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與拳法

外家拳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形意拳八卦掌
太極拳六十四式太極拳鄭子三十七式太極拳各家太極拳法
臺灣特有拳法

關於:太極拳〗〖健身活動

氣功與拳法首要練習站樁,行功時提肛(參考:凱格爾運動)、落胯;行功完成必須收功有益於疏通體內滯氣、增加新陳代謝與氣歸原。氣功與拳法宜卯時陽光初露行之

氣功炁功)是透過以「吐納」(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氣息調理(調息,調形,調心)為鍛鍊方法,務求達到強身健體、健康身心、抗病延年、開發潛能…等目的。關於傳統氣功「吐納」,老師父強調,吐氣最好緩慢,可以將排出廢氣的細菌群有效地打散;每次「吐氣」時間能超過「納氣、駐氣」時間 2~3倍的長度最好。

武術相關詞彙
https://kknews.cc/zh-tw/news/apok83j.html  2018/08/01


top】【main

外家拳

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形意拳八卦掌

top】【main

八段錦

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易筋經…等,都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健身方法,是一種氣功,也有演變成一種中國武術。於 2003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把重新編排後的八段錦等健身法作為「健身氣功」的內容向全國推廣。
八段錦源於宋代的道教養身書《道樞》…等。
※ 八段錦(國家體育總局認定版)https://youtu.be/QDIx22h2TBc (2018/02/04)
醫學八段錦(2018/11/28)

口訣:
  1. 雙手托天理三焦
  2. 左右開弓似射鵰
  3. 調理脾胃需單舉
  4. 五癆七傷往後瞧
  5. 搖頭擺尾去心火
  6. 兩手攀足固腎腰
  7. 攢拳怒目增氣力
  8. 背後七顛百病消

八段錦·站式:據稱是光緒年間整理改編的。
¶ 八段錦
https://youtu.be/acgew9JEH1c (2020/10/24)
¶ 國家體育總局·口令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YfDB_skf9k (2019/04/05)

八段錦·坐式:坐式要求盤膝正坐;站式要求雙腳微分與肩同寬,具體動作各有不同。
¶ 八段錦坐式
https://youtu.be/KCilo1ZG3Dk (2019/09/16)


top】【main

五禽戲

¶ 五禽戲 
https://youtu.be/iL5az-sdtMg (2019/09/03)


top】【main

易筋經

¶ 易筋經 
https://youtu.be/GvQUttWLVWc (2017/06/06)


top】【main

形意拳

¶ 形意拳·樁功
https://youtu.be/wC22mA2HyKc (2018/10/03)


top】【main

八卦掌

¶ 八卦掌 
https://youtu.be/biAxyRAol2M (2013/10/11)


top】【main

太極拳

六十四式太極拳鄭子三十七式太極拳各家太極拳法

九曲珠〗〖健身活動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的一種,與形意拳八卦掌並稱中國三大內家拳太極拳講究中定、放鬆、心靜、慢練,入化之境如穿線於九曲珠,迥異於外家拳太極拳起初並不叫「太極拳」,而是被稱作「十三勢」, 太極拳名稱的由來被公認始於張三丰(1247年~1458年)的《太極拳經》與王宗岳(約於 1790年)的《太極拳論》。有云:太極拳入化境界,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
※ 練習太極拳要領:虛靈頂勁 含胸拔背 沈肩墜肘 鬆腰坐胯 氣沉丹田 足掌接地


top】【main

各家太極拳法

於 2007年 3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命名為中國太極拳發源地。至於楊氏太極拳,後人將楊澄甫·大架再次簡化,編成更短的拳架方便學習而產生 8式、13式、24式、46式、及48式⋯⋯等,拳架都因此而被廣泛流傳。


top】【main

六十四式太極拳

六十四式 太極拳  (William TSAI)
¶ 64式太極~背向
https://youtu.be/rUBaP4u5pi8 (2014/05/17)
¶ 64式太極拳~正向 
https://youtu.be/jAw05VCHNuo (2014/05/17)

top】【main

鄭子三十七式太極拳

 

¶ 鄭子 37式:背面 https://youtu.be/xEQanGigs1w (2012/11/24)
¶ 鄭子 37式:正面 
https://youtu.be/TVlIjj5c63c (2012/11/24)
¶ 鄭子 37式太極拳(北投社教)
https://youtu.be/kaStBOk0mNM (2013/04/22)


top】【main

臺灣特有拳法

臺灣特有拳種泛指 1684年(清康熙 23年)清領時期臺灣納入版圖之後,逐漸開放漢人開墾臺灣,中間還經過日治時期,一直到 1949國民政府遷往臺灣這段期間在臺灣當地醞釀發展的傳統中國武術。臺灣武術拳種的文化傳承與中國大陸的武術是血脈相連的體系。

國民政府遷臺之後,彼時中國大陸的文化大革命1966/05/161976/10/06)進行全方位的階級鬥爭。基於這個些客觀因素形成兩岸分治的結果,再度造就另一波臺灣特有拳種的形成。時代背景的激烈變動下,間接的促成臺灣仍然保留許多傳統武術韻味。

以清朝統治台灣期間而言,臺灣特有傳統武術範圍大多是屬於中國南派拳術的系統,當時渡海來臺的中國大陸先民主要是從福建與廣東的泉州人、漳州人以及客家人為主,屬於南方漢人族群,導致今日臺灣保有南派拳術系統在是中國大陸已經失傳的拳種。至今尚在流傳的南派拳術:客家流民拳金鷹拳、布雞拳、食鶴拳,再加上國民政府遷臺所帶來的北派武術,形成臺灣武術拳種多元的狀態。

臺灣的拳種有:八步螳螂拳客家流民拳,西螺七嵌的金鷹拳、布雞拳、勤習堂太祖拳與白鶴拳發展出五派系:飛鶴拳食鶴拳宿鶴拳鳴鶴拳縱鶴拳


top】【main

關於太極拳

太極拳的名稱在明末的蔣發明代·萬曆年間武術家河南·溫縣人)已經開始使用。太極拳起初並不叫「太極拳」,而是被稱作「十三勢」, 太極拳名稱的由來被公認始於王宗岳的《太極拳論》。

王宗岳(明萬曆年間出生?,約1573年~1620年)稱《陰符槍譜》序文於乾隆 55年(1790年)前後所著,當時王宗岳住在河南省洛陽(陳家溝所在地)與陳家溝第 14陳長興1771年~1853年)同一時代。在陳家溝的拳法是陳奏廷(陳王廷)在太極宮結義,授與李信(李岩)兄弟的陳家溝世代相傳的《拳術頭套十三式拳》。」

楊澄甫(1883年~1936年)宗師在《太極拳十三勢行功心解》文中注釋:「行氣如九曲節者,乃所有之關節均須順遂圓滑如珠,行氣九節之中,即所謂節節貫串之功也,決無微料稜角玫不便之處,是為至要也。」

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關於太極拳所提及的太極拳基本要領:虛靈頂勁、垂脊正直、含胸拔背、沉肩垂肘、鬆腰坐胯、氣沉丹田、圓襠曲膝、足掌接地、全身放鬆、週身一家、一動全動、執一馭萬「執一理以馭萬法」。


top】【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