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稱呼來自於南臺灣原住民·西拉雅族的台窩灣社(Tayouan / Tavoan),意為「交會之地」或「濱海之地」,該位置即現今臺南安平地區附近一帶。也可能源自於大武壠族的台窩灣社(Taiouwang),屬於大武壠頭社的附屬部落之一。唐宋時期來墾的閩南人依台灣閩南語譯寫為漢字:「大員(Tāi-uân)」,最後在清治時期定名為「臺灣(Tâi-uân)」沿用至今。
分類: 環境
高原
高原(Plateau)為地勢高而平坦的地形,其高度比台地(Table land)更高,海拔高度在 2’000公尺左右。高原形成年代較短暫,一般比較平坦;而年代較長的則因長期受土著侵蝕,比較高聳,而看起來和山地一樣。中國有 4個大高原,如: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其它地區有:伊朗高原(伊朗)、東非高原(東非)、雲頂高原(馬來西亞)、金馬倫高原(馬來西亞)、衣索比亞高原 (衣索比亞)、阿拉伯高原(阿拉伯)、中部西伯利亞高原(俄羅斯)、巴西高原(巴西)…等。
【main】
高地
高地(Highland|Upland)是指平均海拔較高的山區、丘陵或高原地區。
在英文中,「Upland」通常指海拔在 500~600公尺以下的丘陵地區;而「Highland」則專指的相對較矮的山脈(Mountains)。
台地
台地(Table land)是種凸起的面積較大且海拔較低的平坦地形。台地的坡度平緩,四周較陡,直立於周圍的低地丘陵。台地也被認為是高原的 1種;一般而言,海拔較低的大片平地稱為平原,海拔約 2’000公尺的大片平地,則稱為高原,如:青藏高原。臺地則介於平原與高原之間,通常在海拔一百至數百公尺之間。
·†·)印度·德干高原、北美洲·拉布拉多高原,由於海拔小於 1’000公尺,被歸類為台地。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位於中國西部,又稱:西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輕的一個高原,240’000’000年前,印度板塊開始向北向歐亞板塊擠壓,而引起崑崙山脈和可可西里的隆起。
雲貴高原
雲貴高原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哀牢山以東和中國東南丘陵以西,涵蓋:雲南省東部,貴州省全境,廣西西北部和渝、川、湘、鄂邊境,延伸部份更遠達寮國北部(如:豐沙里省)、緬甸東北部(如:撣邦高原)和泰國北部(如:清邁和清萊)。海拔在 1’000~2’000公尺之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崎嶇不平,高原中多山間盆地(當地人稱「壩子」),是長江、西江和元江大水系的分水嶺。
內蒙古高原
內蒙古高原位於中國北方,東起大興安嶺,西至甘肅·馬鬃山,南沿長城,北接蒙古國,涵蓋:內蒙古全境和甘肅、寧夏、河北的一部分,海拔約 1’000公尺。內蒙古高原地勢起伏和緩,東、南高,西、北低,廣布草原、沙漠和戈壁(又稱:瀚海沙漠:瀚海是指貝加爾湖)。
黃土高原

https://youtu.be/CkiCbNBd9G0 (2022/07/21)
黃土高原(The loess plateau)位於中國北方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涵蓋:山西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全境、陝西省中部和北部、甘肅省中部和東部、青海省東北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套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等地區,海拔高度 1000~2000公尺之間,面積約 650’000平方公里,占中國面積 7%左右。黃土高原廣佈黃土,厚達 50~80公尺,隴東、陝北厚達 150公尺,最厚的地方達 200公尺。由於長年水土流失與草原退化極為嚴重,形成「千溝萬壑」的黃土地貌。
·†·)黃土高原是中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根據中國政府的統計數字,1977年黃土高原的森林覆蓋率僅為 11%;2014年森林覆蓋率增加至 19.6%。

https://youtu.be/8e8j71If9WA (2021/05/02)
中部橫貫公路
中橫公路(central-cross-island-highway)是臺灣第一條串聯東部與西部的公路系統,與南橫公路、北橫公路並列為台灣三大橫貫公路,全稱:東西橫貫公路、中部橫貫公路,簡稱:中橫。中橫公路於 1956年 7月 7日開工,由美援(從 1951年 10月 10日開始到 1965年 6月 30日為止)提供主要經費及工程規畫,退輔會及榮民擔任開發主力,通車於 1960年 5月 9日。
§ 中橫公路歷史簡介
https://youtu.be/_ijKgMX5B2c (2021/05/24)

