鷉形目

小鷿鷈、黑喉鸊鷉、馬島小鸊鷉、侏鸊鷉、德氏小鸊鷉

鷉形目只包括一個科,即鸊鷉科學名:Podicipedidae),科下有 6屬 20種。於 1980年代鸊鷉目與鸛形目合併,鸊鷉科成為「新鸛形目」的一個科。

main

鸊鷉科

鸊鷉科最常見的為鸊鷉屬小鸊鷉屬
*)鸊鷉屬鷿鷈屬)為鷉形目·鸊鷉科中的一個,屬下約有 9種。鸊鷉屬的雄鳥和雌鳥羽色區別不大,廣泛分布在歐洲亞洲北美洲南美洲,多數北半球的鸊鷉屬鳥類都是候鳥。鸊鷉主要在淡水湖區域築巢、繁殖;鸊鷉是游泳和潛水的好手,捕魚為食。
*)小鸊鷉屬生物分類學上是鸊鷉目·鸊鷉科中的一個,體型較小,包括小鸊鷉德氏小鸊鷉黑喉鸊鷉馬島小鸊鷉侏鸊鷉……等,5種。


top】【main

小鷿鷈

¶ 小鸊鷉育雛
https://youtu.be/BTR79C2G8_U (2013/09/27)

小鷿鷈鷉形目·鸊鷉科(鸊:ㄆ一ˋ,鷉:ㄊ一ˊ)的一種鳥,體長約 25~30公分長。小鷿鷈屬有 5種,是鸊鷉目·鸊鷉科最小的鳥,眼球黑色、虹膜黃色;腳黑色、前三腳趾有蹼、腿很靠後,所以走路不穩卻精通游泳和潛水。幼鳥的頭部沿著頸部有非常明顯的白色斑紋。捕捉的小魚為主,偶爾也會捕捉小蝦子或水中的小型節肢動物。
¶ 小鸊鷉育雛
https://youtu.be/BTR79C2G8_U (2013/09/27)
¶ 小鸊鷉出生 50天,就能潛水捕食魚類
https://youtu.be/hCvIkfwCvw4 (2020/08/02)


top】【main

阿根廷鸊鷉

¶ 阿根廷鸊鷉
https://youtu.be/EQb8a7ujwJo (2017/10/18)
冠鸊鷉鳳頭鸊鷉
https://youtu.be/ORqblRpH9Eg (2011/03/09)
https://youtu.be/-O8_DMfPJus (2011/05/30)
¶ 鰲鼓溼地的鳳頭鷿鷈
https://youtu.be/Q–0vZXNJEM (2016/04/06)


top】【main

鵑形目

番鵑杜鵑

杜鵑科Cuculidae)為鳥綱·鵑形目中的唯一。中國古代稱為子規、杜宇等。杜鵑科鳥類分布於歐、亞、非洲,屬於孵卵寄生動物,這些杜鵑從不築巢,而是將卵產在其它鳥的巢內(特別是鶯科的鳥類)。只有少數不進行孵卵巢寄生杜鵑科鳥類,會將它們的巢築在高樹上,如走鵑犀鵑圭拉鵑等;也有大型杜鵑會將它們的巢築在地面上或低的灌木中,如:鴉鵑
¶ Common Cuckoo chick ejects eggs of Reed Warbler out of the nest
https://youtu.be/SO1WccH2_YM 2013/06/04
¶ 不進行孵卵巢寄生杜鵑鳥
https://youtu.be/jzjncDfZvfI 2020/10/16

鵑形目曾經除杜鵑科外還包括蕉鵑科麝雉科


main

番鵑

¶ 番鵑叫聲
https://youtu.be/UHIhxpr6JIY (2015/07/11)

番鵑鵑形目·杜鵑科·鴉鵑屬,又名小鴉鵑、印度小鴉鵑。番鵑的頭、頸、上背、下體及尾羽為黑色,肩部和兩翅為橙栗色,虹膜為深紅色,喙為黑色。番鵑體長約 30~40公分,主要以昆蟲等小動物為食。番鵑分布亞洲東部和南部,在臺灣是留鳥。番鵑在中國是屬於保育類。
¶ 番鵑交配
https://youtu.be/krES_Wjw5FA (2018/06/29)


top】【main

杜鵑

¶ 灰頭鷦鶯餵食中杜鵑
https://youtu.be/WHe6BuZ7ihU (2019/07/13)
https://youtu.be/xDaIC9yskQw (2020/10/07)

杜鵑科的鳥雖然大小不同,但它們的身體細長,尾較長,腿強壯。大多數杜鵑科的鳥喜歡住在森林裡開放的地區。大多數以食昆蟲為生,尤其喜食其它鳥避食的蝴蝶的多毛幼蟲。杜鵑又名布穀鳥,是農家相當歡迎的益鳥。
中杜鵑叫聲
https://youtu.be/chLFqbqJ_To 2014/04/14
四聲杜鵑的叫聲
https://youtu.be/l6V1rrGPG9M 2020/06/22
八聲杜鵑(Plaintive Cuckoo)叫聲
https://youtu.be/NPfEINJ92D8 2014/11/04

