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科

仙人掌石竹目·仙人掌科Cactaceae)植物的總稱。仙人掌具有相當豐富的形狀和大小,並擁優良的保水適應力,多數生長於沙漠及半沙漠…等,乾燥少雨環境,在美洲的沙漠可以發現。
※ 仙人掌有 4亞科:

※ 仙人掌科的屬:岩牡丹屬Ariocarpus)、月世界屬(Epithelantha )、烏羽玉屬(Lophophora)、乳突球屬(Mammillaria)、斧突球屬Pelecyphora)、姣麗球屬Turbinicarpus)、仙人柱屬Cereus)、尤伯球屬Uebelmannia)、令箭荷花屬Disocactus)、曇花屬Epiphyllum)、量天尺屬Hylocereus)、蛇鞭柱屬Selenicereus)、巨人柱屬Carnegiea)、狹花柱屬Stenocereus)、蟹爪蘭屬Schlumbergera)、圓盤玉屬Discocactus 等,174屬,超過 2’000個物種。
※ 仙人掌具有高纖維、低熱量、含豐富維他命C及葉綠素的優點,花可作蔬菜,漿果可食。仙人掌用途廣泛,可作觀賞植物、飼用或飼料,以及其他食物來源(特別是仙人掌的果實 )。 胭脂紅·顏料是來自於生活在某些仙人掌的胭脂蟲之產物。 


top】【main

仙人球亞科

仙人球亞科又稱:仙人柱亞科Cactoideae)是石竹目·仙人掌科之下的其中一個亞科,涵蓋 3個屬:仙人柱屬Cereus)、蛇鞭柱屬Selenicereus)、量天尺屬Hylocereus|三角柱屬)。

仙人柱亞科Cactoideae9個族)·量天尺族Hylocereeae):曇花屬Epiphyllum10個物種)、蛇鞭柱屬Selenicereus31個物種)…等,8個屬。

仙人柱亞科分類

  1. Tribe Browningieae
  2. 仙人球族(Cacteae
  3. Tribe Calymmantheae
  4. 仙人柱族(Cereeae
  5. 量天尺族(Hylocereeae量天尺巨人柱
  6. Tribe Notocacteae
  7. 摩天柱族(Pachycereeaes
  8. Tribe Rhipsalideae蟹爪蘭

top】【main

量天尺

§ 量天尺開花
https://youtu.be/a6YUeyOdFcU (2017/05/22)
§ 火龍果開花縮時
https://youtu.be/er5Q25n_NBQ (2015/10/18)

量天尺學名Hylocereus undatus)為仙人掌科·量天尺屬Hylocereus|三角柱屬)的攀援肉質灌木,又稱:龍骨花(海南保亭)、三角柱、三棱箭(北京)、三棱劍、劍花(廣東江門)、七星劍花、霸王鞭(海南三亞、廣東肇慶)、霸王花、假曇花, 分佈在澳大利亞臺灣夏威夷以及中國大陸海南福建廣東等地,生長於海拔 3300公尺的地區,以氣根攀緣於樹幹、岩石或牆壁上。
量天尺植株長可達 3~15公尺具氣根、延伸分枝多數,分枝長約 0.2~0.5公尺。
量天尺的葉退化為刺,長在刺座上;每小刺座具 1~3根開展的硬刺;刺細尖錐形,長約  0.2~1.0公分呈灰褐色至黑色。
火龍果是量天尺的果實,花期 7~12月,火龍果的花苞在天黑後逐漸開放至晚上 10點左右全開;近清晨花冠逐漸閉合而後凋謝,是名符其實的「夜仙子」。
量天尺曇花同科不同屬。火龍果的果期 5~10月,火龍果的花授粉成功後至 25天,果實開始變紅,約 30~40天果皮轉為光滑即可採收。
§ 火龍果的營養價值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9554
§ 正確的剪枝促進「量天尺」開花結果
https://youtu.be/F-zoBhq3l1I?t=176   2021/03/21
◎ 火龍果的果皮、果肉含有豐富的花青素,抗氧化、防衰老;鋅、鐵強化免疫功能、補血氣;火龍果特有的植物性白蛋白,還能與體內的重金屬離子結合,藉著排泄將體內毒素排出體外。
§ 火龍果的花炒牛柳
https://youtu.be/GE4_GfXirHs 2019/08/27


水果top】【main

巨人柱

巨人柱學名Carnegiea gigantea)是石竹目·仙人掌科·巨人柱屬Carnegiea)中唯一的一個物種,也是世界最高的仙人掌品種之一,高度可超過 12公尺,原產於墨西哥索諾拉州美國亞利桑那州索諾拉沙漠以及加利福尼亞州惠普爾山脈帝國郡。巨人柱的花為亞利桑那州的州花。巨人柱的壽命很長,通常可超過 150年,它們會在約 75100歲時長出分支,但也有植株個體是不長分支的。巨人柱有能力吸收大量的雨水,並且在吸收後可以看到植株有明顯的膨脹,這項特徵讓巨人柱可以活過長期的乾旱


top】【main

蟹爪蘭

§ 養好蟹爪蘭
https://youtu.be/6Ogyk5GK57c2024/02/01

蟹爪蘭 Schlumbergera truncata)為仙人柱亞科Cactoideae|仙人球亞科)·Rhipsalideae·仙人指屬Schlumbergera|蟹爪蘭屬)的附生·肉質植物,喜生長於較潮濕的環境,秋末開花,又稱:感恩節仙人掌(Thanksgiving cactus)。蟹爪蘭原產於巴西·熱帶雨林中,附生在大樹幹或陰暗濕潤的石縫裡,生長發育中需要蔭蔽、潮濕的環境條件,在短日照條件下才能孕蕾開花。
··絲葦 Rhipsalis baccifera)為仙人掌科·仙人柱亞科·Rhipsalideae·絲葦屬 Rhipsalis|約 26種)的一個物種。

