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甲綱

軟甲綱的特徵

  • 異蝦目:、
  • 端足目:、
  • 山蝦目:、
  • 地蝦目:、
  • 漣蟲目:、
  • 十足目:、
  • 磷蝦目:、
  • 等足目
    鼠婦海蟑螂
  • 薄甲目:、
  • 疣背糠蝦目:、
  • 混足目:、
  • 盲蝦目:、
  • 口足目(蝦蛄目):
    蝦蛄
  • 原足目:、
  • 溫泉蝦目:、

軟甲綱Malacostraca)是節肢動物門·甲殼亞門中的一個,最早出現於寒武紀(約 5.41億年前~4.854億年前),是甲殼亞門物種數量最多的綱。軟甲綱有超過 47’000個物種,占甲殼亞門物種的 2/3;軟甲綱擁有比較大型的甲殼動物。
軟甲綱涵蓋:十足目(如螃蟹龍蝦等)、口足目(如蝦蛄)、磷蝦目(如磷蝦等,15個目。物種數量眾多的端足目、以及唯一主要生存在陸地上的甲殼類動物等足目動物(如鼠婦等)。

軟甲綱涵蓋異蝦目Amphionidacea)、端足目Amphipoda)、山蝦目(Anaspidacea)、地蝦目Bathynellacea)、漣蟲目Cumacea)、十足目Decapoda)、磷蝦目Euphausiacea)、等足目Isopoda)、薄甲目Leptostraca)、疣背糠蝦目(Lophogastrida)、混足目Mictacea)、盲蝦目Spelaeogriphacea)、口足目Stomatopoda|蝦蛄目)、原足目(Tanaidacea)、溫泉蝦目(Thermosbaenacea等。


甲殼亞門〗【main

軟甲綱的特徵

  • 身體一般由 21個體節組成;
  • 頭分 6節,有 2對觸角,1對大顎及 2對小顎;
  • 胸部分 8節,其前數對的足常特化為顎足;
  • 腹部共有 6個腹節,其腹足往往被用來游泳;
  • 擁有複眼,位於杆上或者固定;
  • 分兩腔;
  • 擁有集中的神經系統

top】【main

簡鼻亞目

簡鼻亞目Haplorrhini),最原始的簡鼻亞目較為接近的是已滅絕原猴亞目·始鏡猴科。牠們的上唇並非直接連接鼻子或牙床,可以做很多面部表情。牠們的腦部與身體比例明顯較原猴的大,主要感官是視覺(具眼後板)。
除了眼鏡猴及夜猴外,大部份物種都是白天活動的,且有三原色視覺。牠的手及腳只適合運動,例如長臂猿科猩猩的鉤狀手,或是人類的雙足。


動物界〗【main

跗猴型下目

過去跗猴類曾被歸類為原猴類,但後來發現「跗猴類」與類人猿的關係更親近,因而歸入簡鼻亞目
跗猴類(眼鏡猴科)體型小,身長約 10公分;黃褐色體毛;眼睛很大而圓,甚至比腦容量還大,滿月般的大眼睛具黑色外圈宛如戴著一幅眼鏡。眼鏡猴的尾巴比身體長,約體長的 2倍,末端有毛叢。眼鏡猴的
指頭的前端鈍而圓扁,有吸盤般的功能,後肢第二、三趾為勾爪,餘為指甲;前肢短小強壯,後肢修長有力,適合跳躍前進。眼鏡猴的長相異於猴子,牠的脖子短小,頭部可作 180度的迴轉,視角幾乎可達 360度。


top】【main

眼鏡猴科

§ 眼鏡猴英語簡介
https://youtu.be/6Jz0JcQYtqo (2013/01/25)
§ 眼鏡猴華語簡介
https://youtu.be/GzQnmBSvgtc (2021/08/07)

眼鏡猴科Tarsiidae)物種體型小,身長約 10公分;黃褐色體毛;眼睛很大而圓,甚至比腦容量還大;尾巴比身體長,近乎體長的 2倍,末端有毛叢。
§ 幽靈眼鏡猴(Tarsius tarsier
https://youtu.be/gGsKDjvwVM8 2013/08/11
◎ 現存眼鏡猴科物種有 3屬:菲律賓眼鏡猴屬 Carlito)、西部眼鏡猴屬(Cephalopachus)、眼鏡猴屬Tarsius)共約 13種,僅分佈於菲律賓·維薩亞斯群島薄荷島東南亞馬來群島印尼·蘇拉威西周邊島嶼


top】【main

菲律賓眼鏡猴

菲律賓眼鏡猴(Philippine tarsier)為菲律賓眼鏡猴屬 Carlito)物種的一個種,瀕臨絕種;由於眼鏡猴對外來棒狀物及刺激光線敏感,易受驚嚇,導致其進行自殺行為。
§ 菲律賓眼鏡猴(Carlito syrichta)為菲律賓眼鏡猴屬 Carlito)的唯一物種
https://youtu.be/4fUqKwmNb1s 2022/04/21