常見杜鵑科鳥類:

中國古代視杜鵑為一種「悲鳥」。相傳古代蜀國有一國君名杜宇,又稱望帝,因為無能治水患,只好禪位給一個治水有功的臣子,隱居山林,悲憤而死。死後化作杜鵑,日夜悲鳴,直到啼出血來。而杜鵑的血染到花上,那花就成了杜鵑花

中國古詩文提到杜鵑,就是象徵著悲傷。

  • 唐·李白(701/05/19~762/11/30)《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 唐·白居易(772/03/12~846/09/08)《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 唐·李商隱(813~約 858)《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top】【main

多足亞門

唇足綱蜈蚣蚰蜒
倍足綱馬陸
少足綱:Pauropod、
綜合綱:結足蟲、

多足亞門(多足類)是節肢動物門下的一類,包含了馬陸蜈蚣⋯⋯等。多足類有超過 13’000個物種,都是陸地動物。多足類最多約有 750條腿,最少約有 10條腿。牠們擁有一對觸角及單眼。目前多足類之下分有四個.分別是唇足綱倍足綱少足綱綜合綱,包含約12’000個物種儘管一般認為多足類的每一綱同屬一個單源群,但它們之間的演化關係卻還不明確。多足類大多棲息在濕潤的森林中,以腐敗的植物為主食,在分解植物的遺體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main

唇足綱

多足亞門·唇足綱物種的第一體節的步足特化成唇足綱特有的『顎足』,主要有蜈蚣蚰蜒……等。牠們行動很快速,是有毒的夜行性掠食動物。唇足綱約有3’300個物種,型態多樣;最小的『Nannarup hoffmani』體長只有 1.2公分,最巨大的加拉巴戈巨人蜈蚣體長超過 40公分。
在臺灣已被紀錄的蚰蜒有蚰蜒(1)、蚰蜒(2)、蚰蜒(3)、大蚰蜒
在臺灣已被紀錄的蜈蚣有棘盲蜈蚣(1)、棘盲蜈蚣(2)、少棘蜈蚣石蜈蚣蜈蚣(1)、蜈蚣(2)⋯⋯等。

蜈蚣

¶ 巨人蜈蚣(giant centipede)體長可達 30公分以上 https://youtu.be/ottL_77RkAA (2019/05/22)


top】【main

蚰蜒

蚰蜒(ㄧㄡˊ ㄧㄢˊ),節肢動物門·多足亞門·唇足綱·蚰蜒科的動物,體色呈黃灰色,體有 3條黑色縱紋,有 15對步足。蚰蜒的幼蟲剛孵化時有四對步足。在第一次蛻皮時獲得一對新步足,其後每次脫皮都會獲得兩對。牠們的生命週期大約為 3~7年,視棲息的環境而定。蚰蜒原本是地中海地帶的特有物種,現在已經分布於世界各地,通常棲息於人類的房屋中。蚰蜒是食蟲動物,獵食節肢動物例如昆蟲綱和蛛形綱。某些地區稱蚰蜒為草鞋蟲(臺灣話)、草鞋底子、錢串子、蚵蛸或牆串子⋯⋯等。東引地區的阿兵哥稱呼蚰蜒為「乖乖」。
¶ 蚰蜒品嚐蜈蚣
https://youtu.be/K_R0Axxyrfk (2020/05/29)


top】【main

倍足綱

多足亞門·倍足綱大部份物種(馬陸)行動都較蜈蚣慢,主要以枯葉及腐植質為食物。牠們的特徵是身體由節組成,而每一節有兩對腳。目前被記錄的物種約 8’000多種,還有更多倍足綱生物有待發覺記錄。
美國的 Illacme plenipes 是目前已知擁有最多腳的馬陸,大約有 750條腿。
在臺灣已被紀錄的馬陸有珍氏似腹馬陸花蓮章氏馬陸厚甲馬陸姬馬陸黑白山蛩霍氏繞馬陸福爾摩沙山蛩粗直形馬陸⋯⋯等。
馬陸遭遇避日蛛攻擊
https://youtu.be/Kxg3d9PjWG4 (2018/07/05)
塞內加爾的馬陸群聚,抵禦小昆蟲攻擊
https://youtu.be/KpyL1eAkBOs (2018/11/28)


top】【main

馬陸


top】【main

少足綱

多足亞門·少足綱物種的數量及體型都較小,體長一般只有 0.5~2.0公分,除了南極洲以外,在全世界所有大洲的土壤中都可見。少足綱約 450~700個物種,一般被認為是倍足綱的姊妹分類;牠們的身體節與節之間也有融合的背板,不過嵌合不像倍足綱物種那麼完整。
¶ Pauropod
https://youtu.be/Go05Spmbb8g (2018/06/01)
¶ Eurypauropod
https://youtu.be/USXVDAfjLmA (2015/03/23)


