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之源起

甲骨文簡牘書法
書同文的改革視覺詩
漢字希臘字母
拉丁字母英文字母的原始含意
土耳其語文

依現在的觀點,側重表意或側重表音是文字的不同發展方向。有研究者認為,人類的文字史分為形意文字(象形文字)、意音文字拼音文字三個發展方向。象形文字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刻符、岩畫、文字畫和圖畫字。


main

甲骨文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但大部分還沒有被釋讀出來。除了甲骨文,商代文字也包括商代金文,是通常比甲骨文更正式的書體。
於 2006年時,有考古學者、古文學者指出,陶文可與甲骨文同爭中國東亞最早文字。為促進各國學者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等領域的深入研究,於是開創了一門嶄新學科:甲骨學
§ 甲骨文大探源
https://youtu.be/w-_57jvO3mY (2012/02/01)
§ 話說古書
https://youtu.be/VwIPQsazvQw (2012/01/31)


top】【main

簡牘

簡牘是古代書寫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竹製的叫竹簡或簡稱簡,木製的叫木牘或簡稱牘,合稱簡牘。由於竹簡的數量較多,有時也通稱作「簡」。簡牘是在普及之前用來記載的載體。現在發現的簡牘的年代主要是戰國三國,最晚至西晉。簡牘可以用線繩或牛皮繩編連起來成
§ 雲夢秦簡
https://youtu.be/CV_atslGHqE (2013/06/04)
§ 神祕竹簡 中國最古老的計算機
https://youtu.be/QJ2F0pomdkk (2014/01/09)
§ 居延漢簡
https://youtu.be/V3P2LF5vjuo (2012/02/01)


top】【main

漢字

文字最初由中國·上古時代黃河文明·華夏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 1300年商朝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戰國秦朝籀文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產生隸書草書以及楷書(以及衍生的行書),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
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了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意指漢人使用的文字,這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


關於「卍」〗【top】【main

書同文的改革

秦始皇在公元前 221年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是否大幅影響唐、宋文化精進?
然而,1982年, 土耳其(突厥)政府才進行改革…
§ 秦代的『書同文』改革
https://read01.com/xADA37.html,https://read01.com/xADA37.html


top】【main

土耳其語文

土耳其語(Türkçe;[t̪yɾktʃe] )也稱土耳其文,是一種現有 7300萬到 8700萬人使用的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主要在土耳其本土使用,並通行於亞塞拜然、賽普勒斯、希臘、馬其頓、羅馬尼亞、烏孜別克和土庫曼斯坦,以及在西歐居住的數百萬土耳其裔移民(主要集中在德國)。土耳其語是突厥語族古突厥語)諸語中使用人數最多語言。
在1928年,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土克建立共和國後著手改革國家的語言,用以標誌新國家與舊有鄂圖曼帝國的分別,於是改用拉丁字母,直至現今。
§ 關於土耳其語文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9F%E8%80%B3%E5%85%B6%E8%AF%AD


top】【main

拉丁字母

拉丁字母是近代廣為流行世界各地區的字母,可視為羅馬文明(前 196年~公元  476年)的成果之一,羅馬人引進希臘字母,略微改變變為拉丁字母,隨著征服推廣到西歐廣大地區。
古拉丁文中,YZ ID代替;GKX也以 QCQS代替。後來的拉丁文其實以 IVV代替JUW這三個字母。因此,古拉丁文應該只有 21個字母,再精省掉GKX後,僅得 18字母,即是最純的拉丁字母 。


top】【main

英文字母的原始含意

字母源於象形造字:

  1. 英文字母「A」的原始涵意牛頭,表示營養與行動
    alha/alms/alible/ache/acid/attack
  2. 英文字母「B」的原始涵意房屋,表示住屋與居所
    booth/bastion/build/boron/byte
  3. 英文字母「C」的原始涵意駱駝,表示行走與交通
    camel/carry/cover/come/carbon/copyright notice
  4. 英文字母「D」的原始涵意門檻,表示安全與控管
    door/down/dedend/dive/diligence
  5. 英文字母「E」的原始涵意窗戶,表示看見與視野
    eye/seek/meet/feel/seem/see/sleep/weep/eat
  6. 英文字母「F」的原始涵意逞戒,表示漂浮與致命
    failing/figure/fatal/fell/float/felon/founder/file/failure
  7. 英文字母「G」的原始涵意駝頸,表示走向與生長
    goal/go/grow/green/genius
  8. 英文字母「H」的原始涵意柵欄,表示圍牆與障礙
    human/husk/high/hotel/husband/hurdle/hoist/hut
  9. 英文字母「I」的原始涵意手指,表示尖端與指點
    a little/a bit/point/direction/I/idleness
  10. 英文字母「J」的原始涵意屈指,表示彎曲與喜悅
    join/joint/jump/jut/joy
  11. 英文字母「K」的原始涵意手掌,表示毀謗與張開
    king/key/joke/drink/kiss/knife/keen/kill/kick/attack
  12. 英文字母「L」的原始涵意鞭子,表示揮動與馴服
    line/lace/long/flow/coil/like/love/left/life
  13. 英文字母「M」的原始涵意海浪,表示山峰與牢固mountain/marine/moist/man/male/masculine/many/more
  14. 英文字母「N」的原始涵意魚類,表示跳躍與連接
    in/contact/link/ant/north/necessity
  15. 英文字母「O」的原始涵意眼睛,表示觀察與原相
    open/close/observe/zone/round/loop/look/zero/observation
  16. 英文字母「P」的原始涵意嘴唇,表示噴出與實踐
    puff/spit/up/tip/top/cap/pile/pine/practice/perfect
  17. 英文字母「Q」的原始涵意垂尾,表示收縮與引用
    queen/quest/quick/quote/quit/quality/quantity
  18. 英文字母「R」的原始涵意狗頭,表示偵查與報警strong/guard/memory/superior/ring/germination/branch
  19. 英文字母「S」的原始涵意牙齒,表示堅硬與技巧
    soft/safe/solid/similar/sharp/sign/she/sister/sand/snake
  20. 英文字母「T」的原始涵意記號,表示工具與格式
    text/format/foot/stand/identify/instruct/set/tree/table/tool
  21. 英文字母「U」的原始涵意栓孔,表示器具與團結
    cup/much/up/plug/rush/focus/unit/united/union
  22. 英文字母「V」的原始涵意木栓,表示拉動與美德move/save/valley/victory/violent/love/vacuum/vacant/virtue
  23. 英文字母「W」的原始涵意保障,表示錯誤與虛弱
    wall/woman/wife/weak/water/wash/wave/wood/wrong
  24. 英文字母「X」的原始涵意交叉,表示迷惑與未知
    cox/fox/exactly/vertex/text
  25. 英文字母「Y」的原始涵意叉生,表示產生與年青
    way/alley/artery/cranny/yield/youth
  26. 英文字母「Z」的原始涵意宙斯,表示曲折與狂熱
    zeus/zenith/zeal/zest/zap/zigzag

top】【main

飲品

飲料beverage)是供人類飲用的液體,除了解渴的基本功能外,飲料在人類文化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常見的飲料類型包括牛奶咖啡手搖飲等。水在西方文化中,通常是喝常溫的;在中國文化中通常是喝溫熱的。牛奶也被視為飲料之一,水和牛奶在歷史上一直是基本飲料。當人體脫水時,就會感到口渴,口渴由下視丘調節。下視丘能響應身體電解質水平的細微變化,以及血液循環量的變化;完全不喝水會導致死亡。
◎ 英文單字:beverage為飲品的統稱,也就是說無論是哪一種飲料都能稱呼,是一種很籠統的英文說法,同時也是標準的用法。飲料的英文單字:drinks,除了可以表示一般的飲料之外,通常也可以是帶有酒精成份的飲料,如:啤酒、調酒、雞尾酒等,都可以直接用 drink來表示。因此喝帶有酒精成份的飲料,採用 drink會比較貼切一點。


main

飲用水

飲用水(英文:drinking water)是指適用於飲用或烹飪的,通常不含任何添加物、無色透明、依食品標準製造、可直接飲用。成人每天至少需要補充水分 1’200毫升(mL)左右。煮開的水在容器(如:水壺)中長期保存放置 5天~6天後,細菌作用可能產生亞硝酸鹽含量上升。維生素 C可以抵擋亞硝酸鹽反應。自動反覆煮滾水的熱壺設備,由於水的蒸發會增加水的亞硝酸鹽含量。