https://youtu.be/oOzrGL6ebQg (2017/12/04)
東西橫貫公路入口
谷關的牌樓
九曲洞隧道東口
中橫公路的明隧道
大禹嶺
松泉崗路段
沿途的隧道
碧綠神木段
太魯閣峽谷
梨山聚落
關原加油站
長春祠
燕子口
九曲洞
塑料
塑膠(Plastic)是指以高分子量的合成·樹脂 / 石油為主要組分,最早來自於 1850年代的英國,又稱:塑料。塑膠是可以加入適當添加劑(如:增塑劑、穩定劑、抗氧化劑、阻燃劑、潤滑劑、著色劑…等)經加工成型的塑性材料,也有透過固化·交聯形成的剛性材料(如:熱塑性塑膠)。
絕大多數的塑膠皆可回收,但需要因它們不同的聚合物(polymer)種類而分類。由於挑選、蒐集、清潔與再加工的困難性和昂貴的價格,目前只有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與 HDPE(高密度聚乙烯)能應付較經濟的回收。熱塑性塑膠可以重新加熱熔塑,但是熱固性塑膠只能夠壓碎當作絕緣物。
塑膠分類標誌
塑膠分類標誌(Resin identification code)又稱:合成樹脂識認碼、塑膠材質編號、塑膠材料編碼 與 塑膠編碼,為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of Plastics Industry,縮寫:SPI)於 1988年所發展出來的分類編碼方式。目前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採用了這套 SPI的標識方案;中國在 1996年制定了與之幾乎相同的標識標準。
目前經濟上只能夠應付回收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與高密度聚乙烯(High-density polyethylene,HDPE)。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宣稱可以被回收,但事實上它不是單一材料,而是廣泛含有各類有毒的添加物來應用在不同的用途上。熱塑性塑膠可以重新加熱熔塑,但是熱固性塑膠只能夠壓碎當作絕緣物。
∫備註∫
- 現在聚氯乙烯(PVC)的各種添加劑已經有無毒的配方,取代過去所使用的含重金屬與環境賀爾蒙之添加物。
- 生物可分解塑膠在暴露在特定自然界的環境條件或生物條件下,會自然分解;目前有些公司開發生物可分解添加物以擴大與加速各類塑膠的分解。


塑膠袋毒性簡易檢測法
- 感官檢測法:無毒的塑膠袋呈乳白色、半透明、或無色透明,有柔韌性,手感潤滑,表面似有蠟;有毒的塑膠袋顏色混濁或呈淡黃色,手感發粘。
- 用水檢測法:把塑膠袋置于水中,並按入水底,無毒塑膠袋比重小,可浮出水面,有毒塑膠袋比重大,下沉。
- 抖動檢測法:用手抓住塑膠袋一端用力抖,發出清脆聲者無毒;聲音悶澀者有毒。
- 火燒檢測法:無毒的聚乙烯塑膠袋易燃,火焰呈藍色,上端黃,燃燒時像蠟燭淚一樣滴落,有石蠟味,煙少;有毒的聚氯乙烯塑膠袋不易燃,離火即熄,火焰呈黃色,底部呈綠色,軟化能拉絲,有鹽酸的刺激性氣味。
美拉尼西亞
美拉尼西亞(Melanesia)島群是太平洋三大島群之一(其餘兩個為密克羅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意為「黑人群島」。由俾斯麥群島、索羅門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新喀里多尼亞群島、斐濟群島…等組成,各島多火山,陸地總面積約 155’000平方公里(不含新幾內亞島)。涵蓋: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萬那杜、斐濟…等,4個國家與諾福克島(NF,澳大利亞的一個島嶼)、新喀里多尼亞(NC,法國的海外半自治領土)…等,2個屬地。

