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民歌

  • 東南亞民歌:

表演藝術main

印尼民歌

Sing Sing So(船歌)、Bengawan Solo(美麗的梭羅河)、
§ 印尼民歌
https://youtu.be/f2H36q8UPLM  2019/01/30


top】【main

菲律賓民歌


top】【main

十三經

  1. 周易 
  2. 尚書 
  3. 詩經 
  4. 周禮
  5. 儀禮
  6. 禮記 
  7. 左傳、附春秋·史書  
  8. 公羊傳
  9. 穀梁傳
  10. 孝經
  11. 爾雅
  12. 孟子
  13. 論語

十三經是十三部儒家經書的合稱,是儒學的核心文獻,《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附春秋·史書》、《公羊傳》、《穀梁傳》、《孝經》、《爾雅》、《孟子》、《論語》。「十三經」的整體性概念成熟於明朝13681644)。十三經的內容龐雜,來源及時代不一,主要形成於先秦,既有孔子(前 551~前 479春秋末期)之前已經長期流傳的古代文獻,也有主要由戰國(前 468~前 221)儒家學者編寫的著述。其中一部份與孔子、早期儒家思想和其他儒家典籍的關係存在爭議, 《春秋》、《周禮》、《左傳》。更強烈的爭議是所謂的「偽書」問題,如今本《尚書》的部份篇目。儒家經書的整理、加工、流傳與結集是一個非常複雜且漫長的過程,從孔子用當時已經很古老的文獻教育學生開始,直至十三經完全確立,已經跨越了兩千多年。儒學是中國漢武帝(前156-87)到清朝結束(1911)兩千年的官方意識形態、主流學術思想,其提倡的價值觀念、道德倫理是千百年來華人社會日常生活的普遍指導原則。儒學的核心是經學。經學即研究經書、闡發經義的學問。

十三經及其前身五經、九經等,是傳統中國社會和中華文化的「聖經」,與基督宗教新舊約全書》、伊斯蘭教古蘭經》在其各自社會及文化傳統中的作用與地位非常類似。


top】【main

周禮

周禮》又稱《周官》,全書的定型是在戰國時期,從書名來看應該是記載周代官制的書籍,但內容卻與周代官制不符,可能是理想中的政治制度與百官職守。相傳為周公所作。


top】【main

儀禮

儀禮》原稱《禮》或《禮經》,內容記載著先秦的禮儀制度,其中以記載士人的禮儀為主。秦代以前篇目不詳,漢代初期高堂生今文經《禮》十七篇,傳世至今。漢景帝時魯恭王毀孔子舊宅得古文經《禮》五十六篇,其中有十七篇與今文經《禮》相同,餘下三十九篇大多亡佚,屬於逸《禮》。《儀禮》與《周禮》、《禮記》,並稱「三禮」。《儀禮》詳盡地記述了古代宮室、服飾、飲食、喪葬之制,猶如一幅古代社會生活的長卷。


top】【main

左傳、附春秋(史書)  

左傳、附春秋·史書》全稱《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是一部編年體史書,記錄古中國·春秋時期·中原各國的歷史,共三十五卷,《十三經》中篇幅最長;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傳統學者認為作者為春秋時期魯國·左丘明,年代與孔子相當,寫作目的是為《春秋》做註解。《左傳》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 春秋
歷史,現在通常指魯國《春秋》,記述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 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年)間,240年之歷史,後人把書中涵蓋之時代稱為「春秋時代|前 770年~前 476年」。


top】【main

公羊傳

公羊傳》據說作者是戰國·子夏的弟子公羊高所撰,成書年代不詳。「誅心」是《公羊傳》的一大特色,誅心要通過對歷史事件的「譏」或「貶」等來表達,側重於從《春秋》尊王思想延伸而成的「大一統」、「撥亂反正」觀點。爰至西漢初年,官學為了取得正統地位,儒生必須以聖賢之言為依歸,由此以尊王為主的春秋公羊思想開始興盛。


