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區植物

淡水公司田溪一共有八條支流分別與主流匯合,流入台灣海峽。淡水公司田溪發源自大屯山系,溪長約 15公里,為淡水區內第一大溪流,流經港仔坪注入臺灣海峽。公司田溪兩岸在 5’000年前已經有人類活動的蹤跡,發現有大坌坑文化的繩紋陶和石器等,但隨著淡海新市鎮的開發,卻將這些研究的憑證都破壞殆盡。
公司田溪又稱為林仔溪,是淡水地區的母親河公司田溪一帶舊名「大庄」,沿途盡是淡水開發史的遺跡,是漢人在北臺灣最早的開墾地,濱海丘陵生物多樣性值得探索、認知與融入。


main

相思樹


top】【main

構樹


top】【main

瓊崖海棠


top】【main

茵蔯蒿


top】【main

海埔姜

¶ 介紹海岸定砂之優良植物:海埔姜
https://youtu.be/4SrQvHNHEtU (2018/10/25)
¶ 介紹民間常用青草藥:單葉蔓荊
https://youtu.be/7_FmQHWPjbw (2013/05/25)

單葉蔓荊又名海埔姜、白埔姜、山埔姜、蔓荊子,是脣形科·牡荊屬的一種多年生藤狀植物,其根莖可以匍匐生長,尤喜沙地單葉蔓荊的花頂生或腋生總狀花,呈紫羅蘭色或紫紅色,花期 7~10月;秋季結果。果實圓形、成串,每串樹粒至幾十粒。果為核果呈黃棕色,徑 0.3~0.4公分,成熟時轉為黑色。蔓荊子的種籽味清香,常用它來裝枕頭,有治療頭疼失眠的功效。
單葉蔓荊蔓荊(三出複葉)生長於海岸沙地,為海岸定砂之優良植物;此外在龜山島還可以看到其他地方不易看到的白花種。
※)三葉蔓荊單葉蔓荊極為相似,最大的不同在於三葉蔓荊的葉子為三出複葉,但是有時候也會雜有單葉,主要分布台灣中部沿海地區。
※)紅花玉芙蓉(玄參科·園藝種)外型與海浦姜近似,常被作為綠籬植物。


top】【main

馬鞍藤


top】【main

濱刺草

¶ 台灣西部海岸常見植物 https://youtu.be/DHehIvVZwGg (2014/10/18)

濱刺草禾本科·鬟刺屬(濱刺麥屬)又名貓鼠刺、老鼠刺、濱刺麥、臘刺(臺灣植物總目錄)多年生草本植物。濱刺麥的莖木質化;葉線形、質堅而厚,表面有阻止水分蒸發的蠟質,葉舌具不整齊白色纖毛。濱刺麥雌雄異株:雄性小穗排成繖形狀穗狀花序,穗軸長 5~10公分,具尖突,小穗長 0.8~1.2公分;雌性小穗排成球形頭狀花序,穗軸長 0.7~1.5公分,小穗軸長 0.7~1.5公分;花期 5~8 月。濱刺麥花後結的穎果,綠色、球形具長刺,熟果呈褐色、極輕,脫離母株後,風吹滾動於沙灘上蔚為奇觀。
濱刺草(濱刺麥)的熟果在地表隨風滾動…
https://youtu.be/5_sALsXzfQI (2014/09/05)
¶ 美國大西部的象徵:翻滾吧!風滾草(從俄羅斯乾草原遠道而來的入侵者)
https://youtu.be/KC1yZ8xSDWA (2015/12/01)


top】【main

木防己

¶ 木防己葉片上的防己冠網蝽 https://youtu.be/vGWPCmBnxhE (2019/12/26)

