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科

素食豬

豬科Suidae)屬於哺乳綱偶蹄目,約 20種。涵蓋:許多化石物種與現生物種(家豬以及疣豬鹿豚…等)。所有物種均原產於亞洲、歐洲、非洲等舊大陸地區。豬科動物是演化上相當成功的類群,在熱帶、寒帶與高海拔地區都有其蹤跡。
許多豬科物種的化石顯示其對不同食性的適應構造,其中有完全草食性者,也有疑似為食腐者。豬科動物的聽覺相當靈敏,可發出叫聲互相溝通,且他們的嗅覺也很發達,許多物種為雜食性,以草、樹葉、植物根部、昆蟲、甚至蛙類或鼠類為食,也有完全為草食性者。
豬科動物有很好的智力,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強。成年的母豬與小豬成群生活,成年公豬則可能單獨生活,或與其他公豬成群。公豬通常沒有領域性,只有在繁殖季可能發生衝突。
因種類而異,母豬一窩能產下 1~12頭小豬,母豬以草叢或洞窟為窩,小豬可在出生約 10天後首次離窩,並在約 3個月後斷奶,在 18個月後達到性成熟,但在野外,成年公豬通常在 4歲時才能長到一定體型,而獲得與母豬交配的機會。所有物種的公豬體型都比母豬大上許多,且獠牙均較母豬的明顯。


main

素食豬

美國有第四代畜牧業者『霍華・李曼』棄養肉牛、改吃素,上歐普拉節目、出書,揭曉畜牧業不為人知的政商結盟真相,並推動美國通過「全國有機食品生產條例」
在台灣,也有個養豬戶駱鴻賢,要分享他放棄養豬,改吃素、收養流浪狗貓的故事。
§ 素食豬:養豬戶駱鴻賢的覺悟
https://youtu.be/LtZXKkt21MQ (2000/02/21)


top】【main

頸喙亞目

頸喙亞目Auchenorrhyncha)又稱:頭喙亞目,是昆蟲綱·有翅亞綱·新翅下綱·完全變態類·準新翅總目·半翅目之下的一個亞目,涵蓋:蟬下目Cicadomorpha)、蠟蟬下目Fulgoromorpha等。


蠟蟬總科圖鑑〗〖草蟬〗〖台灣騷蟬〗〖小暮蟬〗〖陽明山暮蟬
同翅目、蟬、葉蟬、角蟬圖鑑

main

蟬下目

蟬下目Cicadomorpha)是昆蟲綱·有翅亞綱·新翅下綱·完全變態類·準新翅總目·半翅目·頸喙亞目的一個下目涵蓋 3個總科,常見的有:沫蟬科鉤沫蟬科蟬科螽蟬科葉蟬科…等。


昆蟲圖庫 〗〖蟬科圖鑑〗〖蠟蟬總科圖鑑〗top】【main

蟬科

油蟬青襟油蟬琉球油蟬臺灣爺蟬薄翅蟬北埔蟬
沫蟬紅紋沫蟬臺灣熊蟬紅脈熊蟬高砂熊蟬臺灣騷蟬騷蟬蟪蛄小蟪蛄十七年蟬

蟬科Cicadidae|英文:Cicada 或 Locusts)是半翅目·蟬總科下的一,其下物種通稱為蟬,俗稱知了。蟬的視力相當良好,有五隻眼睛(兩隻複眼和三隻單眼);複眼不大,位於頭部兩側且分得很開。臺灣已知 22 59種。
§ 蟬,古名:蜩螗(蜩|ㄊㄧㄠˊ:大蟬),俗稱:知了(蛭蟟|ㄓˋ ㄌㄧㄠˊ)或借落子。

蟬的體型通常不大,成蟲體長多在 2~5公分,少數種類,體長可達 7公分、翼展 20公分,例如世界最大的 帝王蟬Megapomponia imperatoria)。有些分布於沙漠地區的種類,當體溫過熱時,會從背板(tergum)排出多餘的水分,進而達到冷卻及散熱的效果。
蟬廣泛分布於全球溫帶熱帶地區,已被紀錄的約 2’500種;比較著名的蟬是「十七年蟬」或周期蟬(Magicicada)。原產於美國東部地區,這些蟬的若蟲在地下蟄伏 13或 17年,才破土而出。
*)臺灣的蟬約 100多種,牠們的一生,也幾乎都在泥土中度過,因種類不同,生命週期有 3年、5年、7年、11年不等。
*)巨大的蟬
§ Pomponia Imperatoria
https://youtu.be/tZnLu6C0Vfw (2018/07/05)
◎ 蟬的蛻變
終齡若蟲會在適合的時間(通常是在夜間)爬出土壤,進行蛻皮(也稱羽化,通常需兩小時左右)。
§ 橙色蟬蛻變
https://youtu.be/lrj2WKcRMLo (2013/06/25)
§ 綠蟬蛻變
https://youtu.be/2PgRPru453U (2013/05/06)
https://youtu.be/6Av3KUTPTmU (2019/09/16)
§ 金蟬脫殼
https://youtu.be/mdIFaMejzqA (2013/12/16)
https://youtu.be/1TPxISkz1l4 (2012/09/28)


top】【main

蟬蛻


§ 蟬蛻
https://youtu.be/LGHd9lKrzKE (2021/06/20)
§ 中醫精講蟬蛻
https://youtu.be/8ZihQlcEGog (2024/01/06)