top】【main

穀梁傳

穀梁傳》為《春秋穀梁傳》的簡稱,以問答式為書寫方式,體裁與《公羊傳》相似,內容有倫理史、教育史、婦女史、文化史的寶貴資料,是研究儒家戰國時期到漢朝期間演變的重要文獻,與《左傳》、《公羊傳》同為解說《春秋》的三傳之一。傳說孔子的弟子子夏將這部書的內容口頭傳給戰國時魯國人穀梁子,穀梁子將它寫記錄下來,學者認為此書原本是口頭傳授,其成書時間是在漢朝,由學派門人集結而成。


top】【main

孝經

孝經首次將忠君和孝順連結起來,認為有「孝道」的人才能盡「忠」;書中還對不同等級的人規定了不同的行「孝」內容,比如天子的「孝」要博愛要能感化百姓;而卿大夫的「孝」要在行動、言語、服飾上都要合乎禮節,起到榜樣作用;而普通老百姓則需做到保重自己的身體、愛護自己的名譽,節省用度,使父母衣食無憂。

《孝經‧開宗明義章》曰:「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由此可見儒家的孝道的觀念不只於孝順父母而已,孝順父母只是孝道的開始。

  1.  舜 先秦|?~前 2184孝感動天
  2. 老萊子春秋|前 599~前 479戲彩娛親  
  3. 閔 損春秋|前 536~前 487單衣順母
  4. 仲 由春秋|前 542~前 480負米養親
  5. 郯 子春秋|?~?)鹿乳奉親
  6. 曾 參春秋|前 505~前 432嚙指心痛
  7. 劉 恆西漢|前203~前 157/07/06親嚐湯藥
  8. 蔡 順漢朝|?~?)拾桑供母
  9. 姜 詩東漢|?~?)湧泉躍鯉 
  10. 黃 香東漢68122扇枕溫衾
  11. 董 永東漢|?~?)賣身葬父
  12. 丁 蘭東漢|?~?)刻木事親
  13. 江 革東漢|?~?)行傭供母
  14. 陸 績三國188219懷橘遺親
  15. 孟 宗三國|?~271哭竹生筍
  16. 王 祥晉朝184268/04/30臥冰求鯉
  17. 吳 猛晉朝|?~?)恣蚊飽血
  18. 王 裒西晉2?? 311聞雷泣墓
  19. 郭 巨晉朝|?~?)為母埋兒
  20. 楊 香晉朝|?~?)搤虎救父
  21. 庾黔婁南齊|?~?)嚐糞憂心
  22. 唐夫人唐朝|?~?)乳姑不怠 
  23. 朱壽昌北宋10141083年)棄官尋母
  24. 黃庭堅北宋10451105滌親溺器

孝經儒家講授孝道的書,全書一千八百多字,十三經中篇幅最短,但依然為一本獨立的經書。可見儒家對孝道的重視程度,視之神聖,故孝經在古代亦常獲賦予宗教意味,而用於祈禱,驅邪,治病…等。

§ 古人傳說《孝經》為孔子親撰,用以告知曾子孝道的要義,或說曾子筆記孔子之言;皆為後人懷疑。清代·紀昀(1724/07/26~1805/03/14)在《四庫全書總目》中,稱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目前學界認為是秦、漢時的儒者所作。


top】【main

爾雅

爾雅》 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訓詁書,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的單語言詞典。至今《爾雅》仍是後代考證古代詞語時重要的一部著作。漢代重視經學,因此爾雅成為正宗的經學解釋書,也成為儒家的經典著作。清代清四庫全書中將《爾雅》歸屬為經部。現存爾雅十九篇,與班固所說的 20篇不同,清朝宋翔鳳認為原來有一篇「序」失落造成的。


top】【main

客家語民歌

山歌客家民謠

客家語民歌客家文化的精髓之一,主要流行於廣東福建江西臺灣…等地。客家人山歌主要靠口頭創作、隨意而出,是客家音樂的代表。山歌之所以風行於客家地區,是因為客家人多分佈於華東南各省山區,客家男女自古在山野田間勞作,在長期的勞動為表達情意、宣洩情緒,逐漸形成了朗朗上口的曲子。