木防己, 攀緣性灌木(藤本),小枝有毛。葉形變化大,長 3~8公分。全島低海拔地區普遍分佈
http://bruce0342.blogspot.com/2014/06/blog-post_11.html?m=1


top】【main

野苜蓿


top】【main

白花三葉草


top】【main

蕃杏


top】【main

綬草


top】【main

石蓴


top】【main

海藻

綠藻褐藻紅藻藍藻

東北角海藻

Ogonori(龍鬚菜)這種海藻(紅藻)的學名是 Gracilaria(龍鬚菜),又稱江蘺,西方國家也稱之為「sea moss」(皺葉角叉菜)。 這種紫色的苔蘚海藻通常會醃製食用或使用在沙拉中,是加勒比海地區和夏威夷的一種受歡迎的食材,常用在生魚飯(poke)中。龍鬚菜也是洋菜( agar-agar)的原材料,洋菜是一種果凍狀物質,素食的「吉利丁」(gelatin)。 某些種類的藻類如龍鬚菜的細胞壁中結構含有洋菜,會在煮沸時釋放。龍鬚菜常以乾燥條狀或粉末狀販售,可用於製作果凍、布丁和卡士達醬。主要有角叉菜 (Chondrus ocellatu) 、刺枝角叉菜 (Chondrus armatus) 、日本角叉菜 (Chondrus nipponicus) 等。

Wakame(裙帶菜)裙帶菜原產於世界各地的沿海地區,盡管外表厚厚的、滑溜溜的、呈深綠色,卻被歸類為棕色海帶。 裙帶菜略帶甜味,質地柔滑,常用於製作沙拉,並在切碎後加入味增湯中。它通常會烘乾或鹽醃後真空包裝。 不要在湯裏加入太多裙帶菜。因為裙帶菜在煮熟後會膨脹得很大,且過度烹煮會變得黏滑。 
石蓴學名Ulva lactuca),又名海萵苣(sea lettuce),為石蓴屬下的一種綠藻


top】【main

刺胞動物門

珊瑚海葵黏孢子蟲燈塔水母箱形水母

刺胞動物門舊名腔腸動物門,又名刺絲胞動物門、刺細胞動物門,有 16’000個物種,皆生活於淡水、海水或其他鹹水棲境。 刺胞動物門之下有珊瑚綱水母亞門立方水母綱水螅綱胞內寄生水螅蟲綱缽水母綱十字水母綱)、海膽亞門黏體動物…等。海葵珊瑚水母水螅黏孢子蟲…等,皆是
珊瑚綱刺胞動物門的一個綱。例如海葵石珊瑚紅珊瑚和已經絕滅的四射珊瑚橫板珊瑚等,全為海生動物。
・)海葵(sea anemones)會移動的動物,是徹頭徹尾的獨行俠。
・)珊瑚(coral)是固著的動物,是群集性且觸手短細。

¶ 海葵與珊瑚 https://youtu.be/Gek5SrfyPLE (2017/07/13)

main

珊瑚

¶ 珊瑚 
https://youtu.be/ZiULxLLP32s (2017/11/08)

珊瑚刺胞動物門·珊瑚綱,珊瑚之名來自古波斯語:sanga(石),是對珊瑚蟲群體及其骨骼的通稱。珊瑚蟲的身體呈圓筒狀,有 6個丶8個丶12個或 16個觸手,觸手中央有口。珊瑚蟲多群居,結合成一個群體,形狀像樹枝,不少人因此誤以為是植物。
珊瑚是固著的動物,不能移動,加上外形如花似樹,容易被誤認為生長在海底的植物。珊瑚是依賴光合作用轉換能量,是仰賴共生,珊瑚本身沒有光合色素。
¶ 墾丁的珊瑚礁
https://youtu.be/Xm4PxzTa4Io (2019/08/13)


top】【main

海葵

¶ 海葵
https://youtu.be/Ao-CFFHqb5I (2015/02/09)
¶ 海葵分裂
https://youtu.be/fRfg-YHtYWg(2020/02/20)

