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科(Araliaceae)為真雙子葉植物·菊類植物·桔梗分支·繖形目的一個科,有 52個屬,900多種;中國有 22屬 160多種,分布在新疆以外的全國各地。五加科植物包括喬木、灌木和藤本,只有少數種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五加科植物的葉片互生,很少輪生,單葉、羽狀複葉或掌狀複葉,托葉通常與葉柄基部合生成鞘狀,很少無托葉。花兩性或雜性,很少單性異株,傘狀、頭狀、總狀或穗狀花序,很小但排列為大的花序中,組成圓錐狀復花序;萼筒與子房合生,邊緣波狀或有萼齒,花瓣 5~10枚,通常離生,很少合生成帽狀體,雄蕊與花瓣同數互生,有時倍於花瓣或沒有定數,著生於上位花瓣邊緣,子房下位、2~15室,很少 1室,每室有胚珠 1枚。漿果或核果;種子通常側扁。
五加科植物常見的屬:楤木屬 、擬五加屬、羅傘屬 、樹參屬、五加屬、八角金盤屬 、常春藤屬 、幌傘楓屬、天胡荽屬、刺楸屬、大參屬、常春木屬、刺參屬、人參屬、五葉參屬、南洋參屬 、梁王茶屬、鵝掌柴屬 、通脫木屬、羽葉五加屬、刺通草屬…等。
【main】
五加屬
五加屬(Eleutherococcus|異名:Acanthopanax)是五加科下的一個屬,為灌木至小喬木植物。該屬共有約 35種,包括楤木(Aralia chinensis|刺龍苞)…等。
五加屬的已紀錄物種:
- 寶興五加 (Eleutherococcus baoxinensis)、
- 短柄五加 (Eleutherococcus brachypus)、
- 烏蘞莓五加 (Eleutherococcus cissifolius)、
- 離柱五加 (Eleutherococcus eleutheristylus)、
- 紅毛五加 (Eleutherococcus giraldii)、
- 糙葉五加 (Eleutherococcus henryi)、
- 康定五加 (Eleutherococcus lasiogyne)、
- 藤五加 (Eleutherococcus leucorrhizus)、
- 匙葉五加 (Eleutherococcus rehderianus)、
- 匍匐五加 (Eleutherococcus scandens)、
- 刺五加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 無梗五加 (Eleutherococcus sessiliflorus)、
- 剛毛白簕 (Eleutherococcus setosus)、
- 細刺五加 (Eleutherococcus setulosus)、
- 異株五加 (Eleutherococcus sieboldianus)、
- 白簕 (Eleutherococcus trifoliatus)、
- 輪傘五加 (Eleutherococcus verticillatus)、
- 狹葉五加 (Eleutherococcus wilsonii)、
刺五加
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為繖形目·五加科(臺灣原生 10屬 18種)·五加屬(Eleutherococcus)的一種落葉灌木,又稱:五加參、俄國參、西伯利亞人參,別名:刺拐棒,中藥名:五加皮,主要分布於亞洲東北部(河北、山西),西伯利亞、朝鮮半島、日本一帶海拔 800~2000公尺的針、闊葉混交林內。
刺五加株高 1~6公尺,莖皮淺灰色、橫切面呈長圓柱形、具長短不一的倒刺,分枝多、徑約 0.5~2公分,老枝灰褐色具縱裂溝、無刺,幼枝黃褐色、密生細倒刺;刺五加的枝堅硬,不易折斷、皮薄、黃白色、木質部寬廣,淡黃色,中心有髓。
刺五加的根莖灰褐色、結節狀不規則圓柱形、多扭曲有皺紋,徑約 1.4~4.2公分,地面常出現不定芽發育的細技。
刺五加的根纖維性、灰褐色或黑褐色、長約 3.5~12公分、徑 0.3~1.5公分,有細縱溝及皺紋、皮薄易剝落,剝落處呈灰黃色。
刺五加的掌狀複葉互生,小葉 5,稀 4或 3具尖銳深鋸齒緣。刺五加的傘形花序頂生或 2~4個聚生,花瓣黃白色、花萼具 5齒,花期:6~7月。的漿果狀核果近球形或卵形 具 5棱,有宿存花柱,種籽 4~5枚,果期:7~9月。刺五加的根部和根狀莖均可入藥,適春、秋季採挖,有特異香氣,味微辛、稍苦、澀。
§ Benefits Side Effects and Dosage of Siberian Ginseng
https://youtu.be/q74JQg3hlz4 (2019/04/27)
§ Benefits of Siberian Ginseng(五加皮的益處)
https://youtu.be/Liri3uWNI_k (2020/10/13)
