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標

國際音標創建歷程適時融入國際音標國際音標

注音符號KK音標DJ音標韋氏音標

早在十七世紀初基督教教會的牧師是為了方便記憶臺灣的通行的語言以便傳教,於是採用他們熟悉的羅馬字母,以拼音方式書寫當時通行的台語「聖經、聖詩、聖歌」。
¶ KK音標(Kenyon and Knott)自然發音課程
https://youtu.be/ZjuZQN-u3zk (2016/04/16)


main

國際音標創建歷程

國際音標自創建以來,經歷過數次修訂。在 1890年代至 1940年代符號表的快速擴張之後,國際音標大致上維持不變,直至 1989年的基爾公約。於 1993年又進行了一次小修改,增加了四個中央元音的字母,並刪除了清內爆音的音標。最近一次字母表修訂於 2005年 5月,增加了唇齒閃音的音標。


top】【main

適時融入國際音標

若想讓現在台灣通行的語文走入國際化,讓世人很清楚的知道「華語/台語發音」,同時也讓現在通行於國際間的英語匯入,有利於學習與使用多種類的語文溝通;我想:「選用國際音標(IPA)標註(注音),是很恰當的選項。」
按照國際音標的設計,它只可以分辨出口語裡語音、音位、語調間的對立,以及詞語和音節的分隔。
若要表示諸如咬牙、咬舌和由唇顎裂患者所發出的聲音,則有另一套國際音標擴充系統(ext IPA)可以補充。

音標比較表

top】【main

注音符號

¶ 注音符號發音練習
https://youtu.be/XVT_it1eKJc (2017/10/04)

注音符號,原名注音字母,簡稱注音,是標準漢語標音系統之一,以章太炎編創的「紐文」、「韻文」為藍本,1912年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制定、1918年正式發布,1930年改為現名。經過百年演變,現有 37個字母聲母 21個、介音 3個及韻母 13個)。中華民國自建國之初以來一直以注音符號為國語現代標準漢語)的主要拼讀工具,也是小學國語教育必修內容。


top】【main

KK音標

KK音標(英語:John Samuel Kenyon and Thomas Albert Knott),是一種美式英語發音的音素音標,它所使用的符號幾乎與國際音標(IPA)相符。KK音標最初使用在 1944年出版的《美式英語發音辭典》(A Pronouncing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 KK音標發音 單母音&雙母音
https://youtu.be/w4jjCaBoR5k (2016/03/22)
¶ KK音標15個有聲子音
https://youtu.be/X2M0TRIsATE (2020/07/13)
¶ 自然發音與KK音標 
https://youtu.be/qPP8ZGa1G6Q (2015/03/17)


top】【main

DJ音標

DJ音標(英語:Daniel Jones Phonetic Symbol),是一種標英式發音的IPA音標,發明者是英國語音學家丹尼爾·瓊斯。他根據 IPA編了一本英國英語的發音辭典 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第 1版至第 13版,最後一版的出版時間為 1967年)。他所編的英語發音字典代表了公認發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 RP),這在受過教育的英國人尤其是南部英格蘭人中通用。
¶ DJ音標發音練習
https://youtu.be/L-pG-O15yHU (2020/03/14)


top】【main

韋氏音標

韋氏音標韋氏詞典所使用的標音系統。韋氏詞典又稱韋伯字典(英語:Webster’s Dictionary),為在美國被譽為「美國學術和教育之父」的辭典編纂者、拼寫改革倡導者諾亞·韋伯斯特(英語:Noah Webster,1758年 10月 16日-1843年 5月 28日)編寫的一系列字典。在美國,韋伯斯特的名字等同於「字典」(通用商標),而他首版於1828年的現代《韋伯字典》尤為著名。現在韋伯字典多指美國梅里亞姆-韋伯斯特公司編寫的字典
¶ 韋氏音標發音練習
https://youtu.be/b73qd9xPg1s (2013/12/15)