海葵刺胞動物門·珊瑚綱·六放珊瑚亞綱·海葵目超過 1’000個種以上當中的一個物種,多數棲息在淺海或岩岸的水窪或石縫中,少數生活在海洋深淵。『海葵目』的動物看上去很像花朵,但其實是捕食性動物,有些海葵本身是透明的,產生黃褐色乃至紅、綠等的色彩是因共生藻和本身的色素造成。海葵主要還是以光合作用產生的能源才能生存。這種無脊椎動物沒有骨骼,錨靠在海底固定的物體上(如:岩石或珊瑚……等)。海葵可以很緩慢的移動,但緊急的時候少數品種甚至會擺動軀體來游泳。海葵非常長壽,通常可以生存數百年,甚至有發現到 2’000多歲的高齡海葵。寄居蟹有時會把海葵背在背上作為偽裝,也有很多生物與海葵共生。
¶ 海葵泳姿
https://youtu.be/xovtWqygix0 (2013/11/22)
¶ 海葵進食
https://youtu.be/nI8A61uqybw (2011/11/05)
¶ 海葵落跑
https://youtu.be/-6lMD9h_ix4 (2019/05/20)


top】【main

黏孢子蟲

粘孢子蟲刺胞動物門·黏體動物亞門Myxozoa)是一類水中的寄生性物種(寄生蟲),其下已知有超過  1’300個物種,當中很多需要兩個寄主,如魚類環節動物外肛動物粘孢子蟲孢子平均約 10~20微米;而 Malacosporea 的孢子則達 2毫米。有瓣的孢子會造成感染。分類學家現已確認放射孢子小群其實只是粘孢子蟲的其中一個生長階段。


top】【main

燈塔水母

燈塔水母 有「長生不老」的超能力!
https://youtu.be/cQoJ-Hh-Aok (2018/10/24)

燈塔水母(學名:Turritopsis nutricula|俗稱:Immortal jellyfish)為刺胞動物門Cnidaria·水螅綱Hydrozoa·花水母目Anthoathecata·棒螅水母科(Oceaniidae·燈塔水母屬(Turritopsis)的一種。燈塔水母直徑約 45公厘,是一種小型水母。燈塔水母呈鐘型,傘形身體的直徑和高度幾乎相等;巨大且呈現出鮮艷的紅色,橫斷面為十字型;由於身體透明,能夠看見紅色的消化系統形如燈塔,因而得名。

普通的水母在有性生殖之後就會死亡,但是燈塔水母卻能夠再次回到水螅型。這被稱作分化轉移。理論上這個過程沒有次數限制,這種水母可以透過反覆的通常生殖和轉分化獲得無限的壽命,所以也被人稱為「長生不老的水母」,不過更準確地說應該是「返老還童」。

◎ 「細胞衰老」在決定生物體、細菌、病毒甚至是朊毒體的壽命。
隨著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變短一些,直到最後造成了細胞生命活動有意義的 DNA序列的缺失,使得細胞無法繼續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而進行一種由自身控制的程序性死亡,稱作細胞凋亡。
壽命是生物的基本參數之一。有的生物只能生存一天,有的生物,例如:一些植物能生存幾千年。燈塔水母Immortal jellyfish)是已知的其中一種目前沒有壽命限制的生物。


top】【main

箱形水母

箱形水母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海洋動物
https://youtu.be/cQoJ-Hh-Aok (2018/10/24)

澳大利亞箱形水母(學名:Chironex fleckeri)為刺胞動物門Cnidaria·立方水母綱Cubozoa·箱形水母目(Chirodropida·箱形水母科(Chirodropidae·箱形水母屬(Chironex)的一種,又稱:澳洲箱型水母、鐘型水母,俗稱:海黃蜂,是一種致命的毒水母,生活在澳大利亞紐幾內亞北部、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澳大利亞箱形水母長有多達 60觸鬚,每根長度 3公尺,最長可達到 9公尺,體重最多可達 2公斤。身體的周圍有 24隻眼睛,朝著體內的胃部。
箱形水母的數十根根觸鬚擁有約 5億個刺絲胞,能刺入受害者的皮膚,釋放毒液,劇毒可以在幾分鐘之內致人於死地。每年 11月至翌年 3月是箱形水母活躍的季節,牠們能透過光線亮度的差異,來感覺水中物體的存在。箱形水母在水中呈現半透明狀態,讓人很難察覺。牠們造成了在世界上無數對人體的傷害或死亡事件,被認為是世界最致命的水母,也是世界上最毒的動物之一以及世界上最毒的海洋動物之一。


top】【main

佛法僧目

翠鳥科:普通翠鳥蒼翡翠斑翡翠赤翡翠藍翡翠白領翡翠藍耳翠鳥鸛嘴翠鳥笑翠鳥
蜂虎科:、
短尾鴗科:、
佛法僧科:佛法僧三寶鳥)、
翠鴗科:

鵑鴗目:鵑鴗(鵑三寶鳥)、

犀鳥目·戴勝科:戴勝

佛法僧目的鳥分布廣泛,形態結構多樣,各科特化程度高。佛法僧目包含翠鳥科蜂虎科短尾鴗科佛法僧科翠鴗科。佛法僧目的鳥形態多樣,體形大小不一,羽色大多艷麗,的形狀多樣。腿短,足的前三趾基部有不同程度的併合,為並趾足。「佛法僧」名稱來自日本,在夜間森林中發出「but po so」(音似日語「佛法僧」)的鳥鳴聲,曾被認為是一種三寶鳥所發出的「叫聲」。1935年發現「but po so」鳴聲,其實為普通角鴞所發。

main

佛法僧目:翠鳥科蜂虎科短尾鴗科佛法僧科翠鴗科

鵑鴗目:鵑鴗科

犀鳥目:戴勝科林戴勝科犀鳥科

佛法僧目學名:Coraciiformes)是鳥綱中的一個。這一目的鳥分布廣泛,形態結構多樣,各科特化程度高。佛法僧目包含翠鳥科蜂虎科短尾鴗科佛法僧科翠鴗科

top】【main

佛法僧(三寶鳥)

¶ 捕獲獵物後常會回到原點就食的佛法僧
https://youtu.be/_rz5bEVVld0 (2016/09/22)

佛法僧(Dollarbird)為佛法僧科鳥類,體長約 28公分,又名三寶鳥,俗稱山鸚哥。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爪哇。佛法僧喙短而闊,口角深裂呈紅色,只有尖端微黑。通體羽色多藍綠色,頭部和尾部為黑色。成鳥的喉部具顯著亮藍色,幼鳥頭部和背部雜有褐色羽。「三寶鳥」或「佛法僧」的名稱來自日本,從前日本人認為夜間森林中的「ブッポウソウ」(音似日語「佛法僧」;佛法僧是指佛教中之三寶佛寶法寶僧寶)鳥鳴聲,來自「佛法僧」。於 1935年發現此鳥鳴聲實際上是普通角鴞所發出的鳴叫聲
佛法僧科的鳥體型類似烏鴉,卻與翠鳥蜂虎親緣關係密切。體色多為藍色和褐色。以昆蟲為食。佛法僧科一共包括 12種,目前常見的佛法僧屬與三寶鳥屬有 :藍胸佛法僧紫胸佛法僧棕胸佛法僧藍腹佛法僧三寶鳥⋯⋯等。
¶ 為何被稱作「dollarbird」
https://youtu.be/RSxbRTHIl6E (2018/03/07)
¶ 佛法僧叫聲
https://youtu.be/TMJOPzj23lE (2020/06/14)
¶ Dollarbird call
https://youtu.be/RLZ2rMM2juU (2011/06/20)
¶ 喜棲枝頭的佛法僧
https://youtu.be/ZzkRxYYoKPg (2020/09/07)


top】【main

翠鳥科

普通翠鳥蒼翡翠斑翡翠
赤翡翠藍翡翠白領翡翠
藍耳翠鳥鸛嘴翠鳥笑翠鳥

翠鳥是體型中小、羽毛顏色艷麗的鳥類。翠鳥共同的特點是:頭部較大、喙部寬而長且末段尖銳、兩腿短小、尾羽短粗。佛法僧目·翠鳥科包含翠鳥亞科翡翠亞科、魚狗亞科 3個亞科,共有 18屬 94種,水棲或林棲,分布從非洲到南亞和東亞至澳大利亞,極少數見於美洲。
・水棲者常直挺地停息在近水的低枝或岩石上,伺機捕食魚蝦。
・林棲者以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一帶為分布中心,其中澳大利亞的笑翠鳥是體型最大的翠鳥,以蛇和蜥蜴為食。
翠鳥一般在土崖壁上穿穴為巢,雌雄共同孵卵,由雌鳥餵雛。常見的有普通翠鳥白領翡翠藍翡翠斑魚狗(斑翡翠)等。中國有 7屬 11種,其中『藍耳翠鳥』和『鸛嘴翠鳥』為中國二級保護動物。
¶ 參考網頁:https://kknews.cc/tech/538y4k.html

