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傳播 和學習 人類文明 成果的傳承,也就是教導各種知識 、技能 和社會 生活經驗 的個體社會化 的社會實踐活動,促進人類社會 永續發展;狹義的教育專指學校 教育(制度化教育 );廣義的教育則涵蓋社會待人處事的互動,例如:家教、禮儀、文教 、文創 … 等延伸領域的各種知識 、技能 和社會 生活經驗 的學習與教導。
〖性格指標 〗【main 】
宣教與行醫
宣教 近代稱「傳福音」是基督徒 的重要使命,是指傳播基督信仰 的行為,又稱傳道、講道、傳教、布道(新教 多用此詞)、福傳(天主教 多用此詞),其字源來自耶穌 在世時的通用語 :通用希臘語 的「εὐαγγέλιον 」,意為「好消息 (Gospel )」,後引申為傳播基督 的福音 。
行醫 現代通稱「醫療」是指從事治療 (英語:Therapy )、醫治(英語:Medical treatment )與醫療衛生|健康照護 (英語:Health care )與醫藥 事務有關的行為。
【top 】【main 】
馬雅各
¶ 台南看西街醫館 https://youtu.be/uFcthz86c4g (2017/09/20)
馬雅各 (英語:James Laidlaw Maxwell ,1836/03/18 ~1921/03/06 ),英文名音譯:詹姆士· 萊德勞· 馬克西威爾,生於英國 ·蘇格蘭 ,為醫師 、長老教會 傳教士 ,於 1865 年 6 月到台灣 南部傳教及行醫,是英國長老教會 第一位駐臺灣宣教師,與馬偕 醫師齊名。他在台南創設了台灣首座西式醫院 :看西街醫館 (今新樓醫院 )。
【top 】【main 】
馬偕
¶ 滬尾偕醫館 https://youtu.be/D_IkO-fYEuA (2020/02/15)
¶ 淡水禮拜堂 https://youtu.be/dWwbBm_zAs4 (2014/09/04)
喬治· 萊斯里· 馬偕 (英語:George Leslie Mackay ,白話字 :Má-kai ,台羅 :Má-kai |1844/03/21 ~1901/06/02 ),漢名 偕叡理,生於加拿大 ·安大略省 ,長老教會 ·牧師 ,雖然不是醫師但學過解剖學 與生理學 課程。 馬偕於 1871 年 12 月 30 日,抵達台灣打狗 (高雄);隨後由打狗搭乘「海龍號」輪船,於 1872 年 3 月 9 日在滬尾(淡水)登岸,開始傳教與行醫,與馬雅各 齊名。 在臺灣,一般人皆稱為「馬偕博士」或「偕牧師」。馬偕的一生被以「寧願燒盡(磨耗),不願朽壞(銹蝕)|Rather burn out, than rust out 」讚賞;馬偕的座右銘為:All for Christ, 「攏是為基督|台羅 :Lóng sī uī Ki-tok」 。
馬偕 ( 1844/03/21~ 1901/06/02| George Leslie Mackay|音譯:偕叡理 牧師, |配偶:張聰明 女士 | 1860~ 1925/09/15)為加拿大長老會差會 牧師 ,學過解剖學 與生理學 課程,於 19世紀末期至台灣 傳教與行醫,與馬雅各 ( 1836/03/18~ 1921/03/06)齊名。
偕瑪連 ( 1879/05/24~ 1959/02/18| Mary Ellen Mackay|適陳清義 牧師)為馬偕 之長女。
偕以利 ( 1880/09/04~ 1970/07/23| Bella Catherine Mackay Koa|適柯維思 又稱 :柯玖 )為馬偕 之次女。
偕叡廉 ( 1882/01/22~ 1969/08/16| Dr. George William Mackay|配偶: Jean Ross|蘿絲仁利 ) 為馬偕 之 子, 有馬偕二世、小馬偕之稱,是台灣少數擁有四種國籍 的傳教士。
柯維思 (1869 年~1945 年 |又稱:柯玖 |配偶: 偕以利)是馬偕 的學生兼助理。
【top 】【main 】
蘭大衛