※ 五加皮為刺五加的根莖與根,依產地南北、科、屬不同藥效亦有所區別
http://tcpa.taiwan-pharma.org.tw/node/11504 (2011/11/03)
白簕
白簕(Eleutherococcus trifoliatus)為繖形目·五加科(臺灣原生 10屬 18種)·五加屬(Eleutherococcus|異名:Acanthopanax)多年生常綠攀緣性灌木,又稱:三葉五加。白簕分佈臺灣全境平野、山麓至中海拔山地,是臺灣唯一的原生種五加屬植物。三葉五加的全株有刺。三葉五加的三出複葉、互生,小葉兩面平滑無毛。三葉五加的繖形花序,頂生,花期:7~10月。三葉五加的果實球形,成熟時黑色,果期:9~12月。
§ 白簕又稱:三加皮、三葉五加…
https://youtu.be/sO2RYhvEuFY (2021/06/11)
五加
五加(Eleutherococcus gracilistylus)為五加科·五加屬(Eleutherococcus|約 35種,如:刺五加、三葉五加)常綠蔓性灌木或木質藤本,又稱:白簕樹(廣東土名)、五葉路刺、白刺尖(四川土名)、五葉木。五加主要分佈於中國的中部、東部、南部和西南部,海拔 155~3’000公尺的山坡路旁、灌木叢、林緣或村落中。五加莖高 2~3公尺,全株具有鉤刺。五加的掌狀複葉互生,簇生於短枝、小葉 5枚膜質至紙質具細鈍齒緣。五加的單個傘形花序腋生或單生於短枝,花冠黃綠色,花期:4~8 月。五加的核果球形,熟果黑色,果期 6~10月。五加常見的變種:短毛五加、柔毛五加、糙毛五加、大葉五加…等。五加與肉桂(錫蘭肉桂)都是五加皮酒的主要原料。
§ 野生的五加皮(Eleutherococcus gracilistylus)
https://youtu.be/ITiSK3WPGIM (2022/01/30)
§ 五加的學名
https://youtu.be/ave0sIwyHrs (2022/04/19)
人參屬
人參屬(學名:Panax)為真雙子葉植物·菊類植物·桔梗分支·繖形目·五加科的一個屬。主要生長在北半球的東亞和北美,特別是寒冷地區。發現於越南的越南人參(P. vietnamensis)是已知生長在最南端的人參。人參的特點在於含有人參皂苷。
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為五加科·五加屬的草本植物,根部和根狀莖可入藥,又稱:西伯利亞人參,具有木質而非肉質根、含有「午貝乙素」,而非人參皂苷;不是人參。有些以前被歸類為「人參」的物種,現在已被作為單獨的屬,如:桐和假參。
※ 常被錯當是人參的植物:刺五加、當歸、太子參(Pseudostellaria heterphylla)、印度參(Withania somnifera) 、巴西人參(Pfaffia paniculata)…等。
三七
三七(學名:Panax notoginseng)為·菊類植物·繖形目·五加科·人參屬的多年生草本,又稱:三七草、三七仔、參漆草、蔘三七、田七、土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蠍子草、山漆、田漆…等。三七有橫臥紡錘形肉質根,根狀莖短或長。三七的掌狀複葉輪生莖端,小葉 3~7枚。三七的小花淡黃綠色、頂生呈傘形花序,花期:6月。三七的幹芯長出一簇扁球形紅色果實。三七是雲南白藥的主要成分。主產地在中國的雲南文山及廣西深山中。三七的三條枝上各生七片葉,因而得名;也有人說,三七在種植後,三至七年收穫而得名。
三七用於「散瘀、止血、定痛」,很少作為食用、補品。三七與亞洲人蔘(Panax ginseng|人參、高麗參、紅參)同為人蔘屬(Panax)而拉丁文 Panax 的意義是「能治百病」。
§ 介紹三七
https://youtu.be/FSY7OsU1IBQ (2019/07/11)
※ 有些植物也常被稱為三七,如:洋落葵、薑狀三七(Panax zingiberensis)
人蔘
人蔘為又稱為真雙子葉植物·菊類植物·桔梗分支·繖形目·五加科·人參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亞洲蔘、紅蔘、生曬蔘、山曬山蔘、石柱蔘、朝鮮蔘、野山蔘、人銜、鬼蓋、土精、神草,於中國東北地區土名:棒槌。人蔘具有肉質的根,可藥用;主要生長在東亞,海拔 500~1’100公尺晝夜溫差小的緩坡或斜坡地的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中,喜陰涼、濕潤的氣候。人蔘根部所含皂苷是其有效成分,中國長白山野蔘皂苷成分較高,但取得不易,價格高昂。人蔘不易栽培,韓國於 18世紀初開始發展高麗蔘栽培,美國在 19世紀中期開始栽培花旗蔘(植物學上與人蔘同屬不同種)。人蔘是聞名遐邇、馳名中外的「高麗三寶:人參、靈芝、鹿茸」之一。
