓜南瓜長春藤爬牆虎等。
  4. 鈎狀莖(hook-like stem),枝芽所演化的側枝,粗短、堅硬不分枝呈鈎狀。如:鉤藤屬物種(攀莖鉤藤鉤藤/鈎藤臺灣鉤藤等。

常見的變態莖種類:


main

莖的分類與變態莖

  • 喬木tree or arbor)為具有明顯主幹的木本植物,主幹離地表相當高度後才開始分支,主要莖幹稱為樹幹外表包覆樹皮,不同物種的樹冠具有各自特殊的形態。樹的高度 9公尺以下稱為「小喬木」、9 18公尺稱為「中喬木」、18公尺以上稱為「大喬木」。
  • 灌木shrub or bush)為不具有明顯主幹低矮的木本植物,自低矮處就叢生或橫生枝幹。如:金雀花刺柏木槿杜鵑花等。
  • 藤蔓植物
  1. 匍匐莖Stolon|走莖):地上莖無法直立,利用攀爬生長於地上的莖。如:甘藷草莓西瓜等。
  2. 纏繞莖Twining stem):地上莖不能直立,必須纏繞於支持物上升,如:豌豆、牽牛花、蔦蘿、馬兜鈴等。海金沙(葉柄纏繞)是一種蕨屬物種等。
  3. 攀緣莖Creeping stem):枝芽所演化的莖生氣根必須攀附在其他的物體上纏繞生長的一種爬藤植物。如葡萄黃瓜南瓜長春藤爬牆虎等。
  4. 鈎狀莖(hook-like stem),枝芽所演化的側枝,粗短、堅硬不分枝呈鈎狀。如:鉤藤屬物種(攀莖鉤藤鉤藤/鈎藤臺灣鉤藤等。

常見的變態莖種類:


top】【main

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The Four Books and The Five Classics)為中華古典文化的經典書籍的一種,源自儒家淵學,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

  • 四書又稱為四子書:
    1. 論語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2. 孟子Mencius)、
    3. 大學The Great Learning)、
    4. 中庸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 五經
    1. 詩經The Book of Songs)、
    2. 尚書Book of Documents)、
    3. 禮記The Book of Rites)、
    4. 周易The Book of Changes)、
    5. 春秋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古中國哲學〗〖十三經main

四書

四書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又稱:四子書。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top】【main

論語

弟子規

論語戰國前期成書問世,以春秋時期·思想家·孔子(前 551/09/28~前 479/04/11)的應答弟子、時人為依據彙編,為儒家重要經典之一。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漢書·藝文志,稱:「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現存的《論語》共 20篇,492章。每個篇名取自正文開頭,或「子曰」、「子謂」銜接句首的二、三字;篇名與篇目中的內容無關。按照習慣,通常把前 10篇稱為「上論」,後 10篇稱為「下論」。《論語》以〈學而〉為首篇。 

南宋時期(1127/06/121279/03/19朱熹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合稱:「四書」。


top】【main

弟子規

弟子規的作者一般人認為是滿清·康熙帝1654/05/041722/12/20)在位年間( 1662年~1722年)的秀才李毓秀的文學作品,以韻文寫成,原稱:訓蒙文,後經賈存仁修訂改稱:弟子規。訓蒙文是依據《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言語,改寫為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文體方式編撰;在《總敘》為綱目下,將全書依據: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汎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七個段落,列舉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日常生活中應有的規範,其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與學文、游於藝。


top】【main

孟子

孟子Mencius|公元前 372年~公元前 289年)是一本記述孟子思想與言行的儒家經書,完成於戰國時代中後期,屬於《十三經》之一,為孟子弟子萬章與再傳弟子所撰。「孟子」為語錄體,以答問方式的論證方法駁論,繼承並發揚孔子的思想。「孟子」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民本政治。孟子成為僅次於孔子(前 551/09/28~前 479/04/11)的一代儒家宗師,被尊稱為「亞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top】【main

