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籠草科

上位籠的型態特徵豬籠草各種豬籠草書籍東巴豬籠草

豬籠草科Nepenthaceae)的唯一屬:豬籠草屬Nepenthes)擁有 179個公認的現存物種,2個未完全描述的類群及 3個雜交種,還有 3種已滅絕的物種。豬籠草屬為石竹目·豬籠草科·豬籠草屬的一種草本植物,物種為多年生藤本植物,是一種攀援狀的亞灌木,主產地是熱帶·亞洲地區。豬籠草科植物統稱為:豬籠草。
豬籠草擁有獨特的營養器官:捕蟲籠,它能夠捕食昆蟲。捕蟲籠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形狀頗似豬籠;由於形似酒壺,在中國·海南地區被稱作:雷公壺。豬籠草能夠透過捕蟲籠捕捉與消化昆蟲等小動物以獲取營養,被稱為食蟲植物
豬籠草的莖木質或半木質通常附生於樹木、牆壁攀援生長也有些沿地面匍匐生長。豬籠草的葉片通常為長圓形、末端具籠蔓。籠蔓的末端形成一個瓶狀或漏斗狀具籠蓋的捕蟲籠。豬籠草雌雄異株生長多年後才會開花,花通常呈總狀花序,少數為圓錐花序。豬籠草的花小型,白天味道淡,略香;晚上味道濃烈,轉臭。豬籠草的蒴果,成熟時開裂散出種子。


豬籠草屬物種列表〗【main

上位籠的型態特徵

§ 豬籠草簡介
https://youtu.be/4GL-X4LqfVc (2021/03/20)

上位捕蟲籠(upper pitcher),簡稱上位籠,是豬籠草·捕蟲籠的一種形態。當豬籠草植株生長到一定程度後,開始具攀援莖,捕蟲籠就會由下位籠轉變成上位籠。
下位籠和上位籠在形態上有明顯的區別,下位籠更矮胖,上位籠更細長。大部分豬籠草上位籠的籠翼都退化為一對隆起。


top】【main

豬籠草各種

§ 遠征巨型豬籠草
https://youtu.be/L2ODWvzDZbg (2015/03/17)

豬籠草書籍

§ 豬籠草書籍
https://youtu.be/j0LK0PSae_s (2021/07/19)

東巴豬籠草

東巴豬籠草Nepenthes tobaica)為石竹目·豬籠草科·豬籠草屬Nepenthes是熱帶食蟲植物的一種藤本植物。東巴豬籠草為蘇門答臘·特有種,大量分佈於多巴湖附近而得名。東巴豬籠草的莖可攀爬 7公尺高,徑約 6公釐呈圓柱形,節間距最長約 25公分。成年植株莖的節點之間的整個節間呈稜柱形的的凹槽。東巴豬籠草與昂嘎桑豬籠草N. angasanensis)、小豬籠草N. gracilis)、邁克豬籠草N. mikei)和兩眼豬籠草N. reinwardtiana)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


top】【main

使君子科

使君子科Combretaceae)為錦葵類植物·桃金孃目的一個科,有 17 600,廣泛分佈於全球熱帶亞熱帶地區,中國 5 24種。使君子科植物喬木灌木藤本互生或對生,兩性,稀單性,花萼 45裂,花瓣 45或缺;果實核果、革質,有翅或有縱棱。

  1. 榆綠木屬Anogeissus):
  2. 欖桐屬(Buchenavia):
  3. 欖杯屬(Bucida):
  4. 萼翅藤屬(Calycopteris):
  5. 風車子屬Combretum):使君子
  6. 聚合果屬(Conocarpus):
  7. 苞木屬(Dansiea):
  8. 欖絨屬(Guiera):
  9. 拉貢木屬(Laguncularia):
  10. 欖李屬Lumnitzera):
    欖李Lumnitzera racemosa)、紅欖李Lumnitzera littorea)、
  11. 翅苞木屬(Macropteranthes):
  12. 四蕊風車屬(Meiostemon):
  13. 欖榆屬(Pteleopsis):
  14. 肉癭木屬(Strephonema):
  15. 訶子屬Terminalia):欖仁樹小葉欖仁
  16. 少蕊欖仁屬(Terminaliopsis):
  17. 少蕊風車屬(Thiloa):