top】【main

牛乳

牛乳(milk)是最古老的天然飲品之一。牛乳是乳汁,又稱:牛奶。牛乳在不同國家分有不同的等級,目前最普遍的是全脂、高鈣低脂及脫脂牛乳…等,3種。
美國將牛乳按照脂肪含量分為 5類,分別是接近無脂(skim)、半低脂(1/2 percent low fat)、低脂(1 percent low fat)、減脂(2 percent reduced fat)與全脂(whole)。一杯 500毫升(mL)的純牛乳,熱量在 300大卡左右。牛乳的主要成分乳清蛋白酪蛋白、β-乳球蛋白、γ-乳白蛋白…等。
牛乳適合需控制飲食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肥胖人士及消化能力較弱或腹瀉的嬰兒飲用。
由於牛乳中富含乳糖,乳糖是一種雙醣,需要生物體中分泌的乳糖來分解。大部分成年人長大以後可能失去分解乳糖的人體功能。

◎ 常見的牛奶製品:鮮奶油起司優格淡奶煉奶奶油奶粉…等。


世界牛奶日〗【top】【main

茶(tea)


top】【main

咖啡

咖啡(coffee)


top】【main

風味茶

§ 學會自製 5種風味茶
https://youtu.be/ggsNyUFnkUc (2020/01/20)

19世紀初隨著冰塊製作商業化,冰茶開始風行,如今更有採用乳品、水果、果汁、果糖、香草或碳酸飲料調製出特殊口味的「風味茶」。

調製風味茶飲的四種基礎材料:

  • 基底base):風味茶的基本要素,如:綠茶、烏龍茶、紅茶、包種茶、珠茶、花草茶(洋甘菊茶、扶桑花茶、玄米綠茶、聖誕茶、薰衣草茶、香茅茶)等;
  • 液態水liquid):風味茶的口感,如:果汁、乳製品、氣泡水、冰塊等;
  • 糖漿syrup):風味茶的味道,如:水果糖漿(莓果糖漿、柚子酵素、五味子酵素)、草本糖漿(薰衣草糖漿、迷迭香糖漿、玫瑰糖漿)、香料糖漿(香草糖漿、生薑糖漿、榛果糖漿)等;
  • 裝飾garnish):風味茶的視覺效果,如:水果(柑橘類、莓果類、木瓜、頻果、芒果、香蕉等)、香草(薄荷、香茅、玫瑰花瓣、麝香草、迷迭香)、粉末(巧克力粉、薑黃粉、餅乾粉)等。

調製風味茶飲使用的工具:

  1. 準備:計量匙、計量杯、量酒器、水果刀、削皮器、刨絲刀、冰淇淋杓、鉆板等;
  2. 泡茶:茶壺、濾茶器等;
  3. 製作:搗棒、奶泡器、調理缽、調理機、牛奶壺、雪克杯、拉花杯等;
  4. 品嚐:酒匙、香檳杯、不倒翁杯、高飛球杯、雙層杯等。

top】【main

其它飲料

其它


top】【main

臺灣的住民

考古學的臺灣原住民臺灣南島語言原住民族群
平埔族群臺灣客家族群閩南民系
臺灣未識別民族

臺灣本島在 17世紀中葉以前,臺灣原住民族一直居於主體地位;隨著漢族不斷從中國本土·移入墾殖、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臺灣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治時期日治時期等多次政權遞轉。最近一次遞轉為 1945 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自 1949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 臺灣人類的源起
https://youtu.be/P9BmoqoByHQ 2019/11/04
§ 陳耀昌(1949~)談臺灣的「島嶼 DNA」
https://youtu.be/8vX7IStdaG8 (2016/10/23)

陳耀昌(1949~),臺灣著名的血液疾病專家,於 1983年完成台灣第一例的骨髓移植治療。
陳第(1541/04/10~1617/04/28),字季立,號一齋,福建·連江人,明朝·儒生、音韻學家、藏書家。陳第貢獻致力於音韻學探討,指出字音會隨著時地差異,糾正自宋朝·朱熹以來錯誤的叶音觀念。曾隨名將沈有容至台灣,著有《東番記》一書,被視為研究台灣原住民的重要文獻之一。 