top】【main

綜合綱

多足亞門·綜合綱又名結合綱、結足亞綱,其下成員俗稱結足蟲,物種包含 2約有 200個已知的物種。結足蟲有點像蜈蚣,體長約在 0.2~1.0公分,體質柔軟,身體因缺乏色素而呈白色、淡褐色或灰色。綜合綱的幼蟲具 6對腳,經過數年後就會增生一對腳;有些成蟲會有 12對腳。大部份的綜合綱的物種都生活在土壤中,少數生活在樹上。
¶ 結足蟲(Symphylans)
https://youtu.be/VTfOTIL6UEw (2019/09/10)


top】【main

甲殼亞門

節肢動物門·甲殼亞門通常被當作一個亞門,包括常見的物種,例如螃蟹龍蝦淡水龍蝦磷蝦,和藤壺⋯⋯等。這些物種各自適應於非常相異的環境,其適應方式亦極其不同,有人稱牠們為為「水中的昆蟲」。
甲殼亞門已經有 67,000個被描述物種,體型大小從 0.1 mm( 0.004英寸)的Stygotantulus stocki,到具有了一個腿長跨度達到 3.8米(12.5英尺)與重量達到 20公斤(44磅)的甘氏巨螯蟹


無脊椎動物〗【main

頭蝦綱

頭蝦綱Cephalocarida)物種體長 2~4毫米,身體幼長;頭部較大,後邊覆蓋著第一胸節。頭蝦綱物種沒有眼睛,可能是與棲息在泥中有關。第二對觸角在口器之後。

頭蝦綱的口器位於上唇之後,兩側有顎。第一對小顎非常細小,第二對與胸足有相同的結構。胸足的基底部份較大,內側有外長物方便運動,內支呈叉狀,有兩個外葉。小顎與胸足有相似的結構及功能,即小顎並未專門化,正是頭蝦綱較為原始的跡象。頭蝦綱的胸部有 10節,腹部尾節但沒有其他附肢。頭蝦綱棲息地從潮間帶到水深 1500公尺都有。它們吃水中的碎屑。它們會用胸足製造水流,將食物帶到身邊。食物會沿腹溝被推向前進入口器


top】【main

槳足綱

槳足綱Remipedia)分布於濱海地下含水層中的甲殼亞門動物,不具視力,族群遍布在目前已知的海盆,如:加勒比海大西洋澳洲海域。最早發現的槳足綱為賓夕法尼亞紀的化石,不過自 1979年已在新熱帶界發現 17種現存槳足綱動物。
槳足綱動物的身體結構在甲殼亞門中屬原始者,身長 10~40毫米(涵蓋:頭和極長的軀幹),體節至多可達 42節,每節都有可游泳的附肢,以背側朝下游泳,大部分種類移動速度較緩。物種 Godzilliognomus frondosus 具有高度組織和完善分隔的腦,且嗅覺區佔了大塊,具有黑暗棲地中多種生物的共通特徵。


top】【main

鰓足綱

鰓足綱Branchiopoda)是甲殼亞門的一,體略呈蝦形,是較原始的種類。本物種包括有:天使蝦介甲目枝角亞目背甲目泥盆紀時期的脂甲目Lipostraca鱗蝦科Lepidocaris)生物。
鰓足綱物種絕大多數的體形都很小,以以浮游生物和碎屑為食。除了枝角亞目物種是在海洋生活以外,其他物種都是在淡水生活。

鰓足綱涵蓋


top】【main

寡甲總綱

寡甲總綱(Oligostraca)為甲殼亞門之下的一個總

建制中


top】【main

舌形亞綱

舌形亞綱Pentastomida)為甲殼亞門·寡甲總綱之下的一個亞綱,又稱:五口動物類,屬於無脊椎動物,介乎於環節動物節肢動物之間,均為寄生性動物。舌形亞綱的特徵:體軟、扁而長,無色,透明,無足。身長從 數毫米到 十數厘米,體表分近百個清晰的節段,體內卻並不分節。
舌形亞綱約 130個物種,皆為被動式寄生物,其部分解剖結果為退化性。成年的舌蟲長約 1~14公分,多數黏付著於宿主的呼吸系統。


top】【main

介形綱

介形綱Ostracoda)為甲殼亞門·寡甲總綱之下的一個亞綱目前已辨識的介形蟲有約 70’000個物種,當中只有約 13’000個現生種,超過 50’000個皆為化石種。
介形蟲是一種小型的甲殻動物,大部分為淡水與海水中的水生動物,也有部分品種為潮濕地帶的陸生動物
介形蟲是一種小型的甲殻動物,一般約 1公釐大小,但也有比較極端的巨海螢屬Gigantocypris)物種,體型變化從 0.2~30公釐。介形蟲根據生活方式的不同,可能有一對觸角特別強大,用來划水游泳。附肢的數量較少、並且有明顯的分化,可以在海底爬行、抓握食物幫助進食或和交配異性。


top】【main

鵠沼枝額蟲

◎ 陽明山國家公園·向天池的湖沼枝額蟲
https://youtu.be/QCjFH1lewus (2021/08/08)