main

使君子屬

使君子

風車藤屬Combretum)為桃金孃目·使君子科的一個屬,又稱:使君子屬、風車子屬。風車藤屬為藤狀或近直立灌木植物,有時為喬木植物。風車藤屬超過 289種,分佈於溫帶地區。常見物種如:風車子Combretum alfredii)、闊葉風車子Combretum latifolium)、盾鱗風車子Combretum punctatum)…等。


top】【main

使君子

§ 使君子簡介
https://youtu.be/TmyUEizEeu0 (2023/07/06)

使君子為使君子科風車子屬的一個物種。使君子又稱為一日三變,晚上開白花、上午粉紅花、下午紅花;白花、紅花 2個顏色時間較長,粉花約半天。重瓣的粉紅時間比單瓣長一些.味道濃郁,也叫香水使君子。
使君子為古今中外著名的驅蟲藥,於治療小兒病患上至少已有 1’600多年歷史。
§ 使君子開花 
https://youtu.be/oCtzz99AScM 2023/08/06


top】【main

欖李屬

欖李屬(Lumnitzera)是使君子科下的一個屬,為灌木喬木植物,擁有欖李Lumnitzera racemosa)和紅花欖李Lumnitzera littorea)兩種,分布於東半球熱帶海岸。


top】【main

欖李

§ 介紹欖李
https://youtu.be/6UACut7Rah8 
(2020/06/24)
§ 旗津的欖李
https://youtu.be/upp64_S_xa8 
(2017/01/13)

欖李Lumnitzera racemosa)是使君子科·欖李屬的植物,又稱:白欖、灘疤樹。欖李只分佈於台南市·安南區的四草潟湖。花果期:12月~翌年 3月。
··)參考:臺灣的紅樹林


top】【main

紅欖李

§ 紅欖李
https://youtu.be/ZZuoYcZ_rc4 (2020/03/30)

紅欖李Lumnitzera littorea)是使君子科·欖李屬的植物。紅欖李分佈在馬來西亞亞洲大洋洲玻里尼西亞以及中國大陸海南…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紅欖李花期:9~10月,10月後果熟。


top】【main

欖仁屬

欖仁屬Terminalia)是使君子科下的一個屬,又稱:欖仁樹屬、訶子屬,擁有約 250種,分布於熱帶地區。如:毗黎勒費氏欖仁小葉欖仁千果欖仁細葉欖仁…等。
黑水有降酸、穩定水質、抑制菌類滋生,增強魚體、尾鰭和背鰭色澤及促進母魚發情、排卵,提高受孕等作用產生;唯喜好弱鹼性的魚類。
§ 使用大葉欖仁的葉自製黑水
https://youtu.be/evZZsxZA478 (2019/08/05)


top】【main

欖仁樹

§ 欖仁樹開花、結果
https://youtu.be/E2SJ-jxKC7k (2021/02/24)
§ 棕櫚松鼠在欖仁樹覓食
https://youtu.be/BJJ9tY5rRfA 
(2010/02/04)
§ 欖仁葉的好處
https://youtu.be/hMEHIG4XeCs
(2019/02/27)

欖仁樹高可達 15公尺以上,老樹有明顯板根;樹冠呈傘形,樹皮褐黑色、縱裂呈剝落狀。欖仁樹枝幹平展,側枝輪生,近頂端密披黃色絨毛。欖仁樹的單葉互生、倒卵形、全緣、革質,叢生於枝端層次分明;葉基部截形或狹心形,先端鈍圓或短尖,中部以下漸狹,葉兩面無毛或幼時背部披疏軟毛,葉正主脈粗壯下陷形呈一淺槽;背面主脈凸起,葉基偶有一對腺體;側脈 1012對,網脈稠密;寒風吹拂,葉片轉紅。欖仁樹穗狀花序長約 1520公分腋生、纖細、雌雄異花,雄花長於花序端部,雌花或兩性花長於花序基部;小花多數呈綠色或白色;花期:37月。欖仁樹的的核果,扁橢球形,兩端稍漸尖,兩側具稜,稜上具微翅狀的狹邊;果皮堅硬無毛含纖維質,初果綠色,熟果褐色,內果皮堅韌而質輕,能浮於水面藉流水傳播;果期:79月。常被栽培作濱海行道樹。


top】【main

小葉欖仁

§ 種植小葉欖仁
https://youtu.be/bt7GrxtO2OM
(2023/07/29)