臺灣的地質臺灣的歷史臺灣的文化民俗語言

main

考古學的臺灣原住民

於 2013年國立臺灣博物館將左鎮人樣本送檢,經放射性碳定年法檢驗後,推翻了「左鎮人是臺灣最早的人骨化石是距今 20’000~30’000年」的看法。
左鎮人是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現代人(智人種),其年代測定距今約 3000年。目前認為具有直立人特徵的澎湖原人(生存年代距今約 450’000~190’000年前的更新世中期)才是臺灣最古老的人類化石。
至於大坌坑文化台灣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中最早的一層,名稱來自大坌坑遺址。該文化的分布地區,包括東南沿海大陸和附近島嶼一帶。從各遺址或研究所得的推測年代不一,大致上距今約 7’000~5’000年。
:考古學者運用人骨鑑定新技術(放射性碳定年法)大翻案,突破重重迷霧,追尋可靠證據,再度定位了台灣最早的先民,他們不是「左鎮人」,那麼到底是誰?
§ https://youtu.be/THK5rgzaO8o (2017/01/08)


臺灣南島語言〗【top】【main

原住民族群

§ 臺灣原住民族簡介
https://youtu.be/AfLQ-567jG0 (2016/10/31)
§ 原住民分佈區域
https://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6726E5B80C8822F9

原住民各族特色
原住民歌曲原住民舞蹈原住民習俗

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原住民族委員會

「原住民」的英文應該翻譯為「indigene」或「aborigine」頗具爭議性。因為 aboriginal 是指原始居住的人,他們昔時未受外來文明影響或該部落完全不接受任何當時外來文明的東西;臺灣的原住民(約 520’000人,占人口數的 2%),都已漢化或西化,應以「indigenous」來稱之較正確。
註 ㄧ:aborigine 指原始居民或土著民族。
註 二:indigene 指原住民或土生土長的當地人。
§ 臺灣原住民:移動的史書
https://youtu.be/AteZVc7HR94 (2018/04/19)
§ 臺灣原住民:祖靈我族
https://youtu.be/AfLQ-567jG0 (2017)
§ 台灣之美
https://youtu.be/kloT23mAHrg (2018/01/24)
濃縮的 3分鐘精華短片,取材自齊柏林導演所拍攝的『看見台灣』
臺灣原住民(於 2014年之前)共 14族,於 2014/06/26,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 通過為台灣原住民族的第 15族、第 16族。(現在台灣原住民族已有 16族)
§ 16族禮讚
https://youtu.be/dB3N23ve0Ps (2016/03/07)
§ 原住民的歌舞簡介
https://youtu.be/D66OrLs-toQ (2013/11/04)
§ 原住民圖騰
https://youtu.be/gwDxa3p-woE (2014/07/01)


top】【main

原住民族各族特色

  1. 排灣族
    https://youtu.be/aI1dCMjVw2I (2014/09/15)
  2. 阿美族
  3. 毛利人與阿美族文化交流
    https://youtu.be/P30aIpAvdK0 (2019/08/03)
  4. 布農族
    https://youtu.be/sleObTNJkag (2012/08/19)
  5. 山中月影
    https://youtu.be/BMidIL1WqXQ (2016/01/16)
  6. 泰雅族
  7. 最後通電的部落
    https://youtu.be/GwGyhEXdGIw(2020/03/28)

top】【main

原住民歌曲


top】【main

原住民舞蹈


top】【main

原住民習俗

原住民習俗
原住民作物

§ 花蓮·卓溪鄉·布農山村:布農族的農耕與飲食文化
https://youtu.be/V4dV–tfKOY (2019/11/28)


top】【main

平埔族群

§ 臺灣的原住民
https://youtu.be/AteZVc7HR94 (2018/04/19)

凱達格蘭文化館

平埔族群(Taiwanese Plains Indigenous Peoples),之前稱之平埔族,是對台灣原住民族分類管理所使用的稱呼,對應的另一稱呼為高山族。平埔族群往昔在荷蘭西班牙統治時稱為「土著」;清領時期,則大多稱為化番、熟番。自中華民國政府時期起平埔族後代大多已喪失族群意識,且不獲官方認定為原住民族;後來臺灣族群研究興起,這些平埔族群的歷史才開始受到主流社會的關注。賽夏族邵族也曾一度被歸為平埔族群,可見「平埔族」、「熟番」、「化番」及「生番」等…分類,皆為外來政權依統治方便,未依原住民族自我認同所做的分類,造成當代的平埔正名平埔正名運動。於 2006年 7月 6日「台南縣西拉雅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正式運作,並召開首次委員會議,開啟平埔族正名運動,較具有成果的是西拉雅族,西拉雅族在台南市為市定原住民族。
自 1931年起,學者對於平埔族群的分類,有新的不同看法。主要依臺灣南島語言再細分成「北臺灣南島語族」、「中臺灣南島語族」、「南臺灣南島語族」以及「東臺灣南島語族」,涵蓋多個語群。
#)參考:南島語系語言分類系譜