蟬蛻cicada slough)來自收集的蟬科·紅脈熊蟬蚱蟬)羽化時蛻下的殼,是一種中藥材,又稱:蟬衣、蟬退、知了皮。傳統中醫學認為蟬蛻的性味屬於「甘」、「寒」,歸肺經肝經·經絡meridianschannels and collaterals),能散風熱、透疹、清熱鎮痙,可用於治療咳嗽及小兒驚風。
§ 蟬蛻湯
https://cloudtcm.com/formula/26448 2924/02/08
§ 蟬蛻茶材料:
菊花 2蟬蛻 1
做法:
先將蟬蛻洗淨、加水煮約 20分鐘,再加入菊花,煮 5分鐘即可供飲。
蟬蛻茶小貼士:
此茶能袪風止癢,對風疹搔癢、眼皮痕癢頗具療效;小兒夜啼不安都可用此茶。


top】【main

6種琉球的蟬鳴叫聲:
§ https://youtu.be/VO2lxnngN2k (2021/09/15)
16種日本的蟬鳴叫聲:
§ https://youtu.be/Uu0SnIkyrK8 (2022/06/01)

油蟬

青襟油蟬琉球油蟬臺灣爺蟬

油蟬(Graptopsaltria nigrofuscata)為 中國、韓國、日本最常見的蟬,屬於溫帶型蟬種。中國出現於 華中、華北,日本則遍及 九州到 北海道及附屬島嶼。最代表性的是婆羅洲青襟油蟬。
§ 日本的「キオビアブラゼミ」
https://youtu.be/sg-oIZqpIls (2010/09/04)
臺灣有近緣屬物種:臺灣油蟬(臺灣爺蟬);琉球也有近緣屬物種的琉球油蟬。


top】【main

青襟油蟬

青襟油蟬Tacua speciosa|キオビアブラゼミ)為蟬科·青襟油蟬屬Tacua)的單一種,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因首次樣本採集於婆羅洲,又稱:婆羅洲巨蟬。目前中文學名以海野和男 2011年的著作名稱為主。§ キオビアブラゼミ
https://youtu.be/sg-oIZqpIls 2010/09/04


top】【main

琉球油蟬

琉球油蟬Graptopsaltria bimaculata|アブラゼミ)為蟬科·全長 5565公釐,體長 3740公釐,雌蟲較大。琉球油蟬體色淡綠色至紅褐色,體背覆有些許霉狀白粉;隨個體老熟,體色會漸次變深。本種僅出現於 琉球群島中段,奄美大島()以南、沖繩本島週邊到 宮古島()以北區域;市區公園、郊區到山區皆有,數量不少,喜歡出現在大棵樹木上面,無特定偏好樹種。成蟲出現時間在 79月。


top】【main

臺灣爺蟬

§ 嘉義縣番路鄉草山村的臺灣爺蟬
https://youtu.be/0X1Hu492Vuw (2020/06/06)

臺灣爺蟬學名Formotosena seebohmi)為蟬科·爺蟬屬下的一種大型蟬,又稱:黑麗寶島蟬。公蟬體長約 49公釐,母蟬體長約 39公釐。分佈於臺灣、中國大陸越南以及日本的低海拔山區,成蟲每年 56月間出沒,喜棲高大喬木
臺灣爺蟬
翅型狹長,頭胸背板、複眼、各腳黑色,前胸背板前緣中央有 2枚黃綠色的斑紋,左右側緣各有一枚 C字型的水青色大斑, 中胸背板後端 X型隆起,水青色,內有 23枚小黑斑,上緣波狀紋,呈人面狀,腹背及腹面黑色,前翅黑褐色,中央有一條波狀紋的白色橫帶。
臺灣爺蟬
,舊稱:臺灣油蟬;又稱:青頭蟬、寶島蟬,為珍貴稀有保育類昆蟲。臺灣爺蟬的若蟲棲息地底,以樹根汁液為食,成熟爬到很高的樹幹或枝葉羽化,依據留下的蟬蛻,可以看出前腳特別發達。
§ 臺灣爺蟬鳴聲
https://youtu.be/OaXhvhKiYZQ 2022/06/19
§ 嘉南林區保育見成效 珍稀臺灣爺蟬現蹤
https://youtu.be/-IIh4viXNc0 2021/11/11


top】【main

沫蟬

§ 草叢裡的沫蟬
https://youtu.be/lsdOZ2tfLbk (2020/05/27)

沫蟬總科的昆蟲,以植物的木質部為食。牠的幼蟲會分泌白色泡沫裹住身體,直到羽化成蟲才離開。體長約 1~1.5公分。
¶ 沫蟬打泡沫
https://youtu.be/rB5lfihjOo0 (2012/05/13)


top】【main

紅紋沫蟬

§ 紅紋沫蟬
https://youtu.be/sj7SzfGLOls (2018/01/03)

top】【main

臺灣熊蟬

§ 臺灣熊蟬
https://youtu.be/KSmERfvQy8U (2014/07/02)

臺灣熊蟬Cryptotympana holsti半翅目·蟬科·熊蟬屬Cryptotympana|已知約 50)下的一個種,分布於中國大陸越南臺灣、與柬埔寨。公蟬體長約 4.64.9公分,母蟬約 4.24.7公分。每年 610月出沒,尤其 67月出沒頻率更高;常見於食茱萸……等喬木。
§ 臺灣熊蟬鳴聲
https://youtu.be/oHRJ8o_nUNc  2022/06/21


top】【main

紅脈熊蟬

§ 紅脈熊蟬
https://youtu.be/4U4KomMw-CM (2013/06/19)