鵠沼枝額蟲Branchinella kugenumaensis)為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甲殼亞門Crustacea·鰓足綱Branchiopoda·薩甲亞綱Sarsostraca·無甲目Anostraca·釵額蟲科Thamnocephalidae)的水生動物,又稱:湖沼枝額蟲,俗稱向天蝦、仙女蝦。在臺灣僅侷限分布於金門金寧鄉、陽明山向天池及小蘭嶼。
常去向天池的人有機會聽向天池附近的登山客說起,向天池難得積水,但積水一陣子後會出現「魚身蝦尾」的蝦,他們口中魚身蝦尾的生物其實不是魚也不是蝦,而是向天池特有種小型無脊椎動物鵠沼枝額蟲,俗稱向天蝦。
◎ 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向天池,只有池子積水時才看的到,而向天池只在雨量驚人的颱風或是連續豪大雨過後才有機會大面積積水,且積水乾得很快,積水必須達連續 1~2週,土中保存的向天蝦卵才有機會孵化、生長、成熟、產卵,在向天池完全乾涸前完成生命循環,卵會在土裡靜靜等待下一次積水夠多夠久時孵化,接續下一個循環。
◎ 陽明山國家公園·向天池的湖沼枝額蟲
https://youtu.be/QCjFH1lewus
2021/08/08
◎ 向天蝦不是水族箱的豐年蝦 
https://youtu.be/iqxh5eXK1Io 2012/08/17


top】【main

滷蟲

¶ 鹵蟲(豐年蝦)
https://youtu.be/RlU5M2zYQ7o (2019/02/10)

鹵蟲Artemia salina)為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甲殼亞門Crustacea·鰓足綱Branchiopoda·薩甲亞綱Sarsostraca·無甲目Anostraca·鹵蟲科Artemiidae1 9種)·鹵蟲屬(Artemia)的物種,俗稱:豐年蝦、鹵蟲、海猴子(SeaMonkey)、鹽水蝦、鹽蟲子、水馬騮等,是無背甲目·鹵蟲科下唯一的屬,浮游生物動物性水蟲,可當成寵物飼養。因其營養成分高,所以其無節幼體也可作為飼料,是軟珊瑚的主要食物之一。豐年蝦卵是一種休眠卵,具有厚壁,會受到外界的溫度鹽分·濃度等因素刺激,進而活化、孵化。孵化出來的幼體稱為無節幼體,大約 9天即可達到性成熟。豐年蝦生殖方式分為孤雌生殖無性生殖,幼體胚胎發育方式分為卵胎生卵生
水族箱餵魚的「豐年蝦」
https://youtu.be/FhkQ8ZaLAjQ  2018/04/28


top】【main

顎足綱

顎足綱Maxillopoda)是甲殼動物的一個多樣化類別,涵蓋:藤壺橈足類和一些相關的動物。它不是一個單系群,也沒有一個任何一個全體共通的特徵。顎足綱已被確認並非單系群,這個綱被分拆,其成員與介形綱及軟甲綱重新組合成為寡甲總綱(Oligostraca)和多甲總綱(Multicrustacea)兩個總綱。
除了用腳濾食的藤壺,大部分顎足綱動物皆以口器濾食,具有 5頭節、6胸節和 4腹節,以及 1尾節

已被拆分加入寡甲總綱多甲總綱


top】【main

多甲總綱

淡水河流域的河灘地或河口潮間帶,常常看到牠們舞動著的大螯在灘地跑來跑去。這些蟹類分佈最密集的地區多在河口潮間帶,從高潮帶到低潮帶、從硬泥地的草叢到濕軟的泥沙灘都會現不同的蟹類棲息、活動與覓食。依據台灣溼地蟹類名錄,本土蟹類包括 13科 超過 107種。

臺灣淡水蟹類列表列出在臺灣約 100種棲息於淡水(含溪流、湖泊…等)、陸生和潮間帶(河口、濕地…等)被記錄之蟹類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節肢動物
臺灣博物學家·台灣蟹類總名錄
香山溼地常見的螃蟹淡水河潮間帶精靈淡水河潮間帶鳥類淡水河潮間帶植物


top】【main

角眼沙蟹

¶ 萬里·角眼沙蟹疾行 https://youtu.be/p_Qbbk-ZVZ4 (2018/11/18)
¶ 角眼沙蟹挖洞 https://youtu.be/IbqpJ7AZE2A (2018/05/05)

