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線菌門(Actinomycetota)為細菌域演化支(革蘭氏陽性菌),曾被認定是陸地上的土壤菌(腐生菌),之後發現棲息於淡水中的種類可能比陸地上的更豐富。放線菌(Actinomycetota,舊名:Actinobacteria)沒有核膜,和其它細菌一樣,細胞壁由肽聚糖組成。放線菌門是重要的細菌域之一門,擁有最大的屬:鏈黴菌屬(Streptomyces)。放線菌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提煉抗生素(antibiotic),目前已經發現超過 2’000種抗生素,其中約 56%是鏈黴菌屬的放線菌產生的,如:鏈黴素、土黴素、四環素、慶大黴素…等。
分類: 生態寶庫
芽孢桿菌門
芽孢桿菌門(Bacillota)為細菌域演化支(革蘭氏陽性菌)的一門,舊稱:厚壁菌門(Firmicutes),多數物種為芽孢桿菌綱(Bacilli)、梭菌綱(Clostridia)、丹毒絲菌綱(Erysipelotrichia);少數物種為柔膜菌綱(Mollicutes),如:支原體。芽孢桿菌門物種和革蘭氏陽性菌一樣缺乏細胞壁、第二層細胞膜,不能被革蘭氏方法染色。
芽孢桿菌綱
芽孢桿菌綱(Bacilli)為細菌域的演化支(大地菌|Terrabacteria)芽孢桿菌門的一綱,擁有:核衣細菌目(Caryophanales)、丹毒絲菌目(Erysipelotrichales) 、乳桿菌目(Lactobacillales)3目。
- 核衣細菌目(Caryophanales)
- 脂環酸桿菌科 (Alicyclobacillaceae):
- 芽孢桿菌科 (Bacillaceae):
芽孢桿菌屬(Bacillus) - 核衣細菌科 (Caryophanaceae|動球菌科/Planococcaceae):
- 脫硫芽胞桿菌科 (Desulfuribacillaceae):
- 李斯特菌科 (Listeriaceae):
李斯特氏菌屬(Listeria) - 類芽孢桿菌科 (Paenibacillaceae):
- 巴斯德氏芽菌科 (Pasteuriaceae):
- 芽孢乳桿菌科 (Sporolactobacillaceae):
- 葡萄球菌科 (Staphylococcaceae):
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 - 熱放線菌科 (Thermoactinomycetaceae):
- 乳桿菌目(Lactobacillales)
- 丹毒絲菌目 (Erysipelotrichales)
梭菌綱
梭菌綱(Clostridia)為細菌域的演化支(大地菌|Terrabacteria)芽孢桿菌門的一綱,擁有 6目。
- 梭菌目 (Clostridiales)
- 真細菌目 (Eubacteriales)
- 鹽厭氧菌目 (Halanaerobiales)
- 厭氧原體目 (Natranaerobiales)
- 熱厭氧桿菌目 (Thermosediminibacterales)
- 泰氏菌目 (Tissierellales)
柔膜菌綱
柔膜菌綱(Mollicutes)為細菌域的演化支(大地菌|Terrabacteria)芽孢桿菌門的一綱,擁有 4目。
- 無膽甾原體目 (Acholeplasmatales):
- 厭氧原體目 (Anaeroplasmatales):
- 蟲原體目 (Entomoplasmatales):
- 支原體目 (Mycoplasmatales):
微生物
黴菌
黴菌(mold、mould、mildew)不是分類學名詞,是「菌絲體發達、不產生大型肉質子實體的絲狀真菌(filamentous fungus)」的俗稱。
黴菌的菌絲(hypha)呈長管、分枝狀,無橫隔壁,具多個細胞核,並會聚成菌絲體(mycelium)。黴菌常用孢子的顏色來稱呼,如:黑黴菌、紅黴菌或青黴菌。黴菌的繁殖方式包括:無性生殖、有性生殖和特別方式。
- 人類所發現最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研發出的抗生素-即為盤尼西林,就是由青黴菌所製造。
- 有些黴菌也被刻意培殖來用於食物的生產,例如:藍起司是歐洲人經由發酵後再加入青黴菌所製成的;醬油、豆瓣醬、豆豉和味噌等需要米麴菌發酵;紅糟、豆腐乳和紅露酒等則是由紅麴菌所發酵製造;發酵臭豆腐的臭滷水也含有多種菌種。
真菌界擁有 8個亞界與 3種生態:
黑黴菌
黑黴菌(Meliolales|小煤炭菌目)為真菌界·子囊菌門·盤菌亞門·糞殼菌綱(14目)·小煤炭菌目(Meliolales)·小煤炭菌科(Meliolaceae|唯一科)·小煤炭菌屬(Meliola|小煤炱屬)的一種真菌,如:山茶生小煤炱…等數百種。
青黴菌