top】【main

凱達格蘭文化館

平埔族群的平埔一詞代表「平原地區」之意。居住在平原地區的平埔族群(如左圖各族)大多已經漢化,而以「平埔族群」一詞稱呼。因此原住民族群分類的重點放在「高山族群」上;以前賽夏族邵族也曾一度被歸為平埔族群。
§ 平埔族第一次大遷徙
https://youtu.be/5FMzT1LrXv8 (2014/08/03)3’52”
§ 平埔先民
https://youtu.be/pZ-0csbx-lo (2016/03/21)48’00”

凱達格蘭人是平埔族群的一支,為臺北地區早期的平地原住民,也是 400多年前已經居住於台灣北部地區的原住民之一,北投曾是凱達格蘭人的族地。
凱達格蘭文化館成立於北投,自有其深遠的歷史涵義。凱達格蘭文化館位於捷運站新北投附近,主體為地下 2層、地上 10層的鋼筋混凝土建築,是全國第一座以原住民為主體的教育研習及文化藝術中心。
§ 拜訪凱達格蘭文化館
https://youtu.be/KcCr0YDevKw (2020/03/13)1’00”


top】【main

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位於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原為瑪家山地文化村,處於三地門、瑪家、霧台⋯⋯等, 3個原住民鄉對外交通之樞紐地帶,距屏東市僅 24公里,交通便利,附近均為排灣、魯凱族群聚之村落,深具原住民文化特有氣息。園區地處海拔 145公尺至 220公尺之間,地形崎嶇頗具自然景觀俊美與變化。目前歸屬於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管轄。
§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簡介
https://youtu.be/RMtksFTyjeQ (2016/02/15)


top】【main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位於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 282號,於 1994年 6月 9日開幕,為國內第一座以原住民為主題的私人博物館。除了積極從事台灣原住民族文物蒐藏保存之外,博物館藉由多樣化的教育活動促進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的推廣,館內的常設展及特展也忠實地呈現了台灣原住民族的豐富的物質文化。此外,為尊重原住民族對自身文化的詮釋權,館內每年舉辦一次「與部落結合」特展,採取與單一族群部落合作的方式,共同規劃特展內容,彰顯獨特族群的主體性,提供原住民族文化展演的場域,使博物館成為多元文化的發聲管道及論壇。〖閱讀更多關於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設施介紹
https://youtu.be/4pSSaKH8D2g (2018/01/13)
§ 關於 SOAS 的故事
https://youtu.be/m5Fjtx55F9s (2013/08/12)


top】【main

臺灣客家族群

臺灣客家族群渡臺時間相當早,德國史學家 Riess研究荷蘭史料時發現,荷蘭人與臺灣原住民溝通多由「客家人」居中翻譯;故此,尹章義教授(1944/05/04~)認為客家人與閩南人幾乎是同時抵達臺灣,甚至可能更早。臺灣客家人,是指父系為客家民系臺灣人,為臺灣第二大族群。早期臺灣客家人的母語為臺灣客家話歷經明鄭時期清治時期通行於臺灣的客家地區(集中於桃竹苗以及南臺灣·六堆地區及花東縱谷)。
客家民系
,俗稱「客家人」,在西方·人類學上簡稱「Hakka」(客家話:客家,白話字Hak-kâ),是漢族的一個分支,也是漢族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唯一不以地域命名之漢族民系。客家族群之稱源於清朝初年當時廣東四邑地區以地主自居的四邑族群,將有外地籍貫的本地居民冠予「客家」之稱,而有土籍、客籍的區別。