top】【main

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幫助國際音標表模板

國際音標(英語: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縮寫:IPA),早期又稱萬國音標,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國際音標的使用者有語言學家言語治療學家人工語言創造者、外語教師、歌手辭書學家翻譯學家…等。國際音標中的字符主要可以分為兩類:字母變音符號。國際音標最近一次的更改在 2005年,共有 107個單獨字母、52個變音符號和 4個超音段成分符號。完整的符號表在條目下方給出,亦可參見國際音標表或國際語音學學會出版的資料。
¶ IPA音標發音練習
https://youtu.be/z_arcbARtaU (2017/07/23)
¶ 練習44個 IPA音標
https://youtu.be/8zldxgD__Hc (2019/10/20)


top】【main

先人智慧

先人儒家的觀念中,祖先信仰主要講究慎終追遠,表達對祖先的感念之情,也是相信祖先的在天之靈會繼續保佑自己的後代。「孝」是最重要的的美德之一,俗曰「聖人以孝治天下」,可由孝引發等道德。即使對已經去世的先人,也要像他們依然活著時一樣的尊敬,以漢族·客家人為例,祖先崇拜具有尊宗報本、文化教育、祈福、預兆⋯⋯等功能。
智慧智力不同,智慧表示智力器官的終極功能,與「形而上者謂之道」有異曲同工之處,智力是「形而下者謂之器」。智慧使我們做出導致成功的決策。有智慧的人稱為智者。

§ 老子不爭
https://youtu.be/_MXu16iadH8 2016/01/23
§ 莊子曠達
https://youtu.be/ERxWnODIjW0 2021/10/10


哲學〗【main

姜子牙的人生智慧

姜子牙尊稱太公望(约B.C. 1156年~约B.C. 1017年),是周文王周武王的軍師,,名子牙,史冊記載名字有「姜尚」、「姜望」、「姜牙」、「姜子牙」、「呂尚」、「呂望」、「呂涓」、「呂牙」,稱呼有「姜太公」、「呂太公」、「齊太公」、「太公」、「太公望」、「尚父」、「師尚父」追封「武成王」、「昭烈武成王」,由於稱呼較多,本文主要以太公稱之,太公輔佐周朝取代殷商有功,受封於齊國,是姜齊的始祖…
§ 曾仕强談姜子牙的人生智慧之一 
https://youtu.be/Yvbe24kHFhc (2019/11/08)
§ 曾仕强談姜子牙的人生智慧之二
https://youtu.be/jNrVwOdjxg0 (2019/11/08)
§ 曾仕强談姜子牙的人生智慧之三
https://youtu.be/dTqT9oRnnRQ (2019/11/08)
§ 曾仕强談姜子牙的人生智慧之四
https://youtu.be/4sqpjzt9Ux0 (2019/11/08)


top】【main

莊周的寓言

莊子(約前 369年~前 286年),名,一說子休,約與孟子同時,為戰國時代宋國蒙(河南商丘)人,曾任漆園吏。莊子是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西元742年,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在四庫全書之中歸類為子部道家類。宋徽宗時,追封為「微妙元通真君」。
§ 漫畫莊子 人間世﹝上﹞
https://youtu.be/OhOcbfiaC7U (2010/11/19)
§ 漫畫莊子 齊物論﹝下﹞
https://youtu.be/6hUkXYZT6z0 (2010/05/13)
*)仲尼蹴然曰:「何謂坐忘?」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 顏回坐忘
https://youtu.be/iJTSlefLm00 (2018/01/24)


top】【main

孔子

孔丘BC 551/09/28BC 479/04/11),子姓,孔丘,仲尼,後世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為宋國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教育家哲學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孔子為儒家創始人,其德性論五行思想(仁義禮智信)對鄰近地區有深遠影響,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此等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top】【main