新幾內亞島
新幾內亞島(英語:New Guinea;巴布亞皮欽語:Niugini;印尼語:Papua)位於澳洲北面,是世界上第二大島嶼,地處赤道南側,1月~4月常受熱帶颶風襲擊。印尼官方過去稱之為「伊里安島」(印尼語:Pulau Irian),至 2002年開始稱之為:巴布亞島(印尼語:Pulau Papua)。位於東經 141度以東的新幾內亞島,屬於巴布亞紐幾內亞;以西的新幾內亞島,屬於印尼(巴布亞省&西巴布亞省)。新幾內亞島南方與澳洲東北相隔托列斯海峽。
巴布亞紐幾內亞
巴布亞紐幾內亞全稱: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英語: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通稱: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巴布亞皮欽語:Papua Niugini;希里摩圖語:Papua Niu Gini),簡稱:巴紐,是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的一個島嶼國家,主要涵蓋:新幾內亞島東半部與俾斯麥群島。
俾斯麥群島
俾斯麥群島(英文:Bismarck Archipelago)位於新幾內亞島東北,瀕臨俾斯麥海,由 200多個島嶼組成,總陸地面積 49’700平方公里,主要島嶼有新不列顛島、新愛爾蘭島等,人口 314’000人,俾斯麥群島全部屬於巴布亞紐幾內亞領土。
托雷斯海峽群島
托雷斯海峽群島位於澳大利亞·約克角半島和新幾內亞之間的托雷斯海峽(Torres Strait),由超過274座島嶼組成,總土地面積566平方公里,其中217平方公里為農業用地。2016年,人口4514。首府星期四島。
新喀里多尼亞
新喀里多尼亞(法語:Nouvelle-Calédonie)位於南回歸線附近,是法國在大洋洲西南部的一個特殊集體。該地區整體主要由新喀里多尼亞島和洛亞蒂群島組成。新喀里多尼亞屬熱帶草原氣候,11月至翌年 3月為濕熱季節,氣溫在 27°C至 30°C之間,6月~8月為涼爽乾燥的季節,氣溫在 20°C至 23°C之間,年降水量約 1000毫米以上;常遭熱帶颶風侵襲。
索羅門群島

§ https://youtu.be/7EFosRIjNSU (2009/06/08)
索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是太平洋西南面的群島,位於澳大利亞東北方的美拉尼西亞(Melanesia)地區。西隔所羅門海與新幾內亞、俾斯麥群島相鄰。
索羅門群島的陸地面積達 28’400平方公里,是一個遼闊的島國。涵蓋::舒瓦瑟爾島、肖特蘭群島、新喬治亞群島、聖伊莎貝爾島、拉塞爾群島、佛羅里達群島、馬萊塔島、瓜達康納爾島、斯凱亞納島、馬拉馬西凱島、Ulawa、Uki、馬基拉島、Santa Ana、拉納爾島、貝隆納島及聖克魯斯群島。擁有海洋專屬經濟區面積 1’600’000平方公里。
◎ 政治上分屬兩個政治實體:索羅門群島、布干維爾自治區。
萬那杜
萬那杜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de Vanuatu、英語:Republic of Vanuatu、比斯拉馬語:Ripablik blong Vanuatu,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新加坡:瓦努阿圖),通稱:萬那杜。
萬那杜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的島國,於 1980年脫離英、法獨立建國,由 80多個島嶼(其中 68個有人居住)組成,屬於美拉尼西亞群島的一部分,一年四季均為熱帶海洋性氣候。
萬那杜屬於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擁有熱帶雨林,大部份島嶼都有高山和火山,最高的山是位於聖埃斯皮里的布韋馬薩納峰,海拔 1’879公尺。
斐濟
斐濟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Fiji;斐濟語:Matanitu Tugalala o Viti)位於南太平洋,萬那杜以東、東加以西、吐瓦魯以南的群島國家,通稱:斐濟,由 330個島嶼組成(一半為無人島,主要島嶼:維提島和瓦努阿島,人口佔全國的 87%)。
密克羅尼西亞
密克羅尼西亞島群(Micronesia)絕大部分在赤道以北,有 2’500個以上的島嶼,東西延伸約 4’600公里。密克羅尼西亞與其南方的美拉尼西亞,東方的玻里尼西亞為太平洋三大島群。密克羅尼西亞涵蓋:帛琉、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吉里巴斯、諾魯…等,5個國家與威克島(美國的海外屬地)、北馬利安納群島(MP,美國的海外屬地)、關島(GU,美國的海外屬地,非自治領土)…等,3個屬地。

