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是指根植於西方音樂傳統(包括宗教音樂和世俗音樂)的藝術音樂,包含了從 11世紀直至當代的廣大時間範圍。這一藝術傳統的中堅時期通常被劃定為從 1550年到 1900年的這段時間,又稱共曉時期。「古典音樂(classical music)」一詞最早見於 1836年的牛津英語詞典,最初是用於凸顯從巴哈(1685年 3月 31日~1750年 7月 28日)到貝多芬(1770年 12月 16日-1827年 3月 26日)的這一段黃金時期。
古典音樂的體裁:交響曲、奏鳴曲、協奏曲、歌劇、合唱、室內樂⋯⋯等。
中世紀音樂
中世紀音樂(medieval music)是公元 500年至 1400年左右(中世紀時期)風行歐洲的音樂,有歌曲、器樂作品和禮儀音樂…等種類,是古典音樂萌發的一個時代。
•)MedievalMusic
https://youtu.be/0llJDTJYOAg (2025/03/07)
〖中世紀音樂影響古典音樂的發展〗
【top】【main】
中世紀音樂影響古典音樂的發展
中世紀音樂發展了一個全面的音樂記譜法(尚沒有小節線和五線譜不能表示節奏)影響:
- 1600~1750年的巴洛克音樂,如:作曲家巴哈(德語: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03/31~1750/07/28);
- 18世紀古典主義音樂,如:作曲家莫札特(德語: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01/27~1791/12/05);
- 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如:作曲家華格納(德語: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05/22~1883/02/13)。
•)中世紀音樂還有一些進階音樂理論,如:節奏、音符的定時、複音音樂(同時使用多個交織的旋律)的運用對於古典音樂的發展同樣重要。
交響樂
交響曲(Symphony)是古典音樂的樂曲型式,是包含多個樂章的大型管弦樂曲,一般是為管弦樂團創作,樂團的演奏樂器有弦樂器(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及打擊樂器,編制在 30~100人之間。交響曲多半會有 4個樂章,第一樂章通常是奏鳴曲式。
交響曲會有包括所有樂器的大譜表。而各樂器演奏家會有隻對應各自樂器的樂譜。有些交響曲會包括人聲(例如:貝多芬的第 9號交響曲)。
奏鳴曲
奏鳴曲(Sonata)是種樂器音樂的寫作方式,此字彙源自拉丁文的 sonare,即發出聲響。在古典音樂史上,此種曲式隨著各個樂派的風格不同也有著不同的發展。奏鳴曲的曲式從古典樂派時期開始逐步發展完善。19世紀初,給各類樂器演奏的奏鳴曲大量出現,奏鳴曲儼然成為了西方古典音樂的主要表現方式。到了 20世紀,作曲家依然創作著給樂器演奏的奏鳴曲,但相較於古典樂派以及浪漫樂派的奏鳴曲,20世紀的奏鳴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
小奏鳴曲(Sonatine, Sonatina)指技術難度較為簡單或短小的奏鳴曲。
協奏曲
協奏曲(義大利語:concerto,法語:concert,德語:Konzert),指一件(或數件)獨奏樂器和樂隊協同演奏,既有對比又相互交融的作品。
於 18世紀之後,協奏曲漸漸演變出三種形式: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形式上是樂團小群組、大群組的競合),獨奏協奏曲(solo concerto,單人與樂團全體的互動),以及較為少見的樂隊協奏曲(ripieno concerto)。其中,獨奏協奏曲由於能夠充分展現獨奏樂器的特色,又不失合奏的壯麗,自 19世紀起脫穎而出,受到近、現代觀眾的喜愛。
歌舞劇
歌舞劇(英語:Musical theater,簡稱:Musicals),又稱:音樂劇是音樂、歌曲、舞蹈、戲劇、雜耍、特技和綜藝結合的一種戲劇表演。它以幽默、諷刺、感傷、愛情、憤怒等情感引發劇情,再通過演員的語言、音樂、動作以及固定的演繹傳達給觀衆。雖然音樂劇和歌劇、舞劇、話劇…等舞台表演形式有相似之處,但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對歌曲、對白、肢體動作、表演…等因素給予同樣的重視。一些著名的音樂劇包括:奧克拉荷馬、真善美、西城故事、悲慘世界、貓以及歌劇魅影…等。
§ 埃里克薩蒂:裸體歌舞第一號
https://youtu.be/rKuP1R_-_DM (2020/06/28)
合唱
合唱()指一種集體性的歌唱藝術。在合唱中,人員分成若干聲部,分別採用不同的旋律,同時唱歌。這類表演團隊被稱為合唱團或者合唱隊。參加的人員則稱做合唱團員或者合唱隊員,其所演唱的歌曲稱作合唱音樂,但也常遇到將合唱當做合唱團或合唱音樂的簡稱。
室內樂
室內樂(Chamber music)是一種古典音樂作品的體裁,為幾件在室內演奏的樂器所作。室內樂由 2~9人合奏,每人各演奏一個聲部,通常不含獨奏。室內樂的「室內」意指音樂可以在空間較小的室內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