小葉欖仁Terminalia mantaly),又稱:錦葉欖仁、碎葉欖仁、非洲欖仁、雨傘樹、法國枇杷。小葉欖仁高可達 15公尺,主幹挺直、樹形乾淨素雅,枝椏自然分層輪生於主幹四周,層層分明有序水平向四周開展,枝椏柔軟,小葉枇杷形,具短絨毛,為園林造景者的喜好樹種。小葉欖仁的花小而不顯著,呈穗狀花序,花期: 4月~9月。
··小葉欖仁樹有樹皮剝落現象,從地表往上延伸逾 5公尺,由植物保護研究室確認為小葉欖仁潰瘍病菌(Aurifilum marmelostoma)所引起!


top】【main

地球的歷史

地球歷史minute-earth):地球可能源自銀河系原始太陽星雲的部份物質構成起始,進入「地球的地質年代」,歷經 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成冰紀)、顯生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全新世迄今。
科學家估計大約有 4’600’000’000到 5’000’000’000之久。而當今的時期正處於顯生宙·第四紀·全新世·梅加拉亞期4’200年前的事件迄今)。


生態〗【main

太陽星雲

太陽星雲(Solar Nebula)地球所在的太陽系形成初期的氣體雲氣,是星雲假說的一種。這個假說早在 1734年由伊曼紐·斯威登堡Emanuel Swedenborg1688/01/291772/03/29)提出。在 1755年,熟知斯威登堡工作的康德Immanuel Kant1724/04/221804/02/12)將理論做了更進一步的闡釋。康德認為在星雲慢慢的旋轉下,由於重力的作用雲氣逐漸坍塌和漸漸變得扁平(如:原行星盤),最後形成恆星行星拉普拉斯Pierre-Simon, marquis de Laplace1749/03/231827/03/05)在 1796年也提出了相同的模型,被認為是早期的宇宙論
這個適用於我們所處太陽系的形成理論,隨後在銀河系也發現了超過 200外太陽系,理論學家認為這理論也能推演整個宇宙行星形成。


top】【main

地球的地質年代

       地層學
地質年代學:宙 時 〉

  • 地層學(英語:stratigraphy):岩石地層學、生物地層學和年代地層學
  • 地質年代(英語:geological age):地質時期、地質時間、地史時期

地球(earth)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之後約歷經 4’600’000’000年以上才進入冥古宙(始於約 3’800’000’000’000年前),開啟地球的地質年代」。地球的地質年代歷經 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成冰紀)、顯生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全新世迄今。

  1. 冥古宙Hadean|冥古代)約 3’800’000’000’000年前; 
  2. 太古宙Archean)約 3’800’000’0002’800’000’000年前; 
  3. 元古宙Proterozoic)約 2’500’000’000630’000’000年前; 
  4. 顯生宙Phanerozoic)約 541’000’000 ± 1’000’000年前至今

top】【main

地層學
地層
地質年代學
(時間間隔)
說明
共有 4個,大於 5億年
共有 14個,數億年
共有 22個,數千萬至數億年
共有 34個,數千萬年
共有 99個,數百萬年
期之下的小計量單位
國際地層委員會(ICS)不使用
地層學單位與地質年代學之關係【back】