帛琉共和國
帛琉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Palau;帛琉語:Beluu er a Belau)簡稱:帛琉,約 340座島嶼,位於加羅林群島西鏈、於 1994年 5月 24日正式結束了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託管地位,並於 10月 1日正式獨立。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英語: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簡稱:密克羅尼西亞或密聯邦),有 607個島嶼,位於加羅林群島北鏈,全國陸地面積 702平方公里;波納佩島為該國最大的島嶼。密聯邦於 1991年 9月 17日被接納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馬紹爾語:Aolepān Aorōkin M̧ajeļ;英語:Republic of the Marshall Islands) 簡稱:馬紹爾群島(英語:Marshall Islands)、馬紹爾,是位於北太平洋的島嶼國家。馬紹爾群島是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一部分,土地面積為 181平方公里。
馬里亞納群島
馬里亞納群島:(英語:Mariana Islands)於 20世紀初之前被稱為萊德隆群島(Ladrone),西班牙語意為「強盜群島」,為麥哲倫所命名。源自日本附近延伸的海底山脈南端至關島,總長 1565英里,總面積396平方英里。擁有北太平洋上南北縱列的 15座火山島和一些珊瑚島。最大島嶼:關島、塞班島、羅塔島和天寧島。馬里亞納群島分屬於關島與北馬利安納群島。
吉里巴斯共和國
吉里巴斯:全稱:吉里巴斯共和國(Republic of Kiribati)位於太平洋上的島嶼國家,涵蓋:吉爾伯特群島、鳳凰群島和萊恩群島三大群島,擁有 32個環礁及 1個珊瑚島,散布於 3’800平方公里的赤道海域,擁有世界最大的海洋保護區。吉里巴斯於 1979年脫離英國獨立。
諾魯共和國
諾魯:(諾魯語:Naoero;英語:Nauru)全稱:諾魯共和國,位於南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島國。諾魯國土面積 21.3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也是世界上第三小的國家,僅大於摩納哥及梵蒂岡。接近諾魯以東約 300公里的是吉里巴斯共和國的巴納巴島,。
關島

https://youtu.be/_wFHg4c34A8 (2022/11/10)
關島(英語:Guam;查莫羅語:Guåhån),為美國的非合併建制屬地,位於西太平洋的島嶼,為美國四個非合併建制屬地之一,關島人出生即為美國公民。美軍基地佔地約全島的四分之一。阿加尼亞為關島首府,迪迪多則為人口最多的城市。
北馬利安納群島

https://youtu.be/CkJk27wWl3U (2015/03/10)
北馬利安納群島邦(Commonwealth of the Northern Mariana Islands,縮寫為CNMI)是美國的一個自治邦,位於西太平洋上的戰略要地。它包括了 15個島嶼,總長 685哩,位於夏威夷到菲律賓約四分之三的距離上。北馬利安納群島在 2010年的正式人口普查裡有 59’221人。北馬利安納群島總面積為 463.63平方公里,涵蓋:塞班島、羅塔島和天寧島…等。北馬利安納群島屬熱帶海洋性氣候,整年如夏。
- 塞班島(Saipan)是北馬利安納群島(CNMI)三大島嶼面積最大的島嶼,也是邦內近九成人口所在地。塞班島為珊瑚島,沿西海岸有潟湖,山脈南北延伸。塔波查山的最高點海拔 479公尺。
§ 塞班島晚霞
https://youtu.be/1lwFNjO9YNA (2023/08/19) - 天寧島(Tinian)是北馬利安納群島(CNMI)三大島嶼之一,位於馬利安納群島南部,臨近塞班島,又稱:提尼安島。此地出名是因為二戰中美國對日本的兩次原子彈轟炸都是從這裡裝載起飛的,現在島上還留有當時安放原子彈的鐵架等遺蹟。
§ 天寧島
https://youtu.be/rgntjM3m71U (2023/04/07) - 羅塔島(Rota Island)是北馬利安納群島(CNMI)三大島嶼最南邊的一座小島,又稱:友誼之島,主要聚落:宋宋(Songsong)、西那帕羅(Sinapalo)。
§ 探索羅塔島
https://youtu.be/QNXknPBtRQU (202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