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頭鸚鵡總科 (Cacatuoidea):
- 鸚鵡總科 (Psittacoidea):
- 鴞鸚鵡科(Strigopidae):
啄羊鸚鵡、鴞鸚鵡、
鸚形目(Psittaciformes)是鳥綱的一個目,擁有 4科,約 101屬 410物種;為數最多的地區:大洋洲(澳洲)、南美洲和中美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據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的物種瀕臨絕種(如:南美洲的淺灰綠金剛鸚鵡、巴西的伯南布哥鵂鶹、美拉尼西亞的新喀吸蜜鸚鵡與印尼·爪哇島的爪哇麥雞);美國東部唯一的本土品種卡羅琳鸚哥,現已滅絕。
- 鸚形目物種又稱:鸚哥、鸚鵡(Parrot),特徵:鳥喙呈鉤曲狀、鳥趾呈對趾型(2、3向前,1、4向後)。
- 鸚鵡可以模仿人類語言(學舌),如:非洲灰鸚鵡(Psittacus erithacus)學舌約 2’000個詞語。
鳳頭鸚鵡總科
鳳頭鸚鵡總科 (Cacatuoidea)為鸚形目的一個總科,擁有鳳頭鸚鵡科(Cacatuidae)與 3個亞科 21個物種,外觀特徵為頭上有可收展的頭冠。
- 鳳頭鸚鵡科 (Cacatuidae):
- 大白鳳頭鸚鵡(Cacatua alba)、杜氏鳳頭鸚鵡(Cacatua ducorpsii)、葵花鳳頭鸚鵡(Cacatua galerita)、紅肛鳳頭鸚鵡(Cacatua haematuropygia)、米契兒氏鳳頭鸚鵡(Cacatua leadbeateri)、鮭色鳳頭鸚鵡(Cacatua moluccensis)、藍眼鳳頭鸚鵡(Cacatua ophthalmica)、西長喙鳳頭鸚鵡(Cacatua pastinator)、小白鳳頭鸚鵡(Cacatua sanguinea)、小葵花鳳頭鸚鵡(Cacatua sulphurea)、長喙鳳頭鸚鵡(Cacatua tenuirostris)、
- 粉紅鳳頭鸚鵡 (Eolophus roseicapilla)、
- 白鳳頭鸚鵡亞科 (Cacatuinae):
- 黑鳳頭鸚鵡亞科 (Calyptorhynchinae):
- 雞尾鸚鵡亞科 (Nymphicinae):
雞尾鸚鵡 (Nymphicus hollandicus)是澳洲特有的鳳頭鸚鵡,也是最常見的寵物鳥。
鸚鵡總科
鸚鵡總科(Psittacoidea)是鸚形目的一個總科,又稱:真鸚鵡 (True parrot),擁有 2科(8亞科) 91屬 382種。模式種:非洲鸚鵡屬(Psittacus)。
舊世界鸚鵡科
古巴紅鸚鵡、緋紅金剛鸚鵡、金剛鸚鵡、紫藍金剛鸚鵡、情侶鸚鵡、桃面愛情鳥、費沙氏情侶鸚鵡、黃領牡丹鸚鵡、
舊世界鸚鵡科(Psittaculidae)是鸚形目的一個科,擁有 53屬 192種,又稱:鸚鵡科。分佈於亞洲、非洲和澳大拉西亞,主要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森林中,以水果和種子為食;實行單配偶制,由雙親共同撫養雛鳥。
舊世界鸚鵡科的鳥,屬於攀禽類,體長變化較大,約 10~100公分。鸚鵡類的獨特形態結構,在有些分類時,可能會將「吸蜜鸚鵡」類(深藍吸蜜鸚鵡/虹彩吸蜜鸚鵡/綠領吸蜜鸚鵡)和「鳳頭鸚鵡」類獨立成科。
鸚鵡科有 6個屬:金剛鸚鵡屬( 14種)、琉璃金剛鸚鵡屬( 3種)、藍金剛鸚鵡屬( 1種)、Orthopsittaca( 1種)、Primolius( 3種)、Diopsittaca( 1種)。
鴞鸚鵡總科
鴞鸚鵡總科 (Strigopoidea)是鳥綱·鸚鵡目的一個總科,現存鴞鸚鵡科(Strigopidae)擁有:2屬 3種。
啄羊鸚鵡

https://youtu.be/kNY89JJoeR4 (2024/06/07)
啄羊鸚鵡(Nestor notabilis)是鸚形目·鴞鸚鵡總科的一種鳥類,又稱:白頂啄羊鸚鵡(Nestor meridionalis)。
啄羊鸚鵡體長約 48公分。身體大部分為橄欖綠色,頭頂和頸部為黃綠色。公鳥比母鳥的喙更為彎曲。
人們會誤認啄羊鸚鵡為食肉動物,其實牠們的生態很接近於烏鴉和喜鵲;智商近似於渡鴉。
鴞鸚鵡

https://youtu.be/QzqGuFWE2Gs (2024/10/21)
鴞鸚鵡(Strigops habroptila|毛利語:kākāpō)為鸚形目· 鴞鸚鵡科(Strigopidae)的一種夜行性·鸚鵡,是紐西蘭的特有種,也是世上唯一不會飛行的鸚鵡(地棲鸚鵡,如:Pezoporus wallicus)。
鴞鸚鵡體長 60公分,重約 2~4公斤擁有鴞的面盤,體羽如苔蘚般的綠色、微黃具深棕色或黑色條紋,為一種肥大而渾圓的鸚鵡,是全球最接近滅絕的物種之一。鴞鸚鵡體型冠絕同類、夜行性(夜鸚鵡,如:Pezoporus occidentalis)、草食性,基礎代謝率緩慢;兩性異形的身體結構,實行一夫多妻制、並實行求偶場交配模式的鸚鵡;雄性不負責照顧幼鳥。有研究指出鴞鸚鵡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
§ 毛利人稱鴞鸚鵡為 kakapo
https://youtu.be/uQkFcIOHojY (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