top】【main

普通翠鳥

¶ 普通翠鳥叫聲 https://youtu.be/uN5kpm2NpwM (2018/03/07)
¶ 普通翠鳥育雛 https://youtu.be/tUP9s8-xnBA (2019/05/04)
¶ 普通翠鳥打架 https://youtu.be/HLvbP2BURnA (2013/11/07)
¶ 普通翠鳥捉大魚 https://youtu.be/fzDRXbdd4uE (2011/11/20)
¶ 普通翠鳥食大魚 https://youtu.be/nl-xeuPpYms (2015/03/07)
¶ 普通翠鳥求偶餵食 https://youtu.be/oDDKJRAYZpA (2018/03/28)
¶ 普通翠鳥交配 https://youtu.be/88B6u0I1Z7o (2012/04/28)
¶ 普通翠鳥餵食幼鳥 https://youtu.be/6L70AuRN-v4 (2012/06/02)
¶ 普通翠鳥進食三部曲 https://youtu.be/XPH_XANY7F4   (2012/10/07)

普通翠鳥體長約 17公分,分布於歐洲和亞洲北部。普通翠鳥的虹膜為褐色;為黑色(雄鳥),下顎為橘黃色(雌鳥);腳為紅色。鳴聲音調高,是連續的”支支”聲。食物為小魚。於溪流岸邊掘了洞為,繁殖期為 3~7月。
¶ 普通翠鳥餵食(士林雙溪公園)
https://youtu.be/9EqSCEr1YEw (2019/05/08)

¶ 翠鳥吐食繭特寫 (關渡自然生態公園)
https://youtu.be/osP7me_wGks (2016/03/08)
¶ 翠鳥捕食、伸懶腰(士林故宮至德園的荷花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f7yVOsXmbs(2011/11/17)


top】【main

蒼翡翠

¶ 金門・蒼翡翠 https://youtu.be/4FQQGdYcac0 (2015/09/15)

蒼翡翠又名『白胸翡翠』,體長約 27公分,常出現林緣附近水域地帶。


top】【main

斑翡翠

¶ 介紹斑魚狗 https://youtu.be/ALosI7chIY0 (2020/02/02)

斑翡翠又名『斑魚狗』,體長約 25~29公分,目前只在金門出現,為金門留鳥。


top】【main

赤翡翠

¶ 台南・赤翡翠 https://youtu.be/vPX-pGehJuI (2014/05/04)

赤翡翠:體長約 27公分,常單獨出現濃密闊葉林或灌木叢,停棲時常不停擺動頭部或尾羽。
¶ 介紹赤翡翠
https://youtu.be/OYA_4ErPh4o (2019/07/13)


top】【main

藍翡翠

¶ 黑頭翡翠 https://youtu.be/lkja5xv50tE (2019/04/05)

藍翡翠又名『黑頭翡翠』,體長約 28公分,常出現平地至低海拔林綠附近水域地帶。
¶ 藍翡翠 https://youtu.be/_6j4Sd1DOtg (2020/02/15)
¶ 黑頭翡翠 https://youtu.be/4YDrY1PUjjg (2010/10/20)


top】【main

白領翡翠

¶ 介紹白領翡翠 https://youtu.be/MY_BSPVE9Zc (2019/07/31)

白領翡翠體長約 18公分,常出現於沿海或近水開闊區域及淡水渠道、蘆葦叢、紅樹林、潮間帶叢林。白領翡翠性孤獨,常單獨活動,多棲於樹頂枯枝上。主要以魚類、甲殼類、水生昆蟲等動物為食。


top】【main

藍耳翠鳥

¶ 藍耳翠鳥 https://youtu.be/RbkdOw_8aUI (2018/09/07)

top】【main

鸛嘴翠鳥

¶ 介紹鸛嘴翠鳥 https://youtu.be/y-ThNz8RvEI  (2019/07/31

鸛嘴翠鳥體長約 33~37公分。


top】【main

笑翠鳥

¶ 笑翠鳥 https://youtu.be/UdSqfIxLulM (2013/10/30)