◎ 薄荷島Bohol Island|保和島)有兩個眼鏡猴的保育園區,一個是有進行營利行為的眼鏡猴保護區(Tarsier Conservation Area),另一個是以非營利組織運作的眼鏡猴遊客中心(Philippine Tarsier Sanctuarty),而「營利行為的眼鏡猴保護區」仍默許遊客使用自拍棒等,違禁品。


top】【main

類人猿下目

類人猿下目Simiiformes)是一類高等靈長類類人猿下目,分成三類。

  1. 闊鼻小目於約 40’000’000年前分支出來;
  2. 狹鼻小目於 25’000’000年前再分支開成舊世界猴是一個併系群。早期分類將靈長目分為原猴亞目及類人猿亞目。

top】【main

闊鼻小目

闊鼻小目Platyrrhini),又稱:新世界猴,是產於中美洲南美洲靈長目動物,涵蓋:捲尾猴科青猴科僧面猴科蜘蛛猴科…等,4科。新世界猴與舊世界猴合稱為。新世界猴(闊鼻小目)的鼻部軟骨間隔很寬,鼻孔開向側方,鼻孔間距較寬,舊世界猴的鼻間距則很窄;此外,新世界猴有 12個前臼齒,而舊世界猴(猴科)與類一樣只有 8個。


top】【main

狹鼻小目

狹鼻小目Catarrhini)是靈長目·簡鼻亞目中三個小目之一,包含了舊世界猴猴總科)及人猿總科)。後者再細分為長臂猿科人科。以往認為人類及其已滅絕的近親或祖先是一個獨立的科,而人科則被分類在猩猩科中。狹鼻小目主要的種於 25’000’000年前出現,而於18’000’000年前長臂猿科人科中分支出來。


top】【main

銀杏目

銀杏科銀杏屬銀杏

銀杏目Ginkgoales)屬一類裸子植物,為銀杏門·銀杏綱現存唯一的一目,最早出現在晚古生代·早二疊世299’000’000251’000’000年),在侏羅紀早白堊世最為繁盛,此後逐漸衰落。銀杏Ginkgo biloba)是銀杏類植物唯一的現存成員


植物界〗【main

銀杏科

銀杏屬銀杏

銀杏科(Ginkgoaceae)出現於中生代·侏羅紀時期,曾包含多個,侏羅紀及白堊紀分佈廣泛,白堊紀後逐漸衰落。第四紀冰河時期2’580’000年前)後僅存一屬一種:銀杏屬·銀杏Ginkgo biloba),殘留於中國南部地區,因此銀杏被視為活化石


top】【main

銀杏屬

§ 銀杏趣聞
https://youtu.be/avDpN_XIDpw (2020/01/20)
§ 摘銀杏果實、燉白果
https://youtu.be/is7vwWI_Ctk (2018/10/12)

銀杏

銀杏屬Ginkgo)是一支古老的裸子植物,已知的最早化石紀錄產生於 165’000’000年前的侏羅紀。演化速度緩慢,至上新世5’300’0002’600’000年)末幾乎所有屬內成員都已滅絕,現僅存銀杏一個物種,野外原生種群僅見於中國南部,後引種於世界各地,被認為是遠古時代遺留的「活化石」。銀杏屬的演化趨勢是一個退縮的過程。化石證據顯示,銀杏屬的演化趨勢為胚珠器官的珠柄逐漸退縮最終消失,胚珠體積不斷增加,成熟胚珠數目逐漸減少直至只有一枚種子直接著生於較粗的總柄上,而葉片不斷扁化、蹼化和融合。

銀杏的變種

  • 垂枝銀杏(Ginkgo Biloba ‘Pendula’)枝條下垂。
  • 塔形銀杏(Ginkgo Biloba ‘Fastigiata’)枝向上伸,形成圓柱形或尖塔形的樹冠。
  • 斑葉銀杏(Ginkgo Biloba ‘Variegata’)葉有黃斑。
  • 黃葉銀杏(Ginkgo Biloba ‘Aurea’)葉偏黃色。
  • 裂葉銀杏(Ginkgo Biloba ‘Laciniata’)葉較大,具深裂。
  • 葉籽銀杏(Ginkgo Biloba ‘Epiphylla’)部分種子著生在葉片上,種柄和葉柄合生,種子小而形狀多變。

top】【main

銀杏

§ 令人訝異的銀杏樹
https://youtu.be/VYWKU3n895w (2020/08/07)
§ 銀杏的公株、母株與銀杏果
https://youtu.be/ZTjvMn3t85M (2018/07/26)