青黴菌屬(Penicillium)為真菌界·子囊菌門·盤菌亞門·散囊菌綱·散囊菌目·毛刷囊菌科已紀錄 9屬中的一屬。青黴屬(Penicillium)物種呈筆狀的筆狀體(penicillus)構造,尖端上帶有孢子。青黴菌的孢子肉眼可見的顏色為藍綠色,也有白色或者綠色,如:產黃青黴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義大利青黴(Penicillium italicum)…等數百種。冬季和春季是青黴菌的生長巔峰期。
弗萊明(Sir Alexander Fleming|1881/08/06~1955/03/11)於 1928年在實驗室中發現特異青黴菌(Penicillium Notatum)具有殺菌作用。
1938年由牛津大學領導團隊提煉出青黴素(penicillin),從而改變了人類與傳染病之間生死搏鬥的歷史。青黴素是人類最早發現的抗生素(antibiotic)。
·†·)對於青黴素過敏的個體,使用紅黴素(erythromycin)通常屬於安全的。
紅麴菌
紅麴菌(Monascus purpureus)為真菌界·子囊菌門·盤菌亞門·散囊菌綱·散囊菌目·紅麴科·紅麴菌屬(Monascus)的一種紅色黴菌,中國古稱:丹麴。丹麴是一種將紅麴菌接種在蒸熟的大米上,經發酵加工的米,可用於發酵、防腐、食物上色…等功能,又稱:紅麴米。紅麴米是一種天然的食品添加劑,可用來製作紅麴酒和紅糟。
紅麴菌適當生長的溫度為 25℃~40℃,生長最快速、色素最多的溫度為 35℃~37℃。桔黴素(Citrinin)是紅麴菌產生真菌毒素,於 1995年被法國Dr. Blanc證實可引起實驗動物的腎臟腫大、尿量增多,腎小管擴張和上皮細胞變性壞死等症狀。不過桔黴素的生成與否、含量有關為紅麴菌種、培養條件、精製工藝…等因素。
黃麴黴
黃麴黴(Aspergillus flavus)為真菌界·子囊菌門·盤菌亞門·散囊菌綱·散囊菌目·麯菌科·麴黴屬(Aspergillus)的一種腐生真菌。在自然環境中,人類常見的麴黴病約有 15%由黃麴黴引起,有時候也會引起角膜、耳與鼻、眼框的感染。
米麴菌
米麴菌(Aspergillus oryzae)為真菌界·子囊菌門·盤菌亞門·散囊菌綱·散囊菌目·麯菌科·麴黴屬(Aspergillus)的一種帶有菌絲(hypha)的真菌與黴菌,又稱:米麴霉、麴黴菌或麯黴菌;日文:麹菌。日本將米麴菌認定為日本的「國菌」。
目前認為米麴菌應屬於黃麴黴(Aspergillus flavus)的一個亞群。 米麴菌經常被用來發酵·大豆用來製作醬油、味噌與甜麵醬。米麴菌也被用於糖化(saccharify)稻米、馬鈴薯、麥…等糧食用來發酵以製作米醋(rice vinegars)與酒類,如:黃酒、日本酒(清酒、泡盛與燒酎)…等。
雙核亞界
雙核亞界(Dikarya)是真菌界 8個亞界中的一個亞界,擁有:子囊菌門和擔子菌門,兩個門一般都有雙核體(dikaryon),可能為菌絲或單細胞生物,但都不具有鞭毛(flagellum)。
子囊菌門真菌的子實體(sporocarp、fruiting body)稱為:子囊果;擔子菌門真菌的子實體(sporocarp、fruiting body)稱為:擔子果。
子實層(hymenium)為子實體的最外層組織,部分細胞可發育成擔子或子囊,並產生有性孢子。
擔子菌門
- 傘菌亞門 (Agaricomycotina):
- 柄鏽菌亞門 (Pucciniomycotina):
- 黑粉菌亞門 (Ustilaginomycotina):
- 節擔菌綱 (Wallemiomycetes):
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為雙核亞界的一門,超過 20’000種,涵蓋:蘑菇、木耳、馬勃,鬼筆屬(Phallus),支架真菌…等主要食用菌,和人體致病酵母隱球菌屬·種群。
子囊菌門
子囊菌門 (Ascomycota)超過 64,000種,為真菌界·種群最多的一個門,擁有 3亞門,成員的共同特徵是有性生殖的孢子(spore)具有一個保護囊:子囊(ascus)。子囊有永久的子囊(persistant asci)與縱即逝的子囊(evanescent asci) 2種。稍縱即逝的子囊往往在標本準備過程中消失,以致很難觀察到。
【main】
酵母亞門
酵母、
酵母亞門(Saccharomycotina)為真菌界·子囊菌門的一個亞門,擁有唯一綱:酵母菌綱 (Saccharomycetes)唯一目:酵母菌目(Saccharomycetales)。
酵母菌(yeasts)為酵母菌目(13個科 56屬 1’500多種)物種,只有單生細胞,具明顯的細胞壁和細胞核;有時數個細胞連成串,形成擬菌絲,以出芽的方式繁殖,芽脫落後就形成新個體,沒有子囊果,簡稱:酵母。
酵母已紀錄超過 1’500物種均來自單一譜系,有以分解其他物質為食,包括:有枯死及腐爛的木材、樹葉、垃圾和其它有機物質。酵母和許多基礎工業與生物技術製程有關,包括:烘焙、製酒及重組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