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華語、
臺灣話(閩南民系)、河洛話、
客家話(臺灣客家族群)、
臺灣南島語言、探討更多關於「南島語系」、
語言是一類複合交流系統,主要包括其形成、習得、維護及應用,特別是相應的人類能力。某一門語言則是這類系統的具體例子。除了交流溝通外,語言也是一個人的身分認同中主要的構成部分,也是一個文化的主要成分之一。
人類語言據估算約有 5’000到 7’000種,由於語言與方言的差別難以定義,難以有準確的統計。自然語言常以口述或手語方式表達,但任何語言都可以用聲音(如:口哨語)、視覺(如:手語)或是觸覺剌激(如:盲文)來表現。符號學中將這個現象描述與模態無關(modality-independent)。
人類語言具有創造性和移位性,完全靠社會習俗及學習而來。在漢語中,一人自說叫『言』,兩人相應答叫『語』。《詩經·大雅》疏「於時言言,於時語語」云:「直言曰言,謂一人自言;答難曰語,謂二人相對。」鄭注大司樂曰:「發端曰言,答難曰語。」
臺灣華語
臺灣華語即是中華民國國語,通稱「國語」;在文書上稱為「國文」,是指由中華民國政府規範與管理之現代標準漢語,主要由北京官話發展而成,文字則使用正體中文,主管機構為中華民國教育部。為區別各地漢語的規範,有時會冠以「臺灣華語」之名;而「臺灣國語」則指具有臺語腔調之國語。
#)中華民國國語與普通話的差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區別中華民國政府所稱的「國語」,1955年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將「國語」改稱為「普通話」。普通話(國家通用語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推行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裡的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
臺灣話
臺灣語言的腔調
臺灣話是指在臺灣通行的閩南語˙泉漳片方言,主流腔調與福建省之廈門話(島內腔、海滄腔)和漳州話(龍海腔)相近,也受日語影響甚多。近代以來常以臺語(臺灣話:臺語,臺羅:Tâi-gí/gú/gír)稱之;日治時期稱為臺灣語(日語:台湾語/たいわんご),並出版了許多與日語對譯之作品。以臺灣話為母語的閩南裔臺灣人是臺灣最大族群。
¶ 外國人用羅馬拼音學唱台語歌曲
https://youtu.be/NleAsLtCS1Y (2020/07/14)
¶ 臺語是不是閩南語
https://youtu.be/ItSoaDjiI5g (2020/09/27)
¶ 古中原與:閩南語?
https://youtu.be/YnRN1aAMUs (2020/05/14)
#)西漢揚雄著作:法言。法言是古代中國·西漢學者揚雄模擬《論語》的體裁寫成。(「法言」應避免被誤植為「方言」)
河洛文化與河洛話
河洛文化,指古代(尤其指北宋:西元 962年之前)黃河·洛水一帶由漢字所衍生數千年來之古漢文化。
河洛話,指一脈相傳自上古時期漢語讀音之話語,八音調俱全且聲母、韻母多仍符合古韻書(古代以音為索引,以聲、韻、調為反切得音之字典)記載,故仍能以之拚讀出古韻書中之漢字讀音;因最完整保留古漢語讀音,故被稱為古漢語當今活化石。河洛話之名稱,應始於五胡亂華造成中原漢人大舉南遷之後,將此種古代官方用語帶至長江以南之華南地區,至今散落於浙江東部、舟山群島、崇明島、福建南部、廣東東部、廣東南部、臺灣、海南島及東南亞諸國華僑居住地,而分別被改名為浙東閩南語、閩南語、泉州話、漳州話、潮州話、臺灣話、雷州話、海南話(瓊語)及福建話。
¶ 400年前的「漳州話詞彙」
https://youtu.be/6enLtby5WG0 (2017/04/14)
#)臺灣研究團隊,在菲律賓聖多瑪斯大學,發現一本 17世紀,西班牙人留下的重要史料,漳州話詞彙,最難能可貴的點在,詳細記載了漢字和拼音,能完全還原當時的發音,而且詞彙多達兩萬個。
客家話
客家話(Hak-kâ-fa)亦稱客家語,是漢藏語系˙漢語族的一種語言,為客家民系的母語。其母語人口分布於廣東東北部、江西南部和福建西南部,即傳統的客家地區;在臺灣分布於桃竹苗、六堆和花東縱谷等地(臺灣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東南亞尤其是馬來西亞亦有不少以客家話為母語的人口。
臺灣南島語