角眼沙蟹沙蟹科·沙蟹屬的動物,多見於印度太平洋熱帶區近高潮線的無植被沙灘上。角眼沙蟹又名鬼蟹、幽靈蟹、屎蟹、沙馬仔(台語)、海沙龍,移動速度快如鬼魅一閃即逝,是沙蟹中跑的最快的的物種。角眼沙蟹身長可達 17公分,也是沙蟹中體型最大的物種。角眼沙蟹眼睛頂端具有角狀突起 ,公蟹特別明顯,可前後偵測就像千里眼般,為最大特徵;背甲方形,呈深褐色略泛紫色,後部有暗棕褐色斑。角眼沙蟹的螯足左右不等大,最外節呈白色。角眼沙蟹會將挖出的沙團攜離洞口 30公分以上呈扇形輻射狀散置、或就近洞口堆積成沙丘。
¶ 香山溼地·角眼沙蟹挖洞 https://youtu.be/Q5z9KNhuoxo (2019/06/09)
¶ 香山溼地·角眼沙蟹疾行 https://youtu.be/6si_gmZfN14 (2016/11/02)
中華沙蟹 https://youtu.be/3dbAuEQXbUI (2011/08/05)


top】【main

雙扇股窗蟹

¶ 股窗蟹製造擬糞球 https://youtu.be/GP3Q79nysIo (2014/08/25)
噴沙蟹 https://youtu.be/w_3DQicmCWg (2016/07/25)

雙扇股窗蟹,喜棲息在海岸邊緣較高潮線的沙地。雙扇股窗蟹體色暗灰具小斑點,背甲光滑呈梨形、隆起。螯足和步足的長節上具有長卵形的鼓膜式的窗孔,它的作用像人類的肺泡,用於氣體的交換,所以稱作「股窗」。股窗蟹以沙礫中的有機質為食物,再以螯足將圓球狀的擬糞用步足向後方踢開,形成米粒放射狀圖案。
¶ 雙扇股窗蟹製造擬糞 https://youtu.be/eDVV5hbqSwo (2020/03/29)
¶ 雙扇股窗蟹製造擬糞 https://youtu.be/PVoMBPV0aK4  (2015/06/14)
¶ Sand bubbler crabs
https://youtu.be/sxu2UFuyUSk (2015/02/20)
¶ Sand bubbler crabs
https://youtu.be/yyXDnkU1VW0 (2009/09/06)
¶ 雙扇股窗蟹喜群居於低潮線的泥沙灘上。
https://youtu.be/yyXDnkU1VW0?t=76  (2009/09/06)
¶ 澳洲海灘的雙扇股窗蟹
https://youtu.be/6XJtq2d_lFs  (2012/04/02)
¶ Amazing Bubbler Crabs making sand balls along the foreshore
( beach of Langkawi, Malaysia)
https://youtu.be/0iqmWXJ9WKY (2016/01/25)
¶ A Sand Crab digs itself into a hole
https://youtu.be/W0DUcV0_8U0 (2015/01/27)


top】【main

圓球股窗蟹

圓球股窗蟹又名:噴沙蟹、搗米蟹。圓球股窗蟹的頭胸甲呈球形;步足長節內外側面各具一個卵形鼓膜,螯足只有長節內側具一長卵形鼓膜,為本種之最大特徵。圓球股窗蟹喜穴居,棲息於河口或紅樹林沙泥灘。
https://youtu.be/IEAnCLL9qIE (2012/01/31)


top】【main

無齒螳臂蟹

¶ 無齒螳臂蟹的棲息環境 https://youtu.be/L7EPydLftW8 (2010/08/05)

無齒螳臂蟹又名漢氏螳臂蟹,無齒螳臂蟹的背甲左右靠近眼睛的地方(前側緣)沒有鋸齒狀的突起。無齒螳臂蟹喜於晨昏或夜晚活動,有時會潛入田裡,用牠的大螯剪斷秧苗,所以有「稻田殺手蟹」的稱號。
¶ 南港·成功橋的無齒螳臂蟹 https://youtu.be/nE3-aaaiIjs (2014/10/22)
¶ 無齒螳臂蟹覓食 https://youtu.be/UxUBirhGPws (2014/09/12)
¶ 無齒螳臂蟹群聚 https://youtu.be/X4bk8RAk3iM (2015/07/22)


top】【main

紅螯螳臂蟹

¶ 紅螯螳臂蟹(山蟹)
https://youtu.be/F8VS1B-MJOY (2017/09/12)
¶ 紅螯螳臂蟹
http://photo.jlwu.idv.tw/~htshih/crab/list_cb/Chiromantes_haematocheir.htm (2012/08/30)