彰化醫館於 1896/11/29在彰化廳 線東堡 由梅鑑霧(Rev. Campbell Moody)牧師與蘭大衛 醫師成立。於 1907年 10月19日,新建「彰化醫館」完工(今中華路院區),命名為「英立彰化基督教醫院」。 爰於 1937年3月,改名為彰化基督教醫院 (全銜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簡稱彰基)是彰化縣 唯一的醫學中心 ,也是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 下的總院,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體系下有 7家所屬醫院(另有 2院區與 1兒童醫院)、1家所屬產後護理之家、3家所屬護理之家。
蘭大衛 (英語:David Landsborough |1870/08/02 ~1957/10/14 ),暱稱 老蘭醫師,是一位出身蘇格蘭 的醫師 及長老教會 ·傳教士 ,與妻子連瑪玉 (英語:Marjorie Landsborough ,1884/04/15 ~1984/08/29 )都是彰化基督教醫院 創建人之一。由於蘭大衛長年在彰化地區 行醫,當地有句俗諺 :「南門媽祖宮 ,西門蘭醫生」。蘭大弼 (英語:David Landsborough Ⅳ ,1914/12/16 ~2010/03/02 )醫師為蘭大衛之子。
【top 】【main 】
全台教育發祥地
於 1895 年 7 月 12 日,因應八芝蘭 一帶文教氣息濃厚,日本總督府學務部從大稻埕 遷至芝山巖惠濟宮 成立芝山巖學堂 ,是臺灣第一所日式現代學堂,並於該宮後殿開設國語傳習所 培育傳習生,因此芝山巖惠濟宮 是日本時代 的「全台教育發祥地」也是臺灣第一所日式現代學堂,當時記者稱之為臺灣現代教育的發祥地,有臺灣子女就讀。
【top 】【main 】
芝山巖惠濟宮
芝山巖惠濟宮 ,位於臺灣 ·臺北市 ·士林區 ·名山里·芝山岩 上的廟宇,清高宗 乾隆 十七年(1752年)在芝山岩初建;現在包含祭拜觀音 的芝山巖寺、祭拜開漳聖王 的惠濟宮、祭祀文昌帝君 的文昌祠,為市定古蹟 ,亦被視作臺灣現代化教育 的發祥點。芝山巖惠濟宮 與士林神農宮 、士林慈諴宮 皆被列成古蹟,為士林三大古廟。
【top 】【main 】
淡水女學堂
淡水女學堂 (Tamsui Girls’ SchooI ),日治時期命名「善樓」,由基督教長老教會 創辦,於 1884年 1月正式開學,一共有 45名婦女入學,大半是來自宜蘭的噶瑪蘭族 (平埔族群 之一),首任校長由馬偕 博士擔任。同年 10月 2日 ,中法戰爭 法艦砲轟淡水 ,砲彈傷及牛津學堂 建築物,建築物因堅固而未遭損毀,但學校因而停課。清法戰爭的這次滬尾之役 是清末在臺灣唯一對外勝戰之役。 ¶ 台灣第一所女學堂:淡水女學堂(淡水 ·純德女子中學 )https://youtu.be/x9nJtkwMbEs (2015/09/11) 【下課花路米556】
臺灣第一所女學堂:淡水女學堂
馬偕博士 於 1882 年創立理學堂大書院 與淡水中學校 ,成為長老教會 培育傳教、醫療和教育人才的基地。「淡水中學校」於 1922 年 10 月改稱為「私立淡水中學」,八角塔 為私立淡水中學幾何老師羅虔益(K.W.Dowie |加拿大宣教士)所設計,他成功的融合了中國的寶塔和西方拜占庭式建築,於 1925 年 6 月竣工,正門以觀音石雕出雀替 和宮燈,誇張中國色彩,上有吳廷芳 (1870/10/24 ~1929/06/10 )的篆隸:「私立淡水中學 、校訓 ·信望愛 」現在已成為淡江中學歷代的精神堡壘。 馬偕博士感受到當時女子受性別、陋習嚴重影響,以致知識低落;希望藉由提升女性知識水準,讓女子也成為宣教 人員。1883 年在「淡水中學校」校區創立淡水女學堂 ;之後歷經多次變革,於 1949 年 7 月改稱純德女中 ,於 1958 年與淡江中學合併,改稱為私立淡江高級中學 。
【top 】【main 】