孟子

孟子BC 372BC 289)(BC 372~BC 289),名軻,鄒國(今山東省鄒城市)人,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之弟子萬章與其餘弟子著有《孟子》一書。繼承並發揚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被尊稱為亞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top】【main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2/191086/05/21介甫半山撫州·臨川縣·鹽阜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人。王安石文思敏捷,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除文學造詣外,對傳統經學也有研究,創立了在當時具有卓越影響力的學派:荊公新學。王安石的思想對宋明之季的經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王安石主要修習儒家學說,卻秉持實務主義,從周禮荀子韓非子商君書(商子)…等經籍、論著吸取經驗。後世學界因王安石所主持的熙豐變法(又稱:王安石變法、熙寧變法)而認為王安石傳承於法家


top】【main

程頤

程頤10331107北宋·河南·伊川(今河南省·伊川縣)人,字:正叔,世稱:伊川先生,北宋理學家、教育家。程頤與其胞兄程顥共創「洛學」,人稱:二程,為理學奠定了基礎。程顥、程頤學術思想略有不同,程顥主張「明心見性」,重視「氣」,為學「力行」,影響了陸九淵。程頤主張「格物致知」,重視「理」,為學「窮理」,影響朱熹


top】【main

朱熹

朱熹1130/10/181200/04/23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婺源縣(今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人,出生於福建路·南劍州·尤溪縣(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元晦、仲晦,齋號:晦庵、考亭,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紫陽夫子、滄州病叟、雲谷老人,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又稱:朱文公,是程朱理學集大成者,學者尊稱朱子


top】【main

陸九淵

陸九淵11391193南宋·江西·撫州·金溪(今江西省·金谿縣)人。哲學家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因講學於象山書院(位於今江西省·貴溪市),世稱:象山先生,學界常稱:陸象山。陸九淵與兄長陸九韶陸九齡合稱「三陸」,皆為儒學名家。


top】【main

王守仁

王守仁1472/10/31~1529/01/09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浙江省·寧波·餘姚市)人,幼名:雲,:伯安。王守仁曾在貴陽·修文縣·陽明洞居住,自號:陽明子,被當時學者稱為:陽明先生,後世稱:王陽明。
王陽明為明代1368/01/231644/04/25)中葉乃至中國的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儒生、重臣,不僅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的政治家,精通·三教思想家哲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家、陽明學者,也能統軍征戰的軍事家,也是漢字文化圈中最重要的儒家學者之一。
元代至明初以來流行的程頤·朱熹一派的理學強調「格物以窮理」,偏於朱熹的「格物致知」方法過於「支離破碎」,而陽明學則以繼承宋代陸九淵強調的「吾心即是宇宙」,「明心見性」,「心即是理」,意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從自己心裡即可得到。
§ 王陽明思想
https://youtu.be/7CH4K60Dg-M
2024/11/26

)陽明學所發展的儒家·理學中國日本朝鮮半島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尤其傳播至日本列島發展形成日本的陽明學。 


top】【main

中國哲學研究學者

勞思光曾仕強傅佩榮


top】【main

勞思光

勞思光1927/09/032012/10/21)認同道家之說,同時指出後人假託道家思想所衍生的弊端,造成道家思想已被誤導距離原意甚遠;並非道家思想(哲理)本身的弊端。道家思想對後世的政治、文學、藝術均有深刻的影響,尤其老子的「不爭」和莊子的「曠達」,對人生觀方面有相當貢獻。
所謂弊端:陰謀家所假借、清談誤國而不自知、求長生之執迷。


top】【main

曾仕強

曾仕強1935/10/202018/11/11)中華民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於 1979年,在新加坡講學,首度提出「中國式管理」理念。於 2007年至 2013年,曾教授受中央電視台 10套《百家講壇》欄目邀請,先後參加了《記憶中國:文化遺產博覽月》大型電視行動《我讀經典》系列的錄製、並主講了《胡雪岩的啟示》、《易經的奧秘》、《易經與人生》、《道德經的玄妙》等系列講座。 


top】【main

傅佩榮

傅佩榮1950/12/16~),中華民國學者,祖籍上海,私立恆毅高級中學畢業,輔仁大學哲學系畢業,臺灣大學哲學系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宗教系博士。


top】【main

教堂

主教座堂天堂書店

教堂是進行宗教儀式的場所,一般特指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天主教的教堂又可稱為「天主堂」;伊斯蘭教進行宗教儀式的場所一般稱為清真寺猶太教從事宗教儀式和其它活動的場所中文亦稱猶太教堂或猶太會堂


main

主教座堂

座堂,是指在主教制的基督教会(正教會、天主教、聖公宗,以及信義宗部份团体等)中,設有主教座位的教堂,為教區主教的正式駐地,因而被視為教區的中心。
參考: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主教座堂