§ 讓蟹爪蘭開花 100
https://youtu.be/yvZald3in70 202012/03


top】【main

擬葉仙人掌亞科

擬葉仙人掌亞科(Maihuenioideae)有時歸屬於麒麟仙人掌亞科是非常低矮的小灌木叢,圓短、香腸狀的肉質葉,本屬只有兩個品種,栽培情形很不普遍。Maihuenia poepigii(智利: maihuén )是一種原產於智利和阿根廷的多汁仙人掌灌木,可以忍受低水分和寒冷。
§ Maihuenia poeppigii
https://youtu.be/LgmAlDlMT0o(2017/06/07)


top】【main

圓扇仙人掌亞科

圓扇仙人掌亞科Opuntioideae)是石竹目仙人掌科之下的其中一個亞科。常見的有葉仙人掌…等:


top】【main

麒麟仙人掌亞科

麒麟仙人掌亞科(Pereskioideae)葉仙人掌屬(學名Pereskia),又名木麒麟屬或麒麟仙人掌屬,是熱帶的一·仙人掌,具有幼莖及很多葉子,不同於一般仙人掌,原產於巴西墨西哥。常見的有木麒麟P. aculeata)、玫瑰麒麟P. bleo)…等。
葉仙人掌屬的「葉仙人棒(Peireskia)」灌木物種莖高約 1公尺,攀緣或樹狀莖高可達 5~20公尺。花朵單生或一束,很像玫瑰直徑約 1~5公分,花瓣有白色、黃色、紫紅色或紅色;果實球狀,徑約 2~5公分,果肉呈酒紅色。


top】【main

冬青目

冬青目Aquifoliales)為菊類植物·桔梗類植物的一個目,涵蓋 5個科:冬青科Aquifoliaceae)、心翼果科Cardiopteridaceae)、青莢葉科Helwingiaceae)、葉頂花科Phyllonomaceae)、金檀木科Stemonuraceae)。
§ 認識「山地冬青(Nemopanthus mucronatus)」https://youtube.com/shorts/g3SLYkKH9w4(2018/07/18)


超菊類植物〗【main

冬青科

鐵冬青巴拉圭冬青

冬青科Aquifoliaceae)是一個小,只有 1,約 600,分布在除澳洲北美西海岸以外的世界各地,中國有大約 120餘種。冬青科植物為灌木或小喬木,有常綠的也有落的品種,還有一種剛被劃入冬青屬的山地冬青(Nemopanthus mucronatus)。冬青科植物紅色的果實非常具有裝飾性,人常用於在聖誕節做裝飾。
§ 鹿角溪人工濕地的鐵冬青
https://youtu.be/4Aoeu5Sus3c 2020/03/17

◎ 鐵冬青在民間流傳,稱「救必應」樹皮、根與葉可以入藥,治療感冒、高熱以及各種炎症,1998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曾研製出「三冬茶」涼飲。


top】【main

鐵冬青

§ 韓國的鐵冬青
https://youtu.be/2oJBZfWuNDo (2021/06/12)

鐵冬青Aquifoliales英文Kurogane Holly|日文:くろがねもち黒鉄黐)為冬青科Aquifoliaceae·冬青屬ilex)多年生的常綠喬木,雌雄異株。又稱:白沈香、白銀香、馬口樹、圓葉冬青、白銀、糊樗與龍膽仔等,常見於低海拔的闊葉林,是引誘鳥類植物之一。
鐵冬青樹高約 10公尺,莖灰白色,新枝初長為紫色呈稜角狀。鐵冬青單葉、互生、厚質、光滑無托葉,葉全緣呈微波浪狀,葉正綠色、葉背淡綠顏色差異明顯。鐵冬青的花黃白色呈繖房花序,花期大多在春季初,結橢圓形小粒紅色的果實。鐵冬青多以播種或扦插的方式栽植,耐旱、耐溫差(18℃30℃)生長快速、適陽光充足、排水性良好的環境。


topmain

巴拉圭冬青

§ 巴拉圭冬青(Yerba Mate)
https://youtu.be/5ixz595lCQ0 (2019/08/12)

巴拉圭冬青ilex paraguariensisYerba Mate),為冬青科·冬青屬ilex)的一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原產於南美洲亞熱帶地區,阿根廷北部、巴拉圭烏拉圭巴西南部及玻利維亞。巴拉圭冬青的莖高可達 15公尺。巴拉圭冬青的互生、鋸齒緣,長 711公分,寬 3.05.5公分。巴拉圭冬青的小型、白色微綠,花瓣 4。巴拉圭冬青的漿果紅色,徑 0.40.6公分。
巴拉圭冬青乾燥的葉片浸泡在熱水中,所泡出來的茶湯稱為馬黛茶,又稱:巴拉圭茶(Paraguay tea)、巴西茶(Brazilian tea)。馬黛茶yerba mate drink含有咖啡因鞣酸,是一種興奮飲料。馬黛茶咖啡因含量比等量的綠茶稍高,收斂性較茶弱。


top】【main

心翼果科

心翼果科學名Cardiopteridaceae)涵蓋 57,約 4345,主要分布在全球熱帶和南半球溫帶地區。中國 2 3種,分布在雲南廣東一帶。心翼果科植物為攀援草本灌木或小喬木,有乳汁;單互生;兩性,花瓣 45果實核果


top】【main

青莢葉科

青莢葉科學名Helwingiaceae)只有 1青莢葉屬,共 8,原生於從喜馬拉雅山區直到日本的廣大區域,中國有約 5種,分布於西北部、西南部和東部。青莢葉科植物為落葉灌木;單互生,鋸齒緣、托葉小。青莢葉科植物小、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多至 12朵,於葉稀生枝上,呈傘形花序生;花瓣 35雄蕊 35;雌花 14朵聚生於葉面;果實為一漿果狀的核果


top】【main

葉頂花科

葉頂花科學名Phyllonomaceae)又稱葉茶藨科,只有 1 4,生長在從墨西哥南部到秘魯中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葉頂花科植物喬木灌木,單互生,全緣,有小托葉;小,生長在葉片中脈頂端;果實漿果,有種子數枚。


