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呼吸(breathing),是生物·細胞的生化作用(稱作「呼吸作用」)所呈現出來的外在生理現象,也是動物及植物皆有的一種生理現象。生物的生存是靠完全無意識及自主的呼吸,不過呼吸會暫時的被有意識的控制或是情緒下的反應所影響。人類的說話、歌唱就是靠特殊型式的呼出空氣;還有其他的溝通方式(哭泣、打呵欠、尖叫、大笑…等)也是需要呼吸(維持血液中氣體平衡所必要的)以及當時需傳達的情感及訊息之間取得平衡。人體最舒暢的呼吸,通常吸入空氣的氧氣佔 21%、二氧化碳佔 0.03%,呼出的氧氣佔 13~16%、二氧化碳佔 4~5.3%。
極累時亦可以『癱躺式』(Corpse Pose 或 Shavasana)行荷西吐納達到休息的效果。
§ 仰臥式(Corpse Pose)
https://youtu.be/eSeRjoolN2A (2012/10/30)
§ 大休息式(Shavasana)
https://youtu.be/WTFCMfmjnaw (2018/12/01)
•)荷西吐納不受環境、時辰限制,適於小憩調息,有助血氧含量提升,適時消除疲勞之功效。若行之有時,假以時日能感受四肢末梢溫暖、思維清晰、情緒和緩與安神舒眠的功效。荷西吐納不僅適用於於靜修、暖身,也適用於劇烈活動時,輔助調息、舒緩緊張情緒的效果。
橫隔膜

由前胸觀察肺臟吸氣、吐氣時的橫隔膜狀態。吸氣時肋骨上提、橫隔膜緊繃;吐氣時肋骨、橫隔膜放鬆歸位。

由前胸、後背觀察橫隔膜於吸氣時緊繃的狀態。
§ 橫隔膜的動作
https://youtu.be/K1nUv9P2eDA (2016)
橫隔膜(thoracic diaphragm)在人體是一層骨骼肌薄膜,延展及肋骨底部。橫膈膜將胸腔與腹腔相分隔,並對呼吸執行重要功能。解剖學中的膈膜(Diaphragm)也可以指其他平坦的結構,例如泌尿生殖膈與骨盆膈,但普遍指橫膈膜。
§ 參與呼吸的肌肉群
https://youtu.be/TNhYn1FcYJo (2025/04/16)
呼吸吐納

https://youtu.be/tdhvOya1XK4 (2014/11/18)
無意識的呼吸是由腦幹的特定部位控制,也會依身體隨時的需要調整呼及的速率及深淺,似乎沒有必要強制口腔參與。依中文字面解釋:
- 「呼」是指肺臟的廢氣經呼吸道由鼻腔排出體外;
- 「吸」是指新鮮的空氣由鼻腔經呼吸道進入肺臟。
- 「吐」是指肺臟的廢氣經呼吸道由口腔排出體外,又稱:哈;
- 「納」是指新鮮的空氣由口腔經呼吸道進入肺臟,又稱:口吸。
•)吐(releases)是將肺臟的廢氣經由口腔排出體外,不經過鼻腔,如此再度吸入的空氣,不含有排氣時滯留於鼻腔的「有害細菌」,有效降低有害細菌再度自鼻腔吸入的風險;吐的要領,對已感染有害細菌的人體,更為有利。
•)納(absorbs)是將新鮮的空氣經由口腔,通過呼吸道進入肺臟,又稱:口吸。由於口腔不具鼻毛,無法有效地阻擋灰塵進入呼吸道。為減低灰塵與有害系菌入侵肺臟的風險,應該以「吸」的方式讓空氣經由呼吸道緩緩進入肺臟。
通常長跑(endurance running)或重訓(weight training)需要大量換氣時,常有「鼻吸口哈」或「口吸口哈」的情況出現。在空氣清新的環境深呼吸,以「鼻深吸口緩哈」為佳。健康的人會有呼吸反射,不可能無限制的自願停止呼吸。自願的過度換氣會讓動脈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降低到造成危險的濃度,令口部及手腳產生針刺感的感覺異常,而手,手臂,腳和臉部也會有特殊形式的肌肉痙攣(如:手足強直)。
健康成年人平靜時,每分鐘呼吸(氣體交換)約 16~18次,而兒童每分鐘約 20~30次,每次吸入和呼出氣體約各為 500ml(毫升)。人們在不同環境條件下,呼吸型式亦不同;以肋骨運動為主稱為「胸式呼吸」、以膈和腹壁肌運動為主稱為「腹式呼吸」…等,種類繁多。
關於傳統氣功所提及的吐納,老師父強調,吐氣最好緩慢地將廢氣打散排出;每次「吐氣」時間以超過「納氣、駐氣」時間 2~3倍的長度為佳。
各種呼吸法
通常為了要促進循環系統功能採取各式氣息調理(調息),除了必須舌抵上顎、意守丹田之外,無妨參考荷西吐納以獲取預期效果。
- 胸式呼吸法(chest respiration),直接由肺部吸氣,進氣量僅佔胸腔 1/3,較適用於劇烈運動快速換氣的呼吸方式;
- 腹式呼吸法 (Diaphragmatic breathing),利用橫膈模上提(呼氣)、下放(吸氣)的呼吸方式;
- 瑜伽呼吸法又稱喉式呼吸法(Ujjayi Breathing 或Victorious Breathing);
- 勝利呼吸法 (Ujjayi, 又稱海洋呼吸法) 是三段式的呼吸,將空氣吸入腹部,然後中胸,再往上經過上胸。這個過程在吐氣時是相反的;
- 交替鼻孔呼吸法(Nadi Shodhana Pranayama):
- 拉梅茲呼吸法
https://www.auh.org.tw/NewsInfo/HealthEducationInfo?docid=1446 - Lamaze Childbirth Method
https://cmuh.cmu.edu.tw/HealthEdus/Detail_EN?no=6383
- 拉梅茲呼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