  1. 梵蒂岡・聖彼得主教座堂為世界第一大教堂,能同時容納60000人禮拜;
  2. 意大利・米蘭主教座堂為世界第二大教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築,長153米 寬93米 能同時容納斤30000人禮拜;
  3. 西班牙・賽維利亞主教座堂 為世界第三大教堂,長116米,寬76米(賽維亞大教堂);
  4. 意大利・翡冷翠(聖母百花)主教座堂為世界第四大教堂,其圓頂是世界最大的圓頂,長158米,寬38米,能同時容納15000人禮拜;
  5. 英國・聖保羅主教座堂為世界第五大教堂,也是英國最大的教堂,在英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top】【main

天堂書店

多米尼加教堂荷蘭語:Dominicanenkerk)是位於荷蘭·林堡省·馬斯垂克Maastricht)的教堂建築,是荷蘭最早的哥德式建築之一。教堂建於 13世紀,是一所修道院教堂。在 18世紀末,修道院被關閉,建築也先後作為各種用途。2006年起,教堂建築改建為書店,該書店在 2008年被英國《衛報》評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書店,又被遊客稱為「天堂書店」。


top】【main

節氣

二十四節氣

春季:始於陽曆二月初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季:始於陽曆五月初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始於陽曆八月初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始於陽曆十一月初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日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通稱為四象,歷經商朝周朝、迄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公元前 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由鄧平唐都落下閎司馬遷…等,根據天象實測、長期天文紀錄所制訂的《太初曆》,正式將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節氣的天文位置。
§ 於 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參考資訊:


main

黃道與黃赤交角

§ 地球的位置與黄赤交角
https://youtu.be/hAHxIcNeh-U (2019/08/19)

黃道實際上是一太陽的視運動軌跡。黃道面和地球赤道面並不重合,而是有大約23.4°的夾角,通常被稱為黃赤交角。並且大多數繞太陽運行的行星都非常接近地球所運行的平面(參閱:黃道與行星)。


top】【main

物候與農耕八節

古人將黃道劃分 4季,72候。定義 3節為一季,約 30日為一節,15日為一氣,5日為一候。
§ 物候既可指生物的周期性現象(如植物的發芽、開花、結實,候鳥的遷徙,某些動物的冬眠等)與季節氣候的關係;也指自然界的非生物變化(如初霜、解凍等)與季節氣候的關係。可參考蝴蝶物候學
§ 七十二候為中國最早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指導農事活動之曆法。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歲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七十二候起源於黃河流域,呂不韋載於《呂氏春秋》,完整記載見於西元前2世紀《逸周書·時訓解》。
§ 農耕八節又稱八位: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映了季節氣候的變化。


top】【main

陽曆與節氣

陽曆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 1周所需要的時間為計算單位,公轉 1周是 365天 5小時 48分 46秒,通常以 365天為 1年,每隔 4年就閏 1天,使原本 28天的二月,每隔 4年就一次 29天的二月,每 100年的二月維持 28天。
陰曆是以月亮的圓缺變化週期作為計算單位,大約是 29天 12小時 44分 4秒,因此大月 30天,小月 29天,真正的陰曆 1年只有 354天而已,比陽曆少了 11天,先人為了使它能夠符合節氣變化的週期,每隔 2~3年就得多增加 1個月,稱為「閏月」,所以我國在古時候有「十三月」的名稱,後來又有用「十九年七閏」的方法來設定閏月,現在科學的輔助下,閏月的設置可說是更精確了。
關於節氣古歌謠:「春雨驚春清榖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日雨節日期定,主多不差一兩天。」
於 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人透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的「二十四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漢典黃曆〗〖萬年曆〗〖歷史的今天top】【main

潮汐/晝夜/四季

§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晝夜長短
https://youtu.be/HOpdIh5A1rM (2014/08/16)