紅螯螳臂蟹為相手蟹科·螳臂蟹屬,舊稱紅螯相手蟹,最大甲寬約 3.5公分。一般穴居於近海淡水河流的泥岸上或在近岸的沼澤中,洞穴裡,有時會爬上樹幹。在日本,本物種又名「山蟹」,而這個特別的變種見於長野縣海拔超過海平面 600公尺的山區,距離海岸超過 80公里!
¶ 關渡自然公園的紅螯螳臂蟹
https://gd-park.org.tw/biolist/5717 
¶ 紅樹林的紅螯螳臂蟹與水筆仔
https://youtu.be/v_mNVOhAbic (2014/04/01)
¶ 剛蛻皮的紅螯螳臂蟹
https://youtu.be/EZ0JBChi4LQ (2019/08/09)
¶ 玩具的紅螯螳臂蟹
https://youtu.be/6gR3KMjDDG8 (2019/12/08)


top】【main

字紋弓蟹

字紋弓蟹體型遠小於毛蟹,螯足缺失絨毛,不在毛蟹之列。


top】【main

直額絨螯蟹

台灣絨螯蟹為西台灣物種的形態,較相似於日本絨螯蟹。不過日本絨螯蟹是指產於日本本島的族群;直額絨螯蟹就是指台灣絨螯蟹因體色青綠,在台灣有「青毛蟹」之俗稱,分布於台灣東部河川,尤以宜蘭南澳最富盛名,交配時節在初夏。至於「合浦絨螯蟹」是否應改名「直額絨螯蟹」依然具爭議性,還在等待後續的研究。
絨螯蟹屬(學名:Eriocheir)是弓蟹科(原屬方蟹科)的一個屬,包含日本絨螯蟹中華絨螯蟹狹額絨螯蟹台灣絨螯蟹(直額絨螯蟹)四種,經常小笠原絨螯蟹合浦絨螯蟹也被列入絨螯蟹屬
日本絨螯蟹俗稱毛蟹、日本毛蟹,主要棲息於河流中,特別在河口半鹹水底層較為常見。晚秋為繁殖季節,每逢大雨之後的夜晚,常成群由淡水向河口遷移以及產卵。日本絨螯蟹在台灣常見於東北角海岸至西部,相媲美於中華絨螯蟹(大閘蟹)。


top】【main

狹額絨螯蟹

狹額絨螯蟹又稱狹顎絨螯蟹,多棲息於積有海水的泥坑中、或河口的泥灘上及近海河口處。


top】【main

中華絨螯蟹

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稱上海毛蟹,俗名大閘蟹或河蟹,是一種主要生長在中國沿海河口地區的小型蟹種。


top】【main

衛氏毛帶蟹

衛氏毛帶蟹只分布於金門浯江口、溪邊海水浴場或大陸沿海地區,台灣不見其蹤。穴居在潮間帶沙灘上。
¶ 衛氏毛帶蟹覓食行為觀察
https://youtu.be/lsEYjKN9Wtg (2016/05/17)


top】【main

短趾和尚蟹

¶ 短趾和尚蟹挖沙
https://youtu.be/HRYPvCE9c40 (2018/03/28)

短趾和尚蟹Mictyris brevidactylus),又名短指和尚蟹、和尚蟹、兵蟹、海珍珠或海和尚。和尚蟹雌雄間沒有明顯差異,需將腹部打開才能分辨。平均體重約為 2克;由於甲殼形狀為圓形,很像和尚頭,有別於一般蟹類所以稱作「和尚蟹」。和尚蟹生活在潮間帶沙土的地道中,退潮時出來活動。牠們能夠直立行走。和尚蟹活動中受驚擾時,會將身體傾斜,以旋轉方式鑽入泥沙隱藏自己。臺灣常見的是「短趾和尚蟹」。
¶ 短趾和尚蟹成群
https://youtu.be/rkTkumLRRGc (2020/09/26)


top】【main

秧雞科

紅冠水雞白冠水雞白腹秧雞
灰胸秧雞灰腳秧雞董雞緋秧雞
小秧雞普通秧雞西方秧雞
斑脇秧雞荒島秧雞

鶴形目·秧雞科的鳥類屬於中等體型,體長約 30公分以上,為夜行動物。秧雞的頭小,細長;腿和趾都長,善於快速步行,偶爾也會進行短距離的飛行。秧雞喜棲息地於沼澤,常在稻田的秧叢中或離水面不高的密草叢中築巢。秧雞喜食植物嫩芽、種子、昆蟲、蚯蚓以及小型水生動物。秧雞生活、繁殖於北方,冬季遷徙南方。

main

紅冠水雞

¶ 會游泳的雞 https://youtu.be/yH5O6s2ByxM(2019/03/10)
¶ 紅冠水雞的神奇寶寶 https://youtu.be/yxbKUVg5BX4(2018/05/07)

紅冠水雞又名黑水雞體長 30~38公分,為秧雞科黑水雞屬的鳥類,屬下約有 13種,模式產地在英格蘭。紅冠水雞是普遍的留鳥,外表與家雞十分相似,平常活動於魚塭、水田及紅樹林等大面積的濕地,有時也出現在收割後的稻田啄食掉落的榖粒。 
¶ 紅冠水雞的叫聲 
https://youtu.be/cFutD5-nMVw (2014/12/01)
¶ 紅冠水雞育雛 
https://youtu.be/QQOf3vW1_sk (2019/04/15)
¶ 紅冠水雞幼鳥的生命力 
https://youtu.be/QQHD0Dqytlk (2018/05/12)
¶ 植物園的紅冠水雞
https://youtu.be/VVGuYWqiqKE (2015/05/14)


top】【main

白冠雞

¶ 東港溪的白冠雞的叫聲 https://youtu.be/L9eqCxQG1zA (2020/01/06)