紅脈熊蟬,舊名「脈赤熊蟬」又稱「黑蚱蟬」為半翅目·蟬科·熊蟬屬下的一個種,分布於中國大陸印度北方、日本韓國臺灣西部。公蟬體長約 3.7~4.0公分,母蟬約 3.6~3.9公分。紅脈熊蟬每年 6~9月出沒,常見於苦楝構樹柳樹樟樹菩提樹……等。紅脈熊蟬吸食植物枝葉時,每次排泄量約 0.2毫升(ml),每分鐘排泄次數約 3~6次。
§ 紅脈熊蟬噴水
https://youtu.be/Vg9fe9Gt9O0 (2017/08/12)


top】【main

高砂熊蟬

§ 高砂熊蟬蛻變
https://youtu.be/n-NMkovKjXo (2011/06/25)

高砂熊蟬半翅目·蟬科·熊蟬屬下的一個種,分布於中國大陸福建、臺灣及綠島。公蟬體長約 3.8~4.1公分,母蟬約 3.6~4.0公分。高砂熊蟬具趨光性,每年 6~10月出沒。
§ 高砂熊蟬叫聲
https://youtu.be/mWksKT1cfUU (2016/07/25)


top】【main

臺灣騷蟬

§ 臺灣騷蟬的生態
https://youtu.be/GiAiqhA3ouc (2020/05/24)

臺灣騷蟬Pomponia yayeyamana蟬科·騷蟬屬Pomponia|已知約 20種),公蟬體長約 4.04.5公分,母蟬體長約 3.03.2公分,成蟲於每年 4~10月出沒,舊名「臺灣蜩」,喜於清晨、黃昏時鳴叫,具趨光性。
§ 臺灣騷蟬鳴聲
https://youtu.be/BAh3kJk4BG4  2020/08/29


top】【main

騷蟬

§ 騷蟬(竹管蟬)
https://youtu.be/cskDUfdFXtU (2019/07/02)

top】【main

蟪蛄

§ 蟪蛄
https://youtu.be/nN0k5F3x9pY (2014/06/19)

蟪蛄,公蟲尾節小且頂端較尖,體長約 1.9~2.2公分,前翅長約 2.7~2.9公分。母蟲腹部第 7腹板後有明顯的產卵管,體長約 1.9~2.1公分,前翅長約 2.8~3.0公分,成蟲每年 5~8月間出沒,於臺灣·新竹以北低海拔山區常見於樹幹上棲息,保護色良好,鳴叫聲小,夜晚具趨光性


top】【main

小蟪蛄

§ 小蟪蛄&騷蟬
https://youtu.be/ON6jGuIzxhA (2019/05/28)

小蟪蛄,體型較小且體色較淡,與蟪蛄類似,公蟲體長約 1.6~1.8公分,母蟲體長約 1.7~1.8公分,成蟲每年 4~8月間出沒,常見於臺灣中低海拔山區的相思樹樟樹楓香……等。


top】【main

薄翅蟬

§薄翅蟬褐色型
https://youtu.be/BjVWtgPzSTs (2011/07/03)
§ 薄翅蟬的鳴聲(台中都會公園)
https://youtu.be/zJZxfrEgTKU  (2022/07/08)

薄翅蟬學名Chremistica ochracea)為半翅目·頸喙亞目·蟬科·薄翅蟬屬Chremistica)下的物種,翅膀透明如羽衣,具五彩的光斑,又稱:羽衣蟬,為台灣特有種,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成蟲出現於 68月,夜晚有趨光性。薄翅蟬有兩型,綠色或褐色;雄蟲體長 2023公釐,雌蟲體長 1920公釐。薄翅蟬的頭部略呈三角形狀、頭寬大於胸寬,眼睛長在頭部兩端,複眼大、淡褐色,兩眼間具單眼 3顆、紅色,頭部前緣有一條明顯的黑色邊線,腹面具粉白色分布。薄翅蟬(褐色型)複眼橙紅色;薄翅蟬(綠色型)複眼淡褐色、頭部前緣黑色;雄蟲擁有一對發音器。薄翅蟬羽化於夜間(20:0022:00)選擇於葉背,也有成群的個體出現在同一棵樹幹上羽化;天亮後立即飛到叢林裡。成蟲以樹液或露水為食,壽命短、約 24週。
§ 薄翅蟬羽化全記錄
https://youtu.be/USujZnvXoII 2022/06/29
§ 紀錄於臺中市·大肚臺地的薄翅蟬與鳴叫聲
https://youtu.be/ICX5iPgnGN8 2021/07/17


top】【main

北埔蟬

§ 臺灣暗蟬羽化
https://youtu.be/BnBCEb-DoZs (2016/06/05)

北埔蟬Taiwanosemia hoppoensis)為蟬科·暗蟬屬的單一個種,公蟲僅在傍晚與黎明時分鳴叫的特性,所以稱為「暗蟬」,為臺灣特有種,常見於 58月,又稱:臺灣暗蟬,昔稱:北埔蜩、暗晡蟬,複眼紅色。北埔蟬的公蟬體長約 3134公釐、母蟬體長約 2023公釐。北埔蟬常見於臺灣西部平原沿海的木麻黃防風林。
§ 臺灣暗蟬鳴聲
https://youtu.be/cJFprQFXlT8 2021/07/05


top】【main

十七年蟬

§ 蟬的一生
https://youtu.be/Z4gUdOr2X3M (2013/08/21)

