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歷史

地球歷史minute-earth):地球可能源自銀河系·原始太陽星雲的部份物質構成起始,進入「地球的地質年代」之後,歷經 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成冰紀)、顯生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全新世迄今。科學家估計大約有 4’600’000’000到 5’000’000’000之久。而當今的時期正處於顯生宙·第四紀·全新世·梅加拉亞期4’200年前的事件迄今)。


生態〗【main

太陽星雲

太陽星雲(Solar Nebula)地球所在的太陽系形成初期的氣體雲氣,是星雲假說的一種。這個假說早在 1734年由伊曼紐·斯威登堡Emanuel Swedenborg1688/01/291772/03/29)提出。在 1755年,熟知斯威登堡工作的康德Immanuel Kant1724/04/221804/02/12)將理論做了更進一步的闡釋。康德認為在星雲慢慢的旋轉下,由於重力的作用雲氣逐漸坍塌和漸漸變得扁平(如:原行星盤),最後形成恆星行星拉普拉斯Pierre-Simon, marquis de Laplace1749/03/231827/03/05)在 1796年也提出了相同的模型,被認為是早期的宇宙論
這個適用於我們所處太陽系的形成理論,隨後在銀河系也發現了超過 200外太陽系,理論學家認為這理論也能推演整個宇宙行星形成。


top】【main

地球的地質年代

       地層學
地質年代學:宙 時 〉

地球(earth)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之後約歷經 4’600’000’000年以上才進入冥古宙(始於約 3’800’000’000’000年前),開啟地球的地質年代」。地球的地質年代歷經 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成冰紀)、顯生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全新世迄今。

  1. 冥古宙(英語:Hadean|冥古代)約 3’800’000’000’000年前; 
  2. 太古宙(英語:Archean)約 3’800’000’0002’800’000’000年前; 
  3. 元古宙Proterozoic)約 2’500’000’000630’000’000年前; 
  4. 顯生宙(英語:Phanerozoic)約 541’000’000 ± 1’000’000年前至今

top】【main

冥古宙

冥古宙(英語:Hadean)是太古代前的一個時期,可分為隱生代盆地群代酒海紀雨海代,又稱:冥古代。冥古宙始於地球形成之初,結束於 3’800’000’000年前,但依據不同的文獻可能有不同的定義。
冥古宙最初是由普雷斯頓·克羅德於 1972年所提出的,原本是用來指比已知最早岩石還要之前的時期。冥古宙的最後一個代對應為月球地質年代中的早雨海世,以月球東方海撞擊事件為結束時間(約為 3’840’000’000年前),這也是內太陽系後期重轟炸期的結束標誌。


top】【main

太古宙

太古宙(英語:Archean)是地質年代中的一個,又稱:太古元、太古代。太古宙起始於約 4’000’000’000年前內太陽系·後期重轟炸期的結束(由對月岩的同位素定年確定),地球岩石開始穩定存在並可以保留到現在,而結束於 2’500’000’000年前的大氧化事件甲烷為主的還原性的太古宙原始大氣轉變為氧氣豐富的氧化性元古宙大氣,從而導致了持續約 300’000’000年的地球第一個冰河時期休倫冰河時期


top】【main

元古宙

元古宙(Proterozoic)是地質時代中的一個時期,開始於同位素年齡 2500Ma(百萬年前),結束於 542.0±1.0Ma,又稱:元古代、原生代。
元古宙包括了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元古宙屬於前寒武紀,上一個宙是太古宙,下一個宙是顯生宙


top】【main

顯生宙

顯生宙(英語:Phanerozoic)是 541’000’000年前大量生物出現的時期,又稱:顯生元、顯生代。顯生宙即意為這個時期地球上顯著的有生物出現。而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難見到生物的時代統稱為隱生元前寒武紀
顯生宙的上一個宙是元古宙,而細分後可劃分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 梅加拉亞期開始於距今 4’200年(公元前 2’250年),4.2千年事件是一場全球範圍事件,它是個持續了 200年的乾旱事件。


top】【main

顯生宙(英語:Phanerozoic是 541’000’000年前大量生物出現的時期,又稱:顯生元、顯生代。
顯生宙時期地球上有顯著的生物出現。顯生宙的上一個宙是元古宙。元古宙進入顯生宙·古生代開始出現那些目視不見或者很難見到生物的時代,統稱為:前寒武紀(英語:Precambrian)或隱生元(Cryptozoic)。
^§) 前寒武紀或隱生元在地史學是指顯生宙·寒武紀之前的地球地質歷史的非正式統稱。顯生宙可劃分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top】【main