客家話〗【top】【main

客家話臺灣話臺灣語言的腔調

閩南民系

閩南民系,簡稱閩南人,客家稱之為「河老(Hô-ló)」或稱福佬Hok-ló)、學佬(Ha̍k-láu),是漢族閩民系的分支之一。主要分布於福建廣東浙江臺灣以及東南亞…等華裔聚居地,若加上世界華僑總和則人口超過 50’000’000人。
一般定義的閩南人指的是發源於中國福建南部地區以及臺灣地區使用閩台泉漳片者,約為今日的福建南部沿海廣東香港澳門臺灣東南亞歐美以及世界各地的閩南移民;閩南族群也涵蓋:海陸豐話浙南閩語龍巖話的使用者。東南亞國家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等地,閩南民系大多是當地優勢族群


臺灣話〗【top】【main

古琴

古琴為彈撥樂器,擁有三千多年歷史是中國古樂精髓,於 1820年代為了與西方樂器(鋼琴)有所區別重新命名。古人造琴的式樣是依據個人的審美觀、攜帶性對琴身輪廓略微變異。基本分為三類:
1)聖人造琴,如仲尼式、神農式、伏羲式等;
2)文人造琴,如落霞式、蕉葉式、連珠式等;
3)帝王造琴,如襄王琴、潞王琴等。

「鈞天雅奏」:一直是「仲尼式古琴」的稱呼。在臺灣,古老的廟宇戲台的匾額也是「鈞天雅奏」或「和聲鳴盛」;唯獨大陸的廖河戲台上的匾額撰寫的是「大雅元音」,卻也是雅俗共賞,又不失大氣磅礴。
¶ 古琴式樣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z5yv6g.html
¶ 廖河戲台的「大雅元音」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E5%BB%96%E6%B2%B3%E6%88%8F%E5%8F%B0


main

¶ 中國古典音樂
https://youtu.be/_OjKTS9GeQw (2020/01/04)

仲尼式古琴

琴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伯牙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臺被視為友誼的象徵。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現存琴曲 3360多首,琴譜 130多部,琴歌300首。
經常在古裝或古代情節的電影電視節目中,古琴是較常出現的配樂演奏樂器之一,例如《秦頌》(李祥霆演奏)、山水情》(龔一演奏)]以及《赤壁》(趙家珍演奏)均有古琴名家參與配樂。
¶ 欣賞「太古遺音」,以仲尼式古琴演奏「梅花三弄」
https://youtu.be/IM9owHmgdnY (2015/01/03)


top】【main

四大名琴

中國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說。春秋時期齊桓公的「號鐘」、春秋時期楚莊王的「繞樑」、西漢司馬相如的「綠綺」和東漢末年蔡邕的「焦尾。但這些琴並沒有流傳下來,現在存世的名琴多來自唐朝之後,如唐朝的「九霄環佩」、「大聖遺音」、「枯木龍吟」、「春雷」…等。

宋朝也是琴文化發展的最重要的時代之一,現存的兩宋古琴佳器較多。宋徽宗御製的「松石間意」在 2010年以 1.3664億元拍賣,成爲當時拍賣價格最高的古琴、世界最貴樂器之一


top】【main

揚琴

揚琴Dulcimer)是弦鳴樂器(擊弦樂器)的一種,具有 144條弦、音箱以木製成,呈扁平梯形,以雙手持「琴竹」擊弦發聲,兼具打擊樂器及弦樂器之特色,在國樂團裡被編制為「擊弦樂器」。揚琴又稱:洋琴、打琴、蝴蝶琴、蝙蝠琴、扇面琴等;現代音樂界幾乎統一稱作「揚琴」。
揚琴源於中亞地區的波斯,稱作:「桑圖爾」,之後流傳到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地,是一種經過變體的東亞民族樂器。中國揚琴被認為是明朝時經海路傳進中國,在國樂團裡還是編制為「彈撥樂器」。朝鮮揚琴則是在 18世紀由中國人傳入朝鮮半島。
§ 揚琴獨奏:林冲夜奔,演奏者:何鋇家
https://youtu.be/Bpe-1MV0JOs 2010/12/23
§ 揚琴獨奏:一剪梅,演奏者:羅正楎
https://youtu.be/it0TAy4tb2o 2020/06/29
§ 劉憲雯訪問李庭耀談揚琴 
https://youtu.be/cHHGFe36fUY  2012/12/17
§ 揚琴協奏曲《狂想曲》:王丹紅創作
https://youtu.be/b1Nsto7uQdU 2014/05/01
§ 揚琴作品:剪羊毛
https://youtu.be/ShDUopVlNJQ 2021/06/05
§ 2013世界揚琴會員大合奏
https://youtu.be/b_CZQ63QwBo 2014/04/17

