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口綱

圓口綱Cyclostomata)為動物界·脊索動物亞門·無羊膜動物(如:魚類兩棲類·無頜總綱Agnatha)的一個綱,代表物種為七鰓鰻(又稱:八目鰻)。圓口綱的物種無真正上下頜,口為吸盤型,故屬於無頜總綱
圓口綱物種無成對的附肢,是脊椎動物中唯一沒有附肢的動物;終生保留脊索,卻沒有真正的脊椎骨,只有一些軟骨小弧片直立於脊索上方及神經管的兩側,是脊椎的雛形(脊椎動物笫一階段進化的代表特徵)。
圓口綱的物種具有獨特的呼吸器官:鰓囊;鰓囊的囊壁為內胚層來源的褶皺狀鰓絲,遍布大量的微血管,可供氣體交換。
··鳳姣昆明魚Myllokunmingia fengjiaoa)是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動物,被發現在 520’000’000年前的寒武紀顯生宙·生代)地層。鳳姣昆明魚似乎有由軟骨cartilage)構造的頭顱骨骨骼,卻未出現生物礦化Biomineralization)的跡象。

圓口綱涵蓋:

  1. 七鰓鰻亞綱Hyperoartia):已滅絕 5種,現存 38種、其中 18種為寄生性的肉食動物
  2. 盲鰻亞綱Myxini):

top】【main

生態環境

  1. 生態循環
  2. 自然生態養殖
    畜禽排遺處理
    糞便和廢物處理
  3. 物種保育
    鯨落野草
  4. 暗空保育區
    合歡國際暗空公園

生態環境(biophysical environment)是生物種群與賴以生存所相關的非生物因子(也包含影響生物生存、繁衍以及進化的因果關係)所建構;生態環境既可能小到只能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也可能擴及全球生物圈)。人類出現始於全新世紀年歸類為哺乳綱·靈長目的一屬,靈長目的始祖住在熱帶雨林的樹上;非棲息於
人類源起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後出現,演化上與的關係較為密切。是經歷過火山作用大陸漂移板塊碰撞)而產生的,山的海拔高度氣溫變化影響生態系·演化形成多樣化的生物種群。由於多數山的氣候及環境較不適宜人類居住,高山上的農業較平地少。由於大陸漂移板塊碰撞),目前北半球陸地和海洋的比例較為平均,約為 23,但南半球絕大多數地方的陸地和海洋之間比例卻是  14.7

··如果人類突然全部消失!
https://youtu.be/Kibpn9UTGzA
 2018/01/06


top】【main

生態循環

生態循環就是生物地球化學循環Biogeochemical Cycle,就是全球生物地質化學循環,又稱作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在生態學上指的是化學元素分子生態系統中劃分的生物群落無機環境之間相互循環的過程。這使得相關的元素得以循環,雖然實際上在某些循環中化學元素被長期積聚在同一個迴圈(loop)而不發生化學循環,例如:水資源水循環。也有通過生物化學循環、元素、化合物,以及其它形式的物質是從一個生物體到另一個生物體,並從生物圈中的一個部分到另一個部分。
對於生命關鍵的全球生物地質化學循環最重要的是氮循環水循環碳循環氧循環磷循環硫循環岩石循環營養循環汞循環草脫淨(Atrazine)循環……等。


top】【main

鯨落

§ 鯨落發現於 1977年
https://youtu.be/UuPMfRWpycA (2020/05/11)