[周期蟬]是半翅目蟬科周期蟬屬,主要分布於北美,其生命周期為 13年或 17年,也被稱為十七年蟬或十三年蟬。
§ 十七年蟬(BBC)
https://youtu.be/EWr8fzUz-Yw (2017/05/05)
§ 周期蟬
https://youtu.be/y_aoy139Akc (2018/11/02)


top】【main

蠟蟬下目

蠟蟬下目Fulgoromorpha)是昆蟲綱·有翅亞綱·新翅下綱·完全變態類·準新翅總目·半翅目·頸喙亞目的一個下目
常見的有小頭飛蝨科稻蝨科、蠟蟬科(白蠟蟲)…等 22個科。


top】【main

鷸科

長腳鷸白腰草鷸磯鷸鷹斑鷸赤足鷸山鷸琵嘴鷸

鷸科ㄩˋ),也叫丘鷸科,是鴴形目底下的一,為小型涉禽,種類較多,尤其是濱鷸屬鷸屬磯鷸屬幾個屬。鷸科的鳥絕大多數以土壤中的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一般棲息於海岸地帶與溼地的鳥類
鷸科的屬:磯鷸屬 濱浪鷸屬 翻石鷸屬 濱鷸屬 河烏屬 沙錐屬 半蹼鷸屬 塍鷸屬 姬鷸屬 杓鷸屬 瓣蹼鷸屬 流蘇鷸屬 瓣蹼鷸屬 玻里尼西亞鷸屬 丘鷸屬 鷸屬等。

鷸亞目


main

長腳鷸

§ 黑頸長腳鷸
https://youtu.be/vjHCMyxANrU (2011/12/27)
§ 黑頸長腳鷸(高蹺鴴)
https://youtu.be/_4Ap78t3aVE (2020/03/18)
§ 長腳鷸(高蹺鴴)全家福
https://youtu.be/bzXq0GalmUI (2020/08/02)

黑翅長腳鷸長腳鷸科·長腳鷸屬(屬下有 5個種)的一種鳥,又名高蹺鴴、黑翅長腳鷸、紅腿娘子。黑翅長腳鷸體態修長,體長約 35~40公分,體羽黑、白分明,喙黑色細長,虹膜粉紅色與一雙紅腿很容易辨認。長腳鷸是普遍冬候鳥及不普遍的留鳥,通常成對或成小群出現於水田、草澤、湖泊、魚塭、濱海濕地或河口等地,以魚類、小型無脊椎動物、甲殼類或蝌蚪為食。黑翅長腳鷸喜棲沿海淺水及淡水沼澤地,與燕鴴小辮鴴(鳳頭麥雞)、小青足鷸(澤鷸)…等,採用小石子、泥土、蘆葦、枯草,集群築巢於水邊土堆或稻田的田埂上。
註:以前被稱為「高蹺鴴」(反嘴鴴科),分類上現在改稱「黑翅長腳鷸」(長腳鷸科);若依然稱為高蹺鴴,容易被誤認為是屬於鴴科的鳥。
§ 黑翅長腳鷸叫聲
https://youtu.be/ylAKFabTOsY (2012/04/29)
§ 黑翅長腳鷸求偶
https://youtu.be/dOGeGLXhujY (2017/05/03)
§ 黑翅長腳鷸孵蛋
https://youtu.be/NmwyYqZlpow (2012/04/30)
§ 香山濕地的黑翅長腳鷸
https://youtu.be/bnzFVSDeAKs (2020/03/09)
§ 長腳鷸與黑尾鷸
https://youtu.be/vjHCMyxANrU (2011/12/27)


top】【main

白腰草鷸

§ 屏東白腰草鷸
https://youtu.be/622oxYswUUw 
(2019/11/17)

白腰草鷸體長約 24公分為鷸科的鳥類,是普通冬候鳥。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瑞典。鷸科有 94種,在台灣出現過46種。


top】【main

磯鷸

§ 磯鷸食蛙
https://youtu.be/Lxzfqpe6Yy0 
(2013/01/05)

有趣的磯鷸,行走時還會搖屁股。
§ 看見多種鷸
https://youtu.be/_QpQFVwxDyQ (2016/08/16)


top】【main

山鷸

§ 山鷸
https://youtu.be/RJZGSn3zk-k (2020/06/11)

山鷸Scolopax rusticola)為鷸科·丘鷸屬Scolopax11種)的一種中小型涉水禽鳥,又稱:丘鷸,分佈於歐亞大陸溫帶和亞北極地區。山鷸的模式產地在瑞典


top】【main

赤足鷸

§ 鰲鼓濕地的尖尾鴨與赤足鷸
https://youtu.be/TzzM0whu2tk 
(2015/02/23)

赤足鷸Tringa totanus)又名紅腳鷸,為鷸科·鷸屬鳥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瑞典
§ 大園·李厝溼地赤足鷸
https://youtu.be/3JcdThe7KW4 (2019/04/04)


top】【main

鷹斑鷸

§ 屏東農業改良場·鷹斑鷸
https://youtu.be/4CRExXInIS8 (2019/01/18)