揚琴有「德西馬」(Dulcimer)、「欽巴龍」(Cimbalom)、「哈克布列特」(Hackbrett)及「薩泰里」(Epigonion等多種變體。


top】【main

琵琶

琵琶Pipa)是東亞傳統彈撥樂器的一種,已經有 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出現在秦朝(前 221年~前 207年)。「琵琶」這個名稱來自所謂「推手為批,引手為把」(最基本的彈撥技巧)所以名為「批把」(琵琶)。在唐朝618/06/18907/05/12)以前,琵琶也是漢語裡對所有短頸魯特琴(又稱:琉特琴)、烏德琴等,彈撥樂器的總稱。中國琵琶傳到東亞其它地區,發展成日本琵琶朝鮮琵琶越南琵琶琉球琵琶
§ 琵琶獨奏:十面埋伏,演奏者:劉德海
https://youtu.be/jGq2KK9Xihw 2020/04/11
§ 十大琵琶名曲鑑賞
https://youtu.be/Mmvo3OZ6xjU 2021/10/07


top】【main

古箏

古箏Koto)又稱箏、秦箏,中國撥弦樂器,有 2’500年以上的歷史。古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二十五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
§ 古箏演奏:十面埋伏,街頭演奏
https://youtu.be/7L2NvNDhybU 2020/02/01
§ 古箏音樂會:十面埋伏,演出者: 鄒勵娟、莫偉樑、錢璟、姚欣
https://youtu.be/0r322wLNM50 2015/12/08


top】【main

道之根源

胡適(1891/12/17~1962/02/24)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中稱:「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通常探討哲學的實質是在於問題本身過程的審查;在實質上探討過程中,必須去回答的探討命題方能謂之「哲學」。

道家春秋·戰國時期以老子列子莊子為代表,是九流十家之一,也是中國·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道家主張「順其自然」以「道」為本,自然無為,認為要用到「人為」法律時,大道已經廢棄了,屆時社會上已喪失道德仁義,因此不主張要用「法律」治人;法家則主張要用法律去懲治人,認為人類本性頑劣,要用權威與法條以治天下。道家思想與法家思想多有牴觸,但到了法家的韓非子時,卻利用道家《道德經》的章句,闡發法家思想。


main

關於河圖洛書

河圖洛書」可能是在文字發明以前、巫覡(··)自稱受自天神的圖畫,從最初寶玉或奇石上的紋路或圖象,聖人(伏羲氏、大禹等人)能從中理解天意,後來才演變為有文字註解、在簡牘或帛上的的圖書,但在具體形式與意義,後世則眾說紛紜。其中有好古,也有疑古的說法。有人認為可能是「易經」的根源、中華文化的重要資產;也有人認為「神話出現在信史之前、文獻不足採信」而加以排斥。
目前考証,在宋朝之前,太極與河圖洛書的記述只有文字,一直到「道家一代宗師:陳摶」才提出了太極、河圖、洛書的圖案。
陳摶(公元 871~989年)首創「龍圖易」融合了漢朝至唐朝的九宮學說以及五行生成數的理論,提出圖像,名之為龍圖。之後北宋的劉牧又將陳摶的龍圖區分為「河圖」「洛書」兩種圖式:將九宮圖稱為「河圖」,五行生成圖稱為「洛書」。
南宋時蔡元定(公元 1135年~1198年)則將它改變過來,反將九宮圖稱之為「洛書」(九宮數),而五行生成圖稱之為「河圖」(生成數)。
··)巫覡是指能運用超自然力的人,現通稱巫。說文解字:「能齋肅事神明者,在男曰覡,在女曰巫」,男性稱為覡,或稱巫師。女性稱為巫,或稱女巫。
§ 龍馬負圖(河圖洛書 曾仕強1935/10/202018/11/11https://youtu.be/Vdc6MyjQU34 2021/12/26


top】【main

• 天書秘境(上) https://youtu.be/X93T7GPMsaY (2018/05/05)
• 天書秘境(下) https://youtu.be/1CXQPhrMSHo (2018/05/05)

top】【main

語文藝術

語言文字文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語文藝術可以指文學相聲繞口令⋯⋯等,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現實的藝術,包括韻文散文劇本小說⋯⋯等,包括口頭或唱歌的文本(口頭文學)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通常將文學的體裁分為小說散文詩歌劇本,並稱之為四大文學體裁


main

作家

作家通常寫作小說是以特定時空背景,塑造多種人物形象描寫人物故事,小說是以主題的相關佈局、發展故事情節的文學作品。
本土作家則是依據人民主要的活動地區為時空背景作為主題,描述故事情節的文學作品。