§ Korea Agriculture Farm
https://youtu.be/I4UMFJD9uLA (2019/03/10)
常春藤屬
常春藤屬(Hedera)為五加科的一個屬,為常綠植物,原產於歐亞大陸和北非,後來被引入北美地區和澳大利亞,分布於歐亞非及美洲北部。在一些引入地區其成爲了入侵物種。常春藤屬的種子由鳥類傳播。常春藤屬物種通稱:常春藤(英文:English Ivy),通常依據葉子背面的紋路,被分為:鱗片狀(約 10種)、星狀(約 3種)兩類。 常見的物種:尼泊爾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菱葉常春藤(Hedera rhombea|臺灣常春藤)、洋常春藤(Hedera helix)、大西洋常春藤(Hedera hibernica)…等。
一般常春藤的花結果時間與大多數植物略不相同,因此它的花蜜和果實擁有極高的生態重要性。
❶ 有些鱗翅目幼蟲(毛毛蟲)以常春藤屬的葉子為食;
❷ 常春藤蜂完全依靠常春藤的花蜜為生,牠的生命週期與常春藤屬植物的花期密切相關;
❸ 畫眉、黑頂林鶯和斑尾林鴿喜食常春藤的果實。
§ 各種常春藤簡介
https://youtu.be/YrX9GX33X64 (2020/06/13)
§ 世界三大天然紀念物
https://youtu.be/xF4H1irkyd4 (2022/07/25)
尼泊爾常春藤
常春藤(Hedera helix|English:Ivy)是五加科·常春藤屬(Hedera)的一種常綠攀援植物,又稱:洋常春藤、長春藤、土鼓藤、木蔦、百角蜈蚣,很多地區都認定常春藤屬於入侵物種。常春藤的莖具氣根可以攀緣;常春藤的葉掌狀有柄,厚質,葡枝之葉稍三角形,葉背呈星狀紋。洋常春藤的果實、種子和葉子均有毒,誤食會引起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時會引發腸胃發炎、昏迷,甚至導致呼吸困難…等。
§ 爬滿牆面的洋常春藤
https://youtu.be/0wfHBLH12KM (2018/07/12)
§ 菱葉常春藤(葉背鱗片狀)又稱:臺灣常春藤
https://youtu.be/vwDuokCIrj0 (2022/08/20)
鵝掌柴屬
鵝掌柴屬(Schefflera)為五加科的一屬灌木或喬木植物,又稱:南鵝掌柴屬(學名:Schefflera)、鴨腳木屬(Schefflera),模式種為紐西蘭鵝掌柴(Schefflera digitata)。南鵝掌柴屬約 200種,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
- 鵝掌藤
- 短序鵝掌柴
- 多核鵝掌柴
- 異葉鵝掌柴
- 中華鵝掌柴
- 穗序鵝掌柴
- 高鵝掌柴
- 孔雀木
- 密脈鵝掌柴
- 文山鵝掌柴
- 海南鵝掌柴
- 鵝掌柴
- 紅河鵝掌柴
- 白背鵝掌柴
- 離柱鵝掌柴
- 粉背鵝掌柴
- 扁盤鵝掌柴
- 大葉鵝掌柴
- 澳洲鴨腳木
- 麻栗坡鵝掌柴
- 多葉鵝掌柴
- 星毛鴨腳木
- 多脈鵝掌柴
- 小葉鵝掌柴
- 球序鵝掌柴
- 金平鵝掌柴
- 凹脈鵝掌柴
- 瑞麗鵝掌柴
- 台灣鵝掌柴
- 西藏鵝掌柴
鵝掌藤
鵝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Dwarf Umbrella Tree)為繖形目·五加科·鵝掌柴屬(Schefflera|鴨腳木屬)著生木質藤本攀緣灌木,又稱:鵝掌蘗、七葉蓮、七葉藤、狗腳蹄,原產於海南島、廣東、廣西、臺灣、印度、澳洲…等;在臺灣,主要分布於山麓至高地。鵝掌藤的莖光滑無毛,具褐色皮孔,長可達 4~8公尺,常有氣生根的生長。鵝掌藤的葉為掌狀複葉、互生,小葉 6~12枚,具長葉柄,小葉與葉柄之間具有關節。鵝掌藤的花多數呈繖形花序組成一頂生圓錐花序;小花小形,淡黃色或黃綠色,徑 0.3~0.45公分,花期:9~11月。鵝掌藤的漿果,略扁球形,初果有腺點狀斑點,長 0.5~0.55公分,寬 0.4公分,有角稜,熟果黃紅色,外有縱溝 5~6條,內含種子 5~7粒。鵝掌藤是優良之籬垣,也是室內觀葉植物,鵝掌藤的葉在日照充足時是亮綠色,日照不足則會變成較深的綠色,是優良的觀葉植物,由於其不喜歡陽光,適合較高的樓屋住宅日照不足之處種植綠化。
鵝掌藤也可以作為中藥,具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壯筋骨、消腫之效,可治胃痛、風濕、痺痛、關節炎、跌打損傷。
§ 鵝掌藤開花與結果
https://youtu.be/YM0RrrGZ7uk (21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