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食亞目(Polyphaga)是昆蟲綱· 鞘翅目之下 4個亞目中最大與最多元化的亞目,擁有 144科,分別歸類於 5個下目,20個總科。多食亞目物種超過 300’000種,約佔已發現甲蟲物種九成。
- 長蠹蟲下目(Bostrichiformia):Derodontoidea(1科)、長蠹蟲總科(4科);
- 扁蟲下目(Cucujiformia):金花蟲總科(4科)、郭公蟲總科(11科)、扁蟲總科(34科)、象鼻蟲總科(14科)、筒蠹總蟲科(1科)、擬步行蟲總科(31科);
- 菊虎下目(Elateriformia):丸甲總科(12科)、花甲總科(2科)、菊虎總科(17科)、圓花蚤總科(4科);{鰹櫛蟲總科(4科)、泥蟲總科 (14科+1科) }
- 金龜下目(Scarabaeiformia):金龜總科(13科);
- 隱翅蟲下目(Staphyliniformia):閻魔蟲總科(3科)、水龜蟲總科/牙蟲總科(1科)、隱翅蟲總科(7科,58’000種)。
【main】
重整中
目前多食亞目總計有 144科,分歸類於 5個下目 20個總科。多食亞目物種超過 300’000種,約佔已紀錄甲蟲物種 90%。
依《美國甲蟲(ed. 2002)》一書的分類為 5個下目、20個總科,其中的:扁蟲下目 (Cucujiformia)擁有 6總科;
- 金花蟲總科 (Chrysomeloidea)4科:
- 天牛科 (Cerambycidae):霧社血斑天牛、
- Orsodacnidae、
- 金花蟲科 (Chrysomelidae)、
- 豆象科 (Bruchidae)、
- 郭公蟲總科 (Cleroidea)11科:;
- 扁蟲總科 (Cucujoidea)34科:
- 象鼻蟲總科 (Curculionoidea)14科;
- 筒蠹總蟲科 (Lymexyloidea)1科;
- 擬步行蟲總科 (Tenebrionoidea)31科;
【main】
金花蟲總科
待收錄中…
天牛科
天牛科(Cerambycidae)為昆蟲綱·鞘翅目·金花蟲總科的一個科,其物種通稱:天牛,超過 26’000種,分佈於全世界,多於一半分佈於東半球。天牛物種主要是食草動物,為嚴重的害蟲。天牛的幼體會鑽進樹幹的木質部,不僅破壞林木,木構建築物亦會遭受破壞。天牛科物種皆為完全變態的昆蟲,其一生會經歷由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成蟲的身體前後細長,其觸角、腿及一對大顎十分顯眼。
常見的天牛物種:、溝脛天牛亞科(78個族、約 750個屬,如:星天牛屬(星天牛)、蛇紋天牛屬、白天牛屬、真象天牛屬…等)、花天牛亞科(9個族、約 150個屬)、
霧社血斑天牛
霧社血斑天牛的身體外表被有亮麗的血紅色的絨毛,因此有「血斑」之稱;而這樣的色澤正好與牠主食的「山櫻花樹皮」相襯,若不仔細觀察,還真容易忽略停棲在樹幹上的霧社血斑天牛成蟲。
§ 當保育類昆蟲變成害蟲!