白冠雞秧雞科鳥類,又名骨頂雞、白冠水雞、白骨頂,體長約 40公分,模式產地在瑞典。白冠雞全身幾乎為灰黑色,具明顯白色的喙和額甲、虹膜紅色、腳暗綠色具腳蹼,兩性外型、羽色相似。白冠雞在台灣是冬候鳥,冬季時遷移到北緯 32度以南地區,在台灣常出現於水塘、魚塭等水域活動,喜歡在水面游泳相互追逐,常見潛入水中以湖底的水生動、植物為食,植物嫩芽、嫩葉亦為其所愛。
¶ 大鵬灣的白冠水雞洗澡
https://youtu.be/4Zpt6i4mNbQ (2020/02/08)
¶ 紐西蘭的白冠水雞築巢
https://youtu.be/w_nYSMUkh8Q (2013/12/23)
¶ 白冠水雞在台南市魚塭展現水上漂
https://youtu.be/op23RSbkiTk (2011/03/08)


top】【main

白腹秧雞

白腹秧雞的叫聲 https://youtu.be/MOk-GXkUYQk (2011/03/17)

白腹秧雞俗名白胸可惡鳥為留鳥是台灣 3種常見的秧雞之一,白腹秧雞分佈於海拔 800公尺以下的沼澤及淺水域旁,主要食物為種子、昆蟲、魚類,喜活動於晨、昏。白腹秧雞成鳥背部深石板灰而腹部白色,尾下有紅褐色塊。幼鳥外型很相似但顏色較暗淡。白腹秧雞常於顯眼的棲枝上發出一連串呼呼聲、咕噥聲或單調刺耳卻多變的叫聲。
白腹秧雞於 2007年以前,由於農法的改變使得許多生物消失,也讓白腹秧雞沒有食物可尋,而逐漸逸出農田景象;至 2013年,白腹秧雞重新出現於苗栗縣火炎山苑裡沖積扇平原的農田,讓人們看到農田生態系的良性恢復。
¶ 白腹秧雞的叫聲 https://youtu.be/l-wCVv3LSls (2019/06/24)
白腹秧雞求偶叫聲 https://youtu.be/7uLW9bszuak (2016/05/09)
白腹秧雞親鳥育雛 https://youtu.be/qMDTZTKv6Mw (2016/05/27)


top】【main

灰胸秧雞

¶ 灰胸秧雞的生態環境 https://youtu.be/vq69K2wV7q0 (2014/03/22)

灰胸秧雞為稀有留鳥,體長約 25公分,腳趾長呈灰褐色,雄鳥額頭至後頸為紅褐色。
¶ 灰胸秧雞戲水
https://youtu.be/eemBzQ0d8Cw (2012/04/23)
¶ 灰胸秧雞覓食
https://youtu.be/kd62vWrzL1Q (2012/01/16)


top】【main

灰腳秧雞

¶ 白喉斑秧雞 https://youtu.be/HGSOrfR6nl4 (2019/03/21)

灰腳秧雞又名白喉斑秧雞、灰腳斑秧雞,為秧雞科的鳥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菲律賓。灰腳秧雞有 2個亞種:模式產地在台灣的灰腳秧雞台灣亞種與模式產地在印度的灰腳秧雞海南亞種。
¶ 台南公園的灰腳秧雞 https://youtu.be/HiRVe4vUE60 (2019/12/12)
¶ 雲林縣的灰腳秧雞 https://youtu.be/–_wo8gsitU (2015/07/14)
¶ 小西灣白喉斑秧雞叫聲 https://youtu.be/vDpcrQaLJfE (2012/02/29)


top】【main

董雞

董雞的生態環境 https://youtu.be/2qZt3JHTmiY (2014/03/10)

¶ 宜蘭的董雞 https://youtu.be/bSqLawNBee8 (2014/05/18)
¶ 叫聲「董」的董雞 https://youtu.be/2qZt3JHTmiY (2014/03/10)
¶ 被風吹的董雞 https://youtu.be/qKWbT8liMi4 (2014/03/14)
¶ 覓食中的董雞 https://youtu.be/9N8co2bl8x0 (2011/11/30)


top】【main

緋秧雞

¶ 緋秧雞的生態環境 https://youtu.be/meCuSkw4qPg (2010/04/30)
¶ 緋秧雞的叫聲 https://youtu.be/shxZEdz-Cug (2011/03/08)

緋秧雞喜棲於海拔 800公尺下之沼澤、淺湖、池塘或隱密草叢濕地,讓人難以尋找。緋秧雞常於清晨和黃昏出現於沼澤濕地;緋秧雞的繁殖期於 3~4月,緋秧雞在臺灣的繁殖期為 4~7月很容易看到牠們精彩的求偶生態。緋秧雞的羽色與斑脇秧雞近似,唯顏色較亮且翼上沒有白色斑紋。
¶ 關渡的緋秧雞 https://youtu.be/0UXLr46yQW4 (2012/04/22)
¶ 北投的緋秧雞 https://youtu.be/Pb7I8_dX0g0 (2012/04/18)
¶ 貴子坑的緋秧雞 https://youtu.be/5DLclmxDEms (2012/04/15)


top】【main

小秧雞

¶ 小秧雞的生態環境 https://youtu.be/w56TsWMAsmE (2013/04/01)