蜚蠊目

蟑螂白蟻

蜚蠊目Blattodea)為昆蟲綱·有翅亞綱·網翅總目的一個目;超過 7’000個物種,涵蓋:蟑螂白蟻;其中蟑螂就有 4’500個物種,約佔整個蜚螊目的五分之三;而白蟻Termites)也有約 3’000個已知物種。


main

蟑螂

蟑螂Periplaneta)為蜚蠊科·家蠊屬(Periplaneta)的一種,是一種具數億年演化歷史的雜食性昆蟲。目前蜚蠊目已發現大約有 4’100多種,與人類的食性重疊,而只有部份蟑螂才會進入到人類的家居,牠們被稱為「家棲蟑螂」,牠們繁殖力強,在人類家居棲身及覓食的同時,因家棲蟑螂長期生活在被人類污染的環境中,導致牠們身上會攜帶一些細菌,因此蟑螂被普遍認為是害蟲

家居常見蜚蠊科·家蠊屬(Periplaneta)的蟑螂:


top】【main

白蟻

白蟻termite)為蜚蠊目·等翅下目(Isoptera·白蟻科(Termitidaehigher termite·大白蟻亞科的一種,又稱:螱,臺灣及香港將白蟻的有翅型,稱:大水蟻,為蜚蠊目·等翅下目昆蟲的總稱,屬於真社會性昆蟲。白蟻超過 3’000物種,可見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涵蓋 12,其中 3個科已滅絕。最早的白蟻化石年代為白堊紀中期。臺灣家白蟻Coptotermes formosanus


top】【main

冰河時期

冰河時期(英語:Ice Age),又稱:大冰期、冰川期、冰河期,是指地球大氣和地表長期低溫導致極地和山地冰蓋大幅擴展甚至覆蓋整個大陸的時期,冰河時期涵蓋許多冰期(glaciations)與間冰期(interglacials)。
地球形成以來,冰河時期至少出現過 5次。冰河時期中,溫度下降,改變了地球表面的植物相和生物的生存環境,許多生物因此面臨滅亡或被迫遷移,只有能夠適應環境的物種,才能倖存下來。
鑑於格陵蘭和南、北極大範圍冰蓋的存在,當今的地球仍處在始於 2’600’000年前更新世第四紀冰河時期的一次間冰期中;目前尚無跡象顯示地球正在走出這次冰河時期。「冰河時期」的區分如下:


生態〗【main

雪球時期

雪球地球(英語:Snowball Earth),是為了解釋一些地質現象而提出的假說。該假說認為在元古宙·新元古代時候曾經發生過一次嚴重的冰河期,以至於地球上的海洋全部被凍結,僅僅在厚達兩公里的冰層下存有少量因地熱而融化的液態水。「雪球地球」的區分如下:

  • 拉伸紀(約 1’000’000’000~850’000’000年前);
  • 成冰紀(約 850’000’000~780’000’000年前);
  • 凱噶斯冰期(約 780’000’000~730’000’000年前);
  • 斯圖爾特冰期(約 730’000’000~668’000’000年前);
  • 馬林諾冰期(約 668’000’000~628’000’000年前);
  • 埃迪卡拉紀(約 628’000’000~579’000’000年前);
  • 噶斯奇厄斯冰期(約 579’000’000~340’000’000年前)…

top】【main

成冰紀

成冰紀(Cryogenian,符號:NP2)是地質時代中的一個,開始於同位素年齡 720±0百萬年(Ma),結束於 635 Ma,又稱:南華紀。
成冰紀期間出現雪球地球事件,為生物低潮。整個成冰紀,地球處於冰河時期,被稱為「成冰紀冰河時期」。


top】【main

斯圖爾特冰期

斯圖爾特冰期成冰紀的一次或多次冰期,當時全球都在反覆經歷大規模的冰川作用。斯圖爾特冰期的長度很不確定,大約位於 717至 643 Ma。Dr. Stern…等則認為這一時期在 715’000’000~680’000’000年前。


top】【main

冰河時期形成的重要的因素

冰河時期形成的重要的因素:


top】【main

地質年代

地質年代(英語:geological age)為描述地球歷史事件的時間單位,通常在地質學考古學中使用。地質年代學地層學使用的計時單位如下:

地質年代學: 宙
地層學

「地質年代」的區分如下:

  1. 冥古宙c.4’600’000’000c.3’850’000’000年前(隱生代盆地群代酒海紀雨海代);
  2. 太古宙3’800’000’0002’800’000’000年前(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
  3. 元古宙2’500’000’000630’000’000(+5’000’000/-30‘000’000)年前(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
  4. 顯生宙541’000’000 ± 1’000’000年前至今(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top】【main

顯生宙時代

顯生宙時代約 5’000’000’000年前至今。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紀時代為 2’580’000年前至今。
顯生宙(英語:Phanerozoic)是 541’000’000年前大量生物出現的時期,又稱:顯生元、顯生代。


top】【main

古近紀

古近紀Paleogene)舊稱:早第三紀、古第三紀。在侏羅紀就已經出現的被子植物演化到古近紀時已經極度繁盛;羊齒松柏…等物種逐漸被樟樹柳樹…等取代;古近紀主要被子植物為喬木
水域的雙殼類軟體動物(如:牡蠣、海扇、珠蚌)異常繁盛,腹足類繁多且分佈廣泛。有孔蟲棘皮動物分佈廣泛,也有圓盤蟲、貨幣蟲的分佈。在蛇頸龍滄龍繁盛的中生代·海洋爬行動物滅絕後,海洋食物鏈的上層生態位逐漸被古鯨…等,鯨豚類·海洋哺乳動物佔據。
陸域的哺乳動物鳥類迅速多樣化,佔據了非鳥恐龍翼龍滅亡後空出的各種生態位。取而代之的多種胎盤類有袋類大量發展,歷過長久的演化進程後,這類古老、原生物種卻沒有和現代哺乳動物具有直接系統關係。


生態〗【main

古新世

古新世Paleocene)為顯生宙·新生代·古近紀的第一世,隨後始新世。古新世大約開始於 65’500’000年前,終結於 56’000’000年前,介於中生代白堊紀馬斯垂克階Maastrichtian)與始新世Eocene)之間。


top】【main

始新世

始新世英語Eocene)為顯生宙·新生代·古近紀的第二世,也是地質時代顯生宙·新生代·古近紀Paleogene)的第二個主要分期,大約開始於 56’000’000年前~34’000’000年前,介於古新世Paleocene)與漸新世Oligocene)之間。


top】【main

漸新世

漸新世Oligocene)為顯生宙·新生代·古近紀的第三世,承接始新世(Eocene)。漸新世大約開始於 34’000’000年前,終結於 23’000’000年前,繼始新世之後,開啟新近紀中新世·阿基坦期(Aquitanian),也是地質時代古近紀的最後一個主要時期。
新近紀隨後進入第四紀


top】【main

螳螂目

  1. 棘螳科 Acanthopidae
  2. 怪足螳科 Amorphoscelididae
  3. 缺爪螳科 Chaeteessidae
  4. 錐頭螳科 Empusidae
  5. 方額螳螂科 Eremiaphilidae
  6. 花螳科 Hymenopodidae
  7. 虹翅螳科 Iridopterygidae
  8. 攀螳科 Liturgusidae
  9. 螳科 Mantidae:闊腹螳螂
  10. 類螳科 Mantoididae
  11. 金屬螳科 Metallyticidae
  12. 苔癬螳科 Sibyllidae
  13. 麗豔螳科 Tarachodidae
  14. 細足螳科 Thespidae
  15. 箭螳科 Toxoderidae

螳螂目Mantodea)的昆蟲常被稱為螳螂(Mantis)為昆蟲綱·有翅亞綱·網翅總目·的一個目;螳螂又稱:刀螂。螳螂目涵蓋:15科、約 430屬,超過 2’400種,其中物種數量最多的科為螳科Mantidae|螳螂科 87。螳螂目涵蓋 15 430屬,超過 2400物種。超猛的螳螂,自古就有「螳臂擋車」、「螳臂當轅」的成語


螳螂圖鑑』【main

螳科

  • 瘰螳亞科 Choeradodinae Saussure, 1869
  • 頸螳亞科 Deromantinae Giglio-Tos, 1919
  • 聖役螳亞科 Hierodulinae Brunner de Wattenwyl, 1893
  • 螳亞科 Mantinae Latreille, 1802
  • 米氏螳亞科 Mellierinae Giglio-Tos, 1915
  • 同螳亞科 Omomantinae Giglio-Tos, 1916
  • 直頸螳亞科 Orthoderinae Saussure, 1869
  • 痣螳亞科 Stagmomantinae Brunner de Wattenwyl, 1893
  • 窄頸螳亞科 Tenoderinae Brunner de Wattenwyl, 1893
  • 預螳亞科 Vatinae Stål, 1877

