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法、中國美術史、臺灣藝術、
西洋美術史、西洋畫家、
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東方人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距今約 7’000~5’000多年開始,可以找到中國美術的早期形式,這種形式一直延續直公元前 6世紀。歷代以來,雖然每位中國畫師的畫風及技巧各有不同,但創作主題經常是圍繞著生活環境與自然生態,有著獨特的延續性。中國藝術作品多見於宮廷和學院,其影響遍及整個東洋世界,包括朝鮮、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西方人最早的美術作品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即距今 30’000到 10’000多年之間。最傑出的原始繪畫作品,發現於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區的幾十處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國的拉斯科洞窟壁畫和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所繪形象皆為動物,手法寫實,形象生動。
#)藝術家是指進行藝術作品的創造活動的人物,包括寫作、繪畫、攝影、表演、雕塑、音樂、書法及舞蹈……等,藝術領域;通常是有比較高的成就或擁有獨特的個人風格,從而具備了一定的美學素養程度的人。
#)當代藝術家列表列出創作當代藝術、活躍於 1970年代(後現代主義的臨界點)至今的藝術家。這些藝術家皆有一定的知名度和重要性,他們的作品並曾在當代一些重要的展覽會(像是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威尼斯雙年展、聖保羅雙年展)或當代主要的美術館、學院上展出。
【main】
中國美術史
中國是歷史上最早使用年號紀年的地區。第一個年號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年號為建元(前 140年~前 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數,沒有年號。
中國傳統繪畫的的品評標準,是參考南朝齊、梁的藝術理論家謝赫所著的『古畫品錄』,謝赫將五代 27位畫家分為第一品至第六品,六種不同的「神似」風格,有異於西洋畫偏重「形似」風格。
上古先秦時期(公元前 50世紀~前 6世紀)、
長濱文化(公元前 13世紀~前 3世紀,是至今臺灣所發現最古老的文化,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先陶文化)、
春秋時期(公元前 770年~前 476年)
戰國時期(公元前 475年~前 221年)、
秦漢三國(公元前 219年~280年)、
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 1世紀~8世紀)、
隋唐(公元 581年~907年)、
五代至兩宋(公元 912年~1127年)、
遼金西夏(公元 1129年~1279年)、
元代(公元 1281年~1368年)、
明代(公元 1369年~1644年)、
清代(公元 1645年~1912年)、
民國以後(公元 1911年~)、
西洋美術史
古埃及藝術(公元前 3000年~公元30年)
古希臘藝術(公元前 1500年~前 100年)
古希臘雕塑(前 1000年~前 100年)
羅馬王政與帝國藝術(前 196年~公元 476年)、
中世紀美術(公元 500年~1500年)、
哥德氏藝術(公元 1137~)、
文藝復興初期(公元 1350~1600)、〖文藝復興三傑〗
文藝復興盛期(公元 1550~)、
文藝復興北歐(公元 1580~)、
矯飾主義(公元 1550~1580)、
巴洛克藝術(公元 1600~1750)、
學院藝術(公元 1648~)、
啟蒙時代(早期:公元 1650~1750)、
古典主義(公元 1674~)、
洛可可風格(公元 1720~1775)、
新古典主義(公元 1760~)、
浪漫主義(公元 1790~)、
現實主義(公元 1839~)、
前拉菲爾前派(公元 1848~)、
巴比桑學派:代表人物:盧梭(巴比桑學派 公元 1812~1867)、
杜比尼(巴比桑學派 公元 1817~1878)
象徵主義(公元 1885~1910)、
印象主義(公元 1860~)、
現代藝術(公元 1860~1970)、
後印象主義(公元 1874~1886)、
點描派(公元 1880~)、
新藝術派(公元 1890~)、
那比派(公元 1890~)、
表現主義(公元 1901~)、
野獸派(公元 1905~1908)、
立體主義(公元 1906~)、
未來主義(公元 1908~)、
新造型主義(後立體派、純粹主義 公元 1920~)、
超現實主義(公元 1920~1930)、
法蘭克福學派 (公元 1950~)、
當代藝術(公元 1960~2000)……等。
文藝復興三傑
- 李奧納多·達文西(義大利語:Leonardo da Vinci,意為「文西城的李奧納多」;儒略曆 1452/04/15~1519/05/02),又譯達芬奇,全名李奧納多·迪·塞爾·皮耶羅·達文西(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為「文西城皮耶羅先生之子李奧納多」),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博學者: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發明、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這使他成為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三傑。
