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島礁(islet)是指一類存在於海洋中的很小島嶼,永久性的露出水面或退潮時才露出水面,島嶼上幾乎沒有植被,人類也無法定居。島礁由沙子、岩石或珊瑚礁組成。
【main】
各種島礁
§ 法國·聖米歇爾山奇景
https://youtu.be/39CvCWU2apM (2025/04/04)
§ 英國·聖島(Holy Island)
https://youtu.be/rY1J5ENK0lU (2021/08/06)
環礁
環礁(atoll)是由珊瑚礁(coral reef)形成的環狀或部分環狀島嶼,中間圍繞著潟湖。環礁的形成與火山島有關,由於形成過程與環境的變異,環礁的輪廓除了圓形之外,亦有橢圓形或其他不規則形狀。
東沙環礁
東沙島(Pratas Island)俗名:月牙島是南海上東沙群島的主島,面積 1.8平方公里,孕育了 729種魚類、399種珊瑚,是臺灣非常珍貴的國家自然遺產。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Dongsha Atoll National Park)於 2007年 1月 17日成立,是中華民國第七座國家公園及第一座海洋國家公園。
- 東沙擁有世界級珊瑚生態
https://youtu.be/G8n3oKY0Mhk (2017/12/12) - 探索東沙環礁
https://youtu.be/53JAv7HwtAc (2020/08/16)
卡伯勒淺灘(黃岩島)

https://youtu.be/YlcrFQH-EeU (2023/09/25)
§ 開發黃岩島成自然生態保護區
https://youtu.be/wY3ZlRwsS0Y (2025/10/24)
卡伯勒淺灘(Scarborough Shoal|西班牙語:Bajo de Masinloc,菲律賓語:Buhanginan ng Panatag)位於南海是中沙群島的一個環礁,又稱:黃岩島;1947年 10月中華民國內政部公佈「卡伯勒淺灘」原譯名:斯卡巴洛礁(South Rock)更名為民主礁。黃岩島為海盆(Oceanic basin)中的海底山(Seamount)上覆蓋珊瑚礁(coral reef)所形成。
黃岩島退潮時,潟湖內有上百塊礁石露出水面,它們多以土黃顏色為主,偶有黑色,總面積約為 150平方公里。環礁圍繞的內部潟湖面積約為 130平方公里,水深可達 20公尺。
中國於 2025年 9月 10日設立了「黃岩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含核心區和實驗區)的面積為 3523.67公頃(約 35.24平方公里)。
潮汐島
潮汐島(tidal island)通常於落潮時會浮出水面與自然陸地通道相連,如:英國·聖島、法國·聖米歇爾山、連島沙洲(tombolo)。
暗礁
暗礁(submerged reef)是指幾乎沒有露出過水面之地殼隆起塊。
河洲
河洲(eyot)是指河道的變化所形成位在河川中的島嶼,如:巴西的巴納納爾島。
沙洲
沙洲(shoal):是河川、湖泊或和海之濱一帶出露水面的沙灘。
人工島
人工島(artificial island):在小島或暗礁基礎上建造填海造陸的一種構造體。
- BBC記者直擊中國南海造島
https://youtu.be/fsm-i3eyovk (2015/12/15) - 中建島(Triton Island)位於西沙群島西南處
https://youtu.be/TOKEMZKhFFM (2024/02/14)
潟湖
潟湖(lagoon)大多形成於泥沙質海岸,起初是開放海灣,之後由於泥沙沉積於海灣的出海口處,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逐漸將海灣與海洋之間形成間歇性的聯通水道;此類典型的潟湖,又稱:海岸潟湖(英語:coastal lagoon)。直至潟湖與海洋完全隔絕後,潟湖就演變成了沿海湖泊。
某些淡水湖泊的前身就是潟湖,如:臺灣·七股潟湖、浙江·西湖(自淺海灣變為內湖)、義大利·威尼斯潟湖…等。全球約有 15%的海岸線(coastline)有潟湖分佈,而在美國東部和墨西哥灣沿岸地區則有 75%的海岸線存在潟湖。
•)海洋中許多珊瑚·環礁所圍成的水域,有些漲潮時可與海相通。這類潟湖稱為環礁潟湖(英語:atoll lagoon)。
潟湖的功能
- 防洪的功能:潟湖可宣洩區域排水,因而很少發生水災;
- 保護海岸的功能:由於外有沙洲的阻擋可防止颱風的暴潮侵蝕沖刷海岸;
- 天然的養殖場:潟湖是魚、蝦、貝和螃蟹的孕育場,也是鄰近漁民的天然養殖場;
- 由於潟湖外側往往有沙洲作為防波堤,其內風平浪靜,因此有時可以改建為人工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