臺灣南島語言(英語:Taiwanese Austronesian),又稱為福爾摩沙語言(Formosan languages),是語言系屬分類上 以下的一個分支,使用人口約 500’000人,主要分布於臺灣島˙原住民族群居住地區,並可再細分成「北臺灣南島語族」、「中臺灣南島語族」、「南臺灣南島語族」以及「東臺灣南島語族」,涵蓋多個語群,一共有 28種語言,以族語羅馬字為正寫法,使用人口約 170’000人。已知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統稱為臺灣南島語言)中,至少有 10種語言已經消亡,5種瀕臨消亡,其他多種語言則出現輕微程度的損害。自從語言學家認為臺灣是南島民族的發源地以來,這些語言已經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 世居於蘭嶼的達悟族,雖官方同屬臺灣原住民族,但其所使用之達悟語在語言系屬分類上,實為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之巴丹語群。
- 臺灣原住民族語通常稱:臺灣與蘭嶼兩島之所有原住民語言,日治時期稱之為「高砂語」。
- 構樹分布在馬來西亞、緬甸、印度錫金、泰國、越南、日本、朝鮮以及中國大陸南北各地。臺灣山區可以見到構樹的蹤跡。 2015年,台灣大學˙鍾國芳教授團隊與智利團隊,利用構樹的雌雄異株,難以自然傳播的特性,研究在南島語系地區的構樹葉綠體基因單倍型(haplotype)差異,證實台灣是「太平洋構樹」的原鄉,也為台灣為南島語系原鄉的(巽他古陸)假說提供了新的證據。
- 外國人唱臺灣原住民歌曲:Yi Na Ba Yu Ddia?(朋友你好嗎?)
作詞:陳建年 ╱ 作曲:陳建年
演唱:Kim Cassidy(歐陽姍)
樂團:Boston You&Me Music
§ https://youtu.be/Qrz92Lp66bI (2019/08/08)
探討更多關於「南島語系」
南島語系(英語:Austronesian languages)是主要由南島民族所使用的語言,是世界現今唯一主要分布在島嶼上的一個語系,北起臺灣,南抵紐西蘭,西至馬達加斯加,東至智利復活節島,包括約 1˙300種語言。使用南島語系的區域包括臺灣、海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馬達加斯加、新畿內亞、紐西蘭、夏威夷、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玻里尼西亞等各地島嶼的語言,外加馬來半島上的馬來語、中南半島上越南與高棉的占語和泰國的莫肯語(Moken)及莫克倫語(Moklen)。
臺灣是南島語系內部分化的源頭,也是目前南島語系最北部的地區,居住在新北市烏來區的泰雅族聚落,目前是全世界南島語系居住地與人口分布地理上最北端的聚落。
※ 當「舒特勒(Shutler)和馬克(Marck)」於 1975年發表論文,認為臺灣是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languages)最有可能的發源地以後,國際遺傳學界即接受他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彼得·貝爾伍德(Peter Stafford Bellwood|1943~)於 1991年在《科學美國人|科學美國人》雜誌上,關於這個問題的論文發表以後,「南島語的發源地在臺灣」這一個陳述,就幾乎已經是多數學者的共識;後來他再提出,南島民族由亞洲大陸而來,於西元前 8’000年左右到達臺灣,此後發展出卓越的航海能力,不斷分批移民至海外島嶼;另見:在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後,曾一時暫止,然後又持續移民,而無論是擇居於大島或小島,多遍佈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是一大特點。
- 「基因尋根」為 2008年新聞局補助高畫質節目,第一集:「有關南島語族起源」其中的一段資料,多年後還是一段寶貴經驗
§ 南島語族源起
https://youtu.be/hqfbnUkWNdg (2013/05/26)
§ 南島語:「眼睛」
https://youtu.be/-8i2RdPQyJM (2016/12/27)
§ 共生物種的概念:太平洋鼠的鼠肉與打樹成布的構樹
https://youtu.be/rie89nWbQBY (2016/10/08)
§ 植物學家的觀點
https://youtu.be/3mLZRc5DS5s (2020/03/16) - 中國大陸沿海假說:
福建發掘的曇石山遺址,漳州東山大帽山遺址,福建省寧德霞浦縣黃瓜山貝丘遺址,福建省泉州晉江庵山沙丘遺址,福建省福州平潭殼丘頭遺址,據考證都跟南島語族文化有淵源。在福建出土石錛、石戈以及石叉…等物品,在波利尼西亞群島仍常見。福建的幾大遺址中出土的石器、陶製品…等文物製作的方法、生産工藝、母語語系…等推測,南太平洋、印度洋的南島語族衆多島國居民的祖先,與中國東南沿海文化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