- 米開朗基羅(義大利語:Michelangelo [mikeˈlandʒelo],1475/03/06~1564/0218),全名米開朗基羅·迪·洛多維科·博納羅蒂·西蒙尼(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又譯「米高安哲羅」、「米開蘭基羅」、「麥開蘭基羅」、「米高安哲奴」、「米開朗琪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通才、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哲學家和詩人,與李奧納多·達文西和拉斐爾·聖齊奧並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以人物「健美」著稱,即使女性的身體也描畫的肌肉健壯。他的雕刻作品「大衛像」舉世聞名,麥第奇家族墓前的「晝」、「夜」、「晨」、「昏」四座雕像構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還有「摩西像」、「大奴隸」…等。他最著名的繪畫作品是梵蒂岡·西斯汀小堂的《創世紀》天頂畫和壁畫《最後的審判》。他還設計和初步建造了羅馬·聖伯多祿大殿,設計建造了教宗儒略二世的陵墓。米開朗基羅脾氣暴躁,不合群,和達文西與拉斐爾都合不來,經常和他的恩主頂撞,但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 拉斐爾·聖齊奧(義大利語: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04/06~1520/04/06),本名拉斐爾·桑蒂(Raffaello Santi),簡稱拉斐爾(拉丁語:Raphael),義大利畫家、建築師。拉斐爾與李奧納多·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合稱「文藝復興三傑」。拉斐爾筆下畫作向以「秀美」著稱,其人物清秀,場景優美。
拉斐爾的古典西洋繪畫對後世畫家造成很大的影響,代表作《雅典學院》是裝飾在梵蒂岡教宗居室創作的大型壁畫。拉斐爾的作品將宗教的虔誠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機地融為一體,尤其是基督教和異教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和諧的場面。
達文西
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儒略曆:1452/04/15~1519/05/02),又稱:達·芬奇,經常被描述成一個博學者中的典型、一個有著「不可遏制的好奇心」和「極其活躍的創造性想像力」的人。
達文西擁有最多不同類型天賦的人,被廣泛地認同為迄今為止最偉大畫家之一。達文西為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三傑。
達文西繪畫手稿目前保存下來的大約有 6’000頁,然而只留下了 18幅完整的畫作,現代學者稱達文西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
§ 介紹名畫:蒙娜麗莎(尺寸:77公分 * 53公分|30英寸 * 21英寸)https://youtu.be/k6rfM6qjsXE (2021/03/14)
§ 解析:神秘的蒙娜麗莎
https://youtu.be/l57Hq8nQNhg (2020/10/26)
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義大利語:Michelangelo [mikeˈlandʒelo],1475/03/06~1564/0218),全名:米開朗基羅·迪·洛多維科·博納羅蒂·西蒙尼(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又譯:米高安哲羅、米開蘭基羅、麥開蘭基羅、米高安哲奴、米開朗琪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通才、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哲學家和詩人。
米開朗基羅作品以人物「健美」著稱,即使女性的身體也描畫的肌肉健壯。米開朗基羅的雕刻作品:大衛像,舉世聞名;還有四座雕像構思新奇置於麥第奇家族墓前的「晝」、「夜」、「晨」、「昏」;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摩西像、大奴隸…等。
§ 米開朗基羅為何難以再生
https://youtu.be/ioVNFqQ5Zlg (2022/11/11)
拉斐爾
拉斐爾·聖齊奧(義大利語: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04/06~1520/04/06),本:拉斐爾·桑蒂(Raffaello Santi),簡稱拉斐爾(拉丁語:Raphael),義大利畫家、建築師。拉斐爾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畫作一樣。拉斐爾於 1520年高燒猝逝於羅馬,終年 37歲,葬於萬神廟。
拉斐爾的著名宗教畫「聖母系列」,將宗教的虔誠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機地融為一體;他的畫即使是「聖喬治大戰惡龍」的場面看起來也是平靜安詳的。
拉斐爾為梵蒂岡教宗居室創作的大型壁畫「雅典學院」是經典之作,將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基督教和異教,統統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和諧的場面。同時也創作出許多著名的肖像如「良十世像」。
§ 拉非爾 500週年回顧
https://youtu.be/47nJqQ3Gjx8 (2020/09/01)
臺灣藝術
臺灣藝術(美術),是台灣文化的一部份。臺灣自古以來社會中的藝術成份基本上充滿南島語族的風味,深具藝術張力,大多以雕刻、陶藝、織品等方式呈現,其中雕刻及陶藝以排灣族最為傑出,而織布以泰雅族最著名,隨著東亞地區漢族移民的到來,一些手工藝隨著漢人的移居逐漸落腳於臺灣,例如寺廟、雕刻、活字、算命、歌仔戲、婚喪喜慶、辦桌文化、等等。1987年解嚴後,臺灣的社會走入開放多元的階段。加上台灣原住民意識抬頭,增添不少色彩,使藝術發展綻放出多采多姿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