§ 山歌是一種中國民歌的類型,是農民、牧民在山野、田間即興演唱的民歌,歌詞不固定,多表現勞動和愛情,和地方方言結合較密切,音樂形式直率、淳樸、音調高亢、節奏自由、充滿激情,表現形式有獨唱,也有對唱或一人唱眾人合的曲風。


客家音樂解說〗【main

山歌


top】【main

客家民謠

姜安送米是相傳於客家人民間故事,描述江西吉安府盧陵縣姜姓人士,傳下子孫姜安,後因盧陵縣發生大飢荒,衍生出姜氏家族婦女內鬥,以及後來姜安送米尋母之孝親故事。民間以戲劇與民謠方式流傳,如:二十四孝姜安送米、姜安送米歌等歌謠

客家採茶歌劇

  1. 姜安送米(第一集) https://youtu.be/hUYYTtZva3U 2021/07/26
  2. 姜安送米(第二集) https://youtu.be/cTNZMahubTQ 2021/07/26
  3. 姜安送米(第三集) https://youtu.be/9w2dhxjgCh4 2021/07/26

§ 賴碧霞1932/10/312015/01/18)於二十三歲,受聘在新竹台聲電台、桃園先聲電台、竹南天聲電台、屏東燕聲電台、中廣苗栗電台擔任節目製作及主持人,播放客家民謠如二十四孝姜安送米等,受到廣大聽眾的歡迎以及許多前輩們的支持與鼓勵。


top】【main

原住民民歌

月光小夜曲

民歌就是一種民間音樂,人們隨口吟誦哼唱小曲,也是一種鄉村音樂可以的口頭傳唱、樂器獨奏也適於演唱歌曲。近代許多具臺灣原住民身分之臺灣原住民音樂界人物也創作許多具有特色的歌曲

§ 臺灣原住民各族雖然已以拉丁文字作為語言書寫系統,但因早期沒有文字,故其歷史都仰賴口傳,與接觸的外來者所記載。我想:以往臺灣原住民族的吟誦哼唱絕對是經過口傳過程發展起來的藝術文化。


main

月光小夜曲

莎韻之鐘或譯莎鴛之鐘、莎勇之鐘;該故事發生於 1938年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州蘇澳郡蕃地リヨヘン社(已遷村,1960年轉移至今宜蘭縣·南澳鄉·金岳村)。當時一名泰雅族少女莎韻·哈勇(サヨン,sayon)因替日籍教師田北正記警丁(柿田警手)搬運行李,不幸失足溺水。台灣總督為褒揚其義行,頒贈予當地的紀念桃形銅鐘,該鐘即稱莎韻之鐘。原本僅為短短一則地方新聞的泰雅族少女溺水意外,經刻意報導後,被台灣總督府用來宣揚理蕃政策的成功,並與國歌少年雙雙成為皇民化政策的宣傳樣本。
林克孝(1960/03/07~2011/08/10),是一位生於臺灣新竹縣的投資銀行經理人,曾任台新金控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林克孝內心住著原住民獵人老靈魂,最後是否已找到他三十餘年來在台灣深山中不斷尋找的答案,遺作「找路」為世留下「愛山成癡」的印象,也記錄自己在南澳深山中,尋找日據時代原住民《沙韻之歌》的原始場景。
莎韻之鐘是發生於 1938年,泰雅族(金岳部落)的故事。
¶ 尋找莎韻傳說(1/2)
https://youtu.be/0tvRDcXmAUs (2011/09/17)
¶ 尋找莎韻傳說(2/2)
https://youtu.be/vLB56m04uc (2011/09/17)
¶ 源於 1930年代的經典情歌「月光小夜曲」背後的故事 https://youtu.be/Yl0V6HvflE4 (2012/11/25)
¶「サヨンの鐘」主題歌
https://youtu.be/6h6Gpfl8VsM (李香蘭 唱、1920/02/12~2014/09/07)
#)源於台灣日治時期的歌曲:「月光小夜曲」
¶ https://youtu.be/ELfcROZJtQU (川島和子 唱、西條八十:作詞、古賀政男:作曲、於 1940:昭和十五年)