澳大利亞的笑翠鳥是體型最大的翠鳥,以蛇和蜥蜴為食。
¶ 澳洲笑翠鳥 https://youtu.be/bZ8Tpn7PgYA (2019/09/12)
¶ 動物園的笑翠鳥 https://youtu.be/8zLQssgjGjo (2017/04/14)


top】【main

鵑鴗目

鵑鴗

鵑鴗學名Leptosomus discolor)也叫鵑三寶鳥,是鵑鴗科中的唯一單型科),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葛摩群島。體長 40~45公分,頭大、頸粗,粗壯而直。雌雄異色,雄鳥北部鉛灰色,腹部淡灰,雌鳥棕色,腹部具有斑點。目前記錄有三個亞種。鵑鴗科在分類上尚存爭議,一般置於佛法僧目下,有時也獨立為鵑鴗目(Leptosomatiformes)。

top】【main

犀鳥目

戴勝科戴勝
林戴勝科:、
犀鳥科:、

傳統的形態學分類,鵑鴗科戴勝科林戴勝科犀鳥科⋯等,歸類於佛法僧目。依據遺傳分子學研究顯示,這四科的鳥與佛法僧科鳥類的親緣關係甚至比鴷形目更疏遠,於是將鵑鴗科列入鵑鴗目戴勝科林戴勝科犀鳥科列入犀鳥目

top】【main

戴勝

¶ 逗趣的戴勝母鳥
https://youtu.be/p3F5ilMXjYI (2019/10/12)
¶ 戴勝育雛(縮時)
https://youtu.be/QyRlnE3joNg (2014/10/24)

戴勝犀鳥目·戴勝科的一種鳥類;「勝」是中國古代婦女的頭飾。所以「戴勝」是稱呼這種鳥的頭頂著好看的「羽冠」。
美麗的戴勝不愛料理內務,巢內的污物從不清理,雌鳥更是散發著惡臭,因此有些地區的人叫它「臭咕咕」
[趣聞]於 2008年 5月 29日,以色列總統希蒙·佩雷斯宣布,由 15萬以色列人參加的「國鳥」評選投票的結果:「戴勝為以色列國鳥。」
不過,在猶太教傳統中,戴勝鳥是不潔之物。世事難料,對吧!
「戴勝」是金門縣常見的留鳥,也是金門縣的縣鳥。
¶ 戴勝求偶,喙咬食物鳴叫,伺機獻殷勤…
https://youtu.be/5w32QCn5c2o (2019/03/25)
¶ 戴勝回窩育雛
https://youtu.be/NGGbFM8b2Us (2013/04/18)


top】【main

豬科

素食豬

豬科Suidae)屬於哺乳綱偶蹄目,約 20種。涵蓋:許多化石物種與現生物種(家豬以及疣豬鹿豚…等)。所有物種均原產於亞洲、歐洲、非洲等舊大陸地區。豬科動物是演化上相當成功的類群,在熱帶、寒帶與高海拔地區都有其蹤跡。
許多豬科物種的化石顯示其對不同食性的適應構造,其中有完全草食性者,也有疑似為食腐者。豬科動物的聽覺相當靈敏,可發出叫聲互相溝通,且他們的嗅覺也很發達,許多物種為雜食性,以草、樹葉、植物根部、昆蟲、甚至蛙類或鼠類為食,也有完全為草食性者。
豬科動物有很好的智力,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強。成年的母豬與小豬成群生活,成年公豬則可能單獨生活,或與其他公豬成群。公豬通常沒有領域性,只有在繁殖季可能發生衝突。
因種類而異,母豬一窩能產下 1~12頭小豬,母豬以草叢或洞窟為窩,小豬可在出生約 10天後首次離窩,並在約 3個月後斷奶,在 18個月後達到性成熟,但在野外,成年公豬通常在 4歲時才能長到一定體型,而獲得與母豬交配的機會。所有物種的公豬體型都比母豬大上許多,且獠牙均較母豬的明顯。