銀杏Ginkgo biloba)為銀杏門·銀杏綱·銀杏目·銀杏科·銀杏屬Ginkgo)的一種落葉喬木壽命可超過 3’000年。又稱:公孫樹、鴨掌樹、鴨腳子…等,銀杏的葉稱為:蒲扇,種子稱為:白果。銀杏是裸子植物·銀杏門唯一現存物種,其他同的物種都已滅絕,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銀杏為孑遺植物,僅存於東亞、中國大陸及日本甚多,臺灣各地零星栽培。
銀杏的樹形消瘦樹冠呈廣圓卵形,莖高 25~40公尺,徑可達 4公尺,雌雄異諸,雄株長枝斜上伸展,雌株長枝較雄株開展、下垂;短枝密、枝杈有些不規則;幼樹的樹皮平滑、呈淡灰色,大樹樹皮有不規則縱裂、呈灰褐色。銀杏的葉無中脈具柄、柄長 3~7公分;扁平呈扇形或倒三角形,長 3~5公分、寬 3.5~6公分,葉端凹入,葉緣具不整齊的小缺刻。長枝上的葉互生、呈螺旋狀排列散生於老枝;短枝上的葉 3~8枚蔟生。銀杏的葉秋季轉金黃色。銀杏的雄花葇荑花序,雌花球狀具長梗,梗端常分兩叉,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銀杏的核果、球形,徑約 2公分,熟果金黃色帶白粉狀光滑堅硬有稜,內種皮白色,內藏胚乳;種子白色肉質,為有名之中藥:白果,熟果期:9~10月。
§ 西安古觀音禪寺內的一棵銀杏古樹,樹齡超過 1400年 https://youtu.be/Dd2iOBhYmf4 (2017/10/22)
§ 杭州天目山海拔 1’040公尺的懸崖峭壁上的銀杏古樹 https://youtu.be/MjTALQTP6Qw (2021/11/06)
§ 京都西本願寺銀杏飄落
https://youtu.be/d9ZFvCLgPIs (2016/12/01)


top】【main

近蹄類

蹄兔目長鼻目海牛目

近蹄類Paenungulata)是哺乳綱·有蹄類的一個目,又稱:準有蹄類、次有蹄類,涵蓋長鼻目海牛目蹄兔目重腳目索齒獸目等;其中 †重腳目†索齒獸目經已滅絕


哺乳類〗【main

蹄兔目

蹄兔目Hyracoidea)為哺乳綱·近蹄類的一個目,外形像兔,上門齒彎曲、不斷生長,類似兔形目動物,但後足第一和第三趾有蹄,中趾有爪。現存 蹄兔科Procaviidae)有蹄兔屬Procavia)、樹蹄兔屬Dendrohyrax)、岩蹄兔屬(Heterohyrax等,3屬。蹄兔目物種是一種相對較為原始的哺乳類動物體長 2550公分,體重約 45公斤,牙間隙較窄、草食性,體溫調節功能較差,需透過行為來幫助穩定,背部有香腺。蹄兔目物種妊娠期長達 78個月。古代的蹄兔目化石歐洲中國一些地區曾發現過;現存成員僅分布於非洲中東


top】【main

長鼻目

長鼻目Proboscidea)為哺乳綱·近蹄類的一個,又稱大象,現僅存一:象科(Elephantidae),涵蓋:普通非洲象Loxodonta africana)、非洲森林象Loxodonta cyclotis)和亞洲象Elephas maximus)三個物種


top】【main

海牛目

海牛目Sirenia)為哺乳綱·近蹄類的一個,又稱美人魚,現僅存二海牛科儒艮科共有 4種。海牛目在海洋·哺乳動物中是相當特殊的一群,所屬物種均為植食性,以海草與其他水生植物為食 。

  • 海牛科(Trichechidae)涵蓋 3種生存在大西洋水域的海牛,有亞馬孫海牛、佛羅里達海牛、安替列海牛等,3種。海牛屬為海牛科唯一屬,以草食為主,具槳狀的腳蹼,生活在淡水或淺海中。涵蓋:亞馬遜海牛西非海牛西印度海牛等, 3種。成年海牛身長 34公尺,體重可達 600公斤。
  • 儒艮科(Dugongidae)僅存儒艮屬Dugong)的儒艮Dugong dugon)一種。