鷹斑鷸又名林鷸,體長約 24公分為鷸科鳥類,是普通冬候鳥。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瑞典
§ 宜蘭·鷹斑鷸
https://youtu.be/AC85ssfx4BM(2014/12/24)


top】【main

琵嘴鷸

§ Spoon billed Sandpiper
https://youtu.be/myIPK93Q70M (2023/04/17)

琵嘴鷸Calidris pygmaea)為鴴形目·鷸科·濱鷸屬Calidris的一種小型的涉禽,又稱:勺嘴鷸、匙嘴鷸,僅在極少數的凍土層地帶上繁殖,並在中國東南沿海東南亞濕地越冬。按照 IUCN紅色名錄的統計,其目前約有 240456隻成熟個體,其保護狀況於 2008年被調整為極危。是非常稀有的候鳥,全球隻數量持續減少,2014年的一項科學研究估計,全球約 400~500隻,比 2005年少近半,因此被國際紅皮書列為極度瀕危物種,臺灣本島除新竹外,僅在台南及彰化有觀察紀錄。
§ 出現於香山濕地的琵嘴鷸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622234 2023/12/23

琵嘴鷸外表上最獨特的地方在牠那湯匙形狀的嘴,但在野外可能不易辨認,體長一般達 1416公分,翅長 98106公厘 ,嘴 1924公厘,嘴尖左右寬 1012公厘,跗節 1922公厘,尾長 3739公厘。繁殖中的成鳥頭、頸及胸均為紅棕色並帶暗褐色縱紋。上身主要為黑色,有皮黃色至淡赤褐色的羽緣。非繁殖季中的成鳥體色沒有紅色,上身換上淡褐灰色及在覆羽上有白色羽緣。下半身為全白,腳黑色,虹膜為褐色。


top】【main

菌物總界

真菌界核形蟲界

菌物總界包含真菌界Fungi)與核形蟲目Nucleariida)的最小包容支。
細胞生物原核細胞生物與真核細胞生物,牠們的多樣性衍生成的單細胞生物,如細菌Bacteria)和原生動物Protozoa),以及在多細胞生物人類植物海綿的許多專門的細胞。


main

真菌界

真菌界酵母黴菌菇類

真菌Fungi又稱:菌物界,是真核生物中的一大類群,包含酵母黴菌之類的微生物以及為人熟知的菇類廣泛分布於全世界的各種棲地與其它生物共生,包括氣候極端的環境如沙漠深海以及受輻射污染的地區,有些種類對輻射的抗性極強,某些地衣甚至可以抵擋高強度的宇宙射線紫外線,在人造衛星上的研究站存活。大多數真菌生長在陸地上,但有些真菌生活史的部分或全部階段生長於水中。真菌存在於地球上幾乎所有環境中,真菌細菌同為許多生態系中的分解者,在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食物鏈中扮演重要角色。真菌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釋放,使碳元素重新回到食物鏈中,且作為腐生生物,真菌可將氮元素從有機物中分解釋放,對氮循環不可或缺。


top】【main

核形蟲界

Nuclearia、Micronuclearia、

核形蟲動物真菌以及其它一些小類群同屬後鞭毛生物。後續研究顯示核形蟲是真菌的姊妹群。2018年,Tedersoo 將核形蟲獨立劃分為『核形蟲界(Nucleariae)』,囊括核形蟲門(Nuclearida)及泉生蟲門(Fonticulida)。核形蟲通常很小,最大約 50微米。
核形蟲原生生物的一種,具有絲狀偽足,生活在土壤和淡水裡。它們與同樣具有絲狀偽足的 vampyrellid 形態上非常相似,可以通過粒線體的盤狀來鑑別。


top】【main

鷺科

小白鷺大白鷺唐白鷺黃頭鷺黃小鷺黃頸黑鷺黑冠麻鷺蒼鷺紫鷺岩鷺夜鷺

鵜形目·鷺科的鳥類屬中、大型涉禽,主要活動於濕地及附近林地,牠們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模式種(指示物種)。涉禽至少有 210個物種,大多數物種都分布在濕地沿海鷺科的鳥類具有「三長」的特點,即長、頸長、腿長。
#)水鳥類演化支包括鵜形目鰹鳥目鸛形目南極鳥類潛鳥目
註)鸛形目鵜形目鰹鳥目旁系群鸛形目底下只有一個鸛科鸛科的鳥有白鸛白頭䴉鸛……等。
#)涉禽(wader),在北美也稱為水鳥(shorebirds,通常涉禽是指長腳的涉水鳥類,如);
#)北美水鳥為鴴形目Charadriiformes)包括…等,不包括那些海邊有蹼的海鳥


游禽】【main

鷺亞科

鷺亞科(Ardeinae)為鵜形目·鷺科的一個亞科:


top】【main

麻鳽亞科

麻鳽亞科(Botaurinae)為鵜形目·鷺科的一個亞科:


top】【main

虎鷺亞科

虎鷺亞科(Tigrisomatinae)為鵜形目·鷺科的一個亞科:

    • 舵嘴鷺屬(Cochlearius)、
    • 虎鷺屬Tigrisoma):橫紋虎鷺
    • 白冠虎鷺屬(Tigriornis)、
    • 林鳽屬Zonerodius):林鳽
    • 塚鷺屬(Taphophoyx);

top】【main

小白鷺

小白鷺Egretta garzetta)體長約 56公分,體態優美修長,全身羽色潔白,嘴、腳為藍黑色,腳趾為黃色;繁殖期時眼睛轉為紅色,枕部垂有兩條細長約 20公分的長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鬆蓑羽,繁殖期後消失;小白鷺於繁殖巢群中發出嘎嘎嘎叫聲。

§ 小白鷺與雛鳥
https://youtu.be/3XgNoh5Cguw (2011/03/07)


top】【main

大白鷺

大白鷺Ardea alba)體長 90公分,白鷺屬中最大,白色,繁殖期間背部有飾羽;黑腳,黑腿,腿上部份帶綠或紅;細長黃,繁殖期間全部或部份會變成黑色;大白鷺於繁殖巢群中發出呱呱叫聲。大白鷺為保育物種

§ 大白鷺與小白鷺
https://youtu.be/0K_PzVkBqJI (2015/02/24)


top】【main

唐白鷺

唐白鷺Egretta eulophotes)又稱:黃嘴白鷺,體長約 46~65公分,是一種罕見的鷺科白鷺屬鳥類,一般於俄羅斯、朝鮮、南韓和中國大陸繁殖,然後向南遷徙,途經日本、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主要在東米沙鄢一帶度冬。
唐白鷺為候鳥,屬於易危物種,喜愛棲息于海岸峭壁樹叢、潮間帶、鹽田以及內陸的樹林、河岸、稻田,以魚、蝦和蛙等為食,有結群營巢、修建舊巢和與池鷺、夜鷺、牛背鷺混群共域繁殖的習性。目前估計有 2,600~3,400隻。 

§ 大鵬灣的唐白鷺
https://youtu.be/D7V25ycuQBo (2019/05/22)
§ 唐白鷺捕魚
https://youtu.be/JuTGWyiEdPk (2017/06/07)
§ 唐白鷺生活特寫
https://youtu.be/ltopNgMpgmg (2019/09/17)


top】【main

黃頭鷺

§ 坪林·黃頭鷺(Cattle egret)與小白鷺(Little egret)
https://youtu.be/6kPw9_IVizY (2020/05/27)
§ 大安森林公園·黃頭鷺大戰小白鷺
https://youtu.be/VQfcRJbJcl8 (2016/08/12)

§ 黃頭鷺避寒必經之路 – 嘉義梅山太興村
https://youtu.be/TbqlI7HLMBs (2019/09/19)
§ 黃頭鷺遷徙奇觀
https://youtu.be/X81rLIbDvPM  (2019/09/09)

黃頭鷺Bubulcus ibis)是鷺科·牛背鷺屬僅有的一個種,又稱:牛背鷺。黃頭鷺體長約 51公分,體型比其他鷺種粗壯,頸較短而頭圓,嘴較短厚。黃頭鷺常在濕地中較乾的地方出現,往往棲於水牛的背上,和水牛是互利共生的關係(因為水牛吃草或犁田的時候,會驚動草叢裡的蟲子、蚯蚓⋯⋯等食物)。
臺灣本島所觀察到的黃頭鷺有夏候鳥、冬候鳥(遷徙的過境鳥)也有留鳥。夏候鳥於秋天時會本島遷徙,之後飛到菲律賓度冬,於春季循徑飛返;冬候鳥則是在日、韓⋯⋯等,高緯度國家繁殖的種群,牠們會於秋季飛來台灣來作客渡冬,於春季循徑飛返;留鳥則四季都棲息在臺灣。
§ 大安森林公園·黃頭鷺育雛
https://youtu.be/yvtmPFX3Rzs (2019/06/04)
§ 黃頭鷺遷徙生態紀錄
https://youtu.be/htPeTSUn_rA(2019/10/09)
§ 黃頭鷺追逐耕耘機奇景
https://youtu.be/RBIqNMWdEQA(2011/04/17)


top】【main

黑冠麻鷺

§ 白河的黑冠麻鷺
https://youtu.be/b6KWIfHEWfY (2018/09/01)

黑冠麻鷺Gorsachius melanolophus)又稱:黑冠鳽或黑冠虎斑鳽,臺灣話俗稱山暗光,亦有地瓜鳥和大笨鳥的別稱,是中型的鷺科·鳥類,主要分布於季風亞洲東南部南部,其中大部分地區的族群是稀有留鳥;近年在臺灣的族群亦成為常見的留鳥,有少數族群會在中國華南斯里蘭卡海洋東南亞之間遷徙。 


top】【main

蒼鷺

蒼鷺Ardea cinerea)為鷺科·蒼鷺屬的一種涉禽,也是鷺屬的模式種,又稱:灰鷺。蒼鷺體長 84~102 公分、身高約 100公分,是歐亞大陸與非洲大陸的濕地極為常見的水鳥。性格孤僻的 蒼鷺,嚴冬時節常可以看到牠獨立在寒風中的沼澤邊。台北淡水河沿岸、新竹港南、台南四草皆有觀察紀錄。

§ 宜蘭下埔的蒼鷺
https://youtu.be/7uCGcCk64ys(2018/03/03)
一隻性格孤僻的蒼鷺
§ https://youtu.be/k80rztjQ-a0 (2017/05/23)


top】【main

紫鷺

§ 紫鷺育雛
https://youtu.be/otMzktBjPAI(2013/08/28)