§ 天球概念與太陽視運動軌跡
https://youtu.be/Pn9RIbYEMwA (2018/01/22)
§ 月相盈虧的成因
https://youtu.be/Z5uaVpIc93A (2017/12/11)
§ 月相方位與時間
https://youtu.be/TVcsGLvHPG0 (2017/12/12)
§ 潮汐
https://youtu.be/7K2joTmmxi0 (2016/05/21)
§ 地球公轉與四季變化
https://youtu.be/eJS6yKBqqPo (2018/01/15)
§ 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
https://youtu.be/CDrcJ0OBvdU (2017/04/19)


top】【main

陽光照射位置的變化

§ 冬至夏至 (solstices)
https://youtu.be/LaMT6DDqwSQ (2017/12/21)

top】【main

二十四節氣

漢典黃曆萬年曆歷史的今天
  1. 立春(正月節)2 45日:開始進入春天,萬物復蘇。〖月支:寅〗
    § 寧曦談「立春」
    https://youtu.be/dL00MeVtRl4 2022/02/05
  2. 雨水(正月中)2 1920日:春風遍吹,天氣漸暖,冰雪溶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月支:寅〗
    §
    寧曦談「雨水」
    https://youtu.be/ABs3_5owCL4
    2022/02/20
  3. 驚蟄(二月節)3 56日:天氣轉暖,春雷震響,蟄伏在泥土裏的各種冬眠動物蘇醒過來及開始活動,所以叫驚蟄;進入春耕。〖月支:卯〗
    §
    寧曦談「驚蟄」
    https://youtu.be/UaFh4KtK1Gw
    2022/03/06
  4. 春分(二月中)3 2021日: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月支:卯〗
    §
    寧曦談「春分」
    https://youtu.be/wdB71x77cR8
    2022/03/20
  5. 清明(三月節)4 45日:天氣晴朗溫暖,草木始發新枝芽,萬物開始生長,農民忙於耕種、庶民到郊外踏青,以及祭掃墳墓。〖月支:辰〗
    § 節氣養生節氣「清明」
    https://youtu.be/FU3gylYTWgk 2021/03/28
    § 寧曦談「清明」
    https://youtu.be/4LZ1B47tlEc 2022/04/05
  6. 穀雨(三月中)4 2021日:天氣較暖,雨量增加,是北方春耕作物播種的好季節。〖月支:辰〗
    §
    寧曦談「穀雨」
    https://youtu.be/OxuXM9BxeeI
    2022/04/21
  7. 立夏(四月節)5 56日:夏天開始,雨水增多,農作物生長漸旺,田間工作日益繁忙。〖月支:巳〗
    §
    寧曦談「立夏」
    https://youtu.be/S8HhAPxd4vo
    2022/05/06
  8. 小滿(四月中)5 2122日: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飽滿,因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月支:巳〗
    §
    寧曦談「小滿」
    https://youtu.be/TUdKII9Gqn8
    2022/05/22
  9. 芒種(五月節)6 56日:穀物禾本作物成熟,開始秋播,如晚穀、黍、稷…等。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黃梅季節,連綿陰雨;而華南地區的梅雨季節即將結束,轉變為午後雷陣雨,天氣逐漸乾熱。〖月支:午〗
    §
    寧曦談「芒種」
    https://youtu.be/oI9asgxd06Q 
    2022/06/06
  10. 夏至(五月中)6 2122日:陽光直射北回歸線,白天最長。開始進入炎熱季節;萬物生長最旺盛,雜草害蟲也迅速滋長。〖月支:午〗
    § 簡單生活談「夏至
    https://youtu.be/u1bi-2xKR9E 2022/06/20
  11. 小暑(六月節)7 78日:正值初伏前後,天氣很熱但尚未酷熱,忙於夏秋作物的工作。〖月支:未〗
    § 傳統文化談「小暑」
    https://youtu.be/k2NM-CZgq_4 2021/07/02
  12. 大暑(六月中)7 2324日:正值中伏前後,一年最炎熱時期,喜溫作物迅速生長;雨水甚多。〖月支:未〗
    §
    寧曦談「大暑」
    https://youtu.be/z3tI7VY0Z1U
    2021/07/22
  13. 立秋(七月節)8 78日:秋天開始,氣溫逐漸下降;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開始移栽。〖月支:申〗
    §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談「立秋」
    https://youtu.be/XkuvLHbNS1s
    2016/08/08
    § KQES西雅圖華語公共電臺)談「立秋」
    https://youtu.be/GkL0FZTMuto
    2021/08/05
  14. 處暑(七月中)8 2324日:氣候變涼的象徵,表示暑天終止,夏日酷暑已經到了盡頭。〖月支:申〗
    § 楊明霞中醫師談「處暑」
    https://youtu.be/WsApNypkwbY 2021/08/23
  15. 白露(八月節)9 78日: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月支:酉〗
    § 簡單百科談「白露」
    https://youtu.be/eAi8R6VMKy8 2021/09/10
  16. 秋分(八月中)9 2324日: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北方秋收秋種。〖月支:酉〗
    § 寧曦談「秋分」
    https://youtu.be/zlllnw35EcU 2021/09/23
  17. 寒露(九月節)10 89日:天氣轉涼,露水日多。〖月支:戌〗
    § 寧曦談「寒露」
    https://youtu.be/mo_f1Hq_v0A 2021/10/08
  18. 霜降(九月中)10 2324日: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所以叫霜降。南方仍可秋收秋種。〖月支:戌〗
    § KQES
    西雅圖華語公共電臺)談二十四節氣 「霜降」
    https://youtu.be/-5x43V1tuUI
    2020/10/25
  19. 立冬(十月節)11 78日:冬季開始,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作物收割之後要收藏起來。〖月支:亥〗
    § 寧曦談「立冬」
    https://youtu.be/q0lv2vux–c 2022/11/07
  20. 小雪(十月中)11 2223 氣溫下降,黃河流域開始降雪;北方已進入封凍季節。〖月支:亥〗
    § 寧曦談「小雪」
    https://youtu.be/ZWLJgAr6TWc 2021/11/21)
  21. 大雪(十一月節)12 78日: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而北方已是萬里冰封。〖月支:子〗
    § 寧曦談「大雪」
    https://youtu.be/QkrBmIQ9g9s 2021/12/06
  22. 冬至(十一月中)12 2122日: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月支:子〗
    §
    寧曦談「冬至」
    https://youtu.be/jaG5pVICszo
    2021/12/20
  23. 小寒(十二月節)1 56日:開始進入寒冷季節。冷氣積久而寒,大部分地區進入嚴寒時期。〖月支:丑〗
    § 寧曦談「小寒」
    https://youtu.be/Fp24q4BsMnw 2023/01/05
  24. 大寒(十二月中)1 2021日: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大寒前後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月支:丑〗
    §
    寧曦談「大寒」
    https://youtu.be/fMbHX_-5p1Q
    2022/01/20