許多歌手也唱「月光小夜曲」


top】【main

河洛語民歌

淡水暮色思想起月琴黃昏的故鄉

懷念歌曲
月夜愁、燒肉粽秋風夜雨港都夜雨黃昏的故鄉、望你早歸、補破網媽媽請你也保重、望春風、

河洛民謠(臺羅: Tâi-uân bîn-iâu)又稱:河洛民歌、臺語歌曲是流傳在台灣的眾多民歌謠,集結許多傳統文化與鄉土氣息的歌謠,是由台灣社會文化、生活內涵、與民族習俗所合成的歌謠。多數的民謠都是經由民間集體創作而成,並經由口語代代相傳,因此內容與台灣社會傳統有著相當大的關聯。由於多數歌謠主要使用臺灣河洛語臺灣語言)經由口傳,許多民謠都無從考據作者。
例如:望春風月夜愁望你早歸補破網燒肉粽秋風夜雨媽媽請你也保重港都夜雨黃昏的故鄉…等,雖然歌曲流行民間,考據皆有作者應屬於流行歌曲藝術歌曲


main

懷念歌曲

懷念歌曲

淡水暮色

淡水暮色」這首歌的故事:是一首描述淡水黃昏景色的臺語老歌,由葉俊麟(1921/09/22~1998/08/12)作詞,洪一峰(1927/10/30日~2010/02/24)譜曲、主唱。此曲之由來是 1957年,時任編劇的葉俊麟隨著外景隊來到淡水,黃昏時外景隊正準備收工,他沿著淡水河邊獨行,落日慢慢沉入海中,晚霞在水面映出五彩繽紛的顏色,居民不分男女老幼,皆擠在渡船口迎接歸來的漁船,忽而隱約有琴聲斷續傳來,他尋覓琴聲來處,抬頭瞧見位於不遠處斜坡上的閣樓裡,一名風塵女子躲在半掩的門扉後,遙望渡船口家家和樂的畫面,引發幽怨的心。女子神情觸動葉俊麟善感的心思,拿出筆寫下淡水暮色第一段歌詞…
§ 淡水暮色,演唱者:洪一峰
https://youtu.be/eFADqZbENG0 (2020/02/10)
§ 淡水暮色,演唱者:曾心梅
https://youtu.be/kebHlVAdl2A (2018/05/28)

§ 淡水暮色『林裕祥 鋼琴演奏』
https://youtu.be/Cq9vUSb9P4k (2019/11/27)
§ 淡水暮色『朱萬花&長榮交響樂團』
https://youtu.be/ewq0y7LEg0k (2008/12/25)
§ 淡水暮色『許恕藍 小提琴演奏』
https://youtu.be/iGrjyiZ2d9I (2016/07/05)
§ 淡水暮色『沈家文 二胡演奏』
https://youtu.be/1FYWj82Ca98 (2020/02/12)


top】【main

思想起

陳達1906/04/16~1981/04/11),小名「紅目達仔」,是一位出生於臺灣·屏東·恆春·大樹房·砂尾路的歌手。他以融合彈奏月琴及故事敘說並具個人特色的民謠演出著稱。陳達的歌聲蒼涼,歌詞相當有詩境,搭配月琴清唱,再加上其情感十分豐沛,被邀到台北接受採訪後大受歡迎,電視與和報章媒體紛紛報導,並錄製了專輯,其中最有名的歌曲,就是《思想起》。
§ 陳達「思想起
https://youtu.be/kqHUWtoflqU 
2015/08/25