紫鷺Ardea purpurea)為鵜形目·鷺科鳥類,又名草鷺,俗稱花窖馬或長脖佬,體長約 83~97公分。紫鷺為旅鳥或冬候鳥,多生活於沼澤、湖泊、稻田、廢棄魚塘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法國。紫鷺普通亞種的模式產地在菲律賓馬尼拉
§ 宜蘭·下埔的紫鷺現身
https://youtu.be/t1eD4c1YpcI (2020/04/11)
§ 紫鷺育雛(一)
https://youtu.be/u9tWD_SlBBw(2019/04/09)
§ 紫鷺育雛(二)
https://youtu.be/DH_xGBMG6C4 (2019/04/10)
§ 紫鷺育雛(三)
https://youtu.be/UasUdZZWj10 (2019/04/10)


top】【main

岩鷺

§ 岩鷺飛行與覓食
https://youtu.be/UJpSvTFF9NU (2019/06/23)

岩鷺Egretta sacra)為鵜形目·鷺科·白鷺屬鳥類,又稱:黑鷺鷥,體長約 62公分,生活於岩壁海岸或小島上以及築巢於岩壁或樹上,模式產地在太平洋大溪地岩鷺指名亞種在台灣是不普遍的留鳥,沒有季節性的遷移行為,有白色型與暗色型。
§ 岩鷺覓食
https://youtu.be/4oa7lmieVfw (2019/12/29)
§ 岩鷺行為
https://youtu.be/wPxZFL8UY5g (2019/11/28)
§ 黃小鷺覓食
https://youtu.be/p8ZT_ykY8rs  (2013/12/03)


top】【main

夜鷺

§ 夜鷺~伺機釣魚
https://youtu.be/1GF7k1Iti1E (2012/07/24)
§ 夜鷺~亞成鳥
https://youtu.be/6kJS2BbWsvI (2019/03/15)

夜鷺Nycticorax nycticorax)是鵜形目·鷺科·夜鷺屬的一種,閩南語稱為「暗光鳥」,客家語稱為「夜鶴」,這個詞也常被代指徹夜未眠的人(同等夜貓子)。夜鷺亞成鳥,上體灰褐色,翅膀上有星星點點分布的白色斑點。夜鷺雄雌同形同色,成鳥體長約 40公分~65公分,頭部、枕部深藍灰色略帶金屬光澤,背羽和雙翅為暗灰色,腹羽白色略帶乳黃色;頭頂上有 2~3根細長的白色蓑羽;虹膜血紅色、喙黑色、足黃色。夜鷺為夏候鳥在 9月份遷移到長江以南渡冬,。夜鷺生活在 1500 公尺以下之河流、沼澤、池塘、河口附近,特別喜歡棲息在紅樹林、竹林及木麻黃防風林間。
夜鷺屬夜行性鳥類,日間常見其將頸部縮起,單足棲立於紅樹林或防風林中,有時會聚成大群。夜鷺飛行時翼展寬,振翅的頻度比其它鷺類高。
§ 夜鷺~叫聲
https://youtu.be/EcyPzbNcCec (2020/04/15)
§ 夜鷺失而復得,吃大魚
https://youtu.be/QEj1RGY6dTc (2015/03/13)


top】【main

黃小鷺

§ 黃小鷺(Chinese Little Bittern)啄大肚魚 
https://youtu.be/70oc2dozrlo (2020/01/22)

黃小鷺Ixobrychus sinensis)又稱:黃葦鷺、黃葦鳽,閩南語稱為『田缺仔』為鷺科的鳥類,體長約 30~40公分,在台灣是普遍的留鳥及冬候鳥。黃葦鷺性極隱密,常單獨行動於晨、昏及夜間或陰天。黃葦鷺經常伸直頸部、喙朝天,做出與環境(蘆葦叢)相似的擬態,非常不容易被發現。黃葦鷺營巢於水邊的葦叢或灌叢,活動於湖泊、水庫附近的蘆葦叢、沼澤草地及灘涂區。
黃葦鷺雄成鳥的頭羽黑色,額有灰色縱線;雌鳥與雄鳥類似,額褐色;幼鳥似雌鳥,但色澤更暗,背面及腹面都有黑褐色縱斑。
§ 嘉義·鰲鼓濕地的黃小鷺覓食後發出粗啞叫聲起飛……
https://youtu.be/j2PRvJjUBjg (2019/11/01)
§ 黃小鷺的幼鳥
https://youtu.be/oWG1uHg6Cog (2019/05/13)


top】【main

黃頸黑鷺

§ 蘆葦叢中的黃頸黑鷺(Black Bittern)
https://youtu.be/RjDeuJb17fE (2015/04/16)