冥古宙

冥古宙(英語:Hadean)是太古代前的一個時期,可分為隱生代盆地群代酒海紀雨海代,又稱:冥古代。冥古宙始於地球形成之初,結束於 3’800’000’000年前,但依據不同的文獻可能有不同的定義。
冥古宙最初是由普雷斯頓·克羅德於 1972年所提出的,原本是用來指比已知最早岩石還要之前的時期。冥古宙的最後一個代對應為月球地質年代中的早雨海世,以月球東方海撞擊事件為結束時間(約為 3’840’000’000年前),這也是內太陽系後期重轟炸期的結束標誌。


top】【main

太古宙

太古宙(英語:Archean)是地質年代中的一個,又稱:太古元、太古代。太古宙起始於約 4’000’000’000年前內太陽系·後期重轟炸期的結束(由對月岩的同位素定年確定),地球岩石開始穩定存在並可以保留到現在,而結束於 2’500’000’000年前的大氧化事件甲烷為主的還原性的太古宙原始大氣轉變為氧氣豐富的氧化性元古宙大氣,從而導致了持續約 300’000’000年的地球第一個冰河時期休倫冰河時期


top】【main

元古宙

元古宙(Proterozoic)是地質時代中的一個時期,開始於同位素年齡 2500Ma(百萬年前),結束於 542.0±1.0Ma,又稱:元古代、原生代。
元古宙包括了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元古宙屬於前寒武紀,上一個宙是太古宙,下一個宙是顯生宙


top】【main

顯生宙

顯生宙(英語:Phanerozoic)是 541’000’000年前大量生物出現的時期,又稱:顯生元、顯生代。顯生宙即意為這個時期地球上顯著的有生物出現。而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難見到生物的時代統稱為隱生元前寒武紀
顯生宙的上一個宙是元古宙,而細分後可劃分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 梅加拉亞期開始於距今 4’200年(公元前 2’250年),4.2千年事件是一場全球範圍事件,它是個持續了 200年的乾旱事件。


top】【main

顯生宙(英語:Phanerozoic是 541’000’000年前大量生物出現的時期,又稱:顯生元、顯生代。
顯生宙時期地球上有顯著的生物出現。顯生宙的上一個宙是元古宙。元古宙進入顯生宙·古生代開始出現那些目視不見或者很難見到生物的時代,統稱為:前寒武紀(英語:Precambrian)或隱生元(Cryptozoic)。
^§) 前寒武紀或隱生元在地史學是指顯生宙·寒武紀之前的地球地質歷史的非正式統稱。顯生宙可劃分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top】【main

蜚蠊目

蟑螂白蟻

蜚蠊目Blattodea)為昆蟲綱·有翅亞綱·網翅總目的一個目;超過 7’000個物種,涵蓋:蟑螂白蟻;其中蟑螂就有 4’500個物種,約佔整個蜚螊目的五分之三;而白蟻Termites)也有約 3’000個已知物種。


main

蟑螂

蟑螂Periplaneta)為蜚蠊科·家蠊屬(Periplaneta)的一種,是一種具數億年演化歷史的雜食性昆蟲。目前蜚蠊目已發現大約有 4’100多種,與人類的食性重疊,而只有部份蟑螂才會進入到人類的家居,牠們被稱為「家棲蟑螂」,牠們繁殖力強,在人類家居棲身及覓食的同時,因家棲蟑螂長期生活在被人類污染的環境中,導致牠們身上會攜帶一些細菌,因此蟑螂被普遍認為是害蟲

家居常見蜚蠊科·家蠊屬(Periplaneta)的蟑螂:


top】【main

白蟻

白蟻termite)為蜚蠊目·等翅下目(Isoptera·白蟻科(Termitidaehigher termite·大白蟻亞科的一種,又稱:螱,臺灣及香港將白蟻的有翅型,稱:大水蟻,為蜚蠊目·等翅下目昆蟲的總稱,屬於真社會性昆蟲。白蟻超過 3’000物種,可見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涵蓋 12,其中 3個科已滅絕。最早的白蟻化石年代為白堊紀中期。臺灣家白蟻Coptotermes formosanus


top】【main

冰河時期

冰河時期(英語:Ice Age),又稱:大冰期、冰川期、冰河期,是指地球大氣和地表長期低溫導致極地和山地冰蓋大幅擴展甚至覆蓋整個大陸的時期,冰河時期涵蓋許多冰期(glaciations)與間冰期(interglacials)。
地球形成以來,冰河時期至少出現過 5次。冰河時期中,溫度下降,改變了地球表面的植物相和生物的生存環境,許多生物因此面臨滅亡或被迫遷移,只有能夠適應環境的物種,才能倖存下來。
鑑於格陵蘭和南、北極大範圍冰蓋的存在,當今的地球仍處在始於 2’600’000年前更新世第四紀冰河時期的一次間冰期中;目前尚無跡象顯示地球正在走出這次冰河時期。「冰河時期」的區分如下:


生態〗【main

雪球時期

雪球地球(英語:Snowball Earth),是為了解釋一些地質現象而提出的假說。該假說認為在元古宙·新元古代時候曾經發生過一次嚴重的冰河期,以至於地球上的海洋全部被凍結,僅僅在厚達兩公里的冰層下存有少量因地熱而融化的液態水。「雪球地球」的區分如下:

  • 拉伸紀(約 1’000’000’000~850’000’000年前);
  • 成冰紀(約 850’000’000~780’000’000年前);
  • 凱噶斯冰期(約 780’000’000~730’000’000年前);
  • 斯圖爾特冰期(約 730’000’000~668’000’000年前);
  • 馬林諾冰期(約 668’000’000~628’000’000年前);
  • 埃迪卡拉紀(約 628’000’000~579’000’000年前);
  • 噶斯奇厄斯冰期(約 579’000’000~340’000’000年前)…

top】【main

成冰紀

成冰紀(Cryogenian,符號:NP2)是地質時代中的一個,開始於同位素年齡 720±0百萬年(Ma),結束於 635 Ma,又稱:南華紀。
成冰紀期間出現雪球地球事件,為生物低潮。整個成冰紀,地球處於冰河時期,被稱為「成冰紀冰河時期」。


top】【main

斯圖爾特冰期

斯圖爾特冰期成冰紀的一次或多次冰期,當時全球都在反覆經歷大規模的冰川作用。斯圖爾特冰期的長度很不確定,大約位於 717至 643 Ma。Dr. Stern…等則認為這一時期在 715’000’000~680’000’000年前。


top】【main

冰河時期形成的重要的因素

冰河時期形成的重要的因素:


top】【main

顯生宙時代

顯生宙時代始於約 5’000’000’000年前至今。
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紀時代歷經更新世全新世約 2’580’000年前至今。
顯生宙Phanerozoic)是 541’000’000年前大量生物出現的時期,又稱:顯生元、顯生代。


top】【main

古近紀

古近紀Paleogene)舊稱:早第三紀、古第三紀。在侏羅紀就已經出現的被子植物演化到古近紀時已經極度繁盛;羊齒松柏…等物種逐漸被樟樹柳樹…等取代;古近紀主要被子植物為喬木
水域的雙殼類軟體動物(如:牡蠣、海扇、珠蚌)異常繁盛,腹足類繁多且分佈廣泛。有孔蟲棘皮動物分佈廣泛,也有圓盤蟲、貨幣蟲的分佈。在蛇頸龍滄龍繁盛的中生代·海洋爬行動物滅絕後,海洋食物鏈的上層生態位逐漸被古鯨…等,鯨豚類·海洋哺乳動物佔據。
陸域的哺乳動物鳥類迅速多樣化,佔據了非鳥恐龍翼龍滅亡後空出的各種生態位。取而代之的多種胎盤類有袋類大量發展,歷過長久的演化進程後,這類古老、原生物種卻沒有和現代哺乳動物具有直接系統關係。


生態〗【main

古新世

古新世Paleocene)為顯生宙·新生代·古近紀的第一世,隨後始新世。古新世大約開始於 65’500’000年前,終結於 56’000’000年前,介於中生代白堊紀馬斯垂克階Maastrichtian)與始新世Eocene)之間。


top】【main

始新世

始新世英語Eocene)為顯生宙·新生代·古近紀的第二世,也是地質時代顯生宙·新生代·古近紀Paleogene)的第二個主要分期,大約開始於 56’000’000年前~34’000’000年前,介於古新世Paleocene)與漸新世Oligocene)之間。


top】【main

漸新世

漸新世Oligocene)為顯生宙·新生代·古近紀的第三世,承接始新世(Eocene)。漸新世大約開始於 34’000’000年前,終結於 23’000’000年前,繼始新世之後,開啟新近紀中新世·阿基坦期(Aquitanian),也是地質時代古近紀的最後一個主要時期。
新近紀隨後進入第四紀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