top】【main

第 01節氣: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打春」,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每年陽曆 2月 4日~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
古人將立春定為 24個節氣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點時仰望星空,可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北,即方位角 45度的地方,古人稱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
https://youtu.be/cKirEqJ5mfQ (2014/02/24)
§ 雨水
https://youtu.be/LrYzaIef40A (2014/04/24)
§ 驚蟄
https://youtu.be/SG-dhFpzzEI (2018/03/07)


top】【main

第 04節氣:春分

春分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於黃經(太陽經度或天球經度)0°(春分點)為春季 90天的中分點,公曆日期約略落於每年的 3月 21日前後。太陽到達春分點的日子,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 賞櫻(三峽·熊空·大熊櫻花林)
https://youtu.be/Ys46QjZwCcs (2020/01/25)
§ 春分
https://youtu.be/HR3A7_F73t4 (2014/02/24)
§ 清明
https://youtu.be/kK2ksU2qT10 (2014/02/24)
§ 穀雨
https://youtu.be/xEntA2KK3rM (2014/02/24)


top】【main

第 07節氣: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標誌著夏天的到來,一般約在每年的5月5-7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 45°。
§ 立夏
https://youtu.be/n99Wmqn22tw (2014/02/24)
§ 小滿
https://youtu.be/IBXyi7ZmFmA (2014/02/24)
§ 芒種
https://youtu.be/eFB445Cgaik (2014/02/24)