大學

大學(The Great Learning)出自《禮記》第四十二篇,內文撰成約於戰國末期至西漢初年,作者不明、尚無定論;據推測,可能是門之後的儒家學者所作;朱熹推論是曾子所編纂。大學的哲學思想主要是在於傳授做人做事最根本的道理。全書融合了倫理哲學政治為一體,闡述個人修養與社會政治的關係。
清代學者戴震年幼時,問老師說:此何以知其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其為「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
師應之曰:「此朱文公所說」。之後戴震接著指出周代宋代有兩千年之遙,為什麼朱文公能知道這些事呢?


top】【main

中庸

中庸(The Doctrine of the Mean)原本是《小戴禮記》第三十一篇,作者孔伋宋朝學者對《中庸》非常推崇,而將其從《禮記》中擷取出獨立成書。中庸論「」賦予萬物「性」。「性」是萬物之所以存在的「」。按「理」而生活,完成天所賦予的使命,就是「」。


top】【main

五經

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在戰國時期(前 475/ 403年~ 前221年)已經有「六經」的說法,原指《》《》《》《》《》和《春秋
參考:莊子·天運,孔子老聃說:「我研究《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時間很長了。」


top】【main

詩經

詩經The Book of Songs)為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自西周(約前 1046年~前 771年)初年至春秋中葉(約前 11世紀~前 6世紀)的詩歌 305篇。《詩經》原本叫《詩》,又稱《詩三百》。「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曲調);「風、雅、頌」是樂曲的內容分類(歌詞)。
)詩經是陸續編輯而成的,最古的是周頌,接著是大雅,其次是小雅,最晚的是商頌、魯頌和國風。除了詩歌 305篇之外還有 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六篇》,題目分別是: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和由儀。


top】【main

尚書

尚書Book of Documents)為先秦時代政事文獻的彙編,原稱:「書」。尚書內容以上古及的君王、重臣進行宣示佈告的講話記錄為主,於先秦時代政事文獻的彙編,被後世儒家追認為儒家經典,並列入十三經之一。《尚書》被視為儒學建構政治思想的源頭,為中國文學散文創作之祖,文風質樸。不過對後人來說,由於年代極其久遠,其用語「詰屈聱牙」,頗為難讀。


top】【main

禮記

禮記The Book of Rites)是孔子學生戰國時期·儒家學者解說《禮經》和「禮學」的文集。禮記不僅涉及了周朝禮樂制度,也重視君子道德·修養和治世理想。其中有名的篇章,涵蓋:大學中庸禮運等。禮記全書以散文撰成,饒具文學價值。許多擅長心理描寫和刻畫,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闢而深刻。各篇章中有些用短小的生動故事闡明某一道理,也有些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更有些言簡意賅、意味雋永。
)〈禮運〉首段是孔子子游的對話,又稱為〈禮運·大同〉篇,反映了儒家治世的理想境界。〈大學〉與〈中庸〉為朱熹選入「四書」,作為君子修身的指引。


top】【main

周易

周易(The Book of Changes)常被認為是古代中國·巫師用於推演未來吉凶禍福的卜筮書,自漢代開始尊奉為「五經」之一。周易始於易經,運用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簡易、變易、不易的哲學和宇宙觀,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
八卦是《易經》的基本概念,可代表一切自然現象的動靜狀態,每個卦由三個 (ㄧㄠˊ)組成。「」是最基本的符號,意指交錯,以奇畫「—」稱『陽爻』;偶畫「−−」稱『陰爻』。


top】【main

春秋

春秋(Spring and Autumn Annals)被認為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唐代史家劉知幾首先對孔子修《春秋》存疑孫覺《春秋經解·周麟之跋》、陸佃《陶山集·卷十二答崔子方書》都有此疑問。
石韞玉《獨學廬初稿·春秋論》:「《春秋》者,魯史之舊文也。《春秋》總十二公之事,歷二百四十年之久,秉筆而書者必更數十人。此數十人者,家自為師,人自為學,則其書法,豈能盡同?」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