◎ 英文「Novel」是指篇幅較長的小說(參見長篇小說),而「Fiction」是指虛構的故事作品(不限於文字多寡)。中文的「小說」嚴格來說沒有單一合適的英語單字可以對應,但是大多會將『Novel』譯為小說


top】【main

陳舜臣

陳舜臣(1924/02/18~2015/01/21)歷史小說作家,臺灣·臺北·新莊人,生於日本·兵庫縣·神戶市·元町。於 1990年取得日本國籍,擁有中華民國與日本雙國籍的華裔作家。1961年以《枯草之根》榮獲第七屆江戶川亂步賞後,開始在日本文壇嶄露頭角。陳舜臣的作品很多,代表著作為《枯草之根》、《青玉獅子香爐》,還有〈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秘本三國志〉、〈小說十八史略〉……等,以及琉球史小說:〈琉球之風〉及〈憤怒的菩薩〉。
陳舜臣是日本戰後傑出的台裔日籍作家 ,他留下了數量相當可觀的著作。

「境界之人」:陳舜臣紀錄片
(日本田野調查案/劉吉雄)
§ https://youtu.be/Aw2mo71pcUw (2019/10/22)


top】【main

賴和

賴和(1894/5/28~1943/1/31)於1918年前往中國·福建·廈門·鼓浪嶼博愛醫院任職,因思鄉之苦,於1919年返台。是年遇上五四運動的衝擊,返台後積極推動台灣新文學運動;於1923年參與文化協會活動因「治警事件」入獄。
賴和的反抗當時社會現象的文學,主題多為「舊社會習俗的敗壞」、「被屈辱的人民」、「弱者的奮鬥」。
賴和主要知名小說有《一桿稱仔》、《不如意的過年》、《善訟的人的故事》、《浪漫外紀》等…,而其他出色的新詩作品有〈流離曲〉、〈覺悟下的犧牲:寄二林的同志〉、〈南國哀歌〉、〈種田人〉、〈可憐的乞婦〉、〈農民謠〉、〈農民嘆〉、〈冬到新穀收〉等…作品,賴和寫實主義的手法,洋溢著民族情感與人道主義。曾經主編新潮文庫的醫生文人林衡哲,則尊稱賴和為「台灣現代文學之父」。

賴和(1894~1943)原名賴河,台灣彰化人,本職是醫生。
§ 作家李喬導讀賴和的著作「一桿秤子」
https://youtu.be/NJzwM7JqWYs

參考資訊
*) 李南衡先生撰文回顧當年出版『賴和全集』台南神學院老師王貞文回憶當年參與「賴和平反運動」,講述賴和以「抗日英雄」身分入祀忠烈祠,卻又被舉報有「共產思想」而被逐出忠烈祠的荒謬歷史。
*) 李南衡在1979年,就苦心蒐集資料,自費出版了5冊《日據下台灣新文學選集》,其中第一本就是《賴和全集》,這是全台灣第一本『賴和全集』;所以李南衡是第ㄧ個挖掘出賴和的人!」
目前在市面上,卻以成功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林瑞明於2000年主編的《賴和全集》較為知名。


top】【main

倪匡

倪匡1935/05/302022/07/03)祖籍浙江,以科幻小說家傳戶曉,最廣為人知的則是《衛斯理系列》。倪匡與金庸1924/03/102018/10/30)、黃霑1941/03/182004/11/24)和蔡瀾1941/08/18~)合稱「香港四大才子」。從 1962年到 2004年,42年間倪匡共出版了 145本衛斯理小說。2012年曾獲第 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2007年因妻子不適應美國的生活,倪匡選擇回流香港, 倪匡以此自嘲「我晚節不保就是了,兒女情長,一定英雄氣短。」
§ 薇微語主持人:李小薇訪談倪匡 
https://youtu.be/5ug1OtacH1k 2021/12/29
§ 鏗鏘集節目主持人訪談倪匡  
https://youtu.be/JAtP0XjxhF4 2021/07/02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