鯨落(英語:Whale fall)為鯨類動物死亡後,屍體沉入洋盆或海底深淵。由於鯨類動物巨大的身軀無法快速被食腐動物分解殆盡,而緩緩沉入海底。屍體沉入海底的過程可以長達數月甚至數年,成為食物鏈·消費者食物。消費者涵蓋:深海魚類甲殼類多毛類、還有各種細小的生物。最終剩下的骨架也會釋放硫化氫提供給生產者·化能合成,這樣的過程可以持續數年。也有一些厭氧生物可以吃掉鯨骨、分解脂類。因此只要食物來源存在,微生物就能依靠這些化學反應釋放的能量生存,如此形成「生態系統」的基礎。
 2019 10月美國深海研究船鸚鵡螺號發現「鯨落」奇觀,科學家在加州海域水深 3’200公尺處,發現了一具長 45公尺的鬚鯨遺骸,周遭吸引了許多深海生物聚集進食,享用天上掉下來的大餐。
§ 鯨落於南海
https://youtu.be/oS7BstU00uc 2021/01/11
§ 鯨落推動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統
https://youtu.be/9qkBZrxZ7Rs 2021/01/21


物種保育〗【top】【main

感覺系統

感覺系統sensory system)是神經系統大腦中樞處理內在感受(feeling|感覺接受器感覺神經元)、對外在世界知覺(perception)相關的感官(如:觸覺視覺聽覺味覺以及嗅覺)所構成。人類或動物藉此產生對外在世界的知覺
感覺是各種心理·體驗與反應的術語,如:恐懼、憤怒、諷刺及憐憫、嫉妒、恐懼、快樂與愛…等潛在地心境描述,也可以藉由語言書寫繪畫)、面部表情肢體表達。


思覺:思想〗〖感官〗【main

觸覺

觸覺(tactile)是皮膚受到觸或壓等機械刺激時所引起的感覺。
體感,或稱軀體感覺等,解釋了生物感知觸覺的能力,也稱為觸覺刺激。人體的觸壓覺感受器分佈密度最高是在口唇和指尖。


top】【main

視覺

視覺(visual perception)為人眼可接受波長 380~760奈米的電磁波(可見光部分,約 150種)刺激,透過折射在視網膜成像,經視神經傳入到大腦視覺中樞,大腦分辨看到物體的色澤和亮度。
人和動物用視覺感知外界物體輪廓、形狀大小、明暗、顏色、動靜,獲得對生存有重要意義的各種訊息,視覺接收至少八成外界訊息,可算是人類以及某些動物最重要的感覺。


top】【main

聽覺

聽覺(hearing)是指聲源的振動所引起的聲波,通過外耳和中耳組成的傳音系統傳遞到內耳,經內耳的環能作用將聲波的機械能轉變為聽覺神經上的神經衝動,再傳送到大腦皮層聽覺中樞而產生的主觀感覺。(聽覺系統
聽覺對於動物(生物)有重要意義,動物會利用聽覺獵食或逃避敵害。人類的語言音樂,程度上是以聽覺為基礎。
人耳能感受到的振動頻率範圍約為 20~20’000赫茲。隨著年齡的增長,聽覺音訊(audio signal)上限會降低。


top】【main

味覺

味覺(sense of taste)指的是能夠感受物質味道的能力,包括食物、某些礦物質以及有毒物質的味道,由五種味道:組成。人們所聞到的味道在大腦中和味覺細胞得到的刺激合成了我們認為的味道,當嗅覺缺損時,感受到的味道也就會跟著變動。


top】【main

嗅覺

嗅覺()由兩感覺系統參與,即嗅神經系統和鼻三叉神經系統。嗅覺和味覺會整合產生相互作用。嗅覺就感知能力上遠比味覺複雜,人可以辨識約 10’000種以上的不同氣味,這些是由 7個最基本的味道感知分子所產生的。嗅覺也是動物主要的感受氣味的感覺系統具有的功能。


top】【main

代謝

排泄作用代謝產物嘌呤

代謝metabolism)是生物體維持生命化學反應總稱,又稱:新陳代謝。代謝通常被分為兩類:

  • 分解代謝catabolism|又稱:異化作用)可以對大的分子進行分解以獲得能量(如呼吸作用);
  • 合成代謝anabolism|又稱:同化作用)可以利用能量來合成細胞中的各個組成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等。代謝是生物體不斷進行物質能量的交換過程,一旦物質和能量交換停止,則生物體的生命就會結束。

