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英語:space-time|法語:espace-temps|日語:じくうかんじくう)是一種基本概念,分別屬於物理學、天文學、空間物理學和哲學,是這幾個學科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概念,也是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活動,用直覺了解當下(時間)、捕捉感覺、表達情緒、思維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時間和空間是人類文明最為古老的概念之一。可追溯至遠古時期,人類的耕作、放牧…等日常勞動都需要測量土地、順天時,這就產生了最基礎的「時空概念、度量方法」。古代早有「上下四方謂之宇,往古來今謂之宙」的說法。這裡的「宇宙」也就是時空,是最原始誕生「一維時間和三維空間」的概念,並發展同宇宙產生聯繫。
【main】
時間
曆法:
陽曆、儒略曆、格里曆、公元、節氣、陰曆、
時間是一種尺度,在物理·定義是純量,藉著時間,可以依「過去~現在~未來」之序列得以確定事件發生之先後,也可以衡量事件持續的期間以及不同事件之間隔。中國古代的計時儀器有太陽鐘(土圭、圭表、日晷…等)和機械鐘(水鐘、太陽儀、香篆鐘…等)兩類。
時下時間的基本國際單位是秒,以銫 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間躍遷對應的輻射的 9’192’631’770個周期的持續時間為標準。
空間
三維空間、幾何學、
空間(德語:Raum|英語:space|法語:espace|西班牙語:espacio|義大利語:spazio),是物體和事件具有相對位置和方向的無限的三維範圍。現代物理學家通常認為,隨著時間的流逝,物理空間通常以三個線性維度來構想,但它卻是無限的四維連續體(稱為時空)的一部分。空間概念對於理解物理宇宙至關重要。
人類可以用直覺了解空間,但難以概念化,因此自古希臘時代開始,就成為哲學與物理學上重要的討論課題。空間存在,是運動構成的基本條件。在物理學中,以三個維度來描述空間的存在。
相對論將時間及空間二者,合併成單一的時空概念。伽利略、萊布尼茲、艾薩克·牛頓、伊曼努爾·康德、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愛因斯坦、龐加萊…等,都是研究空間的本質。
三維空間
三維空間(Three Dimensions)又稱:三度空間、三次元、3D,日常生活中的物體由長、寬、高 3個維度所構成的空間,通常是指三維的歐幾里得空間。在歷史上很長的一段時期中,三維空間被認為是我們生存的空間的數學模型。
日常所見的物(生物、非生物)都具有當下的實際空間(維度),都能以對應的三維空間數學描述。
雕塑是一種呈現三維空間藝術的方式。藝術家擅長於捕捉當下時間對於「物」的感受,藉著材料、工具予以三維空間的方式呈現,讓人們感受。
幾何學
幾何學(英語:Geometry,古希臘語:γεωμετρία)簡稱幾何。幾何學是數學的一個基礎分支,主要研究形狀、大小、圖形的相對位置…等空間·區域關係以及空間形式的度量。許多文化中都有幾何學的發展,包括許多有關長度、面積及體積的知識,在西元前六世紀泰勒斯的時代,西方世界開始將幾何學視為數學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