top】【main

金檀木科

金檀木科學名Stemonuraceae)又稱尾藥木科,共有 12 80,分布在全世界熱帶和南半球亞熱帶地區,中國 2 34種,主要分布在雲南海南一帶。金檀木科植物喬木灌木,單,全緣;相當小,呈聚傘花序;果實核果,扁狀、兩面表皮、顏色都不一樣。


top】【main

藥理研習

藥理學(英語:Pharmacology),是研究藥品有機體(含病原體)相互作用及作用規律的學科,涵蓋:研究針對藥品對生物的作用及作用機制,即藥品效應動力學(PD)與藥品在生物的影響下所發生的變化及其規律,即藥物代謝動力學(PK)。藥理學屬醫學系基礎學科之一,是依據 1983年美國及加拿大各醫學院共同釐定,以教學、研究並重多向發展。研究方面橫跨藥理、神經科學、毒理、新藥開發、分子生物、基因體學、免疫學、臨床藥學與藥劑學等有關學門;教學方面則涵蓋醫學系、牙醫學系、護理學系、物理治療學系、生命科學系與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等學科。為瞭解臨床上藥物使用之主要原理,每類藥物作用、機轉之藥效,可能產生之副作用以及如何降低與避免副作用之產生達到提昇醫療服務水準的學科。


臨床試驗〗〖藥理研習〗〖病理研習〗〖病毒
main

藥效學

藥物效應動力學pharmacodynamics|縮寫:PD)主要研究藥物對機體的相互作用療效不良反應,簡稱:藥效學,是藥理學的一個分支,著重於藥物劑量、療效、不良反應與安全性評價。


top】【main

藥代動力學

藥物代謝動力學(縮寫:DMPK)致力於研究物質進入生物體內,隨時間在體內變化的規律,涵蓋:藥物代謝(drug metabolism|縮寫:DM)與藥物動力學(pharmacokinetics|縮寫:PK),兩者通常緊密相關,統稱為藥物代謝動力學(DMPK),又稱:藥代動力學。
藥物代謝學科研究的物質涵蓋任何異型生物質(異生素),如:藥物農藥食品添加劑化妝品等。藥代動力學需要探討藥物的代謝物和排泄途徑,透過分析「異生素」的代謝量,研究某化學物質(異生素)從進入人體至透過排泄作用完全從體內清除的過程及變化規律。
描述藥物·化合物生物體內的處置(disposition)的動態變化圖,稱為 ADME方案(ADME scheme)。若藥物自製劑中釋放(Liberation)〉吸收(Absorption|進入血液循環)〉分布 Distribution|在體液和組織內的分散或傳播)〉代謝Metabolism|將異生素不可逆地轉化為代謝物)〉排泄Excretion|從體內排出)則稱之為 LADME。通常一些藥物若不可逆地在身體組織中積聚,可能會導致毒性

  • 釋放Liberation): 藥物製劑的釋放。
  • 吸收Absorption):藥物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
  • 分布Distribution):藥物在體內組織和液體中的分佈或散佈。
  • 代謝Metabolization / 或稱生物轉化、失活) :器官對外來物質的識別並且將母體化合物不可逆地轉化為子代化合物。
  • 排泄Excretion) – 物質從體內排出的方式。在某些罕見情況下,藥物會在身體組織內不可逆地累積。

top】【main

臨床試驗

臨床試驗(英語:Clinical trial)是一種根據研究方案利用已「上市藥物」或安慰劑做為對照組的方式,對藥物或其他醫學治療在受試者身上進行比較測試的過程。
在臨床試驗中,研究者要先決定所要測試的療法,例如:藥物、裝置,再決定用哪種療法做為比較,涵蓋須要找哪一類型的測試對象(如:病人、志願者…等)。治療用藥物的話要證明它能有效延長病人的生命、減輕特定症狀或降低不良事件之發生以改善病人生活品質。
世界上大部份國家將臨床試驗分為 4~5期,並對每期臨床試驗的基本準則和技術要求擬定規則,如下:

  • 零期臨床試驗:尚未完成初步定義。
  • 一期臨床試驗:又稱臨床藥理和毒理作用試驗期。針對已通過臨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的新藥於人體上驗證藥物的安全性。根據預先設計的計量,從初始安全劑量開始,逐漸增量,觀察人體對該種新藥的耐受程度,確定人體可接受而又不會導致毒副反應發生的劑量大小。
    再繼續進行多次給藥試驗,進一步確定是否適合於「二期臨床試驗」所需的劑量和程序。同時,還必須進行人體的單劑量和多劑量的藥動學研究,為二期臨床試驗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一期臨床試驗」通常由健康的志願者參與;在抗癌藥物開發研究同時也允許少數患者參與初步實驗。一般而言,一期臨床試驗總試驗批量為 10~80位病人。
  • 二期臨床試驗:又稱臨床治療效果的初步探索試驗。於較小總體的選定適應症的患者群,針對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臨床研究,重點在觀察新藥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進行新藥的藥動學生物利用度研究,以確定患者與健康人的藥動學差異。二期臨床試驗的主要目的是為三期臨床試驗做準備,以確定初步的臨床適應症和治療方案。二期臨床試驗,總試驗批量為 100~200位病人。對照組的病人愈多愈能發現「非常見」的副作用。
  • 三期臨床試驗:又稱治療的全面評價臨床試驗。即是在對已通過「二期臨床試驗」確定療效的新藥,與現有已知「活性的藥物」或「無藥理活性」的安慰劑進行對照試驗。三期臨床試驗決定此藥物是否能夠批准上市銷售。三期臨床試驗,總試驗批量為  300~500位病人,至少測試 100批次,避免統計學上之誤差;至於對照組的數量則無具體規定。
  • 四期臨床試驗:又稱藥物推出後的臨床監察期。當新藥推出後,通過大量調查藥物對病人的臨床效果及情況,監視與追蹤新藥效能、妥當用藥以及降低/避免副作用的發生機會和程度。若療效不如之前各種臨床試驗、副作用嚴重或副作用發生率高,管制部門則會將那新藥召回和下市。只要有很多人使用此藥物,四期臨床試驗必須持續進行。