代謝是生物體不斷進行物質能量的交換過程,一旦物質和能量交換停止,則生物體的生命就會結束。


main

排泄作用

排泄作用excretion)是指生物體將代謝的中間或最後產物(代謝產物)排出體外的作用,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必要過程。


top】【main

代謝產物

代謝產物metabolite)又稱:代謝物。將代謝物排出體外的作用,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必要過程。


top】【main

嘌呤

嘌呤purine)是代謝過程中的一種代謝物,又稱:普林(化學式C5H4N4),嘌呤在活體內的合成可以透過人工實現。
嘌呤和嘧啶pyrimidine)是核酸nucleic acid)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形成 DNA RNA的五種鹼基中,有三種是嘧啶的衍生物:胞嘧啶Cytosine)、胸腺嘧啶Thymine)、尿嘧啶Uracil)。
嘌呤的衍生物構成遺傳物質 DNA RNA的鹼基。嘌呤衍生物有次黃嘌呤黃嘌呤茶鹼可可鹼咖啡因尿酸 和異鳥嘌呤

嘌呤(purine)意即純尿(pure urine)是一種無色结晶的有機化合物,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作為能量供應在代謝調節及組成輔酶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身體未能將嘌呤進一步代謝透過腎臟經由尿液排出嘌呤將形成尿酸uric acid),再經血液流向軟組織並且以結晶體積存。若有誘因引起沉積在軟組織(如:關節膜)或肌腱裡的尿酸結晶釋出,便導致敏感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而造成痛風症


top】【main

褪黑素

褪黑素melatonin|縮寫:MT)是一種從一個細胞傳遞到另一個細胞的化學信使,僅需很小量的腺體激素)便可改變細胞的新陳代謝,又稱:褪黑激素、松果體素或美拉托寧。二十世紀初人類發現褪黑素是人體內的某一細胞、腺體或者器官所產生的可以影響機體內其他細胞活動的化學物質;有研究顯示這種存在人體中的賀爾蒙hormone腺體),是由人腦中的松果體製造產生。褪黑激素在一般情況下白天在中的濃度較低,在晚上的濃度較高,而且已經證實服用褪黑激素萃取物可以使人明顯感受到睡意,研究人員相信褪黑激素是掌控人類生理時鐘的關鍵。
§ 淺談褪黑素
https://youtu.be/2RznzqAEz-0 (2021/05/05)


生理時鐘〗【top】【main

太陽

§ 太陽帶著地球銀河系運轉
https://youtu.be/t6pGi0pk1y4 (2023/10/27)

探索宇宙、認知生命、融入自然、

太陽Solar)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 太陽的半徑大約是 695’000公里,約地球半徑的 109倍,質量大約是地球的 330’000倍,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 99.86%。太陽的質量大約四分之三由(~73%)組成;其餘的主要是(~25%),與少數量的等重元素。
太陽是一個近乎完美的熱電漿·理想球體,通過其核心的核融合反應加熱到白熾incandescence)。太陽主要以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的形式輻射能量,是地球生命最重要能量的來源。

銀河系中心Galactic Center)是銀河系環繞的中心區域。


地球上觀測恆星亮度列表main

近日點與遠日點

近日點遠日點

太陽被各個星體繞著公轉,各個星體公轉軌道大致是一個橢圓,近乎正圓;太陽並不位於橢圓的焦點,因此星體離太陽的距離,就有時會近一點,有時會遠一點。離太陽最近的時候,這一點位置叫做近日點(perihelion)。離太陽最遠的時候,這一點位置叫做遠日點(aphelion)。


top】【main

近日點

地球上近日點(perihelion)時間:一月初地球離太陽最近,為 147’100’000公里,這一點叫做近日點。在近日點地球公轉速度較快。此時,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top】【main

遠日點

地球上遠日點(aphelion)時間:七月初地球離太陽最遠,為 152’100’000公里,在遠日點地球公轉速度較慢。此時,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