main

素食豬

美國有第四代畜牧業者『霍華・李曼』棄養肉牛、改吃素,上歐普拉節目、出書,揭曉畜牧業不為人知的政商結盟真相,並推動美國通過「全國有機食品生產條例」
在台灣,也有個養豬戶駱鴻賢,要分享他放棄養豬,改吃素、收養流浪狗貓的故事。
§ 素食豬:養豬戶駱鴻賢的覺悟
https://youtu.be/LtZXKkt21MQ (2000/02/21)


top】【main

鴴形目

鴴科鷸科鷗科

鴴形目學名:Charadriiformes)在生物分類學上是鳥綱中的一個,包括…等 3科。

鴴形目的類別涵蓋: 6個亞目:
1)鴴亞目鴴科䴉嘴鷸科蠣鷸科反嘴鷸科
2)鷸亞目鷸科
3)籽鷸亞目彩鷸科雉鴴科籽鷸科領鶉科
4)鷗亞目鷗科賊鷗科燕鴴科蟹鴴科、Pluvianidae、海雀科
5)三趾鶉亞目三趾鶉科
6)鞘嘴鷗亞目石鴴科鞘嘴鷗科麥哲倫鴴科


top】【main

鷗亞目

鷗科賊鷗科燕鴴科蟹鴴科、Pluvianidae、海雀科

鷗亞目:目前尚未收錄。

海雀科

海鸚鴴形目·海雀科·海鸚屬Fratercula)的一種,又名海鸚鵡;花魁鳥北極海鸚為同屬的海鳥,會潛入水中覓食。牠們會一大群的在懸崖或島嶼繁殖,並會在石縫間或泥土中築巢。所有海鸚主要都是呈黑色或黑白色,身體粗壯,喙很大。繁殖季節時,牠們的喙會變得鮮艷;過後喙會變得細小及沉色。牠們短小的翼適合游泳。牠們在空中會頻密地拍動雙翼,達至每分鐘 400次。海鸚的蛋、羽毛都是被捕獵的對象,海鸚生存在寒冷的冰島、挪威和英國,也是冰島的國鳥。
#)海鸚原有約 28’000對,但因外來花葵屬·植物的入侵,數量已大幅下降至數千對。花葵屬植物,現已遍滿該島,妨礙了海鸚進入巢穴及繁殖
¶ 為復育小鳥努力 12年,最後用雕像騙千隻鳥回來下蛋。
https://71a.xyz/7brzaO 2017/09/15
#)北極海鸚冰島法羅群島仍然有捕獵牠們的情況。北極海鸚是冰島國民的食糧,鮮吃牠們的心臟是冰島傳統的特色美食,牠們並沒有受到法例的保護。在冰島上,就住有約 10’000’000隻北極海鸚。
#)花魁鳥學名Fratercula cirrhata)又名簇絨海鸚,是海雀科·海鸚屬的一種海鳥,牠有兩個相關品種北極海鸚Fratercula arctica)和角海鸚Fratercula corniculata)。體長約 38公分,翼展 63.5公分。花魁鳥生活在北太平洋的英屬哥倫比亞、橫跨整個阿拉斯加東南部及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及整個鄂霍次克海,於日本本州加利福尼亞州過冬。


top】【main

鴴亞目

鴴科䴉嘴鷸科蠣鷸科反嘴鷸科

鴴亞目:目前尚未收錄。

top】【main

鷸亞目

鷸亞目涵蓋:

 


top】【main

彩鷸科

彩鷸科Rostratulidae)為鴴形目·鷸亞目的一個,涵蓋:彩鷸屬半領彩鷸屬,擁有 3種與相似,但毛色更為亮麗的種:彩鷸、澳洲彩鷸、半領彩鷸


top】【main

雉鴴科

雉鴴科Jacanidae)為鴴形目·鷸亞目的一個,有 6 8種,又稱水雉科,主要分布在全世界的熱帶亞熱帶地區,為涉禽。特徵為粗大的腳和爪,能在淺湖的浮游植物上行走,雌鳥體型比雄鳥大。以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
§ 雉鴴科
6 8