https://e-info.org.tw/node/76752 (2012/05/12)
霧社血斑天牛(Hemadius oenochrous)為鞘翅目·多食亞目·扁蟲下目·金花蟲總科 (Chrysomeloidea)·天牛科·絨毛山天牛屬(Hemadius)的一種,又稱:櫻紅天牛、霧社深山天牛、櫻紅閃光天牛或櫻紅腫角天牛。棲息於海拔 500~1500公尺的闊葉林,平時在寄主植物上活動,但並不進食;幼蟲則會使寄主枯死。主要取食櫻屬植物,但也有蛀食桃屬、李屬…等,其他薔薇科植物樹幹的紀錄。霧社血斑天牛是一種大型甲蟲,牠的體長約 3~6公分,變化很大,若加上長長的觸角,則更顯得碩長。
金龜子總科
金龜子科的昆蟲總稱為「金龜子」,為金龜子下目(Scarabaeiformia)獨自一個總科構成。金龜子總科與隱翅蟲下目之下三個總科(隱翅蟲總科|Staphylinoidea、閻魔蟲總科|Histeroidea、水龜蟲總科/牙蟲總科|Hydrophiloidea)的關係密切。
金龜子為昆蟲綱·有翅亞綱(Pterygota)·鞘翅目·多食亞目·金龜下目(Scarabaeiformia)·金龜子總科(Scarabaeoidea)·金龜子科(Scarabaeidae|16亞系群)的完全變態昆蟲。金龜子總科之下有 14個科,約 35’000個物種,而且每年都有約 200個新物種被發現,除了南極洲以外的大陸都有發現;不同種類的金龜子,生活於不同的環境,如:沙漠、農地、森林和草地…等。台灣已知 145屬 508種。
金龜子幼蟲稱為蠐螬,多生活於土中,以土中有機物為食。金龜子的觸角呈鰓葉狀,鎚節的部份常呈多分叉狀。成蟲食性各異,有的以植物各部分(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或汁液為食,有的以腐敗有機物為食,也有以糞便為食。
◎ 台灣產植食性金龜簡介:
微白條金龜(台灣特有種)體長約 18-20mm,成蟲 3~4月於野外活動。分佈於台灣東部平地,如花東縱谷地區。微白條金龜為台灣產白條金龜屬(Genus Polyphylla)中體型最小的種類,體色黃褐色或紅褐色,頭部及前胸背板有 3條由白色或淺黃色細毛組成的不明顯縱向條紋,翅鞘上的斑紋不明顯甚至消失,腹面密生黃褐色長毛。雄蟲有一對誇張的鰓葉狀觸角,鰓葉部末端略向外微彎,前足脛節窄,有 3個外緣齒,第一外緣齒末端尖銳,第三外緣齒相當不明顯;雌蟲觸角短小,體態較寬胖,腹部平滑飽滿,前足脛節略寬,有 3個外緣齒,第一外緣齒末端圓鈍。種小名 parva為微小之意。生態習性:成蟲夜行性且具趨光性,其餘行為不明。
蜣螂
蜣螂(Dung beetle),又稱:糞金龜、屎甲蟲、屎殼郎…等。體型為略扁的橢圓形,體長 0.5~3公分。蜣螂體色大多為略帶光澤的黑色,或褐色。蜣螂的頭扁平,雄性頭部有角,是一種完全變態昆蟲。糞金龜主要以動物的糞便為食,喜歡把動物的糞便滾成球狀。目前有多達 5’000種以上。蜣螂(糞金龜)能分解動物的糞便,因此在非洲和澳洲的生態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 James Osborne 於 3月 28日在陽明山看到了一隻糞金龜… https://youtu.be/QZhExTD5NnY (2021/04/16)
蜣螂主要通過嗅覺尋找糞便,主要為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的糞便。一隻蜣螂一天內可以吃下多於自身體重的糞便。大多數蜣螂會將糞便滾成球,一些會將糞便埋到地下,也有直接在糞便中棲息的。有些體型較小的品種的蜣螂,會附著在哺乳動物的皮毛上,等待哺乳動物排便時收集糞便。糞球也可作為幼蟲的食物,繁殖用的糞球一般為梨形,雌性蜣螂將卵產在梨形突出的部位,並埋藏起來。蜣螂成蟲的活動時間為每年 4~10月。
¶ 蜣蜋為什麼喜歡滾糞球?
https://youtu.be/pZZIo7EcXv8 (2020/11/29)
花金龜
花金龜(學名:Cetoniinae|英文:Flower chafers)是金龜子科·花金龜亞科的成員的總稱,一些小型種有訪花的習性,是一種授粉昆蟲,因而得名。花金龜亞科有別於其他金龜子科成員,絕大多數是日行性昆蟲。花金龜特別擅長飛行,即使是大型種也能輕易的從地面起飛,而且可以做到金龜子與獨角仙難以辦到的長時間盤旋飛行。花金龜飛行時並不會張開鞘翅,而是將腹部往內縮之後直接展開內翅飛行。
花金龜的蠐螬幼蟲也有相對其他金龜子科成員更高的機動性,牠們能用背部強壯的肌肉快速蠕動來達到高速移動。