小秧雞又名小田雞,為秧雞科·田雞屬的小型水鳥,模式產地在西伯利亞外貝加爾小秧雞指名亞種分布於華南華北等地,模式產地在西伯利亞。
小秧雞為稀有冬候鳥,晨、昏和晚上最活躍。行動隱蔽,不易見到,常單獨活動,性膽怯,受驚即迅速竄入葦叢中,或突然起飛,但飛不高很快落下。通常在植物茂密處及其附近活動,喜歡在水較淺而即將乾枯的泥坑中,或在地面上落葉堆中或淺水中探食,偶爾在漂浮植物和折斷的蘆葦上行走,可在水面上游泳,還可潛水捕捉獵物。繁殖期鳴叫聲似「qiao-qiao」,細而尖;遇到危險或被驚擾時常發出「kele-kele-」的急促尖叫聲。
¶過境野柳的小秧雞
https://youtu.be/t7gpsO02Mlc (2020/04/24)
¶ 過境野柳的小秧雞
https://youtu.be/j54_ZYE5Dag (2020/04/26)
¶ 過境野柳的小秧雞
https://youtu.be/9NiK8Ys-_Nw (2020/04/27)


top】【main

普通秧雞

普通秧雞為小型涉禽,體長約 30公分以上。普通秧雞被分為 2個物種,原物種(R. auaticus)稱為西方秧雞;另一個物種主要分布在遠東和中南半島的亞種(R. indicus)依然稱為普通秧雞。普通秧雞臉上的棕色、尾下覆羽為黑白條紋;西方秧雞的臉則顯得很灰、肛周圍和尾下覆羽黑白相間,羽尖白色。

¶ 普通秧雞的叫聲 https://youtu.be/YCZOYogShg8 (2013/04/01)

top】【main

西方秧雞

西方秧雞R. auaticus)為小型涉禽,體長約 30公分以上。西方秧雞的臉頰呈灰色、肛周圍和尾下覆羽黑白相間,羽尖白色。


top】【main

斑脇秧雞

¶ 官田的斑脇秧雞叫聲 https://youtu.be/yj8adIVHbWw (2016/04/07)
¶ 官田的斑脇秧雞 https://youtu.be/6fGSdivrAhk (2016/04/07)
¶ 斑脇秧雞的生態環境 https://youtu.be/pq-jPwsl0Lg (2016/04/07)


top】【main

荒島秧雞

秧雞科底下有 34屬,特別值得一提的荒島秧雞又名亞特蘭蒂斯之鳥,也稱呆秧雞,是秧雞科·荒島秧雞屬唯一的種。僅分布於南大西洋·伊奈克塞瑟布爾島。有研究表明,荒島秧雞的祖先很可能在 150萬年前就飛到了伊奈克塞瑟布爾島。後來由於伊奈克塞瑟布爾島的沒有陸地掠食者,使得荒島秧雞逐漸失去了飛行能力。


top】【main

扇尾鶯科

棕扇尾鶯黃頭扇尾鶯

雀形目亞目的扇尾鶯科屬雀下目·鶯總科( 19科)、鶯亞科( 18屬)、畫眉亞科( 28屬):
噪眉科雀眉科畫眉科繡眼鳥科鶯科長尾山雀科柳鶯科鵯科燕科百靈科
樹鶯科馬島鶯科蝗鶯科葦鶯科鷦眉科扇尾鶯科⋯⋯

main

棕扇尾鶯

棕扇尾鶯,俗名錦鴝,體長 10~12公分,普遍留鳥,為扇尾鶯科扇尾鶯屬鳥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義大利
棕扇尾鶯普通亞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
¶ 棕扇尾鶯−田園小精靈
https://youtu.be/Nmq3XmXQq3s (2009/09/06)

¶ 棕扇尾鶯 https://youtu.be/lD4ToYXAr0k (2019/04/25)

top】【main

黃頭扇尾鶯

黃頭扇尾鶯俗名白頭錦鴝,又名金頭扇尾鶯,體長約 12公分,普遍留鳥,,為扇尾鶯科扇尾鶯屬鳥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澳大利亞
黃頭扇尾鶯台灣亞種為台灣特有種,又稱『塚仔鳥』,喜棲平原地區的河床、廢耕農田、山坡畸零地、草叢⋯⋯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
¶ 黃頭扇尾鶯
https://youtu.be/e4ZJoi7LnTE (2018/06/14)

¶ 黃頭扇尾鶯叫聲 https://youtu.be/bZoax_nFyY8 (2015/08/20)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