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地理(geography)是地球表面的山川方域的地勢、外貌風貌狀況。最早的地理書籍有禹貢、山海經…等。「地理」一詞最早見於易經·繫辭:「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地理學(geography)是研究與描述地球表面的現象、行政區劃的科學。
洲(大陸)

洲(Continent),簡稱:洲,又稱:大陸,是地球上以大塊陸地為主體,包括附近島嶼的地區。主流的地理學將現今的地球分為七大洲,按面積大小依次為亞洲(全稱亞細亞洲)、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美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全稱歐羅巴洲)和大洋洲。
次大陸
次大陸(subcontinent)如:印度半島面積較大於阿拉伯半島,但由於印度半島的地形具封閉性,往往被歸類為「次大陸」而非半島。
印度次大陸

印度次大陸(Indian subcontinent)是南亞的一個地理區域,位於印度板塊(Indian plate),從喜馬拉雅山脈(Himalaya)向南延伸入印度洋,又稱:南亞次大陸(South Asian subcontinent)或印巴孟次大陸。由於受喜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雖然大於通常意義上的半島(peninsula),面積又小於亞洲大陸,所以稱為次大陸(subcontinent)。
海平面
海平面(sea level)為地球的單一或多個海洋表面的平均水平,藉此得以測量海拔(altitude)高度。平均海平面(MSL)是一種垂直基準,一個標準化的大地水準面(德語:geoid)參考點。
海拔
海拔(altitude)常用於一個位置相對於海平面的距離(高度),在地理學領域,較常使用的術語是:相對高度(elevation)。通常使用於相對參考基準面垂直向上的距離測量一般稱為高度(height);垂直向下的距離測量一般稱為深度(depth)。
地平線
地平線(horizon)為地面與天空的分隔線,人類·航海身處海中的船上,則可以輕易看到真正的地平線。地平線可能被樹木、建築物、山脈…等遮蔽,而不能觀察到與地表的相交線。這類觀察到的相交線不是真地平線,被稱為:天際線(skyline)。
天際線
天際線(skyline)是由自然地景或城市中的建築物(如:高樓大廈、摩天大廈)與天空所構成的整體人為天際景觀。
1885年,芝加哥建造一座 10層樓高的家庭保險大樓,被認為是現代都市天際線起源的誕生地。建築師保羅·D·斯普里根(Paul D. Spreiregen)則將城市的天際線描述為「城市生活的物理特徵…一種潛在的藝術品…它們所共同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