top】【main

第 10節氣: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於在太陽到達黃經 90°時,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以北白晝最長。每年 6月 21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 90°時開始。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西元前 7世紀,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這一天稱作「夏至」。
§ 夏至
https://youtu.be/kRmzYE98NgQ (2014/02/24)
§ 小暑
https://youtu.be/co_nLbT49sU (2014/02/24)
§ 大暑
https://youtu.be/pqizrKCS8UE (2014/02/24)


top】【main

第 13節氣: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 陽曆每年 8月 7日或 8日太陽到達黃經 135度時,為「立秋」。
§ 立秋
https://youtu.be/DSOt_guMhVs (2014/02/24)
§ 處暑
https://youtu.be/zsQYvrPEVro (2014/02/24)
§ 白露
https://youtu.be/2YG788gwo2g (2014/02/24)

§ 清朝勘輿師蔣大鴻16161714)在「天元五歌」中轉述勘輿大師楊筠松(尊稱:楊救貧|834900)的口訣:「古來天子七月葬,士庶踰月禮不曠」。
為何帝王往生後要予以暫厝,等到七月再入葬呢?
一直到了明朝1368/01/231644/04/25)篤信風水地理的皇帝朱元璋1328/10/211398/06/24),避免庶民共同分享「天時」與「地利」而與皇室爭利,因此對外散播七月是不祥之月來愚民;並頒佈的「皇曆」農民曆,將許多大吉之時、日,改為大凶、大耗之日,從此七月這個吉月就專為皇家所用。
明朝,皇帝除沿襲古代天子葬於七月之俗,登基也多選在七月。
七月是申月,取其在田有「上得天時,下得地利」,故申月實為大吉月份。
§ 白露來臨於秋分之前;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凝而為露,故名白露。白露水,卡毒鬼:白露雨水性毒。白露大落大白:白露日下大雨,二期稻大部分會白穗。八月八落雨,八個月沒乾土:八月初八下雨,占長雨。
§ 農業諺語:白露
https://youtu.be/2YG788gwo2g 2014/02/24
§ 原創生活視頻:白露
https://youtu.be/DoZyGCJr9zM 2015/09/08


top】【main

第 16節氣: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是於黃經 180°(秋分點)陽曆每年 9月 23日前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陰曆八月中,解見秋分」、「分者平也,此當90日之半,故謂之分。」分就是半,這是「秋季 90天」的中分點。
§ 秋分
https://youtu.be/X_msj2w0uH8 (2014/02/24)
§ 寒露
https://youtu.be/df7FrNX-We82014/02/24
§ 霜降
https://youtu.be/2AUAuyRX28Y (2014/02/24)

§ 寒露來臨於秋分之後;斗指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欲凝結,故名寒露、白露水。寒露風:「白露時下雨則寒露時會颱風,九月颱,無人知。」
九月本非颱風季節,大家防颱的心理都已鬆弛,故若有颱風常會令人措手不及。九月九,風吹滿天咆哮!九月風大,是放風箏的好季節。
§ 參考小品:
https://youtu.be/Itj5Q7LPi-M (2019/09/26)


top】【main

第 19節氣: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在 11月 6-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農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 立冬
https://youtu.be/HL5DlxHEWrM (2014/02/24)
§ 小雪
https://youtu.be/JvZRmT0zbA4 (2014/02/24)
§ 大雪
https://youtu.be/dVLnprOv_Rc (2014/02/24)


top】【main

第 22節氣:冬至

冬至是太陽到達黃經 270°,當日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又稱冬節賀冬。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晝長相反。北半球冬至一般都在西曆 12月 21日到 12月 23日之間;華夏曆法用冬至所在月來定義十一月
§ 冬至
https://youtu.be/mWGdtH52du0 (2014/02/24)
§ 小寒
https://youtu.be/ExMLCO35mSk (2014/02/24)
§ 大寒
https://youtu.be/aVtZ2mMfv2I (2014/02/24)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