螳科(Mantidae)為螳螂目的一個科,涵蓋 10亞科 87屬。


top】【main

闊腹螳螂

§ 螳螂比你想像中還要厲害!
https://youtu.be/yO8mLvbB1fA (2021/01/15)

桑螵蛸海螵蛸

闊腹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Serville)為螳螂目(Mantodea·螳螂科(Mantidae·聖役螳屬(Hierodula)的一種,為臺灣重要的螳螂種類之一,因具有捕食量大、食性範圍廣等優點,若蟲期及成蟲期均能捕食害蟲,在害蟲生物防治上,被利用來捕食蝗蟲、蛾類、蝶類、蠅類。
闊腹螳螂的卵囊,又稱:桑螵蛸呈深棕色、長圓形表面粗糙,長 28.4公厘,寬 14.0公厘,高 13.1公厘,重量約 1.4公克;孵化區淺棕色稍突出。卵囊結構緊密堅硬,外層空室有卵室 819層,每層有卵 816粒,排列成近似「人」字形、有四列;每個卵囊有卵粒超過 100250粒。卵呈桔黃色呈長圓形,徑約 徑1.0公厘、長 3.6公厘。在 27°C環境,卵期為33天。


top】【main

螳螂科物種分佈甚廣,多數的種類分佈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其中闊腹螳螂分佈於日本、印尼、菲律賓、中國及臺灣。
螳螂完成一個生活史發生在 25~30°C的生態環境,約 90~120天,為本土性天敵昆蟲。
§ 肉食性的螳螂
https://youtu.be/wM9K94wwJM4 2021/05/21


「次宏聖役螳」為螳科聖役螳屬的一個物種。
§ 次宏聖役螳猛K 蟑螂https://youtu.be/94nV3BLIDDo  2017/01/11
§ 次宏聖役螳交尾
https://youtu.be/Os3OBJSlpUc 2013/04/05

螳科·聖役螳屬約有 114種,體長可達 10公分,生長在熱帶雨林區域。螳螂為螳螂目之下的一個物種。


top】【main

脈翅目

草蛉(The Lacewing)、

脈翅目Neuroptera)為有翅亞綱·完全變態類·內翅類·脈翅總目的一個目。脈翅總目擁有:蛇蛉目廣翅目脈翅目 3個目。
脈翅目的成蟲有兩對膜狀的的翅膀,前翅和後翅大約一樣大。牠們有具有咀嚼功能的口器,物種涵蓋:草蛉蟻蛉、長角蛉等,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新幾內亞高地的原住民藉由吃昆蟲長肌肉的低蛋白飲食,以獲得高肌耐力;被世界各地的人類食用的 1’681種昆蟲中,有 5種為脈翅目的昆蟲。脈翅總目涵蓋 3個亞目:


top】【main

草蛉科

草蛉科Chrysopidae)為有翅亞綱·完全變態類·內翅類·脈翅總目屬脈翅目·蛟蛉亞目(Planipennia)下一個大科,共有約 85屬,全球共有 1’3002’000物種。草蛉的幼蟲又稱:蚜獅、古稱:負版。


top】【main

草蛉

§ The Lacewing(草蛉)
https://youtu.be/0zECnVZyYDI (2010/01/27)
§ 草蛉卵的孵化
https://youtu.be/MnaK3xygNX8 (2021/08/09)
§ 微觀草蛉展翅 https://youtu.be/hZjdHVVFCgI?t=484 (2021/07/21)

top】【main

草蛉Chrysoperla|英文:lacewing)為脈翅目·草蛉科·草蛉屬Chrysopa|約 230種)的一種昆蟲。草蛉幼蟲以蚜蟲(蚜蟲、紅蜘蛛、粉蝨、介殼蟲)為主食又稱:蚜獅、古稱:負版。草蛉.pdf 檔案)也會將植物碎屑或獵物屍體等小碎物黏附在背上,達到偽裝的效果。草蛉約 85屬,有 1’3002’000物種於中國大陸有 105種,臺灣已知超過 200種。
)由於多種脈翅目的昆蟲的食草為農業害蟲,有些人因此考慮利用脈翅目的昆蟲(如:草蛉)進行蟲害防治。
以生物防治法種植花卉蔬果的草蛉生技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