top】【main

基本藥物

基本藥物(英語:Essential medicines)為「能夠滿足人們的優先醫療衛生需求」的藥物。基本藥物必須是「能滿足人們優先醫療衛生需求」的藥物。。基本藥物的價格應設定在一般人可承受的水準。這個概念在 1978年《阿拉木圖宣言》關於「基本醫療衛生」的十點之中被提出,截至 2019年,這個定義並未被改變。
自 1977年 WHO開始公布基本藥物標準清單,於 2019年針對成年患者的提出的清單,已涵蓋 400多種藥物(請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


top】【main

研發


top】【main

瀉藥

番瀉葉阿勒勃臘腸果蘆薈氧化鎂

瀉藥指促進糞便排出的藥物,一般用來治療便秘。另外灌腸作為一種機械治療便秘的方法,有時也歸入瀉藥類。

  • 體積性瀉藥,如:車前子殼(psyllium husk)、麩皮蘋果…等富含纖維的植物成分,或是合成類的聚氧乙烯。能吸收水分,使糞便鬆軟,體積增加而易於排出。作用於大小腸,一般 12~72小時內起作用
  • 軟化劑,如:多庫酯(Docusate) 。作用於大小腸,一般 12~72小時內起作用
  • 潤滑劑,如:液體石蠟(口服或肛門給藥)、甘油開塞露的主要成分之一)和中醫的口服麻仁丸。作用於結腸。一般 6~8小時內起作用
  • 吸水劑:
    • 鹽類瀉藥,如:硫酸鎂硫酸鈉…等。通過滲透作用吸收腸道內的水分,令水分得以保留,從而增加腸內壓力以軟化糞便。也可以引起膽囊收縮素的釋放,而刺激脂肪和蛋白質的消化。鹽類瀉藥會引起人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不平衡,作用於大小腸。一般 0.5~3小時內起作用。
    • 高滲性瀉藥,如:乳果糖,在結腸內的通過滲透作用使水和電解質保留於腸腔內,通過細菌發酵作用降低 PH,並刺激結腸蠕動。作用於結腸,一般 0.5~3小時內起作用。
  • 刺激性瀉藥,如:蓖麻子油(Castor oil)、番瀉苷(Senna)、蘆薈比沙可啶…等。通過腸黏膜和神經從刺激腸蠕動,屬於猛藥,建議儘量少用。作用於結腸,一般幾個小時內生效。

【請注意】

  1. 雖然衛福部已經開始準備禁用阿勃勒,但在 2021/01/01以前製造出來的產品,依然是屬於【合法】添加,並且可以繼續販售至產品的有效日期結束為止。因此在購買前還是要記得仔細看看營養標示喔。
  2. 番瀉苷則於 2018/07之前,所製造的產品是可以添加,而且若保存期限以三年而言,在 2021/07以前,依然可以買到含有「番瀉」成分的產品,並不違法。
  3. 以最新的法規規定,「番瀉」加到茶包是合法的,所以之後廠商的減重策略可能轉移到茶包上。
  4. 排便習慣變成 3天一次,有可能是大腸癌警訊?

top】【main

番瀉葉

番瀉葉可分為「狹葉番瀉葉|異名Cassia angustifolia」及「尖葉番瀉葉|異名Cassia acutifolia」兩種。

  • 狹葉番瀉葉的成分:番瀉、蘆薈大黃素、蜂花醇、水楊酸、棕櫚酸。
  • 尖葉番瀉葉的成分:番瀉、蘆薈大黃素、大黃酸、異鼠李素。

兩種番瀉葉皆含有「番瀉」或者稱「番瀉苷」,同樣會刺激腸道蠕動,導致腹瀉。


台灣法規:

  • 2018年以前,番瀉苷可以添加到任何以茶包、膳食調理包或經萃取後作為飲料、錠狀、膠囊狀、粉末狀、顆粒狀等食品之原料,每日使用量不得超過 12毫克,超過則以藥品管理。
  • 2018年以後,僅限用於茶包,供沖泡飲用,番瀉苷的每日使用量不得達 12毫克,若經查獲番瀉產品不符合前述規定者,得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47條及第 48條規定處新臺幣 3萬元以上 300萬元以下。

所以以前喝過的「減肥茶」,裡面就可能加了不到 12毫克的番瀉苷!


top】【main

阿勒勃|臘腸果

阿勒勃、臘腸果以及萃取物裡面,都含有「番瀉苷」這種刺激腸道蠕動的成分。這些成分看似幫助你瘦身、減肥、清宿便,但你只是把身上的水分給排掉,而體重減輕是因為水分流失,不是你身上的脂肪。
長期使用下來,除了會刺激腸道蠕動腹瀉,造成腸道耐受性增加,需要一直增加劑量外,也容易產生依賴性。假設你今天停止使用這些成分的產品,很有可能產生便秘的問題,而本身就有便秘問題的人,反而更加嚴重。


台灣法規

  • 2020/7/29衛福部公告宣佈,「阿勒勃果實不得作為食品原料使用」。
  • 2021/01/01以前,阿勒勃、臘腸樹的果實,是可以添加在任何食品中,包括保健食品,也找不到上限使用量的規範,代表台灣廠商可以無上限使用!
  • 2021/01/01以後,衛福部公告:禁止阿勒勃作為食品原料使用。

原因是阿勒勃果實含有「羥基蒽類衍生物|蒽醌類化合物」(其中可能與黑腸症有關),長期食用含羥基蒽類衍生物之食品或膳食補充品,具有安全上之疑慮。
正式施行後,經查獲食品所使用的原料不符合規定者,得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48條規定,處新臺幣 3萬元以上 300萬元以下罰鍰。


top】【main

蘆薈

蘆薈的外皮裡面的一種成分:蘆薈素,會被我們腸道微生物利用,產生對我們人體有害的物質,稱為蘆薈大黃素含有大量的蒽醌類化合物。蘆薈大黃素造成嚴重腹瀉,甚至可能引起細胞基因突變致癌。蘆薈大黃素也會造成骨盆充血、子宮收縮,可能導致孕婦流產,也會透過乳汁影響嬰幼兒,造成刺激。國際癌症研究中心 IARC,將蘆薈全葉之萃取物歸類為 Group 2B,表示可能對人類致癌之物質。