top】【main

月琴

「月琴」發表於 1980年,是紀念恆春吟誦詩人陳達1906/04/16~1981/04/11)之作,由賴西安應天水樂集音樂工作室之請作詞,蘇來作曲。
這首曲子的典故讓我們思考:素人音樂家兼具的那種勇猛和創意,如何繼續傳承下去?
§
台北室內合唱團演唱:月琴
https://youtu.be/WSRL88uEHLY 
2017/01/19


top】【main

黃昏的故鄉

黃昏的故鄉〉與〈望你早歸〉、〈補破網〉、〈望春風〉以及〈媽媽請你也保重〉曾被並列為台獨及黨外運動勢力的五大精神歌曲。
§ 揚琴獨奏:黃昏的故鄉
https://youtu.be/rSUCdbJR47Y 2020/05/14


top】【main

中國的民歌

中國民歌涵蓋以演唱吟誦兩種形式。中國民歌是各民族人們隨口吟誦哼唱小曲,也是一種民間音樂,由勞動人民集體創作、可以的口頭傳唱、樂器獨奏也適於演唱歌曲,是民間文學的一種形式,民歌多為以吟誦為主的韻文。

各地民歌陝西民歌江蘇民歌河南民歌安徽民歌湖南民歌東北民歌河北民歌四川民歌湖北民歌

小曲信天游茉莉花蘇州好風光無錫景采紅菱放風箏康定情歌龍船調掀起你的蓋頭來


main

西北民歌

 


top】【main

恭喜恭喜

陳歌辛(1914~1961|陳昌壽)以筆名「慶餘」創作「恭喜恭喜」賀年曲,47歲英年早逝的他被譽為歌仙。
「恭喜恭喜」創作於 1945年,是為了慶祝抗日戰爭勝利。後来此曲無意間卻成為賀年曲。
§ 恭喜恭喜賀年曲
https://youtu.be/5fBoIEHqb9Y (2015/02/19)
§ 台語版
https://youtu.be/dswEJLtyruU (2012/01/19)


top】【main

太湖船

張繼光教授在圖書館找到了一本附工尺譜的清代『百本張』所抄錄的曲本,其中有一曲《蕩湖船》,這是《太湖船》的前身,證實了《太湖船》是一首中國明清小曲,後來傳到日本叫做「清樂」,再從日本傳到台灣,因此才會有日語歌詞和台語歌詞。
近代日本音樂課本,在介紹中國民歌時,許多出版社也都把《太湖船》列入其中。
§ 國樂欣賞:太湖船
https://youtu.be/7VCcpUINEPg (2014/10/29)


top】【main

茉莉花

茉莉花》,是著名中國民歌,該曲歷史久遠,最早源於清朝·乾隆年間,初名為《鮮花調》,一直為民間小調。《茉莉花》在中國多個地區有多個版本流傳,各個版本的曲調、歌詞往往大同小異。現在流傳最廣的是南京·六合揚州天長泰州一帶的民歌。《茉莉花》在中國民歌中有很高的地位,更在海內外華人和西方音樂界中廣為流傳。
§ 紐西蘭管弦樂團的鋼琴家彈奏一首中國民歌:茉莉花
https://youtu.be/1PbEtTG8jW8 2018/12/07


top】【main

月亮代表我的心

月亮代表我的心》是一首華語流行音樂經典歌曲,孫儀1928/05/11~)作詞、翁清溪19362012)作曲。最先錄唱這首歌曲的是陳芬蘭1948~),收錄在她 1973 5月發行的專輯《夢鄉》。於 1977年經鄧麗君1953/01/291995/05/08)重新演繹後,此曲廣為流傳,並成為華人社會乃至全球傳唱度最高的中文歌曲之一。這首歌後來有日語、韓語、印尼語、越南語、英語、法語版及俄語等語言的填詞版本。
§ 紐西蘭管弦樂團的鋼琴家彈奏一首華語流行音樂經典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https://youtu.be/EysWSJeEyoM 2019/12/02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