  1. 水雉屬: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2. 銅翅水雉屬:銅翅水雉Metopidius indicus)、
  3. 冠水雉屬:雞冠水雉(Irediparra gallinacea)、
  4. 小雉鴴屬:小雉鴴(Microparra capensis)、
  5. 非洲雉鴴屬:非洲雉鴴Actophilornis africanus)、馬島雉鴴Actophilornis albinucha)、
  6. 美洲水雉屬:美洲水雉(Jacana spinosa)、肉垂水雉(Jacana jacana)、

top】【main

水雉

§ 台南官田水雉復育園區
https://youtu.be/BgmHsROuXc4 (2018/06/13)

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是鴴形目·鷸亞目·雉鴴科Jacanidae水雉科·水雉屬Hydrophasianus)的一種鳥類,又稱:雉尾水雉,俗稱:菱角鳥,主要分布於副熱帶熱帶季風亞洲,以及阿曼中南部(佐法爾省中部省南部交界一帶)。在臺灣多棲息於菱角田間,是臺灣少見履行一妻多夫制的鳥類。水雉也是台南市的市鳥。
§ 觀賞水雉
https://youtu.be/x5bnDnfOBxg 2021/05/19
§ 水雉求偶與交配
https://youtu.be/yVvfilbLk6s 2018/06/16


top】【main

領鶉科

領鶉科Pedionomidae)為鴴形目·鷸亞目的一個領鶉Pedionomus torquatus)是領鶉科中的唯一的一,為澳大利亞特有種。領鶉體型似三趾鶉,體長 1519公分、尾短,體羽上部亮棕色,頸部白色並帶有黑色斑點,胸口有一個月牙形深色區域,狀如衣領。領鶉不善飛行,卻善於奔跑。母鳥一次可產卵 4枚,由雄性孵化。


top】【main

籽鷸科

籽鷸科Thinocoridae)為鴴形目·鷸亞目的一個,現僅存 2 4,為南美洲特有種。體型比麻雀大,但比小。籽鷸科的鳥短小尖銳、腿短,生活在草原和半荒漠地帶,以植物種子為食。


top】【main

籽鷸亞目

彩鷸科雉鴴科籽鷸科領鶉科

籽鷸亞目:目前尚未收錄。

top】【main


top】【main

三趾鶉亞目

三趾鶉科林三趾鶉黃腳三趾鶉棕三趾鶉

三趾鶉亞目Turnicidae)在傳統分類中是鳥綱中的鴴形目一個,有 2屬 17種。分布在亞洲非洲歐洲澳大利亞

top】【main

鞘嘴鷗亞目

石鴴科鞘嘴鷗科麥哲倫鴴科

鞘嘴鷗亞目:目前尚未收錄。

top】【main

北投

北投・三層崎公園

原北投區北投山層崎公園因文史考據音譯誤差,於 2018/4/20公園名稱訂正為『北投社三層崎公園』。台北市北投區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族居住社址,至今北投地名依然、沿用平埔族北投社之名。根據史料記載,生活在北投社的平埔族人,因為清代漢人的大量移入,至清末時期,日治政府為了該地區有很好品質的白土,以不合理的低價強制收購土地,迫使原居住在三層崎(頂社)的平埔族人移居中社(現政戰學校)、番仔厝(現十信工商對面)或移出北投。
¶ 北投『三層崎公園』(貴子坑旁),搭大南客運 218終點站 對面。
整片花海由一串紅、銀葉菊、四季海棠等草花組成,十分燦爛。
¶ 空拍景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LDGwY1Z60E (2020/01/08)

北投・大砲岩

大砲岩,舊稱「天狗岩」、「鷹岩」,為安山岩及軟質砂岩形成的天然岩場,於 1930年開發成天然岩場,是攀岩愛好者的聖地。大砲岩所屬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自 2014 年封閉之後, 於 2019年11月1日重新開放。在大砲岩與中正山相望,登頂俯瞰硫磺谷、遠眺大屯南峰、七星山,陽明山國家公園美景一覽無遺。
¶ 步道行程:大砲岩-八頭山-湯守岩-軍艦岩
https://youtu.be/U3zg_3p3uq0 (2019/12/18)
¶ 重新開放攀岩
http://www.taiwandiscovery.com.tw/bei-tou-rock-climbing/ (2019/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