  • 美國加州 65號議案的指南中,口服未脫色的蘆薈葉片萃取物已被美國加州環境健康風險評估辦事處連同金印草皆標示為「已知能造成癌症或生殖毒性的化學品」

台灣法規

蘆薈如果要添加到食品裡面,需要先完全去皮或食品加工,並檢驗蘆薈素含量。若蘆薈原料或其萃取物中蘆薈素含量超過 0.3%,則需進行安全性評估後才可加到食品中使用!
2014年底有一則新聞,某知名女藝人代言的保健食品,標榜瘦身減肥,內含蘆薈素卻被驗出高達國際公認行業標準 1000倍以上,由於服用過量會腹瀉,嚴重時導致脫水、肝腎還有衰竭的風險,產品遭衛福部下架。
所以,營養標示出現「蘆薈素」、「蘆薈萃取物」,都需要特別注意!


top】【main

氧化鎂

氧化鎂是醫生會開給有便秘問題的病人服用,幫助他們排便。在市面上看到,有酵素產品裡面添加氧化鎂,而「鎂」的含量竟然高達 500mg,一般氧化鎂的「鎂」含量約佔  60%,用數學回推的方式計算出氧化鎂添加量為 833.33mg (藥品級氧化鎂約 250 330mg),比藥品級的氧化鎂足足多出 2.5倍的劑量。
廠商就是利用這點,在保健品加入高劑量的氧化鎂,讓一般的消費者能馬上體驗順暢無堵的排便快感。


台灣法規:

高劑量的氧化鎂具有輕瀉作用,依照現在法規的規定,添加氧化鎂的目的是作為補充飲食上「鎂」的不足,成年人每天的「鎂」食用量不超過 600mg;嬰兒則是不超過 105mg為準。
如果在成分表上發現有使用氧化鎂,且營養標示「鎂」的含量高於 150mg的話,吃了這產品可能會導致你拉肚子,因為這相當於一顆藥品級氧化鎂(250mg)的劑量。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當「阿勃勒」、「臘腸果」、「番瀉葉」、「蘆薈素」這 4個關鍵字,消費者已經非常熟悉,有警惕了,那廠商就添加你還不熟悉的「氧化鎂」,讓人產生「減肥」的幻覺。


top】【main

體液

自身調節體液調節神經調節組織液

體液Body fluid)又稱津液,涵蓋血液腦脊髓液胃液消化液精液唾液淚液汗液尿液陰道分泌液等。有些疾病狀態(或徵兆),也會產生一些平常不易偵測到的體液,如:肋膜積液(又稱胸水)、腹腔積液(又稱腹水)、心包膜積液關節積液器官囊腫cyst)積液等。生物通常具有三種生理調節方式:自身調節體液調節神經調節。自身調節速度最慢,體液調節速度中等,神經調節速度最快。

勿忽視:腳踝 / 小腿長期水腫 
https://youtu.be/wkc5guH90Ok (2021/04/17
水腫是內臟在求救的前兆 
https://youtu.be/rP1Ib5C8QO0 2019/09/08


main

自身調節

¶ 心血管的自身調節
https://youtu.be/p6kyiM7qOZw (2019/08/15)

自身調節Autoregulation)是一個生物系統中廣泛存在的過程,是生物體應對刺激的內在適應機制的工作結果。在人體中,腎臟心臟,以及大腦器官都存在自身調節機制。腦血流自身調節便是一個器官自身調節的例子。基因的表達也存在自身調節機制。基因的自身調節機制(通常 DNA的表觀遺傳層依據甲基化定位,允許以互動方式重新編寫)是指一個基因的表達水平,接受其自身表達產物的控制。


top】【main

體液調節

¶ 體液恆定的維持調節 
https://youtu.be/WXjKnlGXo04 (2018/10/15)

體液調節humoral coordination)是機體某些細胞產生某些特殊的化學物質,借助于血液循環的運輸,到達全身各器官·組織或某一器官組織,從而引起這器官組織的某些特殊的反應。許多內分泌細胞所分泌的各種激素,就是借體液·循環的通路對機體的功能進行調節的。例如: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能調節組織、細胞的脂肪新陳代謝,有降低血糖作用內環境·血糖濃度之所以能保持相對穩定,主要依靠體液調節。體液調節是神經調節的一個輸出環節,也是反射輸出道路的延伸。這種情況可稱為神經體液調節。例如:腎上腺髓質接受交感神經的支配,當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時,腎上腺髓質分泌的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增加,共同參與機體的調節。
體液調節與激素調節
https://youtu.be/d765fpQX4i4
2021/03/04


top】【main

神經調節

¶ 探索神經系統
https://youtu.be/EFcoC4jdL0M (2020/07/11)

神經調節Neuromodulation)是一種神經傳導過程。在此過程中,一個特定神經元使用一個或多個神經傳導物質來控制一系列神經元。這種神經傳導過程被一小群神經元覆蓋住的「神經調解質」在神經系統的大範圍釋放出來,進而影響到更多神經元。在中樞神經系統中,主要的神經調節質包括多巴胺血清素乙醯膽鹼組織胺去甲基腎上腺素。神經調節與傳統突觸傳導過程相反。傳統突觸傳導描述神經傳導過程為一個突觸前神經元直接影響另一個突觸後神經元。
人體的神經調節
https://youtu.be/2fzJaVOC6iI
2020/08/27