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 指政府 有義務 運用「公共資源」保障所有適齡兒童 接受的教育 。義務教育的三個基本原則是強制 、普遍 與免費 。凡是適齡兒童都應強制接受教育的義務,並且教育對象沒有階級或是出身的限制,此外還必須是免納學費的。於 1717年,普魯士王國 開始實施義務國民教育,是全世界第一個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 。臺灣 義務教育起始於日治時期 。20世紀初臺灣總督府 為了教授臺人日語 和日本文化,於各地設置14所國語傳習所 ,當時為了吸引臺民入學,已經有免費學費的優惠。不久總督府又將其架構於臺灣各地普設更多公學校 、蕃人公學校 等,在臺日人則獨立設置小學校。
【top 】【main 】
六年義務教育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於 1945年,接管臺灣 。依據《中華民國憲法 》第 21條規定,人民有受國民教育 (簡稱「國教」)之權利與義務,臺灣 民眾自此接受到了公平的教育。所有 6~12歲之學齡兒童受的基本教育就是小學 。因此 1968年以前實施的 6年小學義務教育(延續自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之政策)。學校的正式名稱是「國民學校」,簡稱「國校」又稱「國小」。
【top 】【main 】
九年國教
1968年,中華民國政府 修改《國民教育法》(沒有修改憲法)將義務教育延長至九年,開始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初級中學 不但改稱國民中學,還增設許多國民中等學校 。國民學校也改稱國民小學 。高達 80%的臺灣人民因此受益,為臺灣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小學高年級教育多流於應試 的問題也獲得改善。現行的國民教育法 第二條規定,凡 6~15歲之國民,應受國民教育;已經逾齡未受國民教育之國民,應受國民補習教育。至於 6~15歲國民之強迫入學,另以強迫入學條例 法律定之。 雖然國中以後的教育不屬義務教育,但大約 94.7%的國中畢業生仍繼續升學接受教育,大部份就讀高中 或高職 ,但也有少數國中畢業生不再升學,直接就業。
【top 】【main 】
十二年國教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簡稱十二年國教,臺灣於 2014年(民國103年)起施行的教育政策,將由施行前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但後三年非強迫性入學、免學費、公私立並行及免試為主。
【top 】【main 】
圖書館
圖書館 (library )為蒐集、整理及保存圖書資訊, 以服務公眾或特定對象之設施。 圖書館旨在建立及維護館藏, 以滿足人們對多元資訊的探討、研究的多種需求。
如:心蘭書社 於清朝同治 十一年(1872 年)創辦於浙江 ·瑞安 ,為中國創辦時間最早的公共圖書館 雛形,是瑞安市圖書館前身之一。心蘭書社的首倡者是許啟疇 (1839 年~1886 年),最早社址在浙江· 瑞安· 大沙堤,許啟疇歿後,於 1893 年移駐縣城東北,一度為利濟醫學堂 附屬圖書館,20 世紀初停辦。於 1919 年在許啟疇之子許苞倡議下,建築重建為「瑞安縣公立圖書館」,成為為今日瑞安圖書館,2011 年被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經修繕後於 2014 年恢復對外開放,2016 年轉交瑞安市圖書館。心蘭書社的新址在 1942 年建立「仲容文化館」,1949 年後改名瑞安文化館,瑞安圖書館一度併入文化館。2016 年,心蘭書社轉交文化部門,成為瑞安市圖書館分館,恢復圖書館功能,2017 年心蘭書社成為瑞安市首批開放的城市書房之一。
∫ 參考 ∫
【top 】【m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