¶ 綠斑花金龜交尾
https://youtu.be/eja3ekkixB4 (2013/06/28)
¶ Flower Beetle Cetonia aurata
- macro portrait
https://youtu.be/OZg19JSF4_Q (2016/04/12) - magnified
https://youtu.be/aeOWs9tfaSE (2016/06/28)
豆金龜
- 臺灣琉璃豆金龜(Popillia mutans)體色有藍色、綠色,具強烈的金屬光澤,生活於平地至中海拔山區。臺灣琉璃豆金龜體長 12~14公厘,大於藍豆金龜。臺灣琉璃豆金龜各腳外觀較粗短,腹部末端無明顯兩團白毛。琉璃豆金龜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 區,常見於大花咸豐草、野牡丹的花朵上棲息,動作緩慢,受驚嚇會掉落地面飛離或鑽入土中。於 6~8月間較容易觀察。
- 藍豆金龜(Popillia livida)又稱:台藍弧麗金龜,體型 11公厘,稍小於臺灣琉璃豆金龜。體色具綠色的金屬光澤,翅鞘 前段除了溝紋外尚有不明顯的凹陷紋理。藍豆金龜腹部末端兩側有明顯的兩團絨毛。本屬 8種,成蟲於 5~10月間出現。
- 台灣豆金龜(Popillia taiwana)又稱:棉花弧麗金龜,體長 8~11公厘,翅鞘為鮮艷的褐色有不明顯的縱向溝紋,部分個體具黃褐色的條狀斑紋,前胸背板綠色或褐綠色 有強烈金屬光澤,腹部末端外露有 2枚白色三角斑毛叢,外觀近似蒙古豆金龜,不容易分辨。台灣豆金龜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喜歡訪花,為台灣特有種,常見的種類。
- 蒙古豆金龜(Popillia mongolica)又稱:蒙邊弧麗金龜,體長 8~11公厘,前胸背板及小盾板綠色,側緣近後方有黃褐色分布,翅鞘褐色至黃褐色,具不明顯的縱紋,翅膀短不及腹端,腹末端有 2叢白色毛叢。
瓢蟲科
異色瓢蟲(Harmonia axyridis)為鞘翅目·瓢蟲科 的一種,原生於亞洲東部的瓢蟲,有著許多種體色,有黑底紅斑的,也有紅底黑斑的,體長約 0.7公分,名氣雖不及七星瓢蟲(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但捕食蚜蟲的效率卻更勝一籌。瓢蟲(ladybirds又稱 ladybug)為圓形突起的甲蟲的通稱,是體色鮮豔的小型昆蟲,常具紅、黑或黃色斑點,又稱為胖小、紅娘、花大姐、天道蟲…等,為甲蟲類生物,會經歷卵 – 幼蟲 – 蛹 – 成蟲四階段的完全變態。全世界有超過 5’000種以上的瓢蟲,其中 450種以上棲息於北美洲。瓢蟲的成蟲體長約 1公分以下,體型呈半圓球狀,腳與觸角短小。體色有黑、藍、紅、橙、黃、褐色等豔麗的色彩,身體上的圖樣也會因為種類的不同而多變。瓢蟲是典型的半翅目天敵,肉食性瓢蟲以蚜蟲、介殼蟲為食。屬於草食性的食植瓢蟲亞科(Epilachninae)則是極具破壞力的農業害蟲 ,例如:墨西哥豆甲蟲(Epilachna varivestis)。
茄二十八星瓢蟲、馬鈴薯瓢蟲體長約 0.7公分,體為淡褐色具 28個黑色斑點,馬鈴薯瓢蟲亦稱為「大二十八星瓢蟲」,體型和黑點比茄二十八星瓢蟲略大。由於它們會集體吃茄子與馬鈴薯的葉子而被視為害蟲。
柯氏素菌瓢蟲(Illeis koebelei)亦稱為黃瓢蟲。體長約 0.5公分。胸部為白底具 2個黑色斑點,整個翅膀皆為黃色,以白粉病菌等維生。
金花蟲科
金花蟲為鞘翅目·金花蟲科(Chrysomelidae)昆蟲的一種,外型艷麗,小者 0.1公分、大者 1.6公分,經常駐足於植物的花和葉子上,英文稱之為「leaf beatles」。金花蟲有 5個跗節,第四跗節退化而緊連結在第五跗節基部,常被認為只有四跗節(參見:甘藷龜金花蟲)。
金花蟲是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可分為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階段;臺灣的金花蟲皆為食植性,大部份成蟲均以特定植物為食,幼蟲生活環境與食草多半與成蟲相同。臺灣有 748種龜金花蟲,涵蓋長滿刺的鐵甲蟲與貼了透明膠膜的龜金花蟲。
◎ 龜金花蟲屬:金翅龜金花蟲、金盾龜金花蟲、金斑龜金花蟲、小窗龜金花蟲、紹德龜金花蟲、小褐龜金花蟲、大黑星龜金花蟲、黑紋龜金花蟲、四紋龜金花蟲、栗瘤龜金花蟲、茶斑龜金花蟲、甘藷龜金花蟲、原野龜金花蟲、島嶼龜金花蟲、日本龜金花蟲…等。