top】【main

組織液

組織液(tissue fluid,又稱:間質液、細胞間隙液、interstitial fluid)是多細胞生物體內細胞生活的內環境,組織液存在於間隙組織(Interstitium)間,是細胞外液的主要成分,也是血液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組織液是血漿在毛細血管動脈端濾過管壁而生成的,在毛細血管靜脈端,鄰近毛細血管的小部分組織液呈溶膠狀態,可自由流動;大部分又透過管壁吸收回血液。絕大部分組織液呈凝膠狀態,不能自由流動;凝膠的基質主要是透明質酸。因此組織液不會因重力作用流到身體的低垂部位,若將注射針頭插入組織間隙,也不能抽取組織液。
扁桃體負責過濾組織液,屬於次級淋巴器官,雖然位置、結構和大小異於淋巴結,功能卻與淋巴結類似,常被錯認為淋巴結。
脾臟屬於次級淋巴器官,負責過濾血液
淋巴結負責過濾淋巴液闌尾中也有淋巴組織的存在,所以闌尾除消化功能之外還有免疫功能。


top】【main

血液

血漿血球血液檢查血清素

血液(英語:blood)是動物體內的循環系統擁憑心臟血管於腔內循環流動的一種組織。血液可以將氧氣送到各器官,同時將細胞的代謝產物帶離細胞。
血液組織是結締組織的一種,由血漿血球組成。人類的主要血型分類為 A型、B型、AB型及 O型,另外還有 Rh血型系統MNS血型系統P血型系統等血型系統。

¶ 血液循環
https://youtu.be/tFvZoLH3hBo 2021/01/30

◎ 成人的血液約占體重的十三分之一,比重為 1.0501.060pH 7.37.4滲透壓 313毫摩每升。
◎ 人類還有淋巴循環系統,跟血液和組織液有關係。
昆蟲等的循環系統液體稱為血淋巴,作用類似血液,可以運輸營養和代謝產物;不具免疫功能。)
◎ 血液的顏色(血色素)主要是因為血液中負責輸送氧氣的蛋白質所造成,不同種類的動物,其血液中的蛋白質也有所不同。


main

血漿

血漿(英語:Blood Plasma)是血液的清液成分,血球懸浮於其中。人體含有 2’7503’300毫升血漿,約佔血液總體積的 55%。血漿的絕大部分是(體積的 90%),其中溶解的物質主要是血漿蛋白,還包括葡萄糖無機鹽離子、激素以及二氧化碳。血漿的主要功能是運載血球,同時也是運輸代謝廢物的主要媒介。將新鮮血液離心處理,讓血球沉降,上層淡黃色清液即是血漿。血漿與血清的區別是血清中不含纖維蛋白原凝血因子


top】【main

血球

¶ 血球、血漿、血清
https://youtu.be/NugX3qmUiLo (2011/12/12)

血球(blood cell)又稱血細胞(hematocyte),占血液中的 45%,是存在於血液中的細胞,能隨血液的流動遍及全身。以哺乳動物來說,血球主要含下列三個部分:


top】【main

血液檢查

血液檢查(英語:blood test),是透過醫檢師進行採血獲取受檢者的血液,再進行臨床檢查,分析檢查數據以獲取受檢者的健康狀況。

血液檢查的項目:


top】【main

血清素

血清素(英語:Serotonin,全稱血清張力素,又稱 5-羥色胺、血清胺,簡稱為 5-HT)為單胺型神經遞質,由色氨酸經色氨酸羥化酶轉化為 5-羥色氨酸,再經5-羥色氨酸脫羧酶」在中樞神經元及動物(包含人類)消化道之「腸嗜鉻細胞」中合成。5-HT主要存在於動物(包括人類)的胃腸道、血小板和中樞神經系統中。5-HT被普遍認為是幸福和快樂感覺的貢獻者。血清素在大腦中的含量為總量的 2%,有 90%位於黏膜腸嗜鉻細胞和肌間神經叢,參與腸蠕動;血清素也可以在骨細胞中合成。
腸蠕動的調節與腸黏膜進入血液的 5-HT主要被血小板攝取;血小板含量約 8%9%。因為 5-HT不能通過血腦屏障,故中樞和外周可視為兩個獨立的系統。

◎ 血清素可以經單胺氧化酶(MAO)催化成 5-羥色醛以及 5-羥吲哚乙酸而隨尿液排出體外。


top】【main

淋巴系統

淋巴系統(英語:lymphatic system)是循環系統的一部份,是由淋巴淋巴管淋巴結所組成。司掌生物機體識別、回收剩餘的體液、調控體內環境的平衡,逐步過濾抗原物質的一種保護性反應,保證個體健康的一種免疫機制。淋巴液約佔體重的 1~3%,為澄清無色的液體,大多間接來自微血管中的血液。淋巴液的成分與血漿相似,內含有白血球淋巴球與少數顆粒性白血球但不含紅血球血小板哺乳類動物·淋巴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

    1. 組織間液中過多的水分與蛋白質送入淋巴管以形成淋巴液,再導流送回血液中。維持液體的平衡和血液中蛋白質的濃度。
    2. 將消化後的脂肪運送至血液中。
    3. 參與免疫反應,防禦微生物的感染,提供保護的防線。
    4. 辨識入侵的微生物。
    5. 活化淋巴球以分泌抗體或吞噬抗原
    6. 記憶攻擊過的微生物,使下次抗原入侵時能快速且大量地產生相對應的免疫反應

免疫〗【main

淋巴

¶ 淋巴系統與淋巴管
https://youtu.be/dmwYOiN4u7c (2020/03/11)

淋巴(英語:Lymph)又稱胡豆液,是由組織液滲入毛細淋巴管後形成。淋巴是組織液回流的輔助渠道,參與維持機體的組織液平衡。淋巴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成分,當淋巴流經淋巴結的時候,液體中的異物會被清除。淋巴中含有淋巴細胞抗體,偶見單核細胞。淋巴的成分因身體部位而異。

小腸壁的淋巴呈乳白色,稱為乳糜。人進食的脂肪,經膽汁乳化作用後變為小顆粒,即乳糜顆粒,進入淋巴管,經淋巴運輸進入血液。淋巴在淋巴管內利用瓣膜的動力流動,最後經頸根部大靜脈注入血液;淋巴流動受阻,是發生水腫的原因之一。 淋巴細胞可分為中樞淋巴器官(又稱:初級淋巴器官)和周圍淋巴器官(又稱:次級淋巴器官)兩類。

淋巴細胞於淋巴組織中的重要特性:特異性、轉化性、記憶性。

  • 特異性(specificity):淋巴細胞表面有抗原受體,用以識別抗原;不同淋巴細胞的抗原變體是不同的,每一受體只能與相應的抗原相結合,這就是特異性;抗原受體類型約有 100萬種,全身的淋巴細胞總合起來就能識別各種抗原。
  • 轉化性(transformation):正常體內大多數淋巴細胞均處於靜止狀態;只有當某種淋巴細胞受到相應抗原刺激後才被激活。靜止狀態的淋巴細胞形態,由一個直徑 5~7μm的小淋巴細胞轉變為一個 20~30μm的大淋巴細胞,這個過程一般需經過 40小時。大部分淋巴細胞可形成參與免疫應答的效應細胞,這具有破壞靶細胞的淋巴細胞稱為:T效應細胞;能分泌抗體的漿細胞稱為:B效應細胞。這些細胞能產生免疫效應、代謝活躍、壽命短(約數天或數周)。
  • 記憶性(memory):淋巴細胞經抗原激活轉化後,分裂增殖形成的細胞中,有一部分再度轉化為靜息狀態的淋巴細胞,稱為記憶 T細胞記憶 B細胞。記憶性淋巴細胞壽命長,可達數年或終生存在。當遇到免疫應答抗原刺激後,能迅速轉化為效應細胞,及時清除抗原,使機體免於發病。

top】【main

淋巴球

¶ 淋巴球
https://youtu.be/rYbcbUdrRPA (2016/07/10)

B細胞T細胞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

淋巴球(英語:lymphocyte),又稱「淋巴細胞」,為白血球中體積最小的一種,直徑 6~8微米;在人體約占白血球的 20~30%,圓形細胞核細胞質很少。某些疾病可以影響淋巴球數目的增減,如患肺結核時,有顯著增加。|淋巴球是一類具有免疫識別功能的細胞系。按其發生遷移、表面分子和功能的不同,可分為 B細胞T細胞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淋巴球的膜表面分子(如分化簇免疫球蛋白)可用於鑑定和區分其亞群和亞類,是研究淋巴球的重要工具。

◎ 腸粘膜中的「先天性淋巴細胞(ILC)」 
https://youtu.be/YsDq5n_To14 (2019/07/13)
◎ 關於腸粘膜淋巴結炎
https://youtu.be/XPh9l5stgjo (2021/01/08)


top】【main

淋巴管

¶ 淋巴系統與淋巴管
https://youtu.be/dmwYOiN4u7c (2020/03/11)

淋巴管(Lymph vessels 或 lymphatic vessels),是指構成淋巴系統的一部分,能讓淋巴流動的管道。淋巴管的構造類似靜脈,與上大靜脈連接,負責運送呈乳狀的淋巴液,內含有蛋白質脂肪,以及 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


top】【main

B細胞

巨噬細胞

B細胞(英語:B cell),也稱 B淋巴球(B lymphocyte),是白血球中一種淋巴細胞的亞型。B細胞屬於後天免疫系統體液免疫,作用為分泌抗體。此外,B細胞能呈現抗原(也屬於抗原呈遞細胞)並分泌細胞激素哺乳動物的 B細胞在骨髓中成熟,骨髓位於多數骨骼的核心。鳥類的 B細胞在腔上囊(Bursa of Fabricius)中成熟,腔上囊是一種淋巴器官,「B」其實是指腔上囊,而不是一般認為的骨髓(Bone marrow)。
B細胞源於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在骨髓中成熟,在體液免疫中產生抗體,起到重要作用。當遇到抗原時,會分化成核比例較大的漿細胞。漿細胞的細胞質中且會出現一些顆粒,這些顆粒容易被甲基藍…等所染色,同時會出現抗體,表現在細胞膜或釋放出去;另一部分 B細胞經過抗原激活後並不成為漿細胞,而是成為記憶 B細胞。當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時,記憶 B細胞能迅速作出反應,大量分化增殖。


top】【main

巨噬細胞

巨噬細胞(英語:macrophage,縮寫為 mφ)是一種位於組織內的白血球而源自單核球,而單核球又來源於骨髓中的前體細胞。巨噬細胞和單核球皆為吞噬細胞,在脊椎動物體內參與非特異性防衛(先天性免疫)和特異性防衛(細胞免疫)。它們的主要功能是以固定細胞或游離細胞的形式,對死亡細胞、細胞殘片及病原體進行噬菌作用(吞噬與消化),並活化淋巴球或其他免疫細胞,加快其對病原體作出反應的時間。


top】【main

T細胞

常規適應性 T細胞類固有 T細胞

T細胞(英語:T cell、T lymphocyte)是淋巴細胞的一種,在免疫反應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T是胸腺(thymus)而不是甲狀腺(thyroid)的英文縮寫。T細胞在骨髓被製造出來之後,在胸腺內進行「新兵訓練」分化成熟為不同亞型的效應T細胞,成熟後就移居於周圍淋巴組織中開始工作。T細胞膜表面分子與T細胞的功能相關,也是T細胞的「表面標誌(cell-surface marker)」,可以用以分離、鑑定不同亞群的T細胞。
T細胞根據功能的差異被分為幾個亞型。雖然在胸腺中就分化出了 CD4+和 CD8+兩者,但是在外周 T細胞還會發生進一步的分化。T細胞結合了抗原呈遞細胞表面 MHC分子所包裹的外部抗原,就會開始增殖分化為效應 T細胞記憶 T細胞(其他信號適當的共刺激對這一過程也是必要的)。

T細胞可分為 2大類:


top】【main

常規適應性 T細胞

常規適應性 T細胞輔助 CD4+T細胞抑制性 CD4+T細胞殺手 CD8+T細胞記憶 T細胞

  • 輔助型 T細胞(T helper cells, Th),又稱為助手型 T細胞,是一種 T細胞白血球的一種),它的表面有抗原受體,可以辨識抗原提呈細胞MHC-II類分子呈獻的抗原片段。一旦受到抗原刺激,Th細胞就會增殖和分化成作用性Th細胞(effector Th)和記憶 Th細胞(memory Th)。
  • 抑制性T細胞(Treg細胞)對於免疫耐受至關重要。它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及時有效的結束免疫反應,以及抑制那些從陰性篩選中逃逸的自體免疫T細胞,防止免疫反應對抑制性機體自身造成過度損害。抑制性T細胞既可以在胸腺中發育分化完成,稱為胸腺調節T細胞;也可以在外周組織受免疫反應誘導分化,稱為外周調節T細胞。
  • 殺手 CD8+T細胞 (英語:cytotoxic T cell,TC或CTL),也稱殺手T細胞(killer T cell),TC細胞、胞殺 T細胞、胞毒 T細胞,或 「細胞毒性 T細胞」,屬於 T細胞的一種,可以殺死癌細胞、受病毒感染的細胞,以及其他受損細胞。
  • 記憶 T細胞非屬於效應 T細胞,牠的共同特點在於其壽命較長(可長達數十年),而且在識別到特定抗原時,再以快速分裂為大量的效應 T細胞。通過這樣的方式,記憶 T細胞就為人體的免疫系統保存了對之前感染過病原體的「記憶」。記憶 T細胞既可以是 CD4+也可以是 CD8+,一般會表達 CD45RO

top】【main

類固有 T細胞

類固有 T細胞自然殺傷 T細胞黏膜相關的不變 T細胞γδ T細胞

  • 自然殺傷T細胞(NKT細胞),迥易於固有免疫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與一般 T細胞識別 MHC分子上的肽鏈抗原不同;NKT細胞識別的是 CD1d分子上結合的糖蛋白抗原。NKT細胞被激活後,可以執行類似輔助型 T細胞和細胞毒性 T細胞的功能;NKT細胞釋放細胞因子和細胞毒素。有證據顯示,NKT細胞能夠識別並殺滅某些腫瘤細胞和被皰疹病毒感染的細胞。
  • 黏膜相關的不變 T細胞(MAIT細胞)具有固有免疫效應細胞的特質。在人體內,MAIT細胞分布於血液肝臟肺部黏膜,具有抵禦微生物感染的能力。MHC-I的類似物,MR1,可以向 MAIT細胞呈遞細菌產生的代謝物抗原;接受了 MR1呈遞的外部抗原後,MAIT細胞會釋放促炎症細胞因子並裂解被細菌感染的細胞。MAIT細胞也可以通過不依靠 MR1的信號通路激活。除了表現出類似固有免疫的功能外,MAIT細胞也輔助獲得性免疫反應,甚至表現出類似記憶細胞的特徵。雖然 MAIT細胞產生的決定性的證據還有待發現,卻已被認為在自體免疫病中發揮作用,如多發性硬化風濕炎症性腸病
  • γδ T細胞代表了 T細胞中一小部分不表達 αβ-TCR而表達 γδ-TCR的類型。在小鼠和人體內僅占全部 T細胞的 2%;在兔子、綿羊和雞體內,γδ T細胞占全部 T細胞的比例,可能高達 60%。γδ T細胞主要分布在腸道黏膜,可視為一類上皮內淋巴細胞。關於 γδ T細胞並不受限於MHC分子的呈遞影響,而這類抗原物質在細菌、植物、癌細胞…等,都有發現牠對某類磷酸類抗原做出快速的反應;儘管如此人類對抗原識別的細節仍知之甚少。

top】【main

自然殺手細胞

自然殺手細胞(英語:natural killer cell)是一種細胞質中具有大顆粒的細胞,簡稱 NK細胞(NK cell),又稱:大顆粒淋巴球(LG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s)。NK細胞由骨髓淋巴樣幹細胞發育而成。NK細胞的分化、發育依賴於骨髓或胸腺微環境,主要分布於外周血和脾臟,在淋巴結和其他組織中也有少量存在;因為沒有專一性的細胞毒殺作用而被命名「自然」。
NK細胞沒有 T細胞B細胞所具的受體,不會進行受體的基因重組(B細胞、T細胞的 V(D)J重組,以及 B細胞的體細胞超突變),但仍具有一些特殊受體,稱為「殺手細胞免疫球蛋白樣受體」,可以活化或抑制其作用在血液中循環,也在骨髓脾臟淋巴結中出現,約佔所有淋巴球的細胞的 5~10%。
NK細胞可以消滅許多種病原體及多種腫瘤細胞,也會直接和陌生細胞接觸,並以細胞膜破裂之方式殺死此細胞,利用分泌穿孔素及腫瘤壞死因子,摧毀目標細胞。一般認為在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中分選到 CD56+/CD3-的細胞即為 NK細胞。
§ How NK cells identify/recognize their target
https://youtu.be/87COZyZRB40 2020/07/24

§關於 NK细胞的活性
https://youtu.be/Ix4CbFf2gKo 2021/08/05
§ NK细胞解說
https://youtu.be/wDxKfAeg1pY 2021/11/25
§ Natural Killer Cell Part I
https://youtu.be/HNP1EAYLhOs 2010
§ Natural Killer Cell Part II
https://youtu.be/XLOcG8pZNZE 2010
§ Natural Killer Cell Part III
https://youtu.be/ZHffoSfNKw8 2013


噬菌體原噬菌體〗【top】【main

淋巴瘤

¶ 認識淋巴瘤
https://youtu.be/i3GuL3tXf7Y (2018)

淋巴瘤英文:lymphoma)又稱淋巴癌,是由淋巴細胞病變造成的血液細胞瘤。淋巴瘤的名稱常被用來單指癌症形式。只因為最常見的早期症狀是無痛的淋巴結腫大;而全身性症狀,常見的是發燒盜汗、體重減輕,合稱為 「B symptoms」造成疲倦感甚或通常是晚期才出現的皮膚搔癢;盜汗通常在夜間發生。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