註)大海牛Hydrodamalis gigas)為儒艮科·無齒海牛屬Hydrodamalis)的物種,又稱:巨儒艮、無齒海牛或斯特拉海牛,是海牛目中已知體型最大的物種,也是已滅絕的巨大哺乳類動物


top】【main

有蹄類

奇蹄目偶蹄目近蹄類

有蹄類Ungulata)是哺乳綱·勞亞獸總目下的一個演化支,史上曾有多個類群,生存至今的奇蹄目鯨偶蹄目為有蹄類的主要支系,二者都演化自 54’000’000年前古新世晚期到始新世早期的踝節目。陸生有蹄類的趾尖包覆有鞘狀的角質蹄甲,許多種類僅以蹄甲接觸地面支撐身體。


脊椎動物〗【main

奇蹄目

馬科膜科犀科

奇蹄目Perissodactyla)是哺乳綱·中的一個目,具有奇數腳趾的動物。原始奇蹄動物前足四趾,後足三趾,現生的奇蹄動物」就是這樣的腳趾結構。奇蹄動物草食,胃的構造和偶蹄目部分成員多的胃室相較簡單、盲腸大而呈囊狀有利於協助消化植物纖維
奇蹄目有三個亞目,分別是馬型亞目(包括馬科和已經滅絕的雷獸科),爪獸亞目(已經滅絕)和角型亞目(包括貘科犀科)。奇蹄目的化石非常豐富,史前曾是十分繁盛的種群。


top】【main

馬科

馬科Equidae)是哺乳綱·有蹄類·奇蹄目中的一,史前種類曾經非常繁盛及多樣化,現僅存馬屬一個。馬科動物依然是現存奇蹄目動物中種類數量最多、分布最廣、最為人們所熟悉的。
史前馬科曾廣泛分布於美洲歐亞大陸非洲,其中,美洲一直被視為馬科的演化中心。現代馬科分布於歐亞大陸非洲,涵蓋:斑馬,大多數野生種都處於瀕危狀態。


top】【main

貘科

貘科Tapiridae),又稱:真貘科,是哺乳綱·有蹄類·奇蹄目三個之一,現僅存貘屬 1 5。已將馬來貘屬馬來貘歸入貘屬。


top】【main

犀科

犀科Rhinocerotidae動物的總稱,屬哺乳綱·有蹄類·奇蹄目植食性動物,主要分佈於非洲東南亞。是奇蹄目中最巨大的動物、體型僅次於大象的陸地動物。所有的犀牛基本上都是腿短和身體粗壯。體肥笨拙,體長 2.2~4.5公尺,肩高 1.2~2公尺;體重 2’800~3’000公斤、皮厚粗糙、於肩腰等處成褶皺排列;毛被稀少而硬、大部無毛;耳呈卵圓形、頭大而長,頸短粗,長唇延長伸出;頭部有實心的獨角或雙角(有的雌性無角,ㄌ源於真皮),角脫落仍能復生;無犬齒;尾細短,身體呈黃褐、褐、黑或灰色。現存犀科有 4 5白犀牛除外)。


top】【main

偶蹄目

偶蹄目Artiodactyla)為脊索動物門Chordata·脊椎動物·哺乳綱Mammalia·有蹄類Ungulata)的一個目,約 220種,異名鯨偶蹄目Cetartiodactyla涵蓋許多對人類生活很重要的動物。偶蹄目動物是現代進步的繁盛的有蹄類90%的現存有蹄動物都是偶蹄動物。其中又以牛科最為繁盛。
偶蹄目:駱駝科Camelidae)、豬科Suidae)、西貒科Tayassuidae)、鼷鹿科Tragulidae)、長頸鹿科Giraffidae)、叉角羚科Antilocapridae)、鹿科Cervidae)、牛科Bovidae)、河馬科Hippopotamidae)、露脊鯨科Balaenidae)、小露脊鯨科Neobalaenidae)、鬚鯨科Balaenopteridae)、灰鯨科Eschrichtiidae)、抹香鯨科Physeteridae)、小抹香鯨科Kogiidae)、恆河豚科Platanistidae)、劍吻鯨科Ziphiidae)、海豚科Delphinidae)、亞河豚科Iniidae)、鼠海豚科Phocenidae)、一角鯨科Monodontidae等。參閱:鯨偶蹄目


哺乳綱〗【main

牛科

牛科學名Bovidae)又稱:洞角科,在生物分類學上屬於哺乳綱偶蹄目。「洞角」一名是由於本科動物的角中空。全球共有牛科動物 279種。涵蓋:野牛Bos gaurus)、野氂牛Bos grunniens)、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高鼻羚羊Saiga tatarica)、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台灣鬣羚Capricornis crispus)、赤斑羚Nemorhaedus cranbrooki)、塔爾羊Hemitragus jemlahicus)、北山羊Capra ibex)。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