黃頸黑鷺Ixobrychus flavicollis)為鷺科·葦鷺屬鳥類,又稱:黑葦鳽,俗名黑鳽、烏鷺、高砂黒鷺、黑長腳鷺鷥。可見於台灣中國東南部沿海地區。黃頸黑鷺一般生活於蘆葦叢、沼澤、灘涂、紅樹林及林間溪流。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


top】【main

夜鷹目

油鴟科:、
蟆口鴟科:、
林鴟科:、
耳夜鷹科:、
夜鷹科:臺灣夜鷹普通夜鷹夜鷹特輯

夜鷹目的學名「Caprimulgiformes」來自夜鷹屬的屬名「Caprimulgus」;拉丁文「capra-mulgere」意思是「飲山羊乳者」。因為以前在西方的坊間相傳夜鷹會盜取山羊的羊乳,而生物學之父林奈卻以此命名,也就一直沿用至今。當然此說法並沒有科學根據,畢竟也有部分觀點指出夜鷹可能只是為了要吃山羊附近的蟲子罷了。
夜鷹在分類上一直有爭議的,夜鷹目的鳥除了除了南極洲外,幾乎遍布世界。
夜鷹目·油鴟科有 1屬 1種,分布於南美熱帶地區;夜鷹目·蟆口鴟科有 3屬 14種,分布於東洋界澳洲界夜鷹目·林鴟科有 1屬 7種,分布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夜鷹目·耳夜鷹科有 2亞科共 2屬 7種;夜鷹目·夜鷹科有 19屬 89種。
夜鷹目的鳥夜行性,嘴短、闊裂,白天大都蹲伏在草地裡或樹枝上,有的也在洞穴中。食物主要是昆蟲,常在飛行中捕食。夜鷹在地面或岩石上營巢,雛鳥屬晚成雛,有些夜鷹還有冬眠蟄伏的習性。

main

夜鷹特輯

冬夜凍寒夜鶯語
世間冷暖寒士知

夜鶯科·夜鷹屬的鳥是中等體型的夜行鳥類,長翼、短腿、短喙。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夜鷹屬的鳥在地面上築巢,主要活動於深夜與凌晨,以飛蛾和其他大型飛行昆蟲為食。夜鷹屬的鳥為溫帶地區的候鳥,在熱帶越冬。夜鷹屬的鳥約 40種,常見的有:南亞夜鷹普通夜鷹日本夜鷹歐夜鷹埃及夜鷹中亞夜鷹長尾夜鷹…等。
#)臺灣僅發現普通夜鷹臺灣夜鷹二種。
¶ 夜鷹凌晨的聲音
https://youtu.be/kxwn2AmjmLM (2014/10/03)
¶ 夜鷹求偶的叫聲
https://youtu.be/doNwIRIma9A?t=26 (2017/06/02)
¶ 夜鷹深夜時活動
https://youtu.be/bINnZWBivX0 (2019/07/01)
¶ 夜鷹深夜空中飛翔
https://youtu.be/SfTZHKavCLo (2018/01/20)


top】【main

普通夜鷹

¶ 普通夜鷹憩息
https://youtu.be/U7UFSlOaRIQ (2019/02/26)

普通夜鷹(學名:Caprimulgus indicus;英文名:kelaarti)為夜鷹目·夜鷹科·夜鷹屬的一種,又稱蚊母、吐蚊鳥或貼樹皮,古稱鷏(ㄊㄧㄢˊ),模式產地在印度。普通夜鷹體長約 21~24公分。普通夜鷹常在飛翔時張口食蚊,古人形容夜鷹有「張口吐蚊」絕技,也有「蚊母鳥」之稱;在中國華北地區被稱為「貼樹皮」。普通夜鷹通常的叫聲為「thacoo」或「chuck」,通常以每 2秒 5次的頻率重複叫聲,如同在遠處傳來的引擎聲。
¶ 普通夜鷹棲樹枝
https://youtu.be/nntsyovmjHY (2018/03/12)


top】【main

臺灣夜鷹

夜鷹(nightjars)求偶期在夜晚鳴叫,發出單音節的「追伊~追伊~」叫聲。
¶ 夜鷹叫聲
https://youtu.be/0GQLzC_j2mc?t=72 (2016/06/16)

臺灣夜鷹(學名:Caprimulgus affinis stictomus;英文名:nightjar)為夜鷹目·夜鷹科·夜鷹屬的一種,為南亞夜鷹的臺灣特有亞種,又名林夜鷹、疏林夜鷹、石磯仔,曾一度是臺灣東部河川流域的稀有亞種,自 2’000年代起有向北擴散趨勢,如今已成為本島的普遍留鳥。石磯仔為夜行性中型鳥,體長約 20~27公分,於 1861年首次在台南市被發現,屬非保育類。臺灣夜鷹每年 2~8月求偶期,在夜晚不斷發出單音節的「追伊~追伊~」鳴叫聲(吵人清夢!?)。
¶ 雨後的夜鷹
https://youtu.be/zl0ek9dKLvk (2020/09/04)
¶ 高屏溪畔的夜鷹大道
https://youtu.be/6OZ8qI5g3k4 (2020/08/31)
¶ 夜鷹喫飛蛾,藉著慢步踩踏沙地,逼近飛蛾出沒處!
https://youtu.be/6OZ8qI5g3k4?t=176
¶ 國姓鄉·臺灣夜鷹與幼鳥
https://youtu.be/cohet5j2cbo (2015/01/26)
¶ 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
https://roadkill.tw/article/32371 (2016/03/01)
¶ 夜鷹其實就是夜鶯?
https://blog.xuite.net/cl.hai5231/bird/18302649 (2008/07/23)
註)夜鷹台灣夜鷹)是指夜鷹目·夜鷹科的鳥,體長約 20~27公分;而夜鶯是指雀形目·鶲科·歌鴝屬的一種鳥類,體型與麻雀相似,部分種類常在夜間鳴叫,是少有在夜間鳴唱的鳥類,其聲甜美婉轉,故俗名